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考试试题中的实验习题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考试试题中的实验习题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考试试题中的实验习题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考试试题中的实验习题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实验习题

1,(海淀区)21.(18分)

(1)某同学用图6所示的“碰撞实验装置”研究直径相同的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在实验中小球速度不易测量,可通过仅测量_____解决这一问题。

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B.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高度

D.小球释放时的高度

②图6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R为水平末端。利用铅垂线在记录纸上确定R的投影点O。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G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此后,再把B球放在R处,将A球再从G处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后在记录纸上分别留下A、B两球落点痕迹。由测量可知,碰撞前A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x0;碰撞后,A、B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分别为x1、x2。用天平称量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A、m B。若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在“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金属丝的阻值约为5 Ω,某同学先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50.00cm,用螺旋测微器量金属丝直径时刻度位置如图7所示,再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①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_mm;

②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

A.电压表V1(量程0 – 3 V,内阻的3 kΩ)

B.电压表V2(量程0 – 15 V,内阻约15 kΩ)

C.电流表A1(量程0 - 3A,内阻约0.01Ω)

D.电流表A2(量程0 – 0.6A,内阻约0.1Ω)

E.滑动变阻器R1(0 – 20 Ω)

F.滑动变阻器R2(0 – 500 Ω)

G.电源E(电动势为3.0 V)及开关和导线若干

该同学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则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

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选填各器材前的字母):要求在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相同情况下,电源消耗功率最小,并能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阻值,实验电路应选用图。

③该同学建立U-I坐标系,如图9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五个坐标点,还有一次测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10所示,请根据测量数据将坐标点补全,并描绘出U-I 图线。由图线数据可计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设被测金属丝电阻为R,则该金属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④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内阻为R A,电压表内阻为R V,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图9 U-I图像中图线斜率k与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的关系式是k=_______(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

示)。

2,(西城区)21.(18分)

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M、P、N为

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 球时,A 球的落点是P 点,O 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2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 m 1m 2(选填“>”或“<”);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A .秒表

B .天平

C .刻度尺

D .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 .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 .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

位置

D .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 ,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 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m 2。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 、N 几乎

与OP 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 点距离OM 、OP 、ON 的长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 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用测量的量表示) (4)在OP 、OM 、ON 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无关的是,与实

验所用小球质量有关的是。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 、P 、N ,如图3所示。 他发现M 和N 偏离了OP 方向。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 方向上依然动 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3,(东城区)21.(1)在“利用沙摆描绘振动图象”的实验中,将细沙倒在漏斗中,当细沙漏出的同时,让沙摆摆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形成的长条形沙堆如图1所示:两边高且粗,中间低且细。

①如果在沙摆摆动的同时匀速拉动下方纸板(纸板上的虚线O 1O 2位于沙漏静止时的正下方),则一段时间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沙堆。分析可知,曲线沙堆在与虚线O 1O 2 垂直距离 (选填“近”或“远”)的位置低且细。

②图3为图2中纸板上曲线沙堆的俯视图,沿沙摆振动方向建立x 轴,沿O 1O 2方向建立t 轴,就利用沙堆曲线得到了沙摆的振动图象。请说明为什么要匀速拉动下方纸板。 (2)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除了图4中所给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和导线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 .秒表

B .天平(含砝码)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②实验前平衡小车与木板间摩擦力的做法是: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重物,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垫块把木板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让小车以一定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并不断调节木板的倾斜度,

直到小车拖动

x

t

O 1

O 2

O 1

O 2

图1

图2

图3

纸带沿木板做_______运动。

③为使砂桶和砂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需满足的条件是

砂桶及砂的总质量 小车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④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A 、B 、C ,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上。则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__m/s 。多测几个点的速度做出v -t 图像,就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⑤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要保证 的总质量不变,改变砂桶内砂的质量,重复做几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⑥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保证的砂和砂桶的质量不变。若砂和砂桶的质量m

与小车的总质量M 间的关系不满足第③问中的条件,由实验数据作出a 和1

M m 的图线,则图

线应如图6中的 所示(选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4,(朝阳区)21.(18分)

(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 .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

C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D .每次必须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

(2)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 现有电压表(0~3V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器材: A .电流表(0~0.6A )

图5

3

cm 4

5

6

7

8 9 10

1

12

13 14 15

A

B

C

0 C

图6

a

A

a

B

a

D

1

+M m

1+M m 1

+

M m 1

+M m

B.电流表(0~3A)

C.滑动变阻器(0~20Ω)

D.滑动变阻器(0~100Ω)

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图3

②在图2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1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

③实验中,某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

图3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

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U(V)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电流I(A)0.12 0.14 0.24 0.30 0.36 0.42

④根据图3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电阻r=______Ω。

⑤小明同学学习了电源的相关知识后,制作了如图4所示的水果电池。为了测量该电

池的电动势,他从实验室借来了灵敏电流表(内阻

..未.知.,且不可忽略

.....)、电阻箱、开关以及若干导线,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电路图。你认为小明同学能否准确测出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并说明理由。

图4 图5

Cu Zn Zn

Cu

图2

图1

图3

b′

a

a′

O A

B

C

D 图2

5,(丰台区)21.(18分)

(1)①“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平行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

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

P 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

头针P 3和P 4。在插P 3和P 4时,应使 。 ②某同学实验中做出光路如图2所示,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A ,过A 点做法线的垂线,B 点是垂线与法线的交点。O 点是入射光线与aa′界面的交点,C 点是出射光线与bb ′界面的交点,D 点为法线与bb ′界面的交点。则实验所用玻璃的折射率n = (用图中线段表示)。

(2)用图3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

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0~0.6A ,0~3A ); 0~3 V ,0~15 V );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2A )

R 2(阻值范围0~1000Ω,额定电流1A )

①为了调节方便,测量精度更高,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的量程为 A ,电压表的量程为 V ,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填写滑动变阻器符号)。

②根据图3正确连接图4中的实物电路,注意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处于正确的位置并选择正确的电表量程进行连线。

图4 图5

③通过多次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利用这些数据在图5

中画出了U-I图线。由图线可以得出此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

Ω。

④引起该实验的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源实际输出的电流小

C.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电压表读数总是比路端电压小

D.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电压表读数总是比路端电压大

⑤根据实验测得的I、U 数据,若令y= IU,x=I,则由计算机拟合得出的

y-x 图线应是图6中的______(选填“a”、“b”或“c”),其余两

条图线分别是令y= IE和y=I 2r得出的。根据前面测量得到的电源电

图6 动势和内阻的值,推测图6中A点的x、y坐标分别为_____A、_____W

(保留2位有效数字)。

6,(延庆区)21.(18分)在“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中,给出的器材有:A.电流表(量程为300μA,内阻约为500Ω)

B.标准电压表(量程为3V)

C.电阻箱(0~9999.9Ω)

D.滑动变阻器(0~200Ω)

E.电位器(0~47kΩ,电位器相当于滑动变阻器)

F.电源(电动势为2V,有内阻)

G.电源(电动势为6V,有内阻)

H.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首先要用“半偏法”测定电流表的内阻。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

电阻并且要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以上给出的器材中,电阻R1应选用________,电阻

R2应选用_____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______。

A.闭合开关S1;

B.闭合开关S2;

C.将R1的阻值调至最大;

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R2的最终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的R2的阻值为500Ω,则图中被测电流表○A的内阻Rg的测量值为

_________Ω,该测量值比实际值略__________(选填“大”、“小”)。

(4)如果要将图中的电流表○A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改装的方法是电流表应

_____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_Ω的电阻。

(5)按上述方法将电流表○A与电阻箱改装成一电压表。

现要对此电压表进行校准,所用的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用量程为3V ,内阻为2500Ω的标准电压表

对改装表3V

挡的不同刻度进行校准。所用电池的电动势E 为5V ;滑动 变阻器R 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50Ω和5 kΩ。为方 便实验中调节电压,图中R 应选用最大阻值为 Ω 的滑动变阻器。

(6)校准时,在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 (7)在校准的过程中,发现新改装的电压表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略小,则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电阻箱的阻值。

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实验习题答案

1,21.(18分)

(1)①B 2分, ② m A x 0=m A x 1+m B x 2 2分 (2)①0.233(0.231-0.235) 2分

② A D E 丁 4分(每个1分) ③ 补坐标点1分,画图线1分 5.2 (5.1~5.5) 1分,

2

4Rd l

π 1分 ④k =

V 2

V 44R l d R l ρ

πρ

+ 4分 【若在②中选“甲或丙”,此问答案为2

A 4d

R l πρ

+

同样得分。】

2,21.(18分)【(1)~(4)每空2分,(5)4分。】

(1)>,BC (2)C

(3)m 1·OP =m 1·OM + m 2·ON ,m 1·OP 2=m 1·OM 2+ m 2·ON 2 (4)OP ,OM 和ON (5)

连接OP 、OM 、ON ,作出M 、N 在OP 方向上的投影点M ′、N ′,如图所示。分别

测量出OP 、OM ′、ON ′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m 1·OP =m 1·OM ′+m 2·ON ′,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 方向上动量守恒。

O P M N

′ ┌ └ 图9

U

/V

N ′

3,21.(1)①近; ②当拉动木板的速度恒定时,木板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这样建立的t 轴才可以代表时间。

(2)①B 、D ②匀速 ③远小于 ④ 0.43—0.45 ⑤小车 ⑥C,

4,21.(18分)

(1)

BD …………………………………………………………………………………… (2分) (2)① A ……………………………………………………………………………………(2分)

C ……………………………………………………………………………………(2分) ② 答案如图1所示……………………………………………………………………(2分)

图1 图2

③ 答案如图2所示……………………………………………………………………(2分) ④ 1.45(1.43~1.47)…………………………………………………………………(2分) 0.83

(0.80~0.86)…………………………………………………………………(2分) ⑤ 可以准确测出水果电池的电动势。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g ()E I R r R =++,变形可得

g 11

r R R I E E

+=+

。 实验中,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可读出灵敏电流表相应的读数I ,得到多组对应R 、I 数据,并画出

1I -R 图像。在1I -R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1k E =,所以1

E k

=。(4分)

5,21.(18分)(1) ①P 3挡住P 1、 P 2的像, P 4挡住P 3和P 1、 P 2的像 (2分)

② AB OC

n AO CD

?=

? (2分)

(2) ① 0~0.6 ;0~3;R 1 (3分) ②略 (2分)

③ 1.45; 1.3 (4分)④ A (2分)⑤ c; 1.1 ;1.6 (3分)6,21.(18分)

(1)E,C,G(3分)

(2)CADBEF(2分)

(3)500(2分),小(2分)

(4)串(2分),9500(2分)

(5)50(2分)

(6)左(1分)

(7)减小(2分)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之创新探究实验

创新探究实验 一、力学创新探究题 1. 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小明是标枪组的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小明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标枪掷得远一些,通过练习和观看其他队员的投掷情况,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第1题图 猜想一:与标枪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标枪被投掷出去的角度有关 猜想三:与标枪有关(请你再提出一种猜想) (1)小明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小钢球质量分别为m和M,且M>m,弹簧玩具枪压缩弹簧长度的五分之一,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抛射角度为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最远.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从表中数据还能得出的结论有,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弹簧玩具枪压缩弹簧长度的五分之二(在弹性限度内),当小钢球质量为M,发射角为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将(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 m,该实验可以验证小钢球被弹出距离的大小与有关. (4)为了在运动会标枪项目中取得好成绩,请你给小明提出合理建议(标枪质量不变):

①; ②. 【答案】被抛出的初速度(2)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再找几个角度做实验钢球质量越大,钢球被弹出的距离越短(3)大于小钢球被弹出的初速度(4)①45°角左右投出标枪②增大投掷标枪的初速度 【解析】还能提出的猜想有:标枪投射距离的远近与标枪被抛出的初速度有关;(2)30°、45°、60°之间的跨度较大,无法准确判断是在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最远,故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再找几个角度做实验;从表中数据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钢球质量越大,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越短;(3)将弹簧玩具枪压缩弹簧长度的五分之二时,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大,将小钢球弹出瞬间,小钢球的动能将增大,故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将大于1.6 m;该实验可以验证小钢球被弹出距离的大小与小钢球被弹出的初速度有关;(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提出的合理建议为:①45°角左右投出标枪;②增大投掷标枪的初速度. 2. 一次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小朋友荡秋千的图片,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联想荡秋千的情景,纷纷做出猜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猜想1:可能与小朋友的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3:可能与绳长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系有细线(线长L可调)的小球来模拟秋千的运动进行了如下探究(摆动角度均较小): ①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一铁球,保持细线的长度不变,改变小球摆动的幅度,即OA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O点为固定悬点),使小球每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在AB 除图甲所示装置外该实验还缺少的一个实验器材是,分析数据可以知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 第2题图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 cm ,bc =3 cm ,ca = 4 cm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 、b 的连线。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 A .a 、b 的电荷同号,169k = B .a 、b 的电荷异号,169k = C .a 、b 的电荷同号,6427k = D .a 、b 的电荷异号,6427 k =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 固定,其中PQS 是半圆弧,Q 为半圆弧的中心,O 为圆心。轨 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 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 转动的金属杆。M 端位于PQS 上,O M 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现使OQ 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 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 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 B B ' 等于

2018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北京卷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 ..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 ...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 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29.(17分)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 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 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 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30.(17分)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来确定。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2018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 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 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 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 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五、开放性实验题: 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 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 类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 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 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 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三、专题突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题做的比较多了,要点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里只强调两点:1.不要上来就用公式,要先验证一下是不是匀变速,即△s是否都相等;2.本题可能涉及到牛顿力学,不要漏知识点。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能够利用纸带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018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读图3,回答第5题。 5.四个大洲中, A.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8题。 8.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①铁矿②大城市③交通线路④钢铁消费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6,回答第9题。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汇编

实验题汇编 一、物态变化 20.(2018连云港) (8分) 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⑴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 ⑵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⑶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 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答案 (8分)⑴84 ⑵不变 ⑶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 26、(2018盐城)(8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0.5min 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 .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出温度并记录数据,而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6s.在同一坐标标系中,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发现,小红的图像在小华的 (左/右)边. 答案:(1)89.5 (2)变大 (3)99 先快后慢 温度升高,加快了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4)左 乙 第20题图

2018年全国3卷高考物理真题及详细解析(解析版,学生版,精校版,新课标Ⅲ卷)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 8个小题,每题 6分,共 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 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 选对的得 6分,选对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 分) 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α粒子轰击铝核 Al ,产生了第一个 人工放射性核素 X :α+ Al →n+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 .15 和 28 B .15 和 30 C .16 和 30 D .17 和 31 2.(6 分)为了探测引力波, “天琴计划 ”预计发射地球卫星 P ,其轨道半径约为 地球半径的 16 倍;另一地球卫星 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4 倍。P 与 Q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2:1 B .4:1 C .8:1 D .16:1 3.(6 分)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 Q 方;若该 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 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 Q 正.该电阻上电压的 峰值均为 u 0,周期均为 T ,如图所示。则 Q 方:Q 正等于( ) v 和 的速度沿 同一方向水 平 B . : D .2:1 4.(6 分)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 A .1: C .1:

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 率的( ) 5.(6 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 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在 t 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从 0 到 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从 t 1到 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在 t 1到 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6.(6 分)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 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 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 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 次提升过程,( )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4: 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 2: 1 A .2 倍 B .4倍 C .6倍 D .8 倍

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北京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北京卷)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Hi, I’m Peter. Are you new here? I haven’t seen you around? ---Hello, Peter. I’m Bob. I just__on Monday. A. start B. have started C. started D. had started 2. __________we don’t stop climate change,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world will be gone. A. Although B. While C. If D. Until 3. __________along the old Silk Road is an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A. Travel B. Traveling C. Having traveled D. Traveled 4. Susan had quit her well-paid job and ________as a volunteer in the neighborhood. when I visited her last year A. is working B. was working C. has worked D. had worked 5. She and her family bicycle to work, __________ helps them keep fit A. which B. who C. as D. that 6.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often gather together__________a meal, admire the moon and enjoy moon cakes. A. share B. to share C. having shared D. shared 7.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s __________from 9,000 to 25,000 kilometer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are growing B. have grown C. will grow D. had grown 8. In any unsafe situation, simply ________the button and a highly-trained agent will get you the help you need. A. press B. to press C. pressing D. pressed 9. A rescue worker risked his life saving two tourists who __________in the mountains for two days. A. are trapping B. have been trapped C. were trapping D. had been trapped 10. Ordinary soap, __________correctly, can deal with bacteria effectively. A. used B. to use C. using D. use 11. Without his support, we wouldn’t be__________ we are now. A. how B. when C. where D. why 12.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the loss of data __________cause serious problems for a company. A. need B. should C. can D. must 13. They might have found a better hotel if they__a few more kilometers. A. drove B. would drive C. were to drive D. had driven 14. ---Good morning, Mr. lee’s office. ---Good morning. 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__________next Wednesday afternoon. A. for B. on C. in D. at 15. This is__________my father has taught me-to always face difficulties and hope for the best. A. how B. which C. the D. wha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卷.doc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 2 个细铁丝环,钩码(6-8 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 量大小)。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杠杆的平衡与 _______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 ( 1)杠杆力臂的最小刻度值是厘米,每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千克。 (2)数据记录: 实验动力动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阻力臂次数(N)(cm)(N·cm)(N)(cm)(N·cm) 1 2 四.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五.反思与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评分表( g 取 10N/Kg):(以下由监考教师填写) 实验步骤实际操作情况分步记录满分得分备注 1. 0.9 分 2. A、0.9 分 B、0.9 分 C、0.9 分 3.D、0.9 分 E、0.9 分 F、0.9 分 G、0.9 分 4.0.9 分 5.0.9 分 合计9 分 主考教师(签名)监考教师(签名)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物理试题2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实验目的: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公式 P=UI 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2.5V),电池组(2 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15V),电流表(0.6A、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四.实验操作要求 R 1. 检查器材。 S 2. 按图 5 连好的电路,在额定电压下,测小灯泡额定L A 电流。V 3. 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小灯泡的功率。试题 2 实验电路图 4.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 1. 电压表量程用档,电流表量程用档,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 2.记录数据: 实验记录 电压 U电流I灯泡亮度功率P (V)(A)(较亮或较暗)(W)电压情况 额定电压 低于额定电压 六.反思与拓展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物理试题2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操作评分表:(以下由监考教师填写) 实验步骤实际操作情况分步记录满分得分备注1.0.9 分 A、0.9 分 B、0.9 分 2. C、0.9 分 D、0.9 分 A、0.9 分 3.B、0.9 分 C、0.9 分 4.0.9 分 5.0.9 分 合计9 分 主考教师(签名)监考教师(签名)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朱亚军 [摘要]首先统计分析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考查情况。然后阐述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4个主要特征:点面结合,全面考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三会”,关注细节;侧重设计,重视探究。最后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统计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40-03 一、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情况统计 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省市高考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用全国1、2或3卷,自主命题的省市很少,只有北京、天津和江苏地区。海南省采用半自主命题的方式,该省高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等3门学科采用全国卷,物理等其他学科自主命题。浙江省和上海市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进行新高考探索。本文的统计不包含浙江和上海的高考实验试题。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见,2018年7份高考物理试卷中均设计了2道实验题,力学、电学各一题,分值可能是12分、15分、18分或24分。 二、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要特征 1.点面结合,全面考查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仅借鉴或迁移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明确必考的8个学生实验,而且推陈出新。同时还考查了教材中“做一做”的课后探究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如全国3卷第22题“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北京卷第19题“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等。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促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不仅要求学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后探究实验,还要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从而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面的潜在价值。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18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几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有利于学生平心静气地发挥正常水平。但又有“形似质异”的创新之处,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鉴别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高低,提高试卷的选拔功能,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实验教学中学过的实验方法,正确识别所给出的创新设计实验的原理以及探索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如全国1卷第22题别出心裁,利用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二力平衡和胡克定律等内容,提升了试题的质量,提高了甄别功能。又如江苏卷第11题迁移创新,利用阿德伍德机模型测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何种误差?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如何借助橡皮泥减少阻力产生的误差?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温度计(选修3—3)等,认识误差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3.突出“三会”,关注细节 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三会”: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突出‘三会,关注细节”是2018年高考实验题的主要特色。如北京卷第21题,研究小车速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册汇编全解全析:3-3

(2018·全国卷I) 33(1). 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过程①、②、③、④到达状态e,对此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过程①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B.过程②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C.过程④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状态c、d的内能相等 E.状态d的压强比状态b的压强小 【答案】BDE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V—T图线的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内能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a V a/T a=p b V b/T b可知,p b>p a,即过程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选项A 错误;由于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所以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选项B正确;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对外做功为零,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选项C错误;由于状态c、d的温度相等,根据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可知状态c、d的内能相等,选项D正确;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d V d/T d=p b V b/T b可知,状态d的压强比状态b的压强小,选项E正确。学科%网 (2018·全国卷I)33(2). 如图,容积为V的汽缸由导热材料制成,面积为S的活塞将汽缸分成容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细管与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相连,细管上有

一阀门K。开始时,K关闭,汽缸内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p0,现将K打开,容器内的液体缓慢地流入汽缸,当流入的液体体积为时,将K关闭,活塞平衡时其下方气体的体 积减小了,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外界温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流入汽缸内液体的质量。 【答案】 ⑥ (2018·全国卷II)33.(1)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15个专题)

物理试题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2个细铁丝环,细线、钩码(6--8个、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刻度尺、铁架台。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 物理试题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2.5N) 带挂钩木块1块(200g) 毛巾1块钩码1个(200g) 长木板一块(80cm) 实验记录: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物理试题2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评分细则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物理试题3 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烧杯(内装适量水)待测蜡块量筒1个(100mL)细铁丝(足够长)抹布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物理试题3 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评分细则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 物理试题4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烧杯(内装适量盐水)(50mL) 量筒1个(100mL)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8上海高三一模物理实验题

宝山 18.(10分)如图1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 验装置: (1)图1中直接与注射器相连的方框所代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由注射器的满刻度处开始推动活塞, 记录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 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用V-1/p 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图2所示的 图线,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那么V0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压强p与注 射器刻度值V。在实验中出现压强传感器软管脱落,他重新接 上后继续实验,其余操作无误。若该同学用软管脱落前测得的 实验数据在图3中画出了V-1/p图线,则在图3中大致画出可 能的、符合软管脱落后测得的实验数据的那部分V-1/p图线。 (1)压强传感器(2分);移动活塞要缓慢(2分); 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的封闭气体部分(2分)。 (2)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分气体的体积(2分)。 (3)(2分) 崇明 18.实验(12分)如图,是一个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 (1)(单选)(4分)实验中,要求摆线与悬点连接处要用铁架夹住 摆线,不能随意地将摆线绕在铁架上,其原因是: (A) 防止摆角大于5度 (B) 防止测量摆长时无法得到较精确的数据 (C) 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断发生变化 (D) 防止摆线固定点松动,造成摆长越来越长

(2)(5分)以下是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记录到的两组数据,请根据表格数据,把表格中需 要 计算的物理量填上,并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保留两位小数 3.14π=) 结论:本次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 2 ). (3)(3分)若两个摆长不等的单摆,摆球质量之比12:2:3m m =,在同一地方做小角度 摆动时摆角相等,他们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之比12:3:2=v v ,则他们的周期之比 12:T T = . (1)(C )(3分) (2) L 1=98 ,L 2=80 , g 1= ,g 2= , g =(4分) (3)T 1:T 2=___3:2____。(4分) 虹口18.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12,R R 均为定值电阻,且1100R =Ω,2R 电阻值未知,3R 为滑动变阻器。当3R 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时,测得电源中流过的电流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 、B 两点是滑片P 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 A (1) B 点对应的滑片P 的位置是变阻器的哪一端,请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2R 阻值; (3)电源的内电阻; (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8.(1)右端,图略 (2)5Ω (3)20Ω(4)300Ω 奉贤

2018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政治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2. 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 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 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 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把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的关系看成是新旧事物的关系,说法错误,A排除;与“人”字形铁路相比较,京张高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要高得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C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3. 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可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这说明《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这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4. “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