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申报单位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

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大塘村

三、建设单位

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四、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五、项目概况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是禅博园的配套开发项目,为整个禅博园的主要商业功能承载区。整个项目从南至北以一花五叶之精神划分为五个景观组团。五个组团各负禅机,各具特色,却又一理贯通,一水贯穿。

六、项目建设背景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味,实现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宜春市兴建了禅博园大型游览区。同时为配合禅博园的建设发展,宜春市决定建设禅博园五叶街。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源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

会,鉴于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世界各国和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成为了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末,中国旅游业发展产生了量与质的飞跃。旅游经济领域的重大建树,体现在旅游经济的诞生和中央确定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生的增长点。新世纪之初,国发(200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和通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及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发展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全国各省、市都相继把旅游业作为新世纪调整产业战略结构,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出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国营与民营、集体与个人、中资与外资并举多元化投资,共谋旅游发展的新形势。

江西的旅游发展历程可以用起步早、起点低、发展较快,仍居落后进行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游业作为发展和重要领域列为全省六大新兴产业之一。

宜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非常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春市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并在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宜居城市。全市旅游业取得了跨越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游客快速增长,支柱产业框架初步形成。明月山机场的胜利建成,是宜春市旅游畅通工程取得

的一大成果。特别是“宜春月·中华情” 2009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为海内外华人观众呈现一场流光溢彩、深情大气、美不胜收的文化盛典,让全国观众认识和了解了美丽的月亮之都——宜春。由于我市紧紧抓住机遇,加大旅游宣传推介,行业管理规范有序,市场开发卓有成效,景区建设日渐完善,产业规模迅速做大,旅游业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是集旅游、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本项目的建成将大力改善宜春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 使宜春市的旅游市场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项目建设必要性

(1)、是响应和推进宜春市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宜春市委和政府对宜春市中心城发展战略定位中指出:以宜春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平台,打好工业强攻战;以宜阳新区建设为平台,打好城市广张战;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为龙头,打好旅游升温战等“三大战役”。宜春市建成区面积达247.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宜春市城镇化率达43.2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长高铁通车,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运营,环城南路贯通,320国道绕城改建工程开工,数字城管平台初步建成。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宜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抓好市旅游集团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创建一批A级景区、星级酒店、品牌旅游产品,力求在打响旅游品

牌、加快旅游设施及要素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28%。

宜春市禅博园建设项目属于宜春市委市政府2010年重点项目工程之一。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禅博园建好配套设施,为宜春旅游升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成后将大力提升宜春的旅游品牌形象,从而促进宜春服务业发展上新的台阶。

(2)、是满足城市建设规划体系的需要

本项目地处宜春市宜阳新区大塘区,市委市政府将新区建设成为“赣西经济走廊”沿线地区集专业市场、物流为一体的物流节点;对现状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生态、休闲新城”品牌,形成体育休闲——旅游度假———高档房产综合休闲基地,努力成为湘赣边境地区极具生态园林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项目的建设将完善禅博园的设施布局和宜阳新区的功能定位,建成后将成为新的综合休闲基地。

(3)、是促进区域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宜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2001~2005年为夯实发展基础时期,2006~2010年为加速发展时期,2011~2015年为全面发展时期。2014年宜春市接待游客282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4.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38.1%。明月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已列入创建预备名单;温汤镇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温泉旅游名镇试评示范镇;成功举办了第八届月亮文化旅游节。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的建设将带动建筑、材料、设备等相关行业的

发展,建成后可解决社会劳动力一百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为促进宜春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4)、是满足宜春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需要。

为加快宜春中心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步伐,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突出扩规模、美环境、强功能、亮景区、活经济,迅速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城镇建设高潮,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心城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以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为载体,打造全省生态建设的示范区,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崛起区,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到201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明月路、卢洲路、袁山路、秀江路以及锦绣大桥、宜春大桥等城区道路、桥梁的建设和改造,打造“一环四纵十二横”的路网新格局,形成大城市构架。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的建设对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和完善城市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

八.项目选址

宜春市禅博园五叶街建设项目地址位于宜春市宜阳新区东北方向,禅博园东部,具体位于卢洲路以东、外环北路以北、秀江路以西、高速公路以南地段。

宜阳新区地处宜春中心城区东北部,是宜春市市委、市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按照将宜春中心城打造成为经济实力较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目标于2007年2月正式成立的城市新区。新区辖区范围北至沪昆市速公路,西至张

家山花园坪,南面和东面与秀江河交界,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现管辖人口约6万,是介于老城区与经济开发区之间的新城区。辖区内的宜春体育中心、宜春中学、贸易广场、汽车总站等宜春最大的文化、贸易、交通设施和场所。随着宜春市委、市政府的迁入,宜阳新区将成为宜春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的中心。

九.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本报告主要建筑内容如下表:

占地面积约169.9亩,建设内容包括禅风接引、禅运一脉、禅业繁盛、禅舟一叶、禅音回响五大景观组团及其他附属工程。

十.项目投资与筹资方案

项目开发建设总投资为968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8140万元,项目建设其它费用594万元,项目建设基本预备费524万元,建设期利息431万元。

详见以下估算表

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表:

备注

项节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总价(万

元)

一建安工程费8140

1 征地及拆迁项 1 1000

2 游客服务中心m24100 569

3 停车场项 1 197

4 广场m24650 2200

5 五大景观组团m248421 3874

6 其他附属工程项 1 300

二项目建设其他费594

1 项目建设管理费项 1 122

2 工程勘察设计费项 1 163

3 工程监理费项 1 81

4 招标代理费项 1 24

5 决算审核费项 1 41

项 1 163

6 场地平整及临时设

施费

三预备费524

四建设期利息431

五估算总投资9689

十一.项目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9689万元,其中自筹资金4689万元,占总投资的48.40%,贷款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1.60%。

第二节、建设单位概况

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系宜春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是:旅游景点、景区管理与经营,旅游商品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会展服务,广告策划等。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

第一节、发展规划分析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宜春市在发展旅游服务业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城市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2.78%,是江西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毛竹产区。

宜春生态环境优越。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境内7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饮用水标准,10个县市区的大气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有历史文化遗址486处,名山名胜54处。宜春还拥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宜春中心城郊温汤镇温泉是疗养度假的胜地。

宜春文化积淀厚重。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宜春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现仍是宜春靖安宝峰寺方丈。

宜春古称“农业上郡”,目前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以占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产了全省1/6左右的粮、棉、油、猪和水产,在江西省的地位举足轻重。宜春市工业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了医药、食品、建材、机电、能源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矿等产业组成的工业体系。宜春市交通便利,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卧东西;形成以320、105国道和赣粤、沪瑞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袁河、锦河直入赣江,水路航程千余公里。明月山机场的建成

为宜春的交通拉开了新的篇章。宜春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正按照72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划,拉开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春市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已正式招生,宜春学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综合性本科大学。宜春体育中心是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宜春水上运动场被确定为全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成功承办了以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为标志的百余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以杨文军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本土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上屡创佳绩。

宜春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为了抓住国家扶持中西部加速崛起的历史机遇,宜春市委市政府按照“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有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服务业。随着旅游升温战的打响,围绕打造月亮之都、禅宗圣地、宜居之城旅游品牌特色,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月亮湖、月亮湾文化园等景点相继建成。从而形成了月亮文化、禅宗圣地、古色人文、红色故土、绿色山水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创建一批A级景区、引进星级酒店,力求打响旅游品牌,在旅游设施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站上服务业新高地。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市委、市政府做强做大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的。

第二节、产业政策分析

主要政策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3)宜春市城市发展及旅游业总体规划方案

(4)国家建设部江西省及宜春市颁布的与宾招行业相关法律与政策我国产业政策要求:1.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我国基本国情是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生态容量小。未来产业结构应按照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总的污染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总量较大,决定了我国较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个遵循的重要原则。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和要素供给特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容量最大的产业,为分流农村转移人口、剩余劳动力以及解决城市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从规划到设计,到正式营业,将严格按照发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绿色环保经济的要求将政策落实到实处。建成后可直接安排一百人以上的用工数量,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人力

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我国产业政策要求的。

第三节、行业准入分析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和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系宜春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是:旅游景点、景区管理与经营,旅游商品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会展服务,广告策划等。由此可见,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

第一节、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

(1)社会发展概况

【地理】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54′—116°27′,北纬27°33′—29°06′之间。东境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及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西北与湖南省的长沙市及岳阳市交界,北域与九江市相邻。市政府所在地袁州区距省会南昌公路里程为224千米,铁路里程为219千米,距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1789千米。境内东西长约222.75千米,南北宽约174千米。全市面积18669.53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18%。

地势地貌宜春地处赣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最高点1794.3米,在靖安九岭尖;最低点海拔18米,在丰城药湖。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原兼有。山地占总面积35.46%;丘陵占39.05%;平原占25.49%。市东南部属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境内河流、丘陵相错,地势波状起伏,坡度比较平缓。其余均属赣西北中低山与丘陵区。市内岭谷相间排列。北部九岭山脉地势峻峭,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以南则是多呈波状起伏的丘陵盆地。在山丘之间,有潦河、锦江、袁水等河流贯穿其中,河流两侧发育着宽窄不一的多级河谷阶地。西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水力资源,河谷

地带则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盛。

山脉斜迤于市境内北域的九岭山脉,重峦叠嶂,巍峨高峻。呈东北向西南走向。东北延至九江庐山,西南插入湖南境内。该山脉系修水、

锦江分水岭。东段是宜春与九江市的天然界线。其主峰九岭尖(1794

3米),为宜春市境内最高峰。其余主要山峰有:奉新五梅山(1516.7米)、宜丰麻姑尖(1480米)、万载仙姑(1404.4米)、铜鼓羊场尖(1541米)等。

市境内的河流基本属鄱阳湖水系,主要是赣江、赣江支流与修水支流。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境东部樟树、丰城两市。境内长76千米,纳袁水、肖江、锦江等支流。袁水发源于萍乡境内武功山北麓,流经宜春市、新余市,在樟树张家山汇入赣江,全长273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129米。境内流域面积2416.6平方千米,占该河总流域面积39.38%。袁水在宜春市城区内,流水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故又名秀江。锦江发源于袁州区慈化乡,流贯市境内的万载、宜丰、上高、高安四县(市),入南昌市新建县后,又绕入市内丰城北境,注入赣江,全长294千米,天然落差391米,多年平均流量222立方米/秒。境内流域面积7115.44平方千米,占该河总流域面积93%。修水的主要支流潦河,在南昌市安义县境内分南北两支,南潦河发源于市境内奉新县百丈山,北潦河发源于市境内靖安县白沙坪。潦河在市境内流域面积有3154.1平方千米,占其总流域面积72.8%。市西北部铜鼓县境内的河流,基本属修水上游支流,其流域面积1548平方千米,占修水总流域面积10.46%。抚河擦市东部丰城市东境而过,境内长10.6千米。流域面积84.85平方千米。注入鄱阳湖的清丰山溪,在市东部有流域面

积2447.85平方千米。在吉安汇入赣江的禾水支流泸水,在宜春市有流域面积106平方千米。鄱阳湖水系占全市总流域面积98.4%。此外,袁州、万载尚有湘江支流渌水的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

气候市境处于偏低纬度,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春季虽天气易变,但回暖较早,春夏之交湿润多雨,夏秋间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四季比较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总的来说,全市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累年平均气温17.3℃。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8.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5℃,无霜期平均为269天。市内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61毫米,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10月至次年2月由于受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或蒙古高压影响,降水量一般不多,大约只占全年25%左右。雨水节气前后,开始受暖湿气流影响,雨量逐渐增多,4至6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全市年平均照时数为1762.3小时,平均每天日照时数为4.83小时,年平均太阳幅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05.2千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与日照时数相同。

【土地资源】宜春市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种多样,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8637.67平方千米。其中有耕地面积48.22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顷,耕地中有效灌溉水田地32.17万公顷,望天田7.67万公顷,水浇地0.026万公顷,旱地6.81万公顷,菜地1.54万公顷,园地2.54万公顷,其中桑园0.09万公顷,果园1.69万公顷,茶园0.34万公顷。其它园地0.42万公顷,牧草地0.02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场0.003万公顷,改良草场0.005万公顷,人工草场0.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