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修订稿

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修订稿

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修订稿
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修订稿

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

及进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并长期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中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研究表明某些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因此其在环境中行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回顾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残留、迁移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近年来有关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新成果。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行为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Name:LiuQiong

Abstrac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heat shock protein′s synthesis increases in animal to avoid the irreversible damage that caused by heat stress to the heat shock protein is a general class of celluar chaperone protein that can be produced by all living cells after stimulated by the stressor,which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rotein folding,assembly,and transport and other acitivities in cells′ life processes,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survival and ,the mechanism,results and protec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in the heat stress is described from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heat stress.

As the results of previoud studies is summarized,scientific and detailed outlook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may be appeared in some impartant of biomedical area. Keywords:tetracylines; environmentalbe havior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的大量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进入环境中的抗生素除了会造成化学污染外,还可能会诱导环境中抗性微生物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并加速抗生素抗性的传播和扩散. 这些抗性微生物可能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如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增加人体的耐药性,从而给人类公共健康带来威胁. 目前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扩散已经成为全球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据报告,美国每年有超过两百万人受到抗性病原体感染,14000 人最终死亡(Pruden et al., 2006). 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致病菌耐药性的扩散与环境抗性微生物和抗性基因紧密相关(Zhang et al., 2009c),因此尽快开展环境中微生物抗性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抗性基因广泛分布在

各个环境介质中,如土壤、表层水环境、沉积物、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池、畜

禽粪便、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及饮用水中,并可通过基因横向转移(HGT)等机制在各

环境介质中的微生物之间传播,而环境中拥有 HGT 这种内在机制的微生物成为一个巨

大的抗性基因储存库. 更重要的是,这些媒介生物体一旦获得抗性基因,很可能以超过

亲代菌株的效率来扩散这种抗生素抗性.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大量动物聚集在狭小的空间使得传染性疾病在动物群体中

快速传播成为可能, 为了防止疾病的大规模暴发, 保证养殖企业的利润, 药用与饲用抗

生素被大量应用于养殖生产实践。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表明, 约 9 3% 的猪在生长过

程中从日常进食中摄入了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使得四环素类抗

生素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在美国,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整个抗生素市

场占据了 15. 8 % 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大国, 20 08 年四环素类药物仅出口量就达 1. 34 107kg 。

许多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抗生素难以被动物肠胃吸收, 约 30% ~90% 以母体化合物的

形态排出,兽用抗生素可通过地表径流的冲刷、渗滤以及非饱和水带的迁移、畜禽粪

尿的土地利用、水产养殖直接投药等途径进入环境中。虽然抗生素可能通过各种来源

进入到环境中, 然而其是否对人类、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还不得而知。

目前, 兽用抗生素的污染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成为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其使用后的残留及环境行为也受到了

关注。本文试图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在环境中的残留及环境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

综述, 以期深入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

1 四环素类抗生素简介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属产生的或半合成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由放线菌属直接

产生的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半合成制取的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

素等, 具有十二氢化并四苯基结构。该类药物有共同的 A 、 B、 C、 D 4 个环的母核, 仅在5、 6、 7 位上有不同的取代基。四环素类是抗生素中最为便宜的一类, 低廉的价格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 不仅作为药物广泛用于人类与动物疾病

的治疗, 同时也作为添加剂大量使用,用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促进动物生长。

2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抗生素广泛存在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沉积物、城市污

水以及动物排泄物氧化塘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其低廉的价格, 在许疾病的预防与促

进动物的生长, 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在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 改善人

多国家大量使用, 同时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相对稳定, 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造成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 目前在土壤、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中均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

的存在。

2. 1 粪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使用后不能被完全吸收代谢, 约有 30%~ 90% 以母体化合物的形态随尿液或者粪便排出残留于有机粪肥中, 并且在施用粪肥的土壤中长期存留。张树清等分析了从我国北京、山东、浙江等6省市规模化养殖场采集的 32 个猪粪与 23个鸡粪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 四环素平均含量为kg ,其范围在 0 mg /kg~ 14 .56 mg/kg之间。张慧敏等在浙北地区采集了93个畜禽粪便样品, 检测结果表明, 土霉素、金霉

素、四环素的检出率分别达到42 %、67%和 48 % , 残留量分别在检测限以下至、、

mg/kg。 Carballo E M 等测定了从澳大利亚采集的30个猪粪、20个鸡粪与30个土壤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检测到猪粪中四环素的最大含量为23mg/kg.

2. 2 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土壤为土壤提供养分是世界通用做法, 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类物质也随着畜禽粪便的利用而进入土壤, 并在长期使用粪肥的土壤中累积。Hamscher等从 2001年至2003年连续进行了野外调查, 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反复使

用粪肥的砂壤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其浓度保持在150 g/ kg , 从2000 年至2002年,每公顷土壤中( 0~ 30 c m) 通过粪肥输入约 330 g 四环素与7g金霉素。Hamscher G 等研究发现, 土壤中四环素的平均浓度为 86. 2g/kg( 0cm~ 10cm) 、 g/kg( 10cm ~ 20cm )、 k g ( 20cm ~30cm) , 在深度为30 cm~ 90 cm 土层及地下水中均未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 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被土壤强烈吸附, 移动性较差。德国北部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施用粪肥的沙壤土中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443g/kg。张慧敏等调查了浙北地区使用粪肥农田土壤中土霉素、金霉素与四环素的残留量, 平均

浓度分别为. 107、 mg/kg。以上研究说明这类世界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在野外条件下降

解十分缓慢, 并且可能在多次使用集约化养殖场粪肥的土壤中累积。1999年和2000年,在美国 139 条江河中检测到包括四环素类、大内酯类、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等31种抗菌药。刘虹研究了贵阳市城市污水、河流及养鱼水域中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金霉素的残留特征, 在研究水体中均可检测到上述抗生素的存在, 其中排污口水中四环素的浓度达到 10g/ L , 啊哈湖湖水中四环素最高浓度为L。魏瑞成等监测了江苏省 35

个养殖场排水口及周围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四环素在水体样品中的检出率为%, 污染量

~L之间。Jiade A 采用液质联用于四环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与其在土壤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地下水中也检测到四环素类药物的存在。Mackie R I 等检测了长期施用粪

肥土壤地下水中的四环素类及其分解产物, 各物质浓度均小于L。另一研究发现, 所有

四环素类及其降解产物在地下水中的浓度低于L, 两项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地

四环素类药物使用水平不同造成。

3 四环素类药物在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与植物吸收

抗生素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 便会在各种环境介质( 土壤、水、沉积物、植物) 中发生吸附、迁移、降解与植物累积等过程, 深入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

的迁移转化以及植物吸收累积等特性, 将有助于对全面解析该类药物的环境行为, 为有

效去除四环素类药物的污染风险提供帮助。

3. 1 吸附与迁移

吸附对抗生素的迁移、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

素和土壤的特性。Sassman S A 等研究了不同 pH 、黏土含量、不同类型、不同阳离子

交换容量、阴离子交换容量及不同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吸附四环素、金霉素及土霉素影响, 3 种四环素均被强烈吸附,特别是酸性与高黏性的土壤对3 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Pils J R 等研究了四环素与金霉素在 K、 Ca 饱和黏土、腐植质以及黏土- 腐植

质混合体系中的吸附情况, 多于 96% 的添加抗生素被土壤吸附, 其中吸附最强烈的是

黏土, 其次是腐植质与黏土- 腐植质体系, Ca饱和土壤比 K 饱和土壤吸附能力更强。Cheng G U 等研究发现, 腐植质类物质减弱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吸附, 在有机质含量高的

土壤中更易流失。Dror A 等发现蒙脱石在 pH ~ 7环境中对四环素与土霉素具有较强

的吸附能力。Davis J G 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抗生素随径流流失的

情况, 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与金霉素在径流水中的浓度均较低, 流失较少, 证实了

四环素类药物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张慧敏等采集了41个使用过粪肥的土壤

样品, 其中40个亚表层土壤( 20 cm~ 40 cm) 检测出土霉素、四环素或金霉素, 检出

率达到98% , 其中土霉素的最大残留分别为、、 g/ kg,说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农田土壤中可能发生向下迁移。

3. 2 降解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性能, 其半衰期从几天至

上百天。Verma B 等研究了四环素在蒸馏水、河水以及湿地水体中的降解情况, 在光照

条件下, 四环素在经灭菌处理的蒸馏水、河水及湿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2、3d,

在黑暗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83、18、13d。在非无菌水中, 四环素的半衰期分别为 9. 1、 1、 1 d ( 光照条件下)和18、11 、7 d( 黑暗条件下)。在太阳光下, 当有紫外光

存在时, 四环素在 3 种水体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18 min,当滤除紫外光时, 四环

素在 3 种水体中的半衰期分别 39、 28、 32 min。试验结果表明, 基质、光及紫外

辐射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去除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在深层水域太阳光较弱的体系中,

光对四环素降解的影响相当显着。Khne M 等研究了四环素在水与液体有机肥中的降解,

在8d时间内, 进行通风处理比不通风处理四环素降解速率显着加快, 表明四环素可能

经历了氧化降解过程。上述研究表明进入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经历了光催化降

解、氧化降解与微生物降解等降解过程, 同时 pH 、温度、基质等因素均对四环素类抗

生素的降解产生明显影响。

3. 3 植物吸收

土壤中残留累积的抗生素可能通过作物种植进入到植物体内,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

不可预知的影响, 因此抗生素在土壤- 水- 蔬菜体系的迁移分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成

为药物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 相继有学者对不同植物从土壤吸收抗生

素进行了研究, 并在所研究的作物中均可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 并且某些药物在作物组

织内的残留达到 kg 干物质。四环素类药物普遍存在于畜禽粪便与土壤中, 且其中一些

品种土壤与粪便中的含量较高, 存在向植物体迁移的风险。Kuma K 等研究了玉米、洋

葱与卷心菜从施用粪肥的土壤中吸收金霉素与泰乐菌素的情况, 3 种作物均可从土壤中

吸收金霉素而不吸收泰乐菌素。王瑾等在种植于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上的韭菜根中检测到

土霉素与金霉素, 其中金霉素的含量达 kg, 土霉素含量为 kg。上述研究证实了粪肥、

土壤中抗生素向作物迁移的可能,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4 展望

我国的畜禽水产养殖中也大量使用, 许多研究也证实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我国环

境中的广泛存在, 面对日益严重的抗生素污染, 非常必要深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水植物体系中迁移分布规律, 评估该类药物通过植物吸收途径

进入人体的风险;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食物链中的迁移途径与机理研究, 探讨阻断抗生素

在食物链中迁移的措施; 典型水体、土壤中四素类抗生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四环素

族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及其与其它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等的复合污染研究。

参考文献:

[ 1]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

[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822 829.

[ 2]张慧敏,章明奎,顾国平.浙北地区畜禽粪便和农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24 ( 3 ) :69 73.

[ 3] 沈颖, 魏源送,郭睿,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猪粪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J ] . 环境化学, 2009( 5) : 145 150.

[ 4] 王文华.四环素类抗生素实验室再度评价[J].《抗生素》.1984年04期.

[ 5]肖壮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再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 6]曾志红.四环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18期.

[ 7]刘玉芳.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拟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 8]孙颂三.李寨.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0

年04期.

[ 9]杨芰.宋金春.蔡鸿生.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医药导报》.1994年01期

[10]陈育枝.张元元.袁希平.张曦.动物四环素类抗生素现状及前景[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6年03期

[11]张其晖.彭远义.四环素类药物的适用症与不良反应[J].《畜禽业》.2009年05期

[12]鲍艳宇.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13]李青.邹世春.河流及养殖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研究[A].《第六次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4]李金花.莫秋蕾.袁涛.周保学.水环境中四环素污染物的吸附行为[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2009年

[15]王高峰.四环素类药物的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9期

[16]Btriu C;Rodriguez-Avial I’Sanchez B A spanish Group of Tidecyclin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tigecycline(GAR-936)against recently isolated clinical bacteria in

[17]Zhanel G G;Homenuik K;Nichol K The glycylcyclines:acomparative review with the tetracyclines.《外文期刊》.2004

[18]Stein G E;Craiq W A Tigencycline:a critical analysis.《外文期刊》.2006

[19]Chopra I Glycyclines:Third-generation tetracycline

[20]Murray J;Wilson S;Klein S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tige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in hospitaiized patients,a phase 2 clinical trial 2003 [21]Yu Z T, Michel F C, Hansen G, Wittum T, Morrison M. and application of real -time PCR assays for quantification of genes encoding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1(11): 6926-6933

[22]Schmitt H, Stoob K, Hamscher G, Smit E, Seinen W. and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in agricultural soils: Microcosm and field studies [J]. Microbial Ecology, 51(3):267-276

关于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关于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 报告_调研报告 中国报告大厅日前发布的《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称,中国养殖业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领域,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XX年国内抗生素总产量为2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18万吨,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约占54%。 此报告称,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那么, (1)中国饲料企业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对于不同畜禽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具有怎样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点,添加成本多高?饲料企业对饲用抗生素的使用评价如何? (2)中国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奶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评价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怎样?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表现如何? 本报告选取了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抗生素生产商、经销商、专家学者等为调研对象,全面调研了国内饲料厂及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特点,并对饲料厂及养殖场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主要结论包括: (1)饲料企业所用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致在30-35亿元,其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广谱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元。 (2)生猪工业饲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吨全价料的药物添加剂成本平均在20元/吨;肉鸡全价料饲料药物添加剂成本略低,在15~20元/吨;蛋鸡和奶牛饲料中药物成本最低,且产蛋期和泌乳牛饲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养殖场用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饲料厂。XX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计用药支出(以养殖场支出计)预计在280~300亿元。生猪养殖场用药费用最高,占其中的43%左右;肉禽养殖场用药费用约占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别占13%和10%。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约占用药总支出的70~80%。 (4)出栏每头生猪的平均用药成本(含母猪用药)为19元/头;肉鸡用药成本平均为1.5元/只;蛋鸡养殖全程的用药成本平均为1.9元/只;奶牛场平均每头奶牛年用药成本193元。一般而言,

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11年第 23期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 (2006AA10Z412;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06C26222120113; 大连市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2010-Z51 *通讯作者 近年来 , 植物活性物质因具有天然、高效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辣椒中的辣椒素是一种极度辛辣的香草酰氨类生物碱 , 是辣椒辛辣味和药物功能的主要来源。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辣椒素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可行性 , 并做了许多尝试 , 发现辣椒素具有抗菌、抗炎、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等特点 (Kym 等 , 2009; Hwang 等 , 2008; Harada 和 Okajima , 2007。本文就辣椒素作为一种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辣椒素的来源及性质 红辣椒于 6~7月果红 , 成熟的红辣椒含有 丰富的辣椒素 , 约占辣椒干重的 0.2%~1.0%, 辣椒素包括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素等 14种同系物 , 各物质辣度 (以史高维尔指数 Scoville Scale 表示不尽相同 (见表 1。辣椒素不溶于水 , 易溶于甲醇、乙 醇、苯、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 在高温下产生刺激性气体 (王剑平等 , 1996。 2辣椒素的吸收和利用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红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 ,

必须通过注射或从饲料中摄入。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不同。大鼠静脉注射辣椒素 2mg/kg, 3 min 后进入脊髓和肝脏 , 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 组织。脊髓和肝脏中辣椒素的浓度是血液中的 3~ 7倍。皮下注射辣椒素 50mg/kg, 10min 后就分布 到各组织中 , 30min 后肾脏达到高峰浓度 1000 ng/g。其他组织也在 5h 后达到高峰浓度 , 如血液、脑组织、脊髓中的辣椒素含量为 500ng/g, 但是肝脏中辣椒素的含量较低 , 大约是 50ng/g, 这可能 与肝脏中辣椒素在不断的代谢有关 (Saria 等 , 辣椒素成分含量 /% 史高维尔指数 辣椒碱 6916000000二氢辣椒碱 2216000000降二氢辣椒碱 79100000高二氢辣椒碱 18600000高辣椒碱 1 8600000 表 1 辣椒素的组成及史高维尔指数 [摘要 ]辣椒素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菌活性成分 , 具有安全、营养、高效广谱抗菌性和不产生抗药性的特征 , 在 饲料领域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天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常见的代替抗生素的中成药

抗生素替代中成药 一、呼吸系统炎症常用药 1、蒲地蓝消炎片: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 等的治疗。 2、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通便,消炎,一般应用于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 3、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4、银黄胶囊/颗粒: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5、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湿热泄泻。(咽喉炎、急 性肠炎等) 6、黄连上清片: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7、穿心莲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热淋涩痛、肿痛疮疡等。对急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腮腺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8、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9、三黄片: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10、众生片/丸/胶囊: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疮毒等症。 11、清热散结片:消炎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疮疖疼痛,中耳炎,皮炎湿疹 12、喉痛灵片:清热解毒,消炎,清咽喉。用于咽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炎,疖疮等。 13、复方公英片: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14、清咽片:清凉解热,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肿痛,声嘶音哑,口干舌燥,咽下不利。(急慢性咽炎) 15芩黄喉症胶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 16、复方气管炎片:呼吸道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 17、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8、复方鱼腥草片: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19、黄芩片:消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0、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二、消化系统炎症 1、消炎利胆片:具有消炎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及肝胆结石并发 感染者。 2、青叶胆片: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肝胆囊炎、尿道炎等) 3、复方黄连素片: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 疾见上述证候者。

主要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及其作用机制-呙于明

呙于明:主要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及其作用机制 时间:2018-06-11 点击:93次来源:阳光畜牧网作者:呙于明- 小 + 大 1、谈禁抗,就是怎么对付好微生物 抗生素的应用效果主要有两点:1.抗菌、保健,提高存活率;2.促生长、增产量、提高饲料转换效率。这些都是与我们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饲料添加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验研究表明,在无菌的饲养条件下,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没有病原菌,我们就不需要抗生素。那么我总结了一句话:我们谈抗生素,就离不开病原菌或微生物,我们谈禁抗,就是怎么对付好微生物。 2、对蛋白结构的解析,让对付超级细菌成为可能 抗生素的使用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耐药性的问题,2010年就报道了耐药基因的存在。去年,美国报道我们的王牌抗菌素——粘菌素的耐药基因:mcr-1,引起了我们的恐慌。在医疗上,粘菌素是在其他抗生素都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抗生素。如果细菌对王牌抗菌素都产生耐药性的话,我们很多病都没法治疗了。为什么这个耐药基因这么厉害?因为它编码一种蛋白叫磷酸乙醇胺转移酶,这种蛋白降低了粘菌素和脂多糖(存在与革兰氏隐形细菌细胞壁中)亲和性从而导致细菌对粘菌素不敏感。澳大利亚的专家对耐药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结构解析,今年二月份就有一篇杂志上有报道。如果可以改变蛋白结构,这个酶(即耐药基因编码的蛋白)就会失活,所以结构的解析对未来开发有效的对抗这种耐药性基因的药物意义重大,这就是新一代的超级抗菌素产生的科学基础。 3、替抗产品作用机制 我们努力寻找的抗生素的潜在替代物,可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就是益生菌及其营养物质,二类就是针对病原菌粘附的阻断剂或者抑杀物质,第三类就是增强宿主免疫功能的物质。都跟微生物有关,下面主要介绍作用机制。 首先介绍益生菌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的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就是抢地盘,竞争宿主肠黏膜结构位点,在空间产生竞争优势;第二点是竞争微生物所需的养分;第三点是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细菌素、抗菌肽,这些代谢产物会对其他的菌产生抑制作用。从益生菌的使用情况来看,通过这三种模式都可以构建益生菌优势菌群。我们都知道狮子是吃牛和羊的,但是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有不少狮子被牛踩死了,就是力量的对比,看谁多。比如说发酵乳杆菌,在家禽中最常见的病是坏死性肠炎,如果饲料中添加发酵乳杆菌,即使它存在坏死性肠炎的罪魁祸首——产气荚膜梭菌,它的肠道也是相对健康的。从微观上看肠道结构,在坏死性肠炎组饲喂乳酸菌,肠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是正常,所以发酵乳杆菌保证肠道最基本的物理结构。紧密连接蛋白反映了肠道上皮的通透性,通透性太大,一些毒素、有害物质会穿过肠黏膜进入血液,继而产生败血症等,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用了益生菌后,电阻值增大,通透性减小,屏障功能增强,对外源有害物质的阻断能力增强了。有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对于温度是有感知能力的,高温条件下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是,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使用益生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矫正肠道微生物的紊乱。 第二种机制就是粘附阻断排除病原体机制。在细菌或者病原菌的纤毛上都存在一个化学物质,叫凝集素,它由一些糖组成的,是病原菌能够跟动物产生互作的物质基础。我们研究营养或者其他的什么也好,物质基础就最重要的。通过研究,病原菌没有粘附就不会产生互作,也不会致病,如果不让它粘附,有害微生物即使在肠道中存在那也是安全的。如果存在一个物质,跟凝集素上的糖的结构相同,那么病原微生物就可能跟这个物质结合,从而剥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的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的感染,泌尿道的感染,皮肤的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的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我们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

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我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

抗生素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年第30卷第5期 Iclaprim在接近MIC浓度时对包括金葡菌(MRSA,VISA,GISA)、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表现出抗菌活性。表9比较了Iclaprim与甲氧苄啶、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红霉素对各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Iclaprim(0.8mg/kg,iv,bid)和利奈唑胺(600mg,iv,qd,疗程10~14d)对497例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成人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Iclaprim对意向治疗群体的临床治愈率为85.5%,利奈唑胺的治愈率为91.9%。这证实了Iclaprim相对于利奈唑胺的非劣效性(图1)。2.5抗MDR革兰阴性菌的新型抗生素 一些对MDR革兰阴性菌有活性的抗生素已获准上市或者正处于开发阶段,包括多尼培南、法罗培南、泰比培南、Ceftobiprole和ceftaroline、Iclaprim(--氨基吡啶类)、加雷沙星、西他沙星、DW286a(氟喹诺酮类)、以及替加环素(广谱甘氨酰环素类)。 FDA于2007年批准结构上与青霉素相关的多尼培南用于治疗复杂性腹内感染和尿路感染。本品是一种有侧链取代的4(R)一甲基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活性较强,而且对人肾脱氢肽酶和ESBLs稳定。多尼培南的药动学特性与美洛培南相似,半衰期为1h,血清蛋白结合率为8.9%。近期完成的几项临床试验表明,多尼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最好的,其既有亚胺培南那样好的抗革兰阴性球菌体外活性,也有美洛培南那样强的抗革兰阴性菌体外活性。 2003年完成的一份国际监测报告评估了多尼培南对16008株细菌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和强度。结果表明,多尼培南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MIC0.03-0.05mg/L)最高,特别是苯唑西林敏感性葡萄球菌、肺 CE:临床可评估群体;ITT:意向治疗群体; ME:微生物学上评估群体 图1lclaprim与利奈唑胺治疗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的 治愈率比较(ASSIST-1) 表5Ceftobiprol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活性 注:MIC:最低抑菌浓度;Quin/dalfo: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炎链球菌、旷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色链球菌属。一项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年患者的多中心、平行、随机、活性对照、标签公开、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中,根据呼吸机使用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改变及慢性健康评估H评分结果以及地域将53l例患者分为几个层次,然后随机给予多尼培南(500mg,q8h,每次滴注4h)、亚胺培南(500mg,q6h,每次滴注30min或1000mg,q8h,每次滴注60rain)。在可评估患者中,多尼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临床治愈率相当,二者分别为68.3%和64.2%。图2y1]出的是各亚组(包括微生物学改进的意向治疗组和临床改进的意向治疗组)患者的其他结果。多尼培南对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疗效(即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治愈率)好于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多尼培南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愈率比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更高,并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包括对付碳青霉烯耐药或碳青霉烯中介分离株,如铜绿假单胞菌。 3结语 尽管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但是已上市的针对这些致病菌的新型抗生素却相较少。 CE:临床可评估群体;cMITT:临床修正的意向治疗患者; mMITT:微生物学修正的意向治疗患者 图2比较亚胺培南与多尼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愈率

抗生素替代品_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解读

近年来 ,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 ,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日益广泛 , 同时针对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及其所产生的抗药性等问题的出现 , 研制抗生素替代品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一些天然的饲料添加剂 , 中草药以它独特的作用方式、良好效果 , 无残留、无抗药性以及无污染而受到了青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依据我国中医中药理论 , 科学组方配伍 , 不仅具有扶正祛邪、健脾开胃、抗菌促生长、增强动物免疫机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效果 , 而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 ,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 祖国这一宝贵遗产因而得以不断发掘 [1] 。 近年来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一大热点 , 大力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 , 提高生产率 , 发展绿色畜牧业 , 满足人们的食品安全需求 , 缩小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 , 增强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加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理论研究 , 解决目前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将有助于更好利用我国中草药的资源优 势 , 使之在畜牧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有效成分、作用原理及主要 功效的研究 1.1有效成分 一般认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有 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油脂、无机成分及色素 , 对于中草药不能孤立地去认识和研究 , 其有效成分的不同决定了其作用的不同。 1.1.1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

生物体中含 N 的碱性天然有机物 , 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活性 , 在应用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生物碱具有 M 受体的作用 , 如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 , 增加肠蠕动 , 使消化液分泌旺盛 , 食欲增加 , 其发挥的作用与其所含的生物碱密切相关 [2,3] 。 1.1.2 糖类 :多糖是自然界中分子机 构复杂庞大的糖类物质 , 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发现某些中草药的多糖成分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 , 如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 , 而目前对多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 特别是在提高和改善动物免疫功能方面 [4] 。因 此 , 可以说多糖类是一类免疫增强剂 ,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 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1.1.3甙类 :凡水解后能生成糖和非 糖化合物的物质都称为甙 , 因此甙类又称配糖体 , 它是中草药中分布非常 广泛的一大类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 其生物学活性仅次于生物碱。皂甙是甙类物质中最典型的一种 , 是由皂甙元和糖、糖醛酸组成的一类复杂的甙类化合物 , 皂甙的药理学研究比较多 , 如人参皂甙有明显的促进血清、肝脏、骨髓等的 RNA 、 DNA 、蛋白质及糖的生物合成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黄芪中的三菇皂甙 , 能促进 DNA 合成 , 加速肝脏分化增殖 , 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等。因此 , 含皂甙类的一些药物可以作为添加剂中的免疫增强剂 [5]。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应用,滥用,研究,发展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也可以说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其实,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了此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所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 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

抗生素替代品

抗生素替代品研究进展 郭影成延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畜牧开发总公司,133000 摘要:鉴于抗生素的诸多缺点,人们研制开发了无毒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品。包括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鸡卵黄免疫球蛋、中草药添加剂、糖萜素以及牛至油等。在畜禽生产中长期应用有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停药期,安全、高效等优点。 关键字:抗生素;替代品;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 绿色抗生素替代品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较抗生素安全范围大,在畜禽生产中长期应用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停药期,安全、高效。与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合用,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配伍禁忌,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动物生长不构成危害。在动物产品中无药物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而且,在畜禽的排泄物中不存在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同时,大多抗生素替代品理化性质或生物活性物质稳定,能有效地进入畜禽胃肠道发挥作用,不影响畜禽采食饲料的适口性。更重要的是,绿色抗生素替代品尤其是植物提取类(中草药等)含有许多有效成分,除了具有抗病促生长作用外,还具有改进畜产品品质及提高畜禽繁殖性能的能力。如有些中草药含有甾醇类物质,对内分泌与生殖机能作用较强,能刺激畜禽的繁殖,提高畜禽的繁殖性能。包括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以及中草药添加剂等。下面就每种抗生素替代品概况做以简要陈述。 一、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也称为益生素或活菌制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活性酵母等。其主要作用是补充动物消化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优势菌群,维持正常的微生态区系平衡;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从而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刺激动物分泌有机酸、过氧化氢、类抗生素等杀菌物质,杀死病原微生物;可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益生菌能占据靶细胞,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的繁殖;防止动物肠道内产生的肠毒素、毒性肽、吲哚等有毒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动物身体健康;合成D族维生素、赖氨酸、蛋氨酸等营养物质,直接被动物吸收;在动物体内可产生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等多种消化酶及多种未知的促生长因子,有利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速动物生长。 1. 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1 微生态制剂首选药主要治疗的疾病 1.1.1 感染性腹泻 1.1.1.1 预防和治疗腹泻 腹泻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通过增加腹泻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以恢复正常的菌群平衡,达到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对成人和小儿的急性腹泻、慢性腹泻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Guandalini[1]等研究显示,嗜酸性乳杆菌治疗可使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迅速恢复,患者的平均病程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缩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Moore等(1946)首次报道,在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的日增重。自此,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先后有6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地滥用,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了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但由于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0.9%-l.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抗生素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畜牧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抗生素在畜禽中的使用现状 化学工业学会和制药工业学会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占年总产量的46.1%)用于畜牧业。美国忧思科学联合会(UCS)估计:约有70%的抗生素及相关药物被用作、、肉牛的添加剂。https://www.doczj.com/doc/9010769553.html,王云鹏等对国内5省、市进行的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查表明,饲养场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包括B一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胺类的克林霉素等。在第10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越研究员曾指出: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转化率而作为添加剂来使用。

1.1盲目、随意用药问题突出。 据调查,在畜禽过程中,抗生素被应用于无使用特征、治疗单纯病毒感染、预防用药超过规定的时间、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等现象比比皆是。目前,我国户(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只有初中乃至小学文化,没有或缺乏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懂得合理用药的方法,不清楚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部分户仅凭着经验饲养,畜禽无病“防病”意识太强,诊断疾病水平较低,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疾病的复杂化,诊断难度的加大,滥用药率高达60%~90%。 1.2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 者传统的思想认为:质量较差,含量不足,使用药物多多亦善,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和长期使用现象普遍存在。据了解,少者,用药剂量加大2倍~3倍;多者,加大数倍至十几倍。同时,—些厂家为了提高销售量,使用非常用的名称,以冒充新药,蒙骗户的现象以及随着复方的大量涌现,经销商推荐用药程序的“详细周到”,也加剧了抗生素的过量和长期使用的现象。 1.3使用禁用抗生素现象时而发生。 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公布了一些在畜禽生产中禁用的药物。如农业部2002年4月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其中明文禁止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在所有食品动物作所有用途的使用。但在监督检查或场中时而能够看到,其使用依然禁而不止。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蒋正宇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本文综述了畜禽生产中的微生态调节剂种类、作用机理及与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配伍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微生态调节剂 几十年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预防动物疾病、抗应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有目共睹,但抗生素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残留、耐药性及其传递和传播等负效应。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工业的发展,一些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饲料中抗生素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如活菌制剂(益生菌)和低聚糖(益生元)等,它们通过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目前,益生菌和益生元已广泛在饲料中研究和应用,已就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或益生元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年龄、饲养环境下的最佳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的益生菌或益生元之间以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益生菌以及其他营养性或非营养性添加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寻找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最佳同效应的添加组合,已成为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1 饲用微生态调节剂和抗生素的种类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或)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prebiotics)、益生元(probiotics)、合生素(sybiotics,eubiotics)。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1989年,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2003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品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益生元是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直链和支链的糖类,它们很难为动物体内的消化酶所降解,可直接进入肠道,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营养底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饲料中研究和应用的低聚糖有甘露聚糖(MOS)、低聚果糖(FOS)、低聚木糖(X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OS)、大豆低聚糖(SBOS)等。饲料酸化剂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和磷酸,但无机酸存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和腐蚀加工机械等问题;有机酸更为人们所认可、山梨酸、甲酸、乙酸等,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 自1974年欧共体首先禁止了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使用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已广受禁用和限用。2002年,我国农业部批准规定的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以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的饲用药物添加剂品种仅有33种。 2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对生产性能方面的有益作用是防病功能的延伸,可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微生物途径和肠组织代谢途径。有关微生物途径,抗生素通过非选择性阻止或破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精)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 自抗生素被批准用作饲料添加剂后,为畜牧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随着饲用抗生素的普及应用,其副作用也逐渐突出,(1)破坏畜禽的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干扰畜禽免疫系统,特别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局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降低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影响畜禽健康,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在肉、蛋、奶等畜产品中残留,直接威胁人的健康;(3)通过抗生素耐药性的交互遗传和交叉传播,干扰手术后病人和传染病感染人群的治疗,提高治疗用药的剂量,间接威胁人的健康。 由于饲用抗生素的上述问题,早在1992年瑞士就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欧盟1999年1月起通过立法禁止抗生素作促生长剂使用,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尽量不使用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开发其替代产品。近年来,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主要有益生素(微生物制剂)、寡糖(化学益生素)、抗菌肽、中草药、糖萜素、酶制剂和酸化剂等。 1.益生素 又称活菌制剂或微生态制剂(主要是肠球菌、乳酸杆菌、双岐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益生素可在消化道内增殖,产生乳酸和乙酸使消化道内pH值下降,并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抑制有害细菌在肠黏膜的附着与繁殖,平衡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益生素与消化道菌群之间存在生存和繁殖的竞争,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繁殖以及在消化道内的定居和附着,协助机体消除毒素及代谢产物。益生素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产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外,许多益生素具有抑制消化道内氨及其他腐败物质生成的作用。益生素可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前言 (2) 1.资料、方法和结果 (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3)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4)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7)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 年1~ 4 月医院门诊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 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ABSTRACT 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既有发挥治疗作用的一面, 也会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不利于病人的毒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综合医院病房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使之达到疗效最佳和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减少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表明,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就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做简单分析。 1.资料、方法和结果 1.1 资料 搜集某医院2012年1-4月抗生素销售金额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汇总、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 对医院的人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处方分析,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医院2012年1-4月病人600例。 1.3 结果 2012年,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值为60.2% ;门诊抗生素应用率相当之高。其消耗金额占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的百分比平均73.8%, 其数据详见表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样本

题目: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学校: 黑龙江大学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学号: 3762 班级: 制药二班 姓名: 郭世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制药二班 3762 郭世江 摘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曾译先锋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 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 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因此是一类高效、

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 杀菌机制, 抗菌谱 一、前言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 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 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 6-APA) , 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 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 抗菌活性较强, 抗菌谱较窄, 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 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 肠球菌除外) 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 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因此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 原译沙雷) 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 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 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 因此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 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 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它们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较差的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对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差。对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均无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