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4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堂练习

3-2-4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堂练习

3-2-4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堂练习
3-2-4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堂练习

第3篇第2章第4节

实词广场(四)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61.劝

①三日劝.农功________

②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________

62.却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________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

③盛情难却.________

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__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

63.如

(1)动词

①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________

②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________

③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________

④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________

(2)副词

⑤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________

(3)连词

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

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________

(4)词尾

⑧仁义之人,其言谒如.也________

64.若

(1)动词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________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

(2)代词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________

④以若.所为,为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________

(3)连词

⑤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________

⑥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

(4)词尾

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

65.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__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________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

⑤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

⑥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________ 66.少shǎo

①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________

②太后之色少.解________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

shào

⑤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________

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________

67.涉

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

②循表而夜涉.________

③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________

④而言有关涉.事便显露________

68.胜shènɡ

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________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

③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

shēnɡ

④悲不自胜.________

⑤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

69.识

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____

②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________

③鄙夫寡识.________

zhì

④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________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________

70.使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________

②使.之然也________

③妾不堪驱使.________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________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

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或未易量

________

71.是

①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

②是.己而非人________

③是.诚何心哉________

④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

⑤无乃尔是.过与________

72.克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________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

③克.己奉公________

④三纳之而未克.________

73.适(澯)shì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____

②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________

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

④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________

zhé

⑤发闾左澯.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________

74.书

①乃丹书.帛:“陈胜王”________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____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

75.孰

①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________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__

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________

76.属zhǔ

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

②屈平属.草稿未定________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④举酒属.客________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________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

77.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________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________

78.率shuài

①悉率.百禽________

②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________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

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________

⑤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_

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________

79.说shuō

①说.尽心中无限事________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________

shuì

③范增说.项羽曰________

yuè

④秦王必说.见臣________

80.私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________

答案:

61.①勉励,奖励②劝说

62.①倒退②击退③推辞④回头⑤副词,还在

63.①往,到,去②像,如同③及,比得上④顺,符合⑤应该,应当⑥表假设⑦表选择⑧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4.①像,似②及,比得上③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④指示代词:这,这样⑤表假设:如果,假如⑥“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像那”“至于那”

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5.①善良,美好②好事,好的行为③擅长,善于④与……交好⑤好好地⑥唐代对弹琵琶的艺人或曲师的统称

66.①数量少,不多②稍微,略微③短少、缺少④很短的时间⑤年轻,年幼⑥小的,小

67.①进入,到②徒步涉水③经历,经过④牵涉,关联

68.①胜利,取胜②胜过,超过③优美,美好④禁得起,受得住⑤尽,完69.①懂得,认识,知道②识别,辨认③知识,见识

④记住,记⑤标志,标记

70.①派遣,命令②让,致使③使用,使唤④主使,指使⑤出使⑥连词,假设

71.①对,正确②认为正确③指示代词,这个,这④表示判断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72.①能够②战胜,攻下③克制④完成,成功

73.①到……去②适应,顺从③享受④副词,才,刚才⑤谴责,惩罚,通“谪”

74.①写,记②书信③文书,公文

75.①成熟②通“熟”,仔细,深入③谁,什么

76.①连接②做文章③托付,嘱托④请,劝请⑤隶属,归属⑥管辖⑦类,辈

77.①数目,数量②命运,运数③技艺

78.①动词,捕捉②遵循,依顺③率领,带领④大概,大致⑤一律,一概⑥标准,条例

79.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

④喜欢,高兴

80.①私事,私利②偏私,偏爱③私自,暗地里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时,译者只有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才能用译文语言准确地把它复述出来。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 一、词汇含义的理解 1.名词:It is the two superpowers tha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ostilities in the Middle East.应对中东战争(×敌对状态)负责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有一些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的单数变成复数后,意义是不一样的。“hostility“enmity “ill will“敌意”“敌视”解,但“hostilities“war“战争”解。 2.动词:They were obviously quite impressed by the arguments 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他们对中国人提出的(×正在前进)这种论点显然颇为赞同。 to advance作不及物动词用是“come or go forward“前进”,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是“put forward“提出”,宾语是arguments,应译为“提出论点”,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是arguments的定语从句,而不是它的同位语从句。 3.副词:The basketball team was organized two years ago and it has yet to win a single game.这个篮球队两年前成立,还没赢过(×还得赢)一次比赛。这里yet与不定式连用,含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某事”的意义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不能独立担任任何成分,可是由于误解虚词而引起的误译却也不少。 4.冠词:Awoman with child goton the bus.一位孕妇(×妇女带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答案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答案 1.(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特殊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及古今异义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者也判断句。“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受”:通“授”,传授,讲授。“之”: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2)(既)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字的词类活用、古今意义等。“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3)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輮使之然也”是省略句,应为輮(之)使之然也。“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有”,通“又”。暴,通“曝”,晒干。槁暴,枯干。 (4)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之”的用法及通假字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诸侯。“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中的“之”意思是“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的“之”是代词,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厌:通“餍”,满足。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暴”在这里是形容词,凶暴,残酷。 2.希望您(跟君王说)我是不敢违背君王的恩德的。【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通假字及助词“之”的意思等。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记。 3.这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安危,我实话实说而已,想要杀我就杀吧,为什么用锁来绑我呢!【解析】翻译此句时应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是判断句。“系”的意思是关系到,相关。“奚”的意思是为什么。 4. 董俊拜见木华黎说:“武仙奸诈狡猾,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请防备他。”【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特殊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终不为我用”是被动句,译为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谒”的意思是拜见。“黠”的意思是狡猾。“为”是被动句的标志。“备”在这里是动词,防备的意思。 5.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解析】翻译此句时应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始”是副词,方才、才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表目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然”……的样子,词尾。当:通“挡”抵挡。 四、文言理解,归纳分析 1.C 【解析】A项,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项,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 项,这些话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参考译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秉承了人物传记的选文特点。前三道选择题较为简单,断句题可根据断句规则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即可选对。文言翻译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加之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考查和对语句连贯的要求等。 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语句中的得分点,即评分的“采分点”。具体来看,主要包括:①关键的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大多是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单音节词或古今异义、词义特殊的双音节词等。②关键的虚词。这些虚词多是一些有实义或在句子结构上起作用的词。 ③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以及省略句、倒装句等。④文意贯通。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句子通顺。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一定要意译,避免硬译、漏译、误译。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注意筛选以下信息: 一、人物:传主及其相关的人物;二、官职:所任官职,几度升黜改徙;三、事件:勤学、孝义、爱民、抗上、平乱等;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在原文标记。 事件发生的过程、事与事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时间、官职的变化、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换体现出来。 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名词术语,保留不译;关键虚词,结构语气。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判断被动,直接对译。 各类倒装,回归位置;遇有省略,小心补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提防语病,切合原意;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一、典题引路 【例1】(2018·全国高考1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例2】(2018·全国高考2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例3】(2018·全国高考3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方法指津:解答此题,重要的是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在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词语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词语加以特别注意。 二、解题锦囊 【知识储备】 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习

第二部分第一章 第三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特殊句式和用法) [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神相 齐王好谈相,士以相进者,接踵于朝。有自称神相者,介艾子以见王,曰:“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即臣之术可知矣。王亦闻之乎?”王笑曰:“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答曰:“王勿亟也,臣相人必熟视竟日而后言,言无不中。”于是拱立殿上以视。 俄有使者持檄入白,王色变,相者请其故,王曰:“秦围即墨三日矣,当发援兵。”相者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天庭黑气,必主刀兵。”王不应。 须臾,有人著械入见,王色怒,相者问其由,王曰:“此库吏盗金帛三万,是以囚之。”相者又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地角青色,必主失财。”王不悦,曰:“此已验之祸,请勿言。但言寡人终身休咎何如尔。”相者曰:“臣熟视,大王面部方正,非布衣之士。” 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齐王大笑,相者惭而退。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与“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也”表判断,符合判断句的标准。B项,不是判断句,虽然句中有“也”,但此句中的“也”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答案 B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是今天才听说你啊,请试着给我相相面怎么样? (2)艾子快步走上前说:“先生相面,真是高妙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习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三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齐王好谈相,士以相进者,接踵于朝。有自称神相者,介艾子以见王,曰:“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即臣之术可知矣。王亦闻之乎?”王笑曰:“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答曰:“王勿亟也,臣相人必熟视竟日而后言,言无不中。”于是拱立殿上以视。 俄有使者持檄入白,王色变,相者请其故,王曰:“秦围即墨三日矣,当发援兵。”相者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天庭黑气,必主刀兵。”王不应。 须臾,有人著械入见,王色怒,相者问其由,王曰:“此库吏盗金帛三万,是以囚之。”相者又仰而言曰:“臣见大王地角青色,必主失财。”王不悦,曰:“此已验之祸,请勿言。但言寡人终身休咎何如尔。”相者曰:“臣熟视,大王面部方正,非布衣之士。” 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齐王大笑,相者惭而退。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与“臣鬼谷子之高足弟,而唐举之受业师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也”表判断,符合判断句的标准。B项,不是判断句,虽然句中有“也”,但此句中的“也”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答案 B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寡人乃今日而闻君矣,试视寡人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子趋而前曰:“妙哉,先生之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是今天才听说你啊,请试着给我相相面怎么样? (2)艾子快步走上前说:“先生相面,真是高妙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 (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作者:————————————————————————————————日期: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项对点突破练(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 题组一文言断句 一、(2015·汕尾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任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B.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C.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D.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解析】选C。注意这里的“初”是“初年”,不是“当初”,所以应断句为“周广顺初”。关键词“迁”“领”“旋”“以”都是断句的标志。

附【译文】 后周广顺初年,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居正跟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三年,升为左谏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二、(2015·天水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解析】选C。“女弟”在古汉语中是固定词语“妹妹”,不能拆开。“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根据语境推测文意为: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 附【译文】 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资料

考点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Ⅰ 怎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五种句式 一、判断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 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 答案 (1)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精要点拨 判断句,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 ①洎牧以谗诛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①是以见放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吾属今为. 之虏矣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忠而见.疑 D.?????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 精要点拨 所谓被动,是指 。辨识被动句, 三、倒装句 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 前。古今汉语,基本如此。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 1.谓语前置句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渺渺兮予怀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谁可使者 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②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精要点拨 2.宾语前置句

理解与翻译

理解与翻译 摘要:理解做为翻译的前提,是所有译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从而造成译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本文将从语法和背景文化两个层面出发,结合语言逻辑、词语释义等几个具体方面,用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实例来探讨理解与翻译。希望可以对翻译学习者们提供一点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翻译;理解;语法;文化 一引言 对任何一个翻译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来说,对源语(source language)正确透彻的理解是给出一份优秀译文(target language)的基础。理解是翻译的先决条件,理解正确了,才能不费力地用译语将意思表达出来;理解错了,表达的语言再优美也是枉然,反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翻译即理解”——翻译的翻译学观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即理解”(steiner,1998:1)。由此可见,理解乃是翻译的关键。 在翻译实践中很多同学常常遭遇的一种情况就是:看着源语,觉得自己知道文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一旦到了要写出译文,就有种茫然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总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翻译指导理论。但是,不管学者专家们的理论多么标新立异,从翻译现象上讲都没有离开诠释学范畴,即翻译本质上都是一种文本理解和解释活动。(张晓梅,2013 ) 二语法和文化对理解的影响 对源语的理解不仅要求我们从语法的层面去分析句子结构、词语的含义,更要求我们对源语的背景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表达和用语。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译文词不达意或者闹笑话。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pune Mide)说过,Translation consist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ot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Nida,1969).可见,做翻译工作最重要的是理解原文的意思。 一.理解与逻辑 从学习翻译过程中的实际练习来看,在根据词典释义掌握单词意思后理解的难点在于对语法的理解。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除了要从语法的角度去理解原文外,还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以求准确地表现原文的意念。对于语法比较复杂的长难句,建议首先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找出主、谓、宾、定、状、补,在通俗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逻辑来组织译文语言。下面用示例来讲解: 例1.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原译:只有坏风才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 原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特殊(it is….that…..)是一个强调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我们首先来做一个最通俗的理解:“对谁都没有好处的风才是坏风。”,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风对人都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的。我们在引申理解一下,就会明白原句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事物(此句中是“风”)都是具有两面性的(blows both good and bad)。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理解并翻译句子

第3节理解并翻译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suàn):商业赋税。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 译文: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关键词:隆、厚、富、小。状语后置句) 2.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 译文:有司(审查机关)说,不是亲王、公主不能用筒瓦。(关键词:非、之) 3.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有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告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关键词:驭、下、以) 4.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句子大全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四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这一考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即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特别是文言实词、重点虚词 、特殊句式等,根据具体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二是“翻译句子”,即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力求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这一考点的设题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由客观选择题变换成了主观表述题,自2002年一直沿用至今,一般设2-3个小题,分值多达10分,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导向性。那幺,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呢? 【技法讲解】 一、注重文言知识积累及理解翻译 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以实词、虚词、句式、修辞乃至断句的正确理解为前提的,因此应有相当的知识贮备,并善于运用。 1.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运用 除识记“考纲”规定的120个常用识实词和经典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外,还要掌握实词翻译的几种方法。 (1)借助字形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义联系密切,可根据其义符推断词义。 例:冀得一归觐。“觐”跟形旁“见”有关,据上下文,推断为“拜见父母”之意。 (2)语法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言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及语法成分,进而推断其意思。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该句为对仗,“以”与“用”相对,“用”为动词,所以“以”应译为“重用、任用”。 (3)联想分析法: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到教材中的相关语句或成语中有关词语的用法,巧妙地移用到这些文言实词的理解中。 例:不以外夷见忽。“见”字,可联想到课文中“府吏见叮呤”一句,“见”译为“我”,句子翻译为“不因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高考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要点诠释 重点点击 文言翻译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高考要求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特别是一些虚词、实词的含义。但是,文言文的翻译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解文意、句意的问题。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面几句话全面理解,这是做此题的诀窍。文言文翻译,一般赋8―10分。 难点解剖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第一类是全文翻译题,要求遵循行文顺序,从开头译到结尾。 第二类是择句翻译题,即根据考题要求,选取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进行翻译。高考要求直译,即字字落实。 第三类是翻译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考题所指定的句子(或注释)进行翻译。 第四类是译文辩证题。这类题不要求考生翻译,而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人所列举的几种翻译中,对照原文,辨识正误,选取正确的翻译。从实质上看,它属于选择题类型。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重要作用)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2.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3.区别法。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例如: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赤壁之战》)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 1.【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

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2.【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

优品课件之理解并翻译句子

理解并翻译句子 理解并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将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g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g(suàn):商业赋税。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译文: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关键词:隆、厚、富、小。状语后置句) 2.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译文:有司(审查机关)说,不是亲王、公主不能用筒瓦。(关键词:非、之) 3.进

文言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2002年新增加的一个考点。这个考点虽然形式上是两个方面,但实质上是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层次,一个强调了理解是翻译的基础,一个强调在此基础上的书面表达结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注重文言句的大概意思而不能具体、准确地作出翻译,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有关此考点的解答技巧: ⑴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基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及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语句在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正确理解句中重要文言词语的实用意义,辨析和把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从而达到读通、读懂,真正把握句意的程度。第二,尽管节选文段已加标点,但阅读时仍要注意断句,即句中停顿问题,以便完整、准确地理解原文、把握句意。这就需要充分体会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勿将两个单音节词误作一个双音节词而牵强附会地作出解释;辨清语意和语法结构,使诵读与其一致;句中牵涉到的一些专名,要细心体会、认真分析、准确诵读,否则会引起理解上的错误;了解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以便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总之,理解是翻译的基础。 ⑵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第一,文言文翻译应恪守以下原则:一是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去翻译这个句子本身。文言文中,对个别句子的翻译,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因为有些句子中的实词甚或虚词,在这个独立的句子中作出的解释是行得通的,但这个句子来源于整个文段,如果把这个翻译放回到原文中去,可能就不符合原文语境了。这说明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对所考查的语句进行翻译,必须要结合语境给文言文句定位。二是,采取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这是文言文翻译必备的一环,翻译就是将文言词变成现代汉语词,而文言文就是文言实词加虚词的语法组合,因而必须做到字字落实,为保持原貌必须直译。三是,在翻译过程中,要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这是根据它们的特点决定的,当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如此(现代汉语词保留古汉语词的除外)。四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将古汉语的句式、用法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用法。古今汉语的句式、用法是有较大的区别的,特别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和为动句,以及一些活用现象等等,这一点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五是,必须关注省略句,该补出的必须补出,该明确的必须明确。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汉语比较简约,该省则省,该简则简,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因此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为使语意明确、完整,必须关注省略的内容,补足并明确省略的内容。例如: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译为:人民禁不住禽兽虫蛇(的侵害)。如果译文不加括号中的内容读起来就不通顺,有语病。六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气语言风格必须在翻译的时候很好地体现出来。语气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表意的作用,而风格则体现语言的特色,这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冀复得兔,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一为: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译文二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译文一没有重视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改动较大,而译文二则采用直译的方式且保持了古文原貌,较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再如: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译文一为: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译文二为:周朝所以灭亡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了。结合原文的上下来看,柳宗元对“周之败端”确实作了很肯定的解释,从这点看,译文一并没有错,但是柳宗元在这里是用一种推测语气“其在乎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