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与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与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与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与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

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5.A.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

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A.作品

B.艺术家、和观众。

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象征型文本。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趣味。

5.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A.文法、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A语言层B形象层C意蕴层D.余意层E.衍意层

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A.语言形式创新B.社会关怀C.个性化趣味

3.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故事的类型化C.文体的流行性D.观赏的日常性E.文体的模式化

4.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A.表现型文本B.象征型文本及多元呈现方式。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三章)文学媒介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B.符号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2.可以说,印刷媒介的发明和发展,为宋代至清代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B.媒介条件。

3 C.德国美因茨的普通金工古登堡在15世纪40年代做出了在世界传媒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4.电影是在A.1895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

5.正由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才会对同样处于这一系统中的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A.口语媒介B.文字媒介C.印刷媒介D.大众媒介E.网络媒介

2.文学媒介可以分成A.书写媒介B.承载媒介D.传达媒介

3.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A.四言B.五言D.七言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4.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传送、阅读能力。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C.意义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

2.正如D.萨丕尔所言:“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的美的资源。”

3.所谓陌生化,也就是蕴涵或说创生了特定C.审美体验的文学语言形式。

4.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的A.形象。

5.“互文性”也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他B.文本中的语言产生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化了的书面语。它通常与C.口语D.土语

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语言塑造审美现实的功能,造就了它在A.形式安排C.意义生成D.阅读效果方面的独特之处。

3.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个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语音的、节奏的、象征、形态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4.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B.文本语境C.文化语境。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五章)文学形象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朦胧性。

2.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A.独创性。

3.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理想境界,意境往往和A.空灵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4.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相对于古代的意象,今天的意象偏于。

A.含混C.深沉D.深邃

5.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涵是。

A.象征的B.写实的C.虚拟的D.现实的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关于“意象”的概念,我们教材所指的是A.“表意之象”的含义B.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

2.从意象的表达方式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等等方式,暗示其在的意义。A.隐喻B.转义

3.西方文学文本的典型塑造,具有这样一些审美特点,即A.在细节中塑造典型B.追求细腻感C.追求真实感

4.文学意境所追寻的意境效果,其意境往往被分为“实境”和“虚境”,而意境的塑造,应该做到A.虚中求实B.虚实相生。“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六章)文学体裁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按照D.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2.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_ C.画面__构成。

3.诗的结构不是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而是遵循D.情感和想象的逻辑。

4.散文又称“美文”,其美质是以_ A.语言_做作为载体的。

5.尖锐的戏剧冲突总是在特定的戏剧_ B.情境__________中产生和展开。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由彼德拉克创立的十四行诗(商籁体,sonnet)是西方典型的一种格律诗,十四行诗句通常为A.起首八行B.末尾六行

C.英语中是五音步诗。

2.西方散文的界说与中国散文一样,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C.模糊性D.边缘性。

3.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A.英雄史诗B.骑士传奇D.寓言E.民间故事

4.小说中的空间是叙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B.地域围 C.景致器物 D.社会环境 E.文化氛围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七章)文学写作

一、单项选择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A.意识形态氛围、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2.在相同或类似的作者语境条件下,作者的创作却大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作者个体的主体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主要包括A.个体体验、想象力、语言敏感和拟想读者等四个方面。

3.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A.个人创造与制作特点。

4.文学写作召唤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全球化”,这本身就说明,文学写作具有A.世界意义。

5. 构思是文学写作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构成了文学写作的A.核心环节。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A.文学阅读。

2.文学阅读中跨越不同语言与民族生活界限而产生的共通意义,这是文学阅读的B.世界意义。

3.文学阅读中的形象感受与语言阅读是有区别的,但又有联系,其联系就在于,感受是在C.语言阅读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4.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D.伊瑟尔提出的。

5.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这说明文学阅读具有A.鉴赏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文学阅读不仅仅意味着文本阅读与理解,而是同时带有消费、鉴赏、认知等功能。

2.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物质消费不同的是,它A.不发生损耗B.不会消失C.可以继续其生命。

3.文学鉴赏具有鲜明的审美享受性,这是由A.对象的审美价值B.读者的审美态度C.读者的审美情感决定的。

4.语境是读者阅读文学文本时所处的具体境遇,包括个体语境和社会语境,下述关联概念A.动机B.情感C.想象属于个体语境。“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 A.艾略特指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

2.C.消遣娱乐型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3.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D.文化批评模式。

4.传记批评的目的是把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成就归于___ C.作家________的心灵投射。

5.新批评强调对作品的_ B.词语__________和作品本身的美学结构进行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关于文学批评在历史上的种种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A.艺术说B.科学说C.兼容说 E.意识形态说。2.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A.科学化B.客观化D.理性化

3.运用语言批评模式的著名理论家有A.雅各布森B.什克洛夫斯基D.艾略特E.理查兹

4.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D.文学史眼光B.理性分析能力A.审美感受力。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4、文学的社会过程: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

五、论述题

1、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2、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地位

答: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文学理论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基础理论研究是推进其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当前文学理论热点焦点现象的根源,影响着我国文艺学建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格局和样貌。因此,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其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文学理论曾仿佛像一个母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生成作用。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文学理论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关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均如此。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3、简述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还要有整体观念。

(1)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情感交流作用、娱乐作用等等,统一于它的审美作用,看其是否是在审美价值实现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的整体,构成它的各种要素当然也有各自的价值,所以必须具有多价值性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个有机系统,其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机械总和,整体的价值显然也不是诸要素价值的总和,更不是某种要素价值的单一表现。因此,既不能机械割裂文学各种作用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孤立化;也不能脱离审美价值去片面强调某一种作用。

(2)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认识,须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全部容来衡量。不能只看作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中所发生的影响;也不能仅凭某些场面、某些细节去估计它所可能产生的作用。读者固然是文学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中介,但是这个“读者”应理解为社会群体,并非指个别人或部分人。我们不能因为作为个体的读者以非审美的态度去理解文学作品,甚至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从整体上去认识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考察文学社会作用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之需要文学,根本原因是审美需求。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满足这种审美需求即是文学的社会作用,它不可能因个别或部分读者的非审美把握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对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大有帮助,而且对认识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对把握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能。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5、怎样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它建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文学具有多价值的特点,只能说是对其功能特点的一种平面描述。它反映了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实际影响,但是并没有揭示出文学价值的实质和特殊性。因为,所谓的文学的价值,应是指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对人类社会生活所起的特殊作用,它必须为文学所独具,是其他社会意识既无法代替,也不可能具有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文学价值的特殊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所以对文学价值的准确把握,必须从文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它是文学的审美本质所规定的作用、能力和功效。文学艺术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文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

1、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口号。

2、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勰把文学风格分为四组八体。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风格就是人

5、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又——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缉、壮丽、新奇、轻靡。

7、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

二、选择题

1、“风格”一词始见于(C)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判断题应知应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 考试判断题应知应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判断题应知应会判断题 1、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T √ 2、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及其意义的瞬间直觉。T √ 3、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常见到一种说话人态度隐蔽而专注于描绘事物的文本,这往往就是再现型文本。T √ 4、文化市场制约着阅读受众群体,包括读者的多少甚至读者的文化层次。T √ 5、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个理论术语,也是我国独创的一个美学范畴。T √ 6、审美感受力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意蕴及其成就的审美体验与辨析能力。T √ 7、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T √ 8、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F ×

9、文学实用论片面突出强调教育因素,文学的特性就可能 失去了。T √10、文学写作作为作家的个性化创造,理所当然 地具有个体意义。T √1 1、单凭丰富的材料、经验的积累,就能马上写出作品来。T √1 2、文学写作中的语言敏感,是指作者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对 语言的敏锐感知和精当运用的能力。T √1 3、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T √1 4、文学是由语言的具体运用而实现的艺术。T √1 5、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称为“意象”。T √1 6、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的倾向。T √1 7、典型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独特鲜明审美形象,也是一种深 刻多义的历史形象。T √1 8、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F ×1 9、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另 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从作品人物

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作业1 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

2017年电大计算机网络[本]2017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计算机网络(本)作业1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功能有( A )。 A. 资源共享 B. 病毒管理 C. 用户管理 D. 站点管理 2.下列选项中是网络软件的是( B )。 A. DBMS B. 操作系统 C. Office软件 D. 计算机主机 3.计算机网络硬件包括( C )。 A. 网管 B. 复活卡 C. 交换机 D. 代理节点 4.网络资源子网负责( C )。 A. 数据通信 B. 数字认证机制 C. 信息处理 D. 路由器 5.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 A )和广域网三种。 A. 城域网 B. 有线网 C. 无线网 D. 星型网络 6.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和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 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 A )。 A. 通信子网 B. 有线网 C. 无线网 D. 资源子网 7.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 把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 D )。 A. 通信子网 B. 有线网 C. 无线网 D. 资源子网 8.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通信方式分类可以分为:( D )和广播式传输网络两种。 A. 星型网络 B. 总线型网络 C. 树型网络 D. 点对点传输网络 二、填空题 1.(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2.网络资源包括有(数据)、(信息)、(软件)和(硬件设备)四种类型。 3.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主要解决(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矛盾。 5.“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传输)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 处理工作。 6.“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功能。 7.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两种。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集中管理、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安全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计算机网络首先是一个通信网络,各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媒体、通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次,在此基础上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共享其它计算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及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4.C/S结构与B/S结构有什么区别? 答:C/S结构模式中,服务器指的是在网络上可以提供服务的任何程序或计算机,客户指的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并等待响应原程序或计算机。客户端一般装有多种应用程序,以便向服务器相应程序发送请求。而B/S结构中,浏览器端只装有浏览器,它把应用逻辑和业务处理规则全放在服务器一侧。 5.资源子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等功能。它主要包括网络中所有的主计算机、I/O设备和终端、各种网络协议、网络软件和数据库等。 6.“通信子网”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答: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工作。它主要包括通信线路、网络连接设备、网络通信协议和通信控制软件。 7.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9答案

席彩美 题目1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指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 选择一项: A. 艾略特 B. C.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解析: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在《批评的功能》中明确地指 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 论和解释。” 对应知识点: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学批评者一、文学批评) 正确答案是:艾略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以拉康为代表的后期心理分析批评更为突出语言对___________的构成 作用及其在文化中的功能。 A. B. C. D. 无意识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无意识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新批评强调对作品的___________和作品本身的美学结构进行分析。 A. B. C. 词语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词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__________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 B. C. 文学作品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学作品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电大形考网上作业高等数学(B)(答案)

电大形考网上作业高等数学(B)(答案)

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选 C A. B. C. D. 满分:5 分 2. 下列各对函数中,()是相同的.选D A. B. C. D. 满分:5 分 3. D A. B. C. D. 满分:5 分 4. 下列极限计算不正确的是()。 D

A. B. C. D. 满分:5 分 5. D A. B. C. D. 满分:5 分 6. D A. 0 B. 1 C. D. 满分:5 分 7. D A. [-1,1] B. [0,1]

C. D. 满分:5 分 8. 在下列指定的变化过程中,(A )是无穷小量. A. B. C. D. 满分:5 分 9. 下列函数中为基本初等函数是(c)。 A. B. C. D. 满分:5 分 10. B A. 偶函数 B. 奇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奇又偶函数 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单值函数是当自变量在定义域中取定了一数值时,与之对应的函数值是唯一的函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有理数属于实数范畴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有理数不属于实数范畴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规定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直线称为数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设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均存在,则该函数连续.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奇函数图像的特点是图像对称于y轴,偶函数图像的特点是图像对称于原点。× A. 错误 B. 正确 0002 1. C A. 间断点 B. 极值点 C. 驻点 D. 拐点 满分:5 分 2. D A. y=2 B. y=0 C. x=0 D. x=2 满分:5 分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 A. 维耶曼 B. 韦勒克 C. 歌德 D. 但丁 正确答案: 2. 1930年,()在梵·第根等的协助下创建巴黎大学的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院,使巴黎成了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A. 戴克斯特 B. 阿扎尔 C. 韦斯坦因 D. 巴尔登斯伯格 正确答案: 3.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 A. 比较文艺学 B. 比较类型学 C. 历史-比较文艺学 D. 比较历史学 正确答案: 4. “平行回现论”是由俄国比较文学先驱()提出的 A. 马雅可夫斯基 B. 维谢洛夫斯基 C. 日尔蒙斯基 D. 别林斯基 正确答案: 5. 古罗马时期,()的《埃涅阿斯纪》是对荷马史诗的模仿。 A. 贺拉斯 B. 普卢塔克 C. 维吉尔 D. 昆提利安 正确答案: 6. ()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A. 狄德罗 B. 卢梭 C. 伏尔泰

D. 莎士比亚 正确答案: 7. 德国著名神话学派学者库恩建立了() A. 太阳神话说 B. 月亮神话说 C. 宗教神话说 D. 雷雨神话说 正确答案: 8. ()学者奠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最早提出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看法。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中国 正确答案: 9. 主题学是从19世纪初期德国()中衍生出来的。 A. 神话学 B. 民俗学 C. 文艺学 D. 文学 正确答案: 10. 1958年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宣读的论文()被看着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A. 《比较文学的危机》 B. 《比较文学的概念》 C. 《比较的基础》 D. 《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 正确答案: 11. 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是() A. 巴尔登斯伯格 B. 布吕纳季耶 C. 戴克斯特 D. 卡雷 正确答案: 12. 1963年()在他著名的《比较不是理由》中首次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设想。 A. 刘若愚 B. 艾田伯 C. 叶维廉 D. 季羡林 正确答案: 13. ()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A. 1979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2 。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5.A.表现论分)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文学即一切语言C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A 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宇宙、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和观众。A.作品B.艺术家、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B4.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作品中的表现A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文学概论” 分)1分,每小题0.2一、单项选择题(共蕴藉.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1 .象征型文本。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3 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趣味。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 .文法、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5.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A分)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A语言层B形象层E.衍意层.余意层C意蕴层D .语A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B 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C.个性化趣味 3.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故事的类型化C.文体的流行D .文体的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性E4.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A及多B.象征型文本.表现型文本 元呈现方式。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三章)文学媒介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B.符号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2.可以说,印刷媒介的发明和发展,为宋代至清代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B.媒介条件。 3 C.德国美因茨的普通金工古登堡在15世纪40年代做出了在世界传媒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 4.电影是在A.1895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 5.正由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才会对同样处于这一系统中的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1分,每小4二、多项选择题(共. 1.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A.口语媒介B.文字媒介C.印刷媒介D.大众媒介E.网络媒介 D.传达媒介2.文学媒介可以分成A.书写媒介B.承载媒介 3.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A.四言B.五言D.七言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4.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传送、阅读能力。“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 1.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C.意义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4试题与答案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现实 B. 理想 C. 魅力 D. 审美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现实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形式 B. 情感 C. 意义 D. 思想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意义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互文性”也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 他中的语言产生关系。 选择一项: A. 文本 B. 语境 C. 文学 D. 情景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本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 的。 选择一项: A. 意蕴 B. 形象 C. 意义 D. 情感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形象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正如所言:“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 的美的资源。” 选择一项: A. 刘易斯 B. 萨丕尔 C. 巴赫金 D. 海德格尔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萨丕尔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 如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 入文学文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书面语 B. 俗语 C. 土语 D. 方言 E. 口语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口语, 方言, 书面语, 土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通 常与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 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 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2.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3.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三、简答。 1、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不属于。正如雷马克所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艺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所以,李白与杜甫同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他们的比较不具有跨国研究的意义。 这种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尽管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只属于国别文学研究。 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网上形考作业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网上形考作业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每题5分,共计10分) 题目1 请将你认为不适合描述为国家开放大学特色的选项选择出来。() a.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与普通高校学习方式完全相同的大学 b.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c.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有别与普通高校的新型大学 d. 国家开放大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殊的大学 题目2 请将不能客观地描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方式的选项选择出来。() a. 在网络上阅读和学习课程教学资源 b. 在课程平台上进行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 c. 利用pad、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 d. 只有在面对面教学的课堂上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题目3 制定时间计划,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计划,是管理学习时间的有效策略。() 对 错 题目4 远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比传统的课堂学习简单,学习方法并不重要。() 对 错 题目5 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中,有课程知识内容请教老师,可以通过发email、QQ群、课程论坛等方式来与老师联络。()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在网络环境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无法协作完成课程讨论。()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纸质教材、音像教材、课堂讲授的学习策略都是一样的。() 选择一项: 错 对 形考任务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题,共计10分) 题目1 开放大学学制特色是注册后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选择一项: a. 3 b. 10 c. 8 d. 5 题目2 不是专业学位授予的必备条件。() 选择一项: a. 课程学习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 b.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 c. 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相关要求 d. 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题目3 是专业学习后期需要完成的环节。()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 题答案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填空题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11、形成于先秦的“诗言志”说,典型地代表了源远流长的表现观。 12、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第二种是粗精两层面说。 13、暗示性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14、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歌谣,二是流言。 15、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 16、诗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17、游记是描写记录旅游见闻的散文。 18、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 20、泰纳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他运用实证的社会历史方法展开文学批评。 2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2、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 23、表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它的特征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24、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 25、文学体裁具体划分为四种:诗、小说、散文、剧本。 26、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27、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奠定了欧洲近代小说的基本样式。 28、电视文学的主要品种是电视剧。 29、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概念。 3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评价。

电大《文学概论》课后复习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 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 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 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2、大众媒介是以旨在复制和传达信息的由机器及编辑组成的传播组织为中介的传播渠道,主 要包括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种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