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实验习题(讲义)

化学实验习题(讲义)

化学实验习题(讲义)
化学实验习题(讲义)

化学实验的复习

一、概述

1、题型特点

实验题的形式繁多,它常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和推理融为一体进行考查。它具有知道面广,命题新颖,思考容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实验题的解答要求高,难度较大。只有考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弄懂,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

2、解题方法

实验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格式。解这类题时,只要从实验原理入手,结合具体实验题目的特点,根据题给信息,认真审题,抓住题眼,就能很快地理顺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介绍高考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从而考查考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某项实验任务,是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例1 根据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④__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_____。

(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时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

(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____、_____等(填化合物化学式或名称)。

例2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A →G →_____→ E →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是_____。

A、热裂汽油

B、苯

C、酒精

D、正庚烷

Ⅱ.化学实验原理题型

这类试题通常要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处理,说明理由等。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3.如右图实验装置,图中A是简

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

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型

管,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

E是装有酚酞试液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浓度适当的盐酸,发生氢气。经必要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再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烧瓶中继续燃烧。再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2个步骤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_____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写也B、D中分别发生的化学方程。

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所盛干燥剂的名称是_____,该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Ⅲ.化学实验设计题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已知的仪器装置,要求根据实验目的或给出的药品,将气体制备,除杂提纯或设计操作程序与仪器连接,定量计算结合起来,考查考生设计实验,基本操作、数据处理的能力或评价实验方案优劣的能力。

例4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号字母)

混合气→()()接()()接()()接()()。

(2)确认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3)确认混合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4)使剩余CO气体不能排入大气污染环境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5)若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V L(其体积比为1:2),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_____。Ⅳ.信息迁移题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给出新情境(主要是中学课本中未介绍过的新反应或未见过的新装置),结合仪器组装,物质的性质或制法,实验现象描述或分析等已有知识提出问题,考查考生接受新信息,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迁移、分析、重组来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例5 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mol/L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

烧瓶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烧瓶C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_____。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

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_____。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_____。

(4)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_____。

(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_____;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反应_____。

二、专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

1、利用H2还原CuO的实验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从氢气发生器中导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少量H2S、

HCl、H2O,还原CuO之前必须除去。还原氧化铜时产生的水可用无水CaCl2吸收。进行此测定实验

①②③④⑤⑥

(1)实验时气流方向从左向右,上述必要仪器的导管连接的顺序为_____。

(2)实验前后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实验前氧化铜质量为a g,无水CaCl2和U型管的总质量为b g;

实验后测得装置⑥的总质量为c g,如果实验过程中H2为足量,且反应进行得很完全,则计算Ca 相对原子质量x的数学式为_____。

(3)下列实验操作对x值有什么影响?从下列选项中选取适当答案回答:

A、无影响

B、偏大

C、偏小

D、不能肯定

①用未经干燥的H2还原CuO_____;

②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H2,后熄灭酒精灯_____。

(4)用H2还原CuO时,加热氧化铜和停止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

2、用下图所示仪器装置制取H2,再用H2还原CuO,最后根据CuO质量的减少和无水CaCl2质量的增加来测定水的质量组成。

请回答:

(1)如果制得H2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_, 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碱石灰)。

(2)实验装置里最后连接盛放碱石灰干燥管的目的是_____。

(3)装入药品后进行实验,有下列的步骤:正确操作的步骤是_____①打开A的活塞;②点燃C处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关闭活塞,停止产生H2;⑤等CuO变红后撤去酒精灯;⑥通入H2,使C中的物质冷却;⑦称量C管和D管的质量。

(4)若测得的原质量为w g的硬质玻璃管C,反应后质量变为m g;U型管实验后质量增加n g,则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可表示为_____。

(5)若实验中有部分CuO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对实验的影响为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3、为了比较卤元素单质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并将Cl2分别通入溴化钠溶液和碘化钾

淀粉溶液中。下图是所用仪器及药品:

试回答:

(1)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

(2)实验开始后装置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装置①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若通入过量Cl2①中颜色会消失,试分析其原因:_____

4、根据下面的转化关系和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①中,当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时,所消耗的淡黄色颗粒质量为_____g。(2)网状X的化学式是_____。

(3)反应③的现象是_____。

(4)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反应②_____,反应③_____。

5、1820年,德贝尔钠首次使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分解KClO3,制备O2,当时就发现气态产物有异常

气味,后来证明是因为其中含少量Cl2的O3(臭氧)等杂质。已知O3的氧化性比O2强,且与还原剂反应时通常生成O2。碳酸钴(CoCO3)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可表示为:

现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测定固体Co x O y的组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E装置中U形管内填充的试剂是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五氧化二磷

B、无水氯化镁

C、无水硫酸铜

D、碱石灰

(2)若实验装置中,接口a与b直接相连,而不用B、C装置,会导致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其原因是_____。

(3)B洗瓶内所盛的物质可以是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NaOH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淀粉溶液

D、KI溶液

(4)实验结束时,若先撤去A装置的酒精灯,会引起_____。

(5)碳酸钴完全转化为褐色的Co x O y后,称得E管增重4.4克,D管内残留物的质量是8.3克,据此可以推知褐色物质(Co x O y)中x∶y=_____。

6、为了测定烧碱中NaOH的百分含量,根据实验数据填空白。

(1)欲称量5.2g烧碱,调整托盘天平的零点后,左盘上放一枚5g的砝码,将游码拨到0.2g处,然后往天平右盘上缓缓倒烧碱颗粒,当天平达到平衡时,停止加烧碱。在称量过程中,有两处错误:①_____,②_____。

(2)配溶液,把称得的烧碱放入烧杯里,加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完全溶解后,转入1000mL 的容量瓶里,然后往容量瓶加蒸馏水,振荡容量瓶里的溶液使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注入容量瓶直至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入到瓶颈刻度的地方,使溶液的凹面正好跟刻度相平。把容量瓶塞好,反复摇匀后,倒入预先用水洗净的试剂瓶里备用。配溶液的过程中有两处错误:①_____,②_____,这错误使测定的NaOH含量_____。

(3)滴定准备用水洗净锥形瓶,再用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2-3次,然后将20mL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吸取氢氧化钠溶液20mL移到锥形瓶里,移液管尖端靠在锥形瓶内壁溶液自由流下。这操作过程中也有两处错误:①_____,②_____。

(4)滴定于锥形瓶里滴入无色酚酞溶液3-5滴,然后

用装有0.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盐酸的初读数

和终读数如右图所示:

盐酸终读数_______mL;初读数_______mL;用量_____mL。

(5)按称得烧碱的实际质量和滴定所得数据计算烧碱含NaOH的质量分数(可不考虑操作中的误差)。

NaOH的质量分数=_____。

7、用0.14mol/LNaOH溶液测定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稀H2SO4溶液,取10.00mL待测H2SO4溶液,配制成1.00L稀H2SO4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用序号填空)_____。①烧瓶②锥形瓶③容量量瓶④烧杯⑤酸式滴定管⑥漏斗⑦玻璃棒⑧胶头滴管⑨量筒

(2)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稀释后硫酸溶液20mL,注入____中,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摇匀后,用

0.14mol/LNaOH溶液进行滴定,直至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恰好使溶液_____即可停止滴定。

(3)计算根据右图所示0.14mol/LNaOH溶液的用量,计算稀

释后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

(4)碱式滴定管在注入NaOH溶液之前,用水洗净后,立即转

入0.14mol/L的NaOH溶液,其结果将会使测得的H2SO4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5)滴定前,盛稀释后H2SO4溶液的容器用水洗净后,用稀硫酸润洗,再准确量取20.00mL稀释后的H2S溶液,并滴入数滴酚酞试液,然后用NaOH溶液滴定。结果会使测得的H2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6)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无气泡,在滴定结束时,管内进了气泡,记录消耗NaOH溶液体积时未赶走气泡,结果将会使H2SO4溶液的浓度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8、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滴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操作。

A.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量配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称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几滴指示剂甲基橙;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开始读数为V1;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橙色为止,记下读数V2。试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

(2)观察滴定管里液面的高度时应注意_____。

(3)E步骤的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

(4)D步骤的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

(5)某学生实验时把锥形瓶用烧碱样品洗涤,使测得的浓度偏高还是偏低?原因是_____。

(6)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是_____。

9、试用简单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的电离平衡。(要求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能说明的问题)。

10、有两瓶pH=12的碱溶液,一瓶是强碱,一瓶是弱碱。现有石蕊试纸,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无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判断哪瓶是强碱_____。

(二)元素化合物部分

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当浓HCl和重铬酸钾共热产生有色气态单质X,X经A、B两瓶后在C处与

热的白色晶体反应,最后在D瓶中生成紫黑色的晶状物。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X气体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

(2)若K2Cr2O7被还原成Cr3+,写出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要得到纯净的X气体,A瓶中盛放_____,B瓶中盛放_____。

(4)C处的白色晶体是_____,D瓶的紫黑色晶体是_____,C处加热的目的是_____。

(5)E装置盛石灰的作用是_____。

2、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

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出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或MgO;在干燥HCl气流中加热能制得无水MgCl2。可选用药品: MgCl2·6H2O晶体、NaCl(固)、KClO3(固)、MnO2、浓H2SO4、浓HCl、稀NaOH溶液。

仪器:见下图(装置可重复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氯化氢气体发生器,选用的仪器(用编号A、B、…填入)是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接HCl气流方向,其余装置的连接顺序(用数字1、2填入)是:

()→()()→()()→()()

(3)各装置中应放的药品为: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下图是实验室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的装置。实验时有如下操作:

A、将瓷管中黄铁矿样品加热到800℃~850℃;

B、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

C、连接全部仪器,使其成为整套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将样品小心地放入瓷管中部;

E、以每分钟1L的速度鼓入空气;

F、用标准碘液滴定含淀粉的SO2水溶液。

(1)正确的实验步骤,其操作编号是_____。

(2)装置①的作用是_____,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

(3)应根据_____现象判断滴定已达到的终点而停止鼓入空气。

(4)碘液跟SO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假定矿石样品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并全部被水吸收。若称得矿样的质量是0.12g,滴定中共消耗浓度为0.05mol/L的标准碘液25.50mL,则黄铁矿样品中的含硫量是_____。

4、过二硫酸钾(K2S2O8)在高于100℃的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现称取一定的K2S2O8固体(含有不分解的杂质),进行如下实验;加热使过二硫酸钾完全分解,通过测定氧气的体积计算过二硫酸钾的纯度,并且收集三氧化硫,进行观察和检验。

(1)试从下图中选用几种必要的装置,连接成一整套实验装置。这些选用装置的接口编号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的三氧化硫的颜色和状态是_____。将三氧化硫与水反应,鉴定反应产物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

(3)若实验时称取过二硫酸钾的质量为w克,测得氧气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毫升,则此过二硫酸钾的纯度为_____。

5、连二硫酸钠(Na2S2O4)溶液可用于吸收氧气,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该性质可以用于定量地测定

氧气的含量。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时,常含有少量Cl2和酸酐Cl2O产生,为测定KClO3

分解后生成的O2的量,称取2.50gKClO3和0.50g MnO2作实验,所用药品、仪器和导管请从下图中选取(能用几种仪器就选几种仪器,不必全选):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连接胶管省略)_____。

(2)写出实验室中Cl2、Cl2O分别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如果生成的O2完全被吸收、称量出现的④的增重为0.9g,则KClO3中分解生成O2的部分,占全部KClO3的_____%。

6、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1)量取amL水样迅速加入固定剂MnSO4溶液(含KOH),立即塞好塞子,并振荡摇匀,使之充分反应。

(2)测定:开塞后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提供H+)使之生成I2,再用b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和I2反应),消耗了3VmL(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

② MnO(OH)2+2I-+4H+==Mn2++I2+3H2O

试回答:

(1)水中溶解氧的量(以g/L为单位)的计算式为_____。

(2)滴定时,I2和S2O32-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

(3)测定时,滴定管经水洗之后,加滴定剂Na2S2O3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滴定前滴定管充满Na2S2O3,并已排除气泡,但由于操作不慎,滴定后观察刻度时,发现滴定管下端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打开塞子加H2SO4时动作缓慢,测定结果将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7、用浓氨水跟新生石灰作用,可以生成氨气;干燥的氨气在高温下跟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成氮气。

①②③④

(1)这些装置按气流方向自左至右的连接顺序是下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装置④中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

(4)装置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装置②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

8、已知NH3和CuO反应可得较纯净的铜、氮气和水。现在利用氨的还原性来测定氨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同时测定氨氧化的百分含量〔在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假设水的体积为标况下气体的体积)。

(1)用下图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填入各接口代号与字母):

a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2)整套装置安装完毕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3)仪器连接好进行实验时,先点燃_____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撤出____处的酒精灯,其理由是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5)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测得D装置中试剂质量减少了mg,C装置中质量增加了ng,E装置中质量增加了xg,G装置中水的体积为y升。则NH3中氮原子与氢原子数之比为(用m, n,y表示)_____。被氧化的NH3的质量分数为(用x,y表示)_____。

9、实验室用干燥的氨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来制取较纯净的铜粉和氮气(允许含少量的水

蒸气),实验是由下图的六个装置组合而成。

(1)如果氨气的流向是从左到右,则甲~己各装置和连接顺序应是(填各图的序号,如甲、乙、丙)_____,其中丙、丁两装置与其它装置相连接时,气体应从_____口流入丙装置,从_____口流入丁装置。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戊中的现象为_____,这证明前面反应过程中有_____生成。(3)写出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

(5)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说明实验可以结束。

10、下面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并且使其在高温下与碳反应,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的有关实验装置图。

① A、B、C、D中应装药品名称_____。

② 装置D、E所起作用_____。

③ 写出D、E、G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④ 你对上述实验证明有没有改进意见?如果有,说明理由。

11、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所示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

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

(1)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入编号)_____。

(2)若用上面已装配好的实验装置制取CO2气体,而实验室只有稀H2SO4、浓HNO3、水、块状大理石。

比较合理的方案,你认为应选的药品是_____。

12、某学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分离和干燥,其中a为铁夹,b为分

液漏斗的活塞。

(1)甲瓶内盛_____溶液;乙瓶内盛_____溶液;分液漏斗内盛_____溶液。

(2)实验先分离出一氧化碳,方法是先关闭____,再打开_____。

(3)分离完一氧化碳后,再收集二氧化碳。方法是先关闭_____,再打开_____。

13、四氯化锡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114℃,它极易溶于水。金属锡的熔点为231℃。利用下图

所示仪器装置,设计组装一个实验,在干燥的系统中用熔融的金属与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

(1)连接下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

(2)装置(己)的作用是_____,(丁)的作用是_____。

(3)冷凝管里冷却水的流向是从_____进入,从_____流出。

(4)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的产物之一为二氧化锡,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置于空气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

(6)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在装置最后应_____。

14、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

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的盐酸和蒸馏水)。请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在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4-23中装置的标号)_____。

(3)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

15、工业生产的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等杂质,下图是测定产品有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装置,操

作步骤是:

A、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 g

B、取n 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干燥管质量为w g

E、关闭止水夹

G、缓缓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H、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符号):

C─→_____─→F─→_____─→E─→_____─→G─→_____─→D。

(2)操作步骤D中,要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3)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4)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_____;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6、KMnO4可将12mol/L盐酸氧化成氯气。现将0.05g KMnO4固体和两段2cm长的镁条放入22×220试

管中,加入1.5ml 12mol/L盐酸后立即盖上软木塞。并用一燃着的镁条在试管附近进行照射,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镁条以后试管内最主要的现象是_____。

(2)写出试管内全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要制备无水AlCl3并保存,再用所制得的AlCl3制备少量的Al2O3。

(甲)能选用的仪器装置如下图所示。

(乙)能选用的试剂如下:

A、食盐晶体;

B、水;

C、饱和食盐水;

D、碱石灰;

E、烧碱溶液;

F、铝粉;

G、二氧

化锰;H、浓H2SO4;I、浓氨水;J、硅胶。

(丙)整个实验程序为:制Cl2─→净化和干燥Cl2─→制AlCl3─→冷却、贮存─→制Al2O3。根据以上题给条件,试回答:

(1)从上述仪器中选取若干连成一个制备无水AlCl3的装置。用装置图中各管口(连接点)的标号按先后顺序可连接为:()接()、()接(),()接(),()接()。

(2

选用仪器标号

放入的试剂标号

(3)用制备的2233

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名称有_____。

18、为测定一种含脉石的矿石的主要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1)称取矿石粉末1.250g,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直至反应完全,产生无色无味气体A 0,.420g,同时生成浅绿色物质B的溶液,并有不溶性残渣剩余。

(2)将A气体通入过量饱和石灰水中,析出0.955g白色沉淀。

(3)滤去不溶性残渣的B溶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至100mL。取溶后的溶液少许,加过氧化氢,生成含C物质的黄色溶液,再加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

(4)移取定后的B溶液25mL,用0.020mol/L KMnO4酸性溶液滴定,当消耗21.55mL时刚好达到滴定终点。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回答:

(1)完成并配平B溶液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气体A的分子量为_____,分子式为_____。

(3)矿石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_____。

(4)矿石的主要成分在样品中的质量为_____g,其质量分数为_____%。

(5)根据上述推算,矿石除主要成分和脉石外,还可能含有_____杂质。

19、某课外活动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做炼铁原理的实验,同时检测氧化铁的纯度(假设矿石中不含有其它与CO反应的成分),并除去尾气。CO气体用草酸(固态物质,化学名称乙二酸,结构简式为)为原料制取:

与Fe2O3反应的CO需纯净、干燥。回答:

(1)装置中导管a1的作用是_____

(2)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上述仪器组装,连接的顺序是(用a,b,…表示):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3)现有一份FeO和Fe2O3的混合物,某同学想用上述装置测定其中Fe2O3的质量分数(P)。实验中可测得如下数据:w──反应前混合物的质量(g),△w丁──丁瓶增重的质量(g),△w丙──丙瓶增重的质量(g),w余── 反应后残余固体的质量(g)为测定P,至少需测定上述数据中的_____个,为几个有用的数据的组合共有_____种。请将这些组合填入空格中(每空填一种组合,有几种就填几种,不一定填满,也不必列算式。)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备2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HCOOH和浓H2SO4共热制备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A处(Fe2O3)

B处(澄清石灰水)

C处

(322422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净化(3)制得CO?

(三)有机化学部分

1、实验室利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共热来制备甲烷,其装置的安装和操作主要分解为如下几步: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加热大试管

C、将导管移出水面

D、将酒精灯熄灭,撤出

E、向大试管里加入反应混合物

F、将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与大试管口套好,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G、用排水法收集满一瓶甲烷气

H、将导气管伸入水槽内,并与集气瓶套好。就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上述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填名称作序号字母)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操作C与D的顺序原因_____。

(4)说明操作B的注意事项_____。

(5)在反应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室里以酒精和浓H2SO4,为原料制取乙烯气体。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_____。

(2)在反应过程中,浓H2SO4起_____的作用

(3)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_____。

(4)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

(5)加热时要使反应混合液的温度迅速升到170℃的原因是_____。

(6)在加热过程中,反应混合液逐渐变黑的原因是_____。

(7)乙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

3、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备的乙炔气体含有少量的H2S气体,为了净化和检验乙炔气体,并通过测定乙炔的体积计算电石的纯度,按下列要求填空(注意:x溶液为含溴3.2%的CCl4溶液150克)。

(1)试从上图中选用几种必要的装置,把它们连接成一整套装置,这些被选用的装置的接口编号顺序是_____。

(2)实验室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乙炔,其原因是_____。

(3)为了得到比较平衡的乙炔气流,常可用_____代替水。

(4)假设溴水与乙炔完全反应生成C2H2Br4,用w g的电石与水反应后,测得排入量筒内液体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则此电石的纯度计算式为:_____。

4、用如下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中装的是_____等物质,与烧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在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这是由于_____。

(3)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中滴入AgNO3溶液,有_____生成。

(4)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_____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解了_____的粗产品溴苯。

(5)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实验室制备硝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②

向室温下的混合酸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0%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CaCl2干燥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与浓硝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___。

(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进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

(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

(5)纯硝苯无色,密度比水_____(填“小”或“大”),具有_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

6、如下图所示,A装置中装有乙醇,通过橡胶球不断鼓入空气;B装置中装有铜屑,下面用酒精灯加

热;C装置中装有白色硫酸铜粉末,D装置内放有新制Cu(OH)2浊液。

(1)在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C装置的实验现象变化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

(3)D装置的实验现象变化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7、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

的测量装置。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_____(填写编号)

(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写编号)

(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_____。

(4)如果将此实验的数据视作标准状况下的数据,无水酒精的密度ρg/cm3, V mL酒精反应完全后,量筒内的液面读数为m/ml,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_____。

(5)若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_____(填写编号)

A、反应速度太快

B、无水酒精混有少量甲醇

C、读数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

8、乙醚的沸点是34.6℃,微溶于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制乙醚

的反应是: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1)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乙醚的两套装置甲和乙,你认为适宜的装置是_____,理由是____。(2)制得的乙醚中可能含有的大量杂质是_____,除去这种杂质所用试剂最好选用_____,所需的最主要的仪器是_____。

9、1,2,一二溴乙烷汽油抗暴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沸点131.4℃,熔点

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一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一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瓶中的现象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确状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_____。②_____。

10、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

CH3COOC2H5:77.1℃;C2H5OH:78.3℃;C2H5OC2H5(乙醚)34.5℃;CH3COOH:11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H2SO4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

(3)为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加入(填字母)_____。

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末

C、无水醋酸钠

(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_____。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加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沸程76~78℃之间的馏分即可。

(四)综合实验部分

1、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使测定该合金,有人设计如下实验:

(1)称取样品a g,该实验使用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将样品溶解于足量稀盐酸中,过滤,滤液中主要会有①____,滤渣中含有②____,该溶解、过滤实验中使用的仪器有③____。

(3)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写出该实验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上述滤液中通过足量的CO2,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后,烘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重为b g。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计算该样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5)①若步骤(3)中,NaOH量不足,则测定结果偏_____(高、低、不影响)。②若步骤(4)中沉淀没有洗涤,则测定结果偏_____;若沉淀灼烧不充分,则结果偏_______。

2、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所示的流程进行气体性质实验。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A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己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

3、NaHCO3、Na2O、Na2O2、NaCl、无水CaCl2、(NH4)2CO3,碱石灰等固体和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现象回答:

(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中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为什么不选用所给的另一种干燥剂?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_____,估计可看到什么现象足以说明你的判断?_________。

(5)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b两个活塞。若将己浸入冰水中,则己中将有什么现象发生?简述发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

3、有一Na2CO3样品,其中只含Na2CO3·10H2O和NaH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需做实验,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装置的标号):_____,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________。(2)写出在实验测定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_____时,即可停止加热。

(4)停止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

(5)实验装置中盛碱石灰的U型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6)若取w g样品实验,经测定w g样品在加热时,可得a gCO2,则w g样品中所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Cu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分解:

有人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O2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并经计算确定该条件下分解反应式各物质的系数。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量无水CuSO46.0克。

②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80毫升。

③干燥管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2.4克。

④实验结束时,装置F中的溶液变为NaHSO4溶液(不含其它杂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填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E的进、出口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首先应计算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计算推断,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设计中,可能给测定带来的误差最大的装置是(填字母代号)___。

5、现有w g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CO2、水蒸气。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并计算H2的质量分数。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比较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4、加强移液管的使用; 5、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预习内容 1、碱式滴定管的规格、洗涤、润洗等操作步骤; 2、NaOH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 3、吸量管的使用; 三、基本操作 1、吸量管的使用 要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常使用吸管。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两种。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而不用有分度吸管。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使用时,令液面从某一分度(通常为最高标线)降到另一分度,两分度间的体积刚好等于所需量取的体积,通常不把溶液放到底部。在同一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同一吸管的同一段,而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再取少量被量液体荡洗3次,以保证被吸取的溶液浓度不变。蒸馏水和溶液荡洗的用量由吸管大小决定,无分度吸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为限,有分度吸管则以充满全部体积的1/5为限。 用吸管吸取溶液时,左手拿洗耳球(预先排除空气),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吸管下端至少伸入液面1cm,不要伸入太多,以免管口外壁沾附溶液过多,也不要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吸空。用洗耳球慢慢吸取溶液,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吸管应随容器中液面下降而降低。当溶液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紧按管口,取出吸管,左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并倾斜约45°。右手垂直地拿住吸管,使其管尖靠住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微微抬起食指,当液面缓缓下降到与标线相切时,立即紧按食指,使流体不再流出。再把吸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仍使其管尖接触容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018春季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018春季期末考试 1.单选(2分) 根据《火灾分类》,A类火灾是指 A.固体火灾 B.液体或可熔固体火灾 C.金属火灾 D.气体火灾 2.单选(2分) 下面哪种不属于灭火的基本方法 A.隔离法 B.窒息法 C.拆除法 D.冷却法 3.单选(2分) 进行照明设施的接电操作,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 A.站在金属登子或梯子上 B.切断电源 C.戴上手套 D.湿手操作 4.单选(2分) 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 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B.“今日休息” C.“在此工作” D.“止步,高压危险” 5.单选(2分) 操作液氮时,使用的手套应该是 A.PE手套 B.金属丝网手套 C.防冻手套 D.乳胶手套 6.单选(2分) 易燃类液体的特点是 A.以上都是 B.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燃烧 C.极易挥发成气体 D.遇明火即燃烧 7.单选(2分) 下列几种物质中的哪一种物质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A.水 B.乙醚 C.高氯酸

D.丙酮 8.单选(2分) 下面哪种常用气瓶的瓶体颜色为黄色 A.乙炔 B.氧气 C.氨气 D.氢气 9.单选(2分) 下列哪种气体钢瓶结构中装有易熔塞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氮气 D.氧气 10.单选(2分)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A.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 B.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C.实验过程中使用三氯甲烷时戴防尘口罩 D.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11.单选(2分) 皮肤接触了高温(热的物体、火焰、蒸气)、低温(固体二氧化碳、液体氮)和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溴等都会造成灼伤。如果发生意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金属钠溅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严重时就医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直接用水冲洗 D.不管什么情况,马上送医院就医 12.单选(2分) 下列哪种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内,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A.腐蚀性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爆炸品 D.毒性物质 13.单选(2分) 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 A.1/2 B.4/5 C.3/4 D.2/3 14.单选(2分) 学校对危险化学废物的处理的工作原则是 A.以上都不对 B.当作生活垃圾处理 C.自行处理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意义 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双缩脲反应 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 2、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 和羟脯氨酸)所共有。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 该反应十分灵敏,1: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3、黄色反应 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OH + HNO 3 HO NO 2 + H 2O HO NO 2 + O N OH OH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蛋白质溶液:取10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3%色氨酸溶液、0.3%酪氨酸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 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 1、双缩脲反应 (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 热。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2) 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2 滴1%的硫酸铜溶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 (3) 注意事项 加入的硫酸铜不可过量,否则会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从而掩盖了双缩脲反应的粉红色。 (4)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2、茚三酮反应 (1)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各1mL,再加0.5mL 0.1%茚三酮-乙醇溶液,混匀后在小火上加热煮沸1-2min,放置冷却,观察颜色变化。 (2) 在滤纸的不同部位分别滴上一滴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 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斑点出现及其颜色。 (3)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3、黄色反应 向6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化学实验室资料大全(打印版)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从这几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举办科普知识技法介绍或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发明及小论文的撰写活动等。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组织学生为当地科技致富开辟门路,发展经济。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一、理论考试部分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的一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2. 答: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为8.6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3.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意义是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4.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8.6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5.何谓R f值?影响R 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 6.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吗一般我们用什么试剂做盐析的实验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7.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8.依据我们所做的实验,说明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什 么沉淀和变性有何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这些因素包括溶液的酸碱度、盐溶液的浓度、温度、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溶剂等。变性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8. 什么是碘值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碘值越大吗在测定碘值的实验中,氯仿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100g脂肪所吸收的碘的克数,即脂肪的碘值。脂肪的不饱和度越大,碘值就越大。氯仿作为溶剂,去溶解脂肪。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第一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一节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理论课一样,是化学和药学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两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逐步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分析化学实验课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1.认真预习每次实验课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熟悉实验内容和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写好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 2.仔细实验,如实记录,积极思考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仪器,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将实验条件和现象以及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记录于实验记录本上,不得随意涂改;同时要勤于思考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作风。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记录进行认真整理、分析、归纳、计算,并及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名称、使用日期、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及其工作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及其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和讨论。实验报告应简明扼要,图表清晰。 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实验台面保持清洁,仪器和试剂按照规定摆放整齐有序。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教师处理。实验中要注意节约。安全使用电、煤气和有毒或腐蚀性的试剂。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的试剂及仪器复原,清洗好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第二节分析化学实验常用试剂与溶液配制 一、分析化学实验的常用试剂和水 1.常用化学试剂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有一般试剂、基准试剂和专用试剂。 一般试剂是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试剂,以其所含杂质的多少可划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和生物试剂等,其规格和适用范围等列于表1—1。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准试剂(又称标准试剂)常用于配制标准溶液。标准试剂的特点是主体含量高而且准确可靠。我国规定容量分析的第一基准和容量分析工作基准其主体含量分别为100%±0.02%和100%±0.05%。 专用试剂是指具有专门用途的试剂。例如色谱分析标准试剂、核磁共振分析试剂、光谱纯试剂等。专用试剂主体含量较高,杂质含量低。但不能作为分析化学中的基准试剂。

化学实验室安全与防护试题

JSST实验室安全与防护试题 姓名日期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 1、强酸、溴等触及皮肤而致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用洗涤。 A. 5%NaHCO3溶液 B. 2%乙酸溶液 C. 浓NaOH溶液 D. NaHCO3溶液 2、重金属盐中毒者的急救方法是。 A. 服催吐药 B. 喝一杯含有几克硫酸镁的水溶液 C. 喝牛奶 D. 喝10%硫酸铜水溶液 3、离心操作时,为防液体溢出,离心管中样品装量不能超过离心管体积的。 A. 2/3 B. 1/3 C. 1/2 D. 3/4 4、下列着火时不能使用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是。 A. 苯胺 B. 丙酮 C. 导线 D. 氯乙胺 5、以下标志中表示腐蚀性药品的是。 A. B. C. D. 6、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 A. 40℃ B. 60℃ C. 80℃ D. 100℃ 7、关于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开塑料瓶的化学品时不要过于用力挤压,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溢出或溅到身体上 B. 有机溶剂可以置于普通冰箱保存 C. 分清标签,认真阅读标签,按标签使用 D. 共用化学品从专用柜里取出,使用时注意保持标签的完整,用后放回专用柜 8、实验室冰箱和超低温冰箱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 定期除霜、清理、清理后要对表面进行消毒 B. 储存后的所有容器,应当标明物品名称、储存日期和有效期 C.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溶液 D. 可以在冰箱内冷冻食品和水 9、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不适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 A. 软木塞 B. 磨口玻璃塞 C. 胶皮塞 D. 橡胶塞 10、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 点眼药膏 B. 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 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生化实验讲义2010(10个)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赵 国 芬 2010年9月

实验之前说明 1.各班学习委员将成员分成10个大组,每个大组中2人一小组,大组采用循环实 验的方法,同时开出不同的10个实验. 2.共开出10个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二牛奶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三血液葡萄糖的测定-福林(Folin)-吴宪氏法 实验四双缩脲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六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 实验七应用纸层析法鉴定动物组织中转氨基作用 实验八植物组织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九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的观察 实验十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和鉴定 3.穿着要利索,做好实验记录 4.注意实验室卫生和安全. 一. 实验室规则:按照实验室的规则给学生讲解. 二. 生物化学所用的实验技术 1.样品: :血液、血浆、血清、组织 植物样品:果实、花蕾、茎等 无论用什么做材料,为了提取物质,需匀浆 2.移液管的使用: 移液管吸管 移液管 奥氏吸管 读数时视线与凹面相平,取液时要用吸管嘴吸,放出液体时注意嘴部液体的残留问题。 3.离心机的使用: 平衡(管平衡、机器平衡)缓起和慢停 4.分光光度计 机器原理和测定原理(比尔定律) 5.水浴锅的使用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用教务处统一印刷的报告纸写) 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结果及结论、讨论

实验一、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丧失活性。此外,温度、pH和抑制剂、激活剂对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酶的活性通常是用测定酶作用底物在酶作用前后的变化来进行观察的。 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底物—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各种糊精、麦芽糖等水解产物的变化来观察该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活性。 淀粉被酶水解的变化,可以用遇碘呈不同颜色来观察。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呈现颜色反应。 三、试剂 1.0.5%淀粉溶液 2.碘化钾-碘溶液 3.1%尿素溶液。 4.1%CuSO4溶液 5.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5.0-8.0: 6.0.5%NaCl溶液。 7.唾液淀粉酶制备每人用自来水漱口3次,然后取20m1蒸馏水含于口中,半分钟后吐入烧杯中,纱布过滤,取滤液lOml,稀释至2Oml为稀释唾液,供实验用。 四、操作步骤 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淀粉酶的观察 1、取3支大试管,编号后按表操作 2、在白色比色板上,置碘液2滴于各孔中,每隔1分钟,从第二管中取出反应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全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 (二)

绪论 ?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和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生物化学实验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本门课程在以往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求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学习生物化学课程。 本实验课实验项目覆盖了当今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绪论 一、实验目的 ?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糖等重要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应该做到 ?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严密地组织自己的实验,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 ?训练实验的动手能力,学会熟练地使用各种生物化学实验仪器。 ?学会准确翔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技能,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能够整齐清洁地进行所有的实验。 ?掌握生物化学的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尤其是各种电泳技术和层析枝术,为今后参加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室规则 ?1、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肃静,不得喧哗吵闹、迟到早退。 ?2、爱护仪器,厉行节约。试剂、药品、蒸馏水等应节约使用,不得浪费。如不慎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老师,说明原因;贵重、精密仪器,应先熟悉使用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老师,不得擅自处理。仪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填写使用记录。

绪论 ?3、取用试剂时,应仔细辨明标签,以免取错。取完试剂后,应及时将瓶盖盖好,放回原处,切忌乱拿乱放。 ?4、注意安全。对于有毒、腐蚀的试剂应避免其直接接触人体及衣物;乙醚、丙酮等易燃试剂应远离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5、注意实验室卫生、整洁。废弃液体应倒入水槽,实验用过的和棉花、废纸、沉淀废渣及其他废弃物品等均应放入指定容器,不得随意乱扔。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台整理好,并清扫、整理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开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分析实验讲义 (本科)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的操作。 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反应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 4.巩固分析天平操作,熟悉滴定操作方法,学习移液管和容量瓶等量器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1.食用白醋中的主要成份为醋酸,醋酸的Ka=1.8×10-5,可用标准NaOH溶液直接滴定,滴定终点产物是醋酸钠,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pHsp≈ 8.7,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从而测得其中醋酸的含量。HAc+NaOH=NaAc+H2O 2. NaOH标准溶液采用标定法,这是因为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汽,故只能选用标定法来配制。常用来标定碱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等。本实验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滴定产物为邻苯二甲酸钠钾,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

pHsp≈9,用酚酞作指示剂。反应式如下: 三、仪器 台秤、半(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称量瓶、量筒(10mL)、烧杯、试剂瓶、碱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25 mL )、容量瓶(250 mL )、电炉。 四、试剂 NaOH(s)(A.R.)、酚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食用白醋(市售)。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基准物质(烘干温度100-1250C )。 五、实验步骤 1.0.1mol/L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4.0g NaOH 固体于1000mL 烧杯中,加去离子水溶解,然后转移至试剂瓶 (聚乙烯)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 ,充分摇匀,贴上标签(溶液名称,姓名,配制日期),备用。 2.0.1mol/L NaOH 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0.4~0.8g 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各加入约40mL 热水溶解,冷却后,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微红色且30s 内不褪,停止滴定。记录终点消耗的NaOH 体积。根据所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计算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平行实验三次。计算三次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COOH COOK + NaOH COOK + H 2 O COONa

最新化学实验室员工入职安全考试试卷

中心安全知识培训试卷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25×2分) 1、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 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 A.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B.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C.室内可存放大量危险化学药品。 D.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2、取用化学药品时,以下哪些事项操作是正确的?() A.取用腐蚀和刺激性药品时,尽可能带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B.倾倒时,切勿直对容器口俯视;吸取时,应该使用橡皮球。 C.开启有毒气体容器时应带防毒用具。 D.以上都是。 3、取用试剂时,错误的说法是:() A.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和沾污试剂。 B.瓶塞应倒置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试剂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C.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才能再用。 D.多取的试剂可倒回原瓶,避免浪费。 4、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 A.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B.了解试剂毒性,在通风橱中操作。 C.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D.以上都是。 5、实验室内使用乙炔气时,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不可有明火,不可有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B.房间应密闭。 C.室内应有高湿度。 D.乙炔气可用铜管道输送。 6、实验中用到很多玻璃器皿,容易破碎,为避免造成割伤应该注意什么?() A.装配时不可用力过猛,用力处不可远离连接部位。 B.不能口径不合而勉强连接。 C.玻璃折断面需烧圆滑,不能有棱角。 D.以上都是。 7、稀硫酸溶液的正确制备方法是:() A.在搅拌下,加水于浓硫酸中。 B.在搅拌下,缓慢加浓硫酸于水中。 C.水加于浓硫酸,或浓硫酸加于水都无所谓。 D.水与浓硫酸两者一起倒入容器混合。 8、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对容量瓶、量筒等容器加热。 B.在通风橱操作时, 可将头伸入通风柜内观察。 C.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脱下时须从后向前把里面翻出来脱下后再扔掉。 D.可以抓住塑料瓶子或玻璃瓶子的盖子搬运瓶子。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院系: 学号: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 一、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开的一种方法,又叫做分子筛层析法,排阻层析法。凝胶本身是一种分子筛,它可以把分子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同过筛可以把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开一样。但这种“过筛”与普通的过筛不一样。将凝胶颗粒放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其充分戏液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后,再以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沿凝胶颗粒间的缝隙最先流出柱外,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速缓慢,以致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 凝胶是由胶体溶液凝结而成的固体物质,无论是天然凝胶还是人工凝胶,它们的内部都具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凝胶层析法常用的天然凝胶是琼脂糖凝胶,人工合成的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葡聚糖凝胶,后者的商品名为Sephadex型的各种交联葡聚糖凝胶,它具有不同孔隙度的立体网状结构的凝胶,不溶于水。 这种聚合物的立体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有相应的数量级。在凝胶充分溶胀后,交联度高的,孔隙小,只有相应的小分子可以通过,适于分离小分子物质。相反,交联度低得孔隙大,适于分离大分子物质。利用这种性质可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以下进一步来说明凝胶层析的原理。将凝胶装载柱后,柱床总体

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实质上Vt是由Vo,Vi与Vg三部分组成,即Vt=Vi+Vg+Vo。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体积”又称“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孔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柱法中内流动相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因此Vt-Vo等于Vi+Vg。 洗脱体积与Vo及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和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短粗细无光,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Kd 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改写成: Kd=(Ve-Vo)/Vi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实际测量求出;Vi可由g.Wr求得。因此,对一层析柱凝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际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Ve就可算出它的Kd值。 Vo表示外体积;Vi内体积;Ve II、Ve III分别代表组分II和III的洗脱体积。Kd可以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Kd=0时,则Ve=Vo。即对于根本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大分子物质,洗脱体积等于空隙体积。

综合化学实验讲义

宁夏理工学院综合化学实验(试用版) 罗桂林陈兵兵陈丽等主编 文理学院化工系 2014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过氧化钙的合成及含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水果中总酸度及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查尔酮的全合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过氧化钙的合成及含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制备过氧化钙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过氧化钙含量的分析方法。 3. 巩固无机制备及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主族和第二主族以及银与锌等均可形成化学稳定性各异的简单过氧化物;它们是氧化剂,对生态环境是有好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排放污染物,可以实现污染的零排放。 CaO 2·8H 2 O是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无味,在潮湿空气中可以长期缓慢释 放出氧气,50℃转化为CaO 2·2H 2 O,110℃-150℃可以脱水,转化为CaO 2, 室温下 较为稳定,加热到270℃时分解为CaO和O 2。 2CaO 2 =2CaO + O 2 △ r H m = mol CaO 2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它与稀酸反应生成H 2 O 2 ,若放入微量的 碘化钾作催化剂,可作为应急氧气源;CaO 2 广泛用作杀菌剂、防腐剂、解酸剂和 油类漂白剂,CaO 2 也是种子及谷物的消毒剂,如将其用于稻谷种子拌种,不易发生秧苗烂根。 制备的原料可以是CaCl 2·6H 2 O、H 2 O 2 、NH 3 ·H 2 O,也可以是Ca(OH) 2 和NH 4 Cl, 在较低的温度下,通过原料物质之间的反应,在水溶液生成CaO 2·8H 2 O,在110℃ 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或微黄色粉末CaO 2 。有关反应式如下: CaCl 2 + 2 NH 3 ·H 2 O = 2NH 4 Cl + Ca(OH) 2 Ca(OH) 2 + H 2 O 2 + 6 H 2 O = CaO 2 ·8H 2 O 连解得: CaCl 2 + H 2 O 2 + 2 NH 3 ·H 2 O + 6 H 2 O ══ CaO 2 ·8H 2 O + 2NH 4 Cl 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可以利用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钙与稀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用标准高锰酸钾滴定来确定其含量。为加快反应,可加入微量的硫酸锰。 5CaO 2 + 2MnO 4 - + 16H+ = 5Ca2+ + 2Mn2+ + 5O 2 ↑+ 8H 2 O CaO 2的质量分数为:W(CaO 2 )= *C *V *M /m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 树润 2015.10.12 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地 1.通过实验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2.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是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 的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 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 该酶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蓝色含铜蛋白,之后, 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具有催化氧发生歧化反应的能力,因此将其 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1-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专一地清 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金属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 抗炎抗癌等作用,因而在医药(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治疗3)、化妆品(有防晒抗炎效果4)、食品工业(SOD灵芝菌5 等)等方面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金属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H2O2和 O2。SOD催化下述反应:2H++2O2-→H2O2+O2。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照它所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可分为 Cu-Zn-SOD、Mn-SOD、Fe-SOD等三种。Cu-Zn-SOD为二聚体,呈 蓝绿色;Mn-SOD呈紫红色;Fe-SOD呈黄褐色。 SOD提取、纯化制备方法各异, 常用方法有经典的溶剂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和层析法等6-7。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8以新鲜猪血为原料,从中提取SOD并进行纯化。酶活力测定可用以下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9、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亚硝酸法等。 该实验SOD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单 位定义为: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考马斯亮 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呈现蓝色。在一 定围,溶液在595nm波长下的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围1-1000μg。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实验试剂 ACD抗凝剂、0.9%Nacl、丙酮、95%乙醇、氯仿、考马斯 亮蓝G-250、50mmol/L pH8.3磷酸缓冲液、10mmol/L EDTA钠盐 溶液、3mmol/L邻苯三酚溶液等 2.实验器材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1.如何表示天平的灵敏度?一般分析实验实所用的电光天平的灵敏度以多少为宜?灵敏度太低或太高有什么不好? 答:天平的灵敏度就是天平能够察觉出两盘载重质量差的能力,可以表示天平盘上增加1mg所引起的指针在读数标牌上偏移的格数。天平的灵敏度一般以指针偏移2~3格/mg为宜,灵敏度过低将使称量误差增加,过高则指针摆动厉害而影响称量结果。 2.什么是天平的零点和平衡点?电光天平的零点应怎样调节?如果偏离太大,又应该怎样调节? 答:零点:天平没有载重情况时,天平的零刻度与投影屏上的标线相重合的点。平衡点:天平有载重情况时,两边载重相等时,天平静止的那点。天平零点的调节:用金属拉杆调节,如果不行则用平衡螺丝调节。偏大时则用平衡螺丝调节。 3.为什么天平梁没有托住以前,绝对不许把任何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 答:没有托住以前,天平的整个重量由三个玛瑙刀口支撑,如果把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则会磨损刀口,影响天平的灵敏度。 4.减量法的称量是怎样进行的?增量法的称量是怎样进行的?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宜在何种情况下采用? 答:递减法:先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前的质量,再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后的质量相减,得出倒出试样的质量。增量法: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在像天平中缓慢加入试样直到达到所需的质量。递减法操作复杂,适用于大部分物品;增加法适用于不易挥发,不吸水以及不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物质。 5.电子天平的“去皮”称量是怎样进行的? 答:打开天平门,将相应的容器放入天平的称量盘中,关上天平门,待读数稳定后按下“TARE”键,使显示为0,然后再向容器中加减药品,再次称量所得的数据就是容器中增减药品的质量。 6. 在实验中记录称量数据应准至几位? 答:应准确至小数点后四位即0.1mg。 7.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为什么? 答:因为每次称量会有±0.1 mg的误差,所以实验中m1-m2会有±0.2 mg的误差,m3-m2也会有±0.2 mg故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注:我们书上只要求小于0.5 mg)s酸碱 标准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一.注意事项: 1.配完溶液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制者姓名并留一空位以备填入此溶液的准确浓度。 2. 体积读数要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3.滴定速度:不要成流水线。 4.近终点时,半滴操作和洗瓶冲洗。 二、思考题 1.滴定管、移液管在装入标准液前为何需要用滴定剂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或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也要用标准液润洗?为什么? 答:为了让滴定管内的溶液的浓度与原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相同,以防加入的标准液被稀释。不需要。不要用标准液润洗,因为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的基准物的物质的量是固定的,润洗则会增加基准物的量,影响到实验结果。

化学实验安全考试题库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安全知識練習題(I) 時間:2016年09月18日訪問次數:19359 1、氣體鋼瓶使用後,可以不關閉閥門。(標準答案:錯誤) 2、冷凝冷卻系統上連接用的橡膠管必須用鐵絲等固定住,以防止因水壓過高 而造成管子脫落。 (標準答案:正確) 3、可以用烘箱乾燥有爆炸危險性的物質。(標準答案:錯誤) 4、金屬鋰、鈉、鉀及金屬氫化物要注意使用和保存,尤其不能與水直接接觸。 (標準答案:正確) 5、能相互反應產生有毒氣體的廢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若某種廢液倒 入收集桶會發生危險,則應單獨暫存於一容器中,並貼上標籤。(標準答案:正確) 6、在實驗室允許口嘗鑒定試劑和未知物。(標準答案:錯誤) 7、對於化學試劑或未知物,允許直接用鼻子嗅氣味,不用以手煽出少量氣體 來嗅覺。 (標準答案:錯誤) 8、在實驗室內一切有可能產生毒性蒸氣的工作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並有良 好的排風設備。 (標準答案:正確) 9、在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將水往濃硫酸裡倒,而應將濃硫酸緩緩倒入水中, 不斷攪拌均勻。 (標準答案:正確) 10、實驗室內的濃酸、濃堿處理,一般要先中和後傾倒,並用大量的水沖洗 管道。(標準答案:正確) 11、對於無機酸類廢液,實驗室可以收集後進行如下處理:將廢酸慢慢倒入 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廢堿)互相中和,再用大量水沖洗。(標準答案:正確) 12、對於氫氧化鈉、氨水等廢液可以進行如下處理: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 和,再用大量水沖洗。 (標準答案:正確) 13、對於含汞、砷、銻、鉍等離子的廢液,實驗室可以先進行如下處理:控制 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澱。(標準答案:正確) 14、對於含氰廢液可以進行處理: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10以上,加入過量 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根氧化分解。CN根含量高時,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標準答案:正確) 15、對於含氟廢液可以進行如下處理: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鈣沉澱。(標準答 案:正確) 16、可以將氯氣與氨氣混放在一個房間。(標準答案:錯誤)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础部

实验一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2、.抽滤装置 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电炉 5、烧杯 6、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牛奶2500mL 2、95%乙醇1200mL 3、无水乙醚1200mL

4、0.2mol/L pH 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乙醇—乙醚混合液2000mL 五、操作 1、将10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预热至40℃、pH 4.7的醋酸缓冲液100 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分钟(3 000r/min)。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沉淀3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 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 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晶。 5、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100mL牛乳(g%)

得率: 测得含量 100 % 理论含量 思考题 1、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二小麦萌发前 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一、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原理 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C6H10O5)n +nH2O nC12H22O11 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扬酸。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