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文学

1、战乱与分裂

文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复杂化

生死游仙及隐逸等文学主题相对集中

文学基调及风貌的多样化

2、门阀士族制度

士族的文化特权—寒(庶)士不平的文学主题

文学的士俗化倾向

创作队伍:文学家族大量出现

创作内容:炫耀门第、美化王权、咏吟风月

审美情趣:奇巧骈艳、佃腻仟弱、注重声律、宫廷化倾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

这一时期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

1、佛教衰微—观念的解放、异端的流行、人格精神的自觉

2、玄学兴起—玄学诗与山水诗的兴盛、自然贵真的审美理想

3、佛道盛行

佛教影响:文学想象丰富、故事性的加强、音韵学的产生及格律诗的形成: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道教影响:游仙及生命意识主题的呈现:文学想象力及浪漫主义艺术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

1、涌现了大量文学批评著作

魏曹丕《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综合性的文学专论

西晋陆机《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创作专论

梁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论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结自先秦两汉至宋梁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起完整、严谨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一部文学批评巨著

梁萧统《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130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700多篇

2、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些特定范畴,把它们内涵与相互关系的探讨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标志着对文学内部规律探讨的加强。

3、体现出文学创作思潮的活跃与新变。

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历程

以诗歌为主要体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年,主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曹琰

忧伤时世,多慷慨悲凉之气

正始文学:正始元年至魏末,主要作家为“竹林七贤”,多遗世独立与忧生之嗟西晋文学: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为主的作家群,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晋末陶渊明带来新的玄言诗长达百年之久,东晋文学自晋室南渡终于刘裕篡晋,气氛。

南北朝文学:南朝谢灵运、谢脁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鲍照乐府诗的贡献,齐“永明体”的出现,梁陈宫体诗的形成,庾信的创作和南北朝乐府民歌尤为人称道。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

散文、政论、史传、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体式繁多、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体化,并最终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体“赋”。

辞赋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更讲究藻饰、声律、骈偶、用典,语言工整精丽。小说:古代小说的形式和发展时期,大致分为志人和志怪小说,分别以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东晋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新变的时代,是文学史上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1、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迈入了文学自觉时代,文学个性化日益突出。

2、随着文学的自觉,对于自身的特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和丰富。

3、文学题材和体裁更加丰富多彩,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

建安文学

一、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一指文学创作的自觉,二指文学观念的自觉。

文学创作的自觉:指创作主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注重文学的抒情性特点,并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

文学观念的自觉:指对文学本身的特征和创作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并指导创作。

文学自觉的表现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一、文学从学术中的独立及自身价值的发现与重视

二、体裁分类的细致化曹丕文体四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创作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的认识

1、作家作品有了浓烈的个性色彩

2、重视对作家个性的认识

四、文学审美特征的追求: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1、内容上的情感特征

2、形式上的美感特征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

1、文学集团活跃,作品日渐繁多

2、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

(1)题材开拓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

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萧纲文学集团开始创作“言体诗”

边塞、咏怀、咏史、咏物等题材分工更细密,内容更丰富

(2)体裁丰富

诗歌、辞赋、散文等不断演变,小说初具规模.

(3)艺术风貌的繁杂

慷慨悲壮、隐晦曲折、清丽恬淡、绮艳绵密等

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诗歌由言志向抒情转变,文章由拘谨典重尚质向气盛词丽尚文转变,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安文学正处于这些转变的关键阶段

一、文人五言诗的兴盛:建安之初,五言腾涌(刘勰)

二、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三、“建安风骨”的形成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的“风”,是指建安诗歌真实反映的那个动乱社会的现实和人们要求安定统一的思想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未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所谓“骨”,是指建安诗歌学习汉乐府的艺术传统而形成的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意境宏大。笔调畅朗,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曹氏父子诗歌的创作

钟嵘《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

曹操诗歌

曹操诗歌的特点

形式: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在内容、情调、句法与语法上均有创新,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一次大放异彩。

内容:记时事,抒壮怀,拓宽了乐府诗的表现领域。

风格:质朴刚健,慷慨悲凉

曹丕诗歌

曹丕是由民歌过渡到文人诗,由“言志”到“缘情”的转关人物,其诗是汉音和魏响的桥梁,表现出新变:

(1)以日常生活和离思婚恋为主,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文人化色彩加强,风格清丽流畅,细腻缠绵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完成了五言诗由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二、抒情性加强,个性更加鲜明

三、艺术技巧丰富

四、艺术风格多样性,刚健与柔美的统一。“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

“建安七子”与蔡琰

“建安七子”:“七子”之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王粲被刘勰誉称“七子之冠冕”,代表作品有《七哀诗》和《登楼赋》。

蔡琰:代表作品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五言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裁剪得当,语言富于表现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

复习思考题

、试以“三曹”为例,概括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1.

2、如何理解“建安风骨”

3、赏析曹丕《燕歌行》

4、曹植为什么被称“建安之杰”

5、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七子

6、背诵曹操《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王粲《七哀诗》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时代政治因素与玄学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正始文学词旨深隐、寄托邈远,极富深刻理性思考和尖锐人生悲感的独特面貌。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阮籍诗歌特点

主体风格:隐晦曲折,旨意遥深

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嵇康诗歌特点

主体风格:清丽峻洁,意境高远

阮籍、嵇康诗歌比较

1、共同的时代背景

2、相似的哲学思想

3、不同的人生态度

4、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阮旨遥深(隐晦曲折),以五言诗创作卓然名家,嵇旨清峻(清远峻洁),以四言诗成就最为突出

复习思考题

、解释概念“竹林七贤”1.

魏正始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谈谈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

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阮籍《咏怀》诗的风格特征

4、背诵: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晋代诗坛

两晋诗歌上承建安、正始,下承南朝,呈现出过渡的状态,缺乏现实内容,较多反映士族审美情趣,诗歌渐趋雅化,偏重继承辞赋和建安诗歌讲求文辞华美的艺术趣味,模拟风味严重,从而使重视雕琢藻饰成为时代时尚。

太康时期是两晋文学的鼎盛时期,是士族文人主盟诗坛的开始。对南北朝文人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

太康诗风特点:绮丽、繁缛

主要体现在:(1)拟古之风兴盛

(2)追求辞藻的华丽雕饰,绮丽轻艳

(3)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4)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一)陆机

(二)潘岳

字安仁,少有才名,常有高蹈避世的想法,更热切于仕进,媚事权贵,人品颇遭非议,最终被赵王司马伦杀害。

潘岳与陆机齐名,其诗文均以善叙悲哀之情著称,不但为自己写,还常常代别人写,诗歌的代表作有《悼之诗》三首

(三)左思

左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门,博学多才,其文学成就是赋和诗歌。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是《咏史》诗八首,借古人古事的歌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左思在日趋轻绮的太康诗坛中独树一帜,其咏史诗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的诗歌传统。笔力矫健,辞采壮丽,既贴近现实,又具浪漫色彩,是“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四)刘琨.

现存诗歌三首,上承建安风骨,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清峻悲壮的诗风。(五)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在诗歌中描写游仙世界及对神仙世界的渴望向往,屈原《离骚》的《远游》篇已开游仙主题的先河,汉乐府中也有以求仙长生为主旨的游仙题材的作品,而真正以《游仙》名篇是始于曹植,曹植以游仙诗抒写自己的愤世之情。

郭璞的游仙诗

郭璞的游仙诗继承了曹植与嵇康游仙诗的写法,虽名为游仙,实是抒怀,或歌咏

隐遁,鄙弃世俗;或企求登仙,超脱现实,通过“凡”与“仙”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英才难容于世的愤懑。

复习思考题

1、西晋诗歌主流表现出怎样的风格特色。

2、如何理解“左思风力”

3、背诵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东晋文学与陶渊明

两晋玄言诗

1、所谓玄言诗是指以诗歌的形式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发端于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形成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明道”指诗歌中倡明老庄思想。“诗杂仙心”则指诗中含有游仙的内容。

2、嵇康、阮籍部分诗作中,老庄思想渐浓,实为玄言诗之渐,然多是借老庄言志抒怀,不能与玄言诗等同。只是引老庄思想入诗的做法以及诗中的玄学情趣,对玄言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两晋玄言诗赋渐为流行。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整体倾向是消极的。

4、东晋玄言诗充斥诗坛,代表诗人为孙绰、许询,诗的内容几乎全部变成老庄旨意的发挥或注解,既完全脱离了现实,也毫无艺术性可言,建安以来的写实传统中断了。

小结

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一、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催发作用;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天地,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性爱丘山与游好六经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辗转出仕时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隐居终老时期躬耕田园的隐者超脱的隐士箪瓢屡空,不慕荣利—真诚的诗人抱朴含真,任情自得—艺术化的人生诗酒自娱,纵浪大化—陶渊明的性格与思想性格:任真率性思想:随顺自然仕与隐的矛盾与调和“不遇”之悲与“不适”之哀陶渊明的诗歌多首,按题材分为五类,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尤以田园与存诗120田园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在题材内容上第一次把农村生活、咏怀为佳。生活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自成一体,被人称为“陶彭泽体”。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诗的另一面

咏怀和咏史

继承了阮籍、左思咏史抒怀的传统,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亦有忧愤激越、浑融豪放之语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创立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题材,拓宽了诗歌发展的道路。

1、远承《诗经》农事诗传统,不局限对劳动过程和场面的描写。

2、第一次实行了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雅俗共赏诗歌样式的新尝试。

二、开创平淡自然的诗风,创造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的诗歌境界,建立了一种淡而淳真、质而深厚、浑融本色、意境高远的诗歌美。

三、诗歌形式方面: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分类更加细致。.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的地位与影响晋朝:不为重视《宋书》只把他列入隐逸传《晋书》、南北朝:反响寥落。《文心》未置一词,钟嵘《诗品》列入中品,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唐代:其价值得到承认,影响日益扩大。复习思考题、掌握玄言诗的发展脉络及其存在意义1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2 、谈谈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和影响3 、赏析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45、背诵《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 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 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北语19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

(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是____。 A: 《花间集》 B: 《云谣曲子词》 C: 《乐章集》 D: 《漱玉词》 标准答题: (单选题)2: 从西晋永嘉到东晋灭亡,统治诗坛一百余年的是____。 A: 田园诗 B: 玄言诗 C: 山水诗 D: 咏怀诗 标准答题: (单选题)3: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出自____。 A: 曹丕 B: 左思 C: 谢灵运 D: 曹植 标准答题: (单选题)4: “少陵野老”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自称____。 A: 李白 B: 韩愈 C: 白居易 D: 杜甫 标准答题: (单选题)5: 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____。 A: 班固《咏史》 B: 张衡《同声歌》 C: 辛延年的《羽林郎》 D: 宋子侯的《董娇娆》 标准答题: (单选题)6: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出自李煜的____。 A: 《虞美人》 B: 《乌夜啼》 C: 《忆江南》 D: 《浣溪沙》 标准答题: (单选题)7: 下列属于汉代抒情小赋的是____。

A: 《子虚赋》 B: 《吊屈原赋》 C: 《刺世疾邪赋》 D: 《两都赋》 标准答题: (单选题)8: 其诗歌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指的是____。 A: 曹操 B: 刘桢 C: 曹丕 D: 曹植 标准答题: (单选题)9: 先秦诸子中,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有“寓言十九”说法的是____。 A: 韩非子 B: 孟子 C: 墨子 D: 庄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10: 东晋文坛玄学和佛教盛行,文学不振,《文心雕龙》评价:“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这里的“漆园”指____。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语出自哪部书? A: A> B: B> C: C> D: D>。 标准答题: (单选题)12: 司马迁在____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A: 《报任安书》 B: 《报孙会宗书》 C: 《上书谏吴王》 D: 《与朱元思书》 标准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史(1)作业

满分100分 一、基本问题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地位: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活动家,为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浩荡的队伍;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诸如文以载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从字顺,词必己出等;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写出了第一流的新体古文。其文众体兼长,风格闳中肆外。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 成就表现为:(1)能以激情用笔行文,文章气势充沛,个性鲜明;(2)构思宏伟并巧妙,常能打破常格,引人人胜。(3)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词汇丰富,句法灵活,有很强的表现力。 代表作:《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容十八员外》等。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北朝乐府民歌的总体语言风格表现为豪爽粗犷,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有明显不同。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另有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这则是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另外,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双关隐语的写法。南北朝文人写作的乐府体诗,与音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仿汉乐府的意和体来进行写作,是在创作精神上、语言风格上对汉乐府的某些继承。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及答案14解析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哪位思想家? A. A孔子 B. B班固 C. C孟子 D. D老子 满分:4 分 2. 把屈原和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的是谁? A. A王逸 B. B刘向 C. C刘歆 D. D班固 满分:4 分 3.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先秦对____ 功能的精确概括。 A. 《左传》 B. 《尚书》 C. 《诗经》 D. 《离骚》 满分:4 分 4.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______给《诗经》做笺,为《毛氏传笺》,使毛诗盛行一时。 A. 王逸 B. 孔颖达 C. 刘向 D. 郑玄

满分:4 分 5. 以下《诗经》的篇目中表达劳动人民对徭役、兵役的反对的是____。 A. 《东山》 B. 《七月》 C. 《蒹葭》 D. 《桃夭》 满分:4 分 6. 下列哪个人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A孔子 B. B荀子 C. C韩非子 D. D老子 满分:4 分 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____。 A. 《蒹葭》 B. 《七月》 C. 《采葛》 D. 《采薇》 满分:4 分 8.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即庙堂音乐,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描述 的是《诗经》中的。 A. 风 B. 雅 C. 颂 D. 笙歌 满分:4 分 9. 《诗经》的“雅”一共有篇。 A. 105

B. 74 C. 110 D. 95 满分:4 分 10. 文学史上"风""骚"并举,其中的的"风"是指什么? A. A<<国风>> B. B<<周南>> C. C<<秦风> D. D<<风赋>> 满分:4 分 11. <<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有多少篇? A. A7 B. B15 C. C11 D. D16 满分:4 分 12. 以下不属于《诗经》的别称的是_____。 A. 诗 B. 诗三百 C. 三百篇 D. 笙诗 满分:4 分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 A. A 女娲补天 B. B 黃帝擒蚩尤 C. C 武帝封禅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1)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1)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汉书》共有()篇。 A. 98 B. 100 C. 101 D. 102 正确答案: 2. 《长杨赋》的作者是()。 A. 司马相如 B. 扬雄 C. 班固 D. 张衡 正确答案: 3. 苏秦、张仪的故事见于()。 A. 《左传》 B. 《国语》 C. 《战国策》 D. 《吕氏春秋》 正确答案: 4. 《卫风?氓》是一首()。 A. 史诗 B. 农事诗 C. 弃妇诗 D. 战争诗 正确答案: 5.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 A. 《谒金门》 B. 《虞美人》 C. 《浪淘沙》 D. 《乌夜啼》 正确答案: 6. 《论盛孝章书》的作者是()。 A. 曹操 B. 孔融 C. 嵇康 D. 阮籍

7. 《诗经》中的《皇矣》属于()。 A. 农事诗 B. 政治诗 C. 史诗 D. 爱情诗 正确答案: 8. “鲁诗”出自 A. 辕固 B. 申培 C. 韩婴 D. 毛苌 正确答案: 9. 《潜夫论》的作者是()。 A. 仲长统 B. 王符 C. 王充 D. 王褒 正确答案: 10. 七律的第一大家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宋之问 D. 杜甫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1)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离骚》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浓烈的激情与奇幻的想象相结合。 B. 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C. 对比兴手法的拓展。 D. 在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创新。 正确答案: 2. 盛唐气象有哪些特征()。 A. 崇尚风骨 B. 张扬自我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次作业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86 内容: D关于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选项: a、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b、表现在诗歌形式的创新上 c、表现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d、它没有影响到汉未的五言诗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71 内容: C李广在《史记》中有专门一篇介绍其生平事迹,这篇划分在? 选项: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86 内容: A对汉乐府的经典评价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句话是哪位学者所说? 选项: a、班固 b、白居易 c、汉武帝 d、刘勰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71 内容: D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句话充分概括了学术界对历朝各

代文学代表样式的普遍认同,那么,王国维认为汉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 选项: a、散文 b、史书 c、乐府 d、赋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86 内容: D东汉王朝谶纬和经学的结合使得思想出现了混乱,出现了一批疾虚妄的学者,《论衡》即是一部力作,它的作者是谁? 选项: a、桓谭 b、张衡 c、班固 d、王充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71 内容: B两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的哪部作品中? 选项: a、《宋书》 b、《乐府诗集》 c、《乐志》 d、《新乐府》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71 内容: A《史记》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将一人的事迹分散于多篇,以便塑造完整的人物的描写”指的是?选项: a、互现法 b、隐喻法 c、省略法 d、草蛇灰线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古代文学史一测验1 1.单选题 1.1 以下作品包含在《九歌》中的有 a《哀郢》 b《河伯》 c《抽思》 d《怀沙》 1.2《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 b商人 c周人 d秦人 1.3 《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 c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1.4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a阴阳家大师 b兵家大师 c法家大师9 d儒家大师 1.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 a边塞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唱和诗 1.6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谏营昌陵疏》 b《艺增篇》 c《抑谶重赏疏》 d《实贡篇》 1.7东汉《北征赋》的作者是 a赵壹 b班固 c张衡 d班彪 1.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 a五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9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 b《艳歌行》 c《悲愤诗》 d《美女篇》 1.10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a取消“列传” b保留“书” c不设“世家” d保留“表” 1.11《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a六艺 b六能 c六体 d六诗 1.12《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a婚恋诗 b史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1.1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 b春秋至战国 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 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1.14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1.15对于韩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燕国公子 b韩非死于韩国狱中 c著有《五蠹》、《孤愤》 d与荀卿俱事李斯为师 1.16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 a《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国语》以记事为主 c《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 d《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1.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清水芙蓉之美 b典丽华赡之美 c热烈明畅之美 d刚健雄放之美 1.18以下对《诗经》抒情性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叙事诗占多数。 b《诗经》抒发情感的方式是较为含蓄的。 c象征化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诗经》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d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1.19 《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 a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b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c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d弃妇诗 1.20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闲淡简远 c刚健明朗 d雄奇奔放 1.21《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名人的话 b奇幻谲诡的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