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厂毕业设计

给水厂毕业设计

给水厂毕业设计
给水厂毕业设计

给水厂毕业设计

篇一: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1.1 设计水质水量

1.1.1、设计水质

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给水厂处理后水中悬浮物含量<0.5mg/L。处理后水中细菌总数<50个/L,大肠杆菌?0个/L。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原始资料:原水取自香溪河上游. 年平均温度10℃;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5℃。原水悬浮物含量:最高2500mg/L,最低50mg/L ,平均435mg/L ,细菌总数:200个/mL ,大肠杆菌:10个/mL。

1.1.2、原始资料

(1)该镇居住面积上人口密度按650人/公顷计算,

位于北纬30°,东经110°42′,即按生活用水分区划分属一区。

(2)该镇规划有完善的给水排水设备和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无集中供热水设备。平均日用水量为130L/人·d,其不均匀系数为K日=1.2,K时=1.5。

(3)工业企业用水和工作人员用水

a) 染整厂生产及生活最大用水量为11L/s;

b) 镇政府生产及生活最大用水量为5L/s;

c) 中学生产及生活最大用水量为8L/s;

d) 车场生产及生活最大用水量为5L/s;

e) 宾馆生产及生活最大用水量为5L/s;

f) 设其用水量变化与该镇居民用水同步。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用水量

为15 L/s。

(4)公共建筑设计用水量

火车站:3L/s;火车用地:3L/s;

(5)浇洒绿地、道路设计用水量按5 L/s计。

(6)未预见水量:

按设计流量20%考虑。上述(1)~(6)项水量之和作为设计水量,

由Ⅱ泵站供给。

(7)消防用水:根据《给水工程》(四版)附表3、4、

5确定,此水量在

管网平差时用作校核用。

1.1.3自然状况

(1)中心位于北纬30°,东经110°42,在未污染的香溪河下游,平均海

拔高度253.0m。

(2)平均风速2.5m/s,夏季为2.7m/s。风向:冬季西南向频率24%;夏季

南西向频率28%;年主导风向南西向频率22%。

(3)大气压力:夏季722 mmHg;冬季735 mmHg。

(4)温度:年平均温度10℃;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5℃。

(5)最大冻土深度:0.5m。

(6)地下水水位:平均距地表4m。

(7)地质状况:地表0.5m为耕土,0.5-1.5m为亚粘土,1.5-4.0m为粘土,

4-10m为砂、砾石、卵石层,地表2m处承载能力为2Kg/cm2。

(8)河流水文地质状况:在95%水量保证率下流量为50m3/s,流速1.2m/s,

水位标高(Ⅰ级泵站处)251.0m;20年一遇洪水时,流量为300m3/s,流速3.0 m/s,水位标高(Ⅰ级泵站处)256.0m。

(9)地震等级:因水库会诱发地震,故该镇设计按砖-混凝土结构建筑,四

层为主。地震烈度等级按里氏6级。

1.1.4工程现状资料

(1)该镇由国家出资建设,规划道路设计宽度25 m。其中人行道宽按3m

两侧布设,用混凝土面砖铺设;非机动车道按4m两侧布设;机动车

道宽11m均用沥青路面。

(2)地表以下敷设有通讯光缆。给水管道布置标高(管中心)距地表2.0m。

生活污水、雨水管道位于路面下3m及以下。本设计暂不考虑其相互

(空间及平面)交叉。

(3)道路设计宽度25米,其中人行道宽度3米两侧布设,非机动车道4

米两侧布设,机动车道11米。沥青路面,人行道为专块铺设。

(4)地表以下1.5米内设有通讯、天然气、给水管道。雨水在路中央,本

设计暂不考虑与污水管立体交叉。

(5)人防工程设于城市绿地以下3米处。

(6)本地区可自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和供应地方建材。

(7)电力供应充足。

(8)管道建设拟采用招标方式进行。

(9)市内排向污水管道的生产废(污)水经局部处理达到排放下水道的标

准。

1.1.5远期规划

10年内达到设计人口。自然人口增长率按2‰考虑,在20年内随高层建筑发展人口密度按增加1倍考虑。

1.1.6、设计水量

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年限,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一般近期宜采用 5~10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10~20 年。

设计用水量由下列各项组成:

1. 综合生活用水量Q1

本区面积384.28公顷,所以现有人口总数为:

N=384.28×650=249782(人)

设计人口为:

N??N?10?254822(人)

则综合用水量为:

Q1?N??130?1.5?1.2?690.15L/S

2. 工业企业用水和工作人员最大用水量:

Q2?11?5?8?5?5?15?54L/S

3. 公共建筑设计用水量:

Q3?3?3?6 L/S

4. 浇洒绿地、道路设计用水量为:Q4?5L/S

5. 未预见水量:

Q5?20???150L/S

6. 总设计水量:

Q???????Q?1??Q2?Q3?Q4?Q5?

7. 消防用水:

查表得: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55L/S。

33?5?6?4??6?7m /h?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

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

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

1. 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

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

2.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

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XX-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3.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4.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1) 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2) 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5.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

第2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2.1、加药间

2.1.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 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篇二:开题报告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别:环能学院

专业:水务工程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王占才

学号: 10203900212

指导教师:杨伟伟

填表日期: 20XX.03.16

篇三: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设计时间: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 ................ 3 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 ................................................ .......... 3 1.2 设计原始资料 ................................................ ...................... 4 第二章总体设计 ................................................ .............................. 5 2.1 资料分析与整理.................................4 2.2 设计原则 ................................................ .............................. 6 2.3厂址选择 ................................................ ............................... 6 2.4 水厂工艺流程选

择 ................................................ .............. 7 2.5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 .............. 7 第三章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 .......... 13 3.1 设计水量 ................................................ ............................ 13 3.2 设计配水井 ................................................ ........................ 13 3.3 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 ............ 13 3.4混合设施的设计................................................. .................14 3.5反应/絮凝设施的设计................................................. ........15 3.6平流沉淀池................................................. .........................26 3.7普快滤池的设计................................................. ................27 3.8 清水池的计算 ................................................ (30)

3.9加氯间的设计计算 ................................................ .............. 33 第四章.水厂的平面布置 ................................................ .............. 33 第五章各构筑物的附属装置及其工艺构造 ................................ 34 第六章.高程布置 ................................................ .......................... 34 参考文献 ................................................ (35)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 1.1.1 设计题目

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1.1.2 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

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1.1.3 设计任务

完成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即在给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所给资料的分析、整理,进行水厂选址,工艺流程选择,方案比较,构筑物的选型,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以及处理构筑物的初步设计等工作。

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设计规模为(10+M)×104m/d(M为学生学

3

号的个位数字)。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

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和主要管网布置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1万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100)1张(1#)。

1.2 设计原始资料

1.2.1 设计水量

满足最高日供水量 11×104m/d。

3

1.2.2 原水水质

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

原水水质资料

1.2.3工程地质资料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的块石,平均厚度为5米左右,最大层厚达9.4米,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构筑物的持力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少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本工程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桩体填充物为碎石,碎石粒径为2~5CM,桩径为400毫米,桩孔距为1M,按梅花形布置。

1.2.4 气象水文资料

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少。盛行风向:夏季南风,冬季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4.0℃,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平均气温-0.5℃,平均日照时数2267.6小时,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降雨量627.5mm,年最大降雨量948.4mm,年最小降雨量248.2mm,年主导风向为NNE风和SSW风。最大风速28m/秒,年平均风速3.0m/秒,最大冻土深度2l0mm。

1.2.5处理要求

出厂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的相关要求。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 资料分析与整理

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进行原水的水质特性分析。给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任务书(DOC)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11届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课题名称:广州某小学教学楼 给排水工程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超 二O一三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1、毕业设计的内容 受广州某学校的委托,设计其教学楼,要求设计完善的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系统。并满足下列要求: 1)给水系统供水安全可靠,保证水质、水压、水量、水温; 2)排水畅通、气压稳定、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好; 3)技术先进、运行管理方便、投资少。 2、毕业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工程概况 某小学教学楼建筑总面积为3010.8m2, 地上5层,各层高详见建筑图。各层功能详见平面所示,首层为架空层和水泵设备房、电房,2~5层为教室,每层设用男女卫生间,内设台式洗脸盆、大便器,小便槽等。教职工人数按学生人数的10%计。每层走廊预留恒温饮水机进水管(DN20,设置倒流防止器)。 (2)原始资料 A、建筑设计资料 1)各层建筑平面图 2)屋面、楼梯顶建筑平面图 B、给排水设计资料 3)据市政建设和环保部门批准文件决定,给水进水管从建筑北面的规划路给 水管DN150引入,市政给水管网常年提供可靠水压为0.25MPa,水质符合 饮用水标准。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 4)污水、雨水排出管可从建筑西南面的规划路排出,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 该市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室内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 管道。接入市政雨污水管前必须设置水质检测井。

(3)工程地质和地震资料 不考虑地震影响。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约为2万字),装订成册。包括6部分: 1)设计总说明; 2)目录 3)前言:设计资料、工程性质、设计任务和设计范围、设计内容等; 正文: 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排水、消防系统方式。 2、用水房间卫生器具及管道的布置及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的计算。 5、水泵房布置及计算。 4)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2、设计图纸包括: 1)图纸目录; 2)总说明、图例、设备统计表; 3)各层给排水平面图(首层给、排水平面图分开) 4)各层水消防平面图 5)消防水箱大样图; 6)泵房平面布置图; 7)泵房剖面及管道轴测图; 8)给水管道系统图;

水厂工艺流程设计(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程学院系名: 专业:给水排水姓名: 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2年 6月 1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 1.1 设计基本资料 (2) 1.2 设计任务 (3)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 4.1 一级泵站 (8) 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 4.3 管式静态混合器 (11) 4.4 机械搅拌澄清池 (11) 4.5 V型滤池 (17) 4.6 消毒 (23)

4.7 清水池 (24) 4.8 二级泵站 (25) 4.9 附属构筑物 (26) 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 5.1 平面布置 (27) 5.2 高程布置 (27) 附:参考文献 (29)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1.1 设计基本资料 1.1.1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流量根据本人学号确定: 一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 二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0.5)m3万/d 1.1.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原水水质情况

(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a.河流水文特征 位于厂址北侧的河流作为取水水源,河流洪水位:23.80m,最河流枯水位:17.60 m,常年水位:22.60 m b.气象资料 最热月平均气温:25.6°C,最冷月平均气温:2.7°C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c.地形地质 水厂规划用地面积满足水厂用地指标要求,用地形状自定,地形图如下: 1.1.3 出厂水质、水压要求 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泵站出水扬程要求为28米。 1.2设计任务 1.方案选择: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并确定给水厂工艺流程。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并确定各水处理构筑物类型。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 (3) 第二章工艺流程确定和选择 (5) 2.1原水水质情况 (5) 2.2出厂水水质要求 (5) 2.3工艺流程确定设计水量 (4) 第三章设计水量 (6) 第四章混合设备计算 (6) 4.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6) 4.2投药系统 (7) 4.3加药间及储液池 (8) 4.4混合设备 (9) 第五章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1) 5.1絮凝池的选择 (11) 5.2设计水量计算 (11) 5.3平面布置 (11) 5.4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12) 5.5水头损失计算 (13) 5.6校核 (15) 第六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7) 6.1沉淀池的选择 (17) 6.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 6.3水力条件校核 (19) 6.4进水系统 (19) 6.5出水系统 (20) 6.6排泥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0) 第七章过滤设计计算 (22) 7.1平面布置 (22) 7.2设计水量 (22) 7.3设计参数 (22) 7.4滤池高度 (23) 7.5配水系统 (24) 7.6排水系统 (26) 7.7滤池各种灌渠计算 (27) 7.8冲洗水箱 (28)

第八章清水池设计 (30) 8.1容积计算 (30) 8.2清水池平面尺寸 (30) 8.3管道系统 (30) 8.4清水池布置 (30) 第九章消毒 (32) 9.1消毒剂和加氯点选择 (32) 9.2加氯量的计算 (32) 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2) 9.4加氯间与滤库的布置 (33) 第十章净水厂平面布置与工艺 (35) 10.1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35) 10.2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36) 参考文献 (39) 设计心得 (39)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 1.1.1 总体目标 (4) 1.1.2 具体目标 (4) 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 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 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 1.3 设计参考资料 (5) 1.4 设计成果 (5) 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 2.1 设计资料 (6) 2.1.1城市现状 (6) 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 2.1.3水源水质资料 (6) 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 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 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 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 2.3.3絮凝池 (9) 2.3.4 沉淀池 (10)

2.3.5 滤池 (11) 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 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 3.1.1. 设计参数 (13) 3.1.2. 设计计算 (13) 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 3.2.1设计参数 (15) 3.2.2 设计计算 (15) 1.设计管径 (15) 2.混合单元数 (15) 3.混合时间 (15) 4.水头损失 (15) 5.校核GT值 (16) 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 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 3.3.2 计算 (16) 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 3.5 滤池设计计算 (25) 3.5.1 计算依据 (26) 3.5.2 设计计算 (26) 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 4.5.4 滤池高度 (27)

给排水专业设计任务书

***项目 给排水专业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编制单位:诚城地产 年月日

目录附件六:给排水专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 本项目水专业设计的原则为室内水、管到位,但不提供厨、卫装修;以下要求作为水专业定位的参考标准,在设计中如有和实际使用和市场产品标准产生矛盾时应和甲方代表及时沟通。 1.1户内冷热给水设计原则:一户设置冷热水两条给水管道,管道是暗敷设 的,一律按卫生洁具敷设到位,各用水功能房给水点只甩口预留,包括给 水点的定位,。 1.2厨房:上下水集中布置,同时考虑天然气管、气表及热水器、灶台的位 置,并设从与各卫生间热水连通管,且按洁具位置敷设到位,商业卫生 间预留电热水器给水点及插座。 1.3卫生间:按建筑布局合理布置上下水,可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设置自来 水接口及洗衣机专用地漏。住宅地漏采用带S型存水弯型,并设有检查 口。 1.4卫生间未设洗衣机位户型,阴面阳台设上、下水管路,并做防水,以便 住户布置洗衣机。 1.5厨卫下水相互独立,首层为独立下水,给排水管尽量不要穿越非厨卫用 房,尽量不要在非厨卫用房内裸露,如果为满足功能要求非要穿越非厨 卫房间的,应采用局部做管道隐蔽处理措施。 1.6水表出户或分层设于竖井、或集中设于地下室水暖设备(指设集中水表 间、热力入口装置间)房,具体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及地方规定。 商业部分水表设置于室外。 1.7下水管立管采用UPVC螺旋排水管,并采用CHT特殊单立管,支管采 用普通UPVC排水管,采光卫生间、厨房的排水水平横管底应高于窗口 上皮100mm,以满足二次装饰的吊顶要求,建筑结构应考虑门窗户梁底标 高。 1.8给排水管避开空调挑板、厨房排油烟孔、热水器排烟孔等外墙洞口及功 能性用的电源插座。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1总论 (3)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3) 1.2基本资料 (3) 1.2.1水厂规模 (3) 1.2.3厂区地形 (3) 1.2.4工程地质资料 (3) 1.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4) 1.2.6气象资料 (4) 2总体设计 (4) 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 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4) 2.2.1药剂溶解池 (4) 2.2.2混合设备 (5) 2.2.3反应池 (5) 2.2.4沉淀池 (5) 2.2.5滤池 (5) 2.2.6消毒方法 (5) 3混凝沉淀 (5)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5) 3.1.1溶液池 (6) 3.1.2溶解池 (7) 3.1.3投药管 (7) 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7) 3.2.1设计流量 (7) 3.2.2设计流速 (8) 3.2.3混合单元数 (8) 3.2.4混合时间 (8) 3.2.5水头损失 (8) 3.2.6校核GT值 (8) 3.3 反应设备的设计 (8) 3.3.1平面布置 (8) 3.3.2平面尺寸计算 (9) 3.3.3栅条设计 (9) 3.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10) 3.3.5各段水头损失 (11) 3.3.6各段停留时间 (12) 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13) 3.4.1设计水量 (13) 3.4.2沉淀池面积 (14) 3.4.4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4) 3.4.5配水槽 (15) 3.4.6集水系统 (15) 3.4.7排泥 (16) 4过滤 (16)

4.1滤池的布置 (16) 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6) 4.2.1设计水量 (16) 4.2.2冲洗强度 (16) 4.2.3滤池面积 (16) 4.2.4单池冲洗流量 (17) 4.2.5冲洗排水槽 (17) 4.2.6集水渠 (17) 4.2.7配水系统 (17) 4.2.8冲洗水箱 (18) 5消毒 (19) 5.1加药量的确定 (19) 5.1加氯间的布置 (19) 6其他设计 (20) 6.1清水池的设计 (20) 6.1吸水井的设计 (20) 6.2二泵房的设计 (20) 6.3辅助建筑物面积设计 (20) 7水厂总体布置 (21) 7.1水厂的平面布置 (21) 7.2水厂的高程布置 (21) 8设计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某某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给水厂设计

- 1 - 给水处理厂的设计 1.1 厂址的选择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本设计在选择厂址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厂址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以降低工程造价,以便施工。 2. 取水地点在河流的上游,距离用水区较近,因此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 物附近,且处于城市边缘。 3. 有发展的余地,厂区周围卫生条件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水厂离市区较近,交通方便,有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5.水厂所在的位置地形有适意的自然坡度,有利于高程布置,做到土方平 衡,同时理和到较近,有利于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出。 6.水厂所在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 1.2 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 有所给原水水质资料知,原水最高浊度1100mg/l,平均浊度160mg/l,超过 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 细菌总数5600个/ml,大肠菌群257个/l,大大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 准》中的规定,故需进行消毒灭菌。 水源PH 值为7.5,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不需处 理和调整,总硬度为458mg/lCaCO 3 ,稍稍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规

定,在经过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即可达到要求,故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1.3水厂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水量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上5%的水厂自用水量计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 Q=81443.7×1.05=85515.885m3/d=3563.16m3/h=0.99m3/s 1.4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合理的净水工艺是水厂保证供水水质的关键,给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够确定。 本设计采用的井水工艺流程如下: 混凝剂消毒剂 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清水池——→二级泵房→管网1.5稳压配水井的设计 配水井具有消能作用,使原水均匀稳定的净如净水系统,避免受取水泵站富余,水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排气的作用,使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气体溢出,以利于后续处理。 根据同类水厂运行经验,本设计采用配水井停留时间 1.5min,最小H/D=10/9 稳压井容积V=QT=0.99×60×1.5=89.1m3 - 2 -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目录 给水处理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说明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原始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水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源水质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净化水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凝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毒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规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水量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设计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水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合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絮凝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淀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滤池错误!未定义书签。 .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厂高程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头损失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计算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厂设计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 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 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 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 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 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 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

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 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 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 第三章泵站计算 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 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 第三节清水池计算 第四节配水池计算 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 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 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

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 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 ()()d m m d n N q Q d m m d n N q Q 3 4 3 222 /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 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 4、 消防用水量x Q 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 m Q Q Q Q d 34321106.2?=++=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 d 34/104?= 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 一、确定设计流量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 s l d m T Q a Q s 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 2410405.173.3763600 24101.305.134/ /34=???=?==???=?= 2、二级泵站设计流量

给水厂清水池设计计算

9 清水池 清水池的平面尺寸 清水池有效容积为: 4321W W W W W +++= 式中,1W —调节容积,m 3,取最高用水量的10%,1W =Q 1.0; 2W —净水厂自用水量的5%-10%,取10%,2W =11.0Q ; 3W —消防贮水量,m 3; 4W —安全用水,m 3,取200m 3; 1W =Q 10.0=1728017280010.0=?m 3 2W =11.0Q =1280128001.0=?m 3 3W =65373672001000036004103=-+???-m 3 最高时供水量31000024/1600005.124/m Q K Q h g =?== 水厂设计水量7200 24/16000008.1=?==aQ Q c 4W =1000m 3 4321W W W W W +++==17280+1280+3736+1000=23296m 3 滤后水经过消毒后进入清水池,两组滤池的滤后水分别进入两个清水池,则每个清水池的容积是11648m 3,取清水池有效水深,则其面积为,平面尺寸为65×,清水池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立方体水池,水池顶部高出地面,清水池超高。 管道布置 ⑴清水池的进水管 进水管流量为s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100,流速s ,1000i=; ⑵清水池的出水管 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照出水最大流量计: 24 1KQ Q =

式中 K —时变化系数,一般采用5.2~3.1,设计中取5.1 Q —设计水量d m 3 s m h m KQ Q 3315.1540024 2/1728005.124==?==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200,流速s ,1000i= ⑶清水池的溢流管 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直径相同,取为mm DN 1100。在溢流管管端设置喇叭口,管上不设置阀门。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 ⑷清水池的排水管 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因此应设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径按照2h 内将池水放空计算。排水管内的流速按照s m 2.1左右估计,则排水管的管径 m v t V D 31.12 .114.33600241164814.33600423=????=???= 设计中取为mm DN 1300。 清水池的附属设施 (1)集水坑 每个清水池设有一个集水坑,集水坑采用圆形,集水坑比池底低1m ,清水池的出水管和排水管都在此接出。 (2)导流墙 导流墙能促进新旧水量交替,清除死角,加强氯与水体混合,提高消毒效率及保证出水的必要措施。导流墙顶板砌筑到清水池最高水位,使顶部空间维持畅通,有助于空气流通,导流墙底部每隔设一个,共19个,在导流墙底部每隔m 0.2设置流水孔,尺寸120×120mm 。 (3)通风管 为便于清水使进出水管交替和适应水位高低的变化的需要,清水池顶应设置通风管,通风管直径为200mm ,每池设8个。 (4)人孔 人孔是人和池内设备等进出水池的通道,每个清水池设两个圆形人口,直径为1m ,设置在靠近溢流管和出水管处,以便于管道的安装和维修。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姓名:吴一凡 班级:给排水0903 学号:U200916366 指导老师:陆谢娟

目录 一、总论 (2) 1-1 设计要求 (2) 1-2 基本资料 (2) 二、总体设计 (5)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 三、混凝、絮凝 (6)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 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 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 3-4絮凝池设计 (11) 四、沉淀池设计 (15) 五、滤池设计 (19) 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 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 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 六清水池设计 (31) 七、消毒设计 (33) 八、二级泵房布置 (36) 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 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 9-2平面布置设计 (37) 9-3水厂管线设计 (38) 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 10-1水头损失计算 (38) 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 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 十二、课设心得 (42)

十三、参考文献 (43) 一、总论 1-1 设计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表1 原水水质表

给水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4 班 姓名肖全兴学号09610427 设计题目:湖北省孝感市排水工程工艺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3 年3月15日至2013年6月21 日止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院长:学生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接受任务日期:年月日注:任务书填写一式两份,一份留教研室,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入说明书内。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地形与城市规划资料 1)城市地形与总体规划平面图一张(另发)。 2)城市各区人口密度,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和地面覆盖面积,见表1。 表1 城市各区人口密度,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和地面覆盖面积 项目 区别 人口密度/ (人/公顷) 综合生活污水 定额/ (L/(人·日)) 地面覆盖面积/% 各种屋 面 混凝土与沥青 路面 碎石路 面 非铺砌土地 面 公园与 绿地 Ⅰ262 200 45 25 10 10 10 Ⅱ235 200 50 15 15 10 10 Ⅲ365 200 50 20 10 10 10 Ⅳ Ⅴ Ⅵ 注:综合生活污水定额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的规定选用计算。3)工业企业和火车站的排水量,见表2。 表2 工业企业和火车站的平均日排水量和总变化系数 名称平均日排水量/(m3/d)总变化系数(K Z) 火车站1800 2.3 工厂甲2600 1.6 工厂乙3300 1.5 注:工业企业排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 (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见表3。 表3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项目 SS/ mg/L COD Cr/ mg/L BOD5/ mg/L NH4+-N/ mg/L TN/ mg/L 总磷/ mg/L pH 平均水温/ ℃ 数值256 465 315 23 39 3.1 7.0 18 (3)污水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查阅所在城市排放水体水系的污染程度及环保要求,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 标准执行。 (4)气象资料 1)气温:年平均16 ℃,最热月月平均最高38 ℃,最冷月月平均最低 6 ℃。 2)夏季最多风向:6月西南风、7月西南风、8月西南风、 3)降雨量(平均年总量):810 mm 4)最大冻土深度:0 cm (5)地质资料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 (1) 1.1 城市用水要求 (1) 1.2 设计水量的确定 (1) 2 给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1) 2.1 原水水质分析 (1) 2.2 给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 3 药剂的选择及其投加方式 (2) 3.1 混凝剂的选择 (2) 3.1.1 固体硫酸铝 (2) 3.1.2 液体硫酸铝 (2) 3.1.3 硫酸亚铁 (2) 3.1.4 三氯化铁 (3) 3.1.5 聚合氯化铝 (3) 3.1.6 聚丙烯酰胺 (3) 3.2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3) 3.2.1 重力投加 (3) 3.2.2 水射器 (4) 3.2.3 计量泵 (4) 3.3 消毒剂的选择 (4) 3.3.1 漂白粉 (4) 3.3.2 液氯 (4) 3.3.3 二氧化氯 (4) 3.3.4 臭氧 (4) 3.3.5 紫外线 (5) 3.4 消毒剂的投加方式 (5) 4 混合形式的确定 (5) 4.1 水泵混合 (5) 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5)

4.3 跌水混合 (5) 4.4 机械混合 (5) 5 水工构筑物的确定 (6) 5.1配水井 (6) 5.2絮凝池 (6) 5.2.1 隔板絮凝池 (6) 5.2.2 折板絮凝池 (6) 5.2.3 网格(栅条)絮凝池 (6) 5.2.4 机械絮凝池 (6) 5.3 沉淀池 (6) 5.3.1 平流式沉淀池 (6) 5.3.2 斜管(板)沉淀池 (7) 5.4 过滤设备 (7) 5.4.1 普通快滤池 (7) 5.4.2 双阀滤池 (7) 5.4.3 V型滤池 (7) 5.4.4 虹吸滤池 (7) 5.4.5 无阀滤池 (8) 5.4.6 移动罩滤池 (8) 6 水工构筑物参数设计 (8) 6.1 加药间的计算 (8) 6.1.1 溶液池容积W1 (8) 6.1.2 溶解池容积W2 (9) 6.1.3 投药管 (9) 6.1.4 搅拌设备 (9) 6.1.5 计量泵 (9) 6.1.6 药剂仓库 (9) 6.2 混合设备的计算 (10) 6.2.1 设计管径 (10) 6.2.2 混合单元数 (10)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总体设计 1.1.1 工程规模 水厂建设总规模为39m /d 万,水厂自用水量按7%考虑,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预留远期生产用地。 给水处理厂的主要构筑物拟分为2组,每组4.5万3m /d 。 1.1.2 设计出水水质 水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GH -85)。 1.1.3 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拟定 1.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拟定 为使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按照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的指导思想,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 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为: ↓ ↑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 2.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1)混合工艺 混合是原水与混凝剂或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是将药剂充分、均匀地扩散于水体的工艺过程,对于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混合问题的实质就是药剂水解产物在水中的扩散问

题。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 ①水泵混合 水泵混合是将药剂投加在取水泵吸水管或吸水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以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它适用于一级泵站距处理构筑物较近(120m以内),优点是设备简单;混合充分,效果较好;不另消耗动能。缺点是安装管理较复杂;配合加药自动控制较难。 ②管式混合 目前广泛采用的管式混合器是静态管式混合器,是利用水厂进水管的水流,通过管道或管道零件产生局部阻力,使水流发生涡旋,从而使水体和药剂混合。管式混合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不占地;在设计流量范围,混合效果好。缺点是当流量过小时效果下降。但从总体经济效果而言还是具有优势的。 ③机械混合 机械混合是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紊流。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较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分布在原水胶体颗粒上,同时使胶体颗粒脱稳,具有节约投药量等特点。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电能,同时也增加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管理维修比较复杂。 本设计推荐使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2)絮凝工艺 絮凝过程是将投加混凝剂并充分混合的原水,在水流作用下使絮凝粒相互接触碰撞,以形成更大的絮粒,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为了达到完善的絮凝效果,必须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混凝剂水解后产生的高分子络合物形成较强的吸附架桥连接能力,这是由混凝剂的性质决定;二是保证颗粒获得适当的碰撞接触而又不致破坏的水力条件,这是由设备的动力学条件决定。所以絮凝池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水质、水量、沉淀池形式、水厂高程布置以及维修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絮凝的方式有很多种,可分为机械和水力两大类,常用的有机械絮凝池、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栅条)絮凝池等。 ①机械絮凝池 机械絮凝池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反应时间12~15分钟,可适应水质、

某某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全套)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设计题目:石家庄旅店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室内给排水》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本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建筑给排水工程》这门课程以后,通过本次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大家查阅各种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石家庄旅店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三)设计资料 1、建筑资料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拟在石家庄建一座酒店。总占地面积为409.9m2,建筑高度43.3 m 。地上为13 层,未设地下层。 各层的层高分别为: 首层层高为4.5 m; 标准层的层高为: 3.9 m ; 非标准层2 的层高为:3.9m ; 非标准层3 的层高为:3.9m ; 非标准层4 的层高为:3.9m 顶层水箱间的层高为:3.9 m ; 2、市政给排水资料 a、给水水源 该建筑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建筑物东面有一条DN 300 mm的市政给水管线,管顶埋深为1.5 m,可靠供水压力为300 kpa。

b、排水资料 该地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本建筑西侧有一条DN300 mm的排水管道,埋深为2.0 m。 c、气象地质资料 最大冻土深度为2m,最大积雪厚度为0.5m。 d、电源情况 城市可提供一路独立电源。 3、相关图纸资料 a、建筑所在街区的总平面图; b、建筑首层平面图;建筑标准层平面图; c、建筑非标准层平面图; d、设备层平面图; e、主要卫生间大样图; f、其他必要的图。 四)、设计任务 在该建筑中,完成以下各系统设计: 1、生活给水系统; 2、消防给水系统; 3、生活排水系统。 五)、设计成果 要求提供下列图纸及论文文本 1、各层(标准层及非标准层)给排水平面图;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介绍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1.1 设计水质水量 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ss最高/(mg/L) 700 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 1 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河流水文特征 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 气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3 地质资料 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 设计人口6.1万 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 工厂A(万立方米/d)0.4 工厂B(万立方米/d)0.7 工厂C(万立方米/d)0.9 工厂D(万立方米/d)1.4 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 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 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 1.1.3、分析

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 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 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 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2)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4.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1万吨/d 班级:电厂化学0901 指导老师:丁可轩 姓名:孟海军学号:2009040108 目录 1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 (3) 1.1原水水质资料 (3) 1.2 设计任务与步骤 ........................... 3-4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4) 2.1原水水质与处理标准对照分析 ................ 4 — 5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5) 2.2.1设备选择...................................... 5—9

222 初步制定工艺流程图 (9) 2.3水厂设计规模 .................................. 2.4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 2.4.1配水井的设计.................................. 2.4.2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 2.4.3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2.4.4竖流沉淀池的设计................................. 2.4.5V 型滤池的设计...................................... 2.4.6消毒............................................. 2.4.7 清水池的设计..................................... 3水厂各处理构筑物平面布置的依据说明及特点............. 3.1 平面布置综述 ....................................... 3.2 本设计平面布置 4. 水厂高程布置 4.1 高程布置综述 5设计总结 ....... 6参考资料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