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

1.葛天氏之乐:共八首曲子,即《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

依地德》、《总禽兽之极》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2.韶:这是一部宗教性的乐舞。这个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后人称作“箫”的乐器。据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演出后,认为获得一次很高的艺术享受,以至“三月不知肉味”说“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作品。●3.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附近的贾湖出土的。1986年5月第一次发现,至1987年6月又再次发现数批,前后共18支。这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有八孔笛,七孔笛,六孔笛,五孔笛,其中七孔居多,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也有可能为七孔音阶。时代距今约8000年。这种骨笛是竖吹的乐器。

4.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古乐舞。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云

门》);尧时代的《大咸》(《咸池》);舜时代的《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濩》以及周初创作的《大武》。六代乐舞最受统治者重视,由最高乐官大司乐亲自掌教。这种乐舞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5.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它是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即:∥金:钟、铙;石:磬、鸣球;土:陨,缶;革:鼓、建鼓;

丝:琴、瑟、筑;木:椌、柷;匏:簧、笙、竽;竹:箫、遂管、篪。●6.碣石调·幽兰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它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

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代表的内容。并且,《》谱

音乐的本质,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这是我国最早对音乐产生过程中心、物关系的理论概括。他指出诗歌、音乐表现感情的特征,否定了当时在音乐起源上模拟自然、来自阴阳的观点,具有唯物论的认识因素。②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密切人的思想受到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③音乐的教化作用,强调音乐反映国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的风气,应该利用音乐的教化作用是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一致。④伦理作用,涉及到“理欲说”

“动静说”、“音乐与心理”、“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意志”等十分广泛的领域。⑤审美作用,认为音乐因人的感情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色彩,认为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认为音乐是真情的艺术,是人们情感的流露,感情愈深挚,则音乐愈动人心。●8.乐府:含义有三种:①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②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③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9.相和歌: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唱的人还要敲打一种节奏性乐器---节。由此可知,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

基础。★10.声无哀乐论:我国古代音乐美学论著。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全文约7000字。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①嵇康认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②又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

③它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感情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④“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11.广陵散:曲谱经历代传授,后来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谱》中,它是隋唐时期的传谱。全曲共分为45段,结构: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 →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的音乐内容,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乐曲综合表现的上述两种互相补充的感情因素与儒家倡导的“中和”之旨相悖,《广陵散》也因此而更具进步性。●12.(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何承天的新律。他的办法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创造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具体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仲吕所生黄钟之数(依三分损益法计算11次得到8.8788寸),得差数0.1212寸。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分,即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何承天的新律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世界律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成就。★13.霓裳舞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这是一部非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舞者上衣绣缀着洁白的羽毛,下身穿着彩云般的裙裾,无论音乐或舞蹈,都洋溢着仙境般的情调。《霓裳舞衣曲》共有36段: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但这部名作早已失传。●14.旋宫转调:我国宫调理论的基本概念,一般而言,宫指调高;调指调式。“旋宫”指调高的变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合起来称作“旋宫转调”。●15.八十四调: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在龟兹音乐家苏袛婆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旦”相当于我国古代音乐术语“均”,即指一个音列的定位。以何律为宫的音阶即称为何均。“八十四调”理论以“七声”与“十二律”旋相为宫。十二律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以构成7种调式,得84调。但在实际上,“八十四调”只是一个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可能用全,而且在非平均律制中很难解决旋宫实践问题。“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却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具有历史性的意义。16.减字谱:它用减字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减字谱比起文字谱是一个划时代的飞跃。他的出现使得晚唐时期的陈康士、陈拙得以据此整理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使之传于后世。这种记谱法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减字谱是我国琴谱系统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一种古老记谱法。●17.离骚:它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创作的一部抒情气息浓郁的大型琴曲。现存明清时期的《离骚》传谱多达37种,但大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为各段标题,可见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离骚》共18段。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离骚》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音型,犹如诗人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武将上下

而求索”,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思索。全曲通过低沉悲愤和高亢豪爽两种对比性音调加以交织发展,有着磅礴的气势和感人的激情,是唐代琴曲中一部优秀作品。它是减字谱出现后,在宫廷秘府中转辗传抄而流传下来的★18.教坊: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唐代教坊已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成为宫廷中教习、管理音乐的教所,并由皇帝直接委派内监任领导职务。唐代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19.白石道人歌曲》:姜夔,今存《白石道人歌曲》是极为珍贵的音乐遗产。其中收词曲17首(自制曲14首,包括《扬州慢》、《杏花天影》、《凄凉犯》,古曲填词2首,为范大成曲填词1首),旁注宋俗字谱;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缀律吕字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另有《圣宋铙歌鼓吹曲》歌词14首。△20.乐书:北宋陈暘撰。共200 卷。世称《陈暘乐书》。成书于哲宗时,是我国最高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的思想体系是保守的,但由于该书保存了极丰富的音乐史料,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尤其

是有关于乐器绘图及释文,是研究古代乐器的珍贵资料。21.蒲松龄俚曲:清代说唱音乐形式。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

龄,在他的家乡山东淄川,以当时流行的小曲填词,创作了有关故事情节的长篇叙事音乐,称

《聊斋俚曲》,共有十五套,所用曲牌53个。其中代表作《磨难曲》揭露了清代社会的黑暗,

鞭挞了贪官污吏,赞扬了正义的斗争精神●22.木卡姆: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被列为第三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各地木卡姆在音乐风格、结构,甚至曲名和乐

曲数量方面,都具有某些差异,一般说来,喀什木卡姆细腻,伊宁木卡姆明快,刀郎木卡姆粗

犷、质朴。木卡姆除少数是六套外,一般都有十二套。木卡姆使用的音阶、调式、节奏、曲式

结构丰富多采,节拍常运用一般少见5/8、7/8、9/8拍子。使用的乐器有萨它尔、弹拨尔,独

它尔、热瓦甫、艾捷克、卡龙、手鼓等。演唱时大多席地而坐,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形式。

木卡姆的歌词句式一般为四行体,内容多描写维吾尔族人民的爱情生活。★23.京韵大鼓:京

韵大鼓亦称为京音大鼓,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京韵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

弟书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声腔发展而成,它的曲调流畅明亮,跌宕起伏有致,

强调字正腔圆。早期的京韵大鼓艺术有胡十、宋五、霍明亮等,他们以短篇说唱取代长篇大书,

编了不少唱段,其后又被再次革新,以北京话作为说唱的标准语言,伴奏除三弦外增加四胡,

吸收戏曲唱腔进一步丰富了说唱艺术尤其是刘宝全,他的嗓音清脆明亮,高亢挺拔,行腔自如,

对发展和丰富京韵大鼓。作出卓越贡献★24.《平沙落雁》:曲谱最早见于崇祯七年藩王朱常淓

刊印的《古音正宗》,这首乐曲流畅生动,表现手法简练,将抒情性与情节的发展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易于听众理解,所以流传甚广,刊载谱集多达56种。乐曲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段,描写深秋来临,天高云淡,雁行和鸣的景象;第三、四、

五段为第二部分,描写雁群将落,回环顾盼,空际盘旋,最后降落沙滩;第六段为第三部分,

表现雁群初落,立足未稳,惊而喧闹,最后秋夕与归雁一同隐没在暮色苍苍的夜色之中★25.

十面埋伏:武套琵琶大曲,大概明代开始流传,它的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萍琵琶谱》卷上,是

王君锡的传谱,标题《十面》,全曲共分十三段,音乐素材可能取自民间音乐。乐曲按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将各乐段用琵琶技法贯串起来,成为武套琵琶大曲●26.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流行于闽南泉州、晋江、厦门等地区和东南一带,南音使用的琵琶面板上开有两个月牙形音孔,演奏时横抱,手法较简单。曲牌名称有唐代之前的《汉宫秋》、《后庭花》、《摩柯兜勒》,唐代的《甘州曲》、《凉州曲》等。南音的乐队编置分为上四管与下四管,演奏风格上四管比较清闲淡雅,下四管比较活泼流畅,南音的曲目分“指”、“谱”、“曲”三大类,“指”是指有唱词,乐谱和琵琶谱演奏符号的大型套曲,每套有一个故事情节。“谱”是指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曲”是指结构简短,词曲活泼的散曲。★27.神奇秘谱:明代朱权1425年编印出版。成为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共分三卷,上卷为“太古神品”共16首,中卷和下卷为“霞外神品”。该谱于各曲之前均有详尽的题解,将琴曲的渊源演变情况和乐曲表现内容作了介绍,段落、指法、音位也标写得清清楚楚。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谱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28.琵琶谱:全称为《南北二派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萍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刊印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共分三卷。卷上收直隶王君锡所传西板十二曲;附杂板一曲。曲收浙江陈牧夫传大曲6套;小曲62首。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清拿鹤》。参照古琴减字谱注定了一些琵琶指法符号,使琵琶演奏的演奏技艺从口传心受转到以字谱形式记录保存保护,对后世琵琶演奏与收集整理琵琶曲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9.新法密律:明代朱载堉所创,他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长,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他用八十一档大算盘,通过两次开方,一次开立方的律学计算,求得了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即朱载堉“密率”,从而实现了在学理上利用等比数列的方式,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地分为12份比值相等的“十二平均律”原则。这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30.工尺谱:我国的传统记谱法,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到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工尺谱中通常以“、”或“×”记板,以“o”记眼、中眼;以“.”鸡头、末眼;以“一”或“Ⅰ”记腰板、底板;以“△”记腰眼。常用的工尺谱调门称为“工尺七调。明清工尺谱的广泛使用,对保存我国传统音乐”和明清戏曲,民歌、器乐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31.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创作的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式的杰作。该曲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乐章的顺序依次是:《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三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与女声三部伴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特征:各乐章相对独立,内容互相联系。其音乐通俗易懂、明快简洁,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的作品。意义:冼星海在《》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大合唱,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

大合唱作品。《》的音乐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在音乐形态方面,其旋法、乐曲结构、歌唱形式等,既有中国传统音乐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在表现内容方面,具有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敢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保卫家园、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还在采用外国复调体裁等多声作曲技术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32.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为最突出。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中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他又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作曲家。创作有《问》等大量歌曲作品,还创作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33.聂耳:作有歌曲30余首,创作类型:1.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毕业歌》2.工人歌曲:《码头工人歌》3.抒情歌曲:妇女形象居多《铁蹄下的歌女》。聂耳是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他的歌曲音乐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他是左翼音乐的主要骨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34.黄自:他的音乐作品在30年代大多属高水平的层次。创作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在艺术歌曲方面,他的《玫瑰三愿》、《花非花》、《思乡》等是经常获得演唱的音乐会独唱曲。此外,他还写了近30首学生歌曲,15首儿童歌曲和《天伦歌》等电影歌曲。器乐作品方面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两部交响音乐作品。娴熟的作曲技法、严谨的艺术结构、清雅的乐韵和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是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35.牧童短笛:由贺绿汀创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1934年,在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中获得头奖。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尤其是中国风格的复调音乐)有重要的启迪意义●36.白毛女马克、张鲁、李焕之、瞿维,丁毅、贺敬之编剧,剧本是借鉴了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表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对立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有意识的采用的吸收了多种民间音调,并予以“音乐戏剧化”的处理。1945年在延安上演,前后共演出三十多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此大型歌剧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6年李叔同独立编创于日本,仅见一期。该刊包括“社说、乐史、乐典、乐歌、乐篡”等九栏十九目,内容主要有文章七篇、乐歌三首、词章五阙。该刊国内未见存书,今所见为孙继楠先生寻访所得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书之复印版●38.中华美育会是1919年由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爱国女学的吴梦非、刘质平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成员多为关心美育或直接从事艺术教学的教职员,他们来自全国许多中等及高等学校,初期拥有会员144人。该会利用暑假举办讲习会,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水平,这种以社会教育方式较大规模的培养音乐师资的做法,

在当时尚属首创39.国立音乐院:1927.11.27日于上海创建的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它标志这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立音乐院初建时由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全面掌握学校的教学行政工作。次年9 月蔡元培因公务繁忙,辞去音乐院院长职务,由萧友梅代理院长。1927年7 月,国立音乐院奉命改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40.格力高利圣咏: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仪式,他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称为格力高利圣咏。它是“单音音乐”,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没有节拍记录,不用乐器伴奏,不用变化、装饰音。调式沿用古希腊调式名称,但排列相反,是自下而上。41.经文歌“Motet”:在13世纪后期盛行是圣咏和俗乐的有趣结合。缓慢的圣咏作为“持续调”,用拉丁文唱着教义,在上方或下方有2个快节奏的声部,以民间或游吟诗人的歌调,用本国语唱世俗性的歌词(有时甚至是谈情说爱的内容)。几个声部各行其是42. 新艺术:是借用当时法籍意大利音乐理论家维特利主教一本著作的书名。它代表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新的音乐风格。特征:①新的记谱方式(核心问题:节奏,针对于有量记谱增加更小的音符时值)②等节奏(14、15世纪对“等节奏”的探索和实验③对

调虔诚、超脱的宗教气氛,运用了无伴奏纯人声合唱和教会调式(自然音体系);又吸收了新的主调和声风格的手法:清晰的和弦连接与终止式,结构段分明,具有高超的对位技术而主旋律突出,各声部流畅自然。以他为首的作曲家被称为罗马乐派。44.奏鸣曲:包括独奏乐器的奏鸣曲和三重奏鸣曲。十六世纪时这个名称泛指器乐,到十七世纪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种。前者较为严肃,很少用舞曲,后来演变成近代概念中的奏鸣曲形式;后者各个段落都是舞曲性质,接近于组曲45.协奏曲:包括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和大协奏曲。器乐合奏形式虽然早自威尼斯乐派的加布列埃里就已开始运用,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乐队以弦乐为主,演奏的是舞曲和组曲。歌剧的兴盛,促进了序曲这种合奏形式的发展。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大协奏曲,齐奏的乐队和独奏组交替出现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后来大协奏曲逐渐被独奏协奏曲和交响乐所代替。46.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给音乐艺术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这个曲集中的每一首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组合的形式,是一种新理论的创作尝试,这套作品有力的证明了将钢琴的一个八度按十二个半音平均调定的合理性。他推动了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赋格的段落,巴赫按照调性、和声的逻辑关系来安排主题的呈示与发展,于是成了后来古典主义曲式的调性布局原则47.曼海姆乐派:在分裂的德国境内,各小国居住大都拥有自己宫廷的乐队,曼海姆地区选侯的宫廷乐队在当时具有很高水平。以约·斯塔米兹唯有的一批来自欧洲各国的作曲家、演奏家云集到这里,创作于演出十分活跃,并有重大的影响,被成为“曼海姆乐派”48.魔弹射手: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德国妇孺皆知的主题:魔鬼的诱惑和灵魂的得救。威伯在这部歌剧中,采用德国歌剧与传统意大利歌剧相结合的形式,

以民间气质的音乐(雄壮的猎人合唱、村民的兰德乐舞曲、女伴们的民谣)真实的再现了特定的生活环境。这部歌剧的著名的序曲精炼的概括了剧情,并首次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1821年,这部歌剧首次上演,他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也是欧洲浪漫派歌剧的先声。49.幻

了详细的文字说明,引导听众正确的理解乐曲的内容。交响曲共5个乐章,按照音乐表现的内容确定形式,曲中有一个贯穿全曲各乐章的主题“固定乐思”,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变化,

1860年前后的俄罗斯音乐家组织,其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柯萨科夫。在这个集团中,巴拉基列夫专事音乐,是当时活跃的音乐活动家、指挥作曲家;居伊主要在音乐评论方面有影响;鲍罗丁一方面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一方面以歌剧《伊戈尔王》、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等少量优质的创作;另外2位最年轻的成员--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柯萨科夫,则是“”最出色的代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 答: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的传统歌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的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郑志忞等,代表作品《体操——兵操》、《送别》、《春游》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深有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新开端。 2.沈心工 答: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1896年考入南洋工学师范班,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她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作,所编乐歌体裁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创设唱歌课,并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及音乐教育初创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3.李叔同 答:李叔同(18880——1942),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艺术教育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与音乐,1910年回归后从事艺术教育,1918年出家为僧,号弘一,其成就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代表作品有《春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 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Organum只 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 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 5、16世纪Madrigal 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 众赞歌。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 尚松。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 宣叙调。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 康塔塔。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 通奏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11、opera 歌剧。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舞台综合艺术。 12、Concertion grosso 大协奏曲。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独奏组与合奏部进行协奏,即小组独奏乐器与大组全奏乐器的相互对比竞奏。 13、Sonata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 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 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 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 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 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 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 石类:鸣球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 汉代 一、简答题 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 相和歌: 李延年: 鼓吹乐: 百戏: 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 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清商乐: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 西曲: 何承天: 《广陵散》: 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 二、问答题 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讲课讲稿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2.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记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余支骨笛,是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10.李延年:是汉代协律都尉,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11.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12.吴歌:又称吴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从歌词的内容、伴奏形式看,吴歌应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13.清商乐: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14.西曲: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15.《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它由六朝两代丘明传谱,原谱是唐人手抄的卷子,也是迄今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曲名前冠以调名,应该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此曲的曲调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概。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

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臶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 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 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 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 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 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 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 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 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 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中国音乐史重点

1学堂乐歌 清末明初时期我国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教唱歌曲,西方乐歌的先进性就在于新的新文化思想理念,它的主题有:“富国强兵”、“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振兴实业”“提倡女权”“主张共和”等等方面,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依曲填词”。 2秧歌剧 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秧歌剧”主要指小场的秧歌,一般只有两、三个角色,可表演一些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小戏,秧歌剧的音乐大多是采用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音乐等。 3沈心工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者,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曾编写大量乐歌作品,特点大多是为儿童所写,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合得较好,很容易上口,例如【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歌】、【竹马】,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民国唱歌集】(4集),又重新修订并精选了82首歌曲,汇编成【心工唱歌集】,【新编音乐唱歌集】对我国近代作用。 4【毕业歌】 【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词是自由体新诗,音乐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情绪发展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号召力,在影片中出现在青年学生毕业前夕大家欢聚在一堂时唱出,影片结束由此唱出,表达了我国的青年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热情,为我国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5黎锦晖 他是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为改革学校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而热心从事儿童歌舞创作。20年代他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以及数量众多的歌曲、舞曲等,特别是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的数十年一直在全国广泛地流传着,为我国歌剧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6王光祈 政治活动家,音乐家,是中国在欧洲第一个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的音乐家。王光祈的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是他的“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音乐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最早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千百年间中国与西方的音乐关系】等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 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

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十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十 浪漫主义时期 (四)浪漫主义歌剧 1.韦伯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歌剧代表作《自由射手》、《欧丽安特》和《奥伯龙》,钢琴曲《邀舞》是浪漫主义最早的标题钢琴曲之一。他的歌剧创作观念对瓦格纳影响很大。 2.瓦格纳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3.古诺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创作集中在歌剧和宗教音乐领域,代表作有歌剧《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作有弥撒曲、清唱剧和安魂曲。 4.比才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作有歌剧《采珠人》、《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交响组曲《罗马》等。歌剧《卡门》以丰富的人物造型、浓郁的异国风土情调和出色的音乐写作风靡全世界。 5.奥芬巴赫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19世纪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轻歌剧近百首,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等。 6.罗西尼 浪漫主义初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歌剧约40部,包括正歌剧《谭克雷蒂》、《奥赛罗》,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和大歌剧《威廉·退尔》。 7.多尼采蒂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作有歌剧75部,代表作《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宠姬》、《爱之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来》等。 8.贝里尼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歌剧代表作为《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以写作气息悠长的抒情旋律而著称,受到肖邦等作曲家的推崇。 9.威尔第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其歌剧创作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吸取同时代歌剧革新的成果,极大增强了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代表作《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10.普契尼 浪漫主义末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写有12部歌剧,主角多为遭受不幸的女性,如《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等,中国背景的《图兰多》是作曲家对大型场景的尝试。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名词解释 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创刊《音乐杂志》。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着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救亡派”的实质概念是指以创作救亡歌曲作为其使命和生命的音乐家群体。代表音乐家:聂耳,任光,吕骥,张曙,麦新,孟波,张寒晖。代表作品:《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 任光: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歌剧《洪波曲》等。任光是20世纪30年代着名的电影音乐作家,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音乐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吕骥: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黄河大合唱》:我国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性的里程碑式的大型声乐合唱作品。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全曲分8乐章,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 明月歌舞团:中华歌舞团解散后,黎锦晖为了继续他的歌舞艺术活动,于1930年初组建了明月歌舞团。作为专业演出团体,明月歌舞团伴随黎锦晖此后长时间的音乐活动,对于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一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一)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 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 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 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 年到1750 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从1690 到1750 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 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14.现代风格: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为了扩展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歌词内容,对旧规则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也称为“装饰风格” 。

2015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四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2015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四-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1.创意曲 充满想象力的原创性乐曲,通常指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钢琴小曲,根据某一主题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16世纪法国作曲雅内坎最早使用“创意曲”一词称呼他的法语世俗单声部尚松,1723年巴赫将为其长子写作的小型复调乐曲命名为“创意曲”,包含15首二声部和15首三声部的对位乐曲,是该体裁的典范作品。 22.帕萨卡里亚 来源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体裁,17世纪后成为重要的器乐音乐体裁,特点为庄重缓慢、3/2节拍,多为小调,结构为基于固定低音的复调变奏,帕萨卡里亚既有独立作品,也有套曲作品,在歌剧和键盘组曲中都被广泛运用,巴赫的《c 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是这一体裁登峰造极的作品。 23.夏空 16世纪末西班牙的民间舞曲体裁,17世纪以后进入艺术音乐,时常在歌剧或键盘乐曲中出现,节拍为3/4或3/2,速度缓慢、从容不迫,多为小调,其性格特点相近于帕萨卡

里亚,但结构为基于固定和声序列的主调式变奏,致力于夏空创作的巴洛克作曲家有弗雷斯科巴尔第、帕赫贝尔、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 24.组曲 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体裁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法国作曲家库洎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25.蒙泰威尔第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菲欧》、《尤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新手法。所作世俗声乐作品包括9卷牧歌,努力深化音乐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背离传统的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蒙泰威尔第在继承文艺复兴音乐成果的同时开创了巴洛克新的声乐和器乐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