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摘要:哲学素养是一定的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整体,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素养与个人、社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生活的智慧,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哲学素养实现着“转识成智”和创造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从而居于核心地位。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哲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强哲学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们需要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刻的层次,这也就是现在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哲学素养重要性的原因。

关键词:哲学素养人文素质科学创造全球科技发展

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世界观、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在古代,无论当时人们是否意识到,哲学始终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近现代,由于哲学家的层出不穷,由于哲学本身的变革和系统地发展,由于哲学和科学更加紧密的结合,推动了近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哲学必然对科技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的现代文明建立在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上,而如何理性和正确认识哲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哲学的层面研究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从哲学的高度展望现代科技的发展,用哲学思想正确地指导科技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是哲学界应当意识和总结的,也是科技界应当意识和总结的重要问题。

1.哲学素质中人文素质和科技创造的联系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社会、时代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两翼。一般地讲,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科学素质是指人能够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及为真理而献身的科学精神。而哲学素质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哲学一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规定着各类精神文明的根本特征,其它的具体学科和思想则都是它的内在精神的延续和扩展。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不断追求真善美。探寻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是求真;制定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是求善;创造典型的感性形象,愉悦精神,是求美。正是在这样不懈的追求中,人确立了自身。而“人文”则在于弘扬人性,强调人之所以为人,它的内在核心是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终极价值的关怀与尊重,外在取向是对人类命运、理想、解放的思考和探索。诚如《周易》所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哲学的主题就是这些与人自身休戚相关的问题,并力图把真、善、美统一起来,给人们创造一个统一、和谐、完整的精神世界,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并决定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哲学的功用体现于明确人何以成为人,使人懂得人生的真谛,从而追求主体意识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追求理想人格,追求美好的生活。由此可以说,哲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汉字“哲”字“知人”的原始含义,也许是今天我们强调哲学素质是人文素质核心的最古老证据。

哲学素质对科学素质的整合统领作用更加明显。这里首先要辨清一个问题,即哲学不是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一门学科,也不可以替代一切科学。人们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事物因其各自的特殊性而被认识被分类,各门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由此拥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然而在中国古代就有如“有无”、“天人”、“义利”、“知行”之辩,这是些被称为“道”的问题;在古希腊,哲学被称为“爱智慧”、“科学之科学”。通过思维的抽象和概括,形成的最普遍的概念和范畴及其逻辑体系,哲学既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又构成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把握经验事实的理论思维形式和方法,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概念框架和逻辑基础。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而且,人们所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指向始终是使整个世界为人服务,所以知识可以分类,智慧不可以分科。哲学依其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使它超越了知识的层次而上升为智慧,成为凝结在人类知识中无差别的能力,体现着人与自然界其他事物不同的最突出特征。

无疑,科学是一把认识改造世界的利剑,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类的是福泽还是灾难,这是作为工具本身的科学无法解答的。而哲学不仅从物的尺度,而且从人的尺度来展望科学的发展,承担起正确揭示科学的社会效应和正确指引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的责任。哲学这种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是经验科学无法企及的。因此,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的哲学素质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素质。对此,爱因斯坦在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中说:“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当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依赖哲学素质。!’ 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是原有的学科分工越来越细,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特别是各学科的综合化趋势越加明显。具有全方位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仅仅掌握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然是能够看到不同学科领域间相互联系的。哲学知识和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拓展知识层,发展认识能力,从而在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去认识世界,这是有利于科学的创新发展的。而哲学素质则正要体现于“转识成智”的过程中。

总之,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野宽阔敏锐,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道德情操高尚;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和精深的专业技能,探索、研究和创造的能

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具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协作能力和艰苦创业,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素质不是自然而然综合在一起的,需要哲学素质的整合。

2.哲学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和统帅

哲学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提供了关于整个客观世界和人类主观世界活动的“普遍规律”。科学是人类分别从各个学科上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问题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通过掌握科学理论知识不断应用、改进和完善各种机器、设备、工艺、工具,并从事和进行生产、生活、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能力。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但是没有哲学就没有任何科技。世界上没有不反映哲学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渗透到科学和技术思维之中,一方面使现代科技变得更为活跃,另一方面使现代科技发展得更为全面。

综观人类整个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无不是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影响,无不是哲学和科技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具有极高哲学素养的科学巨人,他在哲学认识上“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他提出的包括对空间、时间和引力赋予了完整的新概念等一系列科学理论,都闪耀着哲学的光芒。玻恩在1955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于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伟大的成就,它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

哲学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使科学技术的河流更加宽广,使科学技术的前沿更加尖端,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火车头作用更加突出。在人类科学技术史上,凡是科学技术在哲学上受到局限时,科学技术就停滞不前;凡是科学技术在哲学上进入自由王国时,科学技术就蓬勃发展。

3.哲学可以提高现代科技人员的综合能力

纵观世界和中国100余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哲学指导了他们科学创造的全过程。一些著名科学家,随着他们科学研究的发展,越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加强了研究的深度,攀登上科学的顶峰。“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家也不例外。哲学在这些科学大师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哲学可以使他们增强综合能力,眼光更为长远,领域更为宽泛,合作更为紧密,成果更为显著。

哲学可以提高现代科技人员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哲学具有概念性,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能力,通过哲学范畴的演绎和归纳,假设和实验,分析和综合,观察和反思,科技工作者的思维水平会大大提高,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更为理性、更为全面。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创了人类航天科技工程在哲学上的现代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的伟大典范,也是在庞大系统工程上精准计算和精准判断的成功案例。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只有一

句话:把载人航天飞机成功地发射到月球并安全地返回地面。缺乏哲学上的高屋建瓴和缜密思维,就谈不到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哲学可以提高现代科技人员的研究和借鉴能力,哲学思维的边界有多远,科学研究的触角就能有多远。众所周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正是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和哲学的思想方法,吸取了不同学派和科学家的营养,才促使他于1905年一举得出了3项科学大发现,全面开创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科学在哲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就是科学上的拿来主义,将一切相关的思想方法手段和信息,集中统一到研究对象中,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只要借助哲学的启迪和指导,科技人员研究和借鉴能力必然得到强化和提升。

哲学可以提高现代科技人员的实验和鉴别能力。经过哲学思维熏陶的科技人员,其科学实验和鉴别的能力一般可以得到明显提升。科技人员对研究对象、材料等的实验、检验、鉴别,就是哲学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活动的体现。华人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物理协会会长的吴健雄女士就是具有严密哲学头脑的科学鉴别和实验大师,凡经她检验、鉴别的科学研究成果,立即得到公认,还有人据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哲学可以提高现代科技人员的评估和预测能力。在哲学的思维能力训练下人的大脑更为智慧,继而增强了科学评估预测能力,这在他们的科研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中积极的内容,进行准确地推导、评估和预测,可以提升把握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未来成果的能力,这需要具有哲学知识的积累,训练有素的扩散性和超前性思维,独到的专业眼光。

4.哲学可以帮助辨别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

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涉及生物科学与基因技术领域,新能源、新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领域等,这种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发展态势,依靠哲学的引导、开拓和延伸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科学研究是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所进行的一项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活动,涉及到自然观、物质观、科学观、价值观等种种问题。普朗克认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

同时哲学和科技创新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只有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能确立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一般科技研究人员的共同体验是,只要上升到哲学境界,科技研究就会得心应手。科技仿佛是大海上的航船,哲学犹如灯塔,它会引导科技的航船驶向远方。

创新是发展的基石,哲学引导科学确立正确的创新方向,会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更大的创新成果推动现代科技的加速度发展。展开理性的翅膀,运用创新方法,超越自我,达到科学的最高境界。

5.哲学揭示了现代科技全球性合作的重大意义

当今时代,地球村的概念在科技界和理论界已经深入人心。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了全球性的合作,树立起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科技合作思维模式。对共同关注的

课题进行科学探索和合作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发展模式;时代赋予了多国科学家共同进行多学科的探索和合作的哲学涵义。

长期以来,以全球人口突破60亿为标志的人口过剩危机,周期性和世界性的食荒和能源危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继续恶化,艾滋病的蔓延,非典、禽流感等病毒的侵扰,地球臭氧层空洞逐渐扩大的潜在危机,水灾、旱灾、海啸、地震等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还有吸毒、暴力和恐怖组织的威胁等社会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和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生存,还是毁灭?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近几年,人类基因组的发现以及研究计划在多个国家科技界的分工合作和取得的成果表明,全世界科学家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科学探索和合作势在必行。指导全球化的科技合作取得成功,也是新时代的重要哲学使命。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命题,包括科技活动、科技合作、科技体制、科技影响力是共同关注的热点,要求现代科技以全新的哲学思维模式、全面的操作系统,共同面对和解决人类所有的重大问题。

21世纪,各个国家封闭进行科技研究的传统模式还未打破,全球化的科技合作时代已经来临。哲学在现代科技全球化飞跃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空间的最大化,哲学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确立哲学是科学发展的最高境界,才能提升各国政府和科技界对科技合作全球化的认识,提高人们对现代科技人才资源全球化的认识,深化对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资源的认识,对全球化的科技合作方式和合作成果做出综合的评估和预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合作全球化的进程,才能参与全球化科技合作成果的分配和共享。

综上所述,哲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哲学让现代科技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树立宏大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哲学知识的学习、储备和运用,是现代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哲学促进现代科技发展,哲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一定会让现代科技飞速前进,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卓越科学家、发明家和技术专家,一定会产生出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让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

【2】爱因斯坦,徐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1979年

【3】陈广仁,融通科学哲学艺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导报,2010,28(6)

【4】王跃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5】马华芳,创新思维及其培养,教育发展研究,1999(9):48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怎样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也就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是划分辩证法的观点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标准。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孤立、静止、片面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变化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纯外力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从研究对象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地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它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从内容上看):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特征、特点上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实践性是根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理论。 小结: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从研究对象上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3)从内容上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4)从作用上来说,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说明物质与运动的相互关系? 答: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在不断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第三,离开物质讲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休,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讲物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

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 李芳明 摘要: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 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 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 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人点, 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问题史 对于“哲学是什么” , 即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理论特质和理论旨趣的不懈探问, 换言之,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 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演进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哲学观的创新, 也是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理论形态更新和理论转向的基本前导因素和推动力。而在思考“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追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 对后一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成为哲学家进人前一问题和思考前一问题的切人点, 并在理路的展开过程中相互交织。那么何以会如此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何以会成为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的自我理解、理论定位和理论建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该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内在地规范和制约着康德以来的西方主要哲学范型的构想、更替及其理论特质? 诸如

此类的问题, 在研究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时就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一、问题的历史发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这一点始于康德。那么,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为什么直到康德才成为一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哲学与科学之关系要成为一个问题, 没有较为成熟的哲学与科学形态, 没有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 没有作为一门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或学科的哲学观念, 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和明确区分, 恰恰是从康德开始的。在康德以前, “哲学”与“科学”的概念虽早已出现, “哲学”与“科学”的理论特性等虽然也被系统地探究过, 但是, 在此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阐发和理解中, “哲学”一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它指称的是各门科学的总体:与此相联系, 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心目中, 并不存在区别于各门具体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实际上, 我们只有从康德以来的作为一门独立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学科的哲学观念出发, 回溯看待此前西方“哲学”(作为科学知识之总体)的历史发展, 才可能谈论康德以前的西方哲学, 才可能研究此前的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康德在观念层面对哲学与科学的明确区分, 是“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化的逻辑前提;而反过来, 我们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生的探究, 又是以康德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理解为基点的.那么,康德又是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呢。在康德看来, 哲学即形而卜

哲学和科学关系

【作者简介】李醒民,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研究。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在谈到现代哲学对科学的反映时,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第一种态度的表现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把哲学的所有课题让与其他科学,而哲学尚可保留有关自身的历史知识,也就是退缩到哲学史上;其二是把哲学的论点尽量变得合乎科学,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基础的学问,如数理逻辑等。第二种态度与第一种相反。他们认为哲学自有其他天地,和科学无关。 基伯格持有无关的见解:“哲学是人文学科之一,科学就是科学……我们在这里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它们的居民罕见能够完全相互交流。人文学科聚焦于人的成果、历史、观念的游戏;科学聚焦于世界、事实、新的和切实的知识积累。” 蔡元培却不作如是观。他论及科学、哲学、文学三者的关系时说:“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懂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3] 科学(Science)即指其本来的含义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哲学(Philosophy)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哲学。 一、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不同之处 王星拱:(1)哲学与科学之范围不同而其方法亦不同:哲学是研究本体的,科学是研究现象的;哲学是研究知识的,科学是研究事实的;哲学是研究形式的,科学是研究实质的。由此言之,研究科学须用经验,研究哲学须用理性。唯其要用经验,所以要在观察试验上做工夫。唯其要用理性,所以注重纯粹的推论。(2)哲学与科学之范围相同而其方法不同:哲学在前而科学在后,即先有哲学做急先锋,探险于未知之疆域,然后有科学一步一步地切实布置起来;科学在前而哲学在后,即它俩也是以全世界为领土,但是科学先从局部方面详细考察,把局部研究所得的结果,聚在一处,于是哲学集其大成,组织一个系统起来,安置于一个普遍的原理之下;哲学是全部的,科学是局部的,即哲学立原理以统事实,科学就事实以求原理。他进而表明:“哲学是偏重理论的,科学是偏重事实的;哲学是偏重思想的,科学是偏重试验的;哲学家多用脑,科学家多用手。”[4 王平陵举:(1)哲学以实有的全体性及直接性为对象,所以它的原理是具体的、根本的。科学则以实有之部分性及间接性为对象,所以它的原理是抽象的、表面的、假定的。(2)哲学的目标,在创造其规范和价值;科学的目标,在说明或运用其法则与事实。(3)哲学的机能,为人格的基本性性质,而科学的机能,则为理知作用。(4)哲学之统一原理,对于实有为内在的,故哲学为“自我之学”,或“主观之学”;科学之统一原理,对于实有为外在的,故科学为“非我之学”,或“客观之学”。(5)哲学以解决根本疑问,满足根本要求为职能,科学则以解决实际疑问,满足实用要求为职能。 吴怡指出,哲学和科学的分歧在于:(1)科学追求事物的真相,哲学探索事物的意义和价值。(2)科学考察的对象是局部的对象,哲学的对象是整体的概念。(3)科学重视客观的分析,哲学重视主观的反省。(4)科学把握的是量度,哲学把握的是生命[6]。 二、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相同之处 科学在历史上与哲学关系密切:科学脱胎于哲学母体,而且在17世纪科学革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被称为自然哲学。在词源上,二者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科学本来就是哲学的一部分。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因为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是很足,自认为也很缺乏,因此工作之余,常常打开《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细细品味。 本书的作者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把教学素养分为了五大块:第一章,有效教学设计的训练;第二章,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第四章,人本精神的修炼;第五章,理论素养的修炼。 因为我是教育工作队伍里的新丁,所以我先从最基层的第五章理论素养学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打一个哲学的底子。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近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研究世界总体的,它着眼于世界的统一性及其规律。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哲学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对教育有预见作用,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作用等。 书中举了魏书生的事例。魏书生是我的偶像,前些年通读了他的很多书,他是一个奇人,他创造了一个中国教育的奇迹,二十多年前就前瞻性的开始了课改,这些都缘于他精大博深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哲学使人睿智,使人做一切事情都得法,或许这也是它成为教育大家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当老师真的应该懂一点教育哲学,打好 坚实的哲学功底。

其次,要全面接触教育理论。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建设人才,必须全面接触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要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形成现代学生观。 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因此,教育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分不开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符合国家要求。 教育是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接下来我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的弱点,细细品味了本书的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 驾驭的本意指的是驱使车马,比喻掌握控制和支配。驾驭课堂指的是教师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既是一种能

浅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孕育了科学,而科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改变。 一、科学与哲学关系史 科学与哲学从古至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希腊时代,二者处于原始的一体化时期。从根本上说,二者是同源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宗教与反宗教时期,科学不断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来。科学与哲学的高度分化又萌发出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关系。直至今日,科学与哲学高度综合,再次呈现新的一体化特征。 二、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1、科学与哲学的区别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其任务就是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哲学所关心、表达的并非一定就是世界的真正本质或规律,而是人自己的生存状态或存在方式。 2、科学与哲学的相互作用 科学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也影响着科学的探索,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需要哲学的帮助才能更加进步,而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科学与哲学之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科学是推动哲学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源泉。科学的发展指引人们想的进步,更加清晰的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是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使一些人歪曲理解,形成错误的认识,只为发展,不计后果。例如破坏环境,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等,无不警示着我们科学是有双重作用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食品科学的研究,就是把食品科学的理论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食品科学的理论。假如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可见,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其实具有双重性,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相互交织,难以剥离的。 总之,在现时代科学与哲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在对事物的研究过程中,必定是科学方法与哲学思维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学与哲学关系发展的轨迹是合→分→更高层次的融合。科学与哲学正处于这种更高层次的融合中,具体表现在: 第一, 科学越发展, 科学哲学化趋势越明显。科学将越来越渗透着哲学精神、哲学理念。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发展科学,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 哲学科学化趋势增强, 哲学将变为科学的升华。哲学家将更关注科学的前沿,会出现一旦新的科学成果诞生,那么哲学就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发展。 总之, 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即科学与哲学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浅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要研究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二者的定义。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综上所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首先要了解哲学的起源。早期的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是如何从本原产生变化而成的。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物质和精神等问题的显现,急待解决,哲学家后期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把注意力转向政治和有益于人类美德的问题。研究人的内心活动,研究人的观念和意志力,

人生事务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是人和社会,探讨的是什么是正义以及国家与法律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目的是更好的认识人和社会。哲学在以前是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分离出来的。哲学最先是被判断成自然科学的,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逐渐被自然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许多都是哲学家。 第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例如: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并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虽然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并没有像其他经验科学而被科学实验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学理论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逻辑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题目太大,如果要写此题目,可以分四个部分,科技对哲学的促进,科技对哲学的阻碍,哲学对科技的促进,哲学对科技的阻碍等四个方面;如果是想写一个方面的话,比如就写科技对哲 学的积极作用等》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同时,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又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或是起到促进作用,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同样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甚至会破坏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哲学;辩证统一 引言: 人类发展繁衍了上千年,科学技术的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不断推进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进步;科学技术的出现,也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了人们对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看法,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跨越,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同时也是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的作用,是促进或者阻碍,或是破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哲学观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二者之间关系的精彩之处。 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双刃剑”效果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科学技术不用任何人来标榜其重要的程度,但是正是由领袖人物对其重要性的阐述,更是凸显出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创新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有力武器,因此,各个国家无一不对科学技术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的进步,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正是科学技术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我们带来的危害: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让很多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或者身患绝症,或是为此付出了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英国多年前的雾霾天气,日

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人说“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真的这般吗?那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的联系又在哪里?带着辨证的思想探索这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便浅析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而自然科学通常试着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而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述,从人文主义的特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过程理论依据的来源等。 人文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

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经验开始。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二、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彼此的尊重。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的潜在能力,那就是创造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艺术、科学、制度),观察自己,进行推测、想像和辩理的能力。 三、它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拥有比较悠久的过程,从古老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然后一直到近代的物理学,这一切的艰辛过程都是里不开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纵观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近代社会,正是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大师在人文领域主体性、创造性的讴歌,才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在宇宙观上对宗教神学的反叛;有了牛顿的“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才有伏尔泰的“启蒙运动”和尼采等人的“上帝死了”的宣言。正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才会出现象爱因斯坦这样优秀的哲人科学家。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是科学精神的化身,同时,他对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的向往,以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薛飞 (贵州师范大学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其性质、任务、内容、方法、研究过程、劳动特点、评价标准和价值意义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逻辑的分析、概括、总结。 关键词:科学技术 科学与技术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在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1]。所以,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历史与逻辑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现代的科学更加技术化,现代的技术更加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2],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但是科学与技术仍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具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性质,在许多问题上不能混为一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科技”一词作为“科学技术”的简称,在当今社会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究其涵义,在学术界却未有定论。实质上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科学,英文叫“SCIENCE”,据新华字典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是一种社会

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也由个人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的社会活动事业;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一般由五部分有机构成:实验事实、基本概念、原理及定律、演绎体系及理论体系应具备的逻辑和谐性、可预见性和可检验性。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国界、阶级性、民族性。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它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身没有阶级性。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它揭示的内容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科学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永远没有止境。 技术,英文叫“TECHNOLOGY”,解释为:进行物质生产所凭借的方法和能力,从事某项项目所具有的专门的技能。技术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主要是根据长期实践经验而创造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等。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规律的方式和方法;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指人们在运用技术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说要符合科学。社会属性:技术的发展是由社会需要所推动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民族传统等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根据同样科学原理转化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技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特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又具有许多新的特征和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综合性和集成性,通用性和适用性,依存性和连锁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不是技术,但又关涉技术。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科学源于技术,技术是科学之母;从近代后期以来看,科学上先有重大发现,技术上才有重大突破,科学是技术之父,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延伸和应用。科学是“知”,技术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秦存强,硕士,讲师,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研究方向:政治学、哲学。邮政编码:223003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1-0014-3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秦存强 摘 要:哲学素养是人的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状况,我们要认真探讨新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素养的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学哲学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时代发展;提升哲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一 大学生哲学素养及其价值 1.哲学素养的含义。 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 哲学素养是人们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哲学学习和教育及自我锤炼而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包括哲学知识、哲学能力和哲学品格三个层次!。其中哲学知识构成哲学素养的基础部分,哲学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重要而又宝贵的部分,是通过哲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培养和锤炼出来的一个个体的稳定的思维特质和内在潜质,在掌握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形成了多方面的哲学能力之后,最终铸成一定的哲学品格。哲学品格是哲学知识和哲学能力的升华,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加上自我锤炼而形成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表现为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辩的理性、真切情感和洒脱通达的人生境界。 2.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 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 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通达智者的幸福。 二 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现状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现状。 第一,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 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 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第三,从大学生哲学品格来看,大学 14 第10卷 第1期 2010年2月 鸡西大学学报J OURNA L O F JIX I UN I VER SI TY V o.l 10 No .1 Feb .2010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政治第三次作业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黑格尔曾经指出:我们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一方面是理论的, 一方面是实践的。随着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深化,一方面是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等社会实践部门、社会实践行业的涌现和细化, 一方面是自然科学( 含数学)、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含逻辑学) 等人类认识的分工与整合。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历史上,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与古代人们的自然科学的萌芽相适应; 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又与当时自然科学中机械力学的发展相呼应; 到十九世纪中叶,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的形成, 标志着科学技术沿着微观和宏观这两个相反的路径, 不断走向极端和本原, 走向复杂和综合。正是基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突破性进展, 人类创造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为世界文明进步的新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目前我国处于方兴未艾状态中的动植物基因、信息科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生态科学、数学、凝聚态物理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 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提升、概括提供经验的素材和实证科学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 既离不开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也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在人类历史上, 日心说、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革命的成果; 古代的石器制造、火的利用、青铜器和铁的使用, 近代的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的出现, 现代的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等技术革命的成果都大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制( 三权分离制)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则奠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则科学地解决了对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的认识问题。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辉煌使古希腊、古罗马走向了世界; 世

浅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浅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综上所述,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首先要了解哲学的起源。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早期的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是如

何从本原产生变化而成的。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主题和课题、物质和精神等问题的显现,亟待解决,后期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哲学家把注意力转向政治和有益于人类美德的问题。研究人的内心活动,研究人的观念和意志力,人生事务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是人和社会,探讨的是什么是正义以及国家与法律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目的是更好的认识人和社会。 哲学在以前是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分离出来的。哲学最先是被判断成自然科学的,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逐渐被自然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许多都是哲学家。 第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并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

论哲学素养的养成

论哲学素养的养成 摘要:哲学素养是人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在积累了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后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需要进行哲学素养培养,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哲学素养自我管理全面发展 哲学素养的含义: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大。当代大生学群体也承受着来自经济、交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逐渐明显。为此,国家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认为不断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哲学素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加强个人哲学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内因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 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 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 通达智者的幸福。 然而,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 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 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 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 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 当代大学生哲学素养不高的原因。第一,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方式不适应这个“多变”和“多元”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日日生活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调整、自由发展等“多元”的时代之中。新的成长氛围和生活环境,铸就了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思想特点,他们思想解放而活跃,求实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知识获取量大,信息来源广,但思想偏激,逆反心理严重,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哲学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还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哲学素质教育上高唱了党和国家强调的主旋律,但是没有和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哲学和文化思潮的多样化结合好,特别是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很好地指导各种中外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我们的哲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多变的时代会更加促进人们的哲学思考,但我们的哲学教育模式往往只是把哲学作为知识来传授,淹没了哲学的智慧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第二,功利主义对大学的负面影响。人们为精彩而又变化多端的物质世界所吸引,似乎无暇反思和琢磨‘深奥的’哲学问题”。功利主义已经随着市场经济走入了“象牙塔”,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把金钱和财富视作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一味追求眼前的物化的利益和享受。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哲学是虚幻的说教,学哲学只能“望梅止渴”而不能带来实惠,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很自然地把哲学打入了“冷宫”。第三,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错误定位。一些学者曾提出,自然科学是“硬科学”,社会科学是“软科学”。一些大学生因此产生了极端认识,认为哲学属于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是“软科学”,说明哲学与社会进步已无多大关联,不如学些硬本领。他们并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许多佐证,如理工科学生就业率高、待遇优厚等。其实哲学应该属于人文学科,而不能划入社会科学,因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是追问意义和价值的学问。长期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使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信仰迷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