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称评审“直通车”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职务

职称评审“直通车”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职务

职称评审“直通车”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职务
职称评审“直通车”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职务

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评定申报条件

1.助理职称评定条件:(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评定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评定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称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称职务五年以上。(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称职务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评定破格申报条件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可以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申报高、中级职称职务任职资格,直接参与高级、中级级职称评定。

(一)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职务者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评定申报条件

关键词:职称评定申报条件,,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企业连续二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1000万元以上)、或利税在4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2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本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二)破格申报中级职称职务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2、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

3、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者。

4、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

(三)有些条件符合者可以免计算机职称考试以及职称英语考试。

三、初、中、高级职称评定专业分类

初、中、高级职称评定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统计师/卫生/医学等专业

初、中、高级职称评定工程师专业分类:土木建筑、土建结构、土建监理、土木工程、岩石工程、岩土、土岩方、风景园林、园艺、园林、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古建筑园林、工民建、工民建安装、建筑、建筑管理、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建筑监理、装修装饰、装饰、测量、工程测量、电力、电子、电子信息、电子系统、电气、电气工程、电气设备、电气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维护、暖通、暖通空调安装、腐蚀与防护、热能动力、机电、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光电子技术、化工、化工机械、机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制造、机械机电、汽车维修、设备安装、水利、水利水电、水电、水暖、水电安装、水电工程、给排水、锅炉、窑炉、路桥、路桥施工、道路与桥梁、隧道工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及应用、市政、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建筑预决算、概预算、结构、结构设计、通信、安全、造价、讲师、统计师等。

初、中、高级职称评定经济师专业分类: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工资,农业经济,运输经济,财税金融等。

54人直升教授级高工北京职称评审“直通车”首发

2012-5-16 5:17:02

人民日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王明浩)15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为首批通过职称评审直通车获得教授级高工职称的54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颁发职称证书。

过去,北京工程技术系列设有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教授级)4个等级,采取“逐级晋升”模式,准备晋升上一级职称的人员,需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且要通过外语、计算机考试方可申报。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大批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约占全国的1/4),他们中绝大多数在非

公经济组织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但未取得相应职称,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人才个人发展来说,对参评职称的需求又十分强烈。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发布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并在中关村海淀园、亦庄园首次开展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职称评价试点。按照政策规定,凡在试点区域内的企业中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且工作业绩和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条件的高端人才,不受职称、学历和任职年限限制,不需参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可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职称评审。新的政策,一举突破传统职称评审程序,开通了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的“直通车”。

首次试点共有412人申报教授级高工评审,最终54人获得通过,他们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扩大评价成果的使用效能,发挥高端领军人才作用,北京还搭建人才合作对接平台,推荐此次获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高端领军人才应聘高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教研职务,或与高校进行科研、教学项目合作。目前有25名高端领军人才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7所在京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拟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研发、共建实验室等领域进行合作。

深圳评职称打破学历限制:优盘之父获评高工

2010-07-12 17:39 发布人:lizhimin210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2002年7月12日,深圳职称评审实行重大改革:对优秀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大胆突破传统模式,实行特殊的评审政策,可以不受资历、外语、论文等限制,直接由市职改办受理;每年也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一次机会。

破格评审这一新举措的推出,为一批业绩突出、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对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缺少论文和外语考试合格证,中兴副总裁获破格评审

取得中级职称、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若干年、通过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公开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按照以前的规定,这些都是评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这样,就把一些取得突出业绩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的人才挡在了高级职称的大门外。

另外,不少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不便公开发表论文或著作。论文“堵死”了职称路,不少人望“职称”兴叹。

虽然现在许多单位实行了“评聘分开”,一些非公企业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职称”仍然是他们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情结。有一次,有位退休后被用人单位返聘的工程师专门找到我们处里来,咨询职称评审事宜。他已经69岁了,工作人员说“老人家没必要费这么多工夫吧”,他听了很激动:“我干了一辈子技术活,不评个高工死不瞑目!”

这事我印象很深。对于那些创新能力强、业绩特别突出、业内普遍认可的优秀专才,应该大胆打破框框,给他们开辟一条评职称的渠道。如果我们的职称制度得不到这些优秀专才的认同,那是我们的失败。合理的职称制度,应该能对专业技术起到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实行职称评审改革的出发点。

有了这个念头到付诸实施,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主要是标准的把握问题,即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破格评审。我们跟当时的市科技局成果处反复磋商,认为可以畅通无阻行走在“绿色通道”上的优秀人才应该包括: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优秀设计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省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等。

一开始我们还不敢大张旗鼓地搞,只是悄悄地进行。第一批破格评审的有10人,中兴通讯公司副总裁谢大雄是其中之一。他在CDMA手机研制和生产上业绩突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他申报高级工程师,但没有发表论文,也没有英语考试合格证。我们专门组织专家评审组“上门服务”,对谢大雄进行现场答辩;不巧他又紧急出差去了北京,最后是通过视频进行了答辩。专家组一致通过,谢大雄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当庭答辩,“东郭先生”露了馅

破格评审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开了“绿灯”,但评审要求不能降低,评审质量必须保证,更不能给想浑水摸鱼者以可乘之机。我们设计了面试答辩环节,可以更准确、更直观、更科学地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水平和能力。

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由专家评审组随机发问,现场考察申报者的学术技术水平。有“优盘之父”之称的邓国顺也参加了答辩,他是从新加坡留学回来的海归,在国外没有评职称,是直接越过中级评高级工程师。在当年,优盘技术刚刚推出,不像现在这样被普遍接受和认同。邓国顺专门带了两个优盘,现场演示,阐述这一新的移动储存技术的特有优势,“征服”了现场评委。

还有一对夫妻,双双申报破格评审。他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内地一家科研机构工作,较早接触了光电阅读技术,后来到了深圳,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上阅卷系统,市场越做越大。在一次招投标中,对方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必须有5

名以上高工。但我们在答辩中发现,丈夫对技术这块很熟悉,女老板更在行的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我们评的是高级工程师,所以丈夫通过了,妻子被刷下来。如果妻子申报高级经济师的话,我估计没问题。我们的特殊评审最初是从工程技术,主要是电子通讯领域开始的,这也符合深圳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后来逐步扩展到经济管理等领域。

这些年来,我市申报特殊职称评审的有100多人,通过率为五成多,基本上都是在答辩环节被淘汰的。真金不怕火炼,像中兴通讯产品部部长陈坚,创维数字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王晓晖,创益科技执行总裁李毅等等,都顺利通过了答辩关。他们很多都是“70后”,比较年轻。

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露了馅。比如市高新区北区的一家企业,他们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第一和第二完成人都参加答辩,结果评审组判定,事情是第二完成人做的。第一完成人是企业高管,是挂名的;虽然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里面还夹了许多小条子,但是答辩的结果还是很不理想。

变“评材料”为“评人”,职称评审更科学

长期以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同工资、福利待遇密切挂钩,过分讲资历、学历、论文,把“评人”变成“评材料”。我们的破格评审,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框框,注重业绩评价、能力评价,为年轻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的环境。这种注重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方式得到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上级人事部门的支持和肯定。

相关的调查显示,目前职称评审制度的最大问题是,评职称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很多真正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反而得不到职称。为了使职称评审更科学、职称评定的标准更加切合实际,我们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从2003年开始,我市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初级职称评审的论文不再“一刀切”地要求公开发表,可提交专项技术报告代替。

答辩的评委由哪些人担任,对于保证评审质量有关键的作用。鉴于我市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企业和人才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组评审委员会,适当增加高新技术企

业的专家,特别是年轻专家加入。同时,设立评委专家库,评审时随机抽取各学科专家当评委。谁当评委,连专家本人都不知道;只有在将要评审时,市职管办才从各学科专家库当中随机抽取,这样更有利于防止不正之风。

2006年,我们在建筑工程专业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试点,因为建筑工程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报名参加考试的约1400人,其中报考初级的只有三成多成绩合格,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报考中级的只有57%成绩合格,进入后面的评审环节。通过“考”,淘汰了那些专业基础薄弱的人员,有利于提高评审质量,也有利于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特殊评审中专门设计的答辩环节也得到进一步推广,从2007年开始,我市所有申报副高及以上职称者,100%都要通过面试答辩,无一例外。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和面试答辩是职称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