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油缸车间生产装配(含外文翻译)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油缸车间生产装配(含外文翻译)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油缸车间生产装配(含外文翻译)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油缸车间生产装配(含外文翻译)

绪论

方法研究就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加工、制造、装配、操作、管理、服务)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的考察、系统的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劳动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的工业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计划经济的模式使企业不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条件。我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仍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5%,而物耗率达60%,比发达国家的水平高出近一倍。因此在这种现状下,方法研究就更需要在生产制造业中被普遍挖掘。

在人类生活中,人们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但选用方法不同,获得的效果就不同。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获得较高的产出。方法研究就是这样一种好的系统研究技术,它的研究对象是系统,解决的是系统优化问题。

鉴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对现有的加工工艺流程、工序、物流以及设施布置进行分析并改善,以庞大的工业工程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该企业是早期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很多作业方法都是有待于改进的,现场的很多工序规划不是很合理,使得车间运行起来效率不高,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方法研究,可以对车间的一些操作手法进行改进,降低总成本,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油缸车间生产装配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

析加以改善。研究的结构与框架大体是:先叙述下选题的背景,再细述方法研究的基本理论,再运用方法研究理论对油缸车间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具体分为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再运用这些理论对现存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评价,拟定新的作业方法。

1方法研究基本理论

1.1 方法研究

1.1.1 方法研究目的、对象和内容

工业工程(IE)是以人员、物料、设备、资金、信息、环境等组成的综合系统为对象,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综合应用多种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运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工程技术的方法,对上述系统做出分析、评价、预测、规划、设计,进行改进、创新,从而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工业工程是科学管理、管理工程、工程技术交叉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可操作的管理技术和工程方法]1[。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分析、研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作业测定)。这是非常实用的管理技术。

方法研究在企业里有广泛的用途,是很实用的技术。它能改善并优化工作流程和作业程序,改进工作地的布置和设计,消除工作或作业流程、操作人员动作以及物料、设备、场地、人员互相配置中的浪费,节约资源和时间,减少和减轻劳动者的疲劳和劳动强度,提高物料、设备、场地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2[。

方法研究是工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分析、研究作业中物料、设备、场地、人员的安排配置、作业程序、物料流动、操作活动,目的是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不均衡的浪费之处,研究用更好的方法和标准来改进作业,提高效率,使作业更为简便有效、省时省工、安全经济。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包括了对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主要内容或基础是工序分析和动作分析。见下表1-1。

表1-1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Table1-1 The object and content of method study

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

加工制造的全过程

从原材料到半成品,直到产成品

出厂的流程流程图分析;工序分析;计划评审技术(PERT)

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车间、作业场地、仓库、动力设

施之间和内部的物料、设备、人

员的位置、作业互配

流水线图分析;物流图分析;模型

分析;互相关联图表;因果图分析

作业区布置

作业人员周围物件的安排放置、

人员作业活动的位置动作要素分析;符号图分析;预定时间标准;动作经济原则

协同作业或自动化作业人、设备的操作配合工作抽样;记录动作;多位式作业分析;人—机程序图分析;作业简

化原理

操作人员作业活动操作人员的动作行为影像分析;符号图分析;动作要素分析;预定时问标准;动作经济原

则;工效学

1.1.2 方法研究步骤

(1)选择对象。一般选择消耗人力和设备较多、投人大、对系统影响大的工作,效率低、消耗高、质量不稳定的瓶颈工序,或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劳动条件差的作业等作为研究对象。

(2)调查研究。用直接观察现场的方法,详细记录全部事实,并掌握有关资料,尽可能采用符号、图表进行写实。

(3)分析、改进。逐项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并进行综合,找出系统改善的方案。

(4)进行评价。对方案的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与旧方法对比,计算出新方法各项目节约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费用。

(5)贯彻实施。先培训企业有关职工.以便顺利推广。在实施中,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最后作为标准化方法列人手册或制度执行。

1.1.3 方法研究技巧

1.五种分析方法。

(1) 5W1H提问技术:如下表。

表1-2 5W1H提问技术

Table 1-2 5W1H questions Technology

考察点第一次提问第二次提问第三次提问

目的做什么是否必要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

原因为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不需要做

时间何时做为何需要此时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

地点何处做为何需要此处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地点

人员何人做为何需要此人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

方法如何做为何需要这样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2)程序分析法:就是从整个加工制造或作业过程、从大处着眼进行大体分析。

(3)动作分析法:就是从小处着手对工作人员的操作动作和行为进行细微分析。

(4)作业分析法:就是对某个作业进行详细分析。

(5)影片分析法:就是用摄像机对准工作人员的操作拍摄.分析研究其各个动作单元和动素是否必要和合理。

2.五张图表技术。

(1)流程程序图和汇总表(梗概图):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流程及保证其效果的检验程序的图表,用新旧方法对照其效果。

(2)工序程序图和汇总表: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工、检验、搬运、停滞、贮存等全部工序的过程图表,用新旧方法对照其效果。

(3)物料流线图和汇总表:用平面或立体来显示加工制作全过程中物料搬运的流程,研究

从工作地或设备布置上缩短搬运距离,改进生产组织。

(4)人—机联合作业程序图和汇总表:它显示手动时间和机动时间互联的配合关系;分析目的是减少机器的空闲时间,改善操作人员与机械的配合和平衡关系,提高人一一机作业系统的效率。

(5)操作人员作业程序图和汇总表:即左右手以及脚的动作程序图,分析其协调配合关系,以便改进操作方法。

3.ECRS四大原则。

(1)取消(Eliminate):对程序图或流线图上每一项工作、工序、作业都加以审查,确定其保留的必要性,凡可取消者一律取消。例如取消一切不安全、不准确、不规范的动作,取消不方便和不正常的作业,取消一切不必要闲置时间等等。

(2)合并(Combine):不能取消的,则应考虑相互合并、组合的可能性。凡能合并者,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重视安全前提下予以合并。例如把几种工具合并成一种多功能工具,把几道分散的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把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等。

(3)重排(Rearrange):对程序序列先后顺序进行分析,考虑重排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提高效率。例如重排工艺流程使程序优化,重新布置现场使物流路线缩短,重组工位消除薄弱环节,重新分工使工作量均衡等。

(4)简化(Simple):分析复杂的流程和每道工序的内容,加以合理简化。例如简化作业方法,减少运送路线和装卸次数.用最简单的动作来完成操作等]3[。

1.2 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方法研究的起点,它是从整个制造过程考虑。其研究对象为各项作业或操作。对各作业运用剔除、合并、重排与简化的方法使各项作业合理化。所谓程序就是完成工作所经过的手续和路线的意思。依照工程程序,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研究,分析有无多余的或重复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太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等,进一步改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称为程序分析]4[。

进行程序分析时,可以根据它的目的而选择适当的技术。一般来说,分析整个制造过程采用作业程序图。分析物料或产品的流动,则采用流动程序图。有关工厂布置及搬运的

分析,采用线图。分析产品或材料流程的浪费情况,则采用流动程序图与线图合并分析。

1.3 作业分析

工作程序中,对某一个工作地,分析作业者的操作方法,或者与机器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达到改善操作方法,降低工时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等,称为作业分析。由此看出,对同一工作地上的工作进行研究,应运用作业分析。而对整体性的制造过程或者是一系列操作进行研究,应运用程序分析。

作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作业的组成部分;(2)分析影响作业组成部门延续时间的因素。

作业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详细地研究改进一个工作地上的作业,如果是使用机器的作业,则使用人机程序图或多人机程序图来分析,研究减少机器的空闲时间并改善操作人员与机器的平衡关系。如果是手工操作的作业,则使用操作程序图对作业进行分析。在分析特定作业时,经常会运用到动作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1.4 动作分析

程序分析从宏观整体出发,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之后,对操作者细微身体动作进行分析,删除其无效的动作,促进其有效的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动作分析有两个主要目的:(1)简化操作方法,发现操作人员的浪费,减轻工人疲劳,为制定标准工作方法奠定基础;(2)发现空闲时间,取消不必要的动作,进而制定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根据动作分析的精确程序不同,通常采用下述方法:

(1)目视动作分析。以目视的方法寻求改进的途径,借助操作人程序图及动作经济原理为分析工具;

(2)动素分析。细分动作的构成要素,得17种动素。将工作中所用的各个动素逐项分析以谋求改进的办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周期较短且具有较高重复性的手工操作甲;

(3)影片分析。以摄影机对各操作拍摄成影片,进而对影片进行分析由于影片分析成本高,该方法通常用于产品品种稳定、寿命周期长、生产周期短,且具有高度重复的手工操作中。

1.5 国内外工业工程发展及应用

工业工程起源于美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末叶,称为摇篮期。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有很大发展,美国的惠特雷(E.Whitney)提出“互换性”概念,规定零件加工尺寸的公差,促使产品零件具有互换性。这种方式奠定了合理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基础,为生产力再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开始用新的思考万式来研究提高效率等,这就孕育了工业工程的思想,为工业工程的诞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称为奠基期。在这个阶段中,秦勒和吉尔布雷斯及其志同道合者成为工业工程的创始人。泰勒开创了时间研究法。为了决定“公正的一天工作量”。首先使用秒表记录工作时间,并对工作方法加以改善和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他还提倡计划控制与管理。吉尔布雷斯夫妇毕生从事于动作(方法)研究,设定了十七种动作的基本因素以及工作流程分析,他为工作与操作的改进和后来的预定时间标准创造了科学的依据,提供了至今人们仍在使用的思维方法。理论综述美国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符合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线同步化系统(流水线),使制造领域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当时,福特、甘特还提出了计划控制图如:甘特图,即横道图。这一时代的许多人像上述人士一样都为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称为成熟期。这一阶段是广泛地将当时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引入工业工程的活动中。工业工程师们己开始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考察、分析和改进所研究的系统。

第四阶段是二次大战以后,称为革新期。这个阶段,世界生产力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工业工程应用定量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后,应用数学的成果使人们开始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分析、设计、描述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年代中,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的产生,使工业工程能够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对大规模的经济与社会系统进行分析、实验、多方案比较与决策以及运行过程的控制与创新。人们称这阶段的工业工程为现代工业工程。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己经开展了工业工程活动,如:郝建秀操作法,倪志福技术革新,“毛泽东号机车组”操作法等,都是工业工程活动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营大中型企业更注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像长春一汽集团、湖北东风集团的“一个流”管理法,劳动定额制定,生产线改造等都是很好的工业工程成果。1986年北京机床电器公司在日本

IE专家诊断和指导下,通过工作研究,改善工作地布置和操作方法,使装配车间在不增加人员、基本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改造了三条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1倍,产品合格率由85%提高到97%。并减轻了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在机电部指导下改造了电子产品装配线,节约了大量工时、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益等等。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企业面临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急需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为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工业工程。使企业自觉、有意识地应用工业工程,按照国际惯例来管理企业,在中国科协、机电部、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工程学术团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挂靠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今天,许多企业家通过工业工程学术活动认识到。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从以往注重经济上的宏观调控转向更加注重企业微观经济的管理。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没有工业工程及其人才,管理现代化是很难实现的。

工业工程在我国工业界推广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工业工程的一些技术,往往不需要或只需很少的投资,就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这项技术十分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应用工业工程后认为,中国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以提高2-3倍,甚至5-10倍。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与国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像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天津奥梯斯电梯厂、上海麦道飞机公司、天津摩托罗拉公司等均设有工业工程部和工业工程师岗位,这些企业的管理方式都是按国际惯例管理,经济效益是非常突出的。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表明,企业的效益与管理现代化是关键,研究、推行工业工程在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势在必行]5[。

2 企业简介

2.1 企业概况

合肥长源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6年,原是国家定点制造液压元件的企业之一,现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长源公司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基础件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企业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网络发达。公司主导生产齿轮泵、齿轮马达、液压阀、油缸四类产品,共200多个系列、4000余种规格。涵盖了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具备较强的成套供货、服务能力。

公司四十余年专心致力于液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但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还向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参与主机共同研发。目前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台。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现代农业机械等行走设备以及石油、军工等领域。在国内外许多知名的主机产品上,都能找到合肥长源的产品正在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公司严格运行ISO9001质量体系,把高标准、精细化作为作业管理原则,把以品质提升价值作为质量理念;把用户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我公司工作基点作为质量方针,把零缺陷作为质量目标。产品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水平。

2.2 产品概况

我所在实习的车间是液压油缸车间,该车间所生产的油缸主要是联合收割机用的专用油缸,由YD25A拨禾轮油缸、YD50A割台升降油缸、YS40E转向油缸、YS40F调速油缸组成。一般生产的油缸主要由活塞、缸套、活塞杆、缸筒组成,液压油缸的主要技术参数:1.油缸直径;油缸缸径,内径尺寸。2.活塞杆直径;3.油缸行程;4.油缸压力;油缸工作压力,计算的时候经常是用试验压力,低于16MPa乘以1.5,高于16乘以1.25。5.进出口直径及螺纹参数;6.是否有缓冲;根据工况情况定,活塞杆伸出收缩如果冲击大一般都要缓冲的。7.油缸的安装方式。

型号说明:YD * * YS * *

1 2 4 1 3 4

①产品代号②柱塞杆直径(mm) ③活塞直径(mm) ④序列代号

液压缸结构性能参数包括:1.液压缸的直径;2.活塞杆的直径;3.速度及速比;4.工作压力等。液压缸产品种类很多,衡量一个油缸的性能好坏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出厂前做的各项试验指标,油缸的工作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低启动压力:是指液压缸在无负载状态下的最低工作压力,它是反映液压缸零件制造和装配精度以及密封摩擦力大小的综合指标;

2.最低稳定速度:是指液压缸在满负荷运动时没有爬行现象的最低运动速度,它没有统一指标,承担不同工作的液压缸,对最低稳定速度要求也不相同;

3.内部泄漏:液压缸内部泄漏会降低容积效率,加剧油液的温升,影响液压缸的定位精度,使液压缸不能准确地、稳定地停在缸的某一位置,也因此它是液压缸的主要指标之一。

2.3 油缸结构概况

图2-1外形图

Figure 2-1 Outline

我在油缸车间所实习的主要油缸型号是YS40E(又称HSG50/25-125*355型号),它是联合收割机中所用的专用油缸,如上图2-1所示。它的主要零部件有:缸套、活塞、活塞杆、轴承、耳环、缸筒。该油缸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液压缸在初始运动时,应设法排除缸内空气,以免产生爬行和异常噪音等现象。

2.避免划伤,磕碰活塞杆,以免密封失效,发生漏油。

3.安装时应注意调整活塞杆与缸筒同轴,避免活塞杆受侧向力,造成活塞杆弯曲、拉缸等。

4.油缸在使用前应核对液压油,严禁使用有害或被污染的油品。

5.使用前应核对系统压力,严禁超压力使用油缸。

该型号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2-2所示:

图2-2结构图

Figure 2-2 Structural Chart

2.4 车间现状

合肥长源液压件有限公司,它是一家由早期国有企业改制的生产液压件(油缸、阀、油泵)的民营企业,所以有很多方法还是比较陈旧的,一直以来没有做过几次改进,因此生产效率不是很高,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强劲。具体来说我觉得在装配线上的优化做的不是很好,员工的操作手法不规范,没能形成一种标准化作业方式;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一些工艺流程不够成熟尚需改进;现场的设施布置也影响了员工工作时的效率;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制品也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工序分析。由此本论文目的也就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材料磨损和保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分析过程会在第3章到第5章展现出来。

3油缸车间程序分析

3.1 程序分析要点概述

程序分析的目的有以下2点:

(1)改善生产过程中不经济、不合理、不科学的作业方法、作业内容以及现场布置,设计出科学、先进、合理的作业方法、作业程序以及现场布置,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程序分析是工序管理、搬运管理、布局管理、作业编制等获取基础资料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进行程序分析时可以从流程、工序、作业上入手。

程序分析的分类主要是工艺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以及管理事务分析。因管理事务在本车间应用范围很小,故在这里管理事务分析不作分析对象]6[。

程序分析的常用符号:

:加工

:检查

:搬运

:以质量检查为主,同时也进行数量检查

:表示同一时间或同一工作场所由同一人同时执行加工与检查工作 :以数量检查为主,同时也检查质量

:以加工为主,同时也进行数量检查 :以加工为主,同时也进行搬运

3.2 工艺程序分析

3.2.1 工艺程序分析概述

工艺程序分析是指以生产系统或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着手对某一个工作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改进之前,对生产系统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对生产系统进行简

略、全面和一般性的了解,从宏观上发现问题,为后面的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做准备。

它的特点是:以生产或工作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只分析“加工”、“检查”工序

3.2.2 工艺程序分析步骤

1.预备调查。主要是调查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

2.绘制工艺流程图。

3.测定并记录各工序中的项目。测定各工序的必要项目,并填入表中。

4.整理分析结果。

5.制定改善方案、提出改善方案、措施。

6.改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实施改善方案,必要时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正。

7.使改善方案标准化。一旦确认改善方案达到了预期目的,就应该使改善方案标准化,杜绝再回到原来的作业方式中去]7[。

3.2.3 油缸装配线工艺程序分析

这里以油缸车间装配线上工艺程序作为分析对象。

1.现行装配工艺程序图

根据表3-1YS型号油缸给定的装配工艺程序,绘制出该油缸的现行装配工艺程序图如图3-1所示。

2.现状分析

根据图3-1中的统计结果,该油缸装配共有17次加工、5次检查。运用5W1H、ECRS 四大原则进行分析。首先,看能否有可取消的工序;其次看能否将工序进行合并或重排;再次,看能否将工序简化;最后,看能否使工艺过程更好。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问:装YX型密封圈、内外O型圈、支承环、FA防尘圈能否取消?

答:不能。它们都是必要的工序。

问:能否合并?

答:不能。因为它们都是必须要独立完成的动作。

问:能否简化?

答:不能。因为每个工序完成的是不同的加工部位,不能简化。

问:检查装配是否完全能否与装外O型圈合并?

答:能。装外O型圈不需要很高注意力,可以同时检查是否装配完全。

问:能否取消装活塞杆中的检查?

答:不能。活塞杆如有磨损,产品最终是不合格的。

问:能否与活塞、活塞杆装配的工序合并?

答:能。装配活塞与活塞杆的时候一般是左手拿活塞杆右手拿活塞进行装配,故可以在拿活塞杆的同时进行检查,如有磨损则重换一个。

问:装配活塞与活塞杆的螺钉能否取消?

答:不能。它是固定活塞与活塞杆的必要零件。

问:装活塞时,能否将装格来圈、整形、装支承环、装O型圈取消?

答:不能。

问:装活塞的检查能否取消?

答:不能。

问:能否与上步装O型圈合并?

答:能。所检查的部分不是很多,所以在装O型圈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检查。

问:装轴承时,耳环装轴承、装挡圈、检查能否取消?

答:不能。

问:能否将装挡圈与检查合并?

答:能。

问:总装与最终检验能否合并?

答:不能。因为总装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检验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它们都是必须独立的一个工序,不能进行合并。

问:喷漆能否取消?

答:不能。喷漆是一种维护保养,也是一种美观的表现。

问:包装和贴标签能否取消?

答:不能。

问:能否合并?

答:不能。该包装需要用气泡袋进行包装不能合并。

3.改进方案

通过上述的提问分析,发现某些工序不能取消,但可以通过工序合并,达到优化的目的。改进后油缸装配工艺如图3-2所示。

表3-1 YS油缸装配工艺程序

Table 3-1 YS procedures for the fuel tank assembly process

密封圈

装内O型圈

装支承环

装FA防尘圈

装外O型圈

检查装配

是否完全

总装

检验是否

合格

喷漆

包装

贴出厂标

图3-1现行工艺程序图

Figure 3-1 Chart of the existing process procedures

密封圈

装内O型圈

装支承环

装FA防尘圈

装外O型

圈并检查

装配是否

完全

总装

检验是否

合格

喷漆

包装

贴出厂标

图3-2 改进后的工艺程序图

Figure 3-2 Chart of the improved process procedures

4.改进效果

通过合并加工与检验工序,使得总加工次数有原来的22次减少为现在的18次,这样

大大缩短了加工的时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近18%。

3.3 流程程序分析

3.3.1 流程程序分析概述

流程程序分析是程序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技术。它以产品或零件的制造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把加工工艺划分为加工、检查、搬运、等待和储存等五种状态加以记录。流程分析是对产品和零件整个制造过程的详细分析,特别适用于对搬运、储存、等待等隐藏成本浪费的分析。

它的作用:(1)让研究者了解产品或零件制造的全过程,为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打下基础。

(2)获得生产流程、设备、方法、时间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制定恰当的生产计划。(3)为设施的优化布置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4)为进一步制定改进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5)它是进行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之前必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8[。

它所用到的工具就是流程程序图。

3.3.2 流程程序分析步骤

流程程序分析步骤与前面的工艺程序分析相似,主要有以下7个步骤:

(1)现场调查;(2)绘制工序流程图;(3)测定并记录每个工序中的必要项目;(4)整理并分析结果;(5)制定改善方案;(6)改善方案的实施和评价;(7)使改善方案标准化]9[。

3.3.3 油缸活塞杆加工流程程序分析

这里以油缸中的活塞杆加工流程作为分析对象。活塞杆的示意图如3-3所示

1.现场调查及绘图

现场调查的具体内容有:产品的计划产量、实际产量、产品的内容、质量标准、检查标准、设备配备、设施布局、工艺流程、原材料消耗等。根据调查内容,绘制出活塞杆的加工流程程序图,如图3-4所示。

图3-4活塞杆加工流程程序图改进前

Figure 3-4 Figure rod processing procedures to before the improve of the process

图3-3活塞杆示意图

Figure 3-3 Schematic diagram of piston rod

2.制定改善方案

运用ECRS四大原则对目前生产线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问:从整体看,有无可以取消的工序?

答:有。10步的暂时放置可以取消,据调查此暂时放置往往是由于员工休息造成的。这种暂时放置是可以取消的。

问:在加工工序中,是否有可以更换的工序?

答:没有。

问:在加工工序中有无可以合并的工序?

答:有。第9步去毛刺可以与第16步清洗合并。去毛刺所用到的设备不大,可以将此设备移至清洗台,这样就减少了第8步的搬运工序,且在大量生产的时候还大大减少了装卸的时间。

问:是否可以提高设备的能力来提高生产率?

答:目前不能。就目前公司的效益资金周转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提高设备的能力。

问:能否取消第14步的检验工序?

答:不能。活塞杆加工完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检验,不合格产品直接退回至废品区。

问:第14步检验工序能否与其他加工工序进行合并?

答:不能。活塞杆表面的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加工出来的活塞杆需用千分尺对其直径进行检验,误差要求较高,故所需的集中力也是很高的,故不能够与其他工序进行合并。

问:在车床上加工后为何还要到磨床上进行加工,能否直接在车床上加工完毕?

答:不能。这是为了提高活塞杆表面的光滑度,活塞杆是液压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故必须到磨床上精磨。

工业工程 外文期刊 翻译_

Adrian Payne & Pennie Frow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by both academics and executives. However, despite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published material,most of which is practitioner oriented, there remains a lack of agreement about what CRM is and how CRM strategy should be develop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 process-orien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positions CRM at a strategic level by identifying the key crossfunctio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M strategy. More specifically, the aim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identify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f CRM,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M within a ho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 ?To propose five key generic cross-functional processes that organizations can use to develop and deliver an effective CRM strategy, and ?To develop a process-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RM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to review the role and components of each process.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模版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English Title(Times New Roman ,三号) 学生学号:08810219 学生姓名:袁庚文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802 指导教师:赵瑛 职称副教授 起止日期:2012.2.27~2012.3.14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1 外文翻译的基本内容 应选择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外文文献(学术期刊网上的),译成中文,与原文装订在一起并独立成册。在毕业答辩前,同论文一起上交。译文字数不应少于3000个汉字。 2 书写规范 2.1 外文翻译的正文格式 正文版心设置为:上边距:3.5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3.5厘米,右边距:2厘米,页眉:2.5厘米,页脚:2厘米。 中文部分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3,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 这部分工作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2.2标题格式 特别注意:各级标题的具体形式可参照外文原文确定。 1.第一级标题(如:第1章绪论)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三号,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11磅。 2.第二级标题(如:1.2 摘要与关键词)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3.第三级标题(如:1.2.1 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标题和后面文字之间空一格(半角)。 3 图表及公式等的格式说明 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的格式详见《吉林化工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及标准模版》中相关的说明。

概率论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Adriana Albu,Loredana Ungureanu Politehnica University Timisoara,adrianaa@aut.utt.ro Politehnica University Timisoara,loredanau@aut.utt.ro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we present a Bayesian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inspection, testing theory and the process Mentioned hypothesis testing in the real world and the importance of, and successful test of the Notes. Key words Bayesian hypothesis testing; Bayesian inference;Test of significance Introduction A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 is a method of making decisions using data, whether from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or an observational study (not controlled). In statistics, a result is call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f it is unlikely to have occurred by chance alone,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probability, the significance level. The phrase "test of significance" was coined by Ronald Fisher: "Critical tests of this kind may be called tests of significance, and when such tests are available we may discover whether a second sample is or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1] Hypothesis testing is sometimes called confirmatory data analysis, in contrast to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In frequency probability,these decisions are almost always made using null-hypothesis tests. These are tests that answer the question Assuming that the null hypothesis is true,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of observing a value for the test statistic that is at [] least as extreme as the value that was actually observed?) 2 More formally, they represen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posed before undertaking an experiment,of what outcomes of the experiment would lead to rejection of the null hypothesis for a pre-specified probability of an incorrect rejection. One use of hypothesis testing is deciding whether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tain enough information to cast doubt on conventional wisdom.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is a key technique of frequentist statistical inference. The Bayesian approach to hypothesis testing is to base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on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y.[3][4]Other approaches to reaching a decision based on data are available via decision theory and optimal decisions. The critical region of a hypothesis test is the set of all outcomes which cause the null hypothesis to be rejected in favor of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he critical region is usually denoted by the letter C. One-sample tests are appropriate when a sample is being compared to the population from a hypothesis.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known from theory or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population.

工业工程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英文翻译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好孩子推车事业部总装线生产线优化设计指导教师:

The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Balancing an Assembly Line Currently, along with the market changing, some forerunners production mode got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ow raise a whole efficiency of assembling the production line, reduce a work preface in the ware, and pursue to synchronize production is valu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 produ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most likely after carrying on subdividing to turn of have another a work preface flowing water to turn a continuous homework production line, at this time because of division of homework, the time of each work preface operates can't completely the same in theoretically and physically, this phenomenon that certainly will lead to a work preface homework burden unbalance. In addition to losing, result in the meaningless man-hour also result in a great deal of work preface pile up, sometimes will result in the abeyance of production line. Assembly line balance is a kind of means and method for resolving an above-mentioned problem, it is to make all work carry on equally, carrying on a research to the homework, carrying on a measurement to time, making the Assembly line moving smoothly. The assemble is the last link of production, assembling process mainly with the gearing of parts, tightly solid in lord; secondly allied connect, press to pack and add to note various work to lie quality and quality examination of work preface, sometimes still want to choose to pack according to the customer intention. The whole assemble homework is complicated, belonging to a labor an intensive type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e balance of exaltation assembly line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o exaltation's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car assembly line. The assembly line equilibrium problem is the long-lost type of a type of typical model the combination is excellent to turn a problem, particularly is for random, many the assembly line equilibrium problem of target, solve to the satisfaction seldom more on a certain degree. Mainly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3 aspects to the research of assembly line equilibrium problem currently: Give the rhythm of the assembly line certainly beg minimum work station number, usually in the assembly line of design and install the stage carry on; The minimum work station given to settle assembly line number, make the rhythm of assembly line minimum, to already exist of the production line carry on adjust excellent turn; Get in work station number and rhythm of assembly line excellent tur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all sparse assemble the burden of on-line work station, give the staff member a kind of fair feeling. Because the balance of

毕业论文 外文翻译#(精选.)

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 题目: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非制度性因素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会计082班 学生姓名:任民学号: 200880444228 指导教师:冯银波教师职称:讲师 年月日

译文: 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非制度性因素 国际商业管理杂志 2009.10 摘要:本文把重点集中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运用西方融资理论,从非制度性因素方面,如融资成本、企业资产类型和质量、盈利能力、行业因素、股权结构因素、财务管理水平和社会文化,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股权融资偏好是上市公司根据中国融资环境的一种合理的选择。最后,针对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提出了一些简明的建议。 关键词:股权融资,非制度性因素,融资成本 一、前言 中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数据显示,1997年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金额为95.87亿美元,其中股票融资的比例是72.5%,,在1998年和1999年比例分别为72.6%和72.3%,另一方面,债券融资的比例分别是17.8%,24.9%和25.1%。在这三年,股票融资的比例,在比中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却在下跌。以美国为例,当美国企业需要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于股权融资相比他们宁愿选择债券融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0年到1985年,美日企业债券融资占了境外融资的91.7%,比股权融资高很多。阎达五等发现,大约中国3/4的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许多研究的学者认为,上市公司按以下顺序进行外部融资:第一个是股票基金,第二个是可转换债券,三是短期债务,最后一个是长期负债。许多研究人员通常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因素。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违背了西方古典融资理论只是因为那些制度性原因。例如,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需要资金时,他们首先应该转向内部资金(折旧和留存收益),然后再进行债权融资,最后的选择是股票融资。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具体的金融环境激活了企业的这种偏好,并结合了非制度性因素和西方金融理论,尝试解释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大学毕业论文---软件专业外文文献中英文翻译

软件专业毕业论文外文文献中英文翻译 Object landscapes and lifetimes Tech nically, OOP is just about abstract data typing, in herita nee, and polymorphism, but other issues can be at least as importa nt. The rema in der of this sect ion will cover these issu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 nt factors is the way objects are created and destroyed. Where is the data for an object and how is the lifetime of the object con trolled? There are differe nt philosophies at work here. C++ takes the approach that con trol of efficie ncy is the most importa nt issue, so it gives the programmer a choice. For maximum run-time speed, the storage and lifetime can be determined while the program is being written, by placing the objects on the stack (these are sometimes called automatic or scoped variables) or in the static storage area. This places a priority on the speed of storage allocatio n and release, and con trol of these can be very valuable in some situati ons. However, you sacrifice flexibility because you must know the exact qua ntity, lifetime, and type of objects while you're writing the program. If you are trying to solve a more general problem such as computer-aided desig n, warehouse man ageme nt, or air-traffic con trol, this is too restrictive. The sec ond approach is to create objects dyn amically in a pool of memory called the heap. In this approach, you don't know un til run-time how many objects you n eed, what their lifetime is, or what their exact type is. Those are determined at the spur of the moment while the program is runnin g. If you n eed a new object, you simply make it on the heap at the point that you n eed it. Because the storage is man aged dyn amically, at run-time,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to allocate storage on the heap is sig ni fica ntly Ion ger tha n the time to create storage on the stack. (Creat ing storage on the stack is ofte n a si ngle assembly in structio n to move the stack poin ter dow n, and ano ther to move it back up.) The dyn amic approach makes the gen erally logical assumpti on that objects tend to be complicated, so the extra overhead of finding storage and releas ing that storage will not have an importa nt impact on the creati on of an object .In additi on, the greater flexibility is esse ntial to solve the gen eral program ming problem. Java uses the sec ond approach, exclusive". Every time you want to create an object, you use the new keyword to build a dyn amic in sta nee of that object. There's ano ther issue, however, and that's the lifetime of an object. With Ian guages that allow objects to be created on the stack, the compiler determines how long the object lasts and can automatically destroy it. However, if you create it on the heap the compiler has no kno wledge of its lifetime. In a Ianguage like C++, you must determine programmatically when to destroy the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及论文结构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一、选题要求: 1)研究对象:具体到实习企业某车间、某生产线、某产品等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组成的综合体系进行研究,小题目,大文章 2)规划和设计 评价和改进 创新 3)目标:P Q C S D F 二、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 1.基础IE与现场管理 基本要求: 利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等基础IE手法,首先对工作现场进行分析(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等)、进行改善,制定标准、规范的作业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研究方法(秒表测时,预定时间标准、工作抽样等)制定产品或工序的时间定额;在规范企业标准作业方法和标准工时的基础上,对企业流水生产线进行建模和仿真,进行生产线平衡;实现人力资源与生产效率的优化,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研究内容: (1)企业生产流程和作业方法改善与优化:运用方法研究的各种分析技术,如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等工具,结合人因工程的知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规范生产流程,设计作业方法,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企业工时测定与产能规划:运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秒表测时、预定时间标准、工作抽样等方法,精确测定操作者完成工序及其各个作业要素的工时消耗量,制定生产作业的标准时间,分析工时利用情况,挖掘工时利用方面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工时测定为基础,进行生产线平衡,根据生产流程和作业工时,结合企业人员、设备、工具等资源情况进行产能规划。 (3)企业生产率提高研究:运用生产率测定的方法明确企业生产率,明确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因素,提出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的途径与方法。 (4)企业5S管理的应用分析研究: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各个方面考察企业目前5S应用现状,明确企业在5S的管理与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2.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基本要求:设施规划是为新建或改建的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分析、规划和设计,使资源合理配置、系统建成后能有效运营达到各种预期的目标。 研究内容: (1)设施选址 设施选址基本包括地区选择和具体地点选择两方面内容。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明确选址任务,构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盈亏点平衡法、中心法、线性规划、启发式算法、分级加权评分法、因次分析法等算法建立评价模型,决定最优选址方案。 (2)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在企业实际情况的限制下,通过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采用SLP、SSLP等方法对企业各生产要素作出合理布置。

工业工程英文文献及外文翻译

附录 附录1:英文文献 Line Balancing in the Real World Abstract:Line Balancing (LB) is a classic, well-researched Operations Research (OR)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significant industrial importance. It is one of those problems where domain expertise does not help very much: whatever the number of years spent solving it, one is each time facing an intractable problem with an astronomic number of possible solutions and no real guidance on how to solve it in the best way, unless one postulates that the old way is the best way .Here we explain an apparent paradox: although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past, and despite the problem’s practical importance, just on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B software currently appears to be available for application in industries such as automotive. We speculate that this may be due to a misalignment between the academic LB problem addressed by OR, and the actual problem faced by the industry. Keyword:Line Balancing, Assembly lines, Optimization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模板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保障对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日益凸现,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客观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并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独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尤其对农村养老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户籍制度上看,我国居民养老问题可分为城市居民养老和农村居民养老两部分。对于城市居民我国政府已有比较充足的政策与资金投人,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得到较好地照顾,基本实现了社会化养老。而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却日益突出,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国农村进入老龄社会的步伐日渐加快。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中农村为5938万,占老龄总人口的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徘徊显得极其不协调。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且大多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截止2000年底,全国7400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11.59%.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而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工业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工业工程实习报告》 班级:10工业工程一班 学号: 1001040111 姓名:杨栋 实习时间: 2014年2月25号——3月12号 指导老师:张红波、高贵兵 成绩: 2014年3月15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 二、实习要求 (1) 三、实习内容 (1) 四、实习进程安排 (2) 五、公司简

介 (2) 六、实习具体情况 (3) 七、实习心得总结 (16)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是锻炼我们能力与工作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实习,再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本专业在工业生产与工程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增强对工作研究、物流工程、以及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感性认识,巩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本专业在工作场所操作环节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另外还能促进社交能力,学习如何正确与公司员工及企业上司交流,为即将面临的正式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安全:安全是实习最关键的问题,生产车间内机床林立,实习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及培养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2、遵守规章制度:实习前签订实习协议与实习承诺书,服从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必须听从相关人员以及实习老师的安排。 3、学习:实习期间认真观察流水线的流程和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从中学习相关知识。并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去发现车间内的各种问题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 4、搜集资料与数据:此次实习为学习经验与知识的同时,也是为毕业论文做好前期准备。实习期间每人要找准自己的论文方向,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信息。 5、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对这次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座谈,根据实习期间所了解到的一系列知识与问题,整理出一份实习报告交给公司。 三、实习内容 要求学生考察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设施规划、生产组织及控制、物料搬运、业务流程等情况,并利用工业工程及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这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利用空间,保证企业协调生产或组织物流活动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以按时保质保量、高效率地完成生产或物流任务。其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将已学的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如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基础、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等得以综合应用。 2、熟悉生产或物流企业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规模、管理现状等。 3、了解生产或物流企业工艺现状、设施布置的方式及生产现场物料组织和流通的具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中英文对照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对照翻译 院(系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班级 04级7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System Abstract Red outside data correspondence the technique be currently within the scope of world drive extensive usage of a kind of wireless conjunction technique,drive numerous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 support. Red outside the transceiver product have cost low, small scaled turn, the baud rate be quick, point to point SSL, be free from electromagnetism thousand Raos etc.characteristics, can realization information at dis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fast, convenience, safely exchange and transmission, at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deliver aspect to own very obvious of advantage.Along with red outside the data deliver a technique more and more mature, the cost descend, red outside the transceiver necessarily will get at the short distance communication realm more extensive of application. The purpose that design this system is transmit cu stomer’s operation information with infrared rays for transmit media, then demodulate original signal with receive circuit. It use coding chip to modulate signal and use decoding chip to demodulate signal. The coding chip is PT2262 and decoding chip is PT2272. Both chips are made in Taiwan. Main work principle is that we provide to input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PT2262 with coding keyboard. The input information was coded by PT2262 and loading to high frequent load wave whose frequent is 38 kHz, then modulate infrared transmit dioxide and radiate space outside when it attian enough power. The receive circuit receive the signal and demodulate original information. The original signal was decoded by PT2272, so as to drive some circuit to accomplish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前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天津xx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分析与改善 专业(方向):工业工程 学生信息: 指导教师信息:教授 报告提交日期:2013年4月18日 内容要求: 1.工作过程 在寒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进入天津xx公司的实验部进行实习。主要工作是实验室配料、制作样品并且整理各类文件以及会议记录。完成实验室与车间的资料传递工作。在此期间,我依次对公司的基本产品、生产方式、生产流程、车间人员的操作顺序以及公司车间平面布置等进行了了解。发现该公司生产车间布置不够合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往返次数过多、操作过程繁琐以及现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车间进行观察、数据收集之后,查找翻阅相关文献并使用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基础工业工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优化,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改善环境。 ⒉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启示 (1)遇到的问题:角色转变不过来,经验不够。 从学习到工作,不仅仅是内容的迥然不同,方法也很不一样。以前是老师带着学习,现在要主动的观察别人、学习别人。时刻意识到哪些是需要自己做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总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者干不好。针对此问题,我转变心态,多多观察其他人,多做事,时刻提醒自己提高学习意识,积累经验。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谨慎小心,思考最佳方法,避免出现任何错误。争取把事情做到最完美,努力转变角色。在实习中后阶段,得到了其他员工的认可与表扬。 (2)遇到的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知该用哪种分析方法。 由于生产线产品大部分由机器完成,人员参与控制,所以实际调控次数较多而亲自加工次数较少,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程序分析阶段,实际操作步骤很多,而且为了优化反应时间、距离和简化操作次数,在流程程序分析和人机作业分析中两种

工业工程的介绍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附录A 译文 工业工程的介绍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新兴的工程科学。早在1881年左右,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就已具有工业工程的观念,但实际上工业工程这门学问却在1920年代才开始,到二次大战后才略具雏型。在国外,泰勒首先提倡「时学研究」,而纪尔布雷斯夫妇(F.B & Gilbreths)则为「工学研究」的创始人。(编注:有关时学工学的起源,可看另页「工业工程的两个小故事」一文。)直到1930年代他们的研究才受到大众的重视,而正式成为工时学(motion and time study),如今工时学可说是工业工程的领域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传统工业工程的基本观念。 当初,工时学的定义是指对于完成一项工作的操作方法、材料、工具与设备,及其所需的时间,加以研究。而其目的在1.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2.进一步确认并规定因此所选定的工作方法、材料标准、工具规格及设备要求的理想标准;3.研究并制定工人完工所需的标准时间;4.训练并切实实行新方法。 一、工业工程的定义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及设备等,从事整个系统之设计改进及运用的一门科学。它利用数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及技巧,并利用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来规划、预测,并评估由此及其有关系统中所获得的效果。 从上述的定义,读者或许可获知一个大概。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譬如工业工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于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有连贯性,因此把各动作经仔细分析,分成一个个微细单元,删掉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可连接的动作,以达到工作简化、动作经济、省时省工之目的。 二、工业工程的意识 工业工程意识大体分为五个意识。成本效率意识,系统意识,成功环境意识,简化和标准化意识,人本意识。 关于成本和浪费的意识,但当我们到一个企业真实去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车间有人说,看我们车间所有的人都在忙,他认为这是一个环境很好的局面,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忙与忙不一样。例如,一个企业研发部,他们每年要开发几十个产品,每个人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