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肯锡走下神坛

麦肯锡走下神坛

麦肯锡走下神坛
麦肯锡走下神坛

案例分析:麦肯锡走下神坛

(2003年10月8日https://www.doczj.com/doc/907989404.html,)

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一切

世界上最为可怕的并非对手的强大,而在于自己能否保持尊严。尊严的力量比对手的强大更能打动人心。体现在商业的原则上,对强大竞争对手的尊敬无疑是自己成长最为强大的动力,也是博得同行尊敬的根本理由。

麦肯锡无疑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公司,不是因为其名气或规模,而是因为其对某些原则坚定不移的遵循。不在于其本身曾经遭遇怎样的惨败(这种惨败在同行之中多如牛毛),而在于其对同行的一直都保持惯常的"不评论"--无言自威。

近期我们看到,在广告界,对国外广告公司的质疑讨伐之声日盛;在咨询业界,随着麦肯锡在实达项目上的"败走",国内咨询业界更是欢呼一片。联系之前种种涉及民族情感的经济纠纷,我们看到这样的一种思维惯性:盲目的民族情感不时凌越于正常的商业原则之上,而带有商业目的的鼓噪又往往惯于戴上神圣情感的面纱,在日前,这似乎成为一种屡试不爽的商战策略。

这种充分利用商机的背后,我们或许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胸怀。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现有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的咨询行业缺乏具体行业分析的数据,未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这需要时间);如果我们认定麦肯锡的70多年的积累在业界不仅仅是空有虚名,麦肯锡众多的全球客户都不是"冤大头"的话;那么,留以我们的只能是一个事实: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而"国情"可能就是我们惯常的一个借口。

如果说麦肯锡败走实达让中国客户们认识到神话本来就不存在的话,那么,留给我们的不应是刻薄的讥笑,或者不自量力的嚎叫。走下神坛的麦肯锡起码告诉我们,积累和厚重,认真和严谨,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生存准则。对于众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国内同行,欢呼之余,在这点上,还不妨多多向麦肯锡学习。

我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案例"(这是这个行业的高频话语),来整体反思一下我们对所谓"外来和尚"的认知问题。麦肯锡并不完美,神话的麦肯锡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臆想,走下神坛的麦肯锡起码也让我们认识到,改进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一种常态,这种努力体现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刻意地神秘化并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不论麦肯锡在实达或者在中国其他项目上的失败为国内同行提供了怎样的理由,开放的心态以及扎扎实实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根本之策--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原则。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咨询?

今年IT界最大的新闻,应该无过于实达被ST了。而对于媒体来说,实达被ST背后还有一个更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是1998年为它做过企业咨询的麦肯锡。这个全球咨询界的大腕,居然兵败实达,一做完咨询,客户就由赢转亏,第二年还被ST。麦肯锡有点惨。

看来麦肯锡是急于想把话说清楚。5月26日,实达总裁叶龙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望博和董事吴亦兵会见了记者,就麦肯锡3年前为实达咨询一事做了说明。不过这个会以后,人们的疑问并未终止:洋咨询到底能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什么?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咨询?

"一步到位"变成"从此滑坡"

麦肯锡与实达的合作始于1998年。

1996年上市后,筹到了资金的实达大上项目,四处扩张。对于当时的实达来说,怎样管理子公司和分公司是个头疼的问题。当时实达的各个子公司在各地都有分支机构,集团的管理十分困难。虽然集团在1998年年中提出过一个调整方案,但见效不大。于是1998年8月,实达决定不惜重金(300万)聘请麦肯锡,引进"外脑"为其设计管理方案。

对于麦肯锡来说,实达并不是一个理想客户。1998年实达已经有了亏损迹象。它的VCD项目销售只完成了生产的1/4,已经停产,造成了几千万元损失。

麦肯锡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它选择客户,除了要看它的业绩,最重要的是其总裁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麦肯锡显然认为叶龙是符合这些要求的。

8月,麦肯锡的实达项目开始运作。麦肯锡按其惯常步骤,先对实达管理人员、员工及竞争对手进行访问,然后做出对实达的总体评价,总结了其各个环节的问题,实达表示认可,于是麦肯锡首先为之设计了一套营销方案。实达实施后效果显著。

但实达显然认为麦肯锡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一次研讨会上,麦肯锡向实达高层介绍了国际一流IT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并为实达提供了两套改进其组织结构的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一套是渐进式的,实达满怀信心地选择了前者。

1999年实达按方案启用了新的组织结构:改子公司制为事业部制,设立销售事业部、硬件制造事业部和营销事业部;把市场营销和销售区分开来;并将原来分散在各子公司的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销售归并整合,统一规划和管理。实

达当时对这个方案是满意的,认为引进了很多先进思想,比如市场营销的概念、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概念。

不管方案如何,事实是无情的:1998年引进此方案时是实达最辉煌的时期。到1999年5月方案终止,实达退回到原来的子公司制。而这一年实达年报亏损总额达5000多万;2000年亏损达2.5亿,实达正式戴上了ST的帽子。

实达的总结报告将亏损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多元化投资失误,尤其是VCD 项目的失败;二是监管失控,子公司西方公司违规运作走私进口,导致被罚没近7000万元;三是管理构架和业务重组失败,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就包括1998年底引进全新管理体系失败。可见实达有意无意地把麦肯锡的重组方案看成是亏损原因之一。而叶龙也受到了实达内部很多指责。

以否认的组织方案失败

在5月26日的见面会上,叶龙坦承实达对改革的代价估计不足,执行方案时不够谨慎。同时指出:麦肯锡实达项目小组的成员企业运作经验不够、后续服务跟不上,麦肯锡对方案失败也应承担责任。

但是麦肯锡好像并不服气兵败实达的说法。在这个会上,针对"不谙中国国情"的外界评价,麦肯锡从两个方面做了反驳。他们强调,麦肯锡有60多个中国企业用户,做了200多个项目;80%的雇员是中国人,每个项目小组都是麦肯锡的顾问与企业员工共同组建的,麦肯锡不存在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对实达的失败,出席会议的麦肯锡管理层认为:教练不能代替运动员上场参加比赛,只能帮助队员提高竞技水平,但运动员的前途取决于他自己的潜质。

另一方面麦肯锡认为中国真正有强烈决心实行变革的企业并不多,中国的一些总裁往往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麦肯锡需要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与之把目标讨论清楚,而在欧美这只需要一个星期;麦肯锡给欧美的企业咨询,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方案,但是在中国却需要给总裁们制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告诉他们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时候分别要完成什么;在实施方案时,麦肯锡甚至需要对第一线的员工进行培训。这些都使麦肯锡在中国的工作很困难。

不过业内人士对麦肯锡这样的反驳并不以为然。从咨询业的角度来看,麦肯锡的确只是教练,但是教练在带队前也要签订合同,如果运动员没有取得一定名次,教练就应该承担责任,不能以运动员的素质差为借口。这其实是咨询业的一条原则:只受理真正能够解决的问题。麦肯锡否认自己的失败,是不是忘记了这一条呢?

麦肯锡还有一个宗旨:以客户效益为衡量标准。麦肯锡的方案没有给客户带来效益,那么就应该认为是失败的。虽然麦肯锡说组织结构方案并不属于收取咨询费的营销项目的范畴,麦肯锡并没有就此方案向实达收费,但这也不能否定方案失败的事实。

实达的基因缺陷

不过,合作失败的原因总是存在于双方的。实达在1996年上市后投资了20多个公司,涉及各个领域,这么多项目一齐上马,当然不可能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亏损可能性极大。应该说实达被ST,发展的随意性是最重要的原因。

实达的组织结构也有问题。它有两个缺陷:一是分散性,即子公司的结构不由集团设计,而是围绕项目形成,这使集团整合资源的能力很差,各个子公司不能有效共享资源;二是随意性,结构不是与一定功能相对应,而是根据当时需要而建立,只能完成当下任务,而不能通过功能组合完成新任务,这使人员配置重复冗余,并且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在这种模式下,做得越大,组织结构就越没效率。实达想按功能整合集团的各个部门,但是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却形成了母子公司制,电脑设备公司、网络公司、电脑科技公司都成了独立的法人。这等于是说,实达做不大,不能利用集团化的优势,最后化整为零了,只能按照小公司的模式发展。

所以,实达亏损的原因早就隐藏在其扩张模式中。麦肯锡的方案并不是实达戴上ST帽子的根本原因,麦肯锡的方案只是实达改进其组织结构的多次努力中最受人关注的一次。而且,麦肯锡的方案正是为解决实达隐藏的这些问题而设计的。那么,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何在呢?

组织革命最难成功

组织结构变革之所以不易实施,因为有很多人的利益被触动,他们会阻挠变革的进行。或许这才是麦肯锡方案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叶龙对此显然也有意识。他承认并且强调变革之所以没有贯彻下去,"最重要的是因为对人员心态估计不足"。

正是因为对这种阻挠没有自觉认识,麦肯锡误认为,只要总裁有远大目标和坚定决心就可以推促方案的实行,没有认识到总裁也可能会"有心无力"。1999年初实达启用新的组织结构时,实达的员工都忙于没完没了地学习,各地分公司的负责人也放下手中业务,赶回福州投入培训。变动涉及这么多的人,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当然会遭到一些人反对,他们不需要明确表示反对,只要态度消极就可以使变革难以为继。

即使在西方,改变组织结构都是非常难的,一位麦肯锡原顾问说:"在客户的企业中,至少会有一个部门不希望我们待在那里,不想我们提出真正的答案,没有这样一个部门的项目简直是少之又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部门只是少数,但也有阻力非常大的情况,企业的内部问题非常复杂,如果是这种情况,麦肯锡就会选择退出。麦肯锡的原顾问埃森·拉塞尔就在他的《麦肯锡方法》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他们在一个企业工作了几个月,但最后发现这个企业内部高层

管理人员斗争得很厉害,于是宣布退出。麦肯锡的中国员工显然是忘记了麦肯锡的这条经验:当企业内部的"政治问题"太复杂时,宁可选择退出。

时间太短肯定也是一个原因。麦肯锡的实达项目历时仅8个星期,收费仅300万,在这么短的时间要了解实达这样复杂的中国企业,麦肯锡似乎有些高估了自己。同样是面对中国企业,麦肯锡平安保险的项目收费4000万,乐百氏项目收费1200万,这两个企业咨询项目就要成功得多。按时间收费的麦肯锡花时间也要多得多。

如果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运作分为三个层次:认知、观念、实体。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咨询项目进行分类。

"认知"就是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和企业自身的认识,改变认知相对容易。

"观念"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确立企业战略,咨询公司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更多。如麦肯锡1997年为深圳平安保险公司制定的投资策略,罗兰贝格公司为科龙制定的品牌战略。

"实体"则涉及企业员工的行动,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这要牵涉到员工的利益,因此改革是最难的。咨询公司即使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方案,还要考虑到企业原来的利益格局才能有效。整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则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阻力,很可能使企业难以再正常运转下去,这种方案就是在西方也可能遭到失败,在中国更是极难成功,麦肯锡在实达的失败就是因为它轻率地去啃一块最硬的骨头。

"国情"概念不宜炒作

应当相信: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改进的。实达的亏损也并不说明洋咨询的失败,只说明某些方面的咨询还需要更加谨慎。

实达的亏损也表明中国的企业会越来越需要咨询。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原来那种随意性的发展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企业需要理性的设计,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关键是企业不应该在危机出现时才找咨询,而是在进入之初就在咨询公司的配合下做好战略决策。麦肯锡兵败实达的另一个话题是:是不是土咨询更能适合中国的企业?麦肯锡失败的原因在于改变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太难,但是国内咨询公司如果要改变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容易些吗?

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难以改变是与中国的社会结构相联系的。在西方,员工在企业占据的只是一个"职位",他们与这个职位只有有限的、单面的联系,你要变动他的职位只是触动他的部分利益。而在中国,职员们在企业占据的是一个"社会位置",他在社会的位置都由他在企业的地位决定,他在企业的作为几乎与他作为社会人的全部方面相联系。这是单位制的残余,但是在很多"现代企业"

也存在,因为这种"社会位置"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状况甚至不因股份制等表面的制度形式而发生改变。欧高敦就说他们需要花时间理解每个职位名称背后的实质责任,说明这种情况在中国企业确实是存在的。这种状况使企业有因人成事的特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改革往往遭遇不可预知的阻力。

国内咨询业不应该炒作"国情"的概念。如果对国情的了解就是熟悉和适应,那么这样的了解对解决问题并无好处,反而会造成对问题的熟视无睹,对企业非理性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咨询业的正确发展道路是向国际咨询公司学习,按照它们的方式组建,按照它们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咨询。中国的咨询公司同样要以理性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咨询,要遵循严格的咨询业准则,而不是靠一拍脑瓜一个的"点子"来支撑门面。

麦肯锡在实达的失败,不是它对中国国情的不适应,而是对它几十年形成的一些准则的坚持,这恰好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这种资深咨询公司经验的可贵。

平安:麦肯锡甜蜜的回忆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拿着刚刚出来的年报向记者展示了两个非常具体的数字,1999年公司的税后利润是5.7亿,2000年税后利润是12.8亿,增幅达100%以上。优质业绩的达成有诸多的因素,但麦肯锡的咨询服务在其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使得平安在接受其内部流程改革的两三年后效益慢慢凸现出来。

孙建一认为单从管理的价值观念上,麦肯锡就给平安带来了三大原则。

一切围绕利润

麦肯锡首先帮助平安树立的就是一个市场化原则,通俗地讲就是赚钱,这也是企业的宗旨,问题在于如何体现企业在市场上赚钱,如何让公司所有的组织架构都要为这一宗旨服务。

以平安的产险系列为例,原来的产品部门设置分核保部与核赔部,一边是统收,一边是统支,大体按照这两大类来划分。这样使得一些根本不赚钱的险种和产品掩盖在赚钱的险种当中,看不出来,这就不符合市场化的原则。麦肯锡提出建议之后,公司开始打乱了这种分类方法,按照险种类别来设置部门,成立了车险部,水险部,非水险部等等,收支都在部内来计算,谁赚钱,谁赔钱,一目了然,而且责任也非常清晰。然后麦肯锡又提出一个三减一增效的概念,减亏损产品,减长期亏损的客户,减绩效低的业务员,增加效率--公司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利润这一原则。

专业化管理

为了加强专业化管理,在麦肯锡的建议下,平安在管理干部的人力资源上实行四定原则:定岗、定责、定员、定薪;在组织架构中首先确定相应的岗位,包括职责与数量,从而计算出整个的工资总额是多少,另外再在效益中产生浮动工资,使得薪酬与岗位的职责与工作的表现挂钩。真正实行专业化之后,一些干部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达不到,那么该调整的调整,该下来的下来,下来之后,再按照企业给员工提供的上升渠道进行分类(原来只是一种渠道,一级级往上做)。协调、组织、公关能力强的人,提供行政岗位这一上升渠道;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但组织能力很差的人,公司就提供若干个专业上升的渠道,使员工仍然有对应的上升空间,在每一个专业领域,根据业绩的大小有所不同。比如两核人员,公司从最初的核赔员,核保员,到核保经理,高级核保经理,然后再分三级。其他还有投资人员、IT人员、讲师等等也都一样,做到人尽其才。

通过组织结构的市场化以及人员管理上的专业化,使得整个公司在宏观管理上体现出专业化的原则。下级的专业岗位人员只对上级的对应管理岗位负责,而不是对本单位的领导负责,这样使得总公司从整体上可以对整个公司进行管理。在考核时,则建立起关键业绩指标系统(KPI),对每一环节的考核都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否优劣,数字上一目了然。在市场竞争时,公司可以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也就是较强的竞争性。

国际化标准

从平安的角度来看,麦肯锡庞大的数据库以及遍布世界的企业网络支持系统,无疑是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在麦肯锡的促使下,平安保险与港台或外国的许多成功的保险公司合作,这就使平安能够很快地借鉴到成功的经验,企业行为更接近并且达到国际标准。在寿险方面,平安与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合作;在营销方式方面,与台湾的中华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在健康险方面,与德国的DKV进行合作;在财险、车险方面,与台湾的明台等保险公司合作;在证券方面,与香港唯高达公司合作。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的经验,使得平安在保险市场上一直以改革推动者的身份出现。近期美国一个著名的保险协会组织LOMA邀请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成为该董事会董事,不但说明了中国保险市场的高速发展引起国际保险界的注目,也体现了平安与国际化接轨,使国际其他保险公司乐意接纳平安这样的中国同行。

孙建一认为,平安自成立以来从未放弃过创新,"空杯心态"和"青蛙困境"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中反复强调的理念,领导者从上至下建立起相对开放的观念,对待新的管理方法勇于尝试。但"当局者迷",自身的改革是自发、散乱、无序和间断性的,而经过与麦肯锡的合作,通过麦肯锡的点拨,公司把一直以来做的调整、创新,全部都进行了系统化,使得整个公司的流程更加畅通。

麦肯锡工作流程

麦肯锡在接受客户的购买意向后会了解委托企业的情况,不但要对企业有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其企业的文化风格,更要了解企业最高领导,即第一负责人对项目的态度,只有得到其信心和决心的充分保证后麦肯锡才有可能接受客户的委托,双方签订合作合同。

开始正式咨询后麦肯锡会派出他们的咨询师进入企业,视项目的大小服务,咨询师数量也不同,有的小项目可能只有一两个人,而且咨询师并不是按照企业的工作时间同步进行,在很多时候他们一周在委托企业的时间只有三四天,因为他们自己还要接受公司内部的培训。而有的咨询师可能只有一半的时间为委托企业服务,还留有其他一半的时间进行其它的业务。

咨询师进入企业后将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而项目小组的人员也就由他们以及企业的相关员工组成。在中国企业里,工作人员进入项目小组后,他们就要进行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培训,培训这些人员按照麦肯锡的工作方法进行工作。这个步骤之所以关键,因为它决定着整个小组人员能否按照统一的步调进行工作,只有参与人员的工作方法一致,才能保证高效的工作,也才能保证工作的成功性。

麦肯锡项目小组的负责人这时就会带着企业的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就是沟通,所有麦肯锡的咨询师都是管理沟通的高手,因为他们经过了反复的培训,他们知道如何从众多的对象筛选出对他们最有价值的,他们能够从众多的谈话内容中甄别出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也非常熟练地把这些信息组合成对项目的一个整体认识,使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访谈的对象是非常丰富的,有企业的各层级各类人员、企业的客户、行业管理人员、政府部门甚至离开企业的原企业员工,这些人的意见对他们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大量的访谈后就开始制定方案的阶段,其实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局部的解决方案都在访谈中产生了,因为众多的员工都有着对企业极为有价值的建议。方案的制定主要依靠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和Brain Storm(头脑风暴会)等方法,其实这些方法我们都在用,我们每天都在解决问题,也经常与同事讨论工作,麦肯锡通过培训将所有的方法都已程序化、标准化而且非常的高效,尤其在小组解决问题时,方法的组合与运用表现出非常高的实用性。也就是说在方案制订时可能要开许多各种层次的会议,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马上把会议的内容表述出来,渐渐地思路就明确了,而这时麦肯锡的咨询师是个不折不扣的教练,所有方案的具体文案可能都出自于企业的参与人员之手,他们只是在组织、带领大家去做。

制订的方案初稿会在局部进行试点,而试点过程中方案的内容也会不断地改动,等到试点出初步成效或者看到可操作性时才推出最终的正式报告,而这个报告当然也是要反复与企业的高层进行商讨,基本得到其肯定才有可能出台,这时的报告也就是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的正式实施一般要辅之以一个仪式性的报告会,即宣导大会,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工作从方案制订进入到实施的阶段。

在方案推动过程中,麦肯锡的咨询师一般仍然要参加,他们仍然像一个教练,对新的参与者说明方案的内容,并带着他们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修正他人对方案的误解以及对方案继续优化。

麦肯锡的咨询师在方案推广阶段不会参与太长时间,企业会因时间的长短而付费不同,一旦企业自身的员工成熟到可以独立承担推广工作时,他们就会基本从企业的项目中退出,迅速进入到下一个咨询项目,前一个咨询项目基本结束。

在企业的推广阶段时,麦肯锡仍然要同客户保持沟通与支持,因为他们建立的庞大数据库是企业内部改革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麦肯锡方法——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麦肯锡方法——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7 EASY STEPS TO BULLET PROOF PROBLEM SOLVING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 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 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陈述问题 清晰地陈述要解决的问题 清晰陈述问题的特点: 一个主导性的问题或坚定的假设 具体,不笼统 有内容的(而非事实的罗列或一种无可争议的主张 ) 可行动的 以决策者下一步所需的行动为重点 谜行关键分析 踪昏讷查站果, 并建枸论证 —周解备, 然启再来

首要之务是对问题的准确了解步骤2-分解问题 逻辑树 -----------|-分支问题 同题/假设I 一 —— __ I L分支向蔻 __________ ! H分支柯理J 何夏7瓶设2 — 一分支阿题 厂分支问题问题/候设3 — ----------------- L令支何题为什么使用逻辑树? L捋向楚分成7L个都分硬 -解决问题的工作可以分成智力上能够解决的凡个部徐 ?不同部分可按椎重^急区分 ,工作肯任能分派到各人 A保该F1飓获得完壑地衅决 ?将问题的各个部分解决埒,即可解决整个问题 ?所方向艇的各个部分各不相同,布且包括了各个方面〔耶没有重叠汶有遗漏) 3 .使咬自小觐共同了解衅决何睡的框架 4.协助重点心岭框架及理论 逻辑树的三种类型 描述 ?首先定义向瓠再将间题分成不同的部分推论的成偷 ?行紊主耘、标准、料题、话题 ,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原因假设方案,熙后举出所需的充是原因来睑证或推翻这个假设?利用推论成愤设渴主的逻辑树来投出问题 -逻辑树的末梢以啊句形式姑彖 ?列出关键问瓠,使 之能用「是」威.「否」来回窖,媒后按照需采职之相应行劫品逻辑顺序排列?利用问题图来我出选择方案,通常在项目后段襁序使用

上海城投转型发展的示范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07989404.html, 上海城投转型发展的示范意义 作者:邵练荣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各地方城投公司面临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城投类国企的先行者——上海城投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文章首先回顾了上海城投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其环境、水务、置业、路桥等主要业务板块经营情况一一做了分析,在总结各个业务板块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城投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打造合理的业务结构、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形成多元化的融资能力等观点。 【关键词】上海城投;业务板块;示范意义 近期以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政府债务规模增速过快的担忧,国家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通知,这些通知对现有城投公司(或融资平台)的业务运营模式及融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以六部委联合通知的形式要求“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为城投公司下一步转型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上海历来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高地,市属国企市场化程度较高,理念较为先进,对其他城市国企具有样板意义,上海城投也是全国最早开始市场化运营的城投公司之一。作者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希望通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为其他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一、上海城投转型发展过程 上海城投成立于1992年7月,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政府授权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大型专业投资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作为政府融资平台,专门为城市道桥、市域交通、环境整治、市政水务等项目筹集建设资金,还本付息全部依靠财政解决。成立之后,上海城投完成了如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内环高架、苏州河环境整治、新江湾城开发、外滩交通综合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可以说在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2001年之后,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进 入了新一轮紧缩周期,上海城投意识到原来以“壳公司”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的投融资模式已难以持续,为保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城市建设主体职能,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城投通过土地、房产注入、股权划拨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司规模,并按照市场化方式对公司实施转型,使公司不仅具备融资职能,还作为政府项目的建设者、市政设施的受托运营和管理者参与城市建设,并不断加大走出去战略。“十二五”期间公司作为上海绝大多数政府项目的建设主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8.69亿元。公司的转型使得大量资源被有机整 合,大幅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还使得大量原本分散、零碎的项目因科学的规划包装、专业的工作团队体现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带动了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截至2016年底,上海城投的注册资本已从成立之初的10.2亿元增加到了500亿元,为成立时的50倍;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5180亿元和2068亿元。

麦肯锡方法——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麦肯锡方法——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7 EASY STEPS TO BULLET PROOF PROBLEM SOLVING)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 第一步-陈述问题 清晰地陈述要解决的问题 清晰陈述问题的特点: 一个主导性的问题或坚定的假设 具体,不笼统 有内容的(而非事实的罗列或一种无可争议的主张) 可行动的 以决策者下一步所需的行动为重点

首要之务是对问题的准确了解步骤2-分解问题

切勿低估协作与团队合作对解决问题的价值步骤3-淘汰非关键的问题 步骤4-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最佳做法: 提早?不要等待数据搜集完毕才开始工作 经常?随著反复仔细分析数据而修改、补充或改善工作计划具体?具体分析,寻找具体来源 综合?同项目小组成员一起检测,尝试其他假设 里程碑?有序地工作-使用80/20方法按时交付 有条不紊的及早规划工作计划对解决问题大有帮助

步骤5-进行关键分析 原则评注 以假设和最终产品为导向不要只拘泥于数字-要题问“我要回答什么问题?”经常反复地进行假设和数据分析不要绕圈子 尽可能地简化分析不轻言使用大的线性计划之类的工具 仔细分析之前估算其重要性开阔视野,不要「见树不见林」 使用80/20及简便的思维方法别钻牛角尖 从专家那里得到数据经常给出比“图书馆数据”更清晰的指导方向 对新数据采取灵活态度 同项目小组共享良计 对困难有所准备 勇于创新记住假设也是会被推翻 尽可能选择简便的问题解决方式…

麦肯锡告诉你:培养高效团队的9大法则!|职场必备

最近正逢研究管理知识,有人推荐麦肯锡三部曲,闲暇时啃完了第一本《麦肯锡工具》,并做了一些简单梳理。 《麦肯锡工具》是探索如何通过团队协作来卓有成效的解决问题的一本书,在理论上着墨不多,重点放在了行动上,每一处作者都通过几个方面围绕焦点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展开,并对关键概念最了简洁的讨论。 本书核心讲的就是TEAM-FOCUS 模型。这个模型分人际要素和分析要素两个部分,具体模型内容可见下图。 (TEAM-FOCUS 模型)

在具体阐述模型的每一个要素时,都按照一套明确而直接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来作的阐述。所谓SOP,就是概念、执行规格、操作攻略、实战故事、案例研究。 在梳理本篇笔记时,根据个人需求,笔者做了一些裁剪,重点梳理的是概念、执行规则,弱化了操作攻略、实战故事、案例研究。如果读者有兴趣了解更多,建议还是读图书原文。 标准操作程序:SOP 概念:主题概要 1、执行规则:给出三条最为重要的行动建议 2、操作攻略:给出非常具体的策略建议 3、实战故事:介绍麦肯锡校友和商学院学生应用这些概念的情况和体会

4、案例研究:讲述在非盈利性咨询项目中应用这些概念的真实故事 交流 重点 ?通常因为缺乏具体的执行规则;因为偏爱发表高见而不愿倾听;因为固执己见。?项目组能否高质量解决是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于是否构建了通畅的沟通渠道。 ?交流中要注意倾听。 执行规则 ?规则一:沟通不息。沟通过度和沟通不足的成本分析,沟通不足的潜在成本巨大。 (所以企业查询报表要多做,备用,除非上BI) ?规则二:用心倾听。关注发言者,鼓励发言,会后总结;主动向未发言者征求意见。 ?规则三:人事分离。说出观点,把问题本身的提问人分离,从正反两方面对观点展开讨论,重点关注积极方面。 评价 重点 ?评价是影响团队成员成长的关键因素 ?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直截了当

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

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 麦肯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而《麦肯锡方法》这本书阐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麦肯锡咨询公司80多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方法的总结,并提出“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难”的观点。 麦肯锡方法一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思维,生活或者是对处理事情的态度上面。它将我截止目前掌握的一些思维方法合理地放到实践中去,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这些思维和方法。在处理问题或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运用场合,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采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采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问题,避免被“当局者”的惯性思维所误导,还提出可以采用二/八原则等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现实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要尊重事实”,其次解决问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正确做事”,而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验证和推翻假设”。 《麦肯锡方法》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在前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对麦肯锡人如何看待和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解释。在第四部分作者提供了在面对在麦肯锡公司生活的种种重压时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最后在第五部分作者简要评价了在这个公司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麦肯锡的一些珍贵记忆。 麦肯锡方法对我的影响,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一切从事实出发,敢于面对事实 解决问题从事实入手,事实是友善的,不要害怕面对事实,反之,我们还要捕捉事实,利用事实。 麦肯锡坚持咨询顾问以事实为基础,以问题结构化和假设为导向。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表现为两大点:先建立问题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步骤制定。解决方案的建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弥补了内在的直觉的缺乏,事实架起了跨越可信度鸿沟的桥梁。咨询顾问需要对成堆的资料和内部研究报告进行梳理,收集到足够的事实,以便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对他们的那一部分问题进行说明,因此,收集和分析事实是咨询顾问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与技巧。 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麦肯锡坚持MESE方法,每一份文件(包括内部备忘录)、每一次情况说明、每一份电子邮件或声讯邮件都应该"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咨询顾问要把思路理清楚,在避免困惑及纠缠不清的同时,你的思考还必须是完整的。在思考问题之前,咨询顾问需要定义、创造并检验自己最初的假设。定义最初的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如果假设正确,我们将通过事实找到证明它的路径与方法;如果假设错了,通过证明它的错误,也会得到通向正确答案的足够信息。在创造最初的假设时,需要花时间翻阅行业信息及报告,对该行业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把每一个最高一层的建议方案记录下来并分成问题,并寻找关键驱动因素。考虑问题需要尽量详尽,并且要善于自我质疑,自我验证,从最初的假设开始,然后再分岔为每一个问题,最终形成我们常说的问题树。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城投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公司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 制,有效地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升公司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绩,促进公司做强、做大、做好,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高管人员指下列人员: (一)公司董事、监事; (二)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条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以企业效益、安全、发展三大业 绩为出发点,根据公司年度预算、生产、经营计划和高管人员分管工作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分配。 第四条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劳分配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二)收入水平与公司业绩及分管工作目标挂钩的原则; (三)考虑公司长远利益、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 (四)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 (五)有奖有罚、奖罚对等、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对高管人员进行

绩效考 核以及确定薪酬分配的管理机构,具体测算和兑现工作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实施。 第六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一)根据高管人员管理岗位的主要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 他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制定薪酬计划或方案。薪酬计划或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及主要评价体系、奖励和惩罚的主要方案和制度等; (二)负责对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审查、确认 高管人员年度目标责任书; (三)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审查公司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并对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 情况,适时制订公司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计划; (六)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三章薪酬的构成 第七条高管人员薪酬由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三部 分组成。计算公式是:年度薪酬=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一)基本薪酬: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高管所任职位 的价值、责任、能力、市场薪资行情等因素提出方案,报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保险和福利: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包括养老保险、

麦肯锡十大经典方法

1.80/20规则 80/20规则是管理咨询中的一大真理,推而广之,也是商界的一大真理。随便朝哪里看一看,你都会见到这一规律:你80%的销售额是来自20%的销售队伍;秘书20%的工作要占用她80%的时间;20%的人D控制了80%的财富。这一规律不见得总起作用(有时候面包正好翻了个面),但只要你睁大眼睛剖析你这一行的80/20的例子,你就会拿出改善这一规则的办法。 80/20全部是关于数据的。根据生产情况看,你的销售额的数字是多少?你的边际生产率是多少?按照销售额计算,你的销售队伍的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如何?你的研究队伍的成功率是多少?如果你十分了解自己的企业(如果想生存下去,你最好还是了解自己的企业),那么你就会知道该问什么问题。 当你有了自己的数据之后,应该把它们制成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然后按照各种方法进行分类。与数字打交道吧。你会开始注意到特征突出的各种图形和柱状图。那些图形会集中反映你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企业的方方面面。它们也许意味着问题(如果你的利润的80%都来自20%的生产线,那就是个大问题)也可能意味着机会。去发现机会,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 2.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 要更明智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跟你的问题相关的数据太多了,你也可以做出很多分析。但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数据和分析要忽略。 我得到这个教训是在有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我还在起草关于客户竞争对手的‖事实集录‖。我已经收集了成堆的数据,当时正在绞尽脑汁想从中得出一些新的看法。我的项目经理维克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手里拿着公事包和外衣,问我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我告诉他,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我想我可以多归纳出一些图表。他拿起我的草案,翻了翻,说:‖艾森,已经11点了。客户会喜欢你这样。在这儿,没有人比你更孜孜以求。今天到此为止吧,甭想煮沸整个海洋。‖

上海城投老港环境项目PPP案例研究

一、 PPP基本概念、核心理念、分析框架 1. 基本概念 对PPP的基本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但基本含义是一样的。综合各国对PPP 的基本定义和各国在推行PPP实践上的经验,中国学者给PPP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PPP,即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用商业协议来确立,公共部门将融资风险转嫁给私营部门,并与私营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提供公共服务。在这样的框架下,PPP的形式有多种,如我们比较熟知的BOT(建设-运营-转让)和BOOT(建设-运营-拥有-转让)等。一般而言,按照私人部门的参与程度和公共部门将各类风险向私营部门转移的程度会产生多种PPP模式,如BOT,BOOT,DBFO等。 2. 核心理念 PPP小组通过对大量西方国家PPP成功案例的研究认为,她首先是一个公共采购理念上的创新,然后才是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回顾历史,英国在产生PPP之前,就进行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价值(Value for Money, VFM)这一思想.也许当初这只是为了顺迎政府的绩效改革而提出的一个具有广泛的政治、公管理意义的象征性短语。资金价值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各国在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 英国财政部和国家审计署对资金效用价值的解释,其真正的含义为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的成本与投资所能取得的质量(或者是对项目目标的符合程度)最有组合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但这并不总是意味着要选择最低成本竞标。虽然这样的解释还是较为模糊,但是资金价值的理念与我们所倡仪的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并透露出来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光芒。所谓资金,狭义上讲就是公共财政,就是老百姓的钱,广义上讲就是社会各种资源对项目的投入,而价值,不是仅仅指项目的收益,而是指更高层次更加普遍的目标,不但指投资者本身在项目上的经济效益,更要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质量的概念即包括物质的显性含义,又有非物质的隐性含义,还存在时间因素对质量的考验。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资金价值就是最优的性能与价格之比,只是这里的性能与价格的定义比较广泛。英国学术界对资金价值的思想各执一词,但她已被真正地用在实践领域中,被用来促进检查、重组、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等。不仅仅是PPP的指导思想,还是PPP项目的评判标准,并且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形成一整套为了达到资金价值目标的机制和最优操作方法。 “资金价值”作为政府采购公共产品,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核心理念和标准以外,西方社会主流思潮也认识到,只有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这样的模式才有可能达到资金价值的目标。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还提出政府在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必须转变职能,即“是掌舵而不是摇桨”。对于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政府不是一味地市场化,甩手推向社会,而是形成一种“政府采购、企业生产”的外包模式。虽然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政府要对这一模式进行灵活、正确和高效地运用并非易事。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只是确定标准,而对企业等私营部门具体如何生产提供公共服务在原则上不能干预。在实践上,需要政府充分发挥政治、经济和法律资源(如政策、财政和立法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来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完成政府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的职能。这需要相当的技巧,所谓效率和价值也来源于此。 PPP小组将追求资金效用价值看作是PPP的最核心的理念和思想基石,而“掌舵不是摇桨”是这一思想的最直接的反应。PPP的思想认为,只有作为“舵手”的政府和作为“桨手”的企业和私营部门进行有机地合作,资金价值才能达到。 3、分析框架 任何一个PPP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是以单一项目为基础的PPP合同业是这。就算项目要素再简单,也要经得起时间的长期考验。PPP研究小组对英国以项目为导向的PPP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英国大多数PPP项目都是以PFI,即民间融资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PFI已经成为以项目为特征的PPP的标准模式)。PFI项目宏观的目标是资金价值,微观目标就是使本次项目交易最终成功(Make this Project a good deal)。围绕这一目标,存在多个实施机制和措施。PPP小组将PFI的工作机理分解为三个工作面和五个实施机制,详

麦肯锡管理读后感

麦肯锡管理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麦肯锡管理读后感 《麦肯锡意识》是我读的麦肯锡系列的第二本书,曾经阅读的《麦肯锡方法》是对麦肯锡咨询公司以一个典型的项目为背景阐述了麦肯锡的咨询方法,也就是麦肯锡做什么,《麦肯锡意识》则介绍如何在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组织运作中运用麦肯锡的各种技术。 这本书的内容从分析、沟通和管理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分析,涉及问题构建、分析方法的设计和收据收集。沟通,包括结果的解释和理念的阐明。管理,涉及团队管理、客户管理和自我管理。下面是我对这几方面的理解: 一、分析方面,首先要构建问题,在构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解决问题的具体框架,也就是解决结构问题,因为没有结构,我们的观点就站不住脚很容易被推翻。利用适当的结构框架将问题简化细分之后就要建立可行的假设了,麦肯锡强调以假设为前提,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决策。接下来就要想办法证明或证伪假设了,这个过程中既要收集数据又要设计可行的分析方法。收集数据方面,麦肯锡有一套自己的常用工具及娴熟技巧,包括数据的搜索、结构化访谈及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那么如何将海量的事实数据应用到结果分析当中呢?麦肯锡注重关注画面,始终朝着最终目标前进,即以始为终。同时不要做过多的无用功,即无论个人还是团队,时刻

都要明确哪些分析是绝对必要的,哪些分析是无足轻重的,要克服过分关注细枝末节和追求数据精度的冲动,因为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人力,并且对阐明结果可能毫无帮助。 二、沟通方面,麦肯锡认为咨询并不仅仅是研究和分析,而是研究、分析和洞察的有机结合,不只是从客户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你的观点、想法组织起来,通过分析打动客户、让客户认可和接受。麦肯锡强调:如果你的数据分析结果连自己都不能打动,那你如何要求客户认可?所以麦肯锡人将数据理解比喻为"稻壳里挑麦子"的过程,即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去粗取精,剔除所有不相关的论据,严格坚守80/20原则,即80%的结论来源于20%的核心数据。另一方面,要想打动客户,也要有好的沟通技巧,时刻谨记哪些管理模式是适合客户的,哪些经营方法是不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为客户提出创造利润的好建议。对于陈述报告的组织和构建,麦肯锡最看重结构清晰、简单为妙。最有效的检验方法为电梯测验,即正式报告前顾问可以自己做个测验,能否在30秒内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如果不能,那么就要进一步跟客户沟通从而修改报告。因为一份连自己都思路不清的报告,客户肯定也不会买账的。 三、管理方面,包括团队管理、客户管理和自我管理。团队管理方面,麦肯锡有一条最明显的经验,就是把团队的管理看做一项独立、明确而重要的工作,还有就是重视人才团队的选择、团队内部沟通、队员联系活动和员工个人发展。麦肯锡每年都会投入巨额预算及大量专职人员负责招聘,对应聘者不仅考察外在表现出的能力,还要观察

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

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 麦肯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而《麦肯锡方法》这本书阐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麦肯锡咨询公司80多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方法的总结,并提出“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难”的观点。 麦肯锡方法一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思维,生活或者是对处理事情的态度上面。它将我截止目前掌握的一些思维方法合理地放到实践中去,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这些思维和方法。在处理问题或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运用场合,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采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采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问题,避免被“当局者”的惯性思维所误导,还提出可以采用二/八原则等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现实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要尊重事实”,其次解决问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正确做事”,而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验证和推翻假设”。 《麦肯锡方法》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在前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对麦肯锡人如何看待和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解释。在第四部分作者提供了在面对在麦肯锡公司生活的种种重压时学到的一些经

验教训。最后在第五部分作者简要评价了在这个公司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麦肯锡的一些珍贵记忆。 麦肯锡方法对我的影响,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一切从事实出发,敢于面对事实 解决问题从事实入手,事实是友善的,不要害怕面对事实,反之,我们还要捕捉事实,利用事实。 麦肯锡坚持咨询顾问以事实为基础,以问题结构化和假设为导向。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表现为两大点:先建立问题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步骤制定。解决方案的建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弥补了内在的直觉的缺乏,事实架起了跨越可信度鸿沟的桥梁。咨询顾问需要对成堆的资料和内部研究报告进行梳理,收集到足够的事实,以便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对他们的那一部分问题进行说明,因此,收集和分析事实是咨询顾问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与技巧。 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麦肯锡坚持MESE方法,每一份文件(包括内部备忘录)、每一次情况说明、每一份电子邮件或声讯邮件都应该"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咨询顾问要把思路理清楚,在避免困惑及纠缠不清的同时,你的思考还必须是完整的。在思考问题之前,咨询顾问需要定义、创造并检验自己最初的假设。定义最初的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如果假设正确,我们将通过事实找到证明它的路径与方法;如果假设错了,通过证明它的错误,也会得到通向正确答案的足够信息。在创造最初的假设时,需要花时间翻阅行业信息及报告,对该行业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把

麦肯锡的经典工作方法

麦肯锡的经典工作方法 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肯锡于1926年在美国创建,同时他也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的 * 。那么,麦肯锡的经典工作方法有哪些呢?下面jy135为大家了麦肯锡的经典工作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方向很重要; 2、开始时就怀着最终目标; 3、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工作习惯; 4、让实事说话; 5、如何让工作变得高效而简单:专注、先后、优先、拒绝、高效; 6、高效工作能力训练:工作秩序条理化、工作方法多样化、工作内容简明化; 7、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8、精心确定主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需要做什么、什么能给我高回报、什么能给我最大满足感; 9、不要草率了事; 10、事情的四个层次: A: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 B: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C: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D: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11、为什么总被事情牵着走 A:做事缺乏计划。 B: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C:杂乱无章的恶习。

D:不会利用零碎的时间。 E:毫无效率的机械工作。 F:控制不住情绪。 12、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A:每天开始有一个优先表。 B: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制定一个进度表。 13、用最充沛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14、像麦肯锡一样去解决问题:界定问题——设计分析作业——收集资料——解读分析结果! 15、我现在做的事,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 16、是什么总是让我们远离目标。

17、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把关注点一直放在自己的目标上。 18、一次做好一件事情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要好得多。 19、对工作做出承诺。 20、集中注意力。 21、每天制一个图表。 22、几种重要而有效的图表 A:作息时间表。 B:工作进度表。 C:社交活动表。 D:创新想法表。 23、有效的方式,从废纸篓开始(减少文件→丢弃→少保存)。

麦肯锡方法

麦肯锡方法 第一章.建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系统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事实弥补了直觉的缺陷,提高可信度。隐瞒事实预示着失败。 (2)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把大的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小的容易解决的子问题,保证每个问题都市独立的,不同的。一份好的麦肯锡问题清单,一级标题的数量不会少于两个,不会多余五个(三个一级标题为最佳)。对于不确定的问题放入“其他问题”项下。 (3)定义初试假设的精髓在于“在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就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假设仅仅是有待证明其正确与否的理论,假设本身并不是答案。记录你的初试假设,计划你将如何证明它正误的过程,就是绘制通向解决方案路线图的过程。 (4)生成初始假设之前,阅读行业内的出版物,了解行业的术语,现状,留意和寻找公司里该领域的专家。不需要掌握所有事实,只要概观行业和所研究的问题即可。(5)构造初始假设,首先将问题拆分,发现关键驱动因素,针对每个关键驱动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将这些建议分解到各个层级的各项议题中。完成议题树,产生问题解决路线图。 (6)采用项目组的初始假设而不是各人的初始假设,因为大多数人不善于对自己的思想展开批判。 第二章.探索分析问题的方法 (1)首先确定接手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深入探究。当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个错误时,应该回到客户或者上司那里叙述清楚。 (2)一种分析框架叫做外力分析,用于在项目开始时研究客户潜在的外部压力。包括识别客户的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和潜在的替代品。 (3)即使你的直觉是对的,也要花时间通过事实来验证。 (4)不要寻找事实去支撑你的提案。要抵制把初试假设作为答案,而将问题解决流程视为对其证明的诱惑。不要让强有力的初始假设成为思想僵化的借口 (5)确保解决方案适合你的客户 (6)只要你收集事实并且展开分析,解决方案就会自己来找你 (7)最大的阻碍来自政治,变革管理有时候意味着管理层的变革 (8)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你可以 1.对问题重新定义 2.调整实施方案 3. 攻克政治难关(如果遇到反对势力,表明你的解决方案对公司某个人具有负面意义) (9)二八法则 (10)任何过度的寻找事实都是在浪费弥足珍贵的时间和精力。要聪明的工作,而不是更辛苦的工作 (11)影响企业的因素很多,要关注关键驱动因素 (12)计算的平方律:问题的复杂程度变为两倍时,解决问题的时间变为原来的4倍(13)电梯法则:如果对自己的解决方案了如指掌,那么可以在30秒内向客户进行准确无误的解释。侧重谈能来带最大收益的建议 (14)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交给客户一些实际的东西有助于缓解项目小组的压力。先摘好摘的果实,可以抵制囤积信息在研究期末做一次大型汇报的诱惑,使客户变得积极,工作变得轻松,自己更加愉快 (1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新的收获记录在图表中,有助于推进你的思考 (16)不要尝试做整个团队的工作。如果有一次你设法去做了每一件事,就会让周围的人

麦肯锡:如何在团队中激发创造力

麦肯锡:如何在团队中激发创造力 2011-7-16 13:49:00 麦肯锡季刊 尽管创造力往往被认为是少数幸运儿的特质,但任何个人或团队都可以变得更具创造力——能够产生更多促进增长和业绩的突破性创意。事实上,我们从数百个企业团队——从经验丰富的首席级高管到初级的客服代表——获得的经验表明,企业可以利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提升任何级别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成果。 关键在于,要高度重视感知能力,一些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如埃默里大学的Gregory Berns——发现,感知能力与人类大脑的创造力具有内在联系。Berns坚持认为,为了以与众 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我们必须用前所未见的事物“轰击”自己的大脑。这种新颖性至关重要,因为人的大脑已进化得极具效率,并经常在感知事物时“走捷径”,以节省精力;以惯常方式感知信息只需要消耗很少的精力。只有通过迫使我们的大脑对信息重新分类,并超越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开始设想真正新颖的替代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四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企业高管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改变根 深蒂固的旧观念,并提高创造力——对于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直接下属和范围更广泛的工作团队,都同样如此。虽然我们并未声称发明了这些独特的方法,但我们已经看到,它们在帮助企业找到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新方法上,显示出了协同力量——对于任何伺机抓住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在增长机会的企业来说,这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力。 使自己置身其中 要想成为创新者,就必须摆脱固有的成见。不幸的是,人的头脑令人吃惊地善于支持其 根深蒂固的观察世界方式,同时还会过滤掉与其相反的证据。事实上,学术研究表明,即使当不容置疑的事实摆在面前时,很多人(包括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坚持不肯放弃自己的成见。 个人体验有助于矫正这种缺陷:通过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一些事情,可以改变人们的认 知方式,而围坐在会议桌旁进行抽象的讨论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通过设计一些直接面向与会者的隐含或明确假定的个人体验活动,走出办公室,开展创造力培养演练或创意生成活动,具有极大的价值。

麦肯锡思考企业问题的方法

麦肯锡思考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解决方案像麦肯锡的所有事情一样,公司解决问题的程序有三个重要特征。当团队成员第一次碰在一起讨论其客户的问题时,他们知道,自己的解决方法会是:●以事实为基础●严格的结构化●以假使为导向①①在麦肯锡,3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公事,事情都是以3出现的。请注意,我列的这个问题有三个方面。拿一个复杂的问题请教一名麦肯锡顾问,你很可能会听到:“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当然,接下来就会有真正的麦肯锡顾问层次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客户、公司、你。在本章中,你将确切地把握这三个特征的含义是什么,以及你如何能够在自己的企业里运用它们。 1、事实是友善的事实是你用以铺就解决措施之路的砖石,事实也是建立支撑这一措施的柱子的砖石,不要害怕事实。在麦肯锡公司,解决问题是从事实入手的。在进行项目的第一天,团队的所有成员要对成堆的资料和内部研究报告进行梳理,收集到足够的事实,以便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对他们的那一部分问题进行说明。在总结出了最初的假定之后,团队会冲出去收集必需的事实用以支持或反驳最初的假定(这是在完成了适当的分析之后)。当你开始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收集和分析事实就是你存在的理由。正如以为前SEM②所观察到的:当你剥离了麦肯锡用以装扮其解决问题程序的许多美妙的语言之后,剩下来的就是对问

题成分的令人非常兴奋的、高质量的分析,与之相伴的还有对待收集事实的积极态度。②SEM,资深项目经理。在许多情况下,作为初级合伙人,SEM负责多重研究,还要腾出一部分精力用于维护客户关系。SEM承担合伙的所有压力,但所得要低一些。为什么事实在麦肯锡做生意的方法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事实弥补了内在的直觉的缺乏。大多数麦肯锡顾问都是通才,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所了解。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和职位的提高,他们会对很多事情非常了解。但是,即便是到了这个水平,他们的所知还是不如实际工作人员,比如说,在对易腐食物的库存管理实践方面,他们就比不上那些已经在Stop&Shop 公司中一直从事分销工作达10年之久的职员。对于一项存货管理问题,也许在10秒钟之内内在本能就会告诉这些家伙解决的方法(尽管他们也可能比较善于审视事实),但麦肯锡则必须先看事实。其次,事实架起了跨越可信度鸿沟的桥梁。在加入公司的时候,一名典型的“咨询顾问”③应该是在其所在院校的名列前茅的毕业生(至少在美国是如此),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过两到三年,而且在一所名牌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他们的年龄大约在25岁左右。在其第一个项目中,他们也许得向一家名列财富50强的首席执行官提交自己的分析报告,而这样的老总对以为刚刚培训出炉、年龄只有27岁的MBA所说的话是不会给予多少信任的,除非有足够分量的事实支持他们。对于向其老板提交建议的初级主管而言,情况也一样。③咨询顾问:入门层次的麦肯锡管理顾

世界上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麦肯锡方法金字塔法则总结)

阅读参考: 《世界最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金字塔法则》 《思维导图》 《麦肯锡方法》 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人格框架: 对事不对人 问题框架:出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谁的错。 结果框架:你想要什么?怎样得到,需要哪些资源。 人格否定 双重约束框架:如果你这样做,是错的;你那样做,也是错的;你没法决定怎么做, 更是错的。你活着就是个错误,你长的就该死。 塞拉姆女巫困境:把你捆起来扔水里,如果你浮起来,那你是女巫,我们要搞死你; 如果你沉下去了,那你不是女巫,但你已经挂了。 强迫性重复,逃避分裂和失控感。 一个女人天天被老公打,打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老公笑眯眯的回来了,还给她买 了化妆品,她一定觉得好恐怖。说你待会是不是要杀了我。老公说,怎么会呢我良心 发现了。女人说不是,你肯定要打我,你打啊,我才不怕你咧。老公说我真不是要打你。女人说就是就是。老公烦了,就把她打了一顿。 改变是渐进的。“应该做”(头脑,比量)和“想要做”(情感,现量)中间有一条鸿沟。用强悍的军事化风格固然可以促成改变,但容易造成人的机械化和心灵的割裂。春风化雨般的包容和耐心才是解决之道。

柴静在《新闻调查》早期采访时,常用句式是“你不觉得……?”“难道你没想到……”, 有人喜欢,更短,更直接,更来劲。后被庄主任修理过,说提问的动机应是疑问,不 是质疑。那种冷峻的正直里,有一种预设立场的自负。 人在交战中,立足之地本能地会踩得格外坚硬,越受压力越被攻击越可能如此。但事 实和逻辑不是用来上阵杀敌的,也不是用来跟人分高下,逻辑只用来认识事物,它里 面没有火气,也不含敌意,只是呈现“事情何以如此”。 人都有弱点,避免鼓动和被鼓动更不是易事,我上次写过小时候看《少林寺》里方丈 给李连杰剃度时一再追问他“能持否?”,和尚和记者,这两个工种,都要求你“能持”,持不了,或者不想持,就别干了。 记者云集的现场,有一种发低烧的气氛,温度一上来,几百个镜头烤着,人讲话时容 易失度,泪笑都容易夸张。新闻旋涡的中心往往是空的,只是一股子情绪搅着,问题 投进去,还没定足,一卷,就不见了。 金字塔结构 理论核心: 从结论写起,下层用论据支撑,论据下层再用子论据支撑。首先表达主要思想,使受 众对表达者的核心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金字塔结构中的下一层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问答模式最适合受众了解文章的全部思想。 一般而言,核心思想是揭示性观点,不是对而无用的泛泛之谈。明确的思想能带给我 们力量,帮助读者和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某种形象。“视觉化”非常重要,因为你所能做到的事情,不可能超越你想象力的边界。 金字塔结构的主要构建方式是归纳和演绎。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几乎就是逻辑的全部。在此之外还有一种“诱发性思维”,更关注“场域”和“关系”,通常用隐喻和类比 表达。这种思维其实更多是直觉,激发想象力并带出全新的视角。比如滑雪和办公室 的共同点:滑雪要避开树木和凹陷;在办公室里则要处理好人际摩擦。实例如王石爬 山和做企业所遵循的共同精神。 在思维的顶端,可以用模糊化的语言,因为那是一种整合的境界:比如“建立全球化 视野”,“科技以人为本”。但在思维的低层,需要找到一个明确的结果,目标和里 程碑,并明确行动的步骤。 我们的思维结构就像地图。有些人是世界地图,但没有具体到乡镇;有些人具体到了 社区街道,但只是某一个城市的地图。一个完善的地图,既包括宏观的把握,也包括 对细节的了解。

麦肯锡方法(干货版)

麦肯锡方法(干货版) 麦肯锡方法 麦肯锡被誉为“诞生巨人的温床”。对管理界而言,麦肯锡就像珠宝中的名牌Cartier一样。没有哪一家咨询公司能像麦肯锡公司这样,既闻名遐迩、成就非凡、大受吹捧,又守口如瓶。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大前研一和卡岑巴赫,在这里形成了他们的清晰逻辑和敏锐洞察力;商界巨子——IBM的郭士纳、美国运通的哈维·格鲁布,把麦肯锡思想成功地运用于世界级的公司。 其实,麦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神奇。作者以在麦肯锡工作的经验及访谈大量麦肯锡顾问为基础,总结出一系列麦肯锡人始终坚守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任何组织中运用,也能帮助任何水平的人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解决从生活到工作、从简单到棘手的各种问题。即教会你: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之事! 一、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 麦肯锡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了解决企业问题。本部分将揭示麦肯锡利用“以事实为基础,严格的结构化,以假设为导向”达成解决方案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商业问题,如何有效地发挥解决问题程序的效用,同时

提供一些在解决问题时可选择的有用规则,比如著名的80/20规则、电梯测验等等。 1.建立解决方案 (1)以事实为基础 从进入项目的第一天,项目组所有成员就要对企业成堆的资料、内部研究报告进行梳理,收集足够多的事实,以便对问题进行说明。 事实对于思考问题非常重要,一方面,事实规避了直觉判断带来的风险。尽管麦肯锡顾问经验丰富,可能在10秒内就能本能地说出解决办法,但是,与企业实际操作人相比,还是有所不足,因此麦肯锡必须先看事实。另一方面,事实架起了跨越可信度鸿沟的桥梁。麦肯锡顾问一般从名牌商学院MBA毕业,很年轻,企业难以对他们所说的话产生信任,但如果有足够分量的事实支撑就不一样。 尽管事实具有很大的威力,但很多人却害怕面对事实,而躲避事实是一剂失败的药方。因此,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事实,必须不害怕、不逃避事实。 (2)严格的结构化

《麦肯锡方法》重要内容提炼

《麦肯锡学习方法》经典内容提炼 同事推荐《麦肯锡学习方法》,看后收获颇多,因为感觉是本好书,故特意订购了本书推荐Gene Zelazny的《用图表说话》。本书由于重要价值信息太多,无法用一篇感想概括所有的精华。于是从头把度过的重要信息摘录出来,与大家共享——Alfredx。 第一章建立解决方案 1 以事实为基础 2 系统化的 MECE(me see)原则: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解决商业问题时,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必须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 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如同开始一段长途旅行,初始假设是你的问题解决路线图。生成初始假设的方法:1)寻找公司里该领域的行家,这是追上行业最新动向最为快捷、最为有效的方法。2)将问题拆分,发现关键驱动因素。建立建议树。 第二章探索分析问题的方法 方法:以事实为基础的,系统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 利用前辈的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 2咨询顾问可以转而将解决问题的重点置于“关键驱动因素”。 3 假设求证 1)用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让你的初始假设(或你的直觉)生效,这更有利于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纵然你的直觉反应也许(很可能)是对的,那也要花时间通过事实来验证。 2)麦肯锡使用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为客户提出建议之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论证。 4 不要寻找事实去支撑你的提案 你的思想要保持开放与灵活,不要让强有力的初始假设成为思想僵化的接口。不论你觉得自己的初始建设多么精彩绝伦、解决深刻、新颖独特,你都必须时刻准备接受证明你错误的事实。假如事实证明你的初始假设是错误的,那就根据事实做出调整。不要将事实捣碎硬塞进你的结构框架。

麦肯锡案例分析全集

内容目录: 麦肯锡《人才测评业务方法论介绍》66页.ppt 麦肯锡《上海环保集团---创建杰出的董事会》.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产品与服务市场细分研究报告》71页.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市场细分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关键》109页.ppt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改善绩效管理》67页.ppt 麦肯锡《中国石化公司---营销培训卓越的定价策略》204页.ppt 麦肯锡KPI资料.ppt 麦肯锡TCL股份组织结构设计方案.ppt 麦肯锡爱情报告.pdf 麦肯锡—百威啤酒战略报告.ppt 麦肯锡的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业绩改善与客户管理.ppt 麦肯锡的市场研究方法.ppt 麦肯锡的营销工具箱 .pdf 麦肯锡方法(电子书).exe 麦肯锡给大唐电信作的战略.ppt 麦肯锡给医药行业的报告.ppt 麦肯锡公司管理咨询的标准流程—麦肯锡招商局项目.ppt 麦肯锡广电资料.RAR 麦肯锡-黑龙江庆新油田业绩管理报告.ppt 麦肯锡价格战略.ppt 麦肯锡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PPT 麦肯锡-降低成本的一些分析方法.ppt 麦肯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七步法”.ppt 麦肯锡-金新信托-建立完善的产业投资流程.ppt 麦肯锡经典著作-用图表说话.pdf 麦肯锡-均瑶集团战略咨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康佳广告促销计划流程实施手册.ppt 麦肯锡客户服务培训手册.ppt 麦肯锡—麦肯锡顾问客户服务培训手册.RAR 麦肯锡-某数码公司战略.ppt 麦肯锡培训2.ppt 麦肯锡—平安人力资源方案集成.RAR 麦肯锡-日本东芝中国公司战略.ppt 麦肯锡三星战略1(motorola).ppt 麦肯锡三星战略2(nokia).ppt 麦肯锡三星战略3(西门子).ppt 麦肯锡三星战略4(爱立信).ppt 麦肯锡—上柴的战略咨询.ppt 麦肯锡上海联通固定市场举措.ppt 麦肯锡—上海汽车城.ppt 麦肯锡实达案例分析.ppt 麦肯锡图表汇总.ppt 麦肯锡为某电力做的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流程最佳做法及诊断.pp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