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工程试卷a

系统工程试卷a

系统工程试卷a
系统工程试卷a

重庆大学系统工程导论课程试卷

A卷

B卷

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开课学院:自动化课程号:考试日期:2013.5.9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其他考试时间:120 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空2分)

1.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是(),系统工程工作的保障是()。

A.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

B.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

C.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

D.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2.下述那一项不属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构成()。

A.时间维

B.逻辑维

C.专业维

D.技术维

3.从已知定理导出模型,利用实验方法补充(验证),再利用归纳法从实验

数据中搞清楚关系,建立模型的方法是()。

A.机理分析法

B.实验法

C.综合法

D.老手法

4. 下图是一个有向连接图,它的邻接矩阵是()。

A.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B.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C.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D.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线性连续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为线性常微分方程,既可以使用一元高阶方

程,也可以使用多元一阶联立方程组来描述。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矩阵A代表的含义是(),矩阵C代表的含义是()。

A.状态转移矩阵 B. 输入输出矩阵

C. 输出系数矩阵

D. 输入分配矩阵

6.在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复杂性。人们希望变量

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下述那种方法有助于实现这种希望()。

A.解释结构模型法 B.系统状态建模法

C. 主成分分析法

D.聚类分析法

7.系统评价就是( )。

A.评定系统的价值 B. 评估系统的可行性

C.比较各备选系统的优缺点 D. 以上都正确

8.评价的效用值是指( )。

A. 评价对象的益损值

B.评价对象的使用价值

C. 评价人员对评价对象的主观感受

D. 评价对象的价值

制学

线

9. 进行系统评价时,下面不属于关联矩阵组成要素的是( )。

A .评价的指标体系 B.各方案的评价值

C .评价指标的权重 D.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10.系统工程中系统评价的目的是( )。

A. 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B.评价系统的风险性

C. 评价方案之间的优劣性

D.评价系统的益损值

11. 用层次分析法和A古林法进行系统分析时,若某个评价出现了误差,对评价结果影响的程度是( )。

A. 层次分析法更严重

B. A古林法更严重

C. 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当

D. 谁重谁轻无法确定

12.模糊数学是研究( )型的现象。

A. 非此即彼

B.发生概率不确定

C.界限与外延不明确

D.无法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

13.决策是实质是( )。

A. 规避风险

B. 选择最优方案

C. 效益最大化

D. 确定预期效益

二、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主要存在哪些不同点?

2.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一般属性有哪些?

3. 什么是模型,其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4. 简述不同类型的评价主体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三、计算题(40分)

1.根据给出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请用解释结构模型建模的规范方法,建立递阶结构模型(请写明每一求解环节的运算步骤)。(15分)

2.已知对三个农业生产方案进行评价的指标及相互间的重要度关系如表1所示,各指标的评价尺度如表2所示,预计三个方案所能达到的指标如表3所示,试用A古林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4分),并用关联矩阵法进行方案评价(6分)。

表1 评价的指标及其重要度关系

评价指

亩产量

x1/kg

每百亩产量

费用x2/元

每亩用工x3/

工日

每亩纯收入

x4/元

土地肥力增

减级数x5相互关

—x2/x1=1 x3/x2=0.4 x4/x3=2 x5/x4=1

表2 指标的评价尺度

评价值x1/kg x2/元x3/工日x4/元x5

5 2200以上3以下20以下140以上 6

4 1900~2200 3~4 20~30 120~140 5

3 1600~1900 4~5 30~40 100~120 4

2 1300~1600 5~6 40~50 80~100 3

1 1000~1300 6~7 50~60 60~80 2

0 1000以下7以上60以上60以下 1

x1/kg x2/元x3/工日x4/元x5 A1 1400 4.1 22 115 4

A2 1800 4.8 35 125 4

A3 2150 6.5 52 90 2

3. 某公司为满足某地区对某一产品的需求设计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新建一个大厂,需投资320万元;第二个方案是新建一个小厂,需投资140万元;第三个方案是先投资140万元建一个小厂,三年后如果销路好再考虑扩建,扩建需追加投资200万元,收益与新建大工厂方案相同。根据预测该产品在前三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如果前三年销路好,后七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9,销路差的概率为0.1。如果前三年销路差,后七年销路必定差。每个方案的收益如下表所示。

试画出决策数(7分),计算出各机会点、决策点的收益期望值(6分),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案(2分)

四、论述题(10分)

1. 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在逻辑上把一个系统工程分成了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请根据这样的原理,对你熟悉的一项课程设计或竞赛活动,用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这7个步骤中你需要具体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库(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2019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A卷 含答案

2019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 题A卷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60分。 2.全卷共三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3.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时,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的选项。 4.作答案例分析题时,采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矿山过程中,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不包括30人),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认定为()。 A. 一般事故 B. 重大事故 C. 重大责任事故 D. 责任事故 2、矿井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一般应以安排( )为主。 A.地面永久工程准备 B.矿井工业广场购地 C.井筒开工准备 D.矿井永久安装工程准备 3、“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应由()组织编写。

A.项目经理 B.项目总工程师 C.监理工程师 D.质量检验员 4、表征土在挖掘后体积增加的性质,可以用参数()表示。 A. 体积膨胀系数 B. 内摩擦角 C. 最初可松性系数 D. 扩容系数 5、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通过,如:冻结法,钻井法,沉井法,注浆法和帷幕法等。目前以采用( ),为主。 A:冻结法,钻井法 B:钻井法,沉井法 C: 沉井法,注浆法 D: 注浆法,帷幕法 6、下列不属于深孔爆破的起爆方式的是( )。 A.排间顺序起爆 B.波浪式起爆 C.台阶爆破 D.楔形起爆 7、为防止瓦斯引燃引爆,避免高速移动的物质产生的静放电现象,应保持矿井环境温度在()。 A. 25℃左右 B. 30℃以下 C. 35℃以下 D. 40℃以下

分离工程》考试试卷答案

研究生《分离工程》考试试卷(2009-12) 年级 专业 导师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0分) 1.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两类,即 平衡分离过程 和 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 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分离剂有 能量媒介(ESA ) 和 物质媒介(MSA ) 两种类型. 2. 影响板式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因素包括: 传质速率 , 流型和混 合 效应 , 雾沫夹带 和 物性的影响 。 4. 精馏操作中, 以板效率定义理论板和实际板的差异, 以汽相浓度表示的板效率定义为: (数学式,在第i 块板上) i i i+1 MV *i+1y -y E = y -y 。 5. 萃取精馏中溶剂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 对原溶液各组分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和 稀释原溶液,减小各组分相互作用 。 6. 全回流精馏状态下得到的理论板数是,,,,,lg lg D lk B hk D hk B lk m lk hk x x x x N α??? ? ?? ? = 为最少理论塔板数 , 而最小回流比为 1iB Di m i iB x R ααθ=--∑ 理论塔板数无穷多时的回流比 。 7. 液液萃取的分配比定义为: 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在萃取相中的浓度与被萃物在被萃相中的浓度之比 . 8. 固膜分离技术包括: 微过滤 超过滤 和 反渗透

等。 9. 分离的过程耦合是将不同性质的分离过程自身或与反应过程耦合起来,例如:萃取结晶、吸附蒸馏、化学吸收和化学蒸馏等. 10. 结晶图中,饱和S-S和过饱和曲线T-T将整个区域分为3个区,其中S-S和T-T之间的区称为亚稳定区,它又分为刺激结晶区和养晶区两个区。 11 相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有状态方程法和活度系数法两种方法 12. 相平衡关系可用相图,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子等来表达。 13. 通常所说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F代表芬斯克方程,用于计算全回流操作时,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最少理论塔板数,U代表恩德吾特公式,用于计算最小回流比,G代表吉利兰关联,用于确定实际回流比下所需理论塔板数。 14. 如果想用离子交换法去除溶液中的Na+,应用阳离子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并用稀酸洗脱。 二、简答题(20) 1. 什么是物料的露点?它与物料的哪些参数有关? 答:物料的露点分为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两类。当压力一定时,物料蒸汽凝结出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为露点温度;当温度一定,恒温增压到结出第一滴露珠时的压力为露点压力。它与物料的粘度,沸点等参数有关,也与气体压力以及待结露物质在气体中含量有关。。 2. 反胶束萃取的萃取效率与什么效率有关? 答: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与反胶束相有关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机溶剂的种类、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及答案(共3套)

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 2016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全国统考试卷考试科目:煤矿安全系统工程试卷代号:6245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4 页,四种题型,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海因里希模型的5块骨牌依次是遗传及社会环境、、 、、。 2、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有系统性、、、、 。 3、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的事故分析方法。 4、某事故树的最简析取标准式为:T=x1x2+x1x3x1则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为: 、。 5、预测技术按预测期限长短分为:近期预测、、、。 6、安全评价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 7、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有三方面:即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展开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危险性等级进行划分时。其中,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且处于临界状态,暂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此危险程度属于。 A 、安全的B、临界的 C 、危险的D、灾难性的 2、下列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是。 A 、安全检查表法B、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C、事故树分析法 D、鱼刺图分析 3、对故障危险程度等级进行划分时。其中,可鞥导致死亡或系统损失,必须设法予以消除,此危害程度属于。 A 、轻微的B、临界的 C、严重的 D、致命的 4、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就发生。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特殊门 5、从敏感度和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双重角度反映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大小的影响。 A 、结构重要度B、概率重要度 C、临界重要度 D、可靠度 6、一个现象是另一个现象的根据,这一现象和其它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这说明了事故具有 A 、因果性B、偶然性 C、必然性 D、规律性 7、事故发展具有3阶段,以下不属于事故发展阶段的是。 A 、孕育阶段B、发展阶段 C、成长阶段 D 、发生阶段 8、下列关于“事故树”的说“正确的是。 A、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 B、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C.、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D、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 ,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 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出现在 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 1形成具有较强 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 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 的定义是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 )/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0L ) 。 5. 对普通的N 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 个,建立的MESH 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η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 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 的性质,对溶液施加 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 ,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1(1) 0(1) 1c i i i i z K K ψ=-=-+∑ 式中: K i ——相平衡常数; ψ——气相分率(气体量/进料量) 。 2. 精馏塔第j 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 方程。

—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 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 组分在顶、釜的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0.6(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101.3kPa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10=152.56kPa P20=61.59kPa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2=0.65(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 求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0.50、丙烷0.4、丁烷0.1(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1.26,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收率可达到多少。

2019版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练习题A卷 (附答案)

2019版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练习题A卷 (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60分。 2.全卷共三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3.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时,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的选项。 4.作答案例分析题时,采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对锚杆支护能力有重要影响的锚杆施工质量指标是()。 A. 锚杆杆体强度 B. 锚固力 C. 抗拉拔力 D. 砂浆强度 2、矿业工程现场管理既包括目标性管理,也包括生产要素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和现场文明管理等内容,这是一种()。 A.综合性管理 B.群众性管理 C.动态性管理 D.服务性管理 3、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5~15m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的地基是()。

A. 灰土桩 B.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 深层搅拌法施工 D. 碎石桩 4、深基坑支护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 )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A.一周内 B.十天内 C.半月内 D.一月内 5、菱苦土是一种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成分是()。 A. 氧化镁 B. 氧化钙 C. 硅酸钙 D. 硅酸镁 6、单位工程正式验收时,应由()来组织各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A. 建设单位负责人 B. 监理工程师 C. 项目经理 D. 造价工程师 7、砌块施丁工艺的步骤为()。 A. 铺灰——砌块吊装就位——校正——灌浆——镶砖 B. 铺灰——砌块吊装就位——灌浆——校正——镶砖 C. 铺灰——砌块吊装就位——校正——镶砖——灌浆 D. 铺灰——镶砖——砌块吊装就位——校正——灌浆

矿业系统工程试题及答案

1、简答矿山系统控制的目的。(1)保持矿山系统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即在矿山系统受到各种干扰影响而发生偏差时,能及时地纠正偏差,恢复系统原有状态。(2)引导矿山系统在运行之前从一种状态转变为一种预期的新状态。前者的控制目标是为了实施过程控制,后者的控制目标是为了进行事前控制。 2、简答矿山系统控制的作用。(1)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矿山系统控制可以为我们寻找和制定最优化的政策方案,提供现代的科学方法和手段。(2)提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控制,管理通过对被控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来控制这个系统,达到预定的状态。 3、集中控制方式有何优缺点?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简单,指标控制统一,便于整体协调,当系统规模不很大且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处理方面的效率和可靠性很高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整体最优控制。但集中控制方式也有弊端。首先,由于系统很大,变量很多,系统空间的维数很高,系统的优化变得十分困难。其次,有些边远处的子系统与集中控制器来回传输的信息量大,不仅所需花费用高,而且还会造成信息壅塞及信息传输、处理的错误,从而导致决策的迟延和失误。再次,由于控制系统的中间层次不足,集中控制器就不得不搞得十分庞大,使得体系僵化,因而系统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机构的变革和创新都很困难。 4、简述信息在矿山企业中的作用。信息是企业的生命,管理的艺术 在于驾驭信息。(1)信息是企 业的灵魂、管理的基础(2)信 息是决策的依据(3)信息是企 业有效控制的工具(4)信息是 企业提高有序度的手段(5)信 息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 争能力的关键 5、试用系统学理论分析为什么 会产生1+1<1的?要点:① 系统各要素之和并不都是大于 每个要素②若各要素互不协作, 甚至互相制约,结合不善,则会 出现相反的情况③系统各属性 在不合理、多内耗的情况下,会 起缩小作用。④因此,在创建和 管理系统时,要防止和纠正这种 不利因素。 6、简述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在我国煤炭企业中,人力资源丰 富,但实际上在人力资源开发和 利用这个问题上,都存在以下几 个问题:(1)人力资源质量较 差,教育培训严重滞后,员工整 体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2) 人力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由于缺 乏总体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致使 目前煤矿企业存在大量人才短 缺和人才浪费现象。(3)人力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缺乏行之有 效的激励制度,致使劳动成本上 升,而劳动生产率低下。因此,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一支高 素质的员工队伍,对于提高企业 劳动生产率,文明生产,安全生 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乃至提高 人口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简述系统的特征之一:环境 适应性。①外部环境是指与系统 发生作用而又不包含在系统内 的各种事物组成的整体。②一个 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要产生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③所 以,要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国家 政策,采取措施以适应环境,来 实现企业自身的目的。④企业内 部各子系统也必须能适应其它 子系统的变化。所以,企业要有 活力必须要有环境适应性。 8、井田划分的基本要求是什 么?①尽量以影响矿井开拓巷 道布置的落差大的断层、地质构 造、河流湖泊作为井田边界②考 虑地形、地貌、地物的实际情况, 使井田范围内有适宜的井口位 置,便于工业广场布置和铁路接 轨③力求同一井田内的煤层开 采条件相近④井田走向长度与 井型相适应,一般小井型不少于 1.5km,中型井不少于4.0km,大 型井不少于7.0km.⑤有足够的 开采储量,使井型与服务年限满 足设计规范和要求⑥初期的浅 部井田与后期的深部井田的分 界线,以开采深度800~1000m为 界,深部矿井的井型大于浅部矿 井的井型。 9、采区设计优化的内容及采区 优化的准则有哪些?采区设计 内容有:①选择采煤方法、采区 机械装备②确定采区巷道布置 系统及主要参数.采区优化的准 则:最优准则取多项评价指标时 ①采区吨煤费用最低②采区生 产能力最大③采区巷道掘进量 最小④采区准备时间最小⑤煤 炭资源损失少,采出率高⑥有利 于采区接替和生产稳定,采取服 务年限长⑦便于生产管理,同时 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少⑧采区生 产系统安全可靠。 10、解释克里金法及其优点。克 里金法是以地质统计学为理论 根据,用被估快段附近(或内部 样品)的线性组合,对快段进行 最佳无偏的估值计算。克里金法 的优点:(1)可提供最佳无偏的

2019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A卷 (附答案)

2019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A卷 (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60分。 2.全卷共三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3.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时,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的选项。 4.作答案例分析题时,采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矿业工程施工合同变更时,承包人在施工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种由承包人提出涉及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变更、材料与设备的代用代换,须经()的同意。 A. 项目经理 B. 监理工程师 C. 设计负责人 D. 施工负责人 2、矿山的安全设施未经验收而擅自投入生产且拒不停止生产的,其处罚措施是()。 A. 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处以罚款 B. 上级主管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罚款 C.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D. 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3、将巷道锚杆安装设置为施工质量控制点是由于它是工程的()。

A.关键部位 B.施工的薄弱环节 C.关键施工作业 D.隐蔽工程 4、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 )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A.10 B.20 C.30 D.40 5、下列关于水玻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碱金属硅酸盐 B.硅酸钠水玻璃最为常用 C.水玻璃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和很强的耐酸腐蚀性 D.水玻璃具有较差的耐热性能,高温易分解 6、施工成本控制的正确工作步骤是( )。 A.预测-比较-分析-检查-纠偏 B.预测-分析-比较-检查-纠偏 C.检查-比较-分析-预测-纠偏 D.比较-分析-预测-纠偏-检查 7、风筒的排风口必须设在主要巷道风流方向的下方,距掘进巷道口不得小于( )。 A:20m B:15m C:10m D: 5m 8、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敷设,一般需要每()kin加测一条陀螺定向边。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

分离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共27空,每空2分,共54分) 1.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传质分离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分离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分离过程,常见的平衡分离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征表征能量被利用的程度有两类效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要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提高其___________________效率,就应该采取措施减小过程的有效能损失。有效能损失是由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3. 泡露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按规定哪些变量和计算哪些变量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中围绕非平衡级所建立的MERQ 方程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常见的精馏过程节能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混合物传热速率________________最小分离功,非理想溶液混和物传热速率________________最小分离功,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 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 2.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3. 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 B.约束数 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 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 4. 在多组分混合物的吸收过程中,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主要在靠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在其余级变化很小。 A.轻关键组分 B.重关键组分 C.轻非关键组分 D.重非关键组分 5. 多组分精馏与多组分吸收过程均不能对所有组分规定分离要求,而只能对分离操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组分即关键组分规定分离要求,其中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多只能有(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过程最多只能有( )个关键组分。() A.1 B.2 C.3 D.4 6. 下列各单元中,(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0,(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1。() A.混合器 B.分相器 C.分配器 D.再沸器 7. 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视具体情况而变 8.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一定

2019版国家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测试题(I卷) (含答案)

2019版国家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测试题 (I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60分。 2.全卷共三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3.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时,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的选项。 4.作答案例分析题时,采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反铲挖掘机挖土的特点是()。 A.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B.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C.后退向上,自重切土 D.前进向下,自重切土 2、矿业工程测量的常用仪器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等其中测量高差的有( )。 A: 经纬仪、水准仪 B: 水准仪、钢尺、 C: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 D: 全站仪、水准仪 3、立井贯通测量的重要方向偏差是()。

A. 两段井筒到同一水平面的上下偏差 B. 两段井筒到同一水平面的轮廓偏差 C. 两段井筒中心线落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偏差 D. 两段井筒中心线在落到同一平面上的高程偏差 4、带式输送机巷道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间隔()m设置支管和阀门。 A.30 B.50 C.100 D.200 5、煤矿许用炸药按其瓦斯的安全性分为( )。 A:5级 B:4级 C:3级 D:3级 6、巷道掘砌循环图表在编制时要考虑()的备用时间。 A. 10% B. 20% C. 30% D. 40% 7、钢材疲劳破坏是指钢材在在()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A. 冲击荷载 B. 交变荷载 C. 重复荷载 D. 恒定荷载 8、下列不属于井下环境保护方面的是()。

矿业系统工程

一、判断:(每题2分) 1、系统工程 2、系统建模 3、在线性回归预测方法 4、指数平滑预测法 5、定性系统分析方法 6、系统预测问题。 7、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 8、正规马尔可夫链 9、马尔可夫过程 10、网络图 11、在系统网络技术 二、填空(每空1分) 1、二战期间,运筹学的广泛应用是系统工程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一般说来,系统分析的各种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3、系统工程方法论包括系统工程观念和系统工程程序两个方面。 4、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 5、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有推理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混合法、类似法等五种。 6、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7、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8、时间序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不规则性等四个方面。 9、回归预测是一种统计方法,其预测结果有一定波动范围,这个波动范围叫做预测置 信区间。 10、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0,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无线性相关。 11、根据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常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 型决策和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三种。 12、在决策树中,由决策结点引出的分支称为方案枝,由自然状态结点引出的分支称为 概率枝。 13、根据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常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 型决策和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三种。 14、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处理决策表和决策矩阵无法表达的多 阶段决策问题。 15、网络图中,某作业(i,j)的总时差R(i,j)= 0 时,称该作业为“关键作业”。 16、系统评价中,将各项指标数量化之后,还必须使之量纲一元化才方便进行综合评价。 17、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则它们属于 18、设某系统的底层单元集B={n1,n2},若n1和n2可达集的交集 不同区域。 19、解析结构模型中最重要的假定就是:所涉及到的关系都是二元关系,都可用节点和 箭线表示。 20、投入产出表中,第Ⅱ象限反映各个部门的总产品中用于最终产品的那部分情况

采矿系统工程考题(附答案)

1、何谓无煤柱开采?绘图说明沿空留巷时巷道从掘进到废弃的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 无煤柱护巷是采煤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改善巷道维护、降低巷道掘进率、消除因留煤柱和丢煤而引起的井下灾害有明显效果。随着无煤柱护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采区巷道布置方面产生了相应变化。无煤柱护巷即:布置巷道时,巷道位于煤体边缘和采空区交界处,与传统的留煤柱巷道相比,取消了上、下区段之间的护巷煤柱,因此被称为无煤柱护巷。 根据对我国多年井下实测资料的分析,可将沿空留巷时巷道从掘进到废弃的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移动归纳如上图所示。 沿空留巷时巷道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总移近量是由不同阶段内移近量累积而成,它可用下式表示:U总=U0+v0t0+U1+v1t1+U2 式中U0、U1 和U2——由巷道掘进,一次采动和二次采动引起的顶底板移近量,当采深为300m及采高为2m时其值分别为20、230和270mm; v0 、v1——无采掘影响期内和一次采动后稳定期内顶底板移近速度,对一般情况可分别取为0.2和0.6mm/d; t0、t1——无采动影响期及一次采动和二次采动之间的间隔时间,d。 利用上式,可预先对沿空留巷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移动总量作大致估计。 2、综放开采基本原理 综放开采是在厚煤层的下部布置工作面,利用地压破煤与自重落煤,有些冒放性差的顶煤体采取人为措施改善顶煤体的冒放性,这样将顶煤体放出的一种开采方法,顶煤体的破坏与破碎靠支承压力和支架—围岩相互作用。 顶煤破坏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①顶煤强化阶段,支承压力峰值点之前的应力上升过程。随着三向应力的增加使顶煤发生损伤,而部分原有缺陷发展成新的微细裂隙,但各种裂隙均处于闭合状态;②裂隙扩展阶段,支承压力峰值点之后至工作面煤壁的应力迅速下降过程;③破碎松动阶段,工作面控顶区的顶煤破碎阶段;④冒放阶段,支架后顶煤的垮落放出阶段。 在顶煤的破碎过程中,第①、②阶段矿山压力作用是关键,它对顶煤的破坏发展起主导作用,而第③、④阶段顶煤的破坏、破碎主要靠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可以看出,顶煤体在运移过程中的破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综放开采矿压显现特点 综放工作面一次开采厚度大、支架直接支护的对象为相对较为松软的顶煤,因此与中厚煤层或厚煤层分层开采相比,工作面矿压显现有明显的不同。根据文献大量研究结果,一般条件下的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具有下述典型特点: (l)综放工作面支架载荷普遍较小。同一煤层综放开采与分采开采顶分层相比,工作面的支架

化工分离工程考试答案

2013化工分离过程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2.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3.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各相温度压力相等,各组分在每一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4.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进料组成z i 和相平衡常数K i 满足 ( 1,1>>∑∑i i i i K z z K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5.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6.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7.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8. 萃取精馏中塔顶产品不合格时,经常采取(增加萃取剂用量)或(减小进料量)的措 施使产品达到分离要求。 9. 吸收有(1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10.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和(用 蒸馏塔)。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吸收属于(A ) A.平衡分离;B.速率分离;C.机械分离;D.膜分离。 2. 计算溶液泡点时,若∑=>-C i i i X K 101,则说明(C ) A. 温度偏低; B. 正好泡点; C. 温度偏高。 3. 如果体系的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则相平衡常数可以简化表示为( D ) A. L i i V i K φφ= B. s i i P K P = C. $$L i i V i K φφ= D. s i i i P K P γ= 4. 汽液相平衡K 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 ) 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汽压小。 5. 如果塔顶采用全凝器,计算塔顶第一级的温度可以利用方程( B ) A.泡点方程; B.露点方程; C. 闪蒸方程; D.相平衡方程。 6. 计算在一定温度下与已知液相组成成平衡的汽相组成和压力的问题是计算( B ) A.泡点温度; B.泡点压力; C.等温闪蒸; D.露点压力。 7. 精馏中用HNK 表示( C ) A. 轻关键组分; B. 重关键组分; C. 重非关键组分; D. 轻非关键组分。 8. 以下描述中,不属于萃取精馏中溶剂的作用的是( D ) A.稀释作用; B.对组分相互作用不同; C.与某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 D.与某组分形成共沸物。

矿业系统工程复习题

矿业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某个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 A )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2.一般而论,1-3年内的经济预测为( B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3.依据事物发展的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定量预测方法属于( B )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4.下述各方法中,可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标准的是( D ) A.最大期望收益值 B.最小期望损失值 C.决策树 D.最小最大遗憾值 5.在库存管理中,“再订货时某项存货的存量水平”称为( A ) A.再订货点 B.前置时间 C.安全库存量 D.经济订货量 6.线性规划的基本特点是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D ) A.变量的函数 B.目标函数 C.约束条件函数 D.线性函数 7.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若要求得基础解,应当令( B ) A.基变量全为0 B.非基变量全为0 C.基向量全为0 D.非基向量全为0 8.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 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 A ) 个个 个个 模型用于解决管理中的( A ) A.订货与库存问题 B.环境条件不确定和风险问题 C.具有对抗性竞争局势问题 D.项目进度计划安排问题 10.在网络计划技术中,以箭线代表活动(作业),以结点代表活动的开始和完成,这种图称之为( A ) A.箭线式网络图 B.结点式网络图 C.最短路线图 D.最大流量图 11.网络图中,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或一道工序所需时间,称为( A ) A.作业时间 B.最乐观时间 C.最保守时间 D.最可能时间 12.在一个网络中,如果图形是连通且不含圈的,则这种图形称之为( C ) A.点 B.线 C.树 D.最小枝叉树 13.在固定成本中,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决定、不受短期管理控制支配的费用,称之为( C )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计划成本 D.预付成本 14.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知识而制定的决策,称之为( B )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教程文件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

分离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共27空,每空2分,共54分) 1.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传质分离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分离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分离过程,常见的平衡分离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征表征能量被利用的程度有两类效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要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提高其___________________效率,就应该采取措施减小过程的有效能损失。有效能损失是由 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3. 泡露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按规定哪些变量和计算哪些变量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5.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中围绕非平衡级所建立的 MERQ 方程分别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常见的精馏过程节能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混合物传热速率________________最小分离功,非理想溶液混和物传热速率 ________________最小分离功,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 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 2.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3. 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 B.约束数 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 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 4. 在多组分混合物的吸收过程中,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主要在靠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在其余级变化很小。 A.轻关键组分 B.重关键组分 C.轻非关键组分 D.重非关键组分 5. 多组分精馏与多组分吸收过程均不能对所有组分规定分离要求,而只能对分离操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组分即关键组分规定分离要求,其中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多只能有(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过程最多只能有( )个关键组分。() A.1 B.2 C.3 D.4 6. 下列各单元中,(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0,(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1。() A.混合器 B.分相器 C.分配器 D.再沸器 7. 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视具体情况而变 8.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一定 9. 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10.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二级建造师矿业实务历年真题

一、单选题(共计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矿业工程施工中,不论何种井巷贯通,均需事先算出贯通测量的几何要素,它是指( )。 A. 贯通巷道中心线的坐标和坡度 B. 贯通巷道腰线的坐标和坡度 C. 贯通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贯通巷道腰线的倾角(坡度)和贯通距离 D. 贯通巷道的距离 2.下列不属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的是( )。 A.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和工程性质不同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 B. 尽量减小水灰比 C. 采用高强度石子 D. 采用级配好且干净的骨料 3.建筑钢材作为主要的受力结构材料,其主要的力学性能有( )。 A. 抗拉性能、抗压性能、抗剪性能 B. 抗拉性能、抗压性能、抗冲击性能 C. 抗拉性能、抗压性能、抗疲劳性能 D. 抗拉性能、抗冲击性能、耐疲劳性能及硬度 4.下列水泥品种中适合拌制严寒地区水位升降范围内混凝土是( )。 A. 较高等级的普通水泥 B. 复合水泥 C. 火山灰质水泥 D. 矿渣水泥 5.下列不属于井巷涌水量预测基本方法的是( )。 A. 水文地质比拟法 B. 地下水动力学法 C. 涌水量与水位降深曲线法 D. 比较分析法 6.下列属于改善岩性防治滑坡的措施的是( )。 A. 爆破滑动面 B. 减重或削坡 C. 压坡脚 D. 抗滑桩 7.井巷工程中,锚注支护主要应用于( )。 A. 不稳定岩层,或者松软破碎岩层中的巷道 B. 稳定岩层

C. 稳定巷道 D. 采区巷道 8.煤矿许用炸药按其瓦斯安全性分为5级,最适合于高瓦斯和煤尘突出的矿井的煤矿许用炸药是( )。 A. 1级煤矿许用炸药 B. 2级煤矿许用炸药 C. 3级煤矿许用炸药 D. 5级煤矿许用炸药 9.下面哪条不是露天矿山爆破中提高爆破安全性的措施( )。 A. 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 B. 采用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 C. 采用缓冲爆破 D. 露天深孔爆破 10.某地层土的渗透系数大、地下水水量大,降水深度在7m左右,最适宜的井点降水方法是( )。 A. 轻型井点 B. 喷射井点 C. 管井井点 D. 深井井点 11.某矿井采用一对主副井井筒开拓的方式,该施工单位承担的主井井筒净直径5m,井筒深度489m,表土段深度80m,最佳施工设备配套机械化作业线配置是( )。 A. 2JK-3.5提升机+JK-2.5提升机配2套3m3吊桶提升,FJD-6伞钻、HZ-4抓岩机等 B. JKZ-2.8凿井专用提升机配1套3m3吊桶提升,FJD-6伞钻、HZ-4抓岩机等 C. 2JK-3.5提升机配1套3m3吊桶提升,FJD-6伞钻、1台HZ-4抓岩机等 D. 2JK-3.5提升机配1套3m3吊桶提升, FJD-9伞钻、2台HK-4抓岩机等 12.立井井筒在选择其作业方式时应考虑的内容不包括()。 A. 井筒穿过岩层的性质,井筒涌水量的大小 B. 施工队伍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C. 井筒表土段的深度 D. 可能采用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条件 13.当矿井工业场地布置有主、副井两个井筒时,对于井筒的施工顺序,我国多采用( )的方式。 A. 主井比副井先开工 B. 副井比主井先开工 C. 主井与副井同时开工 D. 主井与副井交替开工 14.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在( )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A. 12 B.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