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少年卫生学(必考)

儿童少年卫生学(必考)

儿童少年卫生学(必考)
儿童少年卫生学(必考)

1.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量变

2.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行为的成熟。-----质变

3.头尾发展律(cephalo-caudal pattern):胎儿和幼儿的发育特点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从运动发育看,儿童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程序发展。

4.向心律(centripetal pattern):童年期和青春期的形态发育特点: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5.生长发育曲线呈波浪式,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生长突增期:胎儿期,婴儿期(自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第二生长突增期: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6.生长速度高峰(PHV):青春期开始后身高生长速度一般是5~7cm/年,在PHV时可达10~12cm/年,体重一般是4~5kg/年,在PHV时可达8~10kg/年。

7. 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同意协调性:(1)一般系统型:包括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特点:两次生长突增(胎-婴儿期和青春期)(2)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的头围、头径等。特点:只有一次生长突增,先快后稳其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胎儿期至6岁前。

8.生长轨迹现象(canalization):由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潜力及各系统发育的顺序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的发育过程通常稳定,呈鲜明的轨迹性。9.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10. 关键生长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某些机能或技能的获得也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的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的努力,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

11.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段。①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②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③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12.性早熟(sexual prec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月经初潮者。

13.儿童早期的动作发育规律:①自上而下: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发展②由近及远:越接近躯干中心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③由粗到细:生理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先学会粗动作在到精细动作④从整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表现为儿童随意运动在力量、速度、方向、平衡等方面提高,各动作间逐步实现相互协调。

14.气质(temperament):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①容易型:40%②困难型:10%③迟缓型:15%;还有35%的属于上述类型的混合型或交叉型。

15.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与其养育者(通常是母亲)间最初的情感联结,也是小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①安全型标志②回避型依恋③反抗型依恋。

16.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①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②自我的分化③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④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17.遗传度(hereditary):用来表示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的大小,越接近1,提示遗传的影响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19.生理功能指标: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

生化功能指标:反映肌肉代谢水平的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尿烃脯氨酸

和总体钙。

20. 素质指标: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

21.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肺活量/身高

22. 发育年龄评价法: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骨骼年龄

23. 营养状况评价法:以“标准体重”为100%;90%-110%为正常;<90%为轻度营养不良;<80%为中度营养不良;<70%为重度营养不良;>110%为超重;>120%为肥胖。

24.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它包括一切诣在改善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25. 儿少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智力发展正常②情绪反应适度③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④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⑤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⑥个性的稳健和健全

2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注意表现为:①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②情绪方面,易兴奋,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③行为方面,以多动并伴有攻击性行为为主;④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关系不良。

27.学习障碍(LD):是一组以阅读、书写、拼字、表达、推理、计算能力等特殊性学习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典型表现:①一门或多门功课成绩低下②阅读、计算,拼写困难,手眼不协调③多动,注意力不集中④自我意识低下,继发一系列情绪问题。

28.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指因不同的身体主诉而不能规律性的坚持上学,属较严重的情感障碍。①不明原因的疲劳、积极性低②注意力和记忆功能低下③头痛、眩晕、情绪不良等神经症状。

29.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表现为对学校这一特定环境感到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发作时还伴有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30.情绪问题:焦虑、强迫行为、恐惧、心境障碍(三高: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强;三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抑制)、儿童癔症

31.儿少行为指导原则:①取得儿童信任②了解儿童的全面信息③确定靶行为④取得养育者得充分配合⑤消除副作用⑥遵循治疗道德准则

32. 健康监测(student’s health surveillance):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等各方面长期的动态观察。监测对象:具有代表性,每组不少于300人。监测时间:在每年同一时间。监测项目:a.生长发育状况:形态直播、功能指标、身体素质直播、心理卫生状况;b.疾病或异常:口腔疾病、贫血、蛔虫、沙眼、神经等;c.因病缺课情况。

34.意外死亡是中小学生的首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40%-50%,个别群体甚至高达70%。意外死亡顺位依次为溺水、车祸、跌坠、电击等。

35. 近视(myopia):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力正常,常由屈光不正所至。通常用远视力表检查视力,凡裸眼视力低于5.0称视力低下。

36. 弱视(amblyopia):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屈光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

37.龋齿(dental caries):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患率、龋均、患者龋均。四联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预防措施:①加强卫生宣教,注意口腔卫生②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③药物防龋④定期口腔检查⑤窝沟封

闭⑥其他防龋方法

38.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

39.记忆(memory):是指将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新的行为模式贮存(保持和再现)一定时期的能力,也是学习的主要心理过程。

40.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卫生意义:①优势法则:指从大量刺激中,选择少量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②始动调节:工作开始时,工作能力较低,以后逐渐提高。始动调节在学日、学周、学年开始时均可见到③动力定型:当身体内外环境的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即相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④镶嵌式活动:学习中的大脑皮层表现为一种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互相镶嵌的活动方式⑤保护性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⑥终末激发:大脑皮层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活动引起前驱性兴奋,脑力工作能力回升。

41.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遗传。

42. 学习负荷:是指学习时脑力工作的强度和时间。

43. 疲劳(fatigue):过强刺激下,或刺激强度不大但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功能耗损超过限度而引起的保护性抑制。

44.过劳:慢性疲劳,因长期学习负荷过重而引起,属病理状况。疲倦:是人的主观感受。(疲倦、过劳均不宜作为制订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45.学习疲劳的表现:①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②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都减弱或发生障碍。③植物性神经反射功能受到抑制④视、听功能减弱⑤短时记忆量减少⑥书写性疲劳

46.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选用原则:①能直接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况②能评定疲劳的不同阶段③便于现场使用,方法简单易行④符合受试者的年龄特征,不增加其脑力负担。

47. 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①直接观察法:包括直接、间接观察法,健康调查法②教育心理学方法:短时记忆力③生理学方法:直接生理学法:a.皮肤电活动测定 b.脑电图测定 c.条件反射测定 d.血尿儿茶酚胺类物质测定;间接生理学方法:a.明视持久度测定 b.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定④生理-教育心理结合法:校字法、校图形法、图形译码法、剂量作业测定、语言强化运动条件反射法。

48.学校作息制度原则:①按照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的交替②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定

③既能满足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满足生理需要,保证儿童少年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④学校和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⑤作息制度一经确定,不要轻易改变。

49.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指无目的性的、无意识的伤害,如车祸、溺水、跌落、烧伤、烫伤、中毒、切割伤、动物咬伤、医疗事故等。

50.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①安全教育和社区康复②法律对策③监测④主动和被动干预:四E干预(教育、技术、强制、紧急干预)⑤意外伤害预防的概念性模型:Haddon 理论。

51. 校址的选择:学校设置按当地人口数和密度规定其服务半径。选址原则:(1)便于学生就近入学(2)服务半径:幼儿园<400-500 小学:走路10min 中学:走路15-20min (3)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和强烈噪音(4)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地势较高、排水通畅。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 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节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一、校址 (一)校址选择 学校应设在居民区适中的地方,布点均匀,以利学生就近上学。学校设置一般按人口数和密度规定其服务半径,中小城镇的上学距离规定为小学≤500m,中学≤1000m。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 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外界环境,避免外部噪声干扰,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城市主要干道(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同侧路边距离不应少于80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校址应远离化学、生物、物理等污染源。学校不应与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相毗邻。 学校宜设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附近,或邻近公园、公共绿地。校址周围交通应方便,能为学校提供能源、给水、排水和电源设施;同时有利于防灾及安全疏散。 学校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禁止在校园内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滑坡体、悬崖边及洪水沟口。 (二)学校用地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彼此用绿化带隔开。 建筑用地:可采用建筑容积率(每公顷建筑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衡量建筑密度,我国规定城市小学宜为0.8,中学宜为0.9;农村小学不宜大于0.7,中学不宜大于0.8。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绿化用地:中学每学生不应小于1m2,小学每学生不应小于0.5m2。 (三)校园总平面布局 建校时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使校园总体布局合理。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用房,靠近室外运动场地。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教学用房的位置。 校门不宜直接开向机动车流量超过300辆/小时的道路,门前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建筑物间距应保证南向教室冬至日时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根据不同地理纬度因地制宜);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间距不小于25m;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小于25m。 学校建筑基底面积约占校地面积的25%~27%(楼房)和33%(平房),每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中学为11~15m2,小学为10~13m2。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2012级儿童少年卫生学考题 厦门大学预防医学考试

2012级儿少考题 一、名解(4*5分) 1.学习障碍 2.性早熟 3.赶上生长 4.学校卫生监督 二、填空(20*1分) 1.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青春期的发育分为早熟型、一般型、晚熟型三型。 2.体格发育指标包括纵向测量、横向测量、重量测量三类。 3.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五方面。 4.儿童内部语言的发育大体经过出声思维期、过渡期、无声思维期三个过程。 5.【这道题记不清了,是一个诊断标准中对智商的要求,具体疾病不确定是不是这个“精 神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中,智商标准是。 6.学校健康教育包括: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自我意识、发展健康行为技能三个方面。 7.横断面调查可用于建立生长发育标准,追踪调查可用于制定某些与生长速度相关 的正常值或标准。 三、单选(10*2分) 1.关于生长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了胎儿、儿童、青春期直至成年期 B.生长是质的改变 C.生长发育过程基本结束时,个体达到成熟 D.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 E.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 2.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遗精出现在青春期中期,身高突增出现在青春期早期。 3.学校预防性监督的内容不包括。 4.学校食物中毒5~99人,没有出现死亡,是IV 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影响坐姿的最主要因素是(桌椅高差?) 6.是我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最主要的原因。 7.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错误的是: A. B.只与后天有关,与遗传没有必然联系 C. D.良好的可塑性 8.学日中大脑工作能力 4 型兴奋性很早就下降。 9.关于学习障碍的表述,错误的是。(智商<70) 10. 四、简答(4*7分) 1.简述学习周大脑工作能力变化规律。

第8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doc

第八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本章所论述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是涉及预防医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的期刊、图书、指南、数据库、字典、百科全书、影像、学协会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在预防医学的卫生信息资源中,中国卫生部及下属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hina CDC):含有大量的预防医学、传染病、流行病、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妇幼卫生、公共卫生、营养卫生疾病控制、保健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还有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文献。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 有大量的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损伤、公伤损害、环境卫生问题、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环境卫生、卫生统计、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与结核病、传染病、职业安全等免费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WHO);NIH 中的NIEHS;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含有大量的公共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中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将在第四至七章分别介绍。 第一节主要导航站点 一、MedWed(https://www.doczj.com/doc/909559455.html,/medweb/) 是一个生物医学搜索引擎, 按照生物医学学科进行学科主题分类。从Specialties点击Public health,可获取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有食品安全,营养卫生,流行病,统计学等等方面的信息。并可通过检索获取。 二、INASP Public Health/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公共卫生/ 疾病防控)https://www.doczj.com/doc/909559455.html,/health/links/phprevent.html INASP对其推介的每个网站都有简要注解,概述其功能,并提供网址链接。 第二节期刊 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53年创刊,双月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临床流行病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局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各项工作的高级公共卫生专门人才。(二)总体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和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疾病控制中心、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监测、社区医疗等机构从事预防、卫生管理、保健工作及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儿童少年卫生学 填空题

44、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一般定为10-20 岁。 45、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18 岁以下的人群都界定为儿童。 46、婴儿出生后最先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就是气质。 47、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女孩比男孩约早2 年。 48、人体各部位的长度,从出生到成年, 头颅约增长一倍,躯干 约增长两倍,上 肢_下肢约增 长三倍,约增长四倍。49、青春期的晚熟少年,其骨龄通常 小于时间年龄。 50、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四种生长模式的一 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 要脏器和血液流量等。51、一般说来,女孩的月经年龄和男孩的首 次遗精出现在青春期的中期。 52、小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将引起 侏儒症。 53、青春期及其前后,男性肺活量一直 大于女性肺活量。 54、关于青春期的起动机制,目前较为统一 的观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和下 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起着决 定性作用。 55、年龄性别体重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 两次交叉。 56、人体身高第二次生长突增高峰常出现在 青春发育期。 57、目前常用的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 童年期、青春发育期这一生长发育年龄 分期方法是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特 点和生活及学习环境的 不同而划分的。 58、青春期早熟少年,其骨龄通常大于 时间年龄。 59、属于神经系统型生长模式的器官有: 脑、脊髓、视觉器官 或眼球等。 60、最简易易行的测量体成分的方法是 皮褶厚度。 61、在青春发育后期,男性的肺活量、握力 比女性增长更快。 62、女孩月经初潮常出现在身高突增之 后。 63、对于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龄,欧美经济发 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 早。 64、年龄性别身高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 两次交叉。 65、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 早1-2 年左右。 66、Scammon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生长模 式大体归为四种 类型:一般 型、神经系统 型、 和 。 67、少年儿童期,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 引起巨人 症。68、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粗大运 动、精细 运动、言 语和 社会性等方面。69、一般来说,身高的突增高峰出现在青春 期的早 期。 70、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通常在10 岁时达到一生的 最高峰。 71、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呈现在很大的矛 盾性,主要表现在 反抗与依 赖、闭锁 性与开放 性、勇 敢与懦弱、高傲与自卑及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44、10-20 45、18 46、气质47、2 48、头颅;躯干;上肢;下肢49、小于50、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的脏器;血流量51、中52、侏儒症53、一直大于54、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55、两56、青春发育57、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生活及学习环境58、大于59、脑、脊髓、视觉器官;眼球60、皮脂厚度或称皮褶厚度测量61、更快62、后63、早64、两65、1-2 66、一般型、神经系统型、淋巴系统型、生殖系统型67、巨人症68、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性;社会性69、早70、10 71、反抗与依赖、

儿童少年卫生学(文本)(1)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指标和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是儿童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健康状况的反映,群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则是社会发展、卫生保健和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对该群体发育规律的全面了解,对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丰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也是制定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政策和行动纲领的基础和前提。 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统一,这一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指标。 随着基础医学和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生长发育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从整体水平到基因与代谢水平的整合。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一)生长(growth) 生长是指身体各部分以及全身在大小、长短和重量上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即生长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 (二)发育(development) 发育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过程,也包括心理、行为和体力的成熟过程。发育一词,通常在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方面使用较多。 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生长之中。对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功能的分化和增强。因此,常常把生长发育一起表述,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或“生长发育”。 (三)成熟(maturity) 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达到成人的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水平或称之为成熟度(maturity degree)是指特定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即当时的发育水平与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四)生长发育可塑性(plastic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还表现为神经发育的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二、生长发育指标体系 (一)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1. 纵向测量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第四节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各种联合功能试验和最大耗氧量测定则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 常用生化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代谢水平的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尿羟脯氨酸和总体钙。前两类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此外还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各种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生长介素、甲状腺素、雄激素、雌激素、促卵泡成熟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尿17-酮类固醇等的测定,不仅有助了解生长发育内在规律,对诊治各种生长发育异常也有实际意义。 (3)素质指标: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等,每种指标可用一种或几种特定运动项目表现。常用指标有:短距离快跑、中距离耐力跑、投掷、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体位前屈、反复横跳等。 (4)心理指标: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言语、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性格、行为及社会适应力等。根据测验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记忆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等。指标通常是多项的,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得。这些量表、问卷应得到国内外公认,采用本国的标准化常模,由专业人员操作;尽可能消除内外环境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可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生长发育调查: (1)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指标进行的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预防专业使用) 目录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第六章教育过程卫生 第七章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 第八章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章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第十章学校卫生监督

课程简介 儿童少年卫生学(以下简称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研究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为成年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等三部分。其总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儿少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儿少卫生学的相关技能操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儿少卫生学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医师。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讲授、自学、演示、讲座、实际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提问、作业、考核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建议本课程理论课为54学时,实验课为18学时,共72学时。 课程目标 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

儿童少年卫生学题库56-2-10

儿童少年卫生学题库 56-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学习障碍”的患儿在以下哪个方面存在有区别() A.多动 B.智力低下 C.学习困难 D.不良情绪 E.无明显区别

问题: [单选,A1型题]某班十几名学生突然出现脸似红布,胡言乱语,小腿抖等症状,患儿被送到医院。经详细体格检查,排除了传染病、食物中毒、过敏等疾病,这些孩子可能患有下面哪种疾病() A.强迫行为 B.恐惧 C.心境障碍 D.雷特综合征 E.儿童癔症

问题: [单选,A1型题]对于儿童期常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下列哪种在女童中的患病率高于男童() A.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B.习惯性抽动 C.儿童癔症 D.儿童孤独症 E.品行问题 (天津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909559455.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某3岁小儿,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耍,对父母似乎没有特别的感情,喜欢重复看特定的电视广告。经医生检查发现,其智力发育落后于一般儿童,但无语言发育障碍。其可能患有() A.阿斯伯格综合征 B.雷特综合征 C.儿童瓦解型精神障碍 D.儿童孤独症 E.心境障碍

问题: [单选,A1型题]某中学要设立一心理咨询室。对于求咨者和咨询者位置关系的设立,你认为存在错误的是() A.心理咨询的位置关系以面对面坐法最常见 B.面对面的坐法可能会加重初次求咨者的心理负担 C.并排坐可减少求咨者的紧张不安,但这场景常是关系亲密的象征,对内向、拘谨或异性青少年应该避免 D.较理想的位置关系是求咨者坐在咨询者的右侧位置 E.求咨者和咨询者之间宜放置一小桌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2020年公卫医师《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医师《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A1 1、对于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B、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C、保证中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D、保证小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E、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组织剧烈运动 2、中小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的活动、体育锻炼、游戏、休息。徒步往返学校等)应该为 A、小学生不少于2~2.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1.5~2小时 B、小学生不少于2.5~3小时,中学生不少于2~2.5小时 C、小学生不少于3~3.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2~2.5小时 D、小学生不少于4~4.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3~3.5小时 E、小学生不少于5~5.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4~4.5小时 3、学校卫生标准(GB/T17223-17224,2012)要求,小学生、初中生以及高中生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不宜少于 A、12小时,11小时,10小时 B、11小时,10小时,9小时 C、10小时,9小时,8小时

D、9小时,8小时,7小时 E、8小时,7小时,6小时 4、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每节课时间是 A、小学20分钟,中学30分钟,大学40分钟 B、小学30分钟,中学35分钟,大学40分钟 C、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学50分钟 D、小学45分钟,中学50分钟,大学60分钟 E、小学45分钟,中学50分钟,大学90分钟 5、学习、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是 A、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 B、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C、胆碱能神经元动作电位 D、内流钙离子 E、经典条件反射 6、老师的提醒使娟娟很快适应了课堂学习,是老师应用了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征的 A、始动调节 B、动力定型 C、优势法则 D、保护性抑制 E、镶嵌式活动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目的: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界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对象:出生至发育成熟为止成长中的一代(0—25岁),重点对象:7—18岁1 研究对象特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2在学校接受教育 3集体生活 主要研究内容:1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 2 疾病预防(预防学生常见病为主;重视学校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成人期疾病早预防;以青春期少年为重点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3学校健康教育 4心理卫生 5教育过程卫生6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7学校卫生监督 生长: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属两量变。 发育: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和行为上的成熟,属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里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 研究生长发育意义:1探讨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评价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 3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为制定学校教育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5生长发育机制研究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一阶段性和程序性 阶段性:婴儿0-1 幼儿前期 1-3 幼儿期 3-6 童年期 6-12 青春期10-20 青年期 18-25;)程序: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 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遭遇躯干,)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第一突增期:胎儿四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高(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 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 9-11至13-15 男 11-13至15-17) 突增期意义: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 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及协调性 Scammon生长模式: 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 2神经系统型:一次突增,先快后稳 3淋巴系统型;一次突增,有升有降 4生殖系统型:一次突增,先慢后快 四、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 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第六版) 教学大纲 (供成人教育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二OO八年十一月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李晶开课单位: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 课程编码:105003 课程中文名称: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课程英文名称:Maternal,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是根据国家学科调整,将儿童保健、儿童少年卫生及妇女三个学科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阐述的新的学科体系。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有关理论(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童年期和青春期儿童心理卫生等)、以及教育过程卫生、教学环境的基本卫生要求、儿童的健康状况监测及常见病的预防等内容,为将来解决儿童少年卫生、妇幼保健以及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妇幼保健学是以妇女和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妇女的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更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和保健要求,以及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遗传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新型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妇幼保健的基本知识及规范的保健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如卫生统计学)等课程本课程计划:24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4学时。 选用教材: 1.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 1.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儿童少年卫生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 1、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 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卫生措施,使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2、研究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目的意义: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 意义:利用有利因素,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提高身心发育和健康水平,维护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儿童少年卫生学具体研究些什么(详细参考PPT&书本第一页下面到第三页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四大条和概念)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具有的现象。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遗传、环境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生长和发育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个体差异很大。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其特殊性,又都遵循着一些普遍的规律。 (一). 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阶段性:人为地划分为六个阶段: A婴儿期(infant period):0-1岁 B幼儿前期(toddler period):1-3岁 C幼儿期(early child period):3-6岁,也称学龄前期 D童年期(child period):6-12岁 E青春期(addescence):约10-20岁,女比男早1-2年 F青年期(youth period):约18到25岁程序性——各阶段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影响。 cephalocaudal pattern):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胎儿期躯干生长最快,2-6岁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身体比例不断变化。从动作发育来看,首先从头部活动开始,先会抬头转头,继而从颈发展到躯干,能翻身、能坐,最后发展到腿和脚,能爬、能站立和能行走等,即发育顺序是头颈躯干腿足。 向心规律(centripetal pattern) :是童年期和青春期形态发育的顺序。即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青春期发育顺序:足——下肢——上肢——躯干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身体各部生长速度不均等,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年期,全身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 第一次生长突增高峰:从胎儿4个月到出生后1年 第二次高峰:青春发育早期(女10岁,男12岁)三年后,速度又减慢,到女17岁,男20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高。 (1)第一次突增高峰在胎生中期(妊娠4-6个月),3个月约增加了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以上,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 (2)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仍保持较大的增长速度,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cm,比出生时身长(50cm)增加40-50%,第二年身长约增加10cm。 (3)2岁以后至青春期以前,生长速度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增加4-5cm,直至青春期开始。(女10岁,男12岁) (4)第二次生长突增发生在青春期,在青春发育早期开始(女约10岁,男约12岁),身高年增值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PHV)这一年可达10-12cm,男孩可能更高些。年增加率一般为3%-5%。这一阶段约持续3年。 (5)之后进入青春发育中期,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女17-18岁,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

济宁医学院期末考试复习题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题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题 16预防专升本 一、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是 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B.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 C.无病就是健康 D.没有疾病和虚弱 E.以上都对 2.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公害病 A. 黑脚病 B. 克山病 C. 大骨节病 D. 地甲病 E. 痛痛病 3.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CO2 B. NOx C. SO2 D. O3 E. CO 4.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小于 A.6.6 B. 5.6 C. 4.6 D. 3.6 E. 2.6 5.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 B. 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 C. 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D. 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E. 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 6.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不包括 A.公害病 B.职业病 C.传染病 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E.食源性疾病 7.抗干眼病维生素是指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C.维生素B2 D.维生素D E.维生素C 8.EPA、DHA的良好食物来源是 A.花生油 B.豆油 C.牛肉D.海水鱼 E.大米 9.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 A.葡萄糖 B.维生素E C.巯基类药物 D.维生素D E.亚甲蓝维生素C 10.铁的良好食物来源不包括下列哪项 A.猪肝 B.鸭血 C.瘦肉D.牛奶 E.鸡肝 11.与老年骨质疏松关系较密切的营养素有 A .铁、碘 B .氯化钾、必需脂肪酸 C .钙、维生素D D .葡萄糖、必需氨基酸 E.铁、铜

12.我国居民能量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薯类B.蔬菜C.粮谷类D.肉类E.蛋奶类 1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B.各种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E.限制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14.有利于肠道钙吸收的因素有 A.氨基酸、乳糖、维生素D B.植酸、氨基酸、乳糖 C.抗酸药、乳糖、钙磷比 D.乳糖、青霉素、抗酸药 E.草酸、维生素D、乳糖 15.天然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A.瘦猪肉 B.鸡蛋 C.牛奶 D.鱼 E.大豆制品 16.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 .苯丙氨酸 B .蛋氨酸 C .苏氨酸 D .赖氨酸 E.精氨酸 17.工厂组织工人定期健康查体,属于哪一级预防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E.五级预防 18.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 A.异常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线 B.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C.生产过程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 D.细菌、病毒、霉毒 E.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工具性因素 19.关于职业病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病因明确 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 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0.决定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剂量的最主要因素 A.毒物的溶解度与挥发度 B.环境中毒物的浓度与接触时间 C.毒物联合作用 D.个体状态 E.环境条件 21.驱铅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葡萄糖醛酸 B.依地酸二钠钙 C.硫代硫酸钠 D.二甲基硅油 E.阿托品 22.某工人从事箱包粘合工作3年,因皮肤、粘膜出血及紫癜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疑为职业性中毒,可能毒物是 A.CS2 B.CCl4 C.正已烷 D.二甲苯 E.苯

很全面的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总结

儿童少年卫生学 绪论 1、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andadolescenthealth):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 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少卫生学的目的:研究正在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 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健康。 目标:保护、促进儿童少年健康。 3、儿少卫生学发展特征:⑴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三大特点:①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②在学校接受教育;③集体生活。⑵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还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 ⑶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4、儿少卫生学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中小学群体(7-18 岁儿童少年,即儿童期与青春期)。年龄范围:0~25 岁,即出生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 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内容 1、生长发育: 2、疾病防治: 3、心理卫生 4、学校健康教育: 5、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 三、警惕“现代文明"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1、儿童耐力素质停滞或下降 耐力:表现在肌肉静止性耐力和速度耐力两方面 其中: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等指标出现负增长 2、学生营养状况的“双峰现象” 肥胖(obesity):1985年肥胖的检出率约为0.2%和0.1%,超重率1%-2%1995年肥胖检出率男6%-8%,女4%-6%; 2000年前后,超重+肥胖: 男孩:7-9岁:25.4%,10-12岁:25.5%;女孩:7-9岁:17.0%,10-12岁:14.3%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以及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造成。 3、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传染病已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控制或消灭,但近视、龋齿、脊柱侧弯等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学生常见病的患病率却是有增无减,有些甚至还在上升。 如:视力低下检出率(主要是近视): 小学22.7%,初中55.2%,大学76.7%。 4、心理行为问题增多,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学龄期主要行为问题,青春期主要行为问题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研究意义: ①探讨生长发育规律、机制特点和动向 ②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③为制定发育评价标准及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生长发育概念 1、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第六版) 教学大纲 (供成人教育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二OO八年十一月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 李晶开课单位: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课程编码:105003 课程中文名称: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课程英文名称:Maternal,ChildandAdolescent Health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就是根据国家学科调整,将儿童保健、儿童少年卫生及妇女三个学科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阐述得新得学科体系。 儿童少年卫生学就是保护与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得科学,就是预防医学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生长发育得有关理论(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童年期与青春期儿童心理卫生等)、以及教育过程卫生、教学环境得基本卫生要求、儿童得健康状况监测及常见病得预防等内容,为将来解决儿童少年卫生、妇幼保健以及学校卫生工作中得实际问题奠定必要得基础。 妇幼保健学就是以妇女与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与妇女得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更老年期)得生理、心理、社会特点与保健要求,以及影响妇女、儿童健康得卫生服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遗传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得知识与技术,保护与促进妇女与儿童健康得新型学科。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妇幼保健得基本知识及规范得保健技能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如卫生统计学)等课程 本课程计划:24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4学时。 选用教材: 1、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 1、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石淑华主编:《儿童保健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3、顾美皎、妇女保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陶芳标、妇幼保健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