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 排列 |青岛版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 排列 |青岛版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 排列 |青岛版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 排列 |青岛版 (1)

智慧广角——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与引导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法: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具准备: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点击课件。)

1.师:大家看到了吗,你熟悉的小伙伴们(佩奇和乔治),还有它们的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呢。

师:他们用“不、怕、辣”三个字用不同的排列顺序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同学们你们会吗?

2.启示多名同学来排出不同的顺序来说一说。

3.师总结:同学们非常棒,给三个字重新排序,就有不同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排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演示:

1.生读:密码是由0、1、3、5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师:认真地阅读题目信息,从题目中要想顺利地打开箱子必须依据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分析,数字0的特点,不能做十位。)

2.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

想一想:0,1,3,5四个数字互相讨论组数,看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怎样做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而且方法最好。

3.指名同学上黑板演示,三名同学,方法不能重复。

4.其他学生动手操作,写一写,教师巡视。

5.指名说组出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方法一:

10,13,15,30,31,35,50,51,53

方法二:

13,31,15,51,35,53,10,30,50

方法三:

13,15,31,51,35,50,10,30

6.比较方法

指名汇报,选择更好的方法。

(1)第一种方法有明显的规律,都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三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

(2)第二种方法也有规律,先确定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再把他们互相调换位置,就组成不同的两个数字,但是0不做最高位。

7.师小结:先确定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再用1与其他三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

并且按照数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数字,最快最准,不重不漏,像这种排数问题在数学上称为排列,在排列时要按照一定规律和一定顺序有序地思考。

8.密码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密码一下就被破译了,佩奇非常高兴。

三、巩固拓展

1.课件游戏,选出用“0、2、4、8”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学生明白题目要求。需要注意(不能重复,0不做十位,有顺序地排列)

优化大师点评学生。

2.完成唐僧师徒4人坐椅子照相练习,如果唐僧的位置不变,相当于唐僧是0,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最多有多少种坐法?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叫同学用形象直观的白板操作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全班评议并订正。

3.解码“宝箱”

完成密码是由1、5、6、9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并且个位是单数。

让学生根据题憶独立完成,老师评讲时,引导学生注意,因为个位是单数,所以可以先定下个位的数字,然后再写十位的数字。

4.有5块巧克力全部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每人至少分1块,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指名学生到黑板分一分,一位同学做记录。

先分给小丽1块,剩余4块小明,小红分有3种分法。

再分给小丽2块,剩余3块,小明和小红有2种分法。

再分给小丽3块,剩余2块,小明和小红有1分法。

确定开始同学的块数,分一分也是一种排列,全面考虑,有顺序排,共6种分法。

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大家有什么收获?(指名同学回答)

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五、板书设计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圈一圈、数一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获得成功感受。 【教学重点】 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彩旗、练习纸等。 【课时安排】 用1课时来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出示课件中的小彩旗串,同学们思考。 师:仔细观察,彩旗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生:彩旗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彩旗的排列有规律吗? 生: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红、黄、绿”3个一组,重复出现。 师:这些彩旗是按每3个一组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变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缓慢扯出彩旗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彩旗颜色的排列规律,引出对周期现象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索。 师:同学们,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仔细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先想一想,再在本子上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用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是以“几个一组”排列的,发现规律的周期性。】 2.解决问题。

师: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有没有比画一画、数一数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是算法优化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画图方法的繁琐性,发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算一算。 生:如果知道第17面小旗是第几组的第几面就能很快知道是什么颜色。 生:17÷3=5(组)……2(面) 结论:第17面小旗是黄色。 师:为什么要除以3?商是5表示什么?余数是2说明什么?为什么第17面彩旗一定是黄色的? (学生交流汇报。) 师:每3面一组,17面小旗中共有完整的5组,余数2说明第17面小旗是第6组的第2面,因为每组的第2面都是黄色的,所以第17面小旗一定是黄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理解,感受规律排列的周期性;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助中共同提高】 3.汇报交流。 师:通过上面计算的方法,用除法做,只要知道余数是几,与排列规律作对照,很快就知道排的是什么。 【达标检测】 1.完成“自主练习”1、2题。 练习时,重点交流运用了什么策略。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画图形。 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 1.第23个图形是什么? □△△○□△△○…… 2.如果3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3月18是星期几?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期现象,彩旗的排放有什么规律? 生;按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地出现。 (学生交流,教师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板书设计】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排列 ︳青岛版

第七单元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3人排队照相,有几种排法”的问题情境中,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 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发展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训练思维的有序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借助排队照相、排队唱歌等生活情境,经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老师这里有几幅漂亮的泰安风景图,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小冬、小华、小平三位小朋友慕名来到泰安游玩,见此美景,想合影留念,要把三个人排成一行照相,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排列。(板书课题:排列)(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让一名学生读一遍目标。 过渡语: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要达到这个目标,要靠每个同学自己的努力,你们有信心吗?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根据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学,比一比哪个组学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学得最好。 1. 认真看课本113页内容,思考: (1)小冬、小华、小平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把小冬放在第一位,有几种排法?把小华放在第一位,有几种排法?把小平放在第一位,有几种排法?一共有几种排法?还有别的排列方法吗?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小冬、小华、小平,应该怎样排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3)怎样排列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二)自学检测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做完之后认真检查。)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我来当导演:小云、小雨、小雪三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三)我的疑惑:你还有什么疑惑?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过渡语:做完的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自学检测题。 1.纠正反馈指导 (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时间的周期现象,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事物的周期规律,掌握周期问题的特点。 2.理解并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利用周期特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周期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男生和女生谁的记忆力好? 生: 1.男生的记忆力好。 2.女生的记忆力好。 师:口说无凭,现在就来场比赛吧! 这儿有两组数字:135613561356;135692047859。女生记第一组,男生记第二组。看谁记得快!【课件出示两组数字】 女生用了10秒,男生用了一分钟,女生的记忆力好过男生! 师:老师这么说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不公平。 师:为什么有意见? 生:135613561356有规律。 当数字排列有规律时,利用规律能很快的记住,所以女生记得比男生快。 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有规律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利用男生女生之间的比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本节课知识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 1.2015年11月9日是星期四。 2.12月5日是明明的生日。 师:那图中的问题是什么? 生:明明生日那天是星期几? 师:怎么解决?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生: 1.我用列举的方法:把从11月9日到12月5日所有的日期都一一写出来,然后看12月5日是星期几。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2,3,4,5 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 12月5日是星期六。 2.我用的是推算法,我发现每7天就是一个循环,根据每7天一个循环进行推算。

《智慧广场》排列精品教案(通用版)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探索简单的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的事物排列的规律。 难点:初步感悟排列的数学思想,学会有序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人名卡片(小冬、小华和小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小冬、小华、小平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的排列问题。

(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提供学生排成一排照相的情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解释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索 师: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看看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呢? 小组活动,用卡片排列。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组的结论呢? 生1:任意排列得到4种排法,①小冬、小华、小平,②小平、小冬、小华,③小华、小平、小冬,④小冬、小平、小华。 生2:我们组得到6种排列方法,①小冬、小华、小平,②小华、小冬、小平,③小平、小冬、小华,④小华、小平、小冬,⑤小冬、小平、小华,⑥小平、小华、小冬。 生3:任意排列得到5种排法,①小冬、小华、小平,②小平、小冬、小华,③小华、小平、小冬,④小冬、小平、小华,⑤小平、小冬、小华。 …… (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得到的答案有的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6种,大家想一想怎样就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排列呢?(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生:…… 师:我用A、B、C分别表示小冬、小华和小平。得到这样的6种排法。①A、B、C②A、C、B③B、A、C④B、C、A⑤C、A、B⑥C、B、A。同学们观察这些字母排列的规律,能说说这是怎么排的吗? 生:首先把小冬放第一位,小华和小平交换位置,再把小华放第一位,小冬和小平交换位置,最后把小平放第一位,让小冬和小华交换位置。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刚才老师用的字母代替人名的方法,还可以用图案或符号代表人名。这种方法比较简洁和直观。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师:大家看,排在第一位上的人有几种可能? 生:3种。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精品教案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一一列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交流、反思比较、建模、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体会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的过程,建立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会用假设法解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以有趣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 1.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停车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 出示文字:一个停车场里停有四轮小汽车和两轮摩托车共24辆。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 提出问题:认真阅读,谁来说一说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哪些信息? (停车场里停有四轮小汽车和两轮摩托车共24辆;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根据这些信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停车场里有几辆小汽车和几辆摩托车?”这个问题。 2.解决问题。 教师谈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探究完成后,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生1:我用列举的方法。 生1:我发现小汽车19辆,摩托车5辆时,轮子数是86。 生2:当小汽车数是24,摩托车为0时,轮子总数:4×24=96,比实际多出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材分析

《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的现实情境,借助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引入对排列问题的探究学习。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排列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选取了3位同学排队照相的素材,旨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编写特点: 1.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取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学习知识。 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排队照相情境作为素材,能够激起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从解决问题人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排列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从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人手,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散的思维条理化。 3.全面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通过展现不同学生探究的思维过程,逐步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一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与教建议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案

智慧广场-排列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智慧广场-排列问题 ?教学提示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同学排成一列照相的现实情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问题,展开对“排列”问题的研究。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让学生通过“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考,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3人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发展观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解决“排列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难点 根据需要引导总结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 学生准备: 学具卡片,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上学、放学、做操经常排队, 你知道吗, 排队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排队的问题:排列(板书课题)不只是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排列,就像我们几个好朋友拍照留念,也蕴含着排列的问题。 师:小冬、小华、小平三人外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念,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师:小冬、小华、小平三人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引入新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探究3人排队的排列的方法,寻找排列的规律。 师:我想给这两位同学合张影,让他们站成一行照相会有几种排列方法? 生2:因为一左一右,可以交换每个人的位置。 师:如果是三个人站成一行拍照,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吗?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老师为每组准备了充足的卡片,大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卡片摆一摆,记录员把研究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每组的研究都很投入,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看看这一小组的研究结果。 学生出现的情况预设 (1)利用手中的磁力贴表示三个同学。 (2)利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三个同学。 (3)用三个数字表示三个同学。 (4)用符号表示三个同学。 在交流方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序的排列或有序的排列。当学生展示有序的排列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并用学具展示给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维的能力。 2、教师启发思维,学生自主探索。 3、培养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组合图形的个数。 教学难点: 能够按顺序分类地数出图形的个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下图,请学生说说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学生看图交流。 2、引入新课:通过这个小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这样的问题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1、出示“智慧广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个同学在谈论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交流信息:窗户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数一数,窗户上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提出要求:学生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 3、请不同意见的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么数的。 4、引导:怎样数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呢? 学生讨论,交流想法:可以按长方形的形状来数,一种一种地数。

5、出示数出6个长方形的分解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有序思考的方法。 6、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有顺序地思考,有顺序地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了。 7、拓展,应用方法:你能数出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数一数,交流有顺序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有序思维的方法。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重点交流第二幅图。 2、自主练习第2题: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4、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两幅图有序数的过程。 5、自主练习第5题:图中一共有几个正方形? 学生独立数一数,集体交流,请学生演示数的过程。 6、自主练习第6题:数一数,包含五角星的平行四边形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数,交流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建议

《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建议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的现实情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问题,展开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引入对排列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部分,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任意排列,答案是有4种排法(此答案是错误的);第二种方法是用文字有序列举的方法排列,答案是6种排法;第三种方法是用字母代替人并有序列举的方法排列,答案是6种排法。通过对不同排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排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最后,借助教材中的话总结出有序排列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考,逐步掌握有序、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照相的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探究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序列举、字母表示等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另外,教师要及时参与到探究中来,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排列方法。 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排的,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是任意排列的,也可能是按规律排列的。比如:把小冬放在第一位,小华和小平交换位置;把小华放在第一位,小冬和小平交换位置……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哪种方法更好”、“怎样排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捷性和按规律排列的优越性,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话总结有序排列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 “自主练习”第1题是巩固简单排列问题的基本练习题,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有序排列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数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彩旗、一副棋子、两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男、女生按性别分成两组,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出示两张卡片:162536496481,123412341234) 师:老师给你们8秒钟,快速记忆,开始!(学生记忆。) 师:时间到。谁能复述刚才所看卡片上的数字? (男、女生分别汇报。) 师:好,我宣布女生获胜!(观察男生表情) 师:有疑问吗? 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234,然后重复3次就行了。 师: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些围棋子)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摆棋子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围棋子。

(师在投影仪上摆棋子:○●○●○●○●) 师:接下来,怎么摆呢?(让学生上台摆棋子,并要求学生说出原因。)师:他摆得对吗?这里把几个棋子看成1组? 生:2个棋子1组。 师:我们再换一种摆法。(师再在投影仪上摆棋子:○●●○●●) 师:现在又该怎么摆呢?(让学生上台摆棋子,并要求学生说出原因。)师:她摆对了吗?这时又把几个棋子看成1组?(3个棋子1组)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拿出围棋子,1人摆棋子,另1人按照一定的规律接下去摆一摆,现在开始! (学生摆棋子。) 师:同学们,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现象无处不在,里面还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智慧广场)【设计意图:通过“记数字”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经历“摆棋子”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激发同学积极的求知欲望。比赛的形式、动手的操作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二、你问我说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智慧广场(板书:智慧广场) 出示课件中的小彩旗串,同学们思考: 1.小旗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每几面小旗一组? 【设计意图:“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通过呈现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是以“几个一组”排列的,发现规律的周期性。引导学生在动态、开放的场景中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探索发现,用数学的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智慧广场——简单地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威海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荣晓丽 威海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李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 114 页,排列问题。 教学目标: 1.在“ 3 人排队照相,有几种排法”的问题情境中,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发展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训练 思维的有序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借助排队照相、排队唱歌等生活情境,经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师:同学们,你们有外出游玩的经历吗?小冬、小华、小平三人外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 念,她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 师: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评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 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 2.探究新知。 (1)探究 3 人排队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的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刚才每个组研究得都很投入。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我们来看这 个组的研究结果。 (展台出示①。) 师: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生:他们写少了,一共有 6 种不同的排法。(板书:遗漏) 师:少了哪一种排法? 生:小华、小冬、小平。(教师补写。) (展台出示②。)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智慧广场-排列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 青岛开发区香江路第一小学薛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113-114页智慧广场 【教材简析】 排列是学习统计概率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选取了3位同学排队照相的素材,旨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排列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从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入手,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散的思维条理化。【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外出游玩的经历吗?见到一处美景,你们是不

是非常想留念?小冬、小华、小平三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念,她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 谈话: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3人排队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的规律。 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提示: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答案,最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指导。 2.预设情况 第一种: 第二种: 小 冬 想一想,排一排(可借助学具),并 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华 小平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10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