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态环境学》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红色为考试重点内容)

1、生态学概念

生态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比较简洁的表述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生存环境

(1)生物环境

(2)物理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能量环境)

(3)生物能量环境(由光环境和温度环境组成)

(4)生物的物质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圈组成。

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3、生态因子的概念

组成生物生存环境中各种因素,这种因素称生态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的补偿作用

5、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3)净化作用

6、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2)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3)耐受性定律

7、种群的概念

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也就是说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衍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8、种群的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

9、种群数量动态参数

(1)出生率和死亡率(2)迁入和迁出(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4)种群内禀增长率

10、内禀增长率概念

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是无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等都没有限制性影响),在该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种群所能达到的恒定的、最大的增长率。

11、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

(1)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12、种间关系

(1)中性作用(2)竞争:直接干涉型(3)竞争:资源争夺型(4)偏害作用(5)寄生

作用(6)捕食作用(7)偏利作用(8)原始作用(9)互利共生

13、竞争排斥原理

种间竞争使亲缘关系密切或各方面都相似的物种之间产生生态上的分离,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或格乌司原理

14、生态隔离

两物种相似,在进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可

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其二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地理上的分隔)、吃不同的食物(食性上的特化)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如运动时间分隔),通称为生态隔离。

15、生态位(老师上课给的概念)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特性,如能量的来源、活动时间、行为以及种间关系等。

生态位分为三类:生境生态位、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

16、如何理解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是生物在竞争中由于生态隔离所形成的占有不同时间、空间、食物等条件的总称。表示生物与生物间和环境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生物所具有的生态位就是生物所占有的生态系统的能量、物质等因子的多少。

17、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18、群落的特征

(1)群落中的优势种(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3)群落的种间关联性(4)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5)群落的稳定性

19、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例子见书28页)

(1)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2)生物群落对污染环境的指示作用

20、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也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或生命成分和非生命成分;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其中前三者属于生命成分部分,后者为非生命成分部分。

2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功能

(1)生产者:促进能量的转化、物质的生产和生物的繁殖

(2)消费者:促进物质、能量在系统中的流动

(3)还原者(分解者):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还原为简单的无机物(化合物和元素)

(4)非生物环境:一是它相当程度上提供了生物活动的空间,生物在非生物环境中得到生存和繁衍;二是它提供了生物活动、成长及生理代谢所需要的各类营养要素

23、生态系统的结构

(1)空间结构(2)物种结构(3)营养结构

2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25、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26、信息传递的概念

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的

信息流动与反馈过程,是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27、信息传递的分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

28、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29、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填空)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学定义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于本世纪20年代提出。

现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一般为: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3、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2)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

(3)内容:城市的聚集、分散、入侵、分隔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理;

(4)运用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论

(5)代表作:1925年《城市》出版,标志城市生态学诞生

城市问题产生根源

(1)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

(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

城市生态学发展的初级阶段提出的几个理论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

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1)生态学(2)城市学(3)人类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1)城市生物环境层次 (2)城市生态系统层次(3)城市系统生态层次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网)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1)系统的组成成分(2)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3)

生态位(4)系统功能(5)调控机制(6)系统的演替)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成分、功能、结构的不完整性)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五)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层次性)

(六)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七)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结构、资源利用链结构、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要素空间组合结构

2、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分析

3、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问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乡镇问题严重。

4、光化学烟雾:指的是一系列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化学品。它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是因为它们由最初的污染物质光解而产生的。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属于大气中二次污染物。

城市生态空间研究的三个假设:构性假设、耦合性假设、量子化假设。

五个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原理、空间多样性原理、空间流动原理、空间变换原理、空间稳定性原理。

5、城市生态空间研究方法(方向):空间生态位分析、空间干扰分析、空间特征分析。

空间形态、空间动态、空间状态

6、填空:空间形态包括生活型、层片、中心、边界、优势型和网络。

7、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8、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第六章城市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的概念: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2.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①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恢复并扩大再生产,使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②使人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保证人类健康所必须的水平.生态规划涉及到人类活动中的生产性领域和非生产性领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会性, 经济性及预防性.

3.生态规划的类型:㈠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生态保护区建设和规划等。㈡按地理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划分:有陆地生态、海洋生态、淡水生态、草原生态、森林生态、土壤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生态系统等生态规划。㈢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经济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民族文化生态规划等。

4.城市生态规划: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所进程的规划。

5.生态城市模式:①技术与自然的充分融洽;②人的创造力﹑生产力最大限度发

挥;③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④按生态学原理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6.城市生态规划包括: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填空)

7.城市生态规划原则:①自然原则②经济原则③社会原则④系统原则

第七章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1.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志:①高效益的转换系统②高效率的流转系统③高质量的环境状况④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⑤高质量的人文环境⑥高水平的管理功能

3.城市生态建设:是按照生态学原理,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城市人工化环境措施去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使人类在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为城市人类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工作、居住环境。

4.城市生态建设内容:①确定人口适宜容量②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③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④建立市区域郊区复合生态系统⑤防治城市污染⑥保护城市生物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城市生态调控:

6.城市生态调控原理:

㈠高效的功能原理:循环利用原理、开拓边缘原理、共生原理。

㈡最优的协调原理:最适功能原理、最低限制因子原理。

7.城市生态调控的途径与方法:

㈠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①能源结构的改造②生物资源的利用③物质循环与再生④共生结构的设计

㈡共生关系的规划与协调:①方法的选择—系统动力学②城市生态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③历史回顾验证④灵敏度分析⑤模型的应用研究

㈢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①生态化的人与自然观②生态化的科学价值观③生态化的经济观④生态化的绿色价值观

第八章环境概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包括非生物要素和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使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3.环境要素的属性:①最差(小)因子限制律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或者说环境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互相联系及互相依赖

4.环境的功能:指以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构成的环境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用途和相应的价值

(1)空间功能(2)营养功能(3)调节功能

5、环境问题:狭义: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发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广义上:就是由自然力或人

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6、全球十大环境问题: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酸沉降危害加剧、生态系统简化、森林锐减、土壤退化、淡水资源危机、海洋环境污染、固体废料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

7、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活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8、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第九章城市环境概述

1、城市环境(概念):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动物……;广义的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人口服务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社会环境,就业、收入水平等经济环境,以及风景等美学环境。)

2、环境效应(概念):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影响。

A、城市环境效应(概念):是城市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果。

B、城市环境效应包括:

污染效应(大气质量、水质、噪声)、

生物效应(植被、鸟类、昆虫)、

地学效应(土壤、地质、气候)、

资源效益(对水资、源矿产等的耗竭程度)

3、城市环境容量(概念):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影响因素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

4、城市人口容量的计算:

P=bs

P-----城市人口规模(万人)

b-----城市用地规模(km2)

s-----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万人/ km2)

5、热岛效应

概念:通常把城市近地面温度比郊区高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成因:

A大量的生产、生活燃烧放热。

B地面相当大的面积被建筑物和路面覆盖,且植物少,从而吸热多而蒸发散热少。C空气中经常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它们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和反射能力很强。

城市热岛效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由于热岛效应引起了城乡间的局地环流。使四周的空气向四周辐射,尤其在夜间导致污染物的增大。

6、土壤环境背景值(概念):在自然状况或相对不受直接污染情况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

第十章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

1、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污染对象:大气、水、土壤。

排放方式:点源、面源、线原。

按人类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十一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到手段,实施防治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内容:城考的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有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城市绿化等5项内容21项指标。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⑴概念: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控制区域大气污染的措施。

⑵影响大气质量的综合因素分析包括:工业生产(燃烧过程+工节过程)、居民生活和社会消费活动、结构与布局、气象条件。

⑶主要措施:①减少或防治污染物排放②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③发展植物净化④利用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

⑷确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如果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和社会消费活动(主要是面源)以用工业生产燃烧过程的降尘效率低,那么今后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就应该普及型煤、集中供热、煤气化、强化管理、提高除尘效率等方面考虑。如果影响大气质量的重点是气象因素和工业生产工艺过程,那么今后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就应该从如何结合工业布局调整,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和加强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处理设施运行能力,强化工艺尾气治理和管理等到方面考虑。

3、城市水污染综合:

⑴概念: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⑵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一)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1)科学利用水环境容量(2)结合调整工业布局和下水管网建设,调整污染负荷的分布

(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

(三)强化水污染治理(1)城市污水处理(2)工业废水处理

(四)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管网组合方式)

(五)水域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六)饮用水的污染去除

(七)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4、固体废物整治:

⑴种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及农业固体废物。

⑵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主要是综合利用和填埋。参照p295表

⑶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理:专门处理。①焚化法②化学处理③生物处理④掩

埋法

⑷常识:1970年美国修订了原来的“固体废物处理法”,公布“资源回收法”,日本早在1971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清扫法》,1992年制定《资源回收法》,1994年制定《资源回收再生法》,德国1996年年底颁了《循环经济垃圾法》。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内容与效果

内容:城考的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有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城市绿化等5项内容21指标

效果:城市的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国工业产值持续增长的的情况下,城市污染排量没有同步增长,环境质量没有明显恶化;重点城市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有所缓解,城市环境质量某些指标基本稳定在80年代中期水平,部分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第十二章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环境质量:指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环境质量评价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单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类型。(填空)

3、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和历史(回顾)评价。一般现状评价包含历史状况的分析评价、现有问题及主要矛盾所在,并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预测可分为战略预测和战术预测。

4、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单要素和总体的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水质(地面和地下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要素,各环境要素又包含了若干的关键污染因子(或参数)。对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常采用多

因子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不同等级的污染评价,即P

j =∑_(i=1)^m?W

i

I

i

式中,P

j

J要素的综合评价指数,I

i 为是J要素的i污染因子污染指数,W

i

为i污染因子

的权重值,m为污染因子数目。I

i =C

i

/C

i0

,C

i0

为i污染因子评价标准,C

i

为i污染

因子实测浓度。(求法与概念记住)

5、评价内容:

(1)城市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2)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3)环境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4)环境污染生态效应的调查

(5)环境质量研究

(6)污染原因危害分析

(7)结合防治对策研究

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和上同)

7、评价因子的选择(基本原理):

(1)根据评价的对象和目的选择

(2)根据区域生产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特点选择

(3)应尽量选择国家规定的监测项目

8、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1)均权评价法

采用此法进行计算时,首先要确定单一污染指数Pi:

I=C

i /C

i0

.式中,C

i

表示某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C

i0

为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在各

环境要素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可求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P:P=∑_1^k?P

j

,即综合评价指数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指数的和。

(2)加权评价法

环境质量分级有综合指数分级法和聚类分级法(填空)

聚类分析是按物以类聚原则研究事物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9、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城市或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区域地理位置及环境概况的评价

2、环境背景值的研究

3、污染源评价

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环境质量预测

6、环境污染的影响

7、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1、总论

(1)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2)编制依据

(3)采用标准

(4)控制与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善调查(包括必要的测试)

4、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近期和过期影响分析、预测(包括建设过程、投产、服务期间的正常和异常情况)

5、环境监测制建议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7、结论

8、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0、环境质量评价制图

环境质量评价图是环境制图的一部分,环境制图反映各种环境状况的专题地图编制工作。环境科学的专题地图主要有环境条件图、环境质量图、环境疾病图、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等。

11、环境质量评价制图方法:1、点状表示法2、线状表示法3、面状表示法。

12、表示环境要素数量大小常用的有:点值法、等值法和统计图法。

点值法是用大小相同的点子,每点代表一定的数值,表示在地图上。

等值线法是由某要素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所组成的一组等值线,它表示数量的差异,和它的连续分布和逐渐变化的现象。

统计图法是以一定的统计单元为基础,将调查或统计得到的资料表示在地图上,以反映事物的质和量的差异。常见的有组合柱状图,金字塔图,圆形或扇形结构图,玫瑰花图和线形曲线图等。

第十三章城市环境规划

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

行规化系统筹划,是为有效地实行预测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2、城市环境规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城市环境宏观规划,二为城市环境专项规划。(填空)

3、城市环境专项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城市环境专项规划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填空)

4、城市环境特征调查有: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填空)

5、社会环境特征调查有:城市人口、产业、经济密度和建筑密度、交通和公共设施等。

6、生态因子筛选:一般城市多选取下列生态因子:土地条件、气象、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能耗密度、交通量等。

7、环境预测:是人们运用未来学的理论、方法和大量信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未来行为与状态作出趋势判断或量值推算。

8、城市环境预测:主要是预测城市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后对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宏观预测,二是微观预测。

9、城市环境预测方法:(1)污染物浓度预测(2)回归预测

10、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污染分类活动。

11、环境区划的方法(两种,填空)

(1)土地开发度评价

1、土地条件等级L

2、土地选用现状等级U

3、平衡点的选择

4、土地开发度评价

(2)生态适宜度分析

11、如何进行环境区划

(1)环境区划的依据

1、土地开发度评价结果

2、生态适宜度分析结果

(2)环境区划的方法

1、以城市规划图为底图

2、综合分析土地开发度评价图和生态适宜分析图

12、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城市环境污染分区管理体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为是以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的,依区域功能的不同,分别采取对策。

13、城市环境功能分区的方法

(1)对比分析城市环境区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城市现状图

(2)对比分析城市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排放量密度图,环境噪声,固体废物堆放分布图,并标明城市气候特征。

(3)对比分析城市静态人口密度分布图、城市主要区域动态人口密度分布图、城市交通量分布图和现有建筑密度分布图。

(4)论证并确定城市环境功能分区初始方案图

城市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概述:指标体系是指描述、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政治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0XX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政治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 1.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也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 2.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3.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极圈从北部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它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邻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5.亚洲地形分布特点: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分布特点:呈放射状。 6.亚洲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7.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8.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9.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冬季风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夏季风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10.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特点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严寒,降水多集中夏季,冬季降水少。 1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温炎热,干燥区面积广。共有六种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轴线,呈对称分布的特点。 12.亚洲人口的特点:有众多的人口、人口增长快。 13.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 超过1亿。 14.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原因是北 亚气候寒冷,中亚和西亚气候干旱.。。

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系统评价和分析学校常规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做到查漏补缺,依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在学期过半时段,举行学科期中考试。作为一名政治任课教师,为了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有必要将本次政治科目期中考试试卷大致情况予以分析,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试题卷面结构、题型设置和分值布局 本次政治科目命题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知识考察和综合能力运用,对应的题型设置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涵盖教材内容1-5课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分布零散,凸显夯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共有40道选择题,每题1.5分,满分为60分;材料分析题共三小题,覆盖教材重点框题的知识体系,分值为40分;整个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知识点考察概况及得分、丢分情况简要统计 总览整份试卷,选择题涉及课本知识点大体包括以下方面: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比较、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企业的概念及其经营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后果、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就业的途径等等;选择题得分、丢分的大体情况是各占50%,丢分现象比较严重;材料分析题的作答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第41题考查绿色无公害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小汽车价格回落的原

因,应该运用商品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加以作答,学生考试过程中大部分只能答出其中一点,个别考生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加以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42题片段1考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小明的表姐在即将大学毕业后,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该题难度系数不大,只要熟悉教材内容方可顺利作答,然而一部分的考生由于对课本知识比较生疏导致丢分现象严重,第42题片段2考察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学生得分率较高,第43题以”中国式奢侈”为素材呈现目前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材料形象地反映目前我国百姓生活中的不同消费心理,以此警示社会应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醒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明确自身的使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争做”四有”公民和有为青年。 三、试题难易程度、丢分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试题难易程度 整套试卷难易适中,灵活多变,贴近生活,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浓厚,重在引导学生建构课本知识框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材知识回答生活实际问题,以现实经济人的角色参与经济生活,提高观察经济生活的洞察力,学会做生活的主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命题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试题自身,而是如何实现学生自身角色的转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丢分的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问题 态度定成败、习惯成自然。长期以来,政治科目对学生来说并非主科,并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科目无需花太多精力去理解分析就能对知识加以消化吸

政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第1课我与同伴共成长 (主题:同学友谊) 1?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友谊?C友谊的重要性\意义\作用) ①积极与同学交往是我们的心理需要,真挚的友谊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②真挚的友谊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③真挚的友谊有助于增长我们的智慧和才干,使我们得到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④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友谊的滋润。 ⑤真挚的友谊包含着共同的追求,让我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走向事业的成功。 2. 青春期闭锁心理的表现?危害?怎样调适闭锁心理? 心理闭锁的表现:不愿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人交流,常常感到孤独和烦躁。 闭锁心理的危害:①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性格,有碍于自己的身心健康;②会影响与同学、朋友的相处和交往,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怎样调适闭锁心理:(怎样做) ①调适闭锁心理,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②调适闭锁心理,需要我们敞开心扉,开放自我,主动与同学交往:主动介绍自己、主动表达对别人的关心、主动地参加班级活动。 ③积极调适闭锁心理,打开心灵之窗,才能迎来友谊的阳光。 3. 怎样建立真挚的友谊?(怎样做〉 ①用真诚去播种 朋友之交,贵在真诚。真诚要求我们彼此尊重,真心交流,言而有信,以诚相待, 以心相交。 ②用接纳去维护 善于接纳和欣赏与自己不同个性的同学;学会接纳与自己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做事方式的同学,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③用热情去灌溉 我们应关心自己的同学,学会体察同学的需要,维护同学的利益,理解同学的感受。 ④用原则去培养 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我们应该把握原则, 谨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4. 为什么说男女同学进行正常交往是必要的? 男女同学各展优势,各尽所能,我们的学习生活才能生动有趣,多姿多彩。对我们来说,男女同学交往,建立纯洁的友谊,是学习牛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统计学》课程期中试卷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日期:年月日 适用专业.班级: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要了解50个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总体单位为( C ) 个职工个职工的工资收入 C.每一个职工 D.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收入 2.统计认识的过程是 ( C ) A.从质到量 B. 从量到质 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 D.从量开始到质,再到量与质的结合 3.以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来衡量某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4.企业按利税额分组 ( B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5.某市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之比为1::,这是一个( C ) A.结构相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6.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 的 组 中 值 ( A ) .510 C 7.某经济学家对非法地下钱庄运作模式很感兴趣,他通过某种渠道深入某地下钱庄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D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8.某市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9.某企业A 产品本年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超额%完成计划,则实际成本比上年 ( C ) A.降低% B.降低3% C.降低7% D.提高% 10. 简 单 表 和 分 组 表 的 区 别 在 于 ( A ) A.主词是否分组 B.宾词是否分组 C.分组标志的多少 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 11.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它的算术平均数为100,众数为74,则这组数据的分布呈 ( B ) A.左偏分布 B.右偏分布 C.对成分布 D.无法判断 12.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和每组次数均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 B ) A.减少20% B.增加20% C.不变化 D.增加40% 13.已知某企业产值连续四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9%,则该企业产值平 均 每 年 增 长 速 度 为 ( D ) A.4/%)9%3.8%5.7%8(+++ B.1%)109%3.108%5.107%108(-??? C.1%9%3.8%5.7%84 -???

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结果参考

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结果参考 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结果参考 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 初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由尧都区教育局统一供题,阅卷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采用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阅卷,整个过程分工明确, 组织有序,标准明确,尺度掌握合理,公正公平。 我承担了分析说明题第19题的阅卷任务,现在就该题的评卷情 况作简单分析。 一、试题情况: 本试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而不难,立意新颖,出题漂亮。 2、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学以致用能力,试题体现 了情感、能力、知识的测试和运用。 对学生来说,这道题并不难,看上去内容熟悉,容易理解,似乎比较简单。 4、本题分值为12分,要求通过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共涉及到三个问题:片段反映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该如何正常 交往? 5、通过小组讨论及对试题的研究,确定本题的评分标准为: ⑴、第一问能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沟通有问题,沟通不畅,不能正常交往等,答对一点给2分。 ⑵、第二问回答原因至少两条,每条2分,共4分,答案如: ①逆反心理的影响;

②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④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⑤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子女不理解、体谅父母等。 ⑶、第三问要求答做法,要答够三点,共6分,答案如: ①要理解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 ②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③遇事要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 ④要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⑤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等等。 6、本题也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如题目的设问不是很明确,试卷上给学生答题的空间过小等,都影响到了学生的发挥。 二、试卷情况: 本题最高分12分(满分12分),最低分0分,大多集中在8到10分之间。 第一问较为简单,也是最易失分的题目。 失分多因审题不清,没有弄明白题意,关键词把握不准,答非所问,或者就根本没有回答该题。 第二问要求回答原因,平时这样的练习已经多,应该比较熟悉,但是有些学生只回答了一个原因,回答不全面,也就失去了宝贵的2分。 第三问学生没有审请问题“如何正常交往”这一关键词,这应侧重答“怎么做”,而学生仅仅答出了要与父母主动沟通,至于沟通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9题;共58分) 1. (2分) (2019高三下·南昌模拟)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了税率结构,大幅拉大了中低档税率级距,改革红利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是基于() ①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②把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变革上层建筑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分) (2017高二下·临朐期中) 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帐篷的竹竿高度。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该理论揭示了() ①在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做到统筹兼顾 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联接,要全面分析矛盾 ④无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 (2019高二上·株洲月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①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4. (2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月考) 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A . 具体科学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 具体科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 .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之科学 D . 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的灵魂科学之科学 5. (2分) (2016八上·重庆月考)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推动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就会一定程度如同你自己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 .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1、升入中学后,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新起点?P4-6 答:(1)珍惜初中生活的起点,体验成为初中生的快乐。 (2)在新的班级里,积极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3)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如何结交新朋友(同学如何友好相处)? 答:(1)同学互相尊重 (2)主动与同学交往 (3)关心帮助同学 (4)待人礼貌、宽容 3、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你心目中良好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P7-8 答:⑴要有共同的目标,这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 ⑵同学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⑶同学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4、如何看待个人在班集体中的位置? P8 答:(1)班级的美丽在于每个人的独特性。 (2)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 (3)当每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亮丽。 5、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诗词俗语有哪些? 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众人拾柴火焰高。③人心齐,泰山移。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6、初中学习新特点是什么? P11 答: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7、怎样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什么?)P12-14 答: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8、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P13 答:①课前认真预习;②上课专心听讲;③课后及时复习;④善于思考。 9、体现出“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10、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P16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方式各有特点。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尝试、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1、如何正确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 P17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我们的观察力、思维力都将有较大的发展。把握好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无论对我们的进一步学习还是走向社会,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12、如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答:①根据自身实际,及时调整心态;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③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④建立新的友谊,融入集体生活。 13、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学习中有哪些苦和乐?为什么说有苦也有乐?P18-21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 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七年级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渊,都城长安,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 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这句话 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 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 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容。 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政治)试卷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考试分析表 一、概况 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一政治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已经结束,命题范围涉及初中政治七下的教研室规定的考试的内容。本次考试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根据统计分析,情况大致如下 (1)平均分:46.2分; (2)班级之间成绩较均衡,差距1-2分左右。 二、主要成绩经验 1、判断题部分:主要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得分率较高,只有4题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得比较牢固。 2、选择题部分: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收到比较好的成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较熟悉,对于曾经做过的题能较好地把握。 3、简答题部分:同样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收到比较好的成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较熟悉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复习提纲等复习资料,同时学生能基本掌握解题的方法。 4、综合探究题部分: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新题型,学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平时能把集体备课和团结协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三、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基础知识不牢固,细节易忽略:试卷无论题型怎么千变万化,无论背景材料多么新颖,最关键还要立足书本知识,判断题和选

择题总有一部分试题会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情况。而本张试卷上为数不多的“送分题”有些学生的失分率仍然很高,如判断题的第5题,这个知识在书本的正文部分,而教师平时都会关注并反复跟学生强调,但有部分学生还是概念模糊,记忆不清。 (2)审题缺乏足够细心,题眼抓不准:部分选择题难就难在一些组合型选项的设置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迷惑性,学生不能从背景材料中抓准有效信息,因而不能选择最佳答案。例失分较多的第12题主要是学生对漫画的内容没有真正理解到位;导致失分。 (3)解题能力薄弱,答题规范不严谨:简答题第20题,关于“结合材料谈谈在何祥美成为枪王的历程中,哪些方面对你的成长有帮助”,要求结合材料,这是教材知识和现实之间的迁移,不仅要求会应用,而且要求熟悉相关时政背景,言之无物,泛泛而谈,均不得分。 四、改进措施预设 1、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双基: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使教学有实效,首先方向要正确,初一学生来说,关键还应立足书本,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如果对基本概念原理记不住,必将影响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易错概念,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细致,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规范政治术语;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领悟、运用。要系统深入的分析每一考点,在各个要点击破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的归纳整理,最好让学生自己构建知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文科学生实行闭卷方式,理科学生实行开卷方式。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为基础和准则的。 A.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B.获得中国公民身份,享有民主权利 C.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性义务 2.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应具备的能力。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表现为 ①参与社区的“网民沟通会”②参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③关注中美领导人的庄园会晤④投诉商品房的质量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国家不再是为特定阶层服务,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护和改善当前的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最大限度地从现行制度及改革中获益。”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揭示出国家的阶级性 B.揭示了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准确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属性 D.揭示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4.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阶级性 C.平等性 D.真实性 5.与以往所有媒体不同的是,微博大幅度降低了内容创建和信息发布的门槛。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播音员。有人说,“微博主人”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我的地盘我作主”。这一观点 A.错误,因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B.正确,因为公民有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观点 C.正确,因为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错误,因为在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高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 1、国家性质、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人民民主的两个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为什么和怎样坚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必修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基本原则)。 第二课 1、直接、间接、差额、等额选举的优点局限性(选择题)。 2、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和怎样行使选举权。 3、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民主监督的途径、意义;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4、村委、居委的性质(选择题)。 5、有序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公民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第三、四课 1、政府为什么这么做(或者:政府这么做得依据、上述材料反映了体现了那些道理)。 2、政府怎么做(总结的怎样做到人民满意的六条)。 3、政府的基本职能。 4、依法行政为什么和怎样做到依法行政;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为什么和怎样做;阳光工程的意义。 5、政府的权威如何体现出来;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 第五课 1、运用我国政体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么做得原因,或者:上述材料体现了/反映了政体的那些相关知识。(答案是上课总结的大综合题,包括国体、人大的性质权力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代表的性质职责权利义务,民主集中制原则、政体的地位等)。 2、为什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1、为什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党为什么这么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地位、出发点落脚点、执政方式、民主集中制)。 3、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政协的性质及职能。 4、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七课 1、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及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2、怎样处理好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我们为什么能处理好民族关系)。 3、自治机关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初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50分钟,本学科期中考试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这三个部分组成。(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这张试卷主要考察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我的授课班级为八年级1---5班,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不太好。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1、首先,第一部分是判断题,共计1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2、其次,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共计1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一般来说,选择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得分率70%。3、第三部分为材料分析题,共计30分。这类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

度。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此题得分率为5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综合能力差。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严重,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例如21题。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24题2)小题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例如22题。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3、坚持讲练结合。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

初一政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初一政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1.你是怎样熟悉新同学建立新友谊的?(报纸)2.在新的学校里你是如何与老师相处的?(报纸)3.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p7) 4.一个班集体为什么要有共同的目标?(p7)5.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你是如何做的?(报纸)6.你是如何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的? 7.初中学习有哪些新特点?(报纸) 8.如何做学习的管理者?(报纸) 9.了解学习方式要注意什么?(报纸) 10.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原因?(报纸) 11.关爱生命的具体做法?(报纸) 12.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报纸)13.如何做到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报纸)14.怎样才能让生命更有价值?(p30--32) 15.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有哪些?(报纸) 16.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表现在哪里方面?(p35)17.如何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p36)(报纸)18.怎样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p37)(报纸)19.青春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p37) 20.调控内心心理矛盾的方法有哪些?(p38)21.怎样才是真正的青春个性?(p40) 22.青春期与异性同学交往的作用?(p40)23.青春的内涵? 2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p46—48)25.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p48—50) 26.为什么要发现自己的潜能?(笔记) 27.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呢?(p52—53) 28.如何看待追星现象?(p54—55) 29.怎样选择未来职业?(p56) 30.未来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笔记) 31. 第六课复习内容 1、情绪的产生?(课本61页、学习报9期) 2、情绪的分类?(课本61页、学习报9期) 3、(课本61页活动)这两名同学在比赛时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不同? 4、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作用)▲(课本62页——63页) 5、(课本64页活动)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呢? 6、为什么说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课本65页、学习报9期) 7、为什么要排解不良情绪?(笔记、66页)▲ 8、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有哪些?(课本66——67页、学习报9期)▲ 9、调节情绪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观点错误。课本68页)▲

统计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统计学期中试卷 考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 1、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2、一般说来,数据值大,标准差数值也大;数据值小,标准差数值也小。 3、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某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 ,又知其邻组的组中 值为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520 。 4、数据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的标准差,也称为方差。 5、利用组中值计算均值是假定各组数据在各组中是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是准 确的。 二、填空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2、通常,被称为位置平均数的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是。 3、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0,众数为12,则均值为,该组数据 呈分布。 4、算术平均数有两个重要的数学性质,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和________。 5、某柜组9名售货员,日销商品件数分别为:5、 6、 7、 8、 9、10、11、12、13。则中位数为________。 三、单项选择 1、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商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 A.每一个商业企业 B.每一件商品 C.每一个商业职工 D.每一个销售班组 2、确定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是()。 A.交叉的 B.重叠的 C.顺序的两个自然数 D.间断的 3、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130% B.96.8% C.103.3% D.3.3% 4、某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品库存量()。 A.都是时点数 B.都是时期数 C.当前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D.当前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

5、抽样调查抽取样本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A.灵活性 B.可靠性 C.准确性 D.随机性 四、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并绘制直方图。(6分) (2)根据次数分配表,计算该班学生统计学的均值、众数和中位数。(9分) (3)根据次数分配表,计算该班成绩的标准差(3分) (4)请说明其属于哪种偏态形式。(2分) 2.某农场进行小麦产量的抽样调查,该农场小麦播种面积为10000亩,采用不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从中选100亩作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得到样本的平均亩产量为400千克,样本标准差为12千克。则: 若以95%的可靠程度保证,该农场10000亩小麦的平均亩产量可能范围是多少? 3.根据过去学校的记录,学生的统计学考试的平均分数为75分,标准差为16分。现在学校改革了教学方法,经抽取64名学生作调查,得平均分数为79分,问平均分数有无显著提高?(α=0.05) 4.某公司为了解男女推销员的推销能力是否有差别,随机抽取16名男推销员和25名女推销员进行测试。男推销员的平均销售额为30250元,标准差为18400元,女推销员的平均销售额为33750元,标准差为13500元。假设男女推销员的销售额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试建立男女推销员销售额之差的95%的置信区间。 5.已知:279,30268,1481y xy ===∑∑∑∑∑2 n=6 , x=21 , y=426 , x 那么: (1)计算变量x 与变量y 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变量y 倚变量x 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 (3)结合本题谈谈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学科期中考试的题型由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这二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共五课。我的授课班级为七年级1602班和1604班,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1602班平均分48.5,优秀率0,及格率为25.6%,1604班平均分47.2,优秀率0%,及格率为25%。对于这两个班,优秀率突破0和提高及格率是期中后的重点工作。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计3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本体共3共计30分,16题分3小问。第一问是根据给的材料内容和用课本的观点去作答。对于刚接触政治不久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虽然有些同学背得挺熟,但也没拿分。第二、第三问,是课本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17题和18题是材料分析题,共18分。主要考察学生材料分析题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修订稿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政治组:李小红 本次试卷共两大部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试卷总分为100分。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高一学生进入高一以来第一次大型考试,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来讲,本次政治试题难度较适中,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从试卷的结构看:15道客观题,共60分;2道主观题,共40分。试卷的分值分布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占了总分的60%,这样的分数设置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毕竟,高一的学生知识积累少,缺乏分析社会问题的经验,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肤浅。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样的分数设置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试卷的难易程度看: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相对简单。前半学期所学重点知识几乎都有所体现,如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企业的经营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反复讲解和训练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失误较多的题 单选题中的4、7、8、12、1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稍微大一点,很多学生失分严重。而简答题的得分情况可以说是两面倒,基础知识记住的学生基本都能得满分,否则只得一半甚至一分不得。由于简答题都是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同时考察学生的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普通班学生学习过后没有认真去记忆,基础较弱,所以失分严重。 2、得分较高的题 得分较高的题目主要是单选题,基本上比较多送分题以及凭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就可以作答,因此得分较高。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在部分选择题和简答题上失分过多。而这些选择题并非因为难度过大导致失分,而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好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2、部分学生对答题方法的掌握不到位,审题不准:在选择题上,不会应用比较法、排误法;在主观题上,审题不准,没有掌握解题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