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说明:

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卷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答卷相关位置。

3.答题必须用黑色

..字迹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

得超过100分。

一.基础(21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9分)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1分)

⑵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⑶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设想来日重逢、在烛下谈心的场面的诗句是:□□□□□□□,□□□□□

□□。(2分)

⑷默写赵师秀《约客》:

□□□□□□□,□□□□□□□。□□□□□□□,□□□□□□□。(4分)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于是我唱了五年的líɡē ,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⑵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ɡ zá的观众的心上。

⑶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wèn xīn wú kuì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⑷她只顾使出hún shēn xiè shù,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述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 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

C. 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

....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都并不遥远。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7N9流感不再扩散。(去掉“不再”或“不”,

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B. 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 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大约”和“左

右”删掉其中之一)

C. 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将“听取”和“讨论”互

换位置)

D.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把“保障”

改为“保证”)

5.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4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迈的胸怀;读大海,读出了它包容百川的博大;。

二. 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9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⑵见.往事耳⑶及.鲁肃过寻阳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 本文详略得当,略写劝学经过,详写劝学结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C.文章写鲁肃与吕蒙结交直接表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与认可,侧面表现吕蒙前后变化巨大,孙权的劝

学取得明显成效。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

效果。

(二)(7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斥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释】

①恚:音huì,恼怒。②虞: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抚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当为.孙策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当顾.见大惊 / 元方入门不顾.

C.肃于是越席就.之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计安.可不豫定

10. 用两条“/”线给画线句子断句。(2分)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11. 阅读选文后,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

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

..。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节选自丰子恺《竹影》)

12.依次填入选文第一段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②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A.③①②④ B.④②③① C.①

③④② D.②④①③

13.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2分)

A.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 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

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C. 中国画像符号。D. 画竹只要经过布置照真竹一样描,大多数能成为竹的名画。

14.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4分)

(四)(15分)

长好“骨头”

王慧敏

结识大张一家,缘于他的儿子亮亮。

我们这栋楼在小区最北边,隔着一堵墙就是报社的大院。小区里的孩子放学后经常翻墙到大院里玩耍,于是,墙上不时出现豁口。时间久了,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每次都是绕一大圈从报社的正门走进大院。这个小男孩就是亮亮。

起初,我以为亮亮胆子小。可是有一次,几个孩子踢球时皮球落到了高高的白杨树的树杈上。那一天,风很大,树梢随风摇来晃去,孩子们都不敢爬树去拿。这时亮亮脱下鞋子噌噌噌就爬了上去,还攀着细细的树枝荡秋千般朝球踹去,看得我心惊胆战。

大张一家住在地下室——那里住的大都是报社的临时工。地下室光线不好,亮亮每天放学后都会趴在我家楼门口的乒乓球台上写作业。一天,路灯已经亮起来,他还趴在那里,我便隔窗问他怎么还不回家,他说有一道题没做出来。我问他:“要不要叔叔帮你?”他朝我笑笑,坚定地说:“老师说了,要独立完成作业。”听邻居讲,亮亮成绩优秀,在全年级排名总是第一。

北京多风,晾在阳台上的衣服经常会被吹落在地上。每次只要我喊一嗓子,亮亮就会欢快地帮我捡起来送上楼。为此,我总觉得欠了孩子一份情。

不久,机会来了。那些日子,小区里的孩子们流行玩轮滑,亮亮也喜欢。不过,别人的行头,都是正宗的轮滑鞋,配有颜色鲜艳的防护手套、护膝、护肘、头盔。而亮亮的装备,显然是大张给做的——一块木板上用铁丝缀了四个轴承,木板的另一面和平时穿的旅游鞋固定在一起。护膝、护肘也都是用三轮车的外胎做的。看着亮亮的另类装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有一次上街,我专门去了儿童用品商店,轮滑鞋、护膝、护肘、头盔一应俱全。我兴冲冲地买给亮亮,孩子很高兴,眼睛闪着亮光,但他摆弄了好大一阵子后还是还给了我,他说:“谢谢叔叔,爸爸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最后,我只好去找大张。这个憨厚的汉子态度和儿子一样坚定,他搓着粗糙的大手说出这样一句话:“从小,就要让他长好‘骨头’。”

20年过去了,随着工作的变动,我和大张一家早失去了联系。不过那句“长好‘骨头’”,始终在我的耳畔回响。

(节选自2014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结合文意,说说文章以“长好‘骨头’”为题的意思。(2分)

16.阅读作品,用简明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5分)

亮亮绕远路

走大门

乒乓球台写作业,

成绩优秀

用爸爸做

的轮滑玩

“我”的心理引起我的

注意

心惊胆战赞赏①②

牢记“长好

骨头”

17.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他每次都是绕一大圈从报社的正门

..走进大院。

⑵不过,别人的行头

..,都是正宗的轮滑鞋,配有颜色鲜艳的防护手套、护膝、护肘、头盔。

18.文章多处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两例。(4分)

三. 作文(40分)

19.短暂的课间10分钟,丰富的大课间活动,有趣事,有精彩,也有无奈或郁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请以“课间”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含有“课间”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记叙文,真实地记录一次课间10

分钟或大课间活动的情形,表达你的喜怒哀乐。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要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姓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有一次,米哈伊尔用一根大木棒敲着门。门里头,外祖父、两个房客和高个子的酒馆老板的妻子,各自拿着武器,等着他冲进来。

外祖母在后头哀求着:“让我出去见见他,让我和他谈谈……”

墙上有一盏灯笼,影影绰绰地照着他们的脸,我在上面看着,很想把外祖母叫上来。舅舅对门的进攻非常有效,门已经摇摇欲坠了。战斗立刻就要开始了。

外祖父突然说道:“别打脑袋,打胳膊还有腿……”

门旁的墙上有一个小窗户,舅舅已把窗户上的玻璃都打碎了,像一只被挖掉眼珠的眼睛。外祖母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伸出一只胳膊,朝外面挥着手,大叫:“米沙,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快走吧!他们想把你打死啊,快跑!”

舅舅在外面,对着她的胳膊就是一棍子,外祖母一下子就瘫在了地上,嘴里还念叨着:“米沙快跑……”

【乙】有一天,我不小心把水溅到围裙上了,便把围裙张开,放在卧室暖炉的余火边,想把它烘干,急性子的我觉得不够快,便把裙子放在暖炉上面。突然间,火一下子着了起来,燃着了围裙,把我的衣裳也烧着了。我狂叫起来,老奶奶维尼赶来,用一床毯子把我裹住,差点儿把我闷死,但火倒是灭了。除了手和头发之外,其余地方烧得还不算厉害。

……有一天早晨,我玩性大发,把母亲锁在储藏室里。仆人们都在屋外干活,母亲被锁在里边足有3个小时。她在里边拼命敲门,我却坐在走廊前的石阶上,感觉着敲门所引起的震动而咯咯笑个不停。然而经过这次恶作剧,父母决定要尽快请人来管教我,于是我的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来了。但是本性难改的我,还是找机会把她锁在房间里……父母不得不搭了一架梯子让莎莉文小姐从窗户爬出来,当时我得意极了,几个月之后,才把钥匙交出来。

1.【甲】文段中“我”名叫,【乙】文段中的“我”是。(2分)

2.【甲】文段中的外祖母和【乙】文段中的“我”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4分)

3.两个选段都是用儿童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你觉得有什么效果?(4分)

2014 – 2015学年测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题号分值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21分

1 9分(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 1分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 2分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⑶ 2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⑷ 4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4分⑴骊歌⑵冗杂⑶问心无愧⑷浑身解数

3 2分 B

4 2分 D

5 4分参考示例一: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参考示例二: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

物的无私。(所写事物自选,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修辞手法一致即可给分)

二 39分

(一)9分

6 3分⑴推托⑵了解⑶到了……的时候

7 3分译文:和一个人分别几天,就(应当)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大哥你怎么懂得这个道

理这么晚呢!

8 3分 B

(二)7分

9 3分 C (A为:担任,做; B 顾:回头看; C 就:靠近 / 完成 D 安:哪里,怎么)

10 2分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11 2分吕蒙是一个少年英雄,十五六岁就英勇杀敌;他以国事为重,才略过人。(意思对即可)(三)8分

12 2分 D (点拨:排序应认真揣摩句子之间的联系,尤其要注意句子的关联词,如:“其实”承

接谁?“所以”又承接谁?仔细一琢磨,排序也就容易了。)

13 2分 D (点拨:ABC三项都是爸爸所讲的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14 4分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1分)西洋画重写实,即重形似,要求与实物一样;

而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似。(3分)

(四)15分

15 2分从大张对亮亮的教养来看,“长好骨头”就是要培养有独立意识、有骨气、走正道的孩子,

做堂堂正正的人。(意思对即可)

16 5分亮亮:①大风中爬树踹球②帮我捡衣服并送到家里③谢绝我买的轮滑装备

“我”的心理:①欠了孩子一份情②心里不是滋味

17 4分⑴“正门”在这里有隐喻意味,表明亮亮是一个走正道的人。

⑵“行头”原指戏曲演员演出时的服装,用在这里有揶揄意味,表明别人的装备精良。

18 4分以亮亮总是绕一大圈从正门走进大院和别的孩子经常都是翻墙进大院玩耍作对比;以亮亮玩

爸爸做的简陋的轮滑和别的孩子用正宗轮滑鞋配颜色鲜艳的防护手套、护膝、护肘、头盔

作对比。

三 40分

19 40分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类卷(40一36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35一32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附加题 10分

1 2分 阿廖沙 海伦·凯勒

2 4分 甲文段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慈爱、忍让的人,具有无私的母爱,从冒着被打的危险奋不顾身

地警示米沙、被米沙打得瘫倒在地还念叨着让他快跑等描写可见。乙文段中的“我”急躁、顽劣,从烘围裙竟然烧着了、把妈妈和老师锁在房间里等内容可见。

3 4分 参考示例:甲文段中用童年的“我”的口气讲述了一幕家庭惨剧,显得真实可信;乙文段

中用童年的“我”的口气讲述了自己在接受莎莉文老师教育之前的情形,刻画了“我”的

刁蛮任性、急躁顽劣,同样也显得真实可信。(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1一24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3一12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1一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 一3 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 无标题或题目不完整扣2分。 2.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XXXX自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40分)1。_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2._ _ _ _ _ _ _ _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大多数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 魏书生的_ _ _ _ _ _ _ _,张效春的_ _ _ _ _ _ _ _; 姚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等。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中小学语言课程的国家标准。5.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启发,陶行知的教学方法后来改为_ _ _ _ _ _。6.陕甘宁边区《中等国文》教材是在_ _ _ _ _ _ _ _ _ _ _同志领导下编写的。7.著名数学家苏指出,语文和数学是基础,而_ _ _ _ _ _ _ _ _是基础的基础。8.语言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上。9._ _ _ _ _ _ _ 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10.中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经历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过程。11.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规范的,要不断变化和创新。它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因素,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第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 2.教师的内部形象: 3.演讲成就: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8-08-29 20:49:26) 转载 分类:试题 标签: 教学法 教育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 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中学语文教学法: 2. 教师的内在形象: 3. 言语修养: 4. 写作指导: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 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 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总分100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形音义的结合。(对) 2、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培养的能力可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对) 3、朗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错) 4、问答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对) 5、讨论法是作为讲述法的对立物出现的,具有反传统的特色。(对) 6、并非每一篇课文都必须编写阅读提要。(对)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写作要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对) 8、教学评价是测试的基础,测试是教学评价的继续。(错) 9、教学评价只对教师起作用,对学生没有作用。(错) 10、在课堂评价中应尽量运用正强化(即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恰当地运用负强化。(对) 二、单项选择(10分) 1、小学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汉字(A)个。 A、2500 B、3000 C、3500 D、1600——1800 2、我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史籀篇》是(B)的著作。 A、汉代 B、西周 C、宋代 D、清代 3、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C)万字以上。阅读一般的现代文不少于()字/分钟。 A、10,200 B、5,100 C、400,500 D、100 ,300 4、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即关于方法的知识不包括(D)。 A、文字知识 B、语言知识 C、文学知识 D、哲学知识 5、“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的阅读教学模式是(D)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前苏联学者 C、夸美纽斯 D、莱因 6、“自读——导读——复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是(C)提出的。 A、朱自清 B、黎锦熙 C、钱梦龙 D、魏书生 7、下列不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的是。(B) A、综合性 B、差异性 C、主体性 D、参与性 8、下列不属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A)。 A、以结论为目的 B、以问题为载体 C、以探究为中心 D、以反思为线索 9、有效考试的必要条件不包括(D)。 A、效度 B 、信度C、区分度D、精确度 10、下列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D)。 A、简答题 B、论述题 C、作文题 D、选择题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及试题(最新、全面)

绪论 (1)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页。 (2)黎锦熙于1924年撰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是我国以教学法命名的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它既要研究语文,又要研究教育,是一门运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或者说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为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 (4)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5)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1.指引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2.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3.激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心。 (6)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1.研究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2.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3.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 (7)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1.观察调查法。 2.实验实证法。 3.历史文献法。 4.经验总结法。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1)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1.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2.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兼具的学科。 3.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等综合性学科。 (2)语文学科的特征:1.符号性。2.民族性(普 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 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 准语)。 (3)语文学科的固有本 质属性是工具性,重要属 性是人文性,两者都是语 文学科的固有属性。 (4)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3.语 言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5)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1.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2.语文教育与民族精神。 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 (1)语文教学目标及作 用:教学目的是一定历史 时期社会或国家对学校 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 出的总的要求,教学目标 是贯彻和落实教育目的 的一些具体要求,是对教 育目的的进一步阐述。制 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 的作用:1.有利于贯彻中 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 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 立指针与方向。2.有利于 语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 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 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 极的作用。3.有利于教学 效果的评价。 (2)制定语文教学目标 的依据:1.社会发展与语 文教学目标。2.素质教育 与语文教学目标。3.语文 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目 标。4.学生身心发展与语 文教学目标。 (3)语文教学目标的达 成:1.制定计划,明确要 求。2.分类分级,科学安 排。3.求质定量,具体落 实。 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 (1)语文教学大纲:又 称语文课程标准,是有教 育行政部门颁发用以指 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 件,是编写中学语文教材 的依据,是实施中学语文 教学的指南,是评估中学 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 (2)现行初中语文教学 大纲的主要变化;1.注重 语文素质的培养。2.调整 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系 统。3.增设“教学评估” 和“教学设备”的内容。 4.取消基本篇目,规定古 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 读推荐书目。 (3)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的特点:1.多样化与阶段 性。2.练习分三个层次: 理解、分析;揣摩、运用; 积累、联想。从理解到运 用,从知识到能力。3.具 有较大的弹性。 (4)现行高中语文教材 的特点:1.立足人的发展, 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质。2.突出文学教育,调 正课文比例。3.注重培养 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学能 力。4.更加注重教师素质 的提高。 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 (1)语文教学原则是坚 持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相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 学与语文基本能力相结 合,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相结合。 (2)语思结合原则的依 据:1.培养语文能力,首 先要发展思维能力。2.语 文知识、能力和智力需要 协调发展(知识:是客观 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在人 们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智 力:是观察、记忆、想象 和思维等心里特点的有 机结合。能力:是指成功 地完成一定活动的方法 及其所必须的心里特征, 语文能力是所说读写活 动)。3.语文教学要为培养 创新型人才服务。 (3)语思结合原则的实 施:1.利用思维特点和规 律,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2.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培 养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 学效率。3.培养创造性思 维品质,增进语文创新能 力。 (4)语文双基教学的内 容:语文基础知识:字音、 字形、字义等文字基础知 识,词汇、句法、修辞等 语言基础知识,记叙、说 明、议论等实用文的读写 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语 文基本能力:听话能力、 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 作能力。 (5)语文双基的特点: 稳定性、普遍性、迁移性。 (6)语文双基之间的关 系:1.两者的统一性。2. 两者的差异性。 (7)语文双基教学的途 径:1.要组织最优的读写 听说训练过程。2.要发挥 精讲多练的最优效能。 (8)文道统一原则的依 据:1.根据我国社会主义 的教育方针,语文学科的 性质和大纲的规定,必须 制定和贯彻本原则。2.根 据教学客体——语文教 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3. 根据教学主体——教师 和学生的能动性的特点 决定的。 ( 9 )文道统一原则的实施: 1.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2. 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07-29 15:30:46| 分类:教学交流|举报|字号订阅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立意、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说明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中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含答案)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简答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

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10分)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 三、论述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10分)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一定要坚持以学习者及其活动为中心;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走向。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与规定。语文课标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当下国人语文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学科自觉。具体而言,语文课标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要依据。语文课标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2、建构新的语文观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标。)二、充分了解学生(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第二、最近发展区;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它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本技能。其次,了角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度。)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才是最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第二、教师作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及其相关内容的感悟、体验与沉醉。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应有资源意识,将自身作为开发课程与教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c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b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c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b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4、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文道分离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谋篇、立意、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记叙文、论说文、说明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绪论 (1)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3)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4) 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5)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5)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8) 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11) 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3) 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4) 绪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 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 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 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 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的意义 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 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 (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 1分编型2合编型 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