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3名词解释汇总

药剂学3名词解释汇总

药剂学3名词解释汇总
药剂学3名词解释汇总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药典: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收载品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制剂。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药品的国家标准是指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指非人体研究,亦称为临床前研究,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非临床的各种毒性实验。

GCP:《药物临床实验管理规范》,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品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药物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等。

药品:是指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剂型的形式上市。

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在分散在适宜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称增溶,增溶剂系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助溶剂。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个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出现极大值,这种象限称为潜溶,这种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防腐剂:系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溶液剂:是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以溶解法和稀释法配制。

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糖浆剂:是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含糖量不低于65%。

醑剂:是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酊剂: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于流浸膏稀释制成,可用于内服和外用。

甘油剂:是指药物溶于甘油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溶解法或化学反应法制备。

高分子溶液剂:是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制成的又称胶浆剂。溶胶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微细离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干混悬剂:按混悬剂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使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能力吸附剂。

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

絮凝剂: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反絮凝剂:而产生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反絮凝剂。

乳剂:是指互不相容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项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项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分层:乳剂的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絮凝: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

转相: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由O/W型转变为W/O型或由W/O型转变为O/W 型,

转相主要是由于乳化剂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

合并与破裂:乳剂中的乳滴周围有乳化膜存在,但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破裂。

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通常加入抗氧剂和防腐剂以避免。

搽剂:系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用乙醇和油作分散剂。

涂膜剂:系指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液体制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缩甲乙醛、聚乙烯缩丁醛、火棉胶等,增塑剂常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溶剂一般为乙醇、丙酮或二者混合物。

洗剂:系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

滴鼻剂:系指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

滴耳剂:系指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

含漱剂:系指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

滴牙剂:系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其特点是药物浓度大,往往不用溶剂或用少量溶剂稀释。因其刺激性、毒性很大,应用时不能直接接触粘膜。

合剂:系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在临床上除滴剂外所有的内服液体制剂都属于合剂。

灭菌: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和技术(灭菌法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无菌: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无菌操作法:系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条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防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菌剂或防腐剂。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称消毒剂。

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持续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D值: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灭菌时间。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灭菌温度变化而异。Z值:在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将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0%需要升高的温度。

F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常用于干热灭菌。

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下,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C、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目前仅限用于热压灭菌。

空气净化技术:是指为创造洁净空气达到生产洁净度,要求而采取的进化方法。(方法有:空气过滤法,常用有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

超净工作台:最常用的局部净化装置,工作原理是使洁净空气(经高效过滤器后)在操作台形成低速层流气流,直接覆盖整个操作台面,以获得局部100级的洁净环境。送风方式有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其特点是设备费用少,可移动,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少。

冷冻干燥技术: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料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冰点以下的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以水蒸气形式除去,从而得到干燥产品的一种技术。

注射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无菌制剂,亦称针剂。

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溶液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是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氯化钠等渗溶液:氯化钠在等渗当量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

注射剂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输液:是指静脉输入大量的注射液进入体内。

冷冻干燥技术:是指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先冷冻成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为蒸汽而干燥的方法。

共熔点:是指药物溶液析晶时的温度。

无菌要求:通常要加抑菌剂,多配伍使用抑菌剂以加强抑菌效果。

滴眼剂: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黏度:适当增大滴眼剂的黏度可增强药物的作用。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粉碎: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筛分法:是借助筛网孔径大小将物料进行分离的方法。

目: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孔径大小常用微米表示。

混合: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

倍散:在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稀释倍数由剂量而定:剂量0.1-0.01g可配成10倍散,0.01-0.001g配成100倍散,0.001g以下应配成1000倍散。配制倍散应采用逐级稀释法。颗粒剂: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Chp规定的粒度范围是不能通过1号筛(2000um)的粗粒和通过4号筛(250um)的细粒的总合不能超过8.0%。(颗粒制备工艺: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分剂量-颗粒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外观既有圆形也有异性片。(片剂过程的三要素:流动性、压缩成型性、润滑性)

临界相对湿度:是水溶性药物的吸湿特征参数,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极易吸潮。

包衣片:是在普通压制片的外表面包上一层衣膜的片剂。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

咀嚼片:是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

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在21℃±1℃下水中3min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um孔径的筛网)。

缓释片:是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辅料:片剂内除药物以外的所有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

稀释剂:亦成为填充剂,主要作用是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保证其一定的体积大小,而且减少主药成分的剂量偏差,改善药物的压缩成型性。

润湿剂:本身没有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于制粒的液体。常用蒸馏水、乙醇。

粘合剂:对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给予粘性,从而使物料聚结成粒的辅料。

崩解剂:促使片剂在胃液中迅速裂碎的成细小颗粒的物质。(崩解剂加入的方法有外加法、内加法、和内外加法)

润滑剂:是助流剂、抗黏剂和润滑剂的总称。

湿法制粒: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黏合剂制备颗粒的方法,靠粘合剂的作用使粉末粒子间产生结合力,是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干法制粒: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状后,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靠压缩力使粒子间产生结合力。制备方法有压片法和滚压法。

溶质度: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以制剂溶出量。

干片制法:包括结晶压片发、干法制粒压片发和粉末直接压片发3种。

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1药物的可压性2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3黏合度

临界相对温度: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固体药物稀释量开始急剧增加时的温度称为临界相对温度。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粉末直接压片:不经过制粒过程,药物粉末及必要的辅料混合均匀后,直接压片制成片剂。

片剂含量均匀度:小剂量的药物在每个片剂中的含量是否偏离标示量以及偏离的程度。

溶出度: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测定方法分为转篮法、桨法、小杯法。

胶囊剂:是指药物充填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壳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主要有明胶、甘油和水即其他药用材料等组成。

胶囊制作工艺流程图:溶胶-制胚-干燥--拔壳-切割--整理。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

硬胶囊:将一定量的药物及适宜辅料(也可不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装于空心硬胶囊中而制成。

软胶囊: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材提取物)溶于适当液体辅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胶囊中。

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用。

膜剂: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膜状制剂,可供口服、口含、舌下和粘膜给药。主要分为单层膜、多层膜与夹心膜等。制备方法:1匀浆制膜法2热塑制膜法3符合制膜法。

缓释胶囊:是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或接近恒速药物释放的胶囊剂。

肠溶胶囊:是指硬胶囊或软胶囊经药用高分子材料处理或其他适宜方法加工而成;可用适宜的肠溶材料制

备而成,也可用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或小丸填充胶囊而成。

软膏剂:是指药物以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软膏剂,其中药物溶解惑分散于乳剂型基质中形成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称为乳膏剂,大量的固体粉末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形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称为糊剂。

基质:软膏剂形成和发挥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1主药含量测定2物理性质的检测3刺激性4稳定性5药物释放度及吸收的测定方法。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体型的稠厚液体或半液体固体制剂。

眼膏剂:是指药物以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眼膏剂通常用凡士林与羊毛脂的混合油性基质,典型基质为黄凡士林8份,液体石蜡、羊毛脂各一份混合而成。

外用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栓剂:是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状外用制剂,常分为肛门栓;阴道栓或尿道栓。制备方法:1冷压法2热熔法。

置换价:栓剂中药物的质量与同体积基质质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气雾剂:是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

喷雾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释出的制剂。

吸入粉雾剂: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

气雾剂是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药物从容器中喷出,喷雾剂是借助手动机械泵将药物喷出,粉雾剂则是由患者主动吸入。

气雾剂的组成:有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和阀门系统所组成。

抛射剂:是气雾剂的喷射药液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溶剂的作用。

浸出制剂:是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矿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制剂。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打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浸出技术:系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的工艺技术。

浸出过程:1浸润、渗透过程2解析‘溶解过程、3扩散过程4置换过程

浸出方法:1煎煮法(煎煮前药材的冷水浸泡一般不少于20-60分钟为宜。)浸渍法3渗漉法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5超临界萃取技术。

蒸发:是指借加热作用是溶液中的也溶剂汽化并除去,从而提高溶液浓度的工艺操作。

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份汽化除去而得到干燥物的工艺操作。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从中药复方煎液中有选择地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精制新工艺。

超临界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对药材中天然产物具有特殊溶解性来达到分离提纯的技术。

汤剂:是指用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

酒剂:是指药材用蒸馏酒浸出的澄清的液体制剂。

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液体制剂。

煎膏剂:是指用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

水醇法:是根据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大多数既溶于水有溶于乙醇的特性,利用其中所含无效成分在水中或乙醇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中药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润湿剂:是指能降低固-液界面张力并促进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渗透的物质。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溶剂的影响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的影响4粒子大小的影响5温度的影响6ph与同离子效应7混合溶剂的影响8添加物的影响。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溶解度参数:是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增溶量:是指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结构上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增溶剂2乳化剂3润湿剂4起泡剂和消泡剂5去污剂6消毒剂和杀菌剂。

润湿剂:使溶液在固体表面的粘附现象称为润湿剂。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

最大增溶浓度: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增容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对水的综合亲和力。

昙点: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或分层,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有些溶液恢复澄明,有的则难以恢复。因此需加热灭菌的这类制剂应格外注意。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昙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昙点越高。

扩散双电层模型:即微粒质点表面因带有电荷,存在静电力吸引作用,在固液界面周围的溶液中存在着与固体表面电性相反、电荷相等的离子,形成双电层。

固定吸附层:在最靠近质点表面处,由于强烈是静电力,一部分反离子紧密地附着在表面一分子厚的溶剂化层。

临界聚沉状态:微粒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势垒大小,势垒的高度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加大而降低,当电解质浓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势能曲线的最高点恰为零,势垒消失,体系由稳定转为聚沉,这就是临界聚沉状态。

空间稳定理论:微粒表面上吸附的大分子从空间阻碍了微粒相互接近,进而阻碍了它们的聚结,故称这了类稳定作用为空间稳定作用。

敏化:聚合物有效地覆盖微粒表面时,它们能够发挥空间结构的保护作用;当被吸附的聚合物只覆盖一小部分表面时,它们往往使微粒对电解质的敏感性大大增加,这种絮凝作用称为敏化,它可以减少吸引絮凝作用所需的电解质的量。

聚沉:微粒分散体系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其中的粒子能自动合并并变大而自发地下沉,聚沉值又称临界聚沉浓度。

专属酸碱催化:许多酰胺类、酯类药物常受氢离子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称为专属酸碱催化。

广义酸碱催化: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广义的酸,接受质子是物质称为广义的碱。某些药物可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作用称为广义酸碱催化。

药物降解半衰期:为药物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

有效期:为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粉体:是无数个固体离子的集合体,粒子是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而且粒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粉体学:是研究粉体所表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体积平均径:体积平均径为总体积除以总粒子数后所得商的立方根。

压缩度:是粉体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数值上等于粉体的最紧密与最松密度的差与紧密度的比值。

空隙率:是指粉体层中空隙所占有的比率。

粒度分布:粒度分布表示不同粒子群在粉体中分布情况,可反映粒子大小的分布情况。

粉体密度: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由于粉体的颗粒内部和颗粒间存在空隙,粉体的体积具有不同含义。根据体积不同分为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三种。

真密度:指粉体质量W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真体积Vt)所求得的密度。

颗粒密度: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Vg所求得的密度。

堆密度: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求的体积V求得的密度,也称为松密度。

休止角:是粉体自由落下堆积成锥体的自由斜面在静止状态时,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是检验粉体流动性好坏的最简便的方法。越小说明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30°时流动性最好,≤40°可满足生产需要。接触角:当液滴滴在固体表面时,液滴在固体接触边缘的切线与固体平面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油/水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在油相和水相的比例,是分子亲脂性的指标。

多晶体:有的药物结晶,由于晶格内分子排列形式不同而存在1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

相对温度:在一定的温度及总压下,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与饱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ps的比值,反应了空气中湿度的饱和程度。

顺应性: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对所用药物的接受程度。

药品注册: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依据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申请的审批过程。

固体分散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难溶性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溶剂-喷雾干燥法5研磨法6双螺旋挤压法。固体分散体的稳定体:固体分散体在贮藏期内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当贮藏的温度过高、温度过大、存放时间太长,都有可能使固体分散体出现变色、硬度变大、析出结晶或药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降低等情况,称为老化现象。

包合技术: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主分子即是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包合物的特点:形成包合物后,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液体药物可粉末化,课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饱和水溶液法2研磨法3冷冻法4喷雾法

纳米乳: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

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微型胶囊。

微囊的制备方法:1物理化学法2 物理机械法3 化学法

微球: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基质骨架中所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

固体脂质纳米球SLN:以生物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球。兼具聚合物纳米球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露少、缓释性好的特点和脂质体毒性低、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有熔融-匀化法、冷却-匀化法、纳米乳法制备。

纳米粒: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球形骨架实体,药物可以溶解、包裹于或吸附在实体上。纳米粒可分为骨架实体型纳米球和膜壳药库型纳米囊。在药剂学中,纳米粒一般指粒径在1-1000nm的微小粒子。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根据其结构和所包含的双层磷脂膜层数,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相变温度:脂质体的物理性质与介质温度有密切关系,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的疏水链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其高低取决于磷脂的种类。

脂质体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

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表面经适当修饰后,可避免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延长在体内循环系统的时间。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期作用的制剂。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控释制剂:是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狭义的控释制剂一般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迟释制剂:是指在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包括肠溶制剂、结肠制剂和脉冲制剂.

生物利用度:指制剂中的药物吸引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糍粑制剂:采用体外磁向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称为磁性靶向制剂。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是指用适当方法,是药物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药物,运送到盲肠后释放药物而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模式一种定位在结肠释药的制剂。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口服后能将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部位,以速释或缓释、控释释放药物的剂型。根据药物在胃肠道的释药部位不同可分为胃、小肠、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靶向制剂TDS: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第二级到达特定的细胞,第三级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从方法上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种。

被动靶向制剂:利用药物载体使药物被生理过程自然吞噬而实现靶向的制剂。

主动靶向制剂:利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可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包括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的靶向制剂。

前体药物:是活性药物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物质,能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活性的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经皮传递系统/经皮治疗制剂/TDDS/TTS: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常用剂型为贴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释放度: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固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指某物质在正辛醇(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比值的对数值。反映了物质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情况。logP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亲油,反之,越小,则越亲水,即水溶性越好。

药剂学名词解释

1 绪论 1.Pharmaceutics (Pharmacy) 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Dosage forms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DDS 指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于普通剂型的各种新型的给药形式和方法 5.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著,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Formulation 生产处方:是制剂生产或者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是配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以及工艺等内容。 7.Prescription 医师处方: 医生对病人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药品的种类,数量和用法。 8.Prescritption (Ethical) drug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9.OTC 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液体制剂 10.Liquid preparations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1.Solubilizer 增溶剂: 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Solubilization增溶: 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12.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13.Cosolvents 潜溶剂: 使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混合溶剂cosolvency 潜溶: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14.Solutions 溶液剂: 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15.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16.Syrups 糖浆剂: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17.Tinctures 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18.Spirits 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19.Glycerins 甘油剂: 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20.Paints 涂剂: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21.Sols 溶胶剂: 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22.Suspensions 混悬剂: 指难溶性固体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23.Flocculating agents 絮凝剂: 使混悬微粒絮凝时加入的电解质或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24.Emulsions 乳剂: 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5.Emulsifying agents/Emulsifier: 乳化剂: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的物质26.Liniments 搽剂: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27.Lotions 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28.Nasal drops 滴鼻剂: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29.Ear drops 滴耳剂: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30.Gargles 含漱剂:指用于喉咙,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31.Drop dentifrices 滴牙剂: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透过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⑵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程:用新鲜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药材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试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裂片,产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不足造成。③粘冲:主要原因为颗粒不够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粗糙等。④片重差异超限:产生原因有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⑤崩解迟缓:主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⑦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平稳,峰谷波动百分率小,并每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 次减少至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1、片剂的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定性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片、控释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和口含片等。 2、片剂的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组成。不同辅料可提供不同功能,即稀释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等。

药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药物: 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按其来源分三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 药物剂型: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部位等要求而制备的药物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药物制剂: 药物剂型的具体药物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药品:药物经过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特殊商品。 药剂学: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 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具有工艺学性质和临床医疗实践性质。 制剂工艺: 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能诊断、预防、治疗人类和动物疾病需要的制剂产品的过程。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是药剂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对象。 临床医疗实践性:药物制剂研究必须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设 计药物剂型,设计给药途径,设计制备工艺等,最后设计的制剂产品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验证。 药物递送系统(DDS):将必要的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内递送必要的部位的新型递送 技术。其目的是提高原料药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剂辅料:是用于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释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药品中,除活性物质外,其他的物质均称为辅料。 药典(pharmacopoeio):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 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的永久偶极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子偶极发生转动,形成异 极相对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诱导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从而产生相互间作用力, 成为诱导力。极性分子间也存在诱导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的瞬时偶极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成为色散力。所有分子间均存 在色散力。 疏水作用力力:疏水性药物与水混合时,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和水分子间相互排斥,

药剂学常见名词解释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药物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即称为药物剂型。 3、药物制剂:在各种剂型中都包含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品种,将其称为药物制剂。亦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 4、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科学。 5、药物动力学: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对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安全合理用药等提供了量化的控制指标。 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它由权威医药专家组成的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辑、出版,由国家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现行《中国药典》2010版——ChP.2010) 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 。 9、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10、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11、溶解度:指在规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一定体积溶剂中溶解的量。 12、分配系数(P ):指药物在两个不相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并达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 水 油;度在水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在油相中药物的质量浓C C P P == 13、晶型:指晶态物质晶格内分子的排列形式。 14、多晶型(同质多晶现象):药物常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晶型。 15、吸湿性:指固体表面能从周围环境空气中吸附水分的现象。 16、临界相对湿度:粉末吸湿达到平衡时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17、被动扩散:药物分子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即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 18、主动扩散: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通常不能透过微孔,且脂溶性小,必须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透过生物膜转运,这种过程成为主动转运。 19、促进扩散:指一些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差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20、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1、溶出速度: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药量。 22、药物的分布: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体内各脏器组织(包括靶细胞)的过程。 23、表观分布溶剂: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是按照血药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占有的体液容积。 24、血脑屏障: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称为血脑屏障。 25、胎盘屏障:由胎盘将母亲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 26、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的同时,在机体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的改变。 27、药物的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28、隔室模型: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29、消除:指体内药物不可逆失去的过程,主要包括代谢和排泄。 30、消除速度常数(k ):大多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其速度与药量之间的比例常数k 称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简称消除速度常数,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31、生物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32、清除率(Cl ):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清除率是表示机体或组织器官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率的药动学参数。 33、生物利用度: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剂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 34、粉体:指细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35、粒子: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包括粉末(粒径小于100μm )和颗粒(粒径大于100μm )。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η 2)g / 9ρ 1- ρ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η 2为介质的密度;ρ 1为粒子的密度;ρr为粒子的半径,

药剂学名词解释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的作用。 kraff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点。 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难溶性药物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会发生溶血现象,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也就是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不发生溶血,属于生物学概念。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表面活性剂: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润湿剂:促进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渗透作用的称为润湿作用,能起润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润湿剂。 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灭菌制剂: 采用某一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无菌制剂: 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湿热灭菌法: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的灭菌方法。 D值:系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使之降低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 Z值:系指降低一个1gD值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要升高的温度数。 F值:系指在一定温度下(T0)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F0值:系指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C、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44.Granules颗粒剂 :药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叫临界相对湿度。 湿法制粒:在药物粉末加入液体黏合剂,靠黏合剂的架桥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法。

药剂学简答问答题加名词解释新编

药剂学简答问答题: 1.试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A卷考题)(十分重要) 2.答: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1)将弱酸弱碱制成可溶性盐。将含碱性的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奎宁、可卡因、普鲁卡因等,加酸制成盐类,以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3.(2)引入亲水基团。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B2水中溶解度为1:3000以上,而引入-PO3HNa形成维生素B2磷酸酯钠溶液溶解度增加300倍; 4.(3)加入助溶剂。难容性药物加入助溶剂可因形成络合物、复合物等而增加溶解度。碘加碘化钾可以形成络合物KI3而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5.(4)使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是指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与水分子能形成氢键结合并能增加他们的介电常数,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剂的那些溶剂。如洋地黄毒苷可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药剂中。 6.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或者表面活性剂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哪几类?各举1-2例说明。P32(十分重要) 答:表面活性剂系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着下降的物质。 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部分,带有负电荷,包括高级脂肪酸盐,一般外用;硫酸化物(SDS),乳化性强,主要用作外用乳膏的乳化剂;磺酸化物,去污力强,为优良的洗涤剂。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其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氮原子,故又称季铵化物,水溶性好,酸碱溶液稳定,只能外用,有苯扎溴铵。③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具有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的特性,天然的有卵磷脂,可作注射用乳化剂,脂质微粒制剂的辅料;还有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④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其分子中构成亲水基团的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构成亲油基团的是长链脂肪酸或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烃基等,它们以酯键或醚碱相结合。包括脂肪酸甘油酯,用作W/O 型;多元醇型,包括蔗糖酯,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 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司盘,用作W/O型,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吐温,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聚氧乙烯型,包括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和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 3、乳剂存在哪些不稳定现象,并分析每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十分重要) 答:乳剂存在的不稳定现象有: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分层: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絮凝: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使乳滴聚集而絮凝; ?转相:由于乳化剂的性质改变而引起; ④合并与破裂:乳滴大小不均一,使乳滴聚集性增加而合并,进一步发展分为油水两相称为破裂; ⑤酸败:受外界及微生物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变化引起。 4.简述热原的性质、热原的污染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A卷及B卷考题)(十分重要) =内毒素=脂多糖。

制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胶剂: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乳剂:指混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乳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溶液剂: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与或近饱与的水溶液。 糖浆剂: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醑剂: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酊剂: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甘油剂: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涂剂:指含药物的水性或油性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临用前用纱布或棉花蘸取并涂于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液体制剂。 灭菌制剂: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与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得微生物繁殖体与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注射剂:(俗称针剂)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

输液: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 眼用制剂:凡就是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 滴眼剂:指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散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与局部用散剂。 颗粒剂:药物粉末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片剂: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胶囊剂:指药物(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密封于弹性软质囊壳中的固体制剂。 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膜剂: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软膏剂:指药物与油溶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眼膏剂:指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 凝胶剂: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栓剂:指将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型外用制剂。 气雾剂: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喷雾剂: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她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

药剂学名词解释各章重点

名詞解釋: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诊断、预防及治疗疾病用的药物在供临床应用以前必须制成一定的形式,即药物剂型。 3.制剂:一种药物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制成某一剂型,所得的具体药品称为药品制剂。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质量的法典,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写,有政府颁布施行。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 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5.法定处方:指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定性质,在制备或医师写法定制剂时,均应遵循法定处方的规定。 6.医师处方:是医师对某一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调配和发给患者药剂的依据,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7.处方药:凡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配制、购买和使用放入药品称为处方药。 8.非处方药:患者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非处方药。 9.油、水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在油相和氺相中的比例,是药物亲脂性的指标。 10.多晶型:有的药物结晶,由于晶格内分子排列形式不同而存在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现象。 11.生物学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如糖浆剂的腐败、乳剂的酸败等。 12.物理稳定性:主要指物理性状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的药物结块、沉降,乳剂的分层、破裂,偏激的崩解度、硬度的改变等。 13.化学稳定性:系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产生变化,如维生素C的氧化变色、青霉素的水解等。 14.广义酸碱催化: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给出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碱,有些药物可以被 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广义的酸碱催化。 15.专属酸碱催化:药物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专属酸碱催化。 16.稳定性加速试验:是通过加速药物的物理化学变化,预测药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 17.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8.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氺或油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氺亲油平衡值。 19.昙点:对含聚氧乙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到达某一温度后,溶解度又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浊, 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浑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为昙点。 20.Krafft点: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大,当上升到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上升,此温度称为Krafft点。 21.增溶作用: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和超过CMC后,在溶液中形成的胶束,从而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的胶体溶 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22.CMC: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即CMC. 23.助溶:当加如第二种物质时,一些难溶于氺的药物在氺中的溶解度增大,但活性不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助溶。 24.絮凝:系指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电位降到一定程度,微粒间产生聚集形成疏松絮状聚集体的过程。 25.反絮凝:系指在发生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转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 26.助悬剂:系指通过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黏度,降低微粒的降解速度而发挥稳定作用的物质。 27.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无菌或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 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28.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29.注射用水:药典规定: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蒸馏制得的水,无热原。内毒素<0.5EU,PH5.0-7-0 30.等渗溶液: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31.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32.灭菌法:系指杀死或出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33.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34.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出去病原微生物。 35.D值: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使之降低一个对数单位所需时间。 36.Z值:系指降低1gD值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37.F值:系指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38.F0值:系指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 菌时间。 39.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氺混悬液。 40.粉体学:研究粉体各种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粉体学。 41.有效径:在同一介质中与被测粒子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药剂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剂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制剂的研制过程也可简称制剂; 2.平衡水分:指在一定空气条件下,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汽压等于该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为平衡水分,是在该空气条件下不能干燥的水分; 3.倍散;在小剂量的剧毒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 4.粉碎度:通常把粉碎前的粒度与粉碎后的粒度之比称粉碎度或粉碎比; 5.无菌制剂: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设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6.洁净级别:是指每立方英尺中≥0.5微米的粒子数最多不超过的个数,如100级是不超过100个尘粒。 7.缓释制剂: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8.经皮给药系统: 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即透皮制剂;

9.主动靶向制剂: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的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的制剂; 10.自由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 11.增溶:是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12.乳析: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为乳剂的分层,又称乳析; 13.CRH:临界相对湿度,药物随环境湿度增加吸湿量增加,当环境湿度达到某一定值,药物吸湿量急剧上升,对应环境湿度成为临界相对湿度. 14.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表面经适当修饰后,可避免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延长在体内循环系统的时间,称长循环脂质体; 15.控释制剂: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16.Microcapsules:微囊,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统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统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 17.包合物:又称分子胶囊,是一种分子包嵌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而形成的包合体。一般将具有空穴结构的分子称为主分子(包合材料);被包嵌的分子称为客分子(药物)。

药剂学期末考名词解释

药剂学期末考名词解释 1.药物(drugs):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 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2.剂型(dosage forms):药物在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预防应 用,并具有与一定给药途径相对应的形式,此种形式称之为药物剂型。 3.制剂: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4.药品(medicinal products):通常是指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 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5.药物递送系统(DDS):是指将必要量的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内递送到必要的 部位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原料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副作用降低到最小。 6.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 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7.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8.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9.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 理化学概念。 10.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为生物学概念。 11.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 合亲和力。 12.絮凝(flocculation):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 表面的电荷,降低表面带电量、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出现絮状聚集,但振摇后重新分散均匀,这种现象叫絮凝,加入的电解质叫做絮凝剂。 13.反絮凝(deflocculation):如果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 的ζ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增加,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现象称为反絮凝。 14.F值:系指在指定的Z值下,一个灭菌程序赋予被灭菌物品在此参比温度下 的等效灭菌时间。 15.F0值:也称标准灭菌时间,系指Z为10℃时,一个湿热灭菌程序赋予被灭 菌品在121℃下灭菌的等效灭菌时间(分钟)。F0值体现了灭菌温度与时间对灭菌效果的统一,更为精确和实用,F0值可作为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一般规定F0值不低于8分钟。

药剂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根据有关药品标准(药典、国家标准)、适合临床要求、具有一定质量标准、防治、诊断疾病、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 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滴鼻剂等。以剂型制成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等。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并有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简称OTC。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简称。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简称。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简称。 GU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ood Use Practice的简称。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系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容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增溶: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剂:系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潜溶: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是,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防腐剂:系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低分子溶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涂剂:系指含药物的水性或油性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临床用前用纱布或棉花蘸取并涂于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分均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剂形成、稳定性以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药剂学名词解释

绪论 1.Pharmaceutics (Pharmacy) 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Dosage forms 剂型: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DDS 指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于普通剂型的各种新型的给药形式和方法 5.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著,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Formulation 生产处方:是制剂生产或者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是配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以及工艺等内容。 7.Prescription 医师处方: 医生对病人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药品的种类,数量和用法。 8.Prescritption (Ethical) drug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9.OTC 非处方药: 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液体制剂

10.Liquid preparations 液体制剂: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1.Solubilizer 增溶剂: 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Solubilization 增溶: 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12.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13.Cosolvents 潜溶剂: 使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混合溶剂cosolvency潜溶: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14.Solutions 溶液剂: 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15.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16.Syrups 糖浆剂: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17.Tinctures 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18.Spirits 醑剂: 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19.Glycerins 甘油剂: 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20.Paints 涂剂: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黏膜的液体制剂。 21.Sols 溶胶剂: 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名词解释(药剂学总结)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即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dosage forms):把药物制备成适合某种给药途径的适宜形式,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例如:片剂、注射剂等。 3.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4.临界胶团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CMC):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在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 5.颗粒剂(granule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粒状制剂。 6.助溶(剂)(hydrotropy):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7.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8.絮凝(flocculation):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9.沉降体积比(sedimentation):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 10.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s):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乳剂的形成、稳定性以及药效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1.热原(pyrogen):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12.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又称固体分散物。 13.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 14.微囊(microcapsule):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制备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体药物包裹成微囊。 15.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 16.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17.冷冻干燥法: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料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冰点以下的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从而去除水分得到干燥产品的一种技术。 18.倍散(triturations):小剂量的剧毒药与数倍量的稀释剂混合制成的散剂叫倍散。 19.溶出度: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20.乳膏剂(cream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半固体制剂。 21.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22.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系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药物的释放多数情况下符合一级或Higuchi动力学过程。 23.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系指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制剂,一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其特点是释药速度仅受制剂本身设计的控制,而不受外界条件,如pH、酶、胃肠蠕动等因素的影响。 24.注射剂(injection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25.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类制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