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腰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腰痛

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属内伤,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实者多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常见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1.1.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1.1.3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1.2鉴别诊断

1.2.1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1.2.2 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2 辨证论治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成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2.1 寒湿证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病机: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9g,桂枝15g,甘草6g,牛膝9g,茯苓15g,白术I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

加减: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附子先煎9g,细辛3g以温阳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15g,薏苡仁30g以除湿。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2 湿热证

证候: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30g,木瓜30g,络石藤15g,川牛膝9g,土茯苓30g,虎杖15g。

加减: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9g,萆薜15g.泽泻9g以助清利湿热;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加生地黄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滋补肾阴。

2.3瘀血证

证候: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病机: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土鳖虫6g,香附12g,没药9g,五灵脂包煎6g,地龙9g,牛膝9g,三七粉冲服3g。

加减:兼有风湿,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加独活15g,秦艽15g,狗脊30g以祛风除湿;腰痛日久肾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眩晕耳鸣、小便频数,加桑寄生15g,杜仲15g,续断15g,熟地黄15g以补肾强筋;腰痛引胁,胸胁胀痛不适,加柴胡9g,郁金15g以舒肝解郁;有跌仆、扭伤、闪挫病史,加乳香9g,青皮9g以行气活血止痛;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5g,蜈蚣5g,白花蛇3g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2.4 肾阴虚证

证候: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病机: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黄20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山药I5g,龟甲胶蛘化9g,菟丝子15g,鹿角胶烊化9g,牛膝9g。

加减: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化裁以养阴清热;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杜仲丸以阴阳双补。

2.5 肾阳虚证

证候: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咣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病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药:右归丸加减。

肉桂1. 5g,附子先煎9g,鹿角胶烊化9g,杜仲15g,菟丝子I5g,熟地黄15g,山药15g,枸杞子15g。

加减:肾虚及脾,脾气亏虚,致腰痛乏力、食少便溏,甚或脏器下垂者,应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加黄芪15g,党参15g,升麻6g,柴胡6g,白术15g。如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治腰痛;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如河车大造丸、补髓丹等。

3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3.1.1 三仙丹:由川芎9g,小茴香6g,苍术10g。功用散寒除湿,行气活血。主治寒湿腰痛之轻者。

3.1.2宽腰汤:车前子包煎15g,薏苡仁30g,白术15g,茯苓15g.肉桂1. 5g。功用渗利水湿,温经散寒。主治寒湿下注之腰痛。

3.2 针灸

主穴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寒湿腰痛者,加灸腰俞;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灸命门。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3.3穴位注射

选当归注射液,双侧委中穴注射,每穴注入o.5 -0.8ml,1日1次,可起到温经活血止痛的作用。

3.4膏药贴敷

天和骨通、风湿镇痛膏、伤湿止痛膏等外贴患处,1日1次,适用于风寒湿阻络,经脉痹阻者:

3.5点眼

急性腰扭伤,疼痛不能动弹者,可用硼砂研极细末,以玻璃棒蘸硼砂粉少许点于眼内眦,流泪.片刻即解,左侧腰痛点右眼内眦,右侧腰痛点左眼内眦。

4 调摄与预防

4.1 预防腰痛,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卧、行体位,劳逸适度,不可强力负重,运免腰部跌仆闪挫。避免坐卧湿地,暑季湿热郁蒸时,亦应避免夜宿室外,贪凉喜冷。涉水冒雨或身汗出后,应即时换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红糖茶,以发散风寒湿邪。

4.2急性腰痛,应及时治疗,愈后注意休息调养,以巩固疗效。慢性腰痛除药物治疗外,注意腰部保暖,或加用腰托固护,避免腰部损伤。防止感受外邪。经常活动腰部,或进行腰部自我按摩、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有助于腰痛的康复。

(完整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断方案 (2018 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 年公布的《中医整脊常有病诊断指南》[1] 。 (1)常有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深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显然, 躺下歇息后减少,可有双下肢麻木,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阻碍。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 年公布的《临床诊断指南·骨科分册》[2] 。 (1)病史:常有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久劳苦或腰部有扭伤史 (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 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协助检查:腰椎 X 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样,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 依据腰椎 X 光片表现,联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种类。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致使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面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因为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频频发生,阴雨天加重。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慢。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强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困难,痛点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愁闷不安,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 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 3. 椎间盘突出: 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 4. 椎间盘脱出: 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 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 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 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 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五)鉴别诊断: 1.肾着: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腰软虚证:虽有腰痛,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3.淋证:热淋、石淋常伴有腰痛,但必伴有小便频急、短涩量少或小便中带血等症状,可与本病鉴别。

腰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腰痛 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属内伤,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实者多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常见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1.1.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1.1.3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1.2鉴别诊断 1.2.1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1.2.2 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2 辨证论治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成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2.1 寒湿证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病机: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9g,桂枝15g,甘草6g,牛膝9g,茯苓15g,白术I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 加减: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附子先煎9g,细辛3g以温阳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15g,薏苡仁30g以除湿。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2 湿热证 证候: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30g,木瓜30g,络石藤15g,川牛膝9g,土茯苓30g,虎杖15g。 加减: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9g,萆薜15g.泽泻9g以助清利湿热;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加生地黄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滋补肾阴。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 (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

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 (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椎间盘向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除出现腰腿痛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4)上下型椎间盘突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线摄片检查病变椎间隙可见Schmorl结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2020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病”范畴,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进行调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治疗 一般绝对卧床休息1个月为基础治疗,可达到缓解或治愈目的。保守治疗方法有推拿、牵引、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理疗、运动医学等,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服务目标、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服务目标和服务流程。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转诊。 (1)上转二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经基层医疗机构非手术治疗3-5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二级中医类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上转三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三级中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XX省腰

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3)急诊转诊(参考)标准: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二)县级公立中医院 1.服务目标和服务流程。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转诊。 (1)上转三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三级中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下转基层医院(参考)标准:经中医药及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改善,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或中成药治疗方案者。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三)城市二级中医院 参照县级公立中医院 (四)三级中医医院 1.服务目标: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服务流程:对诊断明确且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下床时应佩戴腰围保护,根据病情选择腰椎牵引、理疗、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外用、运动治疗和医疗体操等综合措施康

腰腿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腿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X、XXX主编,XXX,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尺度: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XXX编著,XXX),《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XXX)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产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觉得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河南省正骨研究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 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 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张、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 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 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 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退化刺激型指椎间盘退化,自身的炎症刺激脊神经,引起以腰痛为主,并单下肢放射性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弱阳性,此类型往往反复发作。X线片椎曲轻度改变,侧弯不明显;有唇样增生,CT、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有否破环或囊性气泡。 2.1.1.5.2 依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分型 ――幼弱型纤维环为不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可以还纳,破裂的纤维环可能得以愈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23年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 GB/T15657-1995〕。西医病名 ICD-10 编码为 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局部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苦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逝,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消灭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逝,拇趾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逝,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苦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削减 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消灭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全都的影像学检查觉察,包括椎管造影,CT 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猛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苦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病症根本消逝,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猛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受寒及阴雨苦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胖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弦紧或弦缓。

中医病名腰痛的定义

中医病名腰痛的定义 腰痛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名,指的是腰部出现疼痛的症状。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也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腰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退行性变等。 腰痛的症状表现多样,可以是轻微的不适感,也可以是剧烈的疼痛。腰痛的部位通常位于腰椎的下方,有时也会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甚至下肢。腰痛的性质可以是胀痛、酸痛、钝痛或刺痛等。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等是常见的病因。此外,情志不畅、寒湿侵袭、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腰痛的发生。因此,在中医诊断中,除了要了解患者的腰痛症状外,还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史、舌脉等信息,以确定病因和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针灸、中药内服和外敷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中药内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温肾壮阳、益气养血等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外敷疗法包括药物外敷、艾灸等,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腰痛症状。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腰痛。比如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量运动,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湿等。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中药内服和外敷疗法。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腰痛。对于腰痛患者来说,及早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调理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1、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3),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 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补骨脂 处方:肾虚腰痛,为末酒服,或同杜仲、胡桃丸服。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2、湿热型

【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每次l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3、肾虚型 临床常见类型可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 【成份】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功能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益精。 肾阴虚采用左归丸。 肾气虚要结合具体辨证。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腰痛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腰痛,中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内伤劳损、肾虚等。外感风寒湿邪侵入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腰痛。内伤劳损则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或姿势不正,使腰部肌肉、韧带受损,气血瘀滞而痛。肾虚腰痛则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使腰府失养而痛。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腰痛主要依据症状、舌象、脉象等。主要症状包括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等。舌象可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腻等。脉象多表现为沉弦、沉细或滑数等。同时,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等。 3. 疗效标准 中医治疗腰痛的疗效标准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活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

(1) 疼痛缓解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显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2) 活动功能恢复:观察患者腰部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显效:腰部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腰部活动范围部分恢复;无效:腰部活动范围无明显改善。 (3) 生活质量改善:通过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显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4.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中药治疗主要根据病因病机,采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强腰等法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刺激腰部特定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5. 注意事项 在治疗腰痛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部锻炼,以增强腰部肌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X线片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改变,椎间隙可能变窄,边缘可有骨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典型表现 ①多有明显急性腰扭伤史。 ②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下腰段为好发部位。 ③腰骶部有明显疼痛点和肌痉挛,伴脊柱侧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

(2)查体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痉挛、僵硬,脊柱侧凸畸形,活动受限。 (3)X线平片检查常无明显阳性发现。 根据外伤后腰骶部疼痛、肌痉挛。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痉挛、僵硬。X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发现等可确定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腰部有外伤史,腰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痛处拒按,腰部板硬,活动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2.湿热内蕴证:伤后腰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理筋手法 ①松腰法:包括掌根揉按、肘点腰骶、推散法等。 ②俯卧位扳压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两手从胸背部至腰骶部的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揉按,以缓解腰肌紧张和痉挛。然后按压揉摩阿是穴、腰阳关、命门、肾俞、大肠俞、次髎等穴,以镇静止痛。最后术者用左手压住腰部痛点用右手托住患侧大腿,摇晃拔伸数次后,用力作反向扳动。 2.正骨手法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 ..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 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候: 1.瘀血证 2.寒湿证 3.湿热证 4。肝肾亏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小于等于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GS000 ICD—10编码: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者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和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辅助检查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侧、过伸过屈侧位、腰椎MRI; 2)。血、尿、便三大常规; 3)心电图 4)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5)胸透或胸部X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血脂、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 1。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治疗 牵引治疗 其他外治法:中药封包、四号膏、拔罐、小针刀、封闭疗法、中

2023年针灸科腰痛临床路径

20xx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 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

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寒湿阻络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者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MRI或腰椎间盘CT; (2)血常规、血凝系列、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传染病系列;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案 1.手法治疗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a 俯卧拔伸法;b 斜扳腰椎法;c 牵引按压法;d 腰椎旋转法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有下腰痛病史,多见于老年人。 (2)腰腿痠楚、重着、疼痛,下肢麻木不仁、痿软无力,二便失调。风寒痹阻者痛重着,时轻时重;气虚血瘀者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肝肾亏虚者腰腿酸痛,无力,形羸气短,肌肉瘦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 (1)有反复下腰痛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2)可有持续的下腰痛、骶部疼痛、下肢痛,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 (3)间歇性跛行是本病最典型临床特征,90%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直立或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即出现腿痛无力等症状,弓腰或蹲坐后可缓解,被迫采取休息、下蹲后症状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至出现同样症状时再休息。 (4)本病的症状与体征常常不一致,一般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较轻。主要体征:脊柱侧弯,病变节段压痛,腰椎后伸受限,腰椎后伸试验阳性。病变节段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减弱,下肢肌肉萎缩,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则可出现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松弛,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 (5)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示左右关节突不对称,关节突肥大,椎体旋转、侧弯。侧位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牵张性骨刺,椎体间有前后滑移,椎曲异常。 CT检查可显示椎管骨性结构形态异常改变,椎管狭窄程度。 MRI检查显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程度。 (二)分型诊断[4] 1.椎间盘型:多个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特点为X线摄片示腰椎椎曲变直或反弓,CT或MRI检查示多个椎间盘膨出或突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为:M51.202 ); (二)诊断依据.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疾病分期 (1) 急性期 (2)缓解期 (3) 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型: 1、血瘀证 2、寒湿证 3、湿热证 4、肝肾亏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小于等于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GS000 ICD10编码为:M5 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者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侧、过伸过屈侧位、腰椎MRI; 2、血、尿、便三大常规; 3、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7、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血脂、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方法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 针灸推拿科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疗方案 (2022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TCD编码:A17.42)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具有下列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腰痛病)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相连椎

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可能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症状和体征反映的受累节段神经应与MRI或CT显示突出物压迫的神经支配区域相符。 诊断标准:①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位置与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符;②下肢感觉异常,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感觉减弱;③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腱反射较健侧减弱;⑤肌力下降; ⑥腰椎MRI或CT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与症状、体征受累神经相符。 前5项标准中,符合其中3项,结合第6项,即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腰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困难、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部疼痛缓解,活动改善,主要为下肢放射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耐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