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布克赛尔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和布克赛尔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和布克赛尔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和布克赛尔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和布克赛尔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随着和布克赛尔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当前十分急迫的任务。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当前,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生态环境脆弱,大力推进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全面实施可持发展战略,促进自治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概况

和布克赛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县境西北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斋桑县交界,北连吉木乃县已赛尔山为界,东与福海县比邻,南在古尔班通特沙漠与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沙湾县(天山北坡经济带)接壤,西南接石油城克拉玛依市,西以白杨河为界与托里县、额敏县相

连。地理坐标位置北纬45°20′~47°12′,东经84°37′~87°20′,总面积为3.06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85万亩,县内草原辽阔,全县草场面积2137万亩,属农牧结合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沙地、丘陵、平原、荒漠,生态环境依地形不同,呈现多姿多彩的局面。

二、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1.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1.1全县林地总面积1210.7万亩,森林覆盖率

2.99%。植被类型主要有荒漠、草原、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六种类型,主要植物群系约50个,植物主要有西伯利亚落叶松、胡杨、白杨;药材资源主要有:贝母、甘草、黄芪、麻黄等近百种;主要动物有鹅喉羚(黄羊)、石貂、雪兔、金雕、高山雪鸡、狐狸等。目前,自治县违法破坏、滥捕杀野生动植物案件时有发生,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人为破坏。

1.2和布克赛尔县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余种,蕴藏量在亿吨以上的有煤、膨润土、石盐、石油、芒硝、石英砂、石灰石等,品质均属上乘。县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石西、玛湖、陆梁、夏孜盖等五大油田,年产油量近300万吨,是克拉玛依油田公司的主要采油区。但在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不仅破坏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废石和尾矿,局部地区甚至有地质灾害的发生(自治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为主)。造

成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

2.水资源现状分析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水资源总量4.18亿立方米,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白杨河、和布克河,平均流量为3.56立方米/秒和1.19立方米/秒,年经流量仅为1.124亿立方米和3664万立方米。自治县可利用水资源量2.56亿立方米,自治县属地下水资源极贫乏区。随着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利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尽管如此,我县的地下水尚未出现超采现象,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和布克赛尔县地域辽阔,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县土地资源汇总面积为4228.8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85万亩。我县土地后备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受大风、干热风、沙尘暴、冰雹、低温、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在自然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自治县的土地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农牧业环境中,同时还存在农田土壤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地膜污染,工业“三废”对农业的污染,城市污水对农田污染等问题。

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和布克赛尔县由于地广人稀,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人口居住也相对分散,因此,空气质量较好,大气污染源主要表现在生活源污染和局部工业污染上。一是家用采暖锅炉对大

气的污染。和布克赛尔县大约有城镇居民6344户,使用家用小锅炉的居民约有4500户,按每户年使用8吨燃煤计算,全县城镇居民小锅炉消耗燃煤约36000吨,排放废气32400吨,排放SO2约230吨,这对仅有44.2平方公里的和布克赛尔镇和6684平方公里的和什托洛盖镇来说,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方面;二是液化气的普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和布克赛尔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居民正逐步从使用燃煤向使用液化气转变,目前,全县6344户城镇居民中,使用液化气的居民就有3900余户,液化气的使用率达到60%以上,这对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工业污染。和布克赛尔县由于工业较为薄弱,因此工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弱,但由于和布克赛尔镇实行了集中供热,且供热公司坐落于居民区,因此,和布克赛尔镇大气污染除了生活源污染外,也表现在供热公司产生的工业污染上。而雪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农十师水泥厂坐落于和什托洛盖镇西北部,且处于上风口,因此产生的工业粉尘对和什托洛盖镇区影响也较大;其次,和布克赛尔县由于煤矿较为集中,全县每年约开采200万吨煤炭,因此煤炭装卸以及堆放产生的扬尘也是影响我县环境的因素;四是固体废物的污染。各种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两镇以及各煤矿井点,两镇的污染主要是生活垃圾以及废水的污染,各乡场镇的污染较少。生活源固体污染主

要来自于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建筑垃圾污染;五是三废排放污染。截至2007年底,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41万吨,居民生活废水排放量为6.43万吨,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31.26%;二氧化硫排放量409.6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2.28吨,烟尘排放量294.57吨,生活烟尘排放量为51.98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18万吨。因此,三废排放仍是影响全县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自治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破坏、水资源极贫乏、水土流失、矿产资源开采开发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一是禁牧和圈养力度不够,林区内牲畜啃食、踩踏现象严重;二是施工单位在林区内进行施工、非法砍伐、盗伐、滥砍滥伐、乱采滥挖、滥捕杀野生动植物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对草场的肆意破坏、盲目开荒、畜养量增加,超载放牧,生态环境人为破坏较严重;四是受大风、干热风、沙尘暴、冰雹、低温、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全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2.原因

2.1自然因素。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从自治县的地理位置看,地处北纬内陆,远离海洋,属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区。其特点是冬寒漫长,夏凉短促,无霜期短,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气温变化大,积雪薄而不稳定,春秋多大风,全年盛行偏西风,具有明显的高寒特点。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作物和植被生长,造成自治县植被稀疏,生态脆弱。

2.2人为因素。一是自治县环保意识普遍较弱,工作难度较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人为因素的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执法能力不强,致使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时有发生;三是盲目开荒,畜养量增加,超载放牧,使生态环境恶化;四是建设力度不够,环保经费紧张,缺乏环保监测设备,给工作造成困难。近几年,自治县虽然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采取具体措施进行了生态治理,但要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资金不足仍是制约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的瓶颈。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造成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破坏严重。

四、自治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与判断,我认为,只有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进一步推进自治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为实现和布克赛尔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

生态环境。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要把自治县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大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管的职能工作力度,使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其次,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切实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应分别与县内乡镇场、相关部门、工矿企业、医疗机构签订有针对性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并就在对各单位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再次,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自治县长远工作规划当中,以保证资金的投入。

2.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经常性地播放环境教育片和专题知识讲座,同时,利用在图文电视频道滚动播放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公益广告的方式,对和布克赛尔县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关心、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关心环保工作,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制作不同内容的宣传册,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三是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开展环保宣传周活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曝光。四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的主要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五是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使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通过认真检查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进行评比、命名,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六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社会公示等形式,接受舆论监督。

3.加强环境监察和管理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一是依法征收排污费,发挥排污收费以征促治的作用。二是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继续推行环保预审制,把环保审查把关的程序前移,规定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批准,使环保审查取得主动权,以有效防止一些重污染项目的开工建设。三是加强城市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县城的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要求城区建筑工地实施封闭施工,严禁将污泥、黄土带出工地,建筑土方堆放场地采取扬尘防治措施。四是采用先进的、低污染排放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放。五是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提高环境质量。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环境技术支撑。我县应尽快解决无环境监测设备的问题,以便及时对有关项目

进行监测。六是加强规范化执法工作,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首先要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使全体环保干部的业务执法水平适应工作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环保执法队伍。同时,规定工作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必须亮证执法,文明执法,不乱开口子,不搞无原则工作。加强执法检查,坚持依法行政。

4、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合理草场蓄载能力,农业生产上采取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合理使用、残膜回收等技术措施,促进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高魁武、崔锐锋主编:《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塔城地区水利手册》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3. 1 资源不足和过度开发 福建土地资源紧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04 公顷,是全国人均 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总量的2/3 左右分布在山区,而经济总量 占全省3/4 的闽东南沿海,水资源却只占全省的36% ;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仅居全国第24 位, 且品种单一;金属矿产相对贫乏;石油依赖外省输入;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低[7] 。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掠夺式开发,致使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福建虽是我国南方主要林区,但近40 年滥砍乱伐,森林木材蓄积量锐减。现有林木生长稀疏,林相残破,已丧失了原有天然林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和自我维持能力强的功能[7]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面积不断缩小,并呈孤岛状分布,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恶化,造成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丧失,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致使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减弱。 3. 2 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福建省是一个水土流失高发区和潜在危险很大的地区。据统计,从2000 年到2005 年,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从132.70 万公顷降至103.30 万公顷,表明近5 年的综合治理已取得显 着成效。但目前全省水土流失依然比较普遍,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 ,还存在 [4]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因此,水土流失治理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3. 3 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福建省2005 年环境状况公报[4]数据显示:全省城市内河水质污染比较普遍,水域功能 达标率仅50.3%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仍较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 无害化处理设施滞后于城镇发展需要,污水管网不配套,已建成的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存在超标现象;城市酸雨污染比较普遍,全省23 个监测城市中有21 个城市出现 酸雨,降水pH 年均值为4.91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在各项污染物中,甲醛和二甲 苯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52.5%和56.6% ,苯和甲苯的超标率分别为 5.6%和35.5% 。 长期以来, 福建坚持粮食自给的发展目标,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未被利用的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硝化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地表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导致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0,11] 。据统计,2003 年本省 农作物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每公顷平均880.5 公斤,为全国化肥平均施用量的 2.18 倍,单位面积施用化肥位居全国之首;每公顷农作物施用农药21.9 公斤,为全国平均用量的2.52 倍。其中仅闽江流域福州、三明及南平三市氮肥(折纯量)施用量就达16.49 万吨、磷肥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的主要任务 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和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

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5、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的技术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Document on measures to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 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小泰温馨提示:整改措施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让原本事情得到改善。本文档根据整改措施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2、篇章2: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档 3、篇章3: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文档 4、篇章4: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5、篇章5: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档 6、篇章6: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文档 生态环境是各种物种在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它包括所有我们需要的资源,如果不采取措施好好保护生态环境,那地球会加快走向灭亡。以下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生存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森林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分钟就有超过20xx0平方米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

2021年县沿海 ___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县沿海 ___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 ___隔海相望,南距盐城5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 ___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07万。 随着沿海地区的逐步开放,##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___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滨海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凸现,所以,必须寻求一套科学、系统、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来指导其在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苏东沿海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使滨海成为苏东沿海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热点,就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资源环境支撑,全面参与“海上江苏”一体化进程,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新休系,不断增强滨海县的综合竞争力。 一、滨海生态环境的现状

1生态环境 (1)沿海滩涂 县境海岸线南至扁担港,北至中山河口,经二罾、振东、淤尖、临淮、樊集5个乡和新滩盐场。全长44.6公里,达标堤长70公里。有滩涂28.12万亩,其中潮上带21.02万亩,潮间带19.07万亩,未围1.95万亩。县境海岸由于海区内强劲的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了侵蚀性海岸,滩面刷深严重,年均刷深15cm,蚀退15m左右,最大纵深3.2km,最小纵深为0,滩地高程一般在 1~1.8m,土质为粉沙泥质,潮间带浅滩平均1.58km,坡度2~2.6%。(2)生物资源 滨海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水产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虾、蚌、蟹等71种,林木主要有水杉、意杨、刺槐、银杏、柳树、桃李、梨、杞柳等100余种,草本植物有200余种,中药材1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稻、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200余种,另有党参、太子参、白术、何首乌、半夏等100余种中药材植物。野生动物资源120多种。动物资源丰富,人工养殖畜禽有黄牛、马、长毛兔、鸭、鹅等多种,有鱼类等水产品71种,有鸟类120多种,其中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6-14T16:48:21.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周雾浓 [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国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也开始正视生态环境现状,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对应的治理措施,从挽救环境和改善环境等方面来努力,建设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泰州市海陵环境保护局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国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也开始正视生态环境现状,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对应的治理措施,从挽救环境和改善环境等方面来努力,建设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治理措施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唤起了世界各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我们国家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开始正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如在保护水土、退耕还林、节约资源等多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建设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而不断努力。 1 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各种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1.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自然植被被不断地破坏,再加上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耕地土壤被污染的现象不断发生,导致了我国可用耕地面积不断地缩小,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也愈来愈少。就目前人均耕地占有量来讲,比 90 年代下降了 1%,这一现象的出现还导致了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 1.2 超负荷草原放牧导致生态功能衰减 随着滥砍滥伐现象的不断加剧,导致了我国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森林树种单一,森林树龄普遍偏低,甚至出现了个别珍稀树种濒临绝种的森林危机;再加上对森林保护力度的投入不够,造成了森林虫害、病害、火灾现象时有发生,更是加剧了我国森林质量的不断下降。除此之外,由于超负荷的草原放牧,导致了草原植被的不断破坏,植被裸露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局部地区沙尘化现象的加剧,最终导致了草原生态协调功能不断衰减。 1.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了水生态严重失衡 由于水资源的浪费和循环利用落实不到位,造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偏高,但是出现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并长期存在,对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利用率低。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局部地区干旱或洪涝自然灾害、水污染严重、江河湖泊干涸等现象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水生态的严重失衡。 1.4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我国的动植物物种丰富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据相关环境研究数据表明,由于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处在不断恶化中。除此之外,很多野生植物由于其极高的药用价值或商业价值,遭到了大量采伐;一些珍稀动物由于其极高的经济价值,遭到了野蛮捕杀。以上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都导致了很多珍稀野生物种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 2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措施探讨 找到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对策来改善这一现状,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实现齐头并进,最终实现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发展的目标。 2.1 加强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国家在政策制定方面,应该对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更多精力,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来保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发展。只有在这一决策机制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更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最终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 国家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政策,对在生产中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时根据实际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执法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监察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执法处理工作严格把关,决不得过且过。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才能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在执法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对耕地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环保方案的更深入研究,争取找到更合理有效的突破口。在相关环保科技的创新和环保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多关注和投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2.4 坚决实施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 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之肺”,大面积的森林覆盖,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对于全球温室效应的改善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面临目前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现状,坚持实施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保措施,必须切实贯彻到环保工作中去。 3 结语 就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来说,只有正视现状,找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严峻问题,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对应的对策和挽救措施,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为人类创造出更加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这是造福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关乎着人类生存环境建设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其国,等.中国东部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时空化,机理及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4):11-14. [2]王德荣,张泽,李艳丽.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出版社,2001,11(6):55-57

汉寿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汉寿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汉寿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常德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 过去的五年,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改善县域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幸福汉寿”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推进节能减排,突出生态创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力改善,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得到集中整治。 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对于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不能实现达标排放、不符合产业政策或不符合规划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五年来,全县共审批工业建设项目137个,否决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8个。强化污染源日常监管。采取计划执法、突击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和夜间巡查等形式,结合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偷排或超标排污行为,确保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539人次,检查企业530家次,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325件,关停违法排污企业11家。大力开展了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工业污染治理资金2.5亿多元,完成了医药、化工、苎麻脱胶、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通过重拳治污,全县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2、农村环境面貌大力改观。 ①实施了一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从生态建设,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口子上积极争取上级环保投资1500多万元,开展了两个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及10个重点村的集中整治,其中东岳庙乡綦桥村、朱家铺镇白马村、毓德铺镇相公山村、太子庙镇永兴村、缸儿口村、大南湖乡五竺山村、新兴乡杨李村、周文庙乡南台村、洲口乡猴王村分别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30-50万元开展了农村环境专项整治。 2011年,实施了岩汪湖镇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项目总投入7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57万元,省财政投入14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30万元。在岩汪湖镇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地污染治理,对内江水体清障、清淤、清废;建设了一座日处理80吨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在主干道旁修建了300个垃圾收集池,配套了垃圾清运车、可回收型垃圾桶;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 2012年,实施了太子庙镇环境连片示范区整治项目,对太子庙镇沙洋坪、排形、倒流坪、黄福、天星、镇居委会开展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7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48万元,省财政投入142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15万元。 ②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县环保局会同县畜牧局及乡镇政府对全县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加强了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养殖业主的环保法律意识,引导养殖业主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全县共有大小畜禽养殖场212家,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案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

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对国家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起着积极作用。而水利项目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存在,在改善城市供水及农田灌溉等同时,其施工过程及后期实施中难免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此,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好施工控制与预防措施对保护环境及促进生态发展具有一定价值。文章结合辽宁省凌源市水利项目施工为例,就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为后期项目有效施工提供依据。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1.1正面效益分析 就长远利益来讲,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兴修水利可对发电意义重大;如水利发电主要是利用水位差所产生动能推动叶轮机转动而发电,避免了传统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②航运问题,如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使上游水位抬高,可形成较高的深水巷道,增加了通航船舶的吨位及载重率,使得原不能通航的河流实现了通航可能性。③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如水库具有消洪减灾作用,在减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减轻了人们人力、财力损失,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如凌源市某地区常年内涝严重,对社会经济及居民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而水库的修建加大了洪涝期蓄水能力,减免及预防了洪涝期灾害损失的发生。④灌溉效益,如水利设施的修建,极大改善了灌溉区生态条件,提高了农业

产能,增加了居民生活水平。⑤水利工程的调水作用缓解了城市供水环境,减少了城市及工业用水短缺情况,拉动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⑥水利工程对恢复水质及减免水土流失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水利工程运行有利于净化水质及促进水体富氧化,可推动经济发展。 1.2负面影响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及实施运行,其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对河流起到了阻隔作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水生生物活动。②对水体生物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如水库蓄水后,区域水温逐渐下降,泥沙含量也逐渐降低,同时还伴随着河流径流量改变,江水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及鱼类种群发生结构性改变,使得鱼群总体呈小型化及幼龄化变化。③兴修水利及调水工程使得入海径流量发生变化,导致入海径流减少,水体营养物质降低,对河口鱼类繁殖造成影响,而同时,河流中污水的大量带入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各类藻类大量繁殖,影响生物生存。④水利工程大量集中修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域周边的地理环境及地壳情况,增加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该理论已被大量实例所证实,影响不得忽视。⑤水库得以修建后,库区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对区域气候发生较大变化,如降水、气候等变化,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建设时应作为主要因素进行考虑。⑥水利工程项目修建在对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较多隐患,如水库蓄水后会增加部分传染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1.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2.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滦县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治理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生态环境同社会、经济、生活一起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中,建成“生态滦县”、“和谐滦县”、“宜居城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绿色空间;滦县 中图分类号: tu984.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be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know the luan county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existed problem, and ascertaining the strategic go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orking out the measure suiting the actual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and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mel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做好环保工作,要“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在本世纪发展的唯一选择。我国的社会基本特征和资源环境约束状况表明,只有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增长才能得以持续。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解决措施 一、前言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城市环境整治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重,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再加上生态保护管理与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以及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活动,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已经相当严重。我国大江大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严重衰退;北方重要防风固沙区植被破坏严重,沙尘暴频发;江河洪水调蓄区生态系统退化,调蓄功能下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森林质量不高,生态调节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水生态失衡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警戒线,黄河、淮河、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60%,海河超过90%,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地下水漏斗,造成地面沉降。近海海域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好转,局部海域污染加重,“十五”期间,我国的四个海区中只有东海污染面积减少,其他三个海区污染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二)土地退化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虽然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土地沙漠化趋势得到减缓,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仍很广泛,水蚀、风蚀、土壤盐渍化与土壤污染并存,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三)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