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2.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2.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2.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xxxx珊瑚xx小学xx小涵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在习作方面的要求有: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前后教材联系

统编版教材注重习作教学的序列性。三下习作的主要安排如下图所示。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属于纪实类习作。纪实类习作的整体要求是:写清楚事物,写清楚过程。写清楚即内容完整,按顺序,围绕一个意思,句子通顺连贯,没有错别字。本次习作与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一脉相承,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体现了教学螺旋上升的编排设计意图。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的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观察方法上不作过多强调,重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在写的要求上有所提高,而且明确提示了观察事物的方法: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训练学生借助记录卡,试着把观察

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清楚;二单元《看图画,写作文》训练通过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图画意思写清楚;对于这次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训练学生借助图表和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清实验的过程,还要求写写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在此之后七单元《国宝大熊猫》是训练从几个方面把一个事物写清楚。

教学时应注意前后联系,帮助学生调动已有观察经验,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注意实验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同时关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心情。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把做小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三)教材编排意图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曾经做过的一项小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写下来的、尤其是《蜜蜂》一文,对学生如何写一项实验,如何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具有启发性。

教材的第一部分,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即向大家介绍一项小实验。

教材的第二部分,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回忆实验情景。教材设计了一张用作记录实验的图表,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让学生借助这张图表梳理实验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提示了本次习作需写的内容。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写的时候,要思考如何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教材给出了两个提示:一是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二是可以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教材的第四部分,对写后的评改提出了具体建议。写完后,与同学进行相互评价,并进行修改。教材提示了两方面的评价要求:一是实验过程是否介绍清楚了,这是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二是词语运用是否合适。这是整个学段都需关注的习作评价内容。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围绕“留心观察”“细心观察”,写下了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种场景,对于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学习按一定的

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细心观察带来的好处。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做小实验,观察实验中事物的变化,然后借助教材中的图表让学生回忆做小实验的过程,最后再将过程用文字描述出来。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用恰当的词语,按顺序,把小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发现的乐趣。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1、2

四、教学流程

版块一:反馈图表,初写习作(15分钟)

(一)引导交流:同学们都做过哪些小实验?说说实验名称。你为什么选择做这个实验,2-3名同学分享。

(二)反馈图表:刚刚分享的实验中,你们对哪一个最感兴趣,我们可以请他来介绍一下他是怎么做实验的。

1.你能借助书上56页的图表,把实验过程说清楚吗(板书:清楚),展示图表,学生介绍。

2.学生评价,你觉得他的实验步骤哪一步很清楚,哪里不清楚?

3.师相机选择一条,我们来帮帮他,把这一步说清楚。你看,在法布尔的《蜜蜂》中,他是这样记录实验过程的。(相机强调用词的准确性)同学们在改的时候,也可以学学他的办法。

4.修改图表。

(三)初写

孩子们,理清楚了图表,你能借助图表,给大家分享你的有趣实验吗?指名一位学生讲述实验过程。(1分钟)

老师听了一位同学的介绍,觉得意犹未尽,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借助图表,写一写你的实验过程。(8分钟)

【设计意图】上学期学生围绕“留心观察”“细心观察”,写下了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种场景,对于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通过课前的实验,他们完成了表格填写。反馈表格,可以让学生记录的信息更准确,相机在此过程中强调用词的准确性,是对之前知识的一种巩固,也是一次提升。初写习作,了解学情,是本次教学的起点。

版块二:点拨方法,第一次修改习作(8分钟)

1.有顺序(板书)

师相机展示学生习作,寻找写作中,没顺序和有顺序的习作(进行对比)先分享,让学生充分说,这两篇习作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谁好,为什么?还有没有同学的习作中也有这样的词语。

总结:原来,在介绍实验的时候,按一定的顺序写,能使过程更清楚。这个顺序可以借助关联词,可以是第一步,第二步,也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等。

2.修改习作

聪明的你们,现在一定想改改自己的习作,赶紧拿起笔,改一改顺序混乱的地方吧。(3分钟)

【设计意图】回应教学目标一,在学生初写习作的基础上,相机点拨有序思维和准确用词对于习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次习作的一个增长点。

版块三:点拨方法,第二次修改习作(10分钟)

1.进步大(有顺序)

如果,在这次修改中,你觉得自己的文章更清楚了,不妨举起你的手,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此过程中点评回应版块二的方法)

2.心情、发现、猜测

咦,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自己的习作中,还能加入对于实验的猜测,有趣发现和心情。真了不起。善于思考,能让你的习作更清楚。

可以相机采访孩子,有没有体会到别人做实验的心情。

3.出示微课,展示《蜜蜂》中法布尔的文字。

4.二改习作:你看,在有顺序的叙述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能让过程更清楚。再在文章开头交代实验目的,在最后交代实验结果,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出炉了。孩子们,再改改你的文章。

【设计意图】回应教学目标二,因学定教,需要的东西都从孩子的文章中来,在他们的学习起点上进行点拨,并给以范文分享,会让他们的习作再次进步。

版块四:互评分享

1.自评:觉得自己的习作,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写得更清楚的请举手。你修改了哪里,为什么要改。

2.他评:请同桌相互读对方作文,按学习单的评价要求,互相评一评。

版块五:总结课堂

孩子们,老师很开心,在今天的课堂中看到了你们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习作写得更清楚。按顺序,准确用词,能让你的思考被别人更好的理解。回家把作文誊抄一遍,分享给身边的人,他们一定能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下课。

板书设计: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清楚有顺序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 魏禧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提高学生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体会大铁椎的英雄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展示,质疑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课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相对其它篇古文,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故事性较强。因此,上节课我做学习任务分给了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展示一下你们各个小组学习的成果。 二、各小组展示成果(文言知识+人物分析) 明确:(一)文言知识: 第一段: 1、重点词语解释 (1)、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2)、工.技击 (3)、人以.其雄健 (4)、呼宋将军云. (5)、长.子灿七岁 (6)、故尝与过.宋将军 2、一词多义

力:多力善射(名词,气力。) 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许:引之长丈许(表示约数)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 杀三十许人(表示约数) 3、特殊句式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判断句) (2)、与(之)遇(于)宋将军家(省略状后)(3)、宋,怀庆青华镇人(判断句) (4)、故尝与(之)过宋将军(省略句) 第二段 1、重点词语解释 (1)、时座上有健啖 ..客 (2)、貌甚寝. (3)、引.之长丈许. (4)、扣.其乡及姓字 第三段 1、重点词语解释 (1)、既同寝. (2)、以.蓝手巾裹头 (3)、一物无所持. 2、词类活用 (1)、不冠.不袜. 3、古今异义 (1)、子灿见窗户皆闭 4、特殊句式 (1)、客则鼾睡炕上矣(省略状后)

第四段 1、重点词语解释 (1)、然皆不足.用 (2)、将军强留 ..之 (3)、吾数.击杀响马贼 (4)、方期.我决斗某所 (5)、宋将军故.自负 (6)、但.观之 2、词类活用 (1)、故仇.我 (2)、则不快.吾意 3、一词多义 (1)、且: 祸且及汝 贼能且众 且欲观客所为 (2)、寝: 貌甚寝 既同寝 4、特殊句式 (1)、方期我决斗(于)某所(省略状后)(2)、与(之)偕行(省略) 第五段 1、重点词语解释 (1)、顷之 2、一词多义 (1)、骑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公议小学:xx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掌握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 1、回顾交流,我们在学习“火车里程表”时,学会了利用路线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在线路图上标出地点、距离和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重点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即:表中每个数据都是当天的里程数与以前的里程数的总和。 (二)解决问题二:

1、你能试着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每个数据的意义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展示淘气画的“线段”示意图,同桌议一议,交流自己的理解。 3、集体交流,问: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的是160千米吗?是多少?表中的星期三的555千米是什么意思?是星期三就行驶了555千米吗?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星期三行驶的路程? 4、学生模仿着画一画,进一步理解。 5、总结:通过刚才大家对“汽车里程表”的理解,你觉得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三)解决问题三: 1、提出问题: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来? 2、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思考过程。书中呈现的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 要让每个学生参与。 二.巩固新知 1、P27第1题:教师解释单位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画出线段示意图,说一说每个数据表示的意义。⑵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⑶小题可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最简便。 2、P27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 3、P27第3题:学生要理解“再行驶”的含义,再独立解答。 4、P27第4题:学生注意区别这个里程表与汽车里程表的区别,理解题意,独立尝试解决。

一二年级女子社团活动足球课程教案解析

社团活动课程 教案 课程名称:女子低年级足球班任课教师:姚琥 任教时间:2014年上学期 第一课时

课题:课堂常规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社团课程的课堂常规,让学生明白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认真上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作 风。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的要求 1.不准旷课,迟到,早退; 2.不准佩戴校牌和携带小刀 3.不准擅自离开课堂 4.不准做危险动作、嬉闹追打; 5.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6、教师讲一些运动中容易发生的伤害事故。 7、学生谈一谈体育课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内容 1、队员们相互进行自我介绍,确立每次站队队形,并推选小队长。 2、请同学们发表感悟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足球。 3、给每位同学发放足球进行小范围娱乐活动 三、总结本次课的情况强调每堂课必须都要着运动装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认真听讲,都能够认真学习期待学生后面的表现。 第二课时

课题:走近足球,了解足球。 教学目的:让学员明确训练的目的、意义,使学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2、准备活动: a热身跑2圈b各关节的活动 二、基本部分组织: 1、讲解足球发展历史,现代足球运动,╳╳╳╳╳╳╳╳介绍我们的训练目标。╳╳╳╳╳╳╳╳2分组进行折回跑、小步跑素质练习。△ 3、老师初步教授带球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 △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操╳╳╳╳╳╳╳╳ 2、集合小结。╳╳╳╳╳╳╳╳ 3、宣布下课╳╳╳╳╳╳╳╳教学反思:学生练习情况较好,积极性高。 第三课时

七年级下册unit2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七年级下册unit2SectionB ---Self-check英语教学设计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mother/ usually/ get up)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5)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y/ get up/ so early)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ways/ make breakfast for me)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 usually/ get to school)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0)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class teacher / usually/ get to school) B. I don’t know. But he/ she is never late for the first class in the morning. 4.check and correct their answers . Step III: Practice: 1. I get a letter from him. He ________ a letter _______ me. 2.Jim i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of getting late..(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 Jim late for school? 3. She has only one watch.(划线部分提问) How many _______ does she ________? 4.He takes a shower at 8:00.(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 he take a shower? 5.I do homework at seven. (否定句) I _______ ________ homework at seven. Step IV: Summary:Sum up how to express activities.. Step V: Homework:finish exercise on books.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 二、感知形象 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 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 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 :来自何方? 生2:因何而来? 生3:因何而去? 生4:因何结仇? 生5:武功何强? 生6:着装何奇? 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 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 也是奇人—— 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1 )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 :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寻求助力。(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只不过夺的是不义之财,不为自身享受,不为一己恩怨,只为伸张正义,只为惩恶扬善! 生6:敢作敢为,不惧生死(“方期我决斗某所”,师:知道“贼能且众”,还是勇往直前,悍然不惧,不计生死。)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奇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It's Show Time!全单元教案设计

Unit 2 It's Show Time! Lesson 7: What Is Your Project about? Ⅰ.Learning aims https://www.doczj.com/doc/914950592.html,nguage goals: project, interest, still, anywhere, joke, talk about, make a joke, work on 2.Talk about a trip and have a project. 3.Be interested i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country. Ⅱ.Learning important points 1.Master the important vocabulary. 2.Have a project about your trip. 3.The irregular verbs. Ⅲ.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 1.The difficult structures: (1) Jenny and Danny talk about the trip and their projects. (2) I slept for two full days! (3) Are you ready for your project? (4) My project is abou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5) Let’s go to the library and work on our projects. 2.Know the irregular verbs. Ⅳ.Learning guide (一)Self—learning 1.Warming up

体育水平一(二年级)小足球与游戏《踩球》教学设计

小足球——熟悉球性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足球活动的意义及所学动作的名称和方法,愿意与同伴一起愉快、积极地参与 活动和比赛。 (2)通过多种练习形式,熟悉球性,提高球感。会做出并掌握踩球、拉球、两脚内侧拨球的技术 动作。 (3)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 (4)敢于展示自我,能与同伴在游戏和比赛中友好合作。 单元教学内容(1)小足球:原地踩球、行进间踩球、拉球、双脚内侧拨球 (2)游戏:踩地龙、足球闹钟、拉球转圈、夹球跳接力 学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建议 1 (1)能了解小足球活动的意义及所 学动作的名称和方法。 (2)初步体验并掌握原地单脚踩球、 双脚交替踩球的动作技术。 (3)树立自信心,并能相互学习,相 互提高。 (1)小足球:原地踩球 (2)游戏:踩地龙 (1)单脚支撑平衡游戏 (2)单脚轮换踩台阶游戏 (3)原地无球“模仿秀”练习 (4)双脚交替踩球跳 2 (1)能知道足球的运动特点,了解击 球部位的不同对球的影响。 (2)体验并掌握行进间双脚前后交 替踩球的动作技术。 (3)能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小足球:行进间踩 球 (2)游戏:足球闹钟 (1)单脚支撑写字、画圆游戏 (2)复习原地单脚踩球、双脚交替踩 球跳练习 (3)行进间慢走踩停练习 (4)行进间连续踩球跳走练习 3 (1)了解多种熟悉球性的方法,提高 脚对足球的感觉。 (2)初步掌握拉球的技术动作,提高 学生的协调、平衡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集体 主义精神。 (1)小足球:拉球 (2)游戏:拉球转圈 (1)扶杠或扶肩拉球练习 (2)单脚左右拉球练习 (3)单脚向一侧拉球—踩球移动练 习 (4)两脚交替拉球练习

(完整版)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it2教学设计

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it2教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up, get up, dress, get dressed, brush, tooth (pl. teeth) brush teeth, shower, take a shower, usually, forty, fifty, wow, never, early, job, work, station, radio station, o'clock, funny, exercise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②—When do you go to work? —I usually go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③—He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2) 用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时间和时间的表达法;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对生活和学习活动做计划,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部分的话题是“日常作息时间”,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非常有规律的。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时间的简单表达方式。 2) 学习询问和谈论时间和制订作息时间表。 2. 教学难点: 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时间的表达法。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 the Ss as usual. 2. Watch a short video program about daily activities.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 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导入: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 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B.原著的小序 C.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 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听课文录音并思考: A)故事梗概B)明确主要人物C)简要评价主人公

四、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3)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课外引申、扩展阅读: 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 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 进一步巩固“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举一反三 六、表达与交流: 主题:《说英雄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七、作业:《大铁椎后传》根据课文合理想像 (二)、教后记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Module4Unit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标准》英语初中一年级下册 ModuleFourLifeinthefutureUnitTwoEveryfamilywillhaveasmallplane. 开发区第二中学胡怡诺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未来的生活为话题,分设三个课时进行学习。本节课是这个模块中的第二课时,是一节读写课型的新授课。作为模块的第二课,它补充扩展了第一课的内容,为三单元不仅提供了话题和语境,同时也为学生们后来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第二单元中,学生的读写活动都是围绕未来的生活而展开。学生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其中人物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并且感知和运用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大凡将来时用法。本单元中的内容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实践活动也比较好开展。本单元的重点是对未来的事实或对将来进行预测的大凡将来时的使用。难点是运用想象力,在特定语境下正确使用大凡将来时描述未来的生活,使语法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实践,培养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学会词汇:airlandmachinerobotspacetrafficjamtruecheapeverywhererise(2)复习词汇:rainseawindbikecarlongheavylighteasyhourshort 2.技能目标 (1)能使用关键句型“will+do”对未来的生活进行描述。(2)能通过例外目的的阅读,迅速提取有用信息。(3)能读懂,理解和复述整篇文章。 (4)能完成由读到写的信息转换,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3.学习策略目标 (1)借助鱼骨图,感知、领悟阅读技巧和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会合作学习;4.情感与态度目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材第26~27页) 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都是关于“里程表”的问题,可能有相通之处。】 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生:我知道了星期一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 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这是星期一收车回家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 生2: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是35千米,收车回家时是160千米,收车时的读数减去出车时的读数的差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即160-35=125(千米)。 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从图中容易看出出租车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就表示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 师: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生1:我先估计了一下,星期三、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都超过了200千米,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两天行驶的里程数555-350=205(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205千米 <210千米,所以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生2:我是分别计算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 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发现是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看汽车里程表的方法同看火车里程表的方法是一样的。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其实就相当于从出发(0起点)到结束(当天终点)的距离,而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则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里程表(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1.细心研读教材,利用“从哪里到哪里多少千米”和“里程表读数与行驶里程数、电表的读数与用电量”知识的相通之处进行迁移教学,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借助“北京—西安”的路线图比较形象地理解所求问题,迁移到通过“里程表的转动”及“电表的转动”来展开丰富想象进行比较抽象的理解,它们的思路是一致的,直观地演示将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支撑,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分析题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A类

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教案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 up, get up, dress, get dressed, brush, tooth (pl.teeth) brush teeth, shower, take a shower, usually, forty, fifty, wow, never, early, job, work, station, radio station, o'clock, funny, exercise, nigh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②—When do you go to work? —I usually go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③—He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2)用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时间和时间的表达法;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对生活和学习活动做计划,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部分的话题是“日常作息时间”,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非常有规律的。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和守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时间的简单表达方式。 2) 学习询问和谈论时间和制订作息时间表。 2. 教学难点: when和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时间的表达法。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 the Ss as usual. 2. Watch a short video program about daily activities. Ⅱ. Presentation 1.出示l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播放该内容的课件,引导学生将词 语与图画进行搭配。 学生们观看1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该内容的课件,将词语与图画进行搭配,完成la部分的学习任务。 2. 出示一个可以转动时/分针的大钟,一边调整时间,一边询问学生时间“What time is it?”。 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回答时间: It's six o'clock. It's seven twenty. … (给学生们解释在英语中时间的简单的表达方式) 3. 调整时钟到某个时间,然后说:I get up at 6:00.I go to school at 6: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

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

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it2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 i t2教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 up, get up, dress, get dressed, brush, tooth (pl. teeth) brush teeth, shower, take a shower, usually, forty, fifty, wow, never, early, job, work, station, radio station, o'clock, funny, exercise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② —When do you go to work? —I usually go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③—He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2)用 when 和 what tim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时间和时间的表达法; 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对生活和学习活动做计划,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部分的话题是“日常作息时间”,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非常有规律的。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时间的简单表达方式。 2)学习询问和谈论时间和制订作息时间表。 2.教学难点: when 和what tim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时间的表达法。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Greet the Ss as usual.

(完整版)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 二、感知形象 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 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 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 生1:来自何方? 生2:因何而来? 生3:因何而去? 生4:因何结仇? 生5:武功何强? 生6:着装何奇? 生7:钱从何来? …… ⑶教师小结: 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 大铁椎有五可怪处。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 也是奇人—— 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 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1)思考: 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生1:神秘(来历、身世) 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 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寻求助力。(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PPT展示)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车没? 学生:坐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1:不知道啊! 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嗯,是的,就是汽车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 -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嗯,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4题。

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教学教案Unit 2 Study skills (1)

Unit 2 Neighbours Study skills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朗读时常见的连读方式。 2. 能使用正确的连读方式朗读句子。 3. 如何在朗读中正确时候用连读。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朗读中正确时候用连读。 教学用具 Tape- recorder,multimedia 教学方法 Working in groups. 教学内容 Step 1 Presentation 1. 播放一段英美人士说话的片段,让学生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2. 学生反复辨听后,给学生提供文本,让他们朗读。启发学生发现两种朗读方式的不同,从而引导出英美人士说话时的连读现象。教师说:We often link sounds together when we speak English. Can you find out the wayside of linking sounds together? 3. 教师呈现图片,引入本课内容。教师说: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学生回答:I can see an apple. 一家三口的图片:Look at the little boy. He’s tom. Who are these two people? They are tom’s father and mother. 几只狗和一条鱼的图片:Look at the dogs. Do they like eating fish? Of course not. They don’t like eating fish. So they go away. 4.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四组短语。启发学生发现连读的规律。阅读示例。 We usually link a consonant sound with a vowel sound. When the first word with in –r or –re and the next word begins with a vowel sound, we join them together with a /r/ sound between them. When there are two vowel sounds, we join them as if there were a /j/ or /w/ sound between them. When two consonant sounds of two words meet, we sometimes do not need to pronounce the first consonant sound. Step 2 Practice 1. 播放A部分录音。鼓励他们总结这一部分短语的发音符合哪一条规则。然后指导他们模仿朗读。教师说:Here are some phrases in Part A: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ay the sounds are linked together. 2. 分别播放B、C、D部分录音,听总结规则,再模仿。 3. 两人一组互相纠正读音。教师说:Now please work in pairs. Read the sentences to your partner. Step 3 Exercises 为学生提供更多短语,鼓励他们用本课时所学的连读方式朗读。 为学生提供更多句子,鼓励他们用本课时所学的连读方式朗读。 模仿英美人士说话片段。

雷晓萌:《大铁椎传》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自主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层层设疑和用次要人物反衬主要人物的写作特色。 3、明确传主的形象与个性特征,探究作者在大铁椎这一形象的塑造上有何寄托。 4、通过拓展阅读,体会武侠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反衬手法,探究人物的侠义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寄托和“侠”的含义。 学情分析: 《大铁椎传》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纪传体散文。传主无名可考,因其使用的兵器为大铁椎,故名之。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特定人物的观察视角,叙写传主的外貌、言行,以及搏杀场面,活现一位隐逸民间的豪侠形象,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致。 因为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并且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够结合字典与课文注释完成自学任务。而且只有在排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之后,才能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因此一定要抛弃以前的教师一味灌输的做法,大胆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而本课为自读传记散文,因此本课以分析探究人物形象为教学重点,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别于一般人物传记,用层层设疑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异”人,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初步印象到人物内心,从而在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同时,理解作者的寄托和“侠客梦”。 课时要求: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湖上赞扬一个人武艺高强经常用这么一句话: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什么是十八般武艺呢?就是泛指多种武器,多种技能。你们知道有哪些武器吗?(学生自由发言)补充:《水浒传》“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 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一种冷兵器,大铁椎。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优秀 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额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直觉,培养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出示数线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 师提问:你能快速算出蓝格子中的数字,并说出计算过程吗? 生答:550-350=200;770-550=220; 师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数线这个老朋友,数线上面的数字越往右面越( ),数线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字都写在哪里? 师小结:今天我就用与数线道理相同的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里程表(二)中看一看。(板书课题里程表(二)) 活动2【讲授】情境解读 二、情境解读 师:(出示主题图)谁能给大家读一下给出的信息。 师:这里面的35是什么意思? 生:35是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表格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这些读数是怎样达到的呢?我们来看看里程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走动情况? (放视频,停在35)星期一早上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35) 师:星期一开始工作了,到了回家时里程表是(160千米),星期一一天是由多少开始走到多少? 生:星期一是由早上的35千米开始走到回家时的160千米。 师:这160千米是星期一一天走的吗? 生:不是,出车时是35,回家时是160,中间多出来的才是星期一一天走的,用160-35=125。 师:同意吗? 师:边放视频边解释:里程表继续走,星期二是从什么时候的读数开始走。 生:星期二是由星期一回家时160开始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