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文综有效学习方法

2020高考文综有效学习方法

2020高考文综有效学习方法
2020高考文综有效学习方法

本网收集了2020高考文综有效学习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对你有成效,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20高考文综有效学习方法

数学最大的肥肉:选择填空

材料还是历年高考卷子,一轮复习要每套做一遍,数字改改,做做,让老师帮帮忙,这些事情都是你力所能及的。完成这些的时候你估计已经很接近120

或超过120了,现在就是最后两道大题,这个你必须做的就是,把自己能写的所有东西都写上去,这很重要。比如说圆锥曲线联立方程解韦达,还有导数的求导、区间、表格,这些玩意儿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写上去就是分数。

英语:决定整个文科高考走向

英语的可怕之处就是它简单的时候,大家都很高,你若是一般水平就会立刻被淘汰;如果它难的时候,分数段之间就会拉的极其大,哭爹喊娘也没用。在咱们整个高中阶段吧,语法套单词永远是主流。

对于题感这种东西,你需要的复习材料是一本五年以来的高考英语试卷,答案要有详解的,另加一个本子。怎么操作呢?先看答案!不要看题!一点也不要看!然后开始把答案后面的说明文本,记住,是说明文本抄在第一个本子上,答案里有什么呢?比如说题目考的是一个词组搭配,答案里应该就会把四个词组的释义统统写出来,把这些东西抄下来就可以了。

睡前,注意,睡前一定要把抄的答案看一遍,一遍就行。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看一遍,这样不断加深印象,培养题感。

地理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同学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

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第五、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6、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应该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的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勤于分析、多加思考。

政治选择题和大题

至于政治大题的精髓,我是这样觉得的:

第一个方面,是格式。比如说,体现了,发展了,巩固了......就是这些东西咯。

第二个要点,是“相对概念”。比如说,我用E代表经济,P代表政治,长箭头代表决定,短尖头代表反作用,然后你在草稿纸上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工作量可是一点也不大,因为左边右边都是两个字或者顶多四个字“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而且你做的不就是画几个箭头吗?不过要记住答题的时候,要把这个箭头翻译成汉语“什么什么决定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对什么有反作用”,这可是你做题的要点喔!

这也是我借以把政治地理从不及格考到90多分的关键。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我的经验仅供小伙伴们参考,当然是真的很希望能对大家有用啦!

历史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近几年来,历史考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型固定。

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最高,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3.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

4.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

5.现实热点穿插在题中。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

1.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2020高考文综提高成绩方法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习效率快速提升方法2020高考文综各科选择题解题技巧汇总

2021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新高考)

河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新高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 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 “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載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单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更非只是休闲生活的娱乐和点缀,而是要通过以和为德的“乐”来陶冶人的心性情操,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礼记·乐记》就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妤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和调节,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8-10-24 21:55 历史/阅读/高考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河北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河北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 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棱锥P ABC -,D 点是BC 边上的中点,O 点是底面ABC 的中心,现在顶点P 点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在O 点固定一个电荷量与之相等的负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 C 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底面AB C 为等势面 C .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B 点沿直线BC 经过 D 点移到C 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D .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P 点沿直线PO 移动到O 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A 、 B 、 C 三点到P 点和O 点的距离都相等,根据场强的叠加法则可知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A 错误; BC .处于O 点的负电荷周围的等势面为包裹该负电荷的椭球面,本题O 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即A 、B 、C 三点电势相等,但是该平面不是等势面,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越靠近负电荷,电势越低,即 B C 、电势高于D 点电势,B 经D 到C ,电势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电势能的计算公式 p E q ?= 可知正试探电荷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B 错误,C 正确; D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负试探电荷从高电势P 点移到低电势O 点,根据电势能的计算公式可知电势能一直增大,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P 接触,但未与物体P 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现对物体P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瞬间冲量,大小为I 0,测得物体P 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 0,之后物体P 被弹簧弹回最终停在距离初始位置左侧2x 0处。已知弹簧始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2020年河北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

2020年河北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x|x2?3x?4<0},B={?4,?1,?3,?5},则A∩B=() A.{?4,?1} B.{1,?5} C.{3,?5} D.{1,?3} 【答案】 D 【考点】 交集及其运算 【解析】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得到集合A,再由交集运算得答案. 【解答】 集合A={x|x2?3x?4<0}=(?1,?4),B={?4,?1,?3,?5}, 则A∩B={1,?3}, 2. 若z=1+2i+i3,则|z|=() A.0 B.1 C.√2 D.2 【答案】 C 【考点】 复数的模 【解析】 根据复数的定义化简原式,并通过模长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z=1+2i+i3=1+2i?i=1+i, ∴|z|=√12+12=√2. 3. 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5?1 4B.√5?1 2 C.√5+1 4 D.√5+1 2 【答案】

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解析】 先根据正四棱锥的几何性质列出等量关系,进而求解结论. 【解答】 设正四棱锥的高为?,底面边长为a,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 则依题意有:{ ?2=1 2 a? ?2=?2?(a 2 )2 , 因此有?′2?(a 2)2=1 2 a?′?4(? a )2?2(? a )?1=0?? a =√5+1 4 (负值舍去); 4. 设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在O,A,B,C,D中任取3点,则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率为() A.1 5 B.2 5 C.1 2 D.4 5 【答案】 A 【考点】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解析】 根据古典概率公式即可求出. 【解答】 O,A,B,C,D中任取3点,共有C53=10种,其中共线为A,O,C和B,O,D两种, 故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率为P=2 10=1 5 , 5. 某校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为研究某作物种子的发芽率y和温度x(单位:°C)的关系,在20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由实验数据(x i,?y i)(i=1,?2,…,20)得到下面的散点图: 由此散点图,在10°C至40°C之间,下面四个回归方程类型中最适宜作为发芽率y和温度x的回归方程类型的是() A.y=a+bx B.y=a+bx2 C.y=a+be x D.y=a+b ln x 【答案】

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新高考精准冲刺模拟(三)化学试卷

2020届河北省衡水金卷新高考精准冲刺模拟(三) 化学试卷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P 31 Mo 96 I 127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答案】C 【解析】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 A,A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 A,B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C正确; 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 A,D错误。答案选C。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1,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高考的高三备考策略

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高考的高三备考策略 长乐数学名师工作室陈永河 2007年6月,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新课程实验,并进行了首轮高考,至2008年6月又增加了江苏省进行了第二次课标高考,实现了由大纲高考到课标高考的平稳过渡。两届课标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引起了专家、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09年我省也将进入新课标高考,我们有必要盘点两届新高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反思,为明年的高考备考复习做好准备,帮助我们改变传统的大纲高考复习备考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备考复习策略,做到科学备考、有序备考、高效备考。 一、“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区别 日前,省教育厅出台《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表明明年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首个高考高招方案正式确定。 《方案》明确,高考考卷中“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学校必须开设供学生选修的内容”均设选考题,由考生根据所选修系列或模块选择答题。这一变化也将有助于实现高考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 与今年相比,明年高考在命题标准方面变化不大,也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考试大纲》以及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确定考试范围。 根据《方案》,明年的高考试卷中将出现选做题,并将组建专门的高考命题专家队伍,培训命题教师,建立学科命题教师库。掌握中学新课程教学现状,把握不同模块试题难度均衡,进行命题试测,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据悉,这一变化将彻底改变以往高考命题要临时抽调教师、专家的做法,专业化的命题队伍将有助于高考能力、公平、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要求。 据了解,明年我省高考的命题将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主干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并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考试内容与形式符合我省高中学科教学现状和考生实际,试题的素材与解答对所有考生都具有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同科目不同系列或模块选做部分的试题将力求难度的相对均衡。 二、课标试卷的特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教材的多样性、学习的自主性、考试的选择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所有这些在新高考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标教材的五个必修模块,理科的三个限定选修模块和文科的两个限定选修模块成为新高考的骨干内容,对于选学选考内容选修系列4各个课改实验区在高考中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宁夏和海南、广东实行的是超量命题,限量做题,海南、宁夏理科都是把选修系列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4-1几何证明选讲、4-5不等式选讲分别命制三道解答题放在22-24题的位置,文科没有系列4-5不等式选讲,命制两道解答题放在22-23的位置,分值都是10分供学生选做;广东理科是把这三个选考系列分别命制三道填空题放在13-15这三个位置上,文科同样没有选修系列4-5,命制两道题放在14-15的位置上,分值都是5分,山东2007年没有考查选修系列4,2008年理科是限定选考选修系列4-5不等式选讲,考了一道有关绝对值不等式的选择题,分值也是5分。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了不同考生的不同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不同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减轻他们的负担。 在试卷的结构上,和大纲试卷相比,山东的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广东的选择题的题量理科减为8个,填空是5个,文科选择题是10个,填空是4个,试卷的总长度比大纲试卷有所变短,2008年第一年实行新课标高考的江苏则完全取消了选择题这一形式,这些变化能否说明新的课标试卷其他省份选择题的个数减少,试卷总长度变短是大势所趋? 三、“新”高考新增内容大盘点

河北省2020年高考物理预测试题及答案(一)

河北省2020年高考物理预测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10分,考试时间70分钟。其中第13~1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不相同的运动是 A. 匀减速直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 C. 平抛运动 D. 自由落体运动 2.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总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 A.F f+Mg B.F f+mg C.(M+m)g D.F f+(M+m)g 3.如图所示,同心圆表示某点电荷Q所激发的电场的等势面,已知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c、d两点在另一等势面上.甲、乙两个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同一点a射入电场,在电场中沿不同的轨迹adb曲线、acb曲线运动,不计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粒子所带的电荷电性相同 B.甲粒子经过c点的速度大于乙粒子经过d点时的速度 C.两粒子的电势能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D.经过b点时,两粒子的动能一定相等 4.某地区的地下发现天然气资源,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P点的正下 方有一球形空腔区域内储藏有天然气.假设该地区岩石均匀分布且 密度为ρ,天然气的密度远小于ρ,可忽略不计.如果没有该空腔, 地球表面正常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于空腔的存在,现测得P点 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kg(k<l).已知引力常量为G,球形空腔的 球心深度为d,则此球形空腔的体积是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P={3,log2a},Q={a,b},若P∩Q={0},则P∪Q=() A.{3,0} B.{3,0,1} C.{3,0,2} D.{3,0,1,2} 2.若复数z=(x2+2x﹣3)+(x+3)i为纯虚数,则实数x的值为() A.﹣3 B.1 C.﹣3或1 D.﹣1或3 3.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上,则tan2θ=()A.2 B.﹣4 C.D. 4.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那么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 A.cm3B.2cm3C.3cm3D.9cm3 5.在区间内随机取出一个数a,使得1∈{x|2x2+ax﹣a2>0}的概率为() A.B.C.D.

6.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1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A.8 B.9 C.16 D.21 7.某地区打的士收费办法如下:不超过2公里收7元,超过2公里时,每车收燃油附加费1元,并且超过的里程每公里收2.6元(其他因素不考虑),计算收费标准的框图如图所示,则①处应填() A.y=2.0x+2.2 B.y=0.6x+2.8 C.y=2.6x+2.0 D.y=2.6x+2.8 8.已知一个球的表面上有A、B、C三点,且AB=AC=BC=2,若球心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20πB.15πC.10πD.2π 9.当双曲线的焦距取得最小值时,其渐近线的方程为() A.y=±x B.C.D. 10.已知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且,则的最大值为() A.﹣3 B.﹣1 C.3 D.1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新”字。浙江新高考试点改革是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 浙、沪新高考试点改革是新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新制度的利弊效应也逐渐得以显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选三科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

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现行高考,英语参加统考,只考一次且成绩计入总成绩。且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数外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数外和文综,总分750,语数外总分150,文综和理综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改后由于3+3带来学生学科选择的变动,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但是现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河北省高考语文2020年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河北省高考语文2020年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

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 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 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 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 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 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 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 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 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 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2021八省联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河北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 物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两根相互绝缘的通电长直导线分别沿x 轴和y 轴放置,沿x 轴方向的电流为I 0。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其周围激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I B k r ,其中k 为常量,I 为导线中的电流,r 为场中某点到导线的垂直距离。图中A 点的坐标为(a ,b ),若A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则沿y 轴放置的导线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0a I b ,沿y 轴正向 B. 0a I b ,沿y 轴负向 C. 0b I a ,沿y 轴正向 D. 0b I a ,沿y 轴负向 【答案】A 2. 如图,一小船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站在船上的人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m 。当小球再次落入手中时,小船前进的距离为(假定抛接小球时人手的高度不变,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

A. 0.3m B. 0.6m C. 0.9m D. 1.2 【答案】B 3. 假定“嫦娥五号”轨道舱绕月飞行时,轨道是贴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密度为月球密度的k 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n 倍,则轨道舱绕月飞行的周期与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比值为( ) A. 3 k n B. 3 n k C. k n D. n k 【答案】A 4. 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1100匝,接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电压表V 1示数为110.0V 。副线圈接有一个阻值恒为R L 的灯泡,绕过铁芯的单匝线圈接有一理想电压表V 2,示数为0.10V 。已知R L :R =4:1,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 A. 225 B. 550 C. 2200 D. 4400 【答案】C 5. 如图,x 轴正半轴与虚线所围区域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甲、乙两粒子分别从距x 轴h 与2h 的高度以速率v 0平行于x 轴正向进入磁场,并都从P 点离开磁场,OP =1 2 h 。则甲、乙两粒子比荷的比值为(不计重力,sin37°=0.6,cos37°=0.8)( )

2020年河北高考一本二本文理分数线预测

2020年河北高考一本二本文理分数线预测 院校档次,要依据自己的分数作出适当调整,最好是所报几个专业能被录取为佳。小偏整理了2020年河北高考一本二本文理分数线预测,仅供参考借鉴。 2020年河北高考一本二本文理分数线预测 2020年河北高考分数线预测:一本文565理562 2020年河北高考分数线预测:二本文518理512 2020年河北高考分数线预测:三本文418理325 2020年河北高考分数线预测:专科文200理200 深度分析报考中的常见名词 第一个名词是批次线,就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当地的考试院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全省考生统考成绩统计表和往年考生复读等因素,按照略大于招生计划,确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比如说有一批,二批、三批线,还有专科线啊,就是咱们的批次线。 第二个名词就是投档线,同样是省考试院,根据调档要求,根据考生志愿报考情况,向招生院校那批量投档,其中,批量投档分数最低的考生的成绩,即为该校的投档线。 第三个名词是模拟投档线,模拟投档线是在平行志愿模式下特有的一个。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院校模拟投档线,是按照高校在相关省已公布的本批次招生计划数,和提交的最终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形成的分数线。模拟投档线最大的作用,就是适用于自主招生,高水

平艺术团,运动队等等。 第四个名词,是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就是每年各省的招办,根据本省今年高考报名情况,与各个高校商量确定出一个招生计划,经教育部批准后实施。 第五个名词,是征集志愿,每年在录取过程中,部分高校在第一次招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成本年度的一个招生计划,就会第二次像全国那公布招生计划情况,这个过程就称之为征集志愿,有些学校征集一次,还有一些学校存在征集两次的情况。 第六个名词,是专业调剂,在报志愿过程中,每个考生一般一所学校可选六个专业,在六个专业选满之后,在后边儿一栏会显示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如果你点了是,那么进入该学校之后,所报考的六个专业都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该学校会根据学生所在省份的招生情况,只要你调剂到本省还未招满的一些专业,这个过程称之为专业调剂。 2020年河北高考一本二本文理分数线预测

2020届河北省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河北省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喜耐“高冷旱”(高海拔、冷气温、盐碱旱地)。2019年7月,山东省齐河县的藜麦优质育种基地试种的藜麦新品种开始收获,这是藜麦首次在平原地区规模化试种成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仅考虑生长习性,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藜麦种植的是 A.柴达木盆地B.河西走廊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 2.藜麦在山东平原地区规模化试种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技术D.市场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藜麦种植为背景,考查了农作物生长习性、区域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1.根据材料可知, 藜麦喜高海拔、冷气温、盐碱旱地。柴达木盆地高海拔的环境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藜麦种植环境近似,因此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柴达木盆地,A正确;河西走廊海拔较低;东北平原海拔较低,以肥沃的黑土、黑钙土为主;云贵高原纬度低,气温较高,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石灰岩广布。三地均不是藜麦最适合种植区,BCD错误。故选A。 2.藜麦喜高海拔、冷气温、盐碱旱地。我国山东平原地区引种藜麦,必须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加以改良,使之适应山东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或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山东平原地区不利于藜麦种植的条件,如光照、昼夜温差、病虫害、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当地条件符合藜麦生长习性。故C项正确。 2.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影响城市内空气流动,北京规划建设“6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北京市空气流通性。图甲北京市交通图,图乙为北京市1月、7月风玫瑰图。 结合图示回答下列小题。

河北高考语文2020年试卷及答案(word版)

河北高考语文2020年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

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 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 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 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 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 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 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 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 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 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河北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

一、2021年河北新高考改革方案 1、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2、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4、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二、河北新高考政策解读点评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体系 据了解,河北省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体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定的所有科目,每年组织2次考试,分别安排在5月和12月。 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六门科目。考生根据高校相关专业的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历史和物理中选择一门,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与6月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

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改革将实行“3+1+2”模式 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这些学生将在2021年正式和“新高考”相遇。 “新高考”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考试时间不变,不分文理科。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依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选考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生应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即“3=1=2”模式。 按照“新高考”实行的“3+1+2”模式,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一共有12种不同的科目组合可供选择。 “新高考”总分750,“2”科的成绩采用等级赋分办法。“新高考”施行后,考生总成绩将有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没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3+1+2”模式中最后的“2”科,即需要从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4门科目选择的2科,考试成绩将按照等级赋分的办法计分。赋分满分设定为100分,赋分起点设定为30分,将考生原始成绩按比例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再对考生原始成绩按公式进行转换,最终得到考生赋分成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的应对策略

拓智育德,立人为先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的应对策略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大家好! 以尊重学生选择权和个性发展为旨趣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普通高中随之的应变成了新的关注点和生长点——对我们这样的县市级普通高中而言,办学硬件老化,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发展滞后等等已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困境下,**高中仍然克难前行,努力走出提升教育品牌的新路子。现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新高考已经通告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亟需改变,从侧重“教”到偏重“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只有实现教学和德育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 一、课内拓智,渗透德育内容 1.生涯规划为头,“育”有方向。 以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我校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组织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完善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生涯测评系统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在生涯课堂上,专人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已组织多次相关讲座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探索发展路径,在生涯教育中融入德育内容,使德育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深化。 2.走班选择为底,“育”有供给。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完全自由的“大走班”没有实现的条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的多种课程选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选课走班”代替原有固定的班级授课。2018级学生为湖北省第一届新高考参考考生,以此为例,我校对2018级学生进行了多次模拟“分科走班”及调整完善,在充分尊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