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货币内生性论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_高芳芳

从货币内生性论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_高芳芳

从货币内生性论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_高芳芳
从货币内生性论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_高芳芳

财贸研究200413

从货币内生性论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高芳芳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083)

摘要:货币供应量比较单一的统计口径决定了其是间接融资体系的产物,而作为企业直接融资场所的证券市场表面上似乎与货币供应量无关,但其实从货币内生性角度来看,两者的变动之间应该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别证明之,并据此提出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资本市场情况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直接融资

一、引言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数量总和。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狭义货币,以及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广义货币。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经济统计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理论上,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公式是M=m*H,这里m是指货币扩张乘数,H 则为基础货币,即高能货币。由于m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的因素,其除了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外,还取决于居民的持币意愿、企业的贷款意愿等各种因素,而社会上所报道的m值只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的逆算值。所以在央行的实际操作中,对于货币供应量的计算使用的是另一种更为直接的统计方法。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6(1994),我国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 +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目前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

另外,从2001年6月起,央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也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中。

从以上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看,目前我国的货币定义还主要定位在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存款货币。经济学将货币供给机制描述为:中央银行向存款货币银行供给基础货币,存款货币银行以此为基础扩张地向社会供给存款货币,而存款货币银行扩张地供给存款货币的过程是依靠银行存贷款机

收稿日期:2004-03-25

作者简介:高芳芳(1979-),女,浙江杭州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制完成的。可见,按这种统计口径计算的货币供应量只是作为间接融资场所的银行体系的产物。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借记卡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以及货币国际化趋势的加强,现代货币已经跨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范畴,从而也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将选取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证实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二、理论证明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理论主要有两种流派:一种主张货币外生性,以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为代表,他们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地加以决定,因而货币被帕廷森称为神赐的食物吗哪(manna),或者如弗里德曼所言,是从直升飞机上抛撒下来的;另一种则主张货币内生性,以格利和肖、托宾和温特劳布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是由经济运行本身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并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行为。宁咏在5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6中对货币的外生性和内生性做出了这样的诠释:货币外生性是建立在交换的货币经济基础之上的,在这里,货币起着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货币并不具有生产性,储蓄决定着投资和信贷;而货币内生性是建立在生产的货币经济基础之上的,货币除了充当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组织生产的手段,不仅能够影响投资决策,而且是实现投资和生产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投资和信贷决定储蓄。前者突出的是货币的流动性特征,而后者更强调生产和投资产生的货币需求。

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流派的主要精髓在于:外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决定货币需求,而内生货币理论则认为是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下面本文就将在货币内生论的基础上展开关于资本市场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讨论。

按照货币内生理论,货币供给是由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经济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对货币的需求是货币创造的根本原因,而满足经济主体货币需求的过程也就是货币创造的过程。如果这一满足过程均在银行体系之内完成,那么我们所统计的银行体系内的货币供应量就是货币内生的结果。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直接融资手段如股票、债券等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运用,而且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而在2000年,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也曾达到过27.2%的高比例。这意味着企业对货币需求的满足过程已经离开了单纯的银行体系,部分地转向了直接融资市场。然而这时,虽然企业的货币需求得到了满足,但货币供应量却并没有把它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我们就从一个切面来比较一下两种融资方式对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如下图所示:

间接融资下直接融资下

在间接融资下,居民把货币存入银行,构成一笔存款,而后又由银行把货币贷给企业,存入企业在银行的账户,构成另外一笔存款。而在直接融资下,居民从银行把货币取回,存款减少,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从居民那里直接融得资金,存入其在银行的账户,存款增加。由此可见,在间接融资下,企业货币需求的满足过程会构造两笔存款,而在直接融资下最终只构造了一笔存款。然而从货币内生性角度来看,这两种融资方式对货币的创造应该是等价的,但如果运用目前的以存款货币为特征的货币供应量来统计的话,则在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就必将造成货币供应量的低估。换句话说,如果假定企业的

货币需求不变或稳定增长,居民的储蓄随着企业融资倾向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在直接融资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就应该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容易找到例证的。例如,1999年~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和物价水平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而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却经历了一个相对地从牛市到熊市的过程。这是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到底有多大?本文将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三、实证

(一)样本选择

1.货币供应量。选取M2作为研究对象。M2是目前中国采用的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最常用的参考指标。

2.直接融资。选取我国股票市场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作为研究对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债券和股票两种,但目前我国企业债的规模还相当小,市场上的债券种类主要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而这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与企业的货币需求无关,因此本文只选取股票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另外,本文之所以选择流通市值而非总市值是因为股票的非流通部分并非由企业的新筹资形成,而只是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部分。此外本文选取流通市值而非新股发行值的原因是由于流通市值中不仅包含了新股发行的因素,还包含了现存股票价值的膨胀与收缩,而这种膨胀与收缩的过程也正是资金在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流动的过程。具体来说,当股市繁荣的时候,居民的资金会从银行抽出而流向股市,企业也会更多地向股市寻求融资;当股市萧条的时候,居民的资金又会从股市中抽出而流回银行,企业也将更多地转向银行融资。

3.样本范围。分别选取1999年1月至2003年8月的M2与上年同比增长率以及深沪两市流通市值与上年同比增长率的月度数据,共56组(数据来源为中经网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数据处理均使用E-VIEWS计量软件。

(二)回归检验

国外有关证券市场和货币供应量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表明二者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图1、图2分别为我国1999年1月至2003年8月间M2与上年同比增长率和沪、深两市流通市值与上年同比增长率的月度走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反向关系。以2001年为界,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而股票流通市值则恰好相反。

图1图2

为了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用最小二乘法(LS)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这里,M grow th代表M2的月度同比增长率,Vgrow th代表沪、深两市股票流通市值的月度同比增长率。

LS:Mg row th=c+b*Vgrow th+u

图3

表1

Sample:1999.01~2003.08

Included obser vations:56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 ror t-Statistic P rob.

C15.996690.35432545.147000.0000 VGRO WT H-0.0337660.007987-4.2277760.0001

R-squar ed0.248686F-statistic17.87409

A djusted R-squar ed0.234773Prob(F-statistic)0.000092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回归效果比较好,截距c和系数b(M2增长率对流通市值增长率的敏感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Prob.<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c和b都是显著有效的,b为负值,说明两者之间的确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方程拟合优度为0.248686,纠偏优度为0.234773,而相关系数等于-0.49868437,这都说明了股票流通市值的变动率并不能完全解释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率,甚至解释程度比较低。这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GDP增长率、银行信贷政策变化、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等,而直接融资市场只是通过企业对融资来源的相对转移来产生对货币供应量变动率的影响,因此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只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之一。

(三)结构稳定性检验(Dummy variables&Chow test)

从2001年6月起,央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中,这个统计口径的改变是否会影响M2数据的连续性和前后可比性,为了实证的严谨,我们需要在回归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稳定性检验。

首先,我们引入一个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也称定性变量Dum,从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为Dum赋值0;而从2001年6月至2003年8月,为Dum赋值1,然后再设变量Dumv=Dum* Vg row th,并作以下回归:

LS:Mg row th=c1+c2*Vgrow th+c3*Dum+c4*Dumv+u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又加入一个变量Dum,但是拟合优度并没有改善,R-squared=0.262926,和加入Dum变量前没有显著区别,并且Dum和Dumv的系数都没有通过t检验(Prob.>1%),因此可以认为是没有显著意义的。

表2

Sample:1999.01~2003.08

Included obser vations:56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 ror t-Statistic P rob.C

16.587910.85216719.465570.0000VGRO WT H

-0.0435390.014205-3.0650820.0034DU M

-0.5766400.963693-0.5983650.5522DU M V

0.0304430.0337050.9032150.3706R-squar ed

0.262926F-statistic 6.183091A djusted R-squar ed 0.220403Prob(F -statistic)0.001128

最后我们运用邹检验(Chow Breakpoint Test)再一次对M 2的结构稳定性做分析。先做回归:LS M growth c Vgrow th,然后对2001年6月这个点作Chow Breakpoint Test,得到下表:

表3

Chow Br eakpoint T est:2001.06

F-statistic

0.502324Probability 0.608029L og likelihood ratio 1.071610Probability 0.585198

从表3得到:F-statistic=0.502324,而P=0.608029,远远大于5%显著性水平。因此从以上两种方法,我们都得出结论:虽然2001年6月以后,央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中,但是这并没有造成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性突变,也不会影响对货币供应量和股票流通市值关系的分析,所以前面所作的回归分析是有效的。

(四)因果检验(Granger Causality )

我们已经作了M2同比增长率和流通市值同比增长率之间的回归分析,从而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股票市场的兴衰。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们还要做一下Granger 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要求估计以下回归:

Mgrow th 1=E n i =1

a i Vgrow th t -i +E n

j =1b j Mgrow th t -j +u 1t Vgrow th t =E m i =1

c i Vgrow th t -i +E m j =1Mgrow th t -j +u 2t 方程假拟当前Mg row th(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长率)和Vgrow th(流通市值的同比增长率)都与自身及对方的过去值有关。如果统计上E a i X 0,E

d j =0,则表明有从Vgrow th 到Mg row th 的单向因果关系;如果统计上E a i =0,E d j X 0,则表明有从Mg row th 到Vgrow th 的单向因果关系;如果E a i X 0,E d j X 0,则两者互为因果;如果E a i =0,E d j =0,则两者之间各自独立,即两者之间的变化没有时间上的先后性。

设虚拟假设:H 0:E a i =0,为了检验此假设,我们使用F 检验:

F =(RSS R -R SS UR )/m

RSS UR /(n -k)

它遵循自由度为m 和(n-k)的F 分布,m 为滞后期数,k 是无约束回归中待估参数的个数。其中RSS R 表示对自身变量的所有滞后项作回归得到的受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 U R 表示对自身和对方变量的所有滞后项作回归得到的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

以下是两张实证的结果表,通过滞后一阶和滞后五阶,我们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4Granger Causality T ests

Sample:1999.01~2003.08

Lags:1

Null Hypothesis: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VGRO WT H does not G rang er Cause M GRO WT H55 4.812570.03275

M G ROWT 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V GRO WT H0.001170.97284

Sample:1999.01~2003.08

L ags:5

Null Hypothesis: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VGRO WT H does not G rang er Cause M GRO WT H510.809050.55016

M G ROWT 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V GRO WT H 3.788690.00667

由表4分析,F值可得:当滞后一阶时,有从Vgrow th到Mg row th的单向因果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反应期平均为一个月;当滞后五阶时,有从Mgrow th到Vgrow th的单向因果关系,即股票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反应期平均为五个月。这也可以用现实来解释:目前在我国,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是相对隔离的,由于分业经营和存款期限的限制,银行资金不能随意流入股市;而证券市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资金从股市流回银行则相对畅通。这也正说明了货币供应量受股市影响时滞短,但股市受货币供应量影响时滞长的原因。

四、对现实的启示

如上所述,无论是从以货币内生性为基础的理论性证明,还是从实证方面,本文都说明了直接融资将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资金不论是来自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而投资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来说,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中央银行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控性、可测性及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等问题上均已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在1993年宣布/放弃以任何货币总量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目标0,包括M3在内;而其它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也纷纷降低了货币总量目标的重要性。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大多改以利率为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有甚者,把汇率也纳入其中。但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利率也没有完全市场化,不具备将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条件,因此,货币供应量在我国仍然不得不作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指标。

从1999年至今,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经历了从/减速0到/加速0的过程,至2003年8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1.55%,而信贷资金也一改/惜贷0加速膨胀,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了15.3万亿元,增加21680亿元,同比增长11025亿元;而同时股票市场却在不断缩水,仅流通市值,与2001年中期相比已缩水近6000亿元,这其中还没有扣除新股发行部分。贷款的快速增长固然与经济发展提速有必然关系,但是,单一的融资结构也是造成贷款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格局来看,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72.8%,迅速上升为2003年上半年的97.8%,间接融资几乎成为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直接融资则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然而,从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的历史特征看,如果不能对商业银行贷款过快扩张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那么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久便会再次迎来一个膨胀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央行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上调一个百分点,由原来的6%调到现在的7%,直接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如果以乘数4.77倍计算,理论上将使货币供应量减少7000亿元左右,但这只是一个

保守的估计,因为央行的政策往往会影响预期,从而影响商业银行乘数的扩张,以及银行信贷政策的改变,使得资金供应更加趋紧。

然而在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央行却采取银根紧缩的政策,这是否会抑制企业对货币的正常需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定位央行的职责。央行的最终目标应是物价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而货币政策只不过是央行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所运用的手段罢了。在银监会设立以后,央行的职责也应该更加清楚明确。在目前经济整体发展尚未过热,物价稳定,失业率相对较高,同时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而企业债市场尚是空白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央行是不应该再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但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模糊的产权,疲软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脆弱的风险抵抗能力等,尽管银监会已经建立,但央行对其负有的职责还是没能随之剥离。另一方面,本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很好地缓解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压力,释放银行风险,但由于其脱胎于计划经济,其本身定位的错误以及股权分割的弊病已经把股票市场逼到了现在这种欲罢不能、进退两难的局面。在融资渠道双重趋紧的情况下,社会感到资金紧缺在所难免,央行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断投放基础货币以缓解这种压力。

中国的国情总会让人觉得什么事都既有悖常理,又合情理,在间接融资在经济中还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忽略资本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可能不会对制定货币政策有很大妨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平分秋色的时候,也许中国也只能像发达国家一样,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而改以更能正确反映货币供求关系的利率为目标。如果再进一步,当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国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汇率自由浮动,并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那么汇率也将不得不作为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这样看来,中国的金融改革还山高路远。

参考文献

[1][美]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宁咏.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赵彦云.金融统计分析(第一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Robert G Ki ng and Bharat Trehan.The Implications of an En dogenous M oney Suppl y for M onetary Neutrality[Z].NBER Work i ng Pa-

per,1983.

An Analysis of Effects of Direct Financing on Money Supply with 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Money

GAO Fangfang

(Shanghai U 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Shanghai,200083) Abstract:T he narrow statistical caliber of money supply determines that it is the only product of ind-i rect financing system,and it seems to be unrelated to the security m arket which is the marketplace for cor-porate direct financing.But according to the endogenous money supply theory,their g row th rates w ould move in opposite directions.T his paper tries to prove this w ith theories and empirical studies.At las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authorities should consider capital market when they are m aking decisions.

Key words:endogenous money supply;money supply;direct financing

(责任编辑刘志炜)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和内生论的研究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研究 摘要:根据对“货币供给是否由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变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货币理论可以分为外生论与内生论两种。货币供给外生论是指,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内生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本文将介绍国外学者对于货币供给外生论与内生论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还要讨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的争论。 关键词:货币供给额;进出口;内生性;外生性 一、货币外生论和内生论的含义及其差异 外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内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两者之间的差异:两者本身就是一种对立的身份出现,所以两者在基本方面来看都是呈现两极分布。 二、国外研究 (一)主流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1.古典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都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他们的货币是金币,黄金的生产与经济的运行没有直接的内生的联系,按照费雪和庇古的货币数量说公式,都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商品的价格决定货币的供给。产出的多少为制度和技术因素所决定,既不受货币数量恩德影响,也不影响货币的数量。 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凯恩斯明确地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自主地变动货币的供给量,调节利率。没有中央银行的决策,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不会增加。也就是说,经济运行的状况下不会自发地影响流通中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的图形中,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垂线,它与利率和实际经济的运行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3.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高能货币H、存款与准备金率D/R和存款与通货比率D/C,虽然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其中,货币当局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 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 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 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 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 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 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 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 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 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 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 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 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 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1990年以来,中国 人民银行已经26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19年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 率,2019年至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19年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的 密度和频率明显加快。对于中国人民银行2019-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效果,

中国货币层次的选择及原因分析

中国货币层次的选择及原因分析 内容摘要:我国进行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和统计首先应根据理论定义并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界定货币的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但最重要的是要整个分析过程中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做出符合对本国经济进行预测和调控的要求的货币层次的划分。本文将结合以上的思路探究中国的货币层次选择之路。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层次M0 M 1 M2 一、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分解 所谓货币供应量,就是一定时点上社会货币的存量,一般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除政府之外全部居民和机构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反映的是社会的支付和购买力。一国在统计其货币供应量时一般都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流动性原则,即按照居民和机构的金融资产流动性指标准确定货币和准货币,把货币供应量划分成不同层次;二是统计对象的完整性原则。货币统计量统计对象应是在本国经营一年以上的、与货币统计量有关的所有金融机构的负债;三是与国际接轨及结合本国国情原则。 在根据以上原则统计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上,国际上对货币供应量进行了层次的划分,各个层次的统计指标构成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指标体系。结合西方的实践经验,我们一般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它的特点是(1)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中,它的现金流动性最强。(2)因为现金在现实生活中的周转速度是很快的,引发的商品需求量也是很庞大的,这些商品需求在总商品需求中的份额是明显超过它在货币供应量的所占比重的。(3)但因为它作用的领域还是很有限,所以远未能囊括社会上的所有商品需求。 M1 =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它的特点是(1)因为企业或单位的活期存款,可直接以支票形式从帐户中提取,所以M 1 的流动性也较强,但周转速度小于、接近于M0。(2)就一般情况而言,单位活期存款相当于现金的三倍,再加上M1本身的周转速度也很快,所以引发的商品需求量接近于M0的三倍。(3)单位活期存款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类似于现金,而另一方面又属于货币积累。 M2=流通中的现金+全部企业存款+全部居民储蓄。其特点是(1)因为它包括了企业的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所以流动性不如前两个层次强,周转速度也教慢。(2)居民储蓄是信贷资金的一个主要来源,它与企业定期存款进入商品市场成为商品的需求,主要是借助银行的信用贷款来实现的。当信贷资金转为了企业活期存款时就成为了M1的一部分,所以M2对M1来说是有重要作用的。(3)M2包含M 1的意义在于预测后续时期商品需求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二、中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演变 在以上概述了西方的货币层次分解后,接下来我将我们国家对货币层次划分的一个历史演变做一个介绍,从而来探索中国是如何结合西方的经验来逐步明确自己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 在198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派人到我国考察,因我国当时还没有独立的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 张曙光 货币理论的新视角 宁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以下简称《内生》)是一部有关货币问题的理论性著作,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与主流货币理论不同的理论框架。可以说,作者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派都是在向传统理论和主流理论的挑战中产生的和发展的,都是在对名流大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当中涌现和成长的。因此,一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批判史(张曙光,1995)。这是由理论发展本身的逻辑决定的。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其对象都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运动过程。一种理论其所以成为主流,一个学者其所以成为名家,就在于其理论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对象作出更全面的描述和更深入的解释,因而有更多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由这种理论分析中得到的政策结论,能够解决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某些重大的关键问题,因而能够得到经验的检验,并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主流理论进行挑战,要对名流大家的观点进行批判,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和切入点,由此出发,看看传统理论和名家学说提出和解释了哪些问题,忽略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释对了,哪些问题解释错了,哪些解释还不够全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说,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就能作出自己的理论创造。《内生》就具有的样的特征。 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主要是指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外生性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货币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自主地加以决定,其对经济运行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凯恩斯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实现的。因而,货币被帕廷森称为神赐的食物吗哪(manna),或者如弗里德曼所言,是从直升飞机上抛撒下来的。这样,在主流货币理论的理论模型中,并没有为货币数量的决定或货币供给留下什么位置。 主流货币理论的形成始于凯恩斯《通论》的发表。在《通论》中,凯恩斯使用了货币外生性的假设,由于《通论》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凯恩斯主义遂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的外生货币理论也就成为主流货币理论。货币主义虽然在理论取向和政策主张上与主流凯恩斯主义相对立,从主张政府干预转向经济自由主义,从重视财政政策到突出货币政策,从实行“相机决策”的政策方式到主张“常数货币政策规则”,但在货币外生性这一基本理论假设上,其与凯恩斯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只是主流货币理论中的不同派别。 在主流货币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货币外生性提出过质疑,也对货币内生性作出过一些分析和说明,如果以《通论》的出版为界,早期有银行主义学派中的图尔、威尔逊、富拉顿等,马克思,《货币论》时代的凯恩斯以及熊彼特等人,后期有卡尔多和“拉德克利夫报告”、格利和肖、托宾以及后凯恩斯主义者戴维森、温特劳布、明基斯、摩尔、罗西斯等人。很明显,前者未能成为主流,后者则由于内容上的缺陷和观点上的分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提不出一个可与主流理论相抗衡的新的货币理论。 《内生》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主流货币理论进行挑战,并力图提出一个研究货币问题的新思路,构造一个内生货币理论的分析框架。首先,《内生》从货币的生产性出发,将生产的货币经济与交换的货币经济相对应,扩展了货币需求的内容,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作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找到了货币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途径,使研究的重点从货币的使用转向货币的创造,为内生货币理论奠定了独立而坚实的基础。进而,作者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并区分了不存在中央银行和存在中央银行的两种情况,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过程。为了给这一理论分析寻求经验支持,《内生》不仅从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一般地考察了金融机构的行为,而且从货币供给的制 度特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对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基础货币内生性的宏观经济模型和超额准备率的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2003年12月18日09:16 经济参考报 现状: 中国1994年10月份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2001年6月份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可能的改动: 尽管货币供应量统计已修订了两次,但它仍未全面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一是货币在境内外的流动加大。货币在境内外的流动表现为人民币的流出和外币的流入。二是出现一些新的金融资产且交易量增长迅速,与货币供应量统计相关的有:短期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债券回购等。三是金融机构发生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公司、住房公积金、担保公司、养老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的一些资产构成了货币供应量。也有部分存款性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他们吸收的存款不应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使保险存款增长较快,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12月17日发布公告,就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分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报告是央行研究局的《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个报告,现有的金融机构分类方式和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分类将会进行调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分类有可能在原M0、M1、M2三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分层M3。 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的修订,央行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四种方案。 其一,维持原结构不变,扩大数量较大、流动性变化明显的金融资产的监测层次。货币供应量在原M0、M1、M2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扩大到M3。M0、M1、M2三个层次不做调整,保持了统计的连续性,便于操作和对比。 其二,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一个监测层次。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监测外币存款,同时将M2中的部分金融资产调整到M1中去。这个方案既考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连续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但货币供应量包括的内容不全面,如日益发展的各种基金存款、商业票据等,没有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中。 其三,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两个监测层次。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监测M3和外币存款。 其四,按目前金融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修订。这个方案将货币供应量分为四个层次:M0、M1、M2、M3。其中,M0=流通中现金-境外人民币流通量;M1=M0+企业活期存款 包括结算中的款项 +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扣除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外汇存款+回购协议;M3=M2+基金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商业承兑汇票。 报告还建议调整金融机构分类方式,将金融机构划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三大类。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

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

货币供给内生性

浅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 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 但从长远来看, 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 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我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所折射出的是我国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的构造性问题,掺杂着许多向市场转轨期的制度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在涉及货币政策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 一、引言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是货币理论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在现代经济学中, 主流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外生的基础上, 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完全决定于货币当局主观意愿的外生变量,不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供给, 即货币供给是由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内生决定的, 它受制于经济体系内的众多因素( 如产出、物价、利率等) , 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投放货币。20 世纪80 年代末,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很多国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和各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本文将从我国独特的地方来解读其内生性问题。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早期货币内生性理论 1.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观点。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在1959 年提出的关于货币体系运行的研究报告中,除了将货币定义为“流动性”之外,还指出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是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使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变得毫无意义。这些金融机构具有比银行更低的准备率,一旦人们的资产选择发生变化,银行的存款负债就有可能被转移到这些金融机构中,于是整个社会的现金准备尽管未变,信用却得到了扩张。决定整个社会支出的是整个流动性状况,而不仅仅是货币供给。只有对经济的一般流动性加以控制才能获得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拉德克利夫委员会所实际主张的是,货币供应是内生的,因而它是不受货币当局控制的。 2. 格利和肖(Gurley&shaw)认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充当信用中介的过程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创造某种形式的债权。货币系统和非货币中介机构的竞争取决于它们创造的金融资产间的替代程度,而货币、非货币间接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这就使货币供给不再仅仅取决于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据此,他们证明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而不是一个外生变量。 3. 托宾(Tobin.James)认为由于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区别日渐消失,货币越来越多地决定于经济过程的内部变动,即成为内生变量,从而使人为的对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沪指从今年9月29日的2754.54点上涨到了昨天的3275.05点,涨幅为18.9%。据统计显示,9月29日以来已有50只A股涨幅超50%。如果把所有个股全部做个比较,投资者会发现,虽然大盘突破上轨,可是有6成左右的股票仍然徘徊在2800点水平,其中的港口、公路、远洋运输等股票处于2500点水平。 乐观派认为这些股票迟早有一次补涨,不过,从目前看,我们很难发现这些股票有即将启动的痕迹,这些个股之所以被主流资金边缘和淡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上市公司股票基本面情况不太乐观,或者说未来成长性不突出,难以吸引长线资金进场而成为了冷门股。 冷门股要走热,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宏观经济面刺激,相关行业有望迎来高成长; 2:长线资金关注,技术强势显现; 3:有突发性题材和利好刺激,例如前不久铁路股受到巴菲特增持相关股票影响走高等等。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2008年货币供应量 单位:亿元、%

2007年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发布时间:2008-02-01 单位:亿元

注:2001年6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货币供应量,含在其他存款项内。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06 2006年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发布时间:2007-01-15

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05 2005年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发布时间:2005-08-10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与物价关系的分析

摘要】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终极目标。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风险表示了担忧 关键词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物价农产品价格 引言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对物价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供给与物价不是简单的同向关系,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前期,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而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回落。 1论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亦称货币供应。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2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问题,由图一可见,社会总供求可归结到货币供求之上。显然,当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基本一致时,即所谓货币均衡状态,标志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此时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顺利进行。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即促成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使物价上升,并有可能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反之,当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时,会促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这会使物价下降并有可能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可见,货币供求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并且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货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M0、M1、M2近三年的变化与我国的GDP变化,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关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GDP变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 一、引言 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工具之一。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在形式上的唯一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货币供应量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对象,其变化情况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如何在维护币值稳定、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M0近三年变化情况 M0是指除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即流通中现金,近三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同比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1。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M0三年来同比稳定增长,趋势基本吻合,平均增长率约为 9.365%,而我国近三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264% ,二者相差不大2。M0的稳定增长是因为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同时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图1:我国近三年M0统计数据变化趋势 单位:亿元人民币 图 2:我国近三年M0同比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网页https://www.doczj.com/doc/916373266.html,/publish/diaochatongjisi/4034/index.html 2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变缓。我国2011年GDP增速为9.3%,2012年GDP增速为7.8%,2013年GDP增速为7.7%

几个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专栏二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现代经济中的货币供给,是由银行系统提供的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存在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部门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数量。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还将货币的范围扩展到一些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证券,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因为它们可以容易地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而成为现实的购买和支付工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是:货币和准货币。其中,货币包括银行以外的通货和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 美国的口径是:M1、M2、M3、L、和Debt。其中,M1包括: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存款机构金库之外的通货、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各种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账户)等近似活期存款账户的存款。M2包括:M:、商业银行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存款、美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对美国居民开办的隔夜欧洲美元存款、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储蓄金额等。M3包括:M:、大额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发行的定期回购协议负债、由美国居民持有的美国银行海外机构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等。L包括:M。、非银行的社会公众持有的美国储蓄债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上述资产的净额。Debt包括:国内非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债务、私人机构在信贷市场上的债务(私人债务包括法人债券、抵押债券、消费信用、其他银行票据、

银行承兑票据和其他债务工具)。 日本的口径是:M’、M1+CD、M2+CD、M3+CD。 M,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M1:包括:M,和企业定期存款。M1+CD包括:M1和企业可转让存款。M2+CD包括:M1、定期存款和可转让性存款。M3+CD包括:M2+CD、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织存款和信托存款。 英国的口径是:M1、M2、英镑M3、M3、PSL:、PSL2。 M1包括:流通中的钞票和硬币、英国私人部门的英镑即期存款。M2包括:流通中的钞票和硬币、英国私人部门持有的在银行的10万英镑以下的活期存款和其他存款(一个月内通知银行提取的零售性存款)。英磅M3包括:M1、英国私人部门的英镑定期存款、英国公有部门的英镑存款。M3包括:英镑M3、英国居民持有的其他通货存款。PSL:包括:私人部门所持有的英磅M3、,私人持有的国库券、私人在地方机关及金融机构的存款、纳税存款证、银行承兑汇票。PSL2包括:PSL1、其他各种流动性资产如国民储蓄证券及在住房协会、信托储蓄银行和国民储蓄银行的存款等。 从上述各国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内容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现金、活期存款向各类存款和短期证券依次扩展,其层次的划分,在各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标准是一致的,都是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强弱而划分的。所谓货币的流动性,是指各种货币形态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的多少,它反映了各种货币形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可以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而流

我国货币内生性原因

三、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原因 内生性货币供给使得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奏效。导致我国货币供给 内生性,从而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控制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存款外流程度、商业银行经营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居民收入、市场 利率、金融资产多元化程度、对未来预期等因素会影响持有金融资产的行为,导致居民现金持有量发生变化。而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和现金漏出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变量,⑥二者随经济内生变量的波动导致了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同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等因素,也会导致货币乘数的长期不可测。 (2)在经济转轨时期,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和投融资体制的缺陷,财政和企业的 预算软约束在投资饥渴症的刺激下,必然转化为银行信贷的软约束,从而形成“适应性内生货币供给”式的“倒逼机制”,导致信贷规模失控;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存在破产的风险,因此它们对利润的关心远远超过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当前,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监管指标还不尽科学,例如,当前存贷比指标监管还未采用日均存贷比,⑦这被认为是银行过度放贷冲动和月末恶性揽储大战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的减少使得银行系统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则不得不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3)我国的国债市场还不完善,中央银行可用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资产又十分短缺,只能做 投放短期资金的单向操作,难以通过逆回购业务收回基础货币,因此灵活性受到束缚。由于缺少较好的投资渠道,持有大量国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国债视为优质资产而不愿出售,这些都使得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从而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同时,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难点还在于其独立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4)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外汇管理上实行的是“强制结汇,意愿售汇” 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从而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渠道。本文认为,从本质上讲,我国所面临的不是外汇占款问题,而是进口商品的占款问题。我国每年的外贸赢余在扣除了各出口企业外当代财经2012 年第6 期总第331 期 66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汇留成之后,外汇占款造成的人民币投放远远无法弥补进口商品所造成的人民币占款。同时,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据的买卖(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重了货币短缺,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强。这样还会导致热钱的大量流入,加重外汇占款的程度。再加上其他的诸如走私进口、假进口(骗取外汇)、出口转进口等,以及其他地下经济所转化出来的对人民币的需求,这都是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难以考量却又影响巨大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三层次

货币供应量三层次—M0、M1和M2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要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我们还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 货币的流动性程度的强弱分别代表了货币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的多少,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 现实生活中,除现钞外,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都有一定的流动性。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及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 流通中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M0与消费密切相关,它的数值高则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 在西方,并非所有的现钞都可以计算在M0内,而要扣去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在我国,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着的现金。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 指M0加上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由于对货币的理解不同,世界各国对M1的定义也存在差异。我国的M1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指M1加上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货币供应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 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我国的基础货币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年初的10万亿元增长到17年第二季度末的30万亿元,扩大了近三倍。从14年开始基础货币余额有所下降,后又小幅上升,至今呈较为平稳的变动状态。 当今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主体的基础货币都是由货币当局发放的。货币当局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一直接投放通货;二控制改变黄金以及外汇储备;三实施货币政策。 1.大量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一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总额起初在1992年的时候只有217亿美元,然而到2014年6月就达到了万亿美元,也是历史上的最高值。而17年9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提高了亿元,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是近两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上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MIU+CIA+内生货币+新货币经济学Model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IU Model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或MIU Model) [编辑]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概述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由塞朝斯基(Sidrauski,1967)首先提出,模型假定行为人的效用既来自于对物品的消费也来自于对货币的持有。持有货币能够直接带来效用的原因在于货币的使用在“需求双向不吻合(No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交易中减少了购物时间,而时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效用的。但要增加货币持有量就必须减少行为人的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而这些同样会为行为人带来效用。因此,行为人要使其效用极大化,需要在货币持有量与其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之间进行权衡。如果稳态下模型经济的货币需求为正,它能为人们带来效用,那么,货币就具有了正的价值。MIU模型是首次在均衡分析中使货币真正具有正价值的模型。 [编辑]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内容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将代表性行为人的效用函数表示为: (1) 其中,c t( = C / N)为时期t人均消费,m t( = M / PN)为人均实际货币余额,0 < β < 1为贴现因子。通常假定u c > 0,u m > 0,u(c,m)为严格凹函数。假定经济中有货币和物质资本2种资产,给定收入,行为人的财富分解为消费、资本投资和货币余额3部分。用τt表示行为人在t期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净转移支付,πt表示通货膨胀率,Y t表示t期产量,δ表示资本折旧率,总体经济的预算限制可表示为: (2) 当人口增长率为n时,用人均量表示,等式(2)成为:

第九章 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 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 A.投资基金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 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狭义广义货币详解

M0、M1、M2、M3货币详解 看完这篇文章,帮助你轻松理解、记忆经济学中的抽象定义。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 流通中的现金(M0)+ 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 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 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 M2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与M2之差是准货币。 中美两国的区别: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美国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饭、养老等支付,这些支付同样需要持有货币存量,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呢其实既不是美国人不储蓄,也不是美国人没有钱,而是这些货币存量不在储蓄项目下,而是在支票项目下,即在M1项目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