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

地下工程安全监测设计与施工

摘要:介绍了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评价和施工期围岩稳定性分析, 就监测设计及施工的原则、内容、监测项目、仪器选型及埋设观测方法、确定监测部位及重点监测量、数据采集与资料整理分析、预报方法、相应软件应具备的功能等。

关键词:水电工程;地下工程;安全监测技术;设计;施工

地下工程是修建在由岩石和各种结构面组合而成的天然岩体中的建筑物, 它是靠围岩和支护的共同作用保持其稳定的。所以 , 地下工程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及自稳能力 ,取决于其支护后的综合特性。由于地下工程要在地下深处进行开挖、支护,建筑物又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 ,而天然地质材料中又存在节理

裂隙、应力和地下水, 因此, 地下工程的建设比地面工程复杂得多且不易掌握,力学参数难以确定,这就需要借助现场监测技术获取建筑物性状变化的实际信息并将其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直接为工程服务。

1 地下工程各阶段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1)前期监测。前期监测主要利用勘探平洞和原位模型试验洞进行。在开挖勘探平洞时, 可进行位移、应力及声波测试 ,或采用试验研究岩体的力学参数 ,建立计算模型。利用原位模型试验洞进行系统的位移、应力、围岩松动范围及声波测试 ,反演岩体力学参数, 建立计算模型 , 为地下洞室稳定性研究、支护提供依据。

(2)施工期监测。随着施工的进展, 对围岩和支护进行位移、应力、应变、裂缝开合、地下水、爆破影响和环境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 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设计修改并指导施工。

(3)运行期监测。对围岩及支护进行现场监测 ,监测结构构件的安全、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并为地下工程技术研究积累资料。

2 监测设计和监测项目

2.1 设计所需要的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应针对工程规模、不同设计阶段以及关键问题等选用资料。

(1)地质资料:①地质报告 (含纵、横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及平洞展示图 );②结构面的统计资料及节理裂隙玫瑰图;③围岩分类及软弱结构面性状;④地震烈度;⑤地下水分布;⑥洞室稳定性评价。

(2)试验资料:①岩块及围岩力学试验参数;②软弱结构面力学参数;

③模型试验研究报告。

(3)建筑物设计资料:①地下洞室布置图 (包括各种平面、纵剖面、横剖面等 );②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计算与评价、支护设计、开挖方法及施工程序等资料;③各种数值计算资料 (包括地应力场分析、渗流场有限元、边界元等计算成果)。

(4)水文气象及其他资料 :降雨量、水位、气温等与监测设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2.2 设计原则

(1)地下工程的监测设计应在围岩条件和工程性状预测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应以施工期监测为重点 ;施工期监测又应以围岩稳定性和支护

结构的工作状态监测为重点。

(2)观测项目和测点的布置应满足预测模型的要求。监测系统应能全面监控工程的工作性状以及由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相互作用。(3)观测仪器的布置要合理, 注意时空关系,控制关键部位。对按监测目的所选定的物理量应监测其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随着地下工程开挖的进展或者说随时间的推移空间不断扩大, 应监测空间和时间变化两个过程。在空间变化过程中 ,应做到尽早开始观测读数且中间不间断。总之 ,应努力做到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的监测均连续。因此 ,要掌握洞室开挖顺序并根据施工开挖顺序进行监测设计。

(4)为力求监测围岩和支护结构性状变化的全过程 ,在条件许可时 ,若能从附近钻孔预埋观测仪器的应尽量采取预埋监测的方式 ;在不具备预埋条件时,应紧跟掌子面及时埋设。

(5)安全监测设计应和工程设计一样纳入设计的正常工作范围内 ,并分阶段进行设计 ,而不应等到工程开工前或开工后由监测实施承担者自行设计。设计时 , 难免有些情况预计不到、估计不足 ,但随着工程开挖的推进可能会出现某些新问题 ,需要补充或修改监测设计。因此 ,在设计中应在随机测点、测孔所需要的工作量和仪器、设备、元件的数量上留有余地。

(6)地下工程的监测设计与其他的工程监测设计一样,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监测应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进行设计 ,即二者是一个监测系统中的不同监测阶段。其中有些项目只用于施工期, 而其他项目可作为

运行期监测;有些用作运行期的监测设施也可兼作施工期监测。(7)采取仪器监测为主, 人工巡视调查与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以弥补仪器覆盖面的不足。

(8)在设计监测自动化的同时 , 对于要求实现监测自动化的工程或部位,应保留人工观测 ,以保证监测资料连续、不致中断。

(9)监测设计应由熟悉监测技术、掌握工程和地质条件的技术人员承担, 或者由从事工程设计、地质勘测和从事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设计工作 ,避免设计上的片面性。

2.3 监测项目的选择

监测断面及项目的选择应以工程条件确定之后所进行的工程性状预测为基础 , 同时考虑下述原则:

(1)根据监测目的分别选定重点项目。对于以安全监测为主要目的的监测项目 ,一般应以能监控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目的选定。整体安全监测项目要系统 ,局部安全监测项目较单纯,但都要有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均以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应力为主要项目。若以设计和施工方法校核为目的 ,则选择与其相关的项目 ,如选取锚杆轴力和围

岩松动范围监测 ,校核锚杆参数 ;选取衬砌应力监测 ,校核混凝土、钢拱支护设计参数和检验施工方法 ;若用于新技术研究并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探索 ,则可选取与研究、探索内容密切相关

的项目。

(2)根据工程阶段分别选定。工程前期 , 应根据工程性状预测的需要选择有关项目;施工期,在充分利用永久性观测项目的基础上补选一

些能为施工安全监控快速获取资料的项目;运行阶段,应根据工程运行性状预测选择系统的项目;对于问题明确的可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

(3)根据工程的规模、等级(重要性 )、经费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 ,项目力求精简。但对于重要的项目、部位应考虑平行监测项目, 以便比较、印证。如变形项目,在对顶拱和底板采取收敛监测的同时 ,也可采取水准监测。

(4)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基岩岩性及断裂构造、岩体变形和破坏机制, 以及所采取的支护方式选取监测项目。如对于覆盖层浅的软土或土中的地下工程,地面建筑对其存在影响, 需采取刚性高的衬砌 ,尽量控制其变形。重点应监测建筑物变形的变化、围岩应力、支护结构应力等。如果覆盖层厚, 但围岩强度低, 围岩可能发生挤出、膨胀变

形 ,重点应监测围岩变形、压力和支护结构应力等。当覆盖层深厚、围岩坚硬、裂隙发育, 喷混凝土仅起防止岩体表面风化、填平表面凹凸不平的作用时, 喷混凝土无需监测 ,但需加强巡视调查,并在洞室收敛前在混凝土衬砌中进行应力和压力监测。

3 监测仪器的选择

仪器选型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确定的监测项目选择相应的仪器,仪器数量宜少而精;

(2)监测仪器的精度和量程应满足具体工程的要求。该要求应根据岩性、计算值或模型试验值等进行预测的最大和最小值确定仪器的精度和量程;

(3)仪器应准确可靠 ,坚固耐用, 能够在潮湿甚至涌水、爆破震动和粉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 ;

(4)仪器应轻便, 布置简单, 埋设安装快捷,操作读数方便 , 占用掌子面时间短 , 对施工干扰少。

4 监测断面的布置

(1)监测断面应按工程需求、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 通常按洞室的稳定性可分为系统的布置与随机布置 ;按工程部位分, 可分为对称型、非对称型及局部型。

(2)监测断面的布置要合理, 注意时空关系。采取表面与深部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 ,务必使测网、断面、测点形成一个系统 ,并能控制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

(3)在断面的选择上 ,应注意埋深、岩体结构特性、围岩性态、结构物尺寸及形状、预计的变形及应力以及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等。

(4)断面可分为主要监测断面和辅助监测断面。主断面可埋设多种仪器进行多项监测;在主断面附近设辅助断面 ,辅助断面埋设仪器少,用于监测个别重大的、有意义的参数 ,这种布置既保证了重点 ,又简化了工作面, 进而降低了费用。

(5)在观测断面上, 应根据围岩性态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构物的尺寸与形状以及预测的变形和应力等物理量分布特征布置测点 ,应在考虑均匀分布、结构特性和地质代表性的基础上 ,根据其变化梯度确定测点数量。对于梯度大的部位, 点距要小 ;梯度小的部位 ,点距要

大。

5 监测技术要求

(1)监测设计应包括工程设计的内容、设计工作大纲、仪器选型、监测布置及其设计说明、技术要求、概预算以及承包合同等。(2)监测仪器要求可靠、耐久、易安装和检修、有足够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价格低廉、操作方便。

(3)仪器埋设前要进行监测和率定 , 并要求其要达到合格;在其安装埋设前 ,必须按设计图进行放线 , 并进行地质编录、绘制素描图及详细记录 ,必要时可进行简易测试 ;用钻孔电视或模拟测试检查并记录钻孔情况,以利于监测成果的分析。仪器埋设时 ,要注意传感器位置准确无误 ,出线要方便并注意对仪器及电缆的保护。

(4)仪器安装检测无误后 , 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验收前, 要观测读数, 建立初始值 (或称基准值 )、记录温度及湿度。经验收确认无误后即可使用。

(5)观测应按规程规范或技术指标执行。观测时间一般为初期密 ,每天观测 1 ~ 2次;后期稀,一周或一个月观测一次。若观测数据变化大且呈发展趋势时 ,测试应加密, 反之减少。在施工期,还应结合开挖、支护前、后进行观测, 当其出现异常时, 要及时反复测读 ,分析其原因并做好记录。

(6)资料整理要及时, 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应及时改正或补测。对原始数据要去伪存真、计算、分析并绘制观测量与时间、深度曲线。

(7)及时对检测得到的信息进行反馈 , 以便修正设计、指导施工, 确

保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和安全。反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围岩失稳的警报 ;②根据监测资料 ,修正原设计、调整支护及整个施工方案 ;③利用量测的信息 ,反馈力学参数、模型, 进一步优化设计;

④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做出正确的定量评价, 验证理论计算及模型试验结果。

(8)报告的编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①工作概况及任务 ;②监测设计;

③仪器布置位置及在该部位的监测作用 ;④仪器埋设与观测方法 ;

⑤成果整理与分析 ;⑥结论及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6 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6.1 有关资料的收集由于地下工程自身的复杂性 ,在进行监测资

料整理分析之前 ,应对观测数据、人工巡视资料和其他有关工程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采集。除收集一般性监测有关资料外,对地下工程而言 ,还应特别注意收集下述资料。

(1)仪器埋设位置附近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素描图和钻孔柱状图、岩性、地质构造 (如节理、裂隙、断层和褶皱等)的详细描述, 地下水状态和变化等。其中钻孔柱状图对多点位移计和测斜管等监测仪器的资料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建议的技术要求 ,不可因施工方便与否等原因而不认真执行。

(2)监测仪器埋设的详细资料。如施工详图、竣工图、仪器安装埋设记录、钻孔日记、钻孔的回填灌浆、渗压计等仪器端部各层埋设的详细记录等。

(3)监测断面附近爆破、开挖、支护等施工作业的详细记录。如爆破

时间、部位、装药量、药室布置、引爆方式、技术要求等 ;开挖方式、部位、梯级、循环进尺、支护方式、参数、时机等。在地下工程中, 不乏存在因施工资料不完整、不详尽而使监测资料无法正确分析解释的实例 , 必须认真汲取并引以为戒。

(4)有关的设计、地质、试验和科研资料。如计算分析、模型试验、室内外试验、前期监测资料报告、相近工程比较详尽的工程类比资料等。这些资料的完整与否,将直接影响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反馈的可靠性、质量和水平。

6.2 监测资料的整理及成果分析地下工程监测资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图形、文件、磁盘、录音录像、计算机数据库等多种形式。

对于文件、磁盘、录音录像和数据库等表示方法,地下工程与边坡、大坝和坝基等是相近的。另外,地下工程所采用的许多监测仪器,如多点位移计、收敛计、测斜计、渗压计、测缝计等与边坡工程相

同。在此主要说明地下工程监测资料图形表示法。

(1)物理量过程线。监测物理量 (或物理量时间速率)过程线中横坐标采用时间坐标或时间及间距工作面距离双坐标;纵坐标采用物理量

(或其速率 )量值和距工作面距离双坐标。图中最好有测点布置简图, 要在画出过程线的同时画出开挖进尺过程线;如有可能, 图中可画出监控设计曲线。一般应将监测量的速率过程线放在监测量自身过程线同一幅图的上方或下方 ,以资对照比较。除开挖进尺曲线外 ,必要时,还应同时画出监测仪器附近爆破、各种支护等施工作业的进度

曲线。

(2)时间和空间效应曲线。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曲线是由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离出来的, 是地下工程进行监测资料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其中时间效应是指在工作面不动和其他施工作业均不进行的条件下 ,由于围岩蠕变等原因引起各种监测量随时间的变化。空间效应是指仅仅由于开挖作业工作面推进引起的各种监测量的变化, 一般具有瞬间突变的特点,与时间无关 ,属岩体弹塑性变形。通常,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与监测物理量总过程线的关系比较复杂, 严格说来也不满足叠加原理,但对于工程实际问题 ,在采用钻爆法的条件下 ,用爆破作业前后监测量之差值表示空间效应, 用前次爆破后至下次爆破前的监测之差值表示监测量的时间效应, 即随时间的变化是可行的。

(3)物理量分布图。对地下工程而言, 主要是绘制监测物理量沿洞周和围岩深度两个方向的分布图。

(4)物理量相关图。包括为进行统计比较而绘制的多测点或不同工程物理量之间的散点相关图和反映两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相关图。(5)回归分析。根据影响该工程部位变形物理量的因子 ,如进行时效、气温、地下水位、渗流量等可收集到的因子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物理量变化趋势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6)成果分析。主要依据观测资料的计算成果、图表、曲线、回归成果等 ,及时分析监测部位的变化趋势、产生原因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于突变值, 应加以重点分析 ,首先进行有效性检验并进

行多次观测比较 , 排除人为的观测错误或因观测仪表的损坏而产生的误差;其次分析是否因测点周围施工开挖、爆破、灌浆等干扰产生

的测值突变。如果排除了这些影响因素, 说明测值为真实值 ,就应对该部位的安全性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其产生原因,及时采取安全应对措施。

7 建立地下工程安全监测计算机动态信息分析系统软件开发计算机安全监测动态信息分析系统软件是当前地下工程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要充分利用微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应用和人工智

能技术为基础的安全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应包括 :(1)实时观测资料及含图形图像库的数据库;(2)回归分析模型库;(3)计算分析方法库;(4)知识库 ;(5)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 ;(6)综合分析推理子系统 ;(7)数据采集及输入输出系统;(8)物理量、报表、图形、分析成果等数据信息的输出子系统 ;(9)网络传输、远程查询、修改输出系统;(10)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应能对地下工程安全做到实时监控、综合评判、反馈分析、自动严密监视病险部位及建筑物的运行状况, 准确报警和辅助决策应急措施, 以及通过正反分析对设计运行进行反馈。

8 结语

自水电工程设计采用新的可靠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来,安全监测已成为提供设计依据、优化设

(下转第 147页)

岩土工程实习报告

岩 土 工 程 认 知 实 习 报 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姓名刘顺顺 学号 321307020220

目录 0 前言 (3) 1 实习目的 (4) 2 实习地点简介 (5) 3 实习内容 (6) 3.1地基与基础工程 (6) 3.1.1地基工程 (6) 3.1.2基础工程 (10) 3.2岩土工程勘察 (11) 3.3隧道工程 (14) 3.3.1隧道分类 (14) 3.3.2隧道施工 (16) 3.4边坡工程 (17) 4 总结 (20)

0 前言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各种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座座水库波光粼粼,栋栋高楼鳞次见比。在各种土建工程中,岩土工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岩土工程是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勘探测试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这一学科在国外某些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大地工程”、“土力工程”或“土质工程”。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研咨询资料统计,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和监测,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房屋、市政、能源、水利、道路、航运、矿山、国防等各种建设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参加实习,我们能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正式的接触到这个行业,在企业老前辈和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管理和生产工作,能确切的了解建设工程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具体工作,熟悉工程项目部各个部门的工作。 参加实习,让我们了解建筑行业更多的方面,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与不足,促使我们积极奋进,督促我们更努力的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加实习,就是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加容易学习理论知识,能把脑海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的强化巩固以后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参加实习,也让我们认清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优劣势,为以后的人生职业规划确定了方向。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6529

陈山油库山北扩建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初步勘察阶段) 一、工程概况 受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的委托,我院对拟建的陈山油库山北扩建工程进行初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本工程由中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拟建建(构)筑物的勘探点位置图和勘察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提供。 拟建建(构)筑物平面特征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编号: 1),有关拟建建筑物性质见下表。 拟建建(构)筑物性质一览表表:1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和地基等级均为中等复杂程度,综合确定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甲级。2.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2.1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依据下列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石油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453-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 浙江省工程建设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9)。 2.2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初步勘察,其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地基施工方案提供初步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并做出分析评价与建议。 ⑴、初步查明建筑物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构成、成因、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⑵、初步查明场地内暗浜、墓穴、地下洞室、地下障碍物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埋深。 ⑶、对场地20m深度范围内饱和砂质粉土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并对场地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判定建筑的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后思考题答案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后思考题答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第一章绪论1、论述岩土工程测试和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答:(1)、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实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个方面。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测试,地下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地基土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测试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总体测试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的难点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2)、a.、不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先进、合理,如果测试技术落后,则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岩土参数无法准确测求,不仅岩土工程设计的先进性无法体现,而且岩土工程的质量与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b.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中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是学科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为岩土工程实际所必需。c.监测与检测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在岩土工程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现场监测与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使工程师们对上部结构与下部岩土地基共同作用的性状及施工和建筑物运营过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依据监测结果,利用反演分析的方法,求出能使理论分析与实测基本一致的工程参数。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实验、原位测试、原型实验和现场监测等,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答: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路三部分组成。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参数指标有哪些? 答: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直线度)、回程误差(迟滞性)。 3、钢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工作原理:是由敏感元件(一种金属丝弦)与传感器受力部件连接固定,利用钢弦的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到的外加张力关系式测得各种物理量。 4、什么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它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5、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标定传感器的标定步骤有哪些 答:标定的方法:利用标准设备产生已知“标准”输入量,或用标准传感器检测输入量的标准值,输入待标定的传感器,并将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标准量相比较,获得校准数据和输入输出曲线、动态响应曲线等,由此分析计算而得到被标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参数。 标定步骤:(1)、将传感器测量范围分为若干等间距点;(2)、根据传感器量程分点情况,输入量由小到大逐渐变化,并记录各输入输出值;(3)、将输入值由小到大逐点减少下来,同时记录下与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4)、重复上述两步,对传感器进行正反行程多次重复测量,将得到的测量数据用表格列出或绘制曲线;(5)、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 6、如何选择监测仪器和元件?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精彩试题

一、选择题 1.可以采用 ( )方法测试地基土的变形模量和承载力。 A.动力触探 B.静力触探 C.静载试验 D.波速试验 2.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遇到截面阻抗变大的界面会产生反射波,该反射波产生的质点运动速度与入射波产生的质点运动速度的方向 ( ) A.相同 B.不同 C.相反 D.垂直 3.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在地表铺设( ) A.塑料排水管 B.排水砂垫层 C.塑料排水带 D.排水沟 4.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判定沙土的密实度,其划分标准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当判定沙土的密实度为稍中密时,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是多少() A. N<=10 B.1030 5.在静荷载试验中,若试验的土层性质为软弱黏性土,粉土,稍密沙土,每级荷载的增量为()KPa A.15~25 KPa B.25~50KPa C.50~100KPa D.100~200KPa 6.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距距离() A. 50cm B.76cm C.100cm D.60cm 7.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质量() A.10kg B.63.5kg C.120kg D.30kg 8.在一级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下列不是应测项目的是 ( ) A .墙体水平位移 B.墙体力 C.土压力 D.坑底隆起 9.在一二三级基坑工程检测中,不属于应测项目的是() A.墙顶水平位移沉降 B.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C.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 D.土体深层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 10.在一级基坑监测中基坑墙体最大位移允许的变形值为() A.30mm B.35mm C.40mm D.60mm 11.在二级基坑监测中,地面允许最大沉降值为() A. 25mm B.30mm C.40mm D. 60mm 12.下列为选测项目的是() A.周边位移 B.拱顶下沉 C.锚杆和锚索力及抗拔力 D.围岩弹性测试

我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实验报告

岩土工程生产实习原位测试报告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应用(岩土)班级: 2011级--1班 学号: 3110510738 学生: 日期: 2014年11月

目录 1静力载荷试验 (1) 2静力触探试验 (8) 3十字板试验 (12) 4点荷载试验 (17) 5原位剪切试验 (22) 6回弹试验 (26) 7旁压试验 (32) 8渗透试验 (37) 9轻型动力测试试验 (39) 10波速测试试验 (43) 参考文献及致谢 (46)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报告》 1静力载荷试验 1.1 试验的目 (1)确定地基土变形模量;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确定地基土的基床系数 (5)掌握静力载荷试验试验步骤和认识仪器设备; (6)提高对数据处理及科学计算的能力; (7)运用试验所得数据对场地的岩土工程性质进行初步评价。 1.2 试验的适用范围 浅层平板载荷实验适用地表浅层地基土,包括各种填土和含碎石的土,也用于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 1.3 试验的基本原理 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相应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沉降(s)曲线。典型的静力载荷试验p-s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静力载荷试验P-s曲线 p,称为比(1)直线变形阶段:p-s呈线性关系,对应于此线性段的最大压力0 例界限。

(2)剪切变形阶段:当荷载大于0p,而小于极限压力了u p,p-s关系由直线变为曲线关系,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 (3)破坏阶段:当荷载大于极限压力pu时,即使维持荷载不变,沉降也会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引起,并随时间趋于稳定。可以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1.4 试验仪器及工具 (1)承压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一般采用圆形或正方形钢质板;也可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面积可采用0.25~0.50m2,不应小于0.1m2。本次试验采用圆形钢质板,面积为0.5m2 (2)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 ①压力源:可用液压装置或重物,其出力误差不得大于全量程的1%;安全过负荷率应大于120%。本次试验采用液压提供压力源。 ②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必须牢固稳定、安全可靠,其承受能力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的1.5-2.0倍。本次试验采用钢质反力架,使用地锚提供反力。 (3)沉降观测装置:其组合必须牢固稳定、调节方便。位移仪表可采用大量程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相应的分度值为0.10mm。本次试验才采用百分表进行沉降观测,分度值为0.01mm。 (4)试坑开挖。本次试验在一班的试坑基础上开挖至一定深度,并使其符合锚杆反力装置和试坑仪器安装要求。 1.5 试验的技术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于静力载荷试验,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静力载荷试验宜采用圆形刚性承载板,根据土的软硬或岩体裂隙密度选用合适的 m,当在软土和粒径较大尺寸;对于静力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2 m。 的填土上进行试验时,承载板尺寸不应小于0.52 静力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载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试坑底部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并尽快安装设备。 (1)加荷等级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的两倍,荷载的量测精度控制在最大加载量的±1%以内。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 名词解释6?4分=24分 简答(基本概念、方法)7?6分=42分 计算与论述 4个 34分 §1概念、系统选型精度高量程低,如何选择仪器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线性度、灵敏度) 压电式、正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稳定性、误差等选测试方法 §2 传感器:相关概念、分类、命名了解 (压电式如何标定、如何采用措施消除误差 正弦式原理(土压力计典型代表、相应计算) 正弦式基本概念及计算 §3 声波测试、声发射(课件) 声波测试基本原理 纵、横波概念、计算方法、 测桩完整性、裂缝测试等测试方法 新测裂缝测试反象 在岩体中测试应用:完整性指标凯瑟效应 §4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及基本原理) 拐点——判断桩的极限荷载 加载方法:终止加载的判断 判桩的极限荷载——拐点 承载力特征值与极限荷载的确定(曲线拐点) 桩基础检测、多根桩——求平均值——误差系数(<,均值——特征荷载;>,——查表修正)动测:应力波反射法曲线判定桩体缺陷的位置——计算 §5现场检测的常用特殊方法 边坡、 基坑、的安全监测监测: 地下洞室(多点位移计、收敛观测) 监测内容:{锚杆检测、地表变形——大地水准测量、水平监测——原理、方法(基坑顶部、坑底) 项目选取 沉降观测、大地水准测量 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原理了解 垂直监测 水平监测 测试系统元件的选取(参数) 锚杆无损检测 第一、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 1.检测的基本概念: (1)检测与测量: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属性和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2)检测技术:包含测量和信号检测极为重要。

(3)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被测对象的被测量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数据显示环节。 (4) 测量系统:由传感器(一次仪表)、中间变换和测量电路(二次仪表) 组成。 (5)显示和记录系统:它是将信号及其变化过程显示或记录(或存储)下来,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 2.传感器: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器 参数:a灵敏度:单位被测量引起的仪器输出值的变化。 b线性度:标定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接近程度。 c迟滞性:指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与输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的输出值不相等。(百科:指一系统的状态(主要多为物理系统),不仅与当下系统的输入有关,更会因其过去输入过程之路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d分辨率:指传感器可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4.传感器的分类:(1)按变换原理分类: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钢弦式、光电式等;(2)按被测物理量分类: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5.传感器的命名: 6.(1)传感器的全称由“主题词+四级修饰语”组成。 7.一级修饰语——被测量(位移、压力、速度) 8.二级修饰语——转换原理(应变式、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钢弦式、光电式) 9.三级修饰语——特征描述(指务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料特征及敏感元件等) 10.四级修饰语——主要的技术指标(如,量程、精度、灵敏度等) 11.(2)使用场合不同修饰语排序亦不同 12.a在有关传感器的统计表、图书检索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场合,命名顺序为正序“主题词+一级修饰语+二级修饰语+三级修饰语+四级修饰语”;(例,传感器、位移、应变式、100mm) 13.b在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学术论文、教材、书刊等的陈述句中,传感器名称采用反序为“四级修饰语+三级修饰语+二级修饰语+一级修饰语+主题词”(例,100mm应变计式位移传感器) 14.压电式传感器:是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其敏感材料由压电材料制成。原理: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从而达到检测目的装置。 15.优点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 16.压电效应:指某些物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将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的现象。 17.振弦式(钢弦式)传感器:敏感元件为一根金属丝弦。原理: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受力部件连接固定,利用钢弦的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到的外加张力关系式测得各种物理量。 18.优点:结构简单可靠,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非常方便,且钢弦经过热处理后蠕变极小,零点稳定。 19.计算:书P15(2-12、2-13) 20.传感器的标定(率定): 21.(1)定义:是利用精度高一级的标准器具对传感器进行定度的过程,从而确定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确定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22.(2)标定原因:由于传感器在制造上的误差,即使仪器相同,其输出特性曲线也不尽相同。尽管传感器在出厂前都作了标定,但传感器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内部元件和结构因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其输出特性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必须在使用前或定期进行标定。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论述岩土工程测试和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答:(1)、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实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个方面。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测试,地下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地基土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测试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总体测试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的难点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2)、a.、不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先进、合理,如果测试技术落后,则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岩土参数无法准确测求,不仅岩土工程设计的先进性无法体现,而且岩土工程的质量与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b.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中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是学科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为岩土工程实际所必需。c.监测与检测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在岩土工程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现场监测与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使工程师们对上部结构与下部岩土地基共同作用的性状及施工和建筑物运营过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依据监测结果,利用反演分析的方法,求出能使理论分析与实测基本一致的工程参数。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实验、原位测试、原型实验和现场监测等,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答: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路三部分组成。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参数指标有哪些? 答: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直线度)、回程误差(迟滞性)。 3、钢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工作原理:是由敏感元件(一种金属丝弦)与传感器受力部件连接固定,利用钢弦的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到的外加张力关系式测得各种物理量。 4、什么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它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5、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标定?传感器的标定步骤有哪些? 答:标定的方法:利用标准设备产生已知“标准”输入量,或用标准传感器检测输入量的标准值,输入待标定的传感器,并将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标准量相比较,获得校准数据和输入输出曲线、动态响应曲线等,由此分析计算而得到被标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参数。 标定步骤:(1)、将传感器测量范围分为若干等间距点;(2)、根据传感器量程分点情况,输入量由小到大逐渐变化,并记录各输入输出值;(3)、将输入值由小到大逐点减少下来,同时记录下与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4)、重复上述两步,对传感器进行正反行程多次重复测量,将得到的测量数据用表格列出或绘制曲线;(5)、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根据处理结果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

岩土工程测试

1岩土工程勘察收费的计算方法 通用工程勘察收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工程勘察收费=工程勘察收费基准价×(1 ±浮动幅度值) 2工程勘察收费基准价=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工程勘察技术工作收费 3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基价×实物工作量×附加调整系数 4工程勘察技术工作收费= 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技术工作收费比例 2如何判别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1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①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④地形地貌复杂;⑤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2)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①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④地形地貌较复杂⑤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3)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①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 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③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④地形地貌简单;⑤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①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②严重湿陷、膨胀、盐渍等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复杂、需专门处理的岩土。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①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 ②不满足复杂地基条件的特殊性岩土。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①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②无特殊性岩土。 3简述黏土、粉质粘土、粉土现场特征的差异 粉土:(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4勘察中如何对土进行描述 土的描述应符合以下规定: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简述岩土工程勘探方法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类型1、直接勘探-坑探工程:比如,试坑、探槽、探井、平硐、斜井、大直径钻孔。 2 、半直接勘探-钻探工程:指小孔径的钻孔 3 、间接勘探-触探、物探。基本方法:坑探、槽探、井探、洞探、钻探,以及触探、物探等。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67)

概述 我院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该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与宏兴路交汇处东北角,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幢层高层公寓(编号~)、幢层多层洋房(编号~)、幢~层商业(编号~)、幢层公建配套(编号)及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商业位于其上)、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详见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一~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除高层公寓为甲级外,其余单体均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在通过与业主、设计院沟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定建筑物和深基坑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具体勘察的主要内容如下: 、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类型、性质、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查明地层结构和岩土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性状及其变化,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做出的评价,提供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划分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和规律,评价其对地基基础、地下室和施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判定环境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提供基础开挖稳定计算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技术指导文件建议,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端土承载力、桩周土摩擦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本次勘察和报告编写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题库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题库 一、选择题 1.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距距离(B) A. 50cm B.76cm C.100cm D.60cm 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质量(B) A.10kg B.63.5kg C.120kg D.30kg 3.在一级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下列不是应测项目的是 (C) A .墙体水平位移 B.墙体内力 C.土压力 D.坑底隆起 4.在一二三级基坑工程检测中,不属于应测项目的是( D) A.墙顶水平位移沉降 B.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C.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 D.土体深层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 5.在一级基坑监测中基坑墙体最大位移允许的变形值为(D) A.30mm B.35mm C.40mm D.60mm 6.地表沉降的方法和工具是( C ) A.各类位移计 B.各种类型压力盒 C.水平仪、水准尺 D.各种类型收敛计

7.围岩应力应变测试仪器不包括( D ) A.钢弦式应变计 B.差动式电阻应变计 C.电测锚杆 D.钢弦式压力盒 8.锚杆参数不包括以下( D ) A.锚杆长度 B.直径 C.数量和钢材种类 D.锚杆入射角 9.判断围岩稳定性准则下列不可以用来表示的是( D ) A总位移量 B.位移速率 C.位移加速度 D.总时间 10.多点位移计在钻孔中一般有( C )个测点 A.1~2个 B.3~4个 C.4~6个 D.6~8个 二、判断题(10分) 11.建筑物的倾斜和沉降用分层沉降标和测斜仪来检测。(×) 12.沉降监测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的范围宜从基坑边线到开挖深度约2到3倍距离。(√) 13.滑动测微计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钻孔单点变位计。(×) 14.地面裂缝监测可采用伸缩仪或者游标卡尺。(√) 15.格鲁茨尔应力计是电压式压力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海丰县正升峰境商住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2120)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海丰县正升峰境商住小区位于海丰县附城镇丰南小区324国道南侧。受海丰县保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工作。 拟建场地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梯形,主要建筑包括16栋19~30层的高层住宅楼和1~3层的商业附属楼,结构形式为框架、框架-剪力墙,并设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5m。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通过综合勘察手段,取得各类岩土工程参数,为项目设计中地基基础设计及防震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1)探明场地成因、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构造等。 (2)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确定其位置、深度及范围。 (3)查明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明地基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包括各地层剪切波速、场地覆盖层厚度、场地卓越周期等,评价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 (4)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查明基础下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5)探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及补给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地下水最高水位及地下室抗浮水位,并对地下水腐蚀提出防治措施。 (6)按钻孔位置图,提供各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标贯试验,土岩样试验资料等。 (7)根据建筑物和场地地质情况,提出经济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并给出有关基础设计的承载力指标。 a.提出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各层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包括压缩模量、变形模量),进行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提出拟建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及基础类型建议,对基础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b.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分别给出预制桩、沉管灌注桩、挖孔桩及钻(冲)孔桩的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特征值,入岩桩的桩端岩石天然湿度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并提出桩型、单桩计算及沉桩可能性分析的建议。 (8)岩石地基除提出各岩层的端阻力、侧阻力特征值外,尚需提出不同岩层的饱和(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各岩层的变形模量。 (9)岩石地基应提出不同岩层的层面等高线图。 (10)对深基坑开挖应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包括回填土的C,φ值)并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建筑物本身及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本工程有一层地下室)。 (11)支护工程应查明开挖范围及邻近地下水特征,各含水层和隔水层、层位埋深和分布,查明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并提出采取的措施。 (12)勘探过程中如发现特殊的地质现象应及时知会设计单位,并商讨勘探点的增减。 (13)钻孔后应即用水玻璃等速凝材料封孔。 (14)建议勘探中,充分利用物探,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的位置、规模、埋深、岩溶堆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的治理提出建议。 1.3勘察工作 1.3.1钻探要求 (1)共布置钻孔118个,实际施工111个,控制孔42个,一般性钻孔69个。

岩土工程测试

精心整理土木工程学院工程课程报告 课程:《岩土工程测试》 班级: 专业: 3.6、动力触探试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8、软岩及土的流变试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8.1、软岩的特征与流变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9、岩土中的应力测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0、超声波测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桩基检测试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宜州市安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其拟建设宜州市安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综合楼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办公综合楼位于宜州市中山大道与九龙路口南面龙港新城的背后,拟建办公综合楼高为8层,外观呈“7”字形;框架结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待勘察后确定;场地整平相对标高为0.00m,(详见钻孔位置平面图01)。 该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 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其任务是: 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岩性、工程特性; 2、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4、提供地基土(岩)承载力及有关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评价,对地基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1. 3勘察工作依据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4.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2012);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9.《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HB45/T396-2007); 10.《建筑工程勘察合同》书。 1.4 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 1. 勘察手段 本次勘察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的有关要求,沿拟建建筑物周边线、角点及建筑物范围内共布设5个钻孔。勘察的主要手段有:钻探、取样、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钻探设备先后投入2台GY-1型钻机,于2012年9月13日进场,于9月15日结束,共完成5个钻孔,钻孔编号为ZK1~ZK5;并完成了相应的取样、原位测试工作。勘探点的测放工作由我公司专职测量人员利用索尼全站仪完成;坐标系统为相对坐标系,高程为相对高程(以场地南面道路边线点为±0.00m引测得出:主业已做好标记)。岩石抗压试验由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土工试验室负责完成。 2.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钻孔5个,完成的工作详见附表1。 工作量统计表表1 3.说明

论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论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岩土工程构筑物逐渐有了更高的安全要求。随着人类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基础建筑甚至地灾评价预测等方面也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本文在论述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学者提的一些关于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新理论,较系统建的进行总结概括,以便后来读者查阅。 2.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 自50年代末期以来,现代科技成就,特别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成就被引 用到岩土工程中来,极大地推动了勘察测试技术和岩土构筑物以及地基设计理论 与方法的进展(魏道垛,孙福, 1998)。作为岩土工程重要内容的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包括监测手段、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与进步,加速了信息化施工的推行,反过来又迅速提高了人们对岩土设计方法和理论的认识。 岩土工程设计原则正从强度破坏极限状态控制向着变形极限状态(或建筑物 功能极限状态)控制发展。目前,有一部分内容正努力试行着向新的概率极限状态(可靠性设计方法) 控制展。 我国岩土工程技术新进步的一个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重要的) 表现 是岩土工程信息化作业(融施工、监测和设计于一体的施工方法)的运行。信息化施工原理和环境效应问题被人们所注意、关心,以致被接受并付诸行动。这不仅是岩土工程技术本身的进步,更是工程界直至社会方面在岩土工程总体意识上的 更新、进步和发展,已日益表现在着力于岩土工程各类行为信息的监测、反馈、 监控及其信息数据的及时处理和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及时更新等。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则是岩土工程信息化得以实施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横览中外,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 监测方法及机具本身的进步。现代物理,特别是电子技术的成就,已广泛应用于新型监测仪表器具中,如各种材料不同形式的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计、压力盒、远视沉降仪、各类孔压计及测斜仪等的设计与制作,优化了仪表结构性能, 提高了精度和稳定性; 二是监测内容的不断扩大与完整。分析方法的不断提高,岩土体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试验报告_详细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试验报告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试验报告 摘要:原位测试(in Situ Test,或Field Test),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原位检测和原位试验两部分,即指在被测试对象的原始位置,在不破坏、不扰动或少扰动被测试或检测对象原来(天热)状态情况下,通过试验手段测定特定的物理量,进而评价被测试对象的性能和状态;从狭义上讲,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评价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利用一定的试验手段在天然状态(天然应力、天然结构和天然含水量)下,测试岩土的反应或一些特定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而依据理论分析或经验公式评定岩土的工程性质和状态。原位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获得岩土设计参数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并可用于施工过程中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参数变化的监测。 关键词: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勘察地基评价

目录 第一篇十字板剪切试验 (1) 第二篇标准贯入试验 (3) 第三篇静力触探试验 (5) 第四篇旁压试验 (8) 第五篇波速测试 (10)

第一篇 十字板剪切试验 一、试验概述 十字板剪切试验(Vane Shear Test,简称 VST)是一种通过对插入地基土中的规定形状和尺寸 的十字板头施加扭矩,使十字板头在土体中等速扭转形成圆柱状破坏面,经过换算评定地基土不排 水抗剪强度的现场试验。 二、试验原理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原理,即在钻孔某深度的软粘土中插入规定形状和尺寸的十字板头,施加 扭转力矩,将土体剪切破坏,测定土体抵抗扭损的最大力矩,通过换算得到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u c 值(假定0≈?)。十字板头旋转过程中假设在土体中产生一个高度为H(十字板头的高度)、直径为D(十字板头的直径)的圆柱状剪损面,并假设该剪损面的侧面和上、下底面上每一点土的抗剪强度都相等。 三、试验目的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测定原位应力条件下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2)估算软黏土的灵敏度。 四、试验仪器 十字板剪切试验主要由十字板头、传力系统、加力系统和力的测量装置等四部分构成。根据力的量测系统不同又分为机械式和点测式两类。 国内外十字板头的尺寸规格如下表所示: 虽然国内外所采用的十字板头尺寸有所差别,但都基本保证了直径和高度之间1:2的通用比例。 五、试验的技术要求 (1)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的布置在竖向上的间距可为1m ; (2)十字板头形状宜为矩形,径高比为1:2,板厚宜为2-3m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