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racle数据库exp_imp命令详解

oracle数据库exp_imp命令详解

oracle数据库exp_imp命令详解
oracle数据库exp_imp命令详解

oracle数据库exp/imp命令详解

exp/imp命令详解

exp/imp两个命令可以说是oracle中最常用的命令了.

ORACLE数据库有两类备份方法。第一类为物理备份,该方法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恢复,但数据库必须运行在归挡模式下(业务数据库在非归挡模式下运行),且需要极大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磁带库;第二类备份方式为逻辑备份,业务数据库采用此种方式,此方法不需要数据库运行在归挡模式下,不但备份简单,而且可以不需要外部存储设备。

数据库逻辑备份方法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备份分为三种模式:表备份、用户备份和完全备份。

表模式

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指定的对象(表)。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备份方式。

若备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d_yyyymmdd.dmp

log=ex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https://www.doczj.com/doc/9212721329.html,moninformation,icdmain.serviceinfo,icdmain.dealinfo

若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https://www.doczj.com/doc/9212721329.html,moninformation,icdmain.serviceinfo,icdmain.dealinfo

注:在磁盘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先备份到本地服务器,然后再拷贝到磁带。出于速度方面的考虑,尽量不要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

用户模式

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的所有对象。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备份方式。

若备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yymmdd.dmp

log=ex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_icdmain_yyyymmdd.log

注:如果磁盘有空间,建议备份到磁盘,然后再拷贝到磁带。如果数据库数据量较小,可采用这种办法备份。

完全模式

备份完整的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不采用这种备份方式。备份命令为: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ull=y

file=exp_fulldb_yyyymmdd.dmp(磁带设备则为/dev/rmt0)

log=exp_fulldb_yyyymmdd.log

对于数据库备份,建议采用增量备份,即只备份上一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增量备份

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ull=y inctype=incremental

file=exp_fulldb_yyyymmdd.dmp(磁带设备则为/dev/rmt0)

log=exp_fulldb_yyyymmdd.log

注:关于增量备份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只对完整数据库备份有效,且第一次需要full=y参数,以后需要inctype=increment

al参数。

2. 用户必须有EXP_FULL_DATABASE的系统角色。

3. 话务量较小时方可采用数据库备份。

4. 如果磁盘有空间,建议备份到磁盘,然后再备份到磁带。

业务数据库备份方法及周期

用EXP进行备份前,先在SYS用户下运行CATEXP.SQL文件(如果以前已运行该文件,则不要执行这个脚本)。

没有特殊说明,不允许在客户端执行备份命令。

备份命令参照表模式下的备份命令。

从磁盘文件备份到磁带

如果首先备份到本地磁盘文件,则需要转储到磁带设备上。

1. 若需查看主机上配置的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lsdev -Cc tape

显示的结果如下例所示:

rmt0 Available 30-58-00-2,0 SCSI 4mm Tape Drive

rmt1 Defined

30-58-00-0,0 SCSI 4mm Tape Drive

标明Available的设备是可用的磁带设备。

2. 若需查看磁带存储的内容,使用如下命令:

tar -tvf /dev/rmt0

显示的结果如下例所示:

-rw-r--r-- 300 400 8089600 Jan 11 14:33:57 2001 exp_icdmain_20010111.dmp

如果显示类似如下内容,则表示该磁带存储的备份数据是从数据库直接备份到磁带上,而非从本地磁盘转储到磁带的备份文件,因此操作系统无法识别。

tar: 0511-19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reading from the media.

There is an input or output error.

tar: 0511-169 A directory checksum error on media; -267331077 not equal to

2

5626.

3. 对于新磁带或无需保留现存数据的磁带,使用如下命令:

tar -cvf /dev/rmt0 exp_icdmain_yyyymmdd.dmp

注:A. 该命令将无条件覆盖磁带上的现存数据。

B. 文件名不允许包含路径信息,如:/backup/exp_icdmain_yyyymmdd.dmp。

4. 对于需要保留现存数据的磁带,使用如下命令:

tar -rvf /dev/rmt0 exp_icdmain_yyyymmdd.dmp

注:该命令将文件exp_icdmain_yyyymmdd.dmp追加到磁带的末端,不会覆盖现存的数据。

特别强调:如果备份时是从数据库直接备份到磁带上,则不可再向该磁带上追加复制任何其他文件,否则该备份数据失效。

5. 若需将转储到磁带上的备份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使用如下命令:

A. 将磁带上的全部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的当前目录

tar -xvf /dev/rmt0

B. 将磁带上的指定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的当前目录

tar -xvf /dev/rmt0 exp_icdmain_yyyymmdd.dmp

备份时间安排

由于备份时对系统I/O有较大影响,所以,建议在晚上11点以后进行备份工作。

业务数据库Oracle版本的恢复

恢复方案需根据备份方案确定。由于业务数据库采用表备份和用户备份相结合的方案,所以业务数据库的恢复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表恢复和用户恢复相结合的方案。

恢复方案

数据库的逻辑恢复分为表恢复、用户恢复、完全恢复三种模式。

表模式

此方式将根据按照表模式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A. 恢复备份数据的全部内容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

d_yy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B. 恢复备份数据中的指定表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

d_yy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用户模式

此方式将根据按照用户模式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A. 恢复备份数据的全部内容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

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B. 恢复备份数据中的指定表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

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完全模式

如果备份方式为完全模式,采用下列恢复方法: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system/manager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y volsize=0 full=y

file=exp_icdmain_yy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system/manager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y volsize=0 full=y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参数说明

1. ignore参数

Oracle在恢复数据的过程中,当恢复某个表时,该表已经存在,

就要根据ignore参数的设置来决定如何操作。

若ignore=y,Oracle不执行CREATE TABLE语句,直接将数据

插入到表中,如果插入的记录违背了约束条件,比如主键约束,

则出错的记录不会插入,但合法的记录会添加到表中。

若ignore=n,Oracle不执行CREATE TABLE语句,同时也不会

将数据插入到表中,而是忽略该表的错误,继续恢复下一个表。

2. indexes参数

在恢复数据的过程中,若indexes=n,则表上的索引不会被恢复,但是主键对应的唯一索引将无条件恢复,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字符集转换

对于单字节字符集(例如US7ASCII),恢复时,数据库自动转

换为该会话的字符集(NLS_LANG参数);对于多字节字符集(例如ZHS16CGB231280),恢复时,应尽量使字符集相同

(避免转换),如果要转换,目标数据库的字符集应是输出数

据库字符集的超集。

恢复方法

业务数据库采用表恢复方案。在用IMP进行恢复前,先在SYS 用户下运行CATEXP.SQL文件(如果以前已运行该文件,则

不要执行这个脚本),然后执行下列命令:

IMP ICDMAIN/ICD FILE=文件名LOG=LOG文件名ROWS=Y COMMIT=Y BUFFER=Y IGNORE=Y TABLES=表名

注:要恢复的表名参照备份的表名

。恢复是在原表基础上累加数据

。没有特殊说明,不允许在客户端执行恢复命令

将一个数据库的某用户的所有表导到另外数据库的一个用户下面的例子

exp userid=system/manager owner=username1 file=expfile.dmp

imp userid=system/manager fromuser=username1 touser=username2 ignore=y file=expfile.dmp 将一个数据库的某用户的所有表导到另外数据库的一个用户下面的例子

exp userid=system/manager owner=username1 file=expfile.dmp

imp userid=system/manager fromuser=username1 touser=username2 ignore=y file=expfile.dmp ORACLE数据库有两类备份方法。第一类为物理备份,该方法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恢复,但数据库必须运行在归挡模式下(业务数据库在非归挡模式下运行),且需要极大的外部

存储设备,例如磁带库;第二类备份方式为逻辑备份,业务数据库采用此种方式,此方

法不需要数据库运行在归挡模式下,不但备份简单,而且可以不需要外部存储设备。

数据库逻辑备份方法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备份分为三种模式:表备份、用户备份和完全备份。

表模式

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指定的对象(表)。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备份方式。

若备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d_yyyymmdd.dmp

log=ex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https://www.doczj.com/doc/9212721329.html,moninformation,icdmain.serviceinfo,icdmain.dealinfo

若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https://www.doczj.com/doc/9212721329.html,moninformation,icdmain.serviceinfo,icdmain.dealinfo

注:在磁盘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先备份到本地服务器,然后再拷贝到磁带。出于速度方面的考虑,尽量不要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

用户模式

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的所有对象。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备份方式。

若备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yymmdd.dmp

log=ex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_icdmain_yyyymmdd.log

注:如果磁盘有空间,建议备份到磁盘,然后再拷贝到磁带。如果数据库数据量较小,可采用这种办法备份。

完全模式

备份完整的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不采用这种备份方式。备份命令为: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ull=y

file=exp_fulldb_yyyymmdd.dmp(磁带设备则为/dev/rmt0)

log=exp_fulldb_yyyymmdd.log

对于数据库备份,建议采用增量备份,即只备份上一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增量备份

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ull=y inctype=incremental

file=exp_fulldb_yyyymmdd.dmp(磁带设备则为/dev/rmt0)

log=exp_fulldb_yyyymmdd.log

注:关于增量备份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只对完整数据库备份有效,且第一次需要full=y参数,以后需要inctype=increment

al参数。

2. 用户必须有EXP_FULL_DATABASE的系统角色。

3. 话务量较小时方可采用数据库备份。

4. 如果磁盘有空间,建议备份到磁盘,然后再备份到磁带。

业务数据库备份方法及周期

用EXP进行备份前,先在SYS用户下运行CATEXP.SQL文件(如果以前已运行该文件,则不要执行这个脚本)。

没有特殊说明,不允许在客户端执行备份命令。

备份命令参照表模式下的备份命令。

从磁盘文件备份到磁带

如果首先备份到本地磁盘文件,则需要转储到磁带设备上。

1. 若需查看主机上配置的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lsdev -Cc tape

显示的结果如下例所示:

rmt0 Available 30-58-00-2,0 SCSI 4mm Tape Drive

rmt1 Defined

30-58-00-0,0 SCSI 4mm Tape Drive

标明Available的设备是可用的磁带设备。

2. 若需查看磁带存储的内容,使用如下命令:

tar -tvf /dev/rmt0

显示的结果如下例所示:

-rw-r--r-- 300 400 8089600 Jan 11 14:33:57 2001 exp_icdmain_20010111.dmp

如果显示类似如下内容,则表示该磁带存储的备份数据是从数据库直接备份到磁带上,而非从本地磁盘转储到磁带的备份文件,因此操作系统无法识别。

tar: 0511-19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reading from the media.

There is an input or output error.

tar: 0511-169 A directory checksum error on media; -267331077 not equal to

2

5626.

3. 对于新磁带或无需保留现存数据的磁带,使用如下命令:

tar -cvf /dev/rmt0 exp_icdmain_yyyymmdd.dmp

注:A. 该命令将无条件覆盖磁带上的现存数据。

B. 文件名不允许包含路径信息,如:/backup/exp_icdmain_yyyymmdd.dmp。

4. 对于需要保留现存数据的磁带,使用如下命令:

tar -rvf /dev/rmt0 exp_icdmain_yyyymmdd.dmp

注:该命令将文件exp_icdmain_yyyymmdd.dmp追加到磁带的末端,不会覆盖现存的数据。

特别强调:如果备份时是从数据库直接备份到磁带上,则不可再向该磁带上追加复制任何其他文件,否则该备份数据失效。

5. 若需将转储到磁带上的备份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使用如下命令:

A. 将磁带上的全部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的当前目录

tar -xvf /dev/rmt0

B. 将磁带上的指定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的当前目录

tar -xvf /dev/rmt0 exp_icdmain_yyyymmdd.dmp

备份时间安排

由于备份时对系统I/O有较大影响,所以,建议在晚上11点以后进行备份工作。

业务数据库Oracle版本的恢复

恢复方案需根据备份方案确定。由于业务数据库采用表备份和用户备份相结合的方案,所以业务数据库的恢复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表恢复和用户恢复相结合的方案。

恢复方案

数据库的逻辑恢复分为表恢复、用户恢复、完全恢复三种模式。

表模式

此方式将根据按照表模式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A. 恢复备份数据的全部内容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

d_yy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B. 恢复备份数据中的指定表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

d_yy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用户模式

此方式将根据按照用户模式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A. 恢复备份数据的全部内容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

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B. 恢复备份数据中的指定表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

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icdmain/icd fromuser=icdmain tous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n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tables=commoninformation,serviceinfo

完全模式

如果备份方式为完全模式,采用下列恢复方法:

若从本地文件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system/manager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y volsize=0 full=y

file=exp_icdmain_yyyymmdd.dmp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从磁带设备恢复,使用如下命令:

imp system/manager rows=y indexes=n commit=y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ignore=y volsize=0 full=y

file=/dev/rmt0

log=imp_icdmain_yyyymmdd.log

参数说明

1. ignore参数

Oracle在恢复数据的过程中,当恢复某个表时,该表已经存在,就要根据ignore参数的设置来决定如何操作。

若ignore=y,Oracle不执行CREATE TABLE语句,直接将数据

插入到表中,如果插入的记录违背了约束条件,比如主键约束,则出错的记录不会插入,但合法的记录会添加到表中。

若ignore=n,Oracle不执行CREATE TABLE语句,同时也不会

将数据插入到表中,而是忽略该表的错误,继续恢复下一个表。

2. indexes参数

在恢复数据的过程中,若indexes=n,则表上的索引不会被恢复,但是主键对应的唯一索引将无条件恢复,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字符集转换

对于单字节字符集(例如US7ASCII),恢复时,数据库自动转

换为该会话的字符集(NLS_LANG参数);对于多字节字符集(例如ZHS16CGB231280),恢复时,应尽量使字符集相同

(避免转换),如果要转换,目标数据库的字符集应是输出数

据库字符集的超集。

恢复方法

业务数据库采用表恢复方案。在用IMP进行恢复前,先在SYS 用户下运行CATEXP.SQL文件(如果以前已运行该文件,则

不要执行这个脚本),然后执行下列命令:

IMP ICDMAIN/ICD FILE=文件名LOG=LOG文件名ROWS=Y

COMMIT=Y BUFFER=Y IGNORE=Y TABLES=表名注:要恢复的表名参照备份的表名

。恢复是在原表基础上累加数据

。没有特殊说明,不允许在客户端执行恢复命令

Oracle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文档

Oracle数据库 课程设计报告班级:浦计软1303 姓名:陈子阳 学号:P1405130307 学期:2014 上半学期

1.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学生基本信息 组成:学号、姓名、班级、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年级、所在班级、联系电话(2)课程基本信息 组成: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分、学时、课程简介 (3)学生成绩信息 组成:考试编号、所在班级、学生学号、课程名称、考试分数 (4)课程设置信息 组成:年级、课程名称 数据库结构 2.系统功能

(1)课程管理功能: 完成课程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时和课程内容简介等。 (2)成绩录入功能: 主要功能用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收集和修改。具体包括学生成绩录入、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等功能,由于一些资料可以Word文档或Excel表格输入,故需要增加导入、导出数据功能。成绩录入需要分班级、分年级以及考试时间。修改要与成绩录入相对应。查询条件设置应该齐全,可以班级查询,年级查询,也可以姓名查询,学号查询等等。要实现打印功能。 (3)班级统计功能: 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成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各班学生总成绩、平均成绩、统计班级某分数段内的学生人数及班级内排名。各项统计仅对于某学期某次考试而言。 (4)用户信息管理功能: 本系统包括三类使用用户:系统管理员,学生和教师。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但不能修改成绩。教师只能录入和修改自己所教课程的成绩。成绩一旦录入完成,教师也不可轻易修改,除非向管理员申请。学生只有查询自己成绩的权限。所有用户必须注册登录后方可使用本管理系统。所有用户都可以修改自己登录的密码。 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年级等。教师的信息包括:编号、姓名、性别、职称等。 (5)系统维护功能: 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帮助信息,用户注册、登陆及退出。 3.实现过程 创建学生基本信息表

数据库(Oracle)运维工作内容及常用脚本命令

数据库(Oracle)运维工作内容及常用脚本命令2013-08-09 0个评论来源:LHDZ_BJ的专栏 收藏我要投稿数据库(Oracle)运维工作内容及常用脚本命令 1、系统资源状况: --内存及CPU资源 --linux,solaris,aix vmstat 5 --说明: 1)观察空闲内存的数量多少,以及空闲内存量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就得想办法来解决,怎么解决还得看具体情况,一般可以通过调整相关内存参数来解决,各种操作系统输出指标、解释及内存调整参数及方法不完全一样; 2)观察CPU资源利用情况,首先,需要观察CPU上运行的任务数,也就是vmstat输出中位于第一列上的指标,如果该指标持续大于CPU核心数,应该引起注意;如果该指标持续大于CPU核心数的两倍,那么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持续为CPU 核心数的多倍,系统一般会出现应用可感知的现象,必须立刻想办法解决。当然,在观察该指标的同时,还要结合CPU利用率的指标情况,如:用户使用百分比,系统使用百分比,空闲百分比等指标,如果空闲百分比持续低于20%,应该引起注意;如果持续低于10%,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持续为0,系统一般会出现应用可感知的现象,应该立刻想办法解决问题; 3)CPU用户使用百分比和系统使用百分比的比例,也是应该注意的。一般来说,在一个状态正常的系统上,用户使用百分比应该比系统使用百分比大很多,几倍到十几倍甚至更高,如果系统使用百分比持续接近用户使用百分比,甚至大于用户使用百分比,说明系统的状态是不正常的,可能是硬件或者操作系统问题,也可能是应用问题。 --IO状况 --linux,solaris iostat -dx 5 --aix iostat 5 --说明:

oracle常用命令及格式

oracle常用命令及格式 一:关于日志管理的 1.切换日志:sql> 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 2.切换checkpoints:sql> alter system checkpoint; 3.增加日志组:sql> alter database add logfile [group 4] sql> ('/disk3/log4a.rdo','/disk4/log4b.rdo') size1m; 4.增加日志成员 sql> alter database add logfile member sql> '/disk3/log1b.rdo' to group 1, sql> '/disk4/log2b.rdo' to group 2; 5.改变日志文件名字或路径 sql> 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c:/oracle/oradata/oradb/re do01.log' sql> to 'c:/oracle/oradata/redo01.log'; (此处注意,那个文件路径的输入格式) 6.删除日志文件组:sql> alter database drop logfile group 3;

7.删除日志文件成员 sql> alter database drop logfile member 'c:/oracle/oradata/ redo01.log'; 8.清除日志文件内容 sql> alter database clear [unarchived] logfile 'c:/oracle/l og2a.rdo'; 二、关于表空间管理的 1.创建表空间 sql> create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datafile 'c:\oracle\ oradata\file1.dbf' size100m, sql> 'c:\oracle\oradata\file2.dbf' size100mminimum extent 5 50k [logging/nologging] sql> default storage (initial 500k next 500k maxextents 500 pctinccease 0) sql> [online/offline] [permanent/temporary] [extent_managem ent_clause]

常用的网络工具命令解析

如果你玩过路由器的话,就知道路由器里面那些很好玩的命令缩写。 例如,"sh int" 的意思是"show interface"。 现在Windows 2000 也有了类似界面的工具,叫做netsh。 我们在Windows 2000 的cmd shell 下,输入netsh 就出来:netsh> 提示符, 输入int ip 就显示: interface ip> 然后输入dump ,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系统的网络配置: # ---------------------------------- # Interface IP Configuration # ---------------------------------- pushd interface ip # Interface IP Configuration for "Local Area Connection" set addres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source = static addr = 192.168.1.168 mask = 255.255.255.0 add addres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addr = 192.1.1.111 mask = 255.255.255.0 set addres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gateway = 192.168.1.100 gwmetric = 1 set dn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source = static addr = 202.96.209.5 set win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source = static addr = none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精编

O R A C L E数据库管理系 统介绍精编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的特点: 可移植性 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 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 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Oracle SQLPlus 常用命令及解释

Oracle SQLPlus 常用命令及解释 1.@ 执行位于指定脚本中的SQLPlus语句。可以从本地文件系统或Web服务器中调用脚本。可以为脚本中的变量传递值。在iSQL*Plus中只能从Web服务器中调用脚本。 2.@@ 执行位于指定脚本中的SQL*Plus语句。这个命令和@(“at”符号)命令功能差不多。在执行嵌套的命令文件时它很有用,因为它会在与调用它的命令文件相同的路径或url中查找指定的命令文件。在iSQL*Plus中只支持url形式。 3./ 执行保存在SQL缓冲区中的最近执行的SQL命令或PL/SQL块。在SQL*Plus命令行中,可在命令提示符或行号提示符使用斜线(/)。也可在iSQL*Plus的输入区中使用斜线(/)。斜线不会列出要执行的命令。 4.ACCEPT 可以修改既有变量,也可定义一个新变量并等待用户输入初始值,读取一行输入并保存到给出的用户变量中。ACCEPT在iSQL*Plus中不可用。 5.APPEND 把指定文本添加到SQL缓冲区中当前行的后面。如果text的最前面包含一个空格可在APPEND和text间输入两个空格。如果text的最后是一个分号,可在命令结尾输入两个分号(SQL*Plus会把单个的分号解释为一个命令结束符)。APPEND 在iSQL*Plus中不可用。 6.ARCHIVE LOG 查看和管理归档信息。启动或停止自动归档联机重做日志,手工(显示地)归档指定的重做日志,或者显示重做日志文件的信息。 7.ATTRIBUTE 为对象类型列的给定属性指定其显示特性,或者列出单个属性或所有属性的当前显示特性。 8.BREAK 分开重复列。指定报表中格式发生更改的位置和要执行的格式化动作(例如,在列值每次发生变化时跳过一行)。只输入BREAK而不包含任何子句可列出当前的BREAK定义。 9.BTITLE 在每个报表页的底部放置一个标题并对其格式化,或者列出当前BTITLE定义。

Oracle数据库操作命令

Oracle数据库操作命令 1.登录数据库: SQL Window 与Command Window Sqlplus system/密码@orcl 2.关闭数据库: Sqlplus/as sysdba Shutdown immediate 3.启动数据库: Sqlplus/as sysdba(已登录时可不用再写) Startup 4.查看参数 ①查看数据库:show parameter db_name; ②查看实例:show parameter instance; ③查看实例名:show parameter instance_name; ④查看Oracle数据库中当前用户所拥有的表: select table_name from user_tables; ⑤查看Oracle数据库中当前用户所能访问的表: Select user,table_name from all_tables; ⑥查看Oracle数据库中本用户下所有的列: Select table_name,column_name from user_tab_columns; Oracle表空间: 5.在数据库orcl中,创建表空间的命令: Create tablespace 表空间名datafile ‘C:\表空间名.dbf’ size 20M; 6.为表空间中添加数据文件命令格式: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add datafile ‘D:\表空间名.dbf’ size 100M; 7.创建表空间后,在数据字典中获得其相关信息(查看表空间的数据文件): Select tablespace_name,fil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 8.创建表空间时,还可指定数据文件自动扩展机制(指定每次增长尺寸为5M) Create tablespace 表空间名datafile ‘C:\表空间名.dbf’ size 2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允许物理文件无限制增长存在一定风险,此时可在创建时设定表空间的最大大小(如500M) Create tablespace 表空间名datafile ‘C:\表空间名.dbf’ size 20M autoextend on next 5M maxsize 500M; 9.修改数据库的默认表空间: Alter database default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查看某用户的缺省表空间: Select username,default_tablespace from dba_users where username=’用户名’; 修改某用户的缺省表空间: Alter user 用户名default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10.创建数据库用户: Create users 用户名identified by 密码default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修改用户的密码:

【实验一】常用网络管理命令的使用

实验1 常用网络管理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主要命令的作用。 2.掌握各种网络命令的主要测试方法。 3.理解各种网络命令主要参数的含义。 二.实验环境 1.安装有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二台。 2.至少有两台机器通过交叉双绞线相连或通过集线器相连。 三.实验理论基础 在网络调试的过程中,常常要检测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是否连接成功、希望检查本地计算机和某个远程计算机之间的路径、检查TCP/IP的统计情况以及系统使用DHCP分配IP地址时掌握当前所有的TCP/IP网络配置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以确保网络的连通性,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在Windows 2003中提供了以下命令行程序。 (1) ping:用于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这也是网络配置中最常用的命令; (2) ipconfig:用于查看当前计算机的TCP/IP配置; (3) netstat:显示连接统计; (4) tracert:进行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的路由连接分析; (5) arp: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单向映射。 四.实验参考步骤 1.Ping命令 Ping用于确定网络的连通性。命令格式为:Ping 主机名/域名/IP地址 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一系列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或检验网络运行的情况时。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如下: (1)ping 127.0.0.1:如果测试成功,表明网卡、TCP/IP协议的安装、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设置正常。如果测试不成功,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2)ping 本机IP:如果测试不成功,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应当对网络设备和通讯介质进行测试、检查并排除。 (3)ping 局域网内其它IP:如果测试成功,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4)ping 网关IP: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或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做出应答。 (5)ping 远程IP:如果收到正确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 (6) ping localhost:localhost是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127.0.0.1的别名,每台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存在问题。 (7)Ping https://www.doczj.com/doc/9212721329.html,(一个著名网站域名):对此域名执行Ping命令,计算机必须先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通常是通过DNS服务器。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则表示本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服务器有故障。 如果上面所列出的所有Ping命令都能正常运行,那么计算机进行本地和远程通信基本上就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1的特点: 可移植性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的产品。可在、、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与的、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ˉ数据库产品。 2的总体结构 (1)的文件结构一个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的内存结构一个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和一组程序全程区()。 ()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享区域。 ()是每一个进程有一个。一个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

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的进程结构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进程,负责把日志从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中事务恢复进程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进程等。 3的逻辑结构 构成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 (1)表空间 (2)5种类型的段() ①数据段;②索引段;③回滚()段;④临时段;⑤自举()段。 段的分配单位叫范围() 表空间()一个数据库划分成的若干逻辑部分称为表空间。一

数据库常用命令

oracle常用命令 命令解释 $Ps –ef|grep oracle 查看oracle进程是否启动 $ sqlplus "/as sysdba" 以sysdba角色登陆oracle数据库 SQL>startup 显示当前系统中已登录的人员。 SQL>shutdown immediate 关闭数据库 SQL>select * from v$version; 查看oracle数据库版本 SQL>select name from v$database; 查看数据库SID SQL>truncate table table_name 快速清空一个表 SQL>select * from all_users;查看数据库中所有用户 SQL>alter tablespacename offline;将表空间offline SQL> alter tablespacename online ;将表空间online $oerr ora 2236 查错误 alert_{ORACLE_SID}.log 数据库告警日志文件 *.TRC 数据库跟踪文件 Oracle说明 1、数文件:SPFILE不能直接阅读是二进制文件,需要转为文本 2、oracle数据库后,可以查看数据库状态是否open,如果open会显示open字样 SQL> select status, instance_role from v$instance; 3、PFILE:SQL> connect / as sysdba 从spfile创建pfile:SQL> create pfile from spfile; 从pfile创建spfile:CREA TE SPFILE FROM PFILE='/home/oracle/admin/pfile/init.ora'; 4、names是客户端或应用程序需要连接数据库时必须配置的,使用$tnsping service_aliasname可以测试出tns配置的是否正确 5、要文件listener.ora、Tnsnames.ora、Sqlnet.ora,这三个位置在$ORACLE_HOME/network/admin目录下。 6、库启动时要先启动listener Network配置:监听程序lsnrctl

oracle数据库基本命令

oracle数据库基本命令 oracle安装后 sys:超级管理员(dba),默认密码为:change_on_install system:系统管理员(dbaoper),默认密码为:manager; sys与system的不同在于sys能够create datebase而system则不能。scott:普通用户,默认密码:tiger 1.切换用户:conn 用户名/密码; SQL> conn system/manager; Connected to Oracle Database 10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0.2.0.1.0 Connected as system SQL> conn sys/change_on_install as sysdba; Connected to Oracle Database 10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0.2.0.1.0 Connected as SYS 注意:sys与其他用户在命令窗口切换时的不同。 2.修改密码:passw username;(普通用户可以修改自己密码,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的密码) 3.显示当前用户。show user; 4.断开数据库同时推出:exit; 文件操作 5.运行sql脚本,start d:\a.sql; 6.编辑指定的sql脚本。Edit d:\a.sql; 7.将屏幕上指定的内容输出到指定文本中去。spool e:\b.sql;执行语句;spool off;

8.显示设置环境变量; 可以用来控制输出的各种格式,如果希望永久保存可以修改glogin.sql脚本。 Linesize(行宽): show linesize;显示行宽 set linesize 90;设置行宽为90个字符。 Pagesize(页面大小): Show pagesize;显示页面大小 Set pagesize 180;设置页面的小。 (做报表时可以用。一页设定几行。)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1.ORACLE的特点: 可移植性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2.ORACLE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

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 (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 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3.ORACLE的逻辑结构 构成ORACLE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 (1)表空间

大数据库oracle银行管理系统

目录 摘要 (1) 一、设计银行管理系统结构图 1.1系统结构图 (2) 二、银行管理系统E-R图和表结构 2.1E-R图 (3) 2.2表结构 (5) 三、创建系统数据表 3.1创建表空间和用户 (6) 3.2创建用户信息表并添加约束 (6) 3.3创建银行卡信息表 (8) 3.4创建交易信息表 (9) 四、模拟常规业务操作 4.1建立更新账号触发器 (11) 4.2存取款交易操作 (11) 4.3用户开户 (12) 4.4更改密码 (15) 4.5账号挂失 (16) 4.6余额查询 (16) 4.7转账业务设置 (17) 4.8银行盈利结算 (18) 4.9撤户操作 (18) 五、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扩大,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银行的营运成本,这是银行存储系统追求的目标。目前,对于现代化银行运营的要求是客户可以实现方便安全的业务交易,银行职员可以进行高效合理的工作管理,实现银行业务电子化。方便用户快速的进行存款、取款、修改密码以及完成一些转账的交易,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帮用户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也减缓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压力。

一、设计银行管理系统结构图 1.1系统结构图 图1.1系统结构图 银行系统 账户管理 财务管理 信息查询 开户 修改密码 账户挂失 销户 存款 取款 转账 余额查询

二、银行管理系统E-R图和表结构 2.1E-R图 图2.1

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oracle基本概念和术语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如果不了解其内部的结构原理及关系,就不可能设计和编写出高质量的应用软件系统,也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为了给以后章节的打好基础,本章简要给出ORACLE 8 /ORACLE8i数据库系统结构的描述。 §2.1 术语 数据库块(BLOCK) ORACLE 数据库中的最小存储和处理单位,包含块本身的头信息数据或PL/SQL代码。 ORACLE 块的大小是可以在安装时选择“自定义安装”来指定,也可以在CREATE DATABASE创建数据库实例时指定。其最小为2K,最大可达为64K. 瓶颈(Bottleneck) 指限制系统性能的部件。 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 具有关系数据库的全部功能,同时又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称作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7是一种功能完备的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8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 有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三要素的结构,客户机(PC机)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相连和工作。 l 胖客户机(Fat Client) 一般的Client/Server结构中的客户机均为胖客户机。因为这些客户机需要配置较高的设备,如内存、硬盘、主频、CD_ROM等。 瘦客户机(Thin Client) 也称作NC(网络计算机),是一种内存配置小(过去指一般只有4M,现无法定义),无硬盘,只有处理心片的处理机。 数据在线分析处理(OLAP) 是一种能以快速、交互、方便的方式洞察数据情况的技术。如Oracle Express,Cognos(加拿大)的Power Play,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Business Object 等。 多线程(MTS)

实验六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实验六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通过网络命令了解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设备 实验机房,计算机安装的是 Windows 2000 或 XP 操作系统 三、背景知识 windows 操作系统本身带有多种网络命令,利用这些网络命令可以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需要注意是这些命令均是在 DOS 命令行下执行。本次实验学习两个最常用的网络命令。 1 、 ARP: 显示和修改 IP 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ARP -s inet_addr eth_addr [if_addr] ARP -d inet_addr [if_addr] ARP -a [inet_addr] [-N if_addr] -a 显示当前的 ARP 信息,可以指定网络地址,不指定显示所有的表项 -g 跟 -a 一样 . -d 删除由 inet_addr 指定的主机 . 可以使用 * 来删除所有主机 . -s 添加主机,并将网络地址跟物理地址相对应,这一项是永久生效的。 eth_addr 物理地址 . if_addr 网卡的 IP 地址 InetAddr 代表指定的 IP 地址 2 、 Ping 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 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参数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 4 。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 ECHO 数据包。默认为 32 字节;最大值是 65,527 。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 count 可以指定最少 1 台,最多 9 台计算机。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 ping 的远程计算机。 较一般的用法是 ping –t https://www.doczj.com/doc/9212721329.html,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利用 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利用 Arp 命令检验 MAC 地址解析 五、实验步骤:

常用网络命令使用技巧详解

常用网络命令使用技巧详解 我想大家不会忘记Windows是从简单的DOS字符界面发展过来的。虽然我们平时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主要是对图形界面进行操作,但是DOS命令我们仍然非常有用,下面就让我看来看看这些命令到底有那些作用,同时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命令的技巧。 一、Ping命令的使用技巧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配置就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我们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拒绝服务攻击)的工具,例如许多大型的网站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可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数据报而瘫痪的。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我们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 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存在时间)值,我们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略大的一个2的乘方数)-返回时TTL值。例如,返回TTL值为119,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128-119);如果返回TTL值为246,TTL起始值就是256,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 1、通过Ping检测网络故障的典型次序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使用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所在或检验网络运行情况时,我们需要使用许多Ping命令,如果所有都运行正确,我们就可以相信基本的连通性和配置参数没有问题;如果某些Ping命令出现运行故障,它也可以指明到何处去查找问题。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 ·ping 127.0.0.1

登录oracle数据库时常用的操作命令整理

oracle系统默认的用户和密码是 创建数据库是创建的用户 scott 密码是 tiger sys 密码是 change_on_install system 密码是 manager sysman 密码是 oem_temp 也可以 sqlplus / as sysdba 不用密码登录!! 登录oracle数据库时常用的操作命令整理 1、su – oracle 不是必需,适合于没有DBA密码时使用,可以不用密码来进入sqlplus界面。 2、sqlplus /nolog 或sqlplus system/manager 或./sqlplus system/manager@ora9i; 3、SQL>connect / as sysdba ;(as sysoper)或 connect internal/oracle AS SYSDBA ;(scott/tiger) conn sys/change_on_install as sysdba; 4、SQL>startup; 启动数据库实例 5、查看当前的所有数据库: select * from v$database; select name from v$database; desc v$databases; 查看数据库结构字段 7、怎样查看哪些用户拥有SYSDBA、SYSOPER权限: SQL>select * from V_$PWFILE_USERS; Show user;查看当前数据库连接用户 8、进入test数据库:database test; 9、查看所有的数据库实例:select * from v$instance; 如:ora9i 10、查看当前库的所有数据表: SQL> select TABLE_NAME from all_tables;

常用网络命令-非常实用

常用网络命令-非常实用 很多的弱电朋友在项目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网络故障,其实很多的网络故障通过命令是可以检测出来的,通过使用网络命令也会使项目进展事半功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弱电经常会用到的网络命令。 1、ping命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主要用于确定网络的连通性。这对确定网络是否正确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状况十分有用。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请求到返回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值,通过TTL值可以推算数据包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1)命令格式 ping主机名 ping域名 pingIP地址 如图所示,使用ping命令检查到IP地址210.43.16.17的计算机的连通性,该例为连接正常。共发送了四个测试数据包,正确接收到四个数据包。

(2) ping命令的基本应用 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一系列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或检验网络运行的情况。 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 ①ping 127.0.0.1 如果测试成功,表明网卡、TCP/IP协议的安装、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设置正常。如果测试不成功,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设置存在有问题。 ②ping 本机IP地址 如果测试不成功,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应当对网络设备和通讯介质进行测试、检查并排除。 ③ping局域网内其他IP 如果测试成功,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④ping 网关IP 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做出应答。 ⑤ping 远程IP 如果收到正确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但不排除ISP的DNS 会有问题)。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20 15 -20 16 学年第 1 学期)

报告题目(与Oracle有关的某一方面知识介绍,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加粗) 一、目的与要求(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二、设计内容等(字数3000字以上) 1、(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参考文献(至少列出三个,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居中)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其他格式要求: (A4纸):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1.25倍 左侧装订 可加附页。此处要求写报告时删去。 上交时间:12月4日。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一、目的与要求: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对于保证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业务正常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全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及特点,然后对数据库性能的评价指标做出一般性概述。随后从CPU利用和内存分配这两方面阐述了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最后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即sql语句优化,oracle内存调整,oracle 表空间调整。 信息化系统都基于数据库而运行,而数据库系统性能又最大程度的决定着应用系统的性能。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主要涉及数据库硬件、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内存、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参数等方面。因此,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调整与优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内容: 1 oracle数据库及特点 oracle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它起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这种类型数据库的关键是怎样理解数据间的关系,然后构造反映这些关系的信息库。oracle成功的将关系型数据库转移到桌面计算机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商用DBMs。同时它利用SQL*NET软件层,与多种操作系统支持通信协议相配合,为oracle关系型数据库提供分布式环境,可以实现单点更新,多点查询。Oracle数据库已经被用于各种大型信息系统中,特别是诸如银行,保险,烟草,石油等大数据量,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事务处理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几百TB),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1]。 2)硬件环境独立。Oracle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独立性,支持各种类型的大型,中型,小型和微机系统。 3)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 4)较好的安全性和完整控制。Oracle有用户鉴别、特权)、角色、触发器、日志、后备等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存取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和数据的回复。 5)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与可连接性oracle不仅可以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上运行,而且可以在同一厂家的不同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具有操作系统的独立性。 2 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系统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数据库完成的SQL语句数目,以每秒钟的事务量(tps)表示。提高系统吞吐量可以通过减少服务时间在同样的资源环境下做更多的工作或通过减少总的响应时间使工作做得更快这两种方法来实现。 2)用户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开始到获得结果集的第一行所需要的时间,是应用做出反应的时间,以毫秒或秒表示。响应时间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CPU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也就是说,要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