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32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32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32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32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

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

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

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

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B.有意义学习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C.教育要面向世界

D.教育要面向未来

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

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

C.注重以学生为本

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

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

A.多样性

B.均衡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E.地方性

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

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B.关注学生的兴趣

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

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

三、填空题

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3.综合实践活动在管理权限上属于课程。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6.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10.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四、名词解释

1.成长记录袋

2.国家课程

3.地方课程

4.校本课程

5.课程结构

6.教学过程

7.课程开发与管理

8.课程管理

五、简答题

1.当前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哪些新要求?

2.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我国基础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的原因是什么?

4.各国的课改有什么特点?

5.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6.课程结构有哪些主要类型?

7.为什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何?

9.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10.新课改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14.实施“研究性学习”遇到的困惑有哪些?

15.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6.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17.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8.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20.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2.新课改的六项目标是何?你是如何理解的?

3.新课程结构中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题

1.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科任老师发现。科任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

请从新理念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案例中科任教师的行为。

2.北京景山学校赵老师在讲《巴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小组: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每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其责,进行各做学习。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商讨投资问题。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近巴西,领略巴西风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

请结合所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3.中国和日本曾联合举行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有意磨练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齐力推车时,有个中国学生只在一旁喊“加油”,自己并不动手,问他原因,他说他是班长。而日本学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中国学生大多是从几十万儿童中挑选出来的“小明星”。然而,与异国孩子相比,他们登山缺乏朝气,唱歌跳舞也不如人家。在举行联欢时,我们演节目,日本儿童热情鼓掌,而他们表演节目时,我们的小明星却没有

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礼节性地鼓了掌。

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国当今的教育应如何实施改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5.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6.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

7.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8.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

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

10.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ABCDE【解析】现代基础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ABCDE【解析】我国各级学校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BCD【解析】《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ABCD【解析】《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填空题

1.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国家

4.教学评估考试命题

5.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6.教师课堂书本

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甄别与选拔

9.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 10.国家地方学习

四、名词解释

1.成长记录袋: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2.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

3.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

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课程结构: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6.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课程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

8.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五、简答题

1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当前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应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是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2.【答案要点】

历史经验已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抢占了教育这个制高点,谁就占据主动地位,谁就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也适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答案要点】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4.【答案要点】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这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5.【答案要点】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6.【答案要点】

(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7.【答案要点】

我国现存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不足:

(1)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2)分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3)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

(4)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8.【答案要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9.【答案要点】

(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由知识三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其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

10.【答案要点】

(1)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

(2)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科学》课程;

(3)7-9年级开设《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4)1-9年级开设《艺术》课程。

11.【答案要点】

(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12.【答案要点】

(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13.【答案要点】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结合;

(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事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14.【答案要点】

(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吗?

(2)研究性学习是优等生的专利吗?

(3)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堂进行吗?

(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吗?

(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要有专人来教吗?

(6)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用考试一来评价吗?

15.【答案要点】

基本目标: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学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关近、关爱自然,懂得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主要内容:①服务社区;②走进社会;③珍惜环境;④关爱他人。

16.【答案要点】

(1)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

(2)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

(3)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

(4)拓展了劳动技术与技术的学习内容;

(5)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17.【答案要点】

18.【答案要点】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19.【答案要点】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是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是否合理性。一方面课程标准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20.【答案要点】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存在以下弊端:目标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环节,忽视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新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第一,课程价值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育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介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提供了政策保障。

21.【答案要点】

课程标准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签名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

22.【答案要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新课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的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

2.【答案要点】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将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互应,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可以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的评价体系,三是要将评价看成是一个系统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对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3.【答案要点】

(1)新课程结构均衡性的体现

①课程方案层面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

②实践层面上首先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作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再次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2)新课程结构综合性的体现

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②设置综合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积极倡导各地实施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计划。综合课程的开设将会有力地改变现行课程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

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重要体现。

(3)新课程结构选择性的体现

①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②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就课程类型而言,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作出选择;就课时比例而言,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就课程内容而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在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

③新的课程计划倡导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这就要求地方和学校必须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

4.【答案要点】

(1)2001年秋季,绝大多数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实验,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探索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2)2002年秋,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进入全面实验阶段。

(3)2003年秋,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案。

(4)2004年秋季,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推广阶段。

(5)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启用新课程。

5.【答案要点】

(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

(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

(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七、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且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们认为这是学生的注意力较差、意志品质不坚定而导致的,熟不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的讲解有没有吸引力是第一位的,这说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不优秀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第二位,新理念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有哪些老师

做到了呢?大多数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在某种情况下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建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综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自学学习法与建构学习法。新课程强调重过程甚于重结果的理念,这位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赵老师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一方;然后让他们各自去做自己作为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应该做的事情,即要各尽其职;最后,四组同学集中起来模拟表演自己的职责与规划等等。当学生上完这一堂课时,也就走完了对巴西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的认识过程,同时,完成了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过程。教师不需多费口舌,同学们对巴西的概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就已经非常了解,只需简单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补充、评价一下即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个性品质。我们不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什么消失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从出生起耳濡目染地接受着家庭环境及父母的熏陶,更何况中国的家长是最溺爱孩子的,而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其次,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点滴小事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优秀的个性品质,实施完全的人格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利用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一致性与连贯性的良好影响,使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步展现出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的人格。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

B.调控

C.激励

D.教学

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

A.科学性

B.指导性

C.整体性

D.客观性

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

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

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

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

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

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级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12.下列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

B.测验是常用的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插入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

C.档案袋法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反思、论文等

D.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的资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方法

1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

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

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

D.评价数据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

14.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

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

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

D.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

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对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②③④

16.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由()提出的。

A.奥苏贝尔

B.波斯纳

C.布鲁纳

D.皮亚杰

17.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随之()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

A.教育实践课程

B.普通教育课程

C.学科专业课程

D.教师专业课程

19.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

A.学前教育

B.终身教育

C.继续教育

D.校本教师培训

20.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

A.伙伴关系

B.合作关系

C.互补关系

D.附属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新型的师生关系特征包括()

A.平等的师生关系

B.民主的师生关系

C.对话-互动式的师生关系

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E.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2.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与帮助者

B.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D.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

E.教师是学习者

3.随着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视发展

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D.强调互动参与和互助,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E.全面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

4.教学评价被看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教学评价是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作出的考核

B.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C.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果调节课堂教学安排

D.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为了筛选出优秀的学生

E.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5.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

B.向教师回归

C.向社会回归

D.向学校回归

E.向教育实践回归

6.校本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A.教育性

B.社会性

C.可操作性

D.验证性

E.探索性

7.下列关于教师职业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B.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

C.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持久的探索过程

D.教师不是一个专业

E.教师是一个非专业化的职业

8.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素质。

A.专业方法

B.专业技能

C.专业知识

D.专业精神

E.独特个性

三、填空题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2.新课程倡导、、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3.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4.建立、、、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

评介的重要内容,首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

6.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和高质量。

7.国家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教材供应制度、教材试验制度、、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奖惩制度和教材申诉制度。

8. 和不得以任何形式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

9.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和。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面推进。

11.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方法,发展知识的能力。

12.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3. 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国家对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愿望和能力。

1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制度。

16.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

17.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

18. 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9.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20.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其一原则,其二原则。

21.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

22.新课程的是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

23.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改革成为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

24.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体现了、、科学的工作思路。

四、名词解释

1.课程资源

2.课程的要素来源

3.实施课程的必要或直接条件

4.乡土资源

5.课程结构

6.自主学习

7.探究学习

8.合作学习

9.形成性评价 10.发展性评价 11.终结性评价 12.定性评价

五、简答题

1.新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3.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

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

8.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什么?

10.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1.成长记录袋的主要意义?

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

13.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14.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15.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6.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的资源的主要途径?

17.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那些变化?

18.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是什么?

六、论述题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 词解释汇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讲授法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方式。 3、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将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课表分科轮流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课的类型:简称课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有单一课和综合课。 5、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6、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和程序。 41、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又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际行动、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 42、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教育任务,自觉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 43、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的教育方法。 44、五爱教育: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5、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46、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它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47、班集体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在认识、情感、意志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班级共同心理气氛的提高与发展,对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有重要作用。 48、班风:就是班级比较稳定而持久的作风,是道德面貌、行为态度的集中表现。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2013年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附答案)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容: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乱纪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题,每题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

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精品文档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 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 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5. 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6. 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9.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 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 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2.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4.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5. 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6. 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7. 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8. 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9.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10. 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1欢迎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3/27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小学英语科目] (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Ⅰ.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5%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D . 1997年8月1日9C.1996年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 ) 2.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D C.总理签署.地方政府 ( ) 3.“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D .《教师资格条例》C.《教育法》 ( ) 4.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D .自觉原则 C.民主原则 ( ) 5.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 B.三至五年 D .六年 C.两年 Ⅱ.认真读下面五个句子,正确的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5% ( ) 6.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不需要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 ) 7.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 8.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变化需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 ( ) 9.绝对评价是指按照正态分布率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 1 2020/3/27 ( ) 10.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包括知识目标、经验目标、情感目标。 第二部分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Ⅰ.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5%Directions: There are 15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e following.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

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含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题题库(最新)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题题库(最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 ) 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C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 )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

D.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 )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D ) A.一般化 B.具体化C.分化 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分析

2010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进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C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进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此外,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C )。 A.美德是否可 教 B.教学具有教

育性 C.人的和谐进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进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依照儿童身心进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时期的主张。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进展》 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究时期。 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 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 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进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进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D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 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讲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卷(word 高清晰版 +参考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10、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1试题与标准答案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 (全国新课标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理1)已知集合A ={x |x 2 -2x >0},B ={x |-5<x <5},则( ). A .A ∩B= B.A ∪B =R C .B ?A D.A ?B 2.(2013课标全国Ⅰ,理2)若复数z 满足(3-4i)z =|4+3i |,则z 的虚部为( ). A .-4 B.45- C .4 D.4 5 3.(2013课标全国Ⅰ,理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按性别分层抽样 C.按学段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4.(2013课标全国Ⅰ,理4)已知双曲线C:2222=1x y a b -(a >0,b >0)的离心率为5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 =14x ± B .y=13x ± C .y =12x ± D.y=±x 5.(2013课标全国Ⅰ,理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1,3],则输出 的s 属于( ). A.[-3,4] B.[-5,2] C.[-4,3] D .[-2,5] 6.(2013课标全国Ⅰ,理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 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500π3cm3 B.866π 3cm 3 C .1372π3cm3 D.2048π 3cm3 7.(2013课标全国Ⅰ,理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 A.3 B .4 C .5 D.6 8.(2013课标全国Ⅰ,理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 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6+8π B .8+8π C .16+16π D.8+16π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

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 (2)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 (4)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3.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5.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9.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10.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1.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2.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4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2015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1卷(含详细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英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6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arch6 EyotsandAits-ThamesIslands,byMirandaVickers.TheThameshadmanyislands.Mirandahasund ertakenareviewofallofthem.Shewilltellusaboutthoseofgreatestinterest. Online More LondonCanalMuseum 12-13NewWharfRoad,LondonNI9RT Tel:020

21.WhenisthetalkonJamesBrindley? A.February6th. B.March6th. C.November7th. D.December5th. 22.WhatisthetopicofthetalkinFebruary? A.TheCanalPioneers. B.IcefortheMetropolis C.EyotsandAits-ThamesIslands D.AnUpdateontheCotswordCanals 23.WhowillgivethetalkontheislandsintheThames. A.MirandaVickers B.MalcolmTucker C.ChrisLewis D.LizPayne 21.C二句 日期 22.D一句 可23.A可以 素 sotafarmers’marketthatprovedtobemorethanworththeearlywake-upcall. Themarket,whichwasfoundedin1979,setsupitstentseverySaturdayfrom7:00amto1p.m,raino rshine,alongNorthLemonandStatestreets.Basketsofperfectredstrawberries,thered-painteds idesoftheJavaDawgcoffeetruck;andmostofall,thetomatoes:amazing,large,softandroundredto matoes. Disappointedbymanyabroken,vine-ripened(蔓上成熟的)promise,I’verefusedtobuywintertomatoesf oryears.Nomatterhowattractivetheylookinthe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 2.独特的研究课题:如何教、如何学和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0~2感知运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运算阶段,11-15形式运算阶段 7.苏联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8.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4-5主动感对内疚感,6-11勤奋感对自卑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鲍姆宁将家庭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11.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12.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斯金纳——程序教学 13.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操作性 条件作用论 15.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完型-顿悟说、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 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7.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 内驱力组成 18.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根绝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