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交学考研重要资料-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复习笔记

外交学考研重要资料-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复习笔记

外交学考研重要资料-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复习笔记
外交学考研重要资料-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复习笔记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

牛军编著

?导论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目的

?三、学习的基本线索

?(一)中国革命运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二)国际环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互动

?(三)中国内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的分期

?五、研究概况

?第一章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缘起和发展(1949?a1955)

?总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此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亦开始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产物,这场革命运动历时20余年,是一

个渐进并在最后阶段发生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这场革命运动和建国的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步形成了处理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概括地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独立自主”,“以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所制定的对外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的对外政策,它要处理的对外关系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是,中共中央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一直指导着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观念的延续性,也同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在革命运动的后期提出的。随着建国的进程,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外部事件和处理重大外交问题后,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对外政策。1954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1955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是当时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次最重要的实践。可以说,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架构。

?第一节新中国对外政策的缘起

?指导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政策原则概括起来说就是三项,即“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些都是毛泽东用形象的语言所做的概括。

?这三个原则是在革命运动即将结束的阶段先后提出的,由于建国后不久便爆发了朝鲜战争和中国很快决定抗美援朝,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并导致建国后刚出现的对外关系格局被较长时间地固定下来,这些革命时期形成的指导原则一直延续到建国后一段时间。

?第二节与苏联结盟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此为标志,中苏同盟终于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中,中苏结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在当时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一块基石,对后来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等均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综观战后中共与苏联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与苏联领导人谈判的全过程,可以说中苏结盟是在双方不断协调战略利益中完成的。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使双方关系达到了最高潮,为以后一个时期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历史的进程也表明,中苏同盟并没有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中苏双方在条约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也表明后来中苏同盟破裂是有历史性的原因的。

?第三节中美对抗的形成

?美国被视为中国革命的头号敌人,并不完全是基于理论的演绎。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与美国对抗的道路,同美国这个时期的对华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从客观环境看,由于当时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中共中央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面对的外部压力实际上既来自美国,也来自苏联。

?中国国内政治环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与美国方面曾有过两次直接的接触。

?朝鲜战争导致中国与美国兵戎相见,中国与美国对抗的格局从此固定下来了。

?第四节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建国后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一项影响极为深远的对外政策。在这项政策指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建国后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境外同以美国军队为主的多国联合部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当时拥有在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军队,在联合国军中,美国陆军兵力占到70%多,海空军占到97%,中国军队实际上主要是与美军作战,所以也称中美第一次战争。

?朝鲜战争的起因和爆发

?中国的抗美援朝出兵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军事目标的提出、调整和实施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及影响

?第五节援越抗法与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援越抗法政策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及影响

?第六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长期倡导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它的主要内容及准确表述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逐步形成的,在文字表述上也是逐步完善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有思想的渊源,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发展的现实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重要转变。其最初是为处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而提出的,但它提出之后很快就被中国领导人当作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普遍准则。

?第七节参加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概况

?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及意义

?附录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2. 周恩来致各国政府公函

? 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4.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 5.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第一章讨论思考题

?1,?°一边倒?±政策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3,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影响。

?第二章发展与波动的十年(1956?a1965)

?总述:

从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它的主要特点可以用“发展、探索与动荡”来概括。

通观这十年的中国对外关系,不论是发展还是探索,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正是在复杂多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中国对外关系也呈现出起伏动荡的状况。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恶化,既有外部的原因,有时也同中国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变化有关。相比较而言,中国内部因素对中国对外关系起伏动荡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第一节新外交方针的酝酿与形成

?新外交方针大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6年秋中共八大形成,并在会议期间被系统地提出和阐述。1956年9月15—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不论后来的发展有多么曲折,中共八大在当时的里程碑意义和对中国内外政策的影响,都是长

期的和巨大的。

?八大提出新外交方针的背景与条件

?新外交方针的意义

?第二节中苏同盟关系的发展与衰落?中苏关系友好发展

?中苏分歧的产生及其原因

?中苏关系的发展与衰落

?第三节探索解决陆地边界遗留问题?陆地边界遗留问题的基本情况

?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

?解决中缅边界遗留问题

?处理中印边界争端与中印边界反击战

?解决其他一些边界问题

?第四节中美大使级会谈

?中美会谈的原因及双方的初步接触

?中美大使级会谈阶段及意义

?第五节建立和发展与亚非拉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世界政治中出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毛泽东再一次提出“中间地带”的概念,并逐步发展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

?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及加大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第六节支持印度支那三国反对美国的干涉与侵略

?印度支那是中国南部的邻接地区,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与安全有重要的影响。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束后,由于美国的干涉,印度支那地区的局势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随着美国不断干涉并最终入侵越南,中国终于形成了援越抗美政策。这项政策自形成之日起,持续执行了10年之久,直到1973年美国与越南签署协议,美国军队退出印度支那才结束。

?附录

?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

? 2.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 3.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 4. 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

?第二章讨论思考题?1,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2,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起因。

?3,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

育明教育22014年考研复习宏观规划2仅供参考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 一、基本概况 一)起止时间;(识记) 二)都城:(识记) 三)疆域:(识记) 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 二、政治状况 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 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 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 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 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 ——独相→群相、分权制衡。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 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距今约80万-65万年。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 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 (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因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历史学家之所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母系氏族公社”,就是这个缘故。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事务由大家决定。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文献记载:“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刑法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 2、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 (1)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文化层不厚,主要有一些灰源墓葬和器物群。同类文化在登封、郑县等地也有发现。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 (2)磁山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的磁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等。 (3)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8和2009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B.语言是一种有声符号系统 C.语言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下列属性中,风声、雨声、喷嚏声、咳嗽声均不具有的一项是() A.生理属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物理属性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属于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 C. D.[o,y]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派生构词的一项是() A.rewrite B.cats C.teacher D.unafraid 5.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A.惯用语 B.歇后语 C.成语 D.术语 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 A.结构语法理论 B.功能语法理论 C.生成语法理论 D.认知语法理论 8.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D.是组合,不是成分 9.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A.性 B.格 C.数 D.态 1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 B.义项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D.词的多个义项并非总有关联 11.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B.语义场与上下位词关系密切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12.“行为”和“行径”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 B.形象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理性意义不同 13.下列文字系统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苏美尔文字 B.阿拉伯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拉丁文字 14.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A.文字的创制 B.正字法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改革 1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 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 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 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16.语汇系统中最为稳固而不易变化的是() A.一般语汇 B.基本语汇 C.通用语汇 D.专用语汇 17.感性思维(前思维)活动不包括()A.视觉和听觉 B.触觉和知觉 C.记忆和想象 D.情感和意志 18.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5岁左右 D.12岁左右 19.下列关于母语教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语教学主要指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B.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一种语言C.母语教学的任务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教学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 20.对于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目前较多采用的分类是() A.系统前错误、系统错误、系统后错误B.语法错误、语汇错误、语音错误 C.可容忍的错误、部分容忍的错误、不能容忍的错误 D.目标语判断性错误、来源语干扰性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书面形式 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 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 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 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2.从发音机制上看,辅音的音质决定于() A.发音方法 B.发音部位 C.唇形圆展 D.舌位高低 E.舌位前后 23.“奥林匹克”这个词属于()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语言学概述 1.1.1知识要点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的定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功能)。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结构)。 2.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能感知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和对象 (1)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 (2)对象:语言。 (3)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二、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对象:结构+功能。 2.研究方法:描写语言事实,解释一般规律。 三、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1.研究地位的提高。 2.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 语言交际的五大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四、语言学的分类 1.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结构本身(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宏观语言学:研究语言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本体语言学:类似于微观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语言理论的应用和语言应用理论(传统只有前者→语言教学)。 3.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又称专语语言学,是指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和发展,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分类、研究观念和方法,以及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研究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英语史。 五、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功用

南大历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1995年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评析其优劣。 5、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 1996 一、名词解释(任择5题,每题5分) 1、殷墟 2、四书五经 3、吐谷浑 4、侨洲郡县 5、淝水之战 6、庆历新政 7、乡度会试 8、土木之变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择3题,每题10分) 1、何谓“十通” 2、唐朝的三省制 3、元朝统一的意义 4、“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 5、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三、论述下列问题(1—2题必做,3—5题任择其一,每题15分) 1、东汉、唐、明三朝宦官擅权及其特征。 2、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3、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4、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 5、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南京大学1997年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马王堆遗址 2.向戎弭兵 3.甘露之变 4.绍兴和议 5.一条鞭法 6.总督巡抚 7.四库全书 8.马可波罗游记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先秦诸子极其代表人物 2.熙(宁)(元)丰变法的基本内容 3.康乾盛世说明了什么. 三、论述下列问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辅政体制(宰相制)的变化

2、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3、隋唐宋元明清的地方行政机构。 南大1999 一、标出以下考古遗存之今地(省级),并从中拣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部分(打勾)。(每个一分共5分)马坝龙山磁山河姆渡长阳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1975年在湖北__出土了一千支竹简。 2、西汉曾封__为南越王。 3、《春秋》三传指__,__,__。 4、《五经正义》的作者为__。 5、《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和__号称宋代四大部书。 7、成书于十三世纪,原文为畏兀尔体蒙古文的一部著作名为__。 8、汉文文献将唐时都于拜占廷的东罗马帝国写作__。将苏门答腊岛上的强国写作_。 9、辽之南京称__府。元之上都为__,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确定的政治中心分别为__(今辽宁新宾)和__(今沈阳)。 三、填写五代十国简表部分的空缺部分 国名开国者政治中心 __郭威开封 吴杨行密__ __孟知祥成都 北汉__晋阳(太原) 楚马殷__ 四、判断正误,误者予以纠正(每个4分,共20分) 1、出土的甲骨文全面反映了商代“有典有册”的盛况。 2、秦始皇派庄子入滇,封“滇王”。 3、曹丕行“九品中正制”,背离了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原则。 4、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徒众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5、宋代“客户”指隶属于地主、官僚的外来户。 五、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共和行政 2、清议 3、喀剌汉王朝 六、问答 1、以“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与演化为主要线索,扼要说明专制主义强化的轨迹(28分) 2、扼要阐述“人头税”(含户税)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12分) 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 1.三国(孙吴纪年)简牍 2.《管子》 3.《长恨歌》 4.侨州郡县 5.嘉定合议 6.文献通考 7.鱼鳞图册 8.改土归流 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 1.汉武帝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牛李党争及其社会影响 3.王安石变法 4.郑和下西洋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考研语言学概论-7.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7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语言中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词组或句子,在其生成过程中都可能重复使用过一条或几条结构规则。(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英语“books”中的“s”是词尾。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日子”中的“子”是词根语素。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好极了”、“为了明天”属于内向结构。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5.英语“He reads a letter.”中read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数、时和人称。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6.派生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7.汉语中的单音词、联绵词以及音译词都是单纯词。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8.词类划分的重要标准有两个:一是句法标准,二是意义标准。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9.一切语言都有开放性词类,而大多数语言也有一些封闭性词类。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10.变换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二、简答题(总题数:28,分数:90.00) 1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法规则是由哪两种规则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词法和句法有何联系与区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位/语素与词位/词有何区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词位/词和词组的区别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词组和句子有哪些差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什么是词根形位?什么是附加形位?后缀与词尾有什么区别?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构词法和构形法有什么区别?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词的形态特点(语法形式),可把语言大致分成几类?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范畴。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语法范畴中的“性”的概念有什么特殊性?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每一种语法范畴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什么叫形态?为什么说形态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之一?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形态变化有哪些主要形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但内部矛盾重重,军纪松弛,人心涣散。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士卒虽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可是曹操的统治集团内部比较稳定,将士用命。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他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的乌巢,全烧袁军粮食、辎重一万余车,袁军大乱。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全歼袁军七万余人,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以弱性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袁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死。曹操在巩固了他在兖、豫地区的统治之后,又进兵河北,消灭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熙等势力。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又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与袁氏勾结的乌桓头人,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赤壁之战别称乌林之役。东汉末,曹操先后平定袁术、吕布、袁绍父子后,据有河北及中原大部。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南征荆州,欲进而统一南方。时荆州牧刘表卒,表幼子琮举州降。寄寓于刘表的刘备,自樊率众过襄阳,退至当阳,遣关羽率水军往江陵接应。操率轻骑五千穷追,于当阳长坂大破备军,备率余众与羽及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会于夏口。操军夺取江陵,将顺流东下,并写信给孙权招降。备遣诸葛亮请教于孙权,权犹豫未决,亮指出操军远来疲弊、不习水性、荆州民未服,孙刘合力必能破操,则鼎足之势成。张昭等则以势力悬殊,不如迎之。鲁肃劝权不可放弃已据江南之局面,周瑜力言操军可破之理由,权乃决心应战。以瑜、程普为左、右督,以肃为赞军校尉,率兵三万与备两万会于樊口,时操军约二十余万。是年东战于赤壁。时操军已有疫疾,初战不利,退至乌林,操军战船首尾相连,瑜将黄盖献计伪降,以斗舰十艘满载引火物,及接近操船舰同时发火,烧尽北船。时东南风急,遂沿及岸上营地。操军大溃,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率军继进,操遂烧余船资,从华容败逃。瑜、备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是役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备旋地荆州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后又得益州,遂与孙、曹渐成三足鼎分之势。 屯田亦称屯垦,即对土地所行之有组织垦种。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兵士、利用人犯或招募农户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类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军兵及其家属进行屯种,民屯即以民户为主体之有组织屯种,其中包括一般民户屯种及罪犯屯种。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曹操接受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民屯的农民称屯田客或典农部民,与国家按四六或对半分成。军屯的生产者称屯田兵或田卒。屯田制度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唐宋时,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金元屯田甚盛,元代除军屯、民屯外,并有军民混合屯。明代掌于工部屯田司。清沿明制,而屯田规模更大。历代所行屯田,组织性强,耕种面积大,便于水利建设,变大片荒地为良田,对当时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开发边疆起到积极作用。 曹魏屯田曹操实行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屯田分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几十人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垦荒种地。屯田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不服徭役,但不许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其中,中英《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这些主权都只是部分破坏,而没有完全丧失 3.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4.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第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辛丑条约》以后,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注意两者的区别。 5.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极端贫困及不自由的生活。 两半社会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半殖民地化;经济半封建化;社会不平衡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既可以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也可以表述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6.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第一,地主阶级——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第二,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第三,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第四,资产阶级——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注意,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属于劳动人民。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8.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 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 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OC专业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 第 1 页共14 页

招生。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 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 创会会长。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 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 主任。包伟民学术专长在于宋代社会经济史。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硕士期间师从徐规先生,后北上北京大学,投入邓广铭先生门下攻读宋史获博士学位。李全德,师从邓小南,宋史方 向的硕导,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史;皮庆生应该有带硕士(存疑),研究方向为宋代民间信仰、礼制和文献学。 第 2 页共14 页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 一、填空题 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特殊性就在于语言具有______功能和______功能。 答案:交际、认知 2.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______的几种表现。 答案:系统性 3. 从语言的______特点出发,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答案:任意性 4. 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 答案: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 5. 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______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______。 答案:历史比较法、汉藏语系 二、判断题A对B错 1. 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组成的。 答案:A 2. 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答案:A 3. 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答案:A 4. 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 答案:B

5. 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动物是没有的。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答案:A 6. 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答案:A 7.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那是后天的事情。 答案:A 8. 抽象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语言。 答案:B 9.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答案:B 10. 语言只是抽象思维的工具,动作思维的过程不需要语言。 答案:B 三、简答题 1. 人类为什么选择声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 答案:第一,声音具有表现方式上的优点。它可以随时产生,随时消失,使用中不占空间,不需要光线等条件,没有携带和储存等负担,不需要占用人的手、眼睛等,从而不影响一般的劳动。 第二,语音具有组合上的优点。它可以在相对无限的时间的线条上组合成相对无数的声音单位,为语言符号提供足够的表现形式。 当然,声音也有它的缺点,看不见摸不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口语中的词清晰度不高,稍微不留意就听不懂。人们经常利用手势、眼神、重复、解释等办法弥补。 2. 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 答案:聋哑人不会说话,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准确地表达,但事实证明,聋哑人是能进行思维的。研究表明,失语症患者已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并未丧失思维能力,他们照样能进行思维活动,只是说不出来。多数先天性聋哑儿童,虽没学会手势语和文字,但都能根据“a>b 和b>c”来完成推断“a>c”这样高水平的抽象推理。

考研语言学概论-10.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10 (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 1.下列四个汉语词,不属于借词的是:______(分数:1.00) A.啤酒 B.和尚 C.拖拉机 D.火箭炮 2.下列语言学研究门类中不属于具体语言学的是:______(分数:1.00) A.古代英语 B.理论语言学 C.汉语史 D.现代法语 3.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______。(分数:1.00) A.词类的变化 B.词序的改变 C.语法范畴的消长 D.形态的改变 4.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不包括:______(分数:1.00) A.文字学 B.语法学 C.音韵学 D.训诂学 5.下面哪个词具有书面语色彩:______(分数:1.00) A.脑壳 B..歇 C..搁 D.崎岖 6.下列不属于社会方言的是:______(分数:1.00) A.官腔 B.行业语 C.黑话 D.皮钦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分数:1.00)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8.就语言的谱系分类而言,下列四组语言,哪一组不具有亲属关系:______(分数:1.00) A.壮语、傣语、侗语 B.英语、德语、荷兰语 C.朝鲜语、满语、佤语 D.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9. 1.00)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10.中古汉语声母[b][d][g]后来并入[p][t][k],合流了,这条规律叫作:______(分数:1.00)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1.“木乃伊”一词是:______(分数:1.00) A.一个词根和一个后缀组成的词 B.三个词根语素组成的词 C.前缀加词根加后缀构成的词 D.一个三音节的单纯词 12.下列哪种语言不属于黏着语:______(分数:1.00) A.壮语 B.土耳其语 C.日语 D.芬兰语 13.从文字的类型上讲,阿拉伯文属于______(分数:1.00) A.表音文字 B.音位文字 C.表意文字 D.意音文字 14.下列关于文字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分数:1.00) A.所有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B.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C.文字和语言一样,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不具有阶级性 D.用某种文字去记录某种语言,其选择是相对自由的 15.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______(分数:1.00)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6.采用拉丁字母的是:______(分数:2.00)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E.英语 1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的时候,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 E.发元音的时候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气流较强。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因而只能渐变 B.与语汇和语法相比,语音最容易发生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