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阅读

美术阅读

美术阅读
美术阅读

浅谈美术阅读

——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内容摘要:针对目前初中生美术阅读的现状,笔者提出为感受美而阅读,为想象美而阅读,为创造美而阅读的观点。初中生进行必要的、经常的阅读,特别是美术阅读,是要使学生的身心充满欢乐。这个欢乐的源泉就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面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的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诧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

关键词:美术阅读、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读那些有价值的科学书籍和文艺书籍?为什么他们只阅读一些轻浮的冒险小说和像蜉蝣一样短命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低劣作品呢?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这种阅读应当占据人的整个理智和心灵,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苏霍姆林斯基目前,中学生出现了大量的不愿意去阅读,或者阅读一些低劣作品的现象。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讲,已经脱离了中学生的生活,更不要提要广泛的阅读。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学生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得只是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到非要把这些知识搞清楚不可。

但是现状却是,读书越来越少了,范围越来越小了,因此,作为老师,应鼓舞,引导学生,亲自去感受和发现阅读,原来是这样一种强烈的情感。而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去让学生为感受美而阅读,为想象美而阅读,为创造美而阅读,初中生进行必要的、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一)美术阅读——“感受美”;

感受美:学生通过美术阅读,其中的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

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

例1: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至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活动,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观察人、自然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二)美术阅读——“想象美”;

在心理学书中,想象是这样解释的。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现代科学揭示:想象或幻想是人类大脑的特殊功能,是人类所特有的把已有的信息与新的信息重新设计组合的才能,是使人们“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开拓未来的“神奇的魔杖”。拿破仑曾说过:“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德国诗人波德莱亚称想象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

例2:七年级下册关于肌理变化的教学内容。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水墨游戏”。学生的情绪起来了。师说:“水墨游戏怎么玩呢?水墨水墨,蘸点水,蘸点墨,轻轻松松玩一玩。”当学生发现了墨色的浓淡变化,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哇哇乱叫。一节课,学生就在轻松、激情的游戏中玩出了墨色的浓淡干湿。再看看他们画的杰作吧:画成一团浓墨的是“乌云密布”,画成一点一点干墨的是“雨点打在干燥的马路上,尘土飞扬”,还有“波涛翻滚的海面”、“夕阳下的小屋”……通过阅读,学生的想象力这根神奇的魔杖,正在飞翔,你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

(三)美术阅读——“创造美”。

这样的阅读材料中蕴藏着许多无法用文字去多加装饰的美术语言,而正是这样一个个朴实无言的画面中有着或许很深的情感,足以先震撼我们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心灵上深深的触动。学生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创造力,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的创造力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

例3:达芬奇是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博学者,其同时是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与米开

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的父母为地主与农妇,他在意大利佛罗伦斯附近的文西城出生与长大。达芬奇以其画作写实性及具影响力闻名,前者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以写实著称,后者像《维特鲁威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具有超越当时的广泛构思,著名的概念性发明比方直升机、坦克车、太阳能聚焦使用、计算机、板块构造论基本原理、双层壳等许多构想。在他的生平中,这么多的设计只有少数能建造出来或具体可行;现代科学所用的冶金及工程学技术在文艺复兴时代方处于摇篮期。此外,达芬奇显著提升了解剖学、天文学、土木、水利工程学、光学以及流体动力学等领域的知识水平。他的作品中只有极少数画作流传下来,加上散布在形形色色收藏中包括了绘画、科学示意图、笔记的手稿。

这正如霍夫曼所言:“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这位大师,绘画和建筑,数学等多方面结合,令人信服地印证了美术阅读对人的创造力的诱导和激励、启发作用。

梅子涵老师说过:“一个孩子每一天都在向前走去,他清晨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东西,都将变成他身体里的一个部分”。美术读物中的每一笔色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便是那学生所要接受的“第一个东西”,它必将变成学生身体里的一部分。作为老师,不能不竭尽全力为学生推荐最好的美术阅读作品。这些作品分别从各种角度,由各位不同的画家用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与孩子做最朴素的交谈。我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这只是开始,慢慢还有补充。

按照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美术审美的能力。美术审美能力,不单纯是对绘画能力的使用,它还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美术教学必须增加阅读实践的量,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美术阅读无形之中就成为学生接触学习美术必要的途径。让学生为感受美而阅读,为想象美而阅读,为创造美而阅读!

参考文献:

①《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教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②《50部必知的美术经典》(中国)祝博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02月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下册: 《家乡的桥和塔》教学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周辉 背景分析: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产生,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热爱家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瓶子穿新衣 一、设计思路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在设计活动时,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首先,根据我园“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特色课程的要求,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创造。如:对各种形状不同的瓶子的联想,对装饰材料的组合运用,这些都隐含着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其次,我也注重我园的基础课程。在技能的传授上老师也开拓思路,把孩子们原有的一些平面装饰技能重新组合运用到立体装饰上。对孩子来说,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飞跃。 三、重点难点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走进水墨画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美术教育叙事案例优秀范例

美术教育叙事案例优秀范例 我们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每天都应该以一颗细腻的心面对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用心感受,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够 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那是至善、至真与至美,那师生熔炉与共的 最好的境界。教师从教的心情愉快,学生学习的心情愉快,师生之 间的交往愉快,那样何愁教育的质与量呢? 教师要带着一颗师心而来,师心里面也要有童心、爱心,这样就会感动学生,感动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 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 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制作出更多成功 的作品,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同时更多的鼓励更能促进学 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 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有个男生美滋滋的来交作业。我一看他手中的作业,线条很乱,造型也不准,心中有些不高兴,心想:画成 这样还美滋滋的。心里这样想着就随口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你都 没有认真画?”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没想到他十分不高兴,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办 公室我还在想那一幕。我很想把他叫出来,狠狠地训斥他一顿。但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我发现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是在 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们美滋滋的向老师展 示作业时,内心需求的并不是指导和挑剔,而是想诉说,想得到老 师的肯定。如果我当时不是给学生改作品,而是说,你画的很好, 也很用心,如果线条再流畅一些,或是构图再合理一些会更好。我

小学的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水墨游戏》 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喜欢想象,只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看到他们的思维的活跃和创作的大胆。那么,如果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美术课就先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我利用课前在教室里粘贴了大量的上学期《水墨游戏》的学生作品,当学生们有的说笑,有的懒散走进教室时,立刻看到了许多熟悉的画面,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许多学生开始找自己的作品,教室里显得嘈杂起来,不过没关系,这都在我意料之中。随着我响亮的一声“上课”,学生们都习惯性的、整齐的起立,一切进入正轨,尽在掌握。 师:同学们刚刚欣赏了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次画展,你想起了什么?(示意大家看到教室里粘贴的作品。) 生:想起了我们上学期上的《彩墨游戏》那一课。 生:我还想起了那堂课上我们是在做“挑战”游戏中画的这些画。 师: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堂课啊,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玩一次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水墨游戏 这种形式的导入,简捷而有效。学生看到自己曾经的作品,唤起了他们对中国画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但毕竟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十分有

限粗浅,他们的好奇与求知欲使之带着疑问急于想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了铺垫。 师: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在游戏中我们使用的几件宝物是什么吗? 生:是笔、墨、纸、砚。 师:对,也就是文房四宝。(板书: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如果用生硬的语言对学生们说“我们来练习练习笔墨吧”,那么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性就会少了一半,所以我结合要继续“挑战”游戏的结构安排来设计教学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另外,还要在细微之处渗透对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的养成。 师: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用文房四宝武装自己,再操练操练。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先要在书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然后才能动笔呀。 中国画从内涵到形式,前辈们早已登峰造极,使后代景仰与效仿。而学生们对国画的了解和笔墨的控制更是十分有限,因此我认为在练习的过程中,既不能难度大要求过高,也不可一开始就放任其涂鸦。否则,不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就是毫无技法,何谈国画艺术?所以我在教学从实际出发,既要按程式,学习传统中的本源东西。

小学二年级美术《大脚丫》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大脚丫》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湖南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以“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为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这一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真知识,真本领,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大脚丫》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和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问题思考】 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加以创新,制作出一双有趣而有特色的拖鞋。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拖鞋的结构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用造型能力。 2、能力目标:能掌握纸拖鞋的制作过程,能通过不同形式制作出精美的纸拖鞋。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并能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出精美的合脚的纸拖鞋。【教学难点】 将拖鞋装饰得精美。 【教学准备】 教师: 1、鞋子的实物。 2、手工制作完成的拖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6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合集]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6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合 集] 6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合集《下雨了》是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在本课中,我通过听——看——忆——赏——想——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各种雨景的回忆,了 解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 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留 心生活的好习惯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善于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美,并借助一定的美术语言,才能 真正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好的作品。对于一年级的学 生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他们绘画技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 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不论是穿着小雨靴 在雨中踩水,还是拿着小雨伞在雨中疯疯闹闹,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孩子们 对雨的形态和相关的场景还是缺少一个系统的观察。因此在进行 《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各 种形态的雨以及雨中的情景。这个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 察能力,加深了他们对雨的印象,同时也为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会雨的美,我以歌曲《小雨沙沙》作导入,使学生进入歌曲所创设的境界。熟悉优美的韵律,让学生潜移 默化融入雨的意境之中,自然地进入了课题。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再通过生动精彩的课件展示下雨时的各种场景,激发了学生对各 种雨景的回忆,而学生的情感也逐渐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 解不断深化起来,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此时我再通 过课件展示画雨景的一些窍门要点及优秀作品,给学生做了一个很

美术教学育人案例

则育人育己的教学案例 李伟 (1)背景 这一天是2011年的3月26日,这件小事是发生在七年六班的美术课上。 大家都在安静地在作画,可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同学王玲和同桌孙达圣却不知因为什么事而闹起别扭,不一会,王玲举手说:“老师,孙达圣老在下面哼哼歌儿,真闹人。”我听后,走过去就问孙达圣:“你哼哼什么歌儿?”他稍微停了一会儿,又哼了起来。我凑到他跟前说:“如果实在想唱,我们先停下来,你到前面大声唱一块。”他听出了我的话里有话,并没有悔改之意,而是一脸的不在乎,又在小声哼唱,还有不满情绪。 (2)主题 我想,他这样暗暗地“反抗”,一定有什么“冤情”。于是,我按捺住情绪,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转移矛盾对他的画进行指导,好让他把精力放在画上,但是我发现他虽然手上不停地涂色,但神情还是不服气的样子。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刚宣布完下课,王玲同学又皱着眉头、不高兴地来告状,此时,孙达圣“获得自由后”更是不顾同学感受,故意气同学。我想,这个小家伙,究意是为了什么?不能让他就这样接着上下一节课,我决定找他好好谈一谈。 (3)细节

我抱着作业,把他叫到走廊,起先,他好像预感到要挨批,执意不去,我诚恳地说:“老师不批评你,就问你一句话”。他还是摇头,不肯来,我又蹲下来保证说:“老师真的就跟你说一句话,行吗?”他将信将疑地跟着我到了洗漱间里,我摸着他的头问他上课为什么那样?这时,他委屈地说出了原因:原来上课画画时,他的彩笔不小心抹到了脸上,同桌王玲和另一位同学笑话他,他的自尊心受不了了,还了几句嘴后,不解气,就哼哼歌儿“报复”她。也算是自我解嘲吧。 (4)结果 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安慰他,并说明同学没有讥笑你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奇好玩,比如:唐老师上课作画时,脸上抹了一块颜色,你们一定会哄堂大笑,那我就不上课了?噘着嘴巴生闷气吗?说着,我做出可笑滑稽的模样,他听着、看着,含着泪水噗哧地笑了,我见他抵触的情绪有了缓解,就接着说,也要找王玲谈,并教育他同学之间要友爱,交往中闹点笑话是正常的,应当一笑了之,你是男子汉心胸要宽阔大度一些……边说边拧开水龙头,把他脸上的颜色抹掉,又替他擦干了眼泪,对着镜子说:“你看你看,脸不是干净了吗?”他看着镜子,手拽着我的衣服,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5)评析 看着他走回教室的背影,我的心轻松了许多,遇到问题,一定要弄清前因后果,这样大家都是在心平气后中化解了矛盾,进行了教育,一味地就事论事,冲动发火是不可取的,学生幼小稚嫩的心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传承美学的文化——《各种各样的鞋》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但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实行综合,

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实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很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水平。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课题:《戏剧脸谱》班级:六年级(2)班 案例背景 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在上《戏剧脸谱》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所了解的情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境下完成脸谱图案的绘画。避免走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从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为了能上好《戏剧脸谱》一课,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脸谱的知识及其图案,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一张已经画好了的各式各样的脸型,这样一来为《戏剧脸谱》课堂打好了第一桩。我也准备了几张自

己画的脸谱图案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提高对中国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脸谱图形创造的兴趣。 案例描述 当我处理《戏剧脸谱》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其教学过程如下:

美术教学案例

服装欣赏课教学案例——美术教学案例 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学董铁丹 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新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它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但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欣赏、评述教学时,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但学生一动起来就会乱,这就需要老师的调控、引导,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 一、[案例描述]: (一)学生当回设计师: 师问假设你是一名设计师你设计服装你要考虑到那些?生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如:好看的、质量好的、冬暖夏凉的、合适全体人购买的(假使我们那位同学能设计出来这样的服装,那

么其他的企业将面临着破产的境地。你也将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你会拥有大量的财富)我对学生的回答一般不会做否定的意见,都以鼓励的方法激励他们。还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说,我会设计出大方的,颜色不是很亮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下子激发了我的想法(因为我一向喜欢色彩单一的大方、得体的服装)我问学生:你们对老师的穿着进行评价?这回可好,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叫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学生这样总结,老师的衣着简单,朴素,不花枝招展,给人以一种亲近的感觉。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问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学生的眼里能看得出他们特别的喜欢我。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一件好的设计所必须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作以总结。(这样的引入直接,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学生当回欣赏、评述家: 师问你们比较一下爷爷、爸爸、自己的服装?生回答:爷爷穿的是中山装,爸爸穿的是西装,我穿的是校服(在家里穿的是休闲装)。 这时屏幕上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人映入学生眼帘(我事先作好的课件)哇!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从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人,今天走进了课堂。接着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旗袍,具有鲜艳特色的文革时期的军装,简朴实用的青年装,还有现代流行的一些服装,品牌装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一、积极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知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的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条件,抓住机遇,运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并加以补充和完善,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其次,就是要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比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清明上河图》时,请学生讨论当时百姓的日常生活,自然的联系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的交通工具,我们的衣着打扮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向学生提出一些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使其在课后遇到生活中的情景,就会主动的联系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此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对其进行美术训练的重要一点。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在科学史上,很多规律的发现,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促使人们对新情况、新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去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引起探求的欲望,开始创新活动。例如,我在讲《审美自律》时,先请学生欣赏三幅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画画而不同的画家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的探究下面的学习。 2.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信中提出问题。 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求知的欲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无论是与学习的内容有关还是无关,教师都要认真面对,不应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做好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辅导。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有时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会用到一些旧的知识作基础,这时,部分同学,感到学习困难,有的学生上课时听不懂,碰到实际问题也不知如何去处理,这时,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补差”工作就显得优为

美术教学课例分析

美术教学课例分析 巴彦琥硕中心小学------付永泉课例名称:折纸染色教学对象:四年级 教材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内容就是意味着不"唯书",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因此教育应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世界,这是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的。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展开,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力量。自编创新课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创新课例《折纸染色》中作品的制作,主要利用生宣纸的渗透效果,(那就是不同的折纸方法和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染色,效果就不一样),所以作品的最后效果往往带有一种偶然性,这也正是折纸染色的精华所在。作品的图案、色彩效果往往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这最能吸引低段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作激情。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内在的兴趣。"从各学科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创编源于生活,又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情景一: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折纸染色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被丰富多彩的、非常漂亮的折纸染色作品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哇!真漂亮!……太美了!"接着教师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介绍作品并出示课题:折纸染色。随后,教师提问:1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能说说吗?2这些图案和色彩你觉得用在什么地方比较好?让学生讨论回答。 再接着教师先出示印染或手工染的丝巾让学生欣赏,并与折纸染色作比较。随后,又出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学生眼中的“美”与“丑” 美术课本里经常会有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外国美术作品中的雕塑、油画里面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裸体的,或者是半裸,每当看到这些,学生们的反映都很怪异,有些胆子大的男同学就发出怪叫;有些女同学就赶紧低头或保持沉默;有些同学甚至会在书本插图上显示的特殊部位画上符号。。。。。。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用何种更贴切的言语去引导学生?学生的眼中的“美”与“丑”到底以什么为标准的? 在一次美术课上,当我提问要求学生对雕塑作品分类时,一位男同学说:“雕塑可以分为穿了衣服的和没有穿衣的”。他的话音刚落,就引发了好一阵怪笑。看着同学们好奇但是又似懂非懂的样子,我严肃地说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审美差异,介绍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等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雕塑作品,强调了人体艺术的运动、健康和自然美,顺手从桌上翻阅一本书,这本书中有几幅国内人体雕塑作品,正好可以给同学们看看。这时有的同学在忍不住偷偷地笑,还有还乘机大声怪叫,而更多的同学(女同学为主)保持沉默。 面对学生的反映,我很被动,也很生气。但是我又不能回避这个话题,回避将意味着什么?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人体呢? 这时一个调皮的同学开始插嘴:“老师,不是我无知,是我们怕丑。”全体同学都笑了,诡秘地望着我,看我怎样回答。这确实又给我出了个难题,不过我不愿意被他们牵着走,我的的智慧锦囊还不会“资源欠缺”。

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觉得人体丑吗?”没有人站起来反对,都神秘的笑了。“我这里倒是有几幅丑的。”我还没有说完,学生惊讶地望着我,有女同学连忙夸张地捂着眼睛,我说:“这都是你们的杰作,正好利用现在的机会作为回报展示给大家,心里好好地想想,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美术教室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被学生弄坏的学生作品和素描师范挂图。我拿出其中的一幅素描作品,画面已经被恶作剧的学生用签字笔画的乱七八糟;几张素描师范挂图也被恶作剧的学生挖破了;被还有摆在架上的石膏头像也被学生用铅笔添画了眼珠和胡须。。。。。。 “谁来谈感受?究竟美与丑的标准是什么?”我说,“你们对这样的作品怎么评价?”学生什么也没有说,刚才的神秘笑容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严肃的对同学们说:“对作品的尊重和认同是你的文化修养问题,你甚至可以批评可以辩论,但是随意涂划毁坏作品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我继续翻到书本中间的裸体画,问学生这怎么样?画家为什么画不穿衣服的人?赤裸的人体美吗?"孩子抬起头看着我却答不出。我从美术的抽屉里将自己以前学画时买来的《人体素描》、《人体油画集》拿出来翻给学生们看,告诉学生人是万物之灵,不仅人的思想和才智是万物之首,人体也是动物中最美的。我们可以拿人体与任何一种动物躯体进行比较,无论哪种动物躯体从形态到比例都不及人体美。比如男性发达的肌肉,倒三角的躯体,有力的四肢。又如女性人体柔美的曲线,正三角形的躯体,丰满的乳房。人体的这些特征是经历了几万年劳动锻炼而自身进化的结果。作者画这些是对生命力和美的歌颂。 我注意到,学生们听得挺认真,脸上的红晕渐渐退去,羞涩也不

美术教学课例:建筑风采

美术教学课例:建筑风采 教学内容:建筑风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型:欣赏课 适合对象:小学高段 教学理念:(谈剪画收集)在美术教学中,假如我们教师只局限于美术书中的几幅画让同学欣赏,那可扩展不了同学的视野,同学对美术的兴趣也难以提高,也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长期这样,对同学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如何突破这堵墙,方法并非没有,剪画收集法大可一试。剪画收集法和一些人集邮,集火花一样,目的是让同学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社会,去搜寻被遗弃的图片等,然后整理成册,以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和兴趣。假如想一下,在各类报刊杂志等处确有不少美术作品刊登,由于并不重视它,人们看完了就扔了,这些作品虽不是真迹佳品,但对喜好美术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提高学习美术的一味良药。所以有很多的美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了。那么,从现在开始,把身边的作品搜集起来,像集邮票一样把美术作品收集起来,不也是一项非常有意

义的活动吗? 去年,我发动了六年级同学开展剪画集画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在平时搜寻绘画、工艺图片、名人画像等各种觉得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都收集成一本小册子,注上标签,写上说明文字。 如: 美术作品 作品名称: 类型: 收集时间: 摘自刊物: 作品简介: 活动开展以来,同学纷纷从家里的旧报纸、杂志、挂历等地方,找到了各种各类美术作品,还为收集本取名称,分门别类,注上说明,填好标签等。 剪画搜集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把它利用起来,对课本作品量少的缺点是一个很好地补充,从中同学也可充任一下欣赏媒介,来介绍自身收集的作品。比方,我在指导欣赏课《外国绘画欣赏》和《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建筑欣赏》几课中,充沛利用了同学的集画册。让同学介绍自身收集的美术作品,同学在介绍中虽然不很完美,对画面理解较浅,但

美术课堂教学激趣导入案例

学校:香沟中心学校学科:一年级美术姓名:丁玉林 一、课题:圆圆的世界(一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 二、类型:游戏导入 三、器材:玻璃球、篮球等球类、小汽车玩具、纸箱、不规则物品 教师利用圆形玩具带孩子进入一个圆圆的世界。 师:出示大纸箱,同学们,老师带来许多宝贝,今天上课我们先玩一个“滚一滚”的游戏。谁愿意参加? 生好奇纸箱里的“宝贝”纷纷举起了小手。 师分好参赛小组(6-8人一组),每组选好一位小裁判。 师分发每组一种圆形物体和一个不规则物体。 游戏开始:生将两种不同的物体向前滚,看哪个物体先到达终点! 学生兴致勃勃的进行比赛。 游戏结束,每组派一名代表报告游戏结果 生:我们的篮球滚的快,纸箱差了一大截,呵呵...... 生:玻璃球滚的太快了,橡皮追不上..... 生:小汽车跑的最快,得了第一名!小尺走了一点点远! 师:同学们看圆形的东西真了不起,你们看这小汽车有了圆形的轮子,它可以像箭一样快速的前进!(师边说,边让小汽车在讲台上滑行) 师:世界上还有好多好多圆圆的物体,比如: 师拿出泡泡水,先慢慢的吹出一个泡泡 (让学生看清泡泡的变化过程,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接着师稍微提升吹得速度,吹出大小不一的圆形泡泡。 生:有的用手去接泡泡、有的用嘴或借助工具去赶泡泡让泡泡飞远飞高。 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迅速回答出:泡泡的变化(大小、颜色)泡泡是圆形的。 再逐一用PPT出示:弹力球、篮球、苹果、葡萄、纽扣、水晶球、地球仪、能发出声音的圆形玩具、星球等图。 引导学生接着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物体?感受圆形物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小朋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我们的生活处处有圆也离不开圆,生活中的圆有各种各样,有球形,椭圆形,蛋形的。我们就生活在圆圆的世界上,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圆圆世界的魅力!揭示并板书课题:《圆圆的世界》 设计意图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本导入环节中“猜一猜”活动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有趣的属相》 (2010-01-12 10:40:09)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课前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邮票的基本认识,掌握学生的知识基本结构情况,以此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采用口头问卷形式) 你见过邮票吗? 邮票的基本形状是怎样的? 你家里有邮票吗? 你用过邮票吗? 你记得邮票上有一些什么? (三)调查分析: 1、所有同学们都见过邮票,都知道邮票的基本形状,这说明学生们对邮票有一定的基本认识。 2、40%左右的同学家里有邮票的收藏,能经常接触邮票,对邮票认识的认识比较全面。 3、40%左右的同学能够知道邮票的上的图案和文字有什么?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欣赏邮票,通过学生对生肖邮票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关于邮票的知识,以此掌握邮票的设计内容、设计思想和制作方法。 设计内容——文字(面值、发行地区和发行时间)、图案。 设计思想——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制作方法——可以用学生所学习过的方法进行绘制,如彩纸剪贴、国画、纸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各种方法用来进行绘制邮票的图案。 三、过程设计: (一)教学策略:让学生欣赏生肖邮票→介绍邮票内容→产生设计冲动→设计→讲评。 (二)教案设计: 课题:有趣的属相 1、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生肖邮票。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情趣。 (3)在欣赏十二生肖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枚有意义的邮票。 3、教学难点: 邮票的设计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4、教学准备: 图片、剪刀、彩笔、胶棒、色卡纸 5、板书设计 课题有趣的属相 (1)构思 (2)起稿 A、图案 B、文字(面值、发行年代、发行者) (3)着色

最新美术教学课例分析

《变幻无穷的形象》课例分析 洮砚九年制学校周琴 教材分析 《变幻无穷的形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第十四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它通过开动学生的脑筋,借助美术语言和身边常见的物品形象,变化创意出心中的形象来,是富于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空间。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脸蛋开启思维、展开联想,通过形象的变化来表达心中的形象。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新课程课改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教学下,学生已经善于观察、思考,初步具备了应用美术语言和应用各种生活素材来创造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表现心中的想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容易被激发,老师稍作启发就能有丰富的创意。 教学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本校新课改的理念实验课题《小学美术“高效合作”的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了(交流预习、合作探究、达标训练、总结评价)。编制原则:一主题性原则、二探索性原则、三启发性性原则、四灵活性原则、五梯度新原则、六分层设置性原则、七创新型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即:优等生、一般生、学困生。将三层学生进行小组组合成三个大组六个小组,每组都含有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教学流程: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差异,将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组合成组。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作业要求方面,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采用星级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的作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设计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 2想像添画,用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来实现多样变化的效果。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生活用品或废旧材料、美术工具、图片、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3)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人物速写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叶浅予、黄胄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 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多年来从事美术教学,可以说是经历过很多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使我久久难忘,正是因为他,使我知道了如何正确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那是我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名男同学在讲笑话,旁边围着几名学生在小声的说笑着。“又是他!”,我当时很生气,他在班级里是以调皮捣蛋出名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快步走过去,把他从座位上拽了起来,大声的训斥了他几句。谁知他竟然一甩胳膊又坐了下去,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我非常气愤,一把抓住他,将他推到了班级外面,然后关上门继续上课了。从那以后,我每次给他班上课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用一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看着我,而且从此不再听我的课。上课时不是看童话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你也这样了,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时学生们在画画,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的巡视指导着,当走到这名学生桌边的时候,正巧他桌子上的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弯腰把文具盒捡了起来,放到了他的桌子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我当时认为无足轻重的举动竟改变了我和他。 又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画画,而他也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做些什么,而且出奇的安静,“他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图画本上画画,这可是我没想到的,,他是那么认真、专心地在完成着这副画,而且画得非常好。我当时很高兴,于是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第一个把他的作业拿到前面进行了展览,同学们也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当我把图画本递给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也是有着一丝激动和喜悦。。 从此以后,每次我在他班上课,他都表现得非常好,画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令我满意,我也总是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并且鼓励他参加一些绘画活动的比赛,而每次他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尽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 宋罗军 2018/6/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