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浅见

普通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浅见

普通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浅见
普通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浅见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环境类,专业代码 081001) 一、培养目标 秉承学校“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综合专业技能,能在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现代环境检测技术、资源、现代环境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自身在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相关工作所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环境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仪器分析与环境工程

仪器分析中通常把分析区域横向线度小于100um量级称为微区分析。微区分析应用的诸多技术,大多与表面分析相联系(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分析深度常小于1 m,有的甚至仅限于固体表面的若干原子层的深度。由于微曲和表面分的固有特点,使其涉及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综合性强,以实验室应用为主,且常常使用大型贵重仪器 在环境监测和分析工作中,尤其在我国,比较强调仪器、方法的简便阻便基层使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偏重于整体分析¨_l 。因此,虽然微区分析的许多技术早已应用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有的研究者已认识到.环境分析已经开始由分析痕量成分向状态、价态分析和向表面、微区分析方向发展:但是与整体分析相比,表面和微区分析仍然甚少应用于环境研究=本文试图从环境研究的特点和方法论的角度讨论有关现象,从微区分析这一侧面.讨论现代仪器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大系统。大气圈、水圈、土壤一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纷繁复杂的研究对象和相对固定的若干污染物种和监测项目决定了环境监测与分析工作的主要注意力,从一开始就放在丁大范围的监测、常量分析和痕量分析方面。与此有关的分析技术除部分环境分析专用技术外,包括各种色谱技术、某些光谱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技术、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色谱一光谱联用技术等等成为环境分析手段的主体。在空阃概念上,大多属于总体分析范畴。总体分析的缺陷在于“难于表明污染物的活性和被污染对象的部位。“这时,需要进行分区分析.甚至要进行表面(或微区)分析” J。这一描述无疑是正确的.但尚有不足。其他的作者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仅仅停留于知道某一种污染物的量是不足以把握它在环境中的作用的。例如:土壤、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重金属元素的作用就与它的数量、形态、价态等等密切相关 l_。而且,它的作尉和转化还与它和所在微环境例如微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J ]:若我fr】的观念仍然限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进行分析“.则我们很难会选用微区分析的手段去研究那些显然是多相多组分的样品,即便是作形态分析,也仍然倾向选用分离富集分析的整体分析的方法。自自地放弃了用微区分析方法可以获得的宝贵信息也许这就是在上文中已经引证过的大多数环境分析专著中基本上没有讨论微区分析技术的主要原因 在环境分析中,大气粒子或气溶胶的研究或许是使用微医(显微)分析最多的领域。在研究大气物质与海洋物质在气溶胶中相互作用的机理中,微区分析起了主导作用。事实上,正是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环境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整体的、分区的、微区的研究综合起来,才能够对环境对象形成完整而深刻的认识。以环境污染物为倒,它的分布不可能是完全均一的。它的产生、迁移、转化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很可能会有微观的图景和宏观的效应。监测和分析的总体分析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制定、环境污染冶理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在化学污染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成分包括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迁移、转化机理,价态形态分析等等的研究中。除总体分析和分区分析以外,微区(显微)分析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在这些方法之间建立磋系形成完整深刻的认识。还需要在方法论以及采样理论、统计方法、化学计量学方面的更多的研究工作:环境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许多与产品的检验分析方法一致,是移植而来的 t6][I 。在借用之后,根据环境分析的特点,在实验方法方面又会加改善或改进与近年环境有机污染日益突出的情况相联系,和NMR、GC—MS等方法一样.FT—IR应用也更加普遍。第\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

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试题A卷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09级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光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涉及到()。 A 试样通常需要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组分 B 光电效应 C 复杂组分的分离和两相分配 D 辐射光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的跃迁 2. 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 A 气体燃烧 B 气体放电 C 电极放电 D 电火花 3. 原子发射光谱中,与光谱强度无关的因素是()。 A 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B 高能级上的原子数 C 跃迁几率 D 蒸发温度 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的干扰。 A 磷酸 B 硫酸 C 镁 D 钾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 mg/L铅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7,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为0.018,其检出限为()。 A 10 μg/L B 20 μg/L C 15 μg/L D 5μg/L 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灵敏度为0.04 mg L-1/1%,当试样质量分数约为0.1%,配制25ml溶液应称取()试样? A 0.10 g B 0.015 g C 0.18 g D 0.020 g 第1页 注意:填写内容不要超出以上格式,第二页的边距和第一页一样 出题人(签名)__________ 室负责人(签名)_________

6.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A 化学计量火焰 B 贫燃火焰 C 电火花 D 富燃火焰 7.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A n → σ* 跃迁 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 π*跃迁 C n→π*跃迁 D σ→σ*跃迁 8.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 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9.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10.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A 理论塔板数 B 塔板高度 C 分离度 D 死时间 二、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吸光物质在()浓度及()厚度时的吸光度,它是表明物质对()的吸收能力。 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原子吸收时经历()、()、()和()四个阶段。 3. 紫外吸收光谱中,分子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级而且是量子化的。所以分子具有()能级、()能级和()能级。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吸收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产生吸收的是(),后者产生吸收的是()。前者使用的光源是()光源,后者是()光源。前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后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 第2页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摘要:不论是大气污染还是水质污染,都要求采用先进的测定技术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价。例如,在了解酸雨程度时,适宜采用离子色谱法;氟氯烃类气体和有机农药的测定,不但需要高难度的采样和预处理技术,还需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气质联用技术( GC -MS) 进行测定;如上所述,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这两个领域中,各类污染物质均需要相应的分析方法。因此仪器分析这门课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大气污染、水污染、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这门课是我向往已久的课程,因为在上学期通过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做一些专业基础实验,我对化学分析仪器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很是向往仪器分析这门课。另一方面,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我们来说,学好仪器分析这门课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的检测方法成为环境监测的必由之路。所以光谱法、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流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尤为重要【1】。但当我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才发现仪器分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仪器分析》的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知识琐碎,仪器结构复杂,原理抽象,涉及面广。例如对于气相色谱仪这一仪器来说,虽然书上介绍的很详细,老师讲解的也很细致,但听完之后对于它的整个气路流程还是不是很清楚,简单通过听课或者看书很难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所以自己课下也会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1善于总结。 对于仪器分析这门课,虽然它的知识点很琐碎,各章节之间联系也不是很紧密,但每门课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是我必做的一件事情,因为不仅加深了我的记忆,还能够通过总结比较拓宽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例如对于仪器分析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来说,自己就在课下做了一些总结,并且总结的同时也会通过过程图来进行记忆。 图1 笔记总结图2 原子吸收仪示意图 1.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以测量待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作

环境仪器分析知识点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跃迁至激发态,很短时间后又从高能级激发态跃迁回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就得到发射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组成 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组成。 光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试样蒸发、原子化和激发发光提供所需的能量,它的性质影响着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待测原子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所发射的特征光经分光后,得到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以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在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处于最低的能级状态,整个原子也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基态。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得到一定的能量后,就会发生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引起入射光强度的变化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 原子吸收光谱仪组成及其作用? 答: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原子化器:将试样中离子转变为原子蒸气。单色器:可测元素的共振吸收曲线与临近谱线分开。检测器: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读出数据。信号显示系统:将讯号经处理器放大,把检测结果显示出来。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的类型有哪三种,分别适合哪些元素的测定? 答:①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燃气与助燃器之比与化学计量关系相近,适用于大多数元素)

②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化学计量,具有还原性,温度低干扰多,背景高,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 ③贫燃火焰(燃气小于化学计量,具有氧化性,温度高,适用于易解离,电离的元素) 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中,石墨炉升温程序包括哪几步,作用分别是什么?答:①干燥:去除溶剂,防止样品溅射。②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出去。③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④净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5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有哪些?分别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消除? 答:①物理干扰。产生:在试样转移,气溶胶形成,试样热解,灰化和被测元素原子化等过程中,由于试样的物理特性变化而引起原子吸收信号下降的效益。消除:配制与待测液有近似组成的标准溶液,标准加入法,稀释。 ②化学干扰。产生:由于被测元素原子与共存组分化学反应生成稳定化合物,影响被测元素原子化。消除:加入释放剂,加保护剂,饱和剂,加电离缓冲剂。 ③电离干扰。产生:高温条件下,原子会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吸光度值下降,消除:加入过量消消电离剂。 ④光谱干扰。产生:吸收线重叠。消除:另选分析线。 ⑤背景干扰。产生:分子吸收和光散射。消除:背景校正。 6 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的原子化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如何? 答:a,火焰原子化法:原理——由化学火焰的燃烧热提供能量,使被测元素原子化。特点:火焰稳定,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应用范围广,但原子化效率低。b,非火焰原子化法。分为两类: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石英管原子化器。石墨炉原理: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产生高热高温,使试样原子化。特点:原子化效率高,绝对灵敏度高,稳定高。但精密度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简便,装置复杂。石英管原理:将气态分析物引入石英管内,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原子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描述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描述(中文翻译) GC 205地理研究 4学分 开课时间:秋季、冬季 选课条件:AIS101与EN211成绩均达到C以上,GC164或GC100 本课程介绍地理思想,研究方法与写作。研究和写作包括以专业期刊,图书评论,发展建议书和文献查找的考试形式。 ENV 101环境科学 4学分 开课时间:秋季、冬季、夏季 .适用于第三区自由研究要求 本课程介绍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环境科学的概念。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和水文。以及对于一些重要的生态概念相关的水生和陆地系统的讨论。用能源、自然资源、污染与环境可持续性这些方面对人为影响进行评估。 BI 210生态学原则 4 学分(3-0-3) 开课时间:秋季、冬季 选课条件:BI11和BI112 以讲座、实地考察及实验研究的方式对植物、动物、人类及生态圈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 CH 111 普通化学I 5 学分(3-1-3) 开课时间:秋季和冬季 适用于第三区自由研究要求 适用于实验室科学要求 选课条件:具备MA104或MA111的数学分级分数推荐或在MA100课程中达到C等以上。且在高中上过一年化学课皆可。 本课程致力于研究原子结构、粘结、化学计量学和物质状态。 CH 112 普通化学II 5 学分(3-1-3) 开课时间:冬季、夏季 适用于第三区自由研究要求 适用于实验室科学要求 选课条件:CH 111

本课程研究化学平衡与动力学、热力学、溶液的反应及共同元素的化学调查与核化学。 CH 220 有机化学 5 学分(4-0-3) 开课时间:秋季 选课条件:CH 112 一个学期的课程涵盖有机化学的所有方面,包括有机化学命名法、光学活性、功能组别、光谱与合成。并强调有机组合物与对生物系统功能的重要反应。 GC 202土壤学 4 学分(3-0-2) 开课时间:秋季 选课条件:GC100或者经过导师许可 研究土壤分类、土壤调查应用、实验室与现场进程和土壤管理 GC 225 地图学 2 学分(1-0-2) 开课时间:秋季、冬季 选课条件:MA100或更高 介绍主要概念及其在阅读、分析、解析地图并着重于地质地形图解析中的应用。讲座课程则覆盖主要概念及基础知识,而实验课程则注重实际应用与常用设备技巧的掌握。 GC 235 定量方法学 4 学分 开课时间:秋季、冬季 选课条件:CIS 110和MA 103或更高 介绍和解释数据、描述性统计与空间模式的测量。且介绍统计推理和联合的测算,特别是地理相关的例子。 GC320 环境政策和规定 4 学分 开课时间:冬季 选课条件:ENV 101,大三学生。 历史考试、国土资源利用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法考试均达到国家、地区和州立水平。这门课程包含了一个对美国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决策过程等相关内容的介绍。 GC335 地理信息系统 4 学分 开课时间:秋季、冬季、夏季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汇总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 一仪器分析实验室原有条件 仪器分析实验室在过去多年建设的基础上,98年按教育厅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开展了合格实验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了部分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实验项目和增加仪器设备配套台数,改善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条件,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对药品、仪器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生均实验面积达 2.4m2、/人。能开出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实验。此外,还可以对外进行分析检测服务,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实验室具有实验仪器84台套,实验面积517平方米,设备总值约22万元。 原有仪器分析实验室情况 二、仪器分析实验室近期建设情况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经二十年的建设,环境工程专业已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达60%。在教学改革,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在我省基层环保单位,已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广泛好评。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建设试点专业,教育部资助125万元专项经费。上述资金到位后,环境工程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化学实验室获省教育厅高校“双基合格实验室”为契机,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展实验室面积,并拨出专项资金约13万元进行维修。现专业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已于2002年5月到位并投入使用。 仪器分析实验室新增仪器设备如下表 日本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是当今世界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大型仪器。氢化物发生器的配置更扩大了检测的范围,可检测浓度为PPb 级的包括Na、Mg、Zn、Fe、Al、Cu、Pb、Cd、As等各种金属元素。 TRACE GC2000气相色谱是由Thermo Finnigan生产的新一代产品,该仪器配置了FID、ECD、NPD三个检测器可分析烷烃、苯、含氯有机物、农残等多种物质的含量。 日本岛津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采用了双光速技术,该仪器使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可检测吸收峰在110-900纳米内的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通过对扫描

我对环境工程的认识

我对环境工程的认识 本人环境工程专业科班出身,做过将近十年环保设计、咨询和行政工作。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有一点粗浅的看法,想和各位探讨。 一、环境工程课程设置面广而不精,但并非一无是处 环境工程可以派生出的职业主要有环保科研、设计施工、环境分析、环保咨询,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基础化学、化工原理(或粗浅的流体力学)以及各门带环境(或污染)两个字的课程(以下称环保专业课)。做科研吧,理论深度不够,做个反应条件研究还凑合,做机理比化学化工专业差得不是一个档次,必须自学,而且是毫无基础的自学。做设计施工吧,结构一块得另外找人,机电自控系统只能提出基本需求任人忽悠,到了现场刚毕业的硕士生还不如施工员顶用。作分析吧,按国标法做还行,但真的没见过懂仪器维护的环境工程应届生(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做监测设备开发设计更是与环境工程专业不沾边,大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研究生等着找工作。做环保咨询吧,只能给出污染治理流程及工艺参数,但什么是咨询???你得给别人算财务帐收益、市场前景帐,环境工程的同学必须自学(财务分析可不是看两天书就能学通的,对市场的宏观把握更是要有大量背景知识的积累),总不能一个十万出头的可研还专门组个团队来做吧。环评也是环境咨询的一类,环境工程专业能做好的基本限于工程分析一章(我好几个朋友在环保公司干了不下五年,还在做工程分析,当然,有的人已经做得很精了,能够真正的指导企业做清洁生产)。但大多数做工程分析的同学还仅限于将企业提供的工艺流程图拿来照搬,对行业先进的技术水平没有了解,排污节点也找不全(当然,有的是故意漏掉重要的排污节点,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后再讲),至于高级点的污染预测模型,好像都是在照抄,倒是环境科学出身的同学在做模型方面多少有点心得。说了这么多问题,只是想告诉在校的环工学生你的局限性在哪里,并不是说环境工程这个专业就一无是处了。我的理解是环境工程与其他相关专业比较,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工艺的把握,除了工艺,人家都比你强。这里说的工艺不仅仅是设计文本上几个工艺参数,而是实实在在的调试运行能力。你设计的项目,你能把它调试好,把运行费用降下来,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同时确保稳定达标,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学化工专业、微生物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做不来的。比如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你能把微生物培养起来,少加活性碳,降低反渗透负荷,你的竞争力就出来了。又比如别人建的人工湿地经常雍水,你把运营维护制度建立起来,规范操作,延长湿地正常运行寿命,你就有市场了。又或者你设计的脱硫塔在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留足了余量,当电厂硫份超设计的时候启用塔外设施能够确保二氧化硫达标,那很多电厂脱硫整改的时候就会来找你了。所以我认为,关键要学通工艺,深入掌握几门工业三废治理技术,多看工程实例,多于同行交流,这才是吃饭的家伙。要是都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学给排水的同学基本都能胜任,也不用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了。 二、高水平的环保工程师也是生产工艺专家 现在有个行当叫清洁生产,原意是想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也是污染源头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朋友在做这个行当,赚钱不少,项目短平快。有兴趣的同学可在网上下载基本清洁生产报告学习学习,看看你能从中学到多少优化生产工艺的知识。我看过不少清洁生产报告,有时真想把厚厚的一本报告砸在编报告人的脸上。很多人其实完全没有用心了解工艺,做合成氨制尿素的的居然把尿素解吸水和煤气水封水漏掉,做磷化工的不考虑矿石里的砷,精细磷化工也不考虑黄磷水封水的收集处理,做玻璃的也不给业主推荐富氧(纯

《环境仪器分析》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概述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使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生物、生态、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检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发展趋势随时可知。 如城市的空气质量,长江流域的水质质量,三峡流域的水质质量,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化学指标的测定:应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对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内的化学污染物进行污染水平的测定。 ②物理指标的测定:应用物理计量技术对能量污染的监测: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等。 ③生物、生态系统的监测:应用生物计量技术监测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物畸形变种、受害征候及生态系统的变化。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目的: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①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②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 ③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④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 ⑤巩固检测队伍,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⑥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⑦坚持科技领先,做好监测科研,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性: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环境监测网络,理顺环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摸清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变化特征及排放规律,掌握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做到针对性要消除监测与管理脱节现象。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数据头脑,而且要有管理头脑,还要努力开拓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网络。环境监测站应具有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能力和说清污染来龙去脉的能力。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前者取决于监测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后者取决于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防止重监测数据,轻调查材料,说不清环境污染史;重自然环境要素,轻社会环境要素,看不清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重监测结果,轻环境效益,提不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三者缺一不可。 §2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2.1监测内容 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⑴空气污染监测 ⑵水质污染监测 ⑶土壤固弃物监测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环境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发展动态,具备环境污染治理及相关工程设计技能,能在节能环保、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工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 具有较扎实的环境工程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职业法律法规、标准方面的知识,以及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规范行为准则; 3. 系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掌握环境工程项目需求变化的能力,能够发现环境质量标准变化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4. 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相应的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 5.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 7.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能力,达到CET-4水平,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环境工程 六、核心课程 环境化学及实验、工程制图与CAD实训、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及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与噪声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学实验。

仪器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水质仪器分析实验 开课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 学院城环年级 20010 专业班给排水3班学生姓名童思源学号 开课时间 2013 至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制

*Sampling (进样器类型) -------选用自动进样器后该项自动指定 *Comments (注释表)-----------可输入简单注释说明 * Use sample table(使用样品表)---- (2) Instrument(仪器条件) *Scan mode (扫描方式) ---------- Excitation (激发波长扫描) Emission(发射波长扫描)Synchronous(同步扫描) *Data mode(数据方式)---------Fluorescence (荧光采集) Luminescence (发光采集)Phosphorescence(磷光采集) *EM WL (发射波长)------------输入范围 0nm, 200nm~900nm *EX Start WL (激发起始波长)---- 输入范围 200nm~890nm *EX End WL (激发终止波长)-----输入范围 210nm~900nm * EX WL (激发波长)-------------输入范围 0nm, 200nm~900nm *EM Start WL (发射起始波长)-----输入范围 200nm~890nm *EM End WL (发射终止波长)-----输入范围 210nm~900nm *Scan speed (扫描速度)-----------30,60,240,1200,2400,12000,30000,60000nm/min 八挡可选(磷光扫描仅有三挡:30,60,240nm/min) *Delay (延迟时间)----------输入范围 0~9999秒(重复测量时仅对第一次测量有效) *EX Slit (激发单元狭缝)-----------1, ,5, 10, 20,五挡可选。 *EM Slit (发射单元狭缝)-----------1, , 5, 10, 20五挡可选。 *PMT Voltage(光电管负高压)---------250V,400V, 700V, 950V四挡固定电压可选。 * PMT Voltage (光电管负高压)---------当此项选定后,可在0~1000V之间任意设定。 *Response (响应速度),,,,,,,,秒和Auto 共有十挡可选。响应速度快峰形分辨率高,但噪音大。速度慢反之。通常选Auto。 *Corrected spectra (光谱校正)--------使用副标准光源附件进行长波长光谱校正。 * shutter control(光闸控制)----------选定后,在不测样品时,激发光不能照射到样品上。*Replicates(重复次数)------------可在1~99之间选择。(重复扫描用) *Cycle time(循环间隔)------------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的设定,可在0~180分钟范围选择。(3) Monitor(模拟监视) *Y-Axis Max (纵轴标尺上限值)---- 一般样品预扫描后仪器自动赋值。 *Y-Axis Min (纵轴标尺上限值)----- 根据需要赋值。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项目式翻转教学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向课堂反转方向发展,具体实施分为3个步骤,即课前预习,课中即课堂的练习,课后重点总结三个部分。 (1)课前预习 每次上课前,先给同学们初略提点下一章节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先自己预习并基本理解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做这章节的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做ppt时一般4-5人一组,这样让他们可以自由讨论,同时增强他们的自学与合作能力。 (2)课堂练习 每节课45分钟时间里,讲课时间控制在35-40分钟之间,剩下的时间通过马上做课后相关内容的习题让同学们从理解上升到掌握的程度,对于比较复杂的同学们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次讲解,确保每堂课内容都能被充分吸收。 (3)课后总结 每章节上完后,会要求同学们先把本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写在作业本上,让他们对本章节的知识在弄懂的基础上自我归纳出重点,然后才要求他们做课后习题。这样每章节的内容让他们从逻辑顺序上到具体的解题都能把握好。 总之,课堂反转充分挖掘同学们本身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让他们有自主性,同时加强复杂内容的指导,这样每章节内容在上完后绝大分内容都被很好的吸收,这比灌输式教学效果是好很多。相关的材料通过ppt与作业本来展示。

每章的具体项目设计 第一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类型;掌握定性与定量方法;了解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概述 紫外可见光的波段(10-800nm),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产生(由分子的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为紫外可见光谱;由分子振转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为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曲线,朗伯-比尔定律。 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电子跃迁的类型为:σ→σ*、n→σ*、π→π*、n→π*,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紫移,紫外光谱的四类吸收带:RKBE,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共轭效应、助色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位阻、溶剂效应等。 第三节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为:光源(在可见光区使用钨灯或卤钨灯,在紫外光区使用氢灯或氘灯)、单色器(棱镜、光栅)、吸收池(玻璃材质仅适用可见光区,石英材质都可适用)、检测器(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仪器的类型为:单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定性分析包括:化合物的鉴定、纯度检查等,结构分析包括初步推断功能团、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定量分析包括:单组分的定量和多组分的定量。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年修订) 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学风正派、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 具有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勇于探索、创新;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能够面向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沿和学术动态;具备从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4. 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领域研究方案设计、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技术 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固体废物资源化 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需用一年时间完成,至少获得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3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最多可延长三年。 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课程学习

研究生的必修课(A、B、C)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D)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学位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注意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研究生必须在答辩前一个半月递交毕业论文。盲审论文送审两份,若送审评议结果有一份不合格,经院学位委员会确认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将延期一年再递交论文盲审通过后答辩;如果评议结果中有修改后再送审要求,修改后再送审,通过后方可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导师不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院系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利用院系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且不少于全部学术活动总数的60%),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每次学术报告的参加者要有记录。院系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仪器分析题A答案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试卷( A 卷) 2010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仪器分析》试卷答案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计算器 入场 一、填空题 (共10分 每题2 分) 1.极谱分析法定性的依据是 半波电位 ,定量的基础是 扩散电流(方程) 。 2.火焰法原子吸收光谱中,对仪器灵敏度影响较大的实验参数有: 灯电流 、灯电压 和波长位置等。 3.空心阴极灯的两个电极的组成是:待测元素做阴极、钨棒做阳极。 4.气相色谱法要求试样具有的性质有 易挥发、热稳定性高等。 5.仪器分析方法中,一般的定量方法有: 外标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等。 二、选择题(共40 分 每题 2 分) 1.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D ) (A) 自然变宽 (B) 斯塔克变宽 (C) 劳伦茨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由于某元素含量太高, 已进行了适当的稀释, 但由于浓度高,测量结果仍偏离校正曲线, 要改变这种情况, 下列哪种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 A ) (A)将分析线改用非共振线 (B)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止 (C)改变标准系列浓度 (D)缩小读数标尺 3.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D ) (A)阴极材料 (B)阳极材料 (C)内充气体 (D)灯电流 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哪种?其主要操作参数是什么?(D ) (A) 氙弧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B)氙弧灯,灯电流;

(C)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D)空心阴极灯,灯电流。 5.在AAS分析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什么?(C) (A)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原子;(B)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离子; (C)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原子;(D)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离子。6.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 A ) (A)X射线区 (B)红外区 (C)无线电波区 (D)可见光区 7.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D ) (A) CH3-CH=CH-CH3 (B) CH3-CH2OH (C) CH2=CH-CH2-CH=CH2 (D) CH2=CH-CH=CH-CH3 8.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指出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 (B)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 (C)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D)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 9.色谱分析中其特征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的是( D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相对保留值(D)峰面积10.在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 C ) (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11.核磁共振波谱图不能提供的信息是(D) (A)化学位移(B)积分线 (C)偶合裂分(D)自旋能态 12.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 A ) (A)在水中浸泡二小时以上 (B)在酒精中浸泡二小时以上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二小时以上 (D)不必浸泡 13.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 C ) (A)钨灯 (B)卤钨灯 (C)氘灯 (D)能斯特光源 14.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则表明 ( A )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吸收能力越强 (B)某波长光通过该物质的光程越长(C)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D)该物质产生吸收所需入射光的波长越长 15.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若气化室温度过低,样品不能迅速气化,则造成峰形( B ) (A) 变窄 (B) 变宽 (C) 无影响 (D)变高

环境仪器分析真题及答案(全)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1.5/98.5)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