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腺属的各

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据对辽宁省绒山羊的调查表明,

辽宁绒山羊有极高的感染率,辽宁绒山羊危害十分严重,三种绦虫

病常混合感染。

【虫体特征】

1.扩展莫尼茨绦虫:虫体为乳白色,长带状。体长1~5米,宽1.6厘米左右。由头节、颈节、体节组成。头节为球形,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节片的宽度大于长度。每一成

熟节片内有两组生殖器官,

两则呈对称分布,每组的雌

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呈扇

形)、卵黄腺、子宫等。每

组的雄性生殖器官包括分布

在排泄管内侧的数百个睾丸

以及输精管、雄茎囊等。在

节片的后缘有一排稀疏的环

状节间腺。

2.贝氏莫尼茨绦虫:形态和构造与扩展莫尼茨绦虫相似,外观上不易区别,其主要区别是节间腺不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是密集的小点组成的条带状,集中分布在每一节片后缘的中间部分。

3.盖氏曲子宫绦虫:虫体长1~2米,最宽处约12毫米。每个节片只有一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雄性囊外伸,使虫体边缘不整齐,外观呈锯齿样。睾丸分布于排泄管外侧。子宫呈多弯曲的横列管状。

4.中点无卵黄腺绦虫:细线状,体长2~3米或更长,宽2~3毫米,节片极短,且分节不明显。每个节片内只有一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排列。睾丸位于排泄管两侧,没有卵黄腺,各孕节子宫周围器均互相靠近而且前后连续,排列于节片的中央,所以眼观虫体中央呈一条白线。

【生活史】

几种绦虫的发育史相似,现以莫尼茨绦虫为例加以介绍。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在其体内经一段时间后发育为似囊尾蚴,牛羊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后而感染,似囊尾蚴在牛羊小肠内经40~50天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

1岁以内羊多发;各种日龄羊均可发生;放牧羊多发。

莫尼茨绦虫和盖氏曲子宫绦虫分布于全国各地,中点无卵黄腺绦虫主要分布在高寒、干燥地区。这三种绦虫在辽宁省普遍存在,而且多为混合感染。

莫尼茨绦虫多感染羔羊和犊牛,盖氏曲子宫绦虫对各种年龄的牛羊均可感染,而中点无卵黄腺绦虫则主要感染成年牛羊。

【致病作用和症状、剖检变化】

1、机械作用:当大量虫体寄生时,可阻塞肠管,导致肠套叠、肠扭转,甚至肠破裂的严重后果。

2、毒素作用:虫体较大,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多,而且有特殊的毒害,如莫尼茨绦虫的毒素能引起神经症状,发生假回旋病。

3、夺取营养:虫体大,而且生长迅速,虫体数量多时,将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虫体夺取宿主肠内已消化好的养分,从而使宿主衰弱消瘦、病程恶化。

4、在三种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的致病力最强,临床症状也比较明显,而其它两种绦虫引起的症状则较轻微。

羊感染后的症状,因感染强度、年龄而异。一般体温变化不大;病程长;明显消瘦;腹泻,排稀粪,粪便中有黄白色节片;转圈;磨牙。

轻度感染或成年羊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羔羊和犊牛感染以及成年牛羊严重感染时症状明显,表现为消化紊乱,经常腹痛、肠臌气和下痢,粪便中常混有脱落的节片。日见消瘦、贫血,有的出现痉挛、转圈等神经症状。病的初期羔羊和犊牛还有食欲降低,而饮欲增加的现象。病的末期,患畜因衰竭而卧地不起,空口咀嚼,口吐白沫,反应迟钝或消失。最后因恶病质衰竭而死亡。

曲子宫绦虫的孕节部分羊小肠的莫尼茨属绦虫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结果确诊。

粪便检查:一方面观察粪便有无绦虫节片,最好是每天清晨检查畜舍内的新鲜粪便。另

一方面是做粪便中虫卵检查,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沉淀法。

另外,也可以通过诊断性驱虫或死后剖检小肠内发现有黄白色带状虫体而确诊。

粪便中有黄白色节片

【防治】

1、治疗

硫双二氯酚:羊每公斤体重75毫克,内服。

氯硝柳胺:羊每公斤体重70~80毫克,驱治盖氏曲子宫绦虫时应加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0毫克。

丙硫咪唑:羊每公斤体重5~10毫克,配成混悬液内服,或将羊嘴扒开,并使羊头上仰,将药送入口腔舌面上,羊即吞食。

2、预防

预防性驱虫:在年内放牧前与舍饲后40天进行驱虫。在本病流行地区可采用成虫期前驱虫,在春季放牧后30~35天进行一次驱虫,以后每隔30~35天进行一次,一直到转为舍饲为止。

保护羔羊,将继奶后的羔羊赶到长时间没有放牧的草场去放牧。粪便要发酵处理,及时清除圈舍粪便,堆集发酵,以杀灭虫卵,减少污染。

3.试论羊绦虫病的发生和防治

羊绦虫病的发生和防治 qinshuiGJF 绦虫病是羊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分布很广,呈地方性流行,对羔羊的危害尤为严重,常会招致大量的幼羊或青年羊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1、发病情况 沁水县郑庄镇杨家河村,山大坡广,水草丰茂,农民有着传统的放牧养羊习惯。2004年秋,全村本地黑山羊1.2万只,沿河两岸有断奶羔羊3000余只,因生长发育缓慢,被毛粗乱,逐渐消瘦,贫血、脱毛、腹部臌气,时有死羊发生。10月份,郑庄畜牧兽医中心站出动防疫队伍到该村注射羊五号病疫苗时,发现沿河两岸放牧的羊只死亡较多。据统计,一个多月来,仅幼龄羊死亡480多只,死亡率占15%以上。尽管多数养羊者对羊群使用过虫克星或左旋咪唑进行驱虫,但没有明显效果。 2、病源及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是绦虫。寄生在羊小肠内的绦虫有三个属,即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 绦虫虫体扁平,呈白色带状,分为头节、颈节、体节3个部分。绦虫雌雄同体,全长1-5米,每个体节上都包括1-2组雌雄生殖器官,自体受精。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崩解,虫卵被地螨吞食后,卵内的六钩蚴在螨体内经2-5个月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羊吞

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土壤螨以后,幼虫吸附在羊小肠粘膜上,经40天左右,发育为成虫。 本病主要危害1.5-8月龄的幼羊,青年羊也会发病或死亡,2岁以上的羊发病率较低。在春夏秋温暖季节地螨孳生繁殖,尤以草地、森林、灌木丛生的地方,早晨、黄昏时候和阴雨天,密集在植物的茎叶上,羊吃草时同时会食入地螨而导致地方性发病流行。 3、临床症状 在轻度感染时,症状不甚明显,当寄生数量较多时,症状加重,尤其是幼年羊只。病羊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消瘦、贫血、水肿、脱毛、腹部疼痛和臌气,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淋巴结肿大。粪便中混有绦虫节片,有时体温升高,躺卧不起,粘膜苍白,被毛干枯无光泽,体重迅速下降,有时发生抽搐,旋回运动等神经症状。末期病羊不能起立,头仰向后方,并经常作空嚼动作,口周围有泡沫,精神萎顿,对外界反应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死亡。 4、诊断 羊绦虫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及流行情况,同时结合粪便中的节片和虫卵进行确诊。在流行区内还应注意,当感染初期,虫体尚未成熟,粪便中不见节片或虫卵,然而病羊已表现出症状。此时应作解剖检查,或用驱虫药物进行诊断性驱虫予以确诊。 5、治疗 ⑴使用丙硫咪唑即阿苯唑,按病羊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1次内服,可达到完全驱虫效果,并且安全性好。

绦虫病与囊虫病

绦虫病与囊虫病 【概述】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2.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3.眼囊尾蚴病: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 【诊断】 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询问上述吃肉习惯对发现病人有一定意义。由于该虫孕节蠕动能力较弱,检获孕节和虫卵的机会较少,对可疑的患者应连续数天粪便检查,必要时还可试验性驱虫。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 2.囊尾蚴病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眼囊尾蚴病用眼病镜检查易于发现;对于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用X线、B 超、CT等影像仪器检查并可结合其它临床症状如癫痫、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等确定。近年采用核磁共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免疫学

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对无明显临床体症的脑型患者更具重要参考意义。 3.目前经实验证明有效的免疫学方法有: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阳性检出率为73%~88%,为临床上常规应用;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阳性检出率为 88.4%;③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好,且简便易行,适于基层使用,阳性检出率为95%以上。其它还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LACIE)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循环抗原如McAb(4F4)、抑制性ELISA等。 【治疗措施】 要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 治疗囊尾蚴病习用的方法是以手术摘除囊尾蚴。眼囊尾蚴病唯一合理的治疗法是手术摘取虫体,如待虫体死亡,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最近不得不摘除整个眼球。但在特殊部位或较深处的囊尾蚴往往不易施行手术,而仅能给予对症治疗。如脑囊尾蚴病时给抗癫痫药物等。国内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囊尾蚴病取得疗效的报导。 近年证明吡喹酮、丙硫咪唑和甲苯咪唑可使囊尾蚴变性和死亡,特别是前者具有疗效高、药量小,给药方便等优点,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发热、头晕、皮疹等毒副作用。 【病原学】

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系由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肠绦虫病。轻度感染者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例可并发肠梗阻、阑尾炎。 一、猪带绦虫生活史 猪带绦虫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人是其最主要的终宿主。此外曾有以猪囊尾蚴感染白手长臂猿与大狒狒获成功的报道。幼虫寄生在家猪与野猪体内,猪是其中间宿主。羊、牛和其他反刍动物及马、狗、熊、猴、小灵猫等虽有感染的记录,但是否确属猪囊尾蚴尚属可疑。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头节深埋于肠黏膜内,以吸盘和小钩固着在肠壁上。虫体后端的孕节单个或5~6节相连地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有一定的活动力,可因受压而破裂,孕节内的虫卵散出,污染环境。当猪食入孕节或虫卵,在十二指肠内虫卵胚膜在消化液的作用下,24~72小时后虫卵胚膜破裂,六钩蚴逸出。借其小钩和分泌物的作用,在1~2天内钻入肠壁,随血液或淋巴液进入血循环,到达猪的全身组织。约在感染60天后多数囊尾蚴发育成熟。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囊尾蚴在猪体内寄生部位主要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最多,再依次为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寄生于脑、眼等处。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如宿主未被宰杀,时间一长囊尾蚴也可自然钙化死亡。 人因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到达小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头节翻出,以吸盘和小钩吸附在肠壁上,约2~3个月发育为成虫,即可有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5年以上。若虫卵进入人体,亦可在人体内发育为囊尾蚴,引起囊虫病,但无法继续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分布较广,除因宗教教规而禁食猪肉的国家和民族外,世界各地均有散在病例,尤以发展中国家多见,主要分布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本病在我国分布也相当广泛。已知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发生和流行,东北、华北、中原及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流行区。其中以黑龙江省的感染率为最高。据1988~1992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我国猪带绦虫感染率为0.11%,局部地区高达0.66%~6.0%,估计全国感染人数126余万人。 (二)传染源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我国所见的绦虫主要有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此外,长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狗复孔绦虫也有个别病例报道。 传播途径: 患者是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的唯一传染源,长期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分别使牛.猪感染引起牛.猪囊尾蚴病。 鼠类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 人为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的终宿主,虫卵从粪便中排出。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区别,虫卵呈球形。深黄色,内含大钩蚴,分别被中间宿主牛.猪摄入后,六钩蚴在小肠中从虫卵孵出,钻人肠壁,随血循环散播至全身。主要在牛与猪的骨胳肌内发育成牛囊尾蚴。猪囊尾蚴,其囊腔内含清澈囊液与一个白色头节,人因摄食含囊尾蚴的生或不熟牛肉,生或不熟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在人的小肠内受胆汁的刺激作用,头节外伸,吸附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从囊尾蚴摄入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为2~3个月,人体感染多数只有一条,但在流行区有报告半数以上患者为多虫感染。短膜壳绦虫不需中间宿主,虫卵从粪便排出即有感染性,经污染的食物或手指直接经口感染,故可造成人和人之间传播,从虫卵孵出的六钩蚴侵入小肠绒毛中发育为似囊尾蚴,以后似囊尾蚴穿破肠绒毛,进入肠腔,发育为成虫。一般感染虫数很多,另外,短膜壳绦虫卵通过肠逆蠕动可反流入胃后,回到小肠中孵出六钩蚴,也可造成内源性自 体感染。自吞入虫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仅需2~4周。 发病机理: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吸盘吸附在小肠粘膜上可引起轻度损伤与炎症。妊娠节片自虫体脱落后仍能蠕动,除从肛门逸出外,偶尔因阻塞阑尾诱发阑尾炎。多条绦虫感染偶可引起部分肠梗阻。短膜壳绦虫的似囊尾蚴寄生在小肠粘膜内,使微绒毛肿胀。其成虫可引起灶性出血与表浅溃疡等病变。 症状: 牛肉、猪肉绦虫病的潜伏期2~3个月,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2~4周。牛肉、猪肉绦虫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症状。牛肉绦虫脱落的妊娠节片从患者肛门自动逸出,在衬裤、被服上,偶可引起肛门搔痒。猪肉绦虫的节片一般随粪便排出,不自动从肛门逸出。半数患者有腹痛,一般为上腹或全腹隐痛。少数患者有腹泻。食欲亢进、头昏等症状。猪肉绦虫病患者约有2.5%~25%同时伴有囊虫病,感染期限越长,自身感染而患囊虫病的危险性越大。短膜壳绦虫病的患儿轻度感染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达干余条,常腹痛较剧。伴腹泻、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头昏等症状。肠绦虫病患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明显。治疗: 治疗绦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过去曾采用绵马油剂、阿的平等,因毒性较强已被淘汰。巴龙霉素副作用较多,甲苯咪唑的疗效较差,现很少应用。 1.吡喹酮:吡喹酮可使绦虫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虫体肌肉极度挛缩与麻痹。它主要作用于绦虫颈部表皮,出现空泡,继而破溃,使绦虫随肠蠕动从粪便中排出。吡喹酮具有广谱抗绦虫作用。驱除牛肉绦虫与猪肉绦虫的剂量为10mg/kg,一剂疗法治愈率达95%以上,短膜壳绦虫较为顽固,吡喹酮25mg /Kg一剂疗法治愈率可高达87.6%。台湾省采用450mg单剂治疗短膜壳绦虫感染获得良好效果。 2.硫双二氯酚(别丁):本药对牛肉.猪肉绦虫有良好驱虫作用。驱出绦虫的头节均已被破坏溶解。成人剂量为3克,1次空腹顿服,或每小时1克,连服3次。本药有轻泻作用。副作用有轻度头昏、腹泻、恶心、呕吐等。 3.氯硝柳胺(灭绦灵):本药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国外较常用。驱绦虫的疗效达90%以上。它也破坏绦虫头节。成人剂量为2克,儿童酌减。空腹每小时1克。本药为片剂,服时须充分嚼碎,以小量开水吞服。短膜壳绦虫病可反复自体感染,似囊尾蚴在小肠微绒毛内不易受到药物影响,一次治疗不易根治,故疗程应延长为5日。本药副作用轻,偶有恶心、呕吐和腹痛。孕妇亦可服用。预防:

兽医寄生虫病学试题和答案

兽医寄生虫病学 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不属于内寄生虫的是 A.钩虫B.猪带绦虫C.姜片吸虫 D.微小牛蜱E.捻转血矛线虫 2.下列不属于外寄生虫的是 A.软蜱B.华支睾吸虫C.疥螨 D.痒螨E.硬蜱 3.下列寄生虫属于生物源性寄生虫的是 A.日本血吸虫B.猪蛔虫C.仰口线虫D.食道口线虫E.捻转血矛线虫 4.下列寄生虫属于土源性寄生虫的是 A.姜片吸虫B.华支睾吸虫C.猪蛔虫D.莫尼茨绦虫E.前殖吸虫 5.弓形体的终末宿主是 A.犬B.猫C.狼 D.狐E.猪 6.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是 A.蚂蚁B.蜗牛C.蛞蝓 D.地螨E.蚯蚓 7.华支睾吸虫的补充宿主是 A.淡水螺B.剑水蚤C.淡水鱼、虾D.田螺E.地螨 8.不属于寄生虫致病机理的是 A.掠夺宿主营养B.机械性损伤C.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D.败血症E.继发感染 9.犊牛感染牛新蛔虫的途径是 A.经皮肤感染B.经胎盘感染C.接触感染D.自体感染E.经口感染 L0.日本血吸虫对畜禽的感染阶段是 A.尾蚴B.雷蚴C.胞蚴 D.囊蚴E.毛蚴 11.不属于寄生虫病控制措施的是 A.控制感染源B.增加饲养密度C.消灭感染源 D.增强畜禽机体抗病力E.切断传播途径12.对于多数线虫卵及球虫卵囊,实验室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饱和盐水漂浮液B.水洗沉淀法C.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 D.毛蚴孵化法E.麦克马斯特氏虫卵计数法13.猪肾虫病的生前诊断最好用 A.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B.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C.取尿静置或离心后检查虫卵D.粪便培养法检查幼虫 E.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 14.不是驱猪蛔虫的药是 A.左旋咪唑B.丙硫咪唑C.硫苯咪唑D.伊维菌素E.贝尼尔 15.猪蛔虫发育过程中,在肝脏中进行()蜕化。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E.第五次 16.一种对畜禽线虫和外寄生虫都有良好驱杀效果的药物是 A.丙硫咪唑B.伊维菌素C.左旋咪唑D.球痢灵E.硝氯酚 17.造成雏鸡盲肠球虫病的病原体为 A.柔嫩艾美耳球虫B.巨型艾美耳球虫C.堆形艾美耳球虫 D.毒害艾美耳球虫E.和缓艾美耳球虫18.不是抗鸡球虫的药物是 A.地克珠利B.百球清C.尼卡巴嗪D.马杜拉霉素E.吡喹酮 19.等孢属球虫孢子化卵囊的特征为 A.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2个子孢子 B.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 C.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D.无孢子囊,8个子孢子直接裸露在卵囊内E.无孢子囊,4个子孢子直接裸露在卵囊内20.兔肝球虫病的病原体为 A.穿孔艾美耳球虫B.大型艾美耳球虫C.斯氏艾美耳球虫 D.无残艾美耳球虫E.微小艾美耳球虫21.虫卵椭圆形,呈腰鼓形,两端有栓塞结构,黄褐色的是 A.蛔虫卵B.肺丝虫卵C.毛首线虫卵D.肾虫卵E.结节虫卵 22.鸡的艾美耳球虫的孢子生殖阶段发生在 A.肠上皮B.心血管上皮C.肺泡上皮 D.外界环境E.气管上皮 23.鸡球虫引起鸡严重发病的发育阶段是 A.裂体生殖B.配子生殖C.孢子生殖D.出芽生殖E.接合生殖 24.肝片吸虫的发育史过程为 A.虫卵一毛蚴一尾蚴一成虫B.虫卵一毛蚴一一尾蚴一成虫 C.虫卵一毛蚴一雷蚴一尾蚴一成虫D.虫卵一雷蚴一一胞蚴一尾蚴一成虫 E.虫卵一毛蚴一胞蚴一母、子雷蚴一尾蚴一成虫25.牛、羊的结节虫是指 A.捻转血矛线虫B.食道口线虫C.仰口线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 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腺属的各 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据对辽宁省绒山羊的调查表明, 辽宁绒山羊有极高的感染率,辽宁绒山羊危害十分严重,三种绦虫 病常混合感染。 【虫体特征】 1.扩展莫尼茨绦虫:虫体为乳白色,长带状。体长1~5米,宽1.6厘米左右。由头节、颈节、体节组成。头节为球形,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节片的宽度大于长度。每一成 熟节片内有两组生殖器官, 两则呈对称分布,每组的雌 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呈扇 形)、卵黄腺、子宫等。每 组的雄性生殖器官包括分布 在排泄管内侧的数百个睾丸 以及输精管、雄茎囊等。在 节片的后缘有一排稀疏的环 状节间腺。 2.贝氏莫尼茨绦虫:形态和构造与扩展莫尼茨绦虫相似,外观上不易区别,其主要区别是节间腺不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是密集的小点组成的条带状,集中分布在每一节片后缘的中间部分。 3.盖氏曲子宫绦虫:虫体长1~2米,最宽处约12毫米。每个节片只有一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雄性囊外伸,使虫体边缘不整齐,外观呈锯齿样。睾丸分布于排泄管外侧。子宫呈多弯曲的横列管状。 4.中点无卵黄腺绦虫:细线状,体长2~3米或更长,宽2~3毫米,节片极短,且分节不明显。每个节片内只有一组生殖器官,左右不规则排列。睾丸位于排泄管两侧,没有卵黄腺,各孕节子宫周围器均互相靠近而且前后连续,排列于节片的中央,所以眼观虫体中央呈一条白线。 【生活史】 几种绦虫的发育史相似,现以莫尼茨绦虫为例加以介绍。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在其体内经一段时间后发育为似囊尾蚴,牛羊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后而感染,似囊尾蚴在牛羊小肠内经40~50天发育为成虫。

动物绦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

实验六动物绦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对莫尼茨绦虫的详细观察,使学生熟悉绦虫构造的共同特征。 2.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掌握猪、牛、马、肉食兽和禽类的主要绦虫(马裸头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鸡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双壳绦虫、膜壳绦虫、中绦绦虫、双叶槽绦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3.掌握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鉴别要点。 4.了解剑水蚤和地螨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实验器材 (一)多媒体课件 上述病原(绦虫及其中间宿主)的形态图。 (二)挂图 1.绦虫构造模式图,马裸头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鸡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双壳绦虫、膜壳绦虫、中绦绦虫、双叶槽绦虫的形态图。 2.绦虫中间宿主(剑水蚤和地螨)的形态图。 (三)标本 1.马裸头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鸡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双壳绦虫、膜壳绦虫、中绦绦虫、双叶槽绦虫的浸渍标本。 2.马裸头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鸡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双壳绦虫、膜壳绦虫、中绦绦虫、双叶槽绦虫的染色标本(制片标本)。 3.剑水蚤和地螨的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 4.严重感染马裸头绦虫、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鸡赖利绦虫、双壳绦虫的病理标本。 (四)器材 1.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 2.标本针、眼科弯头镊子、表玻璃(或培养皿)、尺; 3.多媒体、幻灯机、显微镜投影仪(电视机、投影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机)及显微投影仪带领学生共同观察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鸡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双壳绦虫、膜壳绦虫、中绦绦虫、双叶槽绦虫和马裸头绦虫的形态特征,并明确指出各种绦虫形态构造的特点。 2.学生分组独立进行绦虫的形态观察。首先取莫尼茨绦虫的浸渍标本,置于磁盘中观察其一般形态,用尺测量虫体的全长及最宽处,测量成熟节片的长度及宽度,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然后再用同样方法观察其它绦虫的浸渍标本。 3.取莫尼茨绦虫的头节、成熟节片的染色标本,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头节的构造,成熟节片的睾丸分布、卵巢形状、卵黄腺及梅氏腺的位置、生殖孔的开口以及孕卵节片内子宫的形态和位置。然后再取其它绦虫的染色标本进行观察。观察时主要注意成熟节片内生殖器官的组别、生殖孔开口的位置和睾丸的位置。孕卵节片内子宫的形态和位置等。 4.取剑水蚤和地螨的标本,在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第九章 马的主要寄生虫病

第九章马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马绦虫病 马绦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的有三种,即:叶状裸头绦虫、大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这三种 绦虫都寄生在马属动物的肠道内。主要危害幼驹,当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死亡。 叶状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盲肠、回肠后部和结肠内。虫体全长2~5㎝,偶可长达8 ㎝。头节小,上有4个杯状吸盘,每一吸盘后方各有一个特征性的耳垂状附属物。无顶突和小钩。 大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小肠后半部,偶然见于胃、盲肠和结肠内。成虫全长大80 cm, 最宽节片大2.5 cm。头节宽大,吸盘在顶部,颈节短。 侏儒副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等家畜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虫体全长3cm,宽5 mm。 头节小,颈节短。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二、马副蛔虫病 马副蛔虫是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最粗大的一种线虫。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外形与猪蛔 虫相似。雄虫长150~280m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长180~370mm,尾部直,阴门开口于虫 体前1/4部分的腹面。 诊断、防治:参照猪蛔虫病。 三、马尖尾线虫病(马蛲虫病) 又称蛲虫,是由尖尾科、尖尾属的马尖尾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本病的特征症状为臀部发痒,故又称“痒尾症”。 形态 雄虫体形小,白色,体长9~12mm;有一根交合刺,大头针状。雌虫长可达150mm,尾部细 长而尖,可达体部的三倍以上,未成熟时为白色,成熟后为灰褐色,阴门开口于体前部1/4附近。 发育史 ●雌虫将体前部伸出肛门外产卵,虫卵在肛门周围发育→ 感染性虫卵→经口入动物体内→小肠幼虫逸出→入大肠→成虫 诊断 1. 参考症状尾根部发痒,脱毛,皮炎。 2. 虫卵检查刮取肛周污物涂片检查虫卵。 3. 虫体检查严重感染时,可在粪便中发现虫体。 治疗 1. 敌百虫 2. 噻苯唑 3. 石碳酸软膏:涂擦肛周皮炎部。 预防注意卫生、饲养管理、检疫等 四、马圆线虫病 马属动物圆线虫病是由圆线目、圆线科、和盅口科的许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以盲肠、 结肠为主)内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本病 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马匹圆线虫感染率平均为87.2﹪,感染强度最高可达10万条以上,是马属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圆线属,虫体较大,粗硬,长为14~47mm,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 或深灰色。主要有三种: (1)马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基部背侧有1个大型、尖端分叉的背齿,腹侧有2个亚腹齿。 (2)无齿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内无齿,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 (3)普通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底部有2个耳状的亚背侧齿。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五、丝状虫病 (一)牛、马腹腔丝虫病 ●丝状线虫指丝状科、丝状属的一些线虫,多寄生在腹腔 内,故又称腹腔丝虫。牛丝状线虫病,马脑脊髓丝虫病,浑睛虫病,三种病的病原体是同一种虫体的不同发育阶段。 形态 ●乳白色,线状。长数cm至10余cm,尾端部卷曲呈螺旋 形。口孔周围有角质环围绕,在背、腹面,有时也在侧面,有向上的隆起形成唇状,肩章状或乳突状的外观。 雄虫交合刺1对,不等长,不同形;在泄殖腔前后有乳突数对。雌虫阴门在食道部,产微丝蚴。 常见的牛、马丝状线虫有三种: 1. 马丝状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腹腔、胸腔、盆腔, 雄虫长40~80mm ,雌虫长70~150mm。 2. 鹿丝状线虫:寄生于牛、羚羊、鹿的腹腔,雄虫长 40~60mm,雌虫长60~120mm。 3. 指形丝状线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牦牛腹腔,雄虫 长40~50mm,雌虫长60~80mm。 发育史 ●雌虫产幼虫→微丝蚴→经血循→外周血液,当蚊子吸 血时→将幼虫吸入体内→感染性幼虫,当含有感幼的蚊子再吸健康牛、马血时,又将感幼注入健康牛、马体内,在腹腔内发育为成虫。 ●当含有指形丝状线虫感幼的蚊子吸非固有宿主马、羊血 时,将感幼注入马、羊体内,经淋巴、血循→脑、脊髓→童虫。 ●经淋巴、血循→眼前房→童虫。 致病作用和症状 成虫寄生于腹腔,致病作用不明显,故临床一般无可见的症状。 诊断 取动物外周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1. 压滴标本检查暗视野可见活动的虫体。 2. 厚涂片检查厚涂片干燥后置水中泡,再镜检微丝 蚴。 防治 防蚊子叮咬,灭蚊。因症状不明显,一般不进行治疗。(二)马、羊脑脊髓丝虫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和羊,马属动物患病后,逐渐 丧失使役能力,重病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发生褥疮,继发败血症致死。羊患病后,症状和马属动物相似。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授课人孔德利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概述 一、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问,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 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二)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人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三)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四)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第二节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病猪患部发痒,经常在猪舍墙壁、围栏等处摩擦,经5~7d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包,时间稍长,脓包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 2、弓形体病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3、猪蛔虫病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剖检时可见蛔虫堵塞肠道。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 2、定期进行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 一次。 (三)常用治疗药物 1、敌百虫先将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清洗患部。每天1次,连续用3~4d。内服可按每公斤体重

绦虫练习

第三章绦虫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续绦期 2. 猪囊尾蚴 3. 包虫砂 4. 自体内感染 5. 自体外感染 6. 棘球蚴 二、填空题 1. 猪带绦虫又称、、,牛带绦虫又称、、。 2. 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其幼虫可寄生在人体的、、等组织内。 3. 猪带绦虫感染人的阶段有、和。 4. 食入猪带绦虫卵可感染,食入猪囊尾蚴在体内形成,可感染。 5. 猪带绦虫终宿主是,中间宿主是、。 6. 猪囊尾蚴的感染方式有、和。 7. 猪带绦虫头节的特点是、、。 8. 猪带绦虫孕节的子宫每侧分支为支,而牛带绦虫为支。 9. 带绦虫病经驱虫治疗后,在粪便中可查见证明有疗效。 10. 生食猪肉可能感染和。 11. 肛门拭子法可用于检查和。 12. 牛肉绦虫终宿主为,中间宿主为,人不能作为其宿主。 13. 牛带绦虫头节特点是、、。 14. 牛带绦虫孕节排出特点是、,一天平均排出个节片。 15. 猪囊尾蚴与牛囊尾蚴主要区别是。 16. 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其成虫寄生于的小肠,幼虫称,主要寄生于人的,其次是。 17. 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是由于经口摄入或。 18. 微小膜壳绦虫又称,成虫寄生于或的。 19. 人可作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和。 20. 吃生蛙肉可能感染。 21. 曼氏迭宫绦虫常见寄生人体的部位依次是、、和。 22. 人体感染曼氏迭宫绦虫的具体方式有、和。 23. 阔节裂头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第二中间宿主是,保虫宿主是。 24. 多房棘球绦虫幼虫称,主要寄生于人体的。 25. 微小膜壳绦虫完成生活史方式有三种、和。 三、选择题 1. 对猪带绦虫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头节球形,无顶突、吸盘和小钩 B. 孕节子宫每侧分支15~30支 C. 成节卵巢分2叶 D. 人误食“米猪肉”可患绦虫病 2. 猪囊尾蚴感染方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自体内重复感染 B. 自体外重复感染 C. 异体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E. 以上都是 3. 人体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来源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手不洁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寄生的虫数少,多无自觉症状;寄生的虫数多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贫血、营养不良,甚至并发阑尾炎和肠梗阻。 一、牛带绦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孕节常逐节自链体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通常每天排6~12节,最多可排40节。脱落的孕节有明显的活动力,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当孕节蠕动时虫卵可从子宫前端排出或由于孕节破裂虫卵散出。中间宿主牛吞食虫卵或孕节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其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播散到牛身体各处,尤其是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除牛之外,美洲驼、骆驼、狍、羊、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 人食入含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囊尾蚴在小肠消化液的作用下,翻出头节并吸附于肠壁,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 二、流行慨况 (一)分布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有散在病例,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农牧区感染率高的可达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 (二)传染源 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1.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 2.人畜共居广西和贵州的侗族,人住楼上,牛圈在楼下,人粪直接从楼上排入牛圈内,使牛受染。当地牛的囊尾蚴感染率高达40%。

家畜寄生虫学模拟试题

家畜寄生虫学模拟试题 三、填充题(15分,每空 0.5分) 1、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 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 ________________ ,其中间宿主为 ________________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犬、 猫、猪及其它一些动物的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内。 3、 棘沟赖利绦虫的顶突能深入鸡的肠粘膜,引起 ___________________ 病变,该绦虫的中间宿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鸡啄食了含有 _______________ 的中间宿主后而感染。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是 __________________ ;多头多头绦虫的中 绦期是 _______________ 。裂头绦虫的钩毛蚴在第一中间宿主 _________________ 体内发育为 ________________ ,在第二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 _______________ 。 4、 鸡异刺线虫又名 _____________ ,严重感染时引起鸡 ________________ ,其虫卵还是 _______________ 病的病原体 _________ 的传播者。猪蛔虫的幼虫移行过程中由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严重病例会伴发 _________________ ,引起咳 喘。 5、 根据硬蜱发育阶段吸血时是否需要更换宿主分为一宿主蜱如 ______________ ,二宿主蜱如 。 螨病的主要症状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牛双芽巴贝斯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有: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简答题(24分,每题4分) 1、简述肝片吸虫的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2、简述人感染猪囊尾蚴的可能途径。 3、简述捻转血矛线虫等圆线虫三期幼虫的主要生活活动规律。 4、简述牛皮蝇和纹皮蝇生活史中产卵部位和移行路径的异同。 5、简述弓形虫在猫体内的生活史。 6、简述蠕虫粪便学检查方法。 1、简述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一、请根据幻灯片内容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1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 1、贮藏宿主 2、轮牧 3、经卵传播 4、披鞘幼虫 5、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 1、保虫宿主 2、媒介 3、期间传播 4、感染性虫卵 5、互源性人畜共患病 每空1分)

电大动物常见病防治形考任务4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题目1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面哪种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病 选择一项: A. 羊莫尼茨绦虫病 B. 华枝睾吸虫病 C. 鸡球虫病 D. 马媾疫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选择一项: A. 猪和人 B. 猪和犬 C. 人和犬 D. 猪和猫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 选择一项: A. 钉螺 B. 淡水螺 C. 陆地螺 D. 扁卷螺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牛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为 选择一项: A. 扇头蜱 B. 残缘璃眼蜱 C. 微小牛蜱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日本分体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选择一项: A. 淡水螺 B. 锥实螺 C. 陆地螺 D. 钉螺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鸡球虫病易感日龄为 选择一项: A. 4~6周龄鸡 B. 1~7日龄鸡 C. 3~4周龄鸡 D. 2~3周龄鸡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反刍兽的选择一项: A. 肝脏胆管 B. 胰脏及胰管 C. 胃内 D. 小肠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为 选择一项: A. 人 B. 猫 C. 羊

题目9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部位是 选择一项: A. 十二指肠 B. 小肠中部 C. 小肠 D. 盲肠 题目10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急性伊氏锥虫病的发热特点是 选择一项: A. 低热 B. 高热 C. 间歇热 D. 稽留热 题目11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寄生虫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选择一项: A. 宿主—交配、褥草、鞍具或皮肤直接接触—宿主 B. 宿主—适宜的外界环境(土、水等)—宿主 C. 宿主—中间宿主或媒介—宿主 D. 宿主—终末宿主或媒介—宿主 题目12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猪、犬、猫和人等多种动物的选择一项: A. 肠胃内 B. 肌肉内 C. 胆管胆囊内

2例牛带绦虫病的驱虫治疗疗效观察

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10002 5404(2010)2222470201 2例牛带绦虫病的驱虫治疗疗效观察 周桃莉,陈 琳,段建华,张锡林 (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关键词] 牛带绦虫病;驱虫治疗 [中图法分类号] R532.3 [文献标志码] B [通信作者] 周桃莉,电话:(023)68771930,E 2mail:ztl781224@sina .co m 牛带绦虫又称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在我国 古籍中也被称作为白虫或寸白虫,属于圆叶目绦虫的带科、带属[1] 。牛带绦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一般是误食了含感染性囊尾蚴的牛肉而感染,重庆市为非牛带绦虫流行区,但随人口流动的增加,可能会造成该病的散在发生。本教研室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确诊2例该病例,并及时采用槟榔2南瓜子法进行驱虫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1:男性,20岁,新疆人(汉族),本校学生,因放假回家误食未烤熟牛肉而感染,患者常觉肛门有痒感,上腹部不适,体质量减轻,呈轻度贫血貌,因反复排出节片怀疑患寄生虫病而于2008年10月18日来本教研室咨询,检查其排出孕节较厚、不透明,经墨汁注射检查为牛带绦虫孕节,确诊为牛带绦虫感染。病例2:男性,37岁,重庆市人,曾在新疆当过兵,可能生食过牛肉而感染。患者消瘦,呈轻度贫血貌,常觉肛门有痒感,偶有腹痛、腹泻,睡眠食欲差,因反复排出节片,4年来多次到各医院就医,曾服用肠虫清驱虫治疗无效。于2010年5月10日来本校新桥医院消化科就诊。经检验科检查其排出节片,初步诊断为绦虫病,而后本教研室将节片经墨汁注射后检查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15~30支,为牛带绦虫孕节(图1),确诊为牛带绦虫病。 1.2 治疗方法 2例患者均采用槟榔2南瓜子法进行驱虫治疗。方法如下:南瓜子(去壳)100g 、槟榔60~80g (购于中药房),槟榔过夜浸泡后加水500m l 煎煮至剩浓缩液200m l 左右制成槟榔煎剂;嘱患者在驱虫当天清晨起床后空腹将南瓜子嚼碎服下,2h 后服槟榔煎剂,30m in 后再服10%硫酸镁10m l 导泻,随后排虫。 2 结果 第1例患者在服硫酸镁2h 后排出1条3m 左右的完整虫 体(图2),经检查头节、孕节完整,显微镜下观察头节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第2例患者在服下2次硫酸镁导泻后6h 才排出1条4m 左右牛带绦虫,经反复淘洗,查到虫体有完整的头节、孕节等,表明2例患者驱虫并治愈。驱虫治疗后3个月随访患者,2例患者均无节片排出,血常规正常,食欲睡眠好,无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3 讨论 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 , 图1 墨汁注射检查牛带绦虫孕节图2 牛带绦虫病患者排出的成虫大体观察 在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易形成流行,如在新疆,内蒙,西藏,云南,广西,贵州的藏族、苗族等地区,感染率可高达70%,患者多为青壮年,一般男性多于女性[1]。询问患者病史及是否来自疫区可以作为牛带绦虫感染或者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2]。诊断牛带绦虫病主要检查其孕节,根据其特征而确诊,现在诊断牛带绦虫病也可通过带绦虫种属特异性循环抗体检测来诊断人感染或寄生,其检测原理是利用虫体排泄分泌物作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3]。驱虫治疗采用传统的槟榔2南瓜子法效果良好,该方法疗程短,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且价格便宜,驱虫效果显著,所以仍然为牛带绦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4]。在驱虫前,清洗肠道有利于吸附于肠道黏膜虫体的排出,并能保持虫体的完整性,这将有助于虫种的鉴别[5]。患者在进行驱虫治疗后,应留取粪便仔细查找头节,排出头节为驱虫治愈的标准,如果未找到头节,则提示患者在2个月后有可能复发,应嘱患者随访,必要时再行驱虫治疗。预防该病应管理好厕所、猪圈,防止人畜互相感染;加强肉类检查,严禁有囊尾蚴的牛肉上市,加强健康教育,革除不卫生的食肉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7-138. [2]贾万忠,王玉朝,闫鸿斌,等.人体带绦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兽医科学,2010,40(2):210-214. [3]W ilkins P P,A llan J C,VerasteguiM,et al .Devel opment of a ser o 2 l ogic assay t o detect Taenia s olium taeniasis[J ].Am J Tr op Med Hyg,1999,60(2):199-204. [4]谢霖崇.槟榔南瓜子佐用治疗牛肉绦虫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 热带医学,2009,9(12):2227-2229. [5]Garcia H H,Gonzalez A E,Evans C A,et al .Taenia s olium cysticer 2 cosis[J ].Lancet,2003,362(9383):547-556. (收稿:2010206217;修回:2010207208) (编辑 栾 嘉) 742第32卷第22期2010年11月30日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ACT A ACADE M I A E MED I C I N AE M I L I T AR I S TERTI A E Vol .32,No .22 Nov .30 2010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315964392.html,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复习题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复习题 -绦虫复习题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复习题 作者:佚名来源:锦州医学院 关于绦虫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2。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A。绦虫成虫有A。... 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绦虫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无消化道 B.虫体分节 C.雌雄异体 D.虫体背腹扁平 E.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2.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 A.肌肉 B.肺脏 C.脑部 D.小肠 E.大肠 3.绦虫成虫有 A.口和消化道 B.无口和消化道 C.有口无消化道 D.无口无消化道 E.有口无肛 4.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寸白虫是指 A.蛲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犬复孔绦虫 D.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5.细粒棘球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囊尾蚴 B.六钩蚴 C.虫卵 D.棘球蚴 E.成虫 6.确诊带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是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漂浮法 C.水洗沉淀法 D.观察孕节子宫侧支数 E.活 组织检查法 7.确诊脑囊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A.脑电图 B.脑室造影 C.脑脊液的免疫学试验 D.X线扫描 E.脑部CT 8.细粒棘球绦虫病传染源下列错误的是 A.狼 B.羊 C.豺 D.牧犬 E.家犬 9.牛带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虫卵 B.似囊尾蚴 C.钩球蚴 D.棘球蚴 E.囊尾蚴 10.在治疗前确诊为猪带绦虫病的依据可以找到 A.头节 B.囊虫 C.虫卵 D.六钩蚴 E.成节 11.预防猪带绦虫感染的关键是 A.粪便管理 B.取消连茅圈 C.肉类检验 D.治疗病人 E.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12.棘球蚴砂是指囊液内含有 A.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虫卵 B.石灰小体 C.只有生发囊 D.只有子囊 E.原头蚴、生发囊、子囊 13.猪带绦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A.小钩和吸盘对肠壁的刺激 B.吸收大量的营养 C.代谢产物毒素作用 D.六钩蚴穿过 组织时的破坏作用 E.囊尾蚴寄生组织器官所造成的损害 14.棘球蚴病的病原体来自下列何种有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的动物 A.犬 B.羊 C.猪 D.马 E.牛 15.链状带绦虫的卵内含有 A.尾蚴 B.毛蚴 C.卷曲幼虫 D.六钩蚴 E.钩球蚴 16.猪带绦虫病确诊的依据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