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摘要: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带动作用的的产业部门,因此选择确定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对于该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连云港产业结构的演变历史,连云港市的产业结构的特征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主导产业;选择;连云港

Abstract:Leading industry refers to a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so choose an area to determine leading industry for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significance,this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history of Lianyungang,Lianyungang Cit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has done a detailed analysis,and have ma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leading industries; selection;Lianyungang

目录

1 引言 (3)

2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3)

2.1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结构转换能力增强 (4)

2.2 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5)

2.3 二、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6)

2.4 生产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反差大 (7)

2.5 城市化的进程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7)

3 连云港市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7)

3.1主导产业的内涵以及选择的意义 (7)

3.2 运用专门化率分析主导产业选择 (9)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10)

参考文献 (11)

1990-2006年连云港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例(%)

1020304050

1990

19952000

2004

2005

200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 引言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既是地区经济发展历史的产物,又是今后发展的依托。因此,研究地区产业结构现状、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根据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来说,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对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产业的形成,有地理和资源的原因,也有市场决定的因素。地区发展必须有科学的产业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地区发展的相对优化的产业结构。如果地区产业定位不明确,或是定位错误,经济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地区产业演进的规律,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确定本地区产业的定位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连云港作为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是东部城市、是欧亚大陆桥的起点,历史机遇、地理位置、发展前景都非常难得和重要。而连云港的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其他十三个城市位居列后,所以本文以连云港为例,运用产业专门化率对连云港的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了该地的主导产业,有助于连云港市在此基础上抓住本地的主导产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发挥后发优势。

2 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从连云港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变化来看,长期以来农业所占比重较高,说明连云港市虽地处沿海,但同时也是地处苏北的一座城,但国家投资较少,因此,表现为一个农业大市。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1996年[1]以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才得以确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稳步上升,反映连云港市第三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而发展的趋势。

图1 199

0-2006年连云港市

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比例

资料来源:2007年《连云港市统计年鉴》

其次,从1990年至2006年以来工业结构中主要行业产值比重变化分析。选取连云港市工业产业结构中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即纺织、化工、医药制造业、化纤、非金属矿制造业、粮食加工等。其中,纺织业:1996年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到1995年为8.4%。2006年为5.2%,说明纺织业在连云港工业中呈现萎缩的态势,这与全国纺织业整体结构调整有关,也说明连云港纺织业没有适应市场变化,逐渐在地区经济中失去了地位。

农副产品加工业由1995年占14.3%到1996年占13.8%。2006年占24%,所占比重稍有加强,但总体在经济中的比重变化不大,说明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应了连云港市作为一个农业相对发达地区特点和要求。作为一个农副产品产出丰富的地区,农副产品加工有着相对优越的资源条件。

医药制造业由1995年3.5%到1996年的5%,2006年占约12.5%,是所有行业中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行业,正逐步成为连云港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有关,全国的制药行业都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也与连云港原有的医药制造企业适应市场需要抓住机遇有关。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95年为15.4%,到1996年为14.9%。2006年为16.1%,变化不大,但基本保持了一个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势头,这在全国化工行业整体结构调整的格局下是不容易的,说明连云港市化工企业有着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能够基本适应市场要求进行产品调整,有着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1995年占12.21%,到1996年的11.6%,2006年为6.5%。这种变化也与连云港市资源有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是指石英等矿物制品,而连云港市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依赖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产业往往容易单一化。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这种单一资源型经济必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在工业行业中处于较大发展且在整体经济中有一定地位的还有化学纤维制造业,1995年占2.5%,1996年占2.8%,2006年占3.5%,这是由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有较大的发展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变化。所以,抓住一个企业,也可以带来一个行业的变化,但是只有一个企业,是不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根本变化的。

2.1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结构转换能力增强

1999年连云港市GDP实现285亿元,是1978年的28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9%,

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较江苏省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1992年至2006年为较高水平基础上持续稳定高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速高达14.2%。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转换能力不断增强[2]。GDP 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格局转变为“二、一、三”格局用了47年时间,而由“二、一、三”格局转变为“二、三、一”格局只用了3年时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46.1∶26.6∶27.3转变为2006年的18.3∶45.8∶35.9。

图2连云港各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2007年《连云港统计年鉴》及200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2.2 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连云港的产业机构在不断优化的,各次产业内部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和其他农业份额[3]下降,牧业和渔业则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行业快速崛起。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符合的。

连云港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从城市间的横向比较来看,当前连云港市生产总值规模仍然不大,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面临着扩大经济总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

首先,经济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偏低。2008年,连云港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5%,

0.05

0.1

0.15

0.2

0.25

0.3

连云港各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

农副食品加工业 医药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纺织业 家具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在苏北五市中所占份额也仅为12.6%,增长13.1%,在苏北五市中增长最慢,与日照相比差距更大;人均GDP为16808元,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2%。

其次,产业结构层次差距明显。2008年,全国、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1.3:48.6:40.1和6.9:55.0:38.1,连云港市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连云港第一产业比重16.4%,仅低于宿迁和盐城,比最低的无锡高出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47.3%,仅高于宿迁,比最高的苏州低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6.3%,比最高的南京低13.7个百分点。

最后,新兴工业发展落后。虽然自1998年以来,全市第二产业总量在三次产业中最大,但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仍不充分[4]。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集中度低,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产品结构不合理,科

1990-2006连云港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120

100

80

60

40

20

19901995200020042005200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图3 1990-2006年连云港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2007年《连云港统计年鉴》。

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相对发展薄弱,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较少,导致产品竞争力较弱。

2.3 二、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999年,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1%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4%,在GDP10·1%的增长率中,有9个百分点是由第二和第三产业提供的。高新技术产业、低能耗产业、中间产品产业正逐步取代资源依赖型的食品、轻纺等科技含量低的初级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产业也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在产业结构明显升级的同时,传统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相当比重,二元经

济结构的特征仍十分明显。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的现代部门(如工业)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的农业部门同时存在。工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巨大差距决定和扩大了城乡差距。

2.4 生产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反差大

目前连云港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低水平小康→比较宽裕小康”转型升级阶段,消费需求的重点转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高档消费品和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用品等。而连云港市的生产结构仍然以技术密集度低、加工度低、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为主,耐用消费品生产缺乏,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转变不相适应,对外贸易遵循的是比较优势原则。连云港市的比较优势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出口结构中,农副产品、工矿产品占主要地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主要是劳务输出。

2.5 城市化的进程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但是,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局面还相当严重。一是城市化水平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比连云港市收入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水平。二是城市化水平提高速度明显偏慢,相对于非农化水平明显滞后。三是城市功能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发挥的功能差距较大。

3 连云港市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3.1主导产业的内涵以及选择的意义

任何时期,国民经济不同产业的增长率都存在较大差异,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某些关键产业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果。罗斯托把这些关键产业称为主导产业。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较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二是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比整个经济的增长率要高;三是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表1 连云港06年主要工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与江苏省对比的专门化率

指标\按行业分组连云港市工业总

产值江苏省工

业总产值

产业专门化率连云港各产业总

产值所占比重

名次

农副食品加工业102.491 851.056 11.722 0.243 1 医药制造业47.512 524.534 8.817 0.113 2 非金属矿采选业 6.149 72.900 8.210 0.015 3

饮料制造业19.721 282.137 6.804 0.047 4

食品制造业 5.743 217.363 2.572 0.014 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493 151.143 2.249 0.008 6

0.802 35.457 2.202 0.002 7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

料回收加工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23 45.954 2.167 0.002 8

67.521 3946.452 1.665 0.160 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

品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23.349 1524.629 1.491 0.055 10

塑料制品业9.667 807.726 1.165 0.023 11

专用设备制造业12.831 1123.439 1.112 0.030 12

20.102 1806.136 1.083 0.048 1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

供应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

14.117 1408.032 0.976 0.033 14

延加工业

2.544 276.163 0.897 0.006 15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

皮革、毛皮、羽毛

2.318 294.242 0.767 0.005 17 (绒)及其制品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

1.304 167.746 0.756 0.003 18

造纸及纸制品业 4.008 573.721 0.680 0.009 19

化学纤维制造业 6.749 999.440 0.657 0.016 20

(参照:赵雪霞,蔡海智.浅析龙岗区工业主导产业的确定与培育[J].龙岗经贸,2007,(12))

资料来源:2007年《连云港统计年鉴》及200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所以我们说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代表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决定区域在全国区域中分工中所处地位与作用,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3.2 运用专门化率分析主导产业选择

专门化率,又称区域专门化的程度,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与该产

业在上一层区域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之比。运用企业的净产值作为专门化率的研究数据度连云港市的主导产业选择做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产业专门化率=(连云港A 产业净产值/连云港产业净总产值)/(江苏A 产业净产值/江苏产业净总产值)

一般说来,专门化率>1,表明A 产业在研究区域专业化程度超过上一层区域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专门化率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专门化率=1,表明A 产业在研究区域的专业化水平与上一层区域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专门化率<1,说明A 产业在研究区域的专业化水平低于上一层区域,需要从地区外输入A 产业的产品,来满足地区内的需要。

传统理论认为,主导产业的专门化率一般要大于2。但我们要知道,产业专门化率只是反映了区域专业化的相对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的实际专业化程度,规模的大小也会影响其是否会成为地区的主导产业[5]。

3.2.1与江苏省对比的产业专门化率

关于净产值专门化率:净产值专门化率大于1的行业共有13家,其中大于2的行业有8家,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11.722)、医药制造业(8.817)、非金属矿采矿业(8.210)、饮料制造业(6.804)、食品制造业(2.57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249)、废弃资源与废 弃材料回收业(2.20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67),然而,虽然食品制造业(2.57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249)、废弃资源与废弃材料回收业(2.20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67)的产业专门

2468101214产业专门化率

农副食品加工业

医药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饮料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

图5 连云港市06年产业专门化率统计图

资料来源:2007年《连云港统计年鉴》及200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化率都大于2,大由于其产业部门的总体规模较小,所以无法成为连云港的主导产业部门,所以仅剩下农副食品加工业(11.722)、医药制造业(8.817)、非金属矿采矿业(8.210)、饮料制造业(6.804)四个产业部门可称之为连云港的主导产业;大于1小于2的行业有: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共5个行业可称之为连云港市的特色产业。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确定了连云港市的主导产业以及特色产业,根据连云港当前的产业现状,我们应该对连云港的产业结构做出适当调整,以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连云港市的定位是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增强产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尽快形成连云港具有相对优势、竞争力较强、产业效益较好的优势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而从以上对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连云港市的产业结构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优化,但也呈现出许多的不足,如:二、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仍十分明显;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贸易结构之间的反差较大;城市化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需要继续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连云港市的主导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采矿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共5个行业可称之为连云港市的特色产业。可以看出连云港市作为江苏省的粮食基地之一,这样的地位是很明显的;同时作为一个海滨城市,连云港依托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优势,实现了生物制药业的发展,我想也应该。面对这样的变化,连云港更应该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使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新兴产业应与传统产业结合,以形成具有“桥头堡中心”功能的产业结构链作为连云港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依据。农业、水产养殖业,以及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建材产业是连云港市目前的支柱性产业,要继续发展好。但总体上看,连云港市的传统产业在结构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对连云港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具有“桥头堡中心”功能的产业结构链就是连云港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依据[7]。金融、商贸、代理、保险

等产业应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广宇.谈连云港市产业结构调整[J].现代经济探讨,1998,(1)33-35.

[2] 课题组.连云港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J]. 江苏统计,2001,(3):33-34.

[3] 史丹.连云港市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1-32.

[4] 贾后明.连云港产业定位与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3):67-68

[5] 朱国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策略、管理与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9-280.

[6] 孟力强.对连云港市发展战略定位的回顾性思考[J].经济师,2002,(9):246-248.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从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预期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壮大实质上是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现实的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即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产业优势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即预期的产业优势)得以创建、积累的条件。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

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弹性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产业是一个诸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需求结构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触发到产业系统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费需求结构是需求结构变动的主要方面,它可以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 展初探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现代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更替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产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地选择好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盐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城市产业经济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品牌响、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区域生产集中度高的特色加工体系,一批依托人力、技能、智力优势形成的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支撑着盐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盐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农村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7个,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已达到648个,其中部分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大超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17个。经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已达60个。全年新办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两家。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二)工业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新趋势

成渝两市产业结构比较与分析

成渝两市产业结构比较与分析 【摘要】成都、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示范作用。两市在产业结构上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对成渝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三次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及工业结构、第三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两市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专业化,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的分类分别为:第一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由较低水准向较高水准发展的过程,可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及中间和最终产品产业的比重来反映;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可用产业之间的关系均衡程度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来反映。产业结构优化体现为产业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和高加工度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及各产业之间按比例协调发展程度。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最基本的指标,同时三次产业比例大小也反映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成渝两市第一产业比重都较低,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与它们分别作为国家直辖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有直接的关系。重庆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成都,这是因为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基本市情,农业人口和农业地区比重还较大。因此,第一产业比重相比成都明显偏大。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来看,成渝两市也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成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而重庆则仍以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且比重逐年上升,产业比重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从表1的数据比较来看,成渝两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二、三产业的比重变化有所不同。其中,成都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递减,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重趋于稳定的态势,产业结构高度化特征较为明显。而重庆在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甚至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总的来看,两市产业结构均呈现出高度化趋势。成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摘要:文章以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为前提,运用产出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得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 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二元经济;优化思路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实证分析 (一)产值结构分析 从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来看,产业结构布局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变化。如表1所示。首先,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市基本上没有现代服务业,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体,比重高达70.1%。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被第二产业取代。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37.8个百分点,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结构,且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的2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更加明显,第三产业突飞猛进,比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截止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7.2:42:40.8。重庆市直辖之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2007年有所回升,2009年又一次回落创历史最低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7

年第二产业比重过半达50.7%,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仍居后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9.3:52.8:37.9,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的局面。 (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该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愈高,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愈高,经济效益愈好。重庆市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如表3所示。第一产业较低,1999年达到0.3之后持续下降,直至2009年基本稳定在0.21左右,这表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释放殆尽,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二产业比较高,发挥了经济增长主力军的作用,这与重庆实施“工业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相符。第三产业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并呈下降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第一、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可见重庆市产业结构的效益比较低。 国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越大,经济的二元性越强。从表3可以看到,农业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大,在3.5上下徘徊,说明重庆市的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这与重庆是国内二元经济非常典型的区域的事实相符。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难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重庆市万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确定及优化-甘小冬1112060072

重庆市万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确定及优化 万州2010年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500.13亿元,经济总量列重庆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3.73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53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7.7:51.2:41.1调整为6.8:54.7:38.5,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地区经济增长平稳快速。 一、万州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一)农业 2010年万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26.42亿元,增长5.9%;畜牧业18.1亿元,增长7.9%。 表1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 粮食(吨) 517889 1.5 油料(吨) 15287 9.7 鲜蛋(吨) 9435 4.0 牛奶(吨) 8812 0.9 生猪出栏(万头) 85.52 0.4 牛出栏(万头) 1.25 4.5 羊出栏(万只) 2.67 15.0 肉类总产量(万吨) 7.36 2.5 #猪肉(万吨) 6.28 1.2 (二)工业 工业是万州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2010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重点企业总产值228.94亿元,增长29.7%;大中型企业总产值251.79亿元,增长22.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5.14亿元, 同比增长25.6%,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市第3位。 表2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指标绝对额(万元)比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44 40.6

主导产业分析――――南靖为例

xx主导产业分析 农业和工业是南靖的主导产业,顾名思义,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近年来,南靖县境内各种产业发展迅速,包括旅游产业,工业,农业。其中在农业方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5亿元;工业方面: 全部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增长2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规模工业产值47.55亿元,增长72.5%。 南靖县,东临漳州市区,西连龙岩,毗邻广东,距漳州市区30多公里,距厦门经济特区90多公里,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穿境而过。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个水系,汇入九龙江西溪。海峡西岸经济区,刚好也将南靖包含在内,同时南靖也是众多在海外的华侨的祖籍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之资源优势,为南靖的各产业发展提供很大的机遇。 一、工业方面: 南靖现有工业区: 金山开发区、靖城工业区、三卞开发区、丰田开发区、大房开发区、大房开发区,万利达工业区、闽星生态项目区、这些工业区主要生产各种电子产品,机械制造,和新技术开发等。 选择原则(市场需求、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基础、技术支持等方面) 1、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最近几年,厦门很多工业落户漳州,很大一部分分流到南靖,同时,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面向厦门和其他地方,市场的需求日益旺盛,这是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3、现在南靖县的动力资源,南靖的小水电发展迅速,电能丰富,为很多工业的生产提供动力资源,这也是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淮安市(全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淮安市(全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针对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淮安市房地产投资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淮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淮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 (3) 三、淮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比重统计 (3) 四、淮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淮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淮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淮安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淮安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淮安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全国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淮安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淮安市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2.城市形象塑造与研究-----与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2)

江苏省社科 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申报材料 项目名称城市形象塑造与研究-----与江苏省 淮安市为例 项目负责人沈艳华 推荐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填表日期 2015年5月

城市形象塑造与研究-----与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沈艳华,刘文文,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深刻印象,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淮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年代久远,但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目前城市形象有所偏差,地域特色不够鲜明。今后应以地域文化为根基,围绕城市文化构建城市主题标志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把淮安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关键词:城市形象;形象定位;设计探讨;对策措施 1 城市形象塑造的概念 1.1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犹如人的形象,自从有了城市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形象。早在原始公社向私有制转化过程中,城市形象就已经开始出现,那时候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砌和砖造房屋的城市”,就是最早的城市形象。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60) 在其《城市形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城市形象”的概念,当时城市形象的内涵仅仅是指“城市景观”,局限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范畴之内【1】。后来艾什沃思和科特勒(Ashworth& Kotler(1988,1993) 等从城市营销的角度对城市形象进行了集大成式的论述,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城市的信念、观念和印象的总和,是人们对城市相关信息的联想与简化,是人们对城市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的产物。使城市形象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大幅拓展。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学者对城市形象的探讨愈来愈深入。关于城市形象的定义很多,总体说来,城市形象的内涵应该涉及一个城市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文化遗产、精神传承、都市文明、经济基础、市民素质、城市风尚等等,也应涉及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生活质量等。 1.2 城市形象的基本构成要素 城市形象塑造既要符合实际, 也要面向未来, 表达出区域的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形象形成的原理,城市形象塑造可从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三方面进行设计与建设。

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国商专2008-01 学生姓名滕杨学号2008631616 指导教师胡琳祝职称讲师 评阅教师职称 2011年6月15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月日

三大主导产业简要分析(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三大主导产业简要分析(智能装备制造产 业) 电子信息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绿色软包装业是开发区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现就三大产业的综述类别、产业特征、全国分布情况、产业链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代表企业五大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一)、综述类别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类别大致分为智能制造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电网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核级泵等)、工程机械等。 (二)、产业特征 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 (三)、全国分布情况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的核心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以辽、鲁、京、沪、苏、浙和陕等地区最为集中。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

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豫、鄂、粤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以洛阳、襄樊、深圳最为突出。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京、沪、粤、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安徽的芜湖等地也是异军突起。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完整产业链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自动化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工业信息化(大数据、工业软件设计和生产等)、工业互联和物联网(传感器生产等)、智能生产(3D打印机产业、机器视听等)。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各个方面。 (五)、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代表企业 1、京津冀 该地区主要以锻压机械、数控机床、高速龙门铣床、龙门加工中心、太阳能电池生产、等为主。北京地区在生产新能源

最新淮安市区域优势分析资料

淮安市区域优势 一、 二、城市区位: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滁州市,西南靠近南京。全市地处江苏省淮河两岸,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就城市的区域优势来说,总体而言,淮安市的区域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是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以及运河国际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大通道,已经开工建设的淮安民用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轨道。淮安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目前淮安已成功加入长三角经济区,融入国家战略关注的重点区域。

如今,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即将开工建设连淮扬镇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淮安涟水机场已经开通。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2、资源优势。首先,在社会经济优势方面:淮安市在水电、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以提供充足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力资源。淮安是苏北职教中心,拥有19所大中专职业教育学校,常年在校学生14万人,每年毕业4-5万人,可以满足企业各种用工需求。 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土地资源——淮安市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9.28万公顷,其中,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1、层次分析法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 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 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1] 缺点: 1. 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人家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 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来的结果也和你的不一致,这个时候该如何解决?比如说,对于一件衣服,我认为评价的指标是舒适度、耐用度,这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2T10:50:47.68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刘军胜[导读] 数据来源:1999—2008年统计年鉴及2005年重庆市产业投入与产出表。 刘军胜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001)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出发,确定了重庆市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用灰色聚类法对现有的主要工业进行了聚类,从而得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重庆市的主导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是重庆市的一般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灰色聚类;主导产业;生态型;产业结构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解放初期,中国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从而打破了产业演变的自然规律,使得中国的三大产业在不平衡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客观过程。按照国际标准模式(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钱纳里阶段理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之偏离。按人均GDP划分,2008年中国人均3263美元,中国应处于重化工后期阶段。按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11.3:48.6:40.1划分,我国应处于重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并且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通常是有主导产业来牵动并以主导产业的更替为特征,因此,正确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就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产业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主导产业的界定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特殊国情以及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认为:“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一经济体中在某一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具有最大的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和向后关联、向前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并且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低耗能、高产出的环保产业。” 三、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中外经济学者曾提出过多种见解。但是正如前文阐述的一样,在某一区域选择其主导产业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产业的战略性和产业可持续性被提上日程。因此,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从国家和地区的全局、长远利益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优势原则

淮安市主导产业分析

淮安市主导产业分析 一、淮安市各工业部门区位商的计算: 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门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当q ij >1时,可以认为j 产业是i 地区的专业化部门,q ij 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当q ij ≦1时,则认为j 产业是i 地区的自给性部门。而一个专业化部门要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则必须要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 q ij 值在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且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首先在《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中查找江苏省2012年全年工业生产总产值和各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分别记为E 和E j ; 在“淮安统计信息网”中收集淮安市2012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及各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分别记为e i 和e ij 。为简化计算过程,先分别算出e ij /e i 和E j /E ,最后再算出淮安市的区位商q ij : 公式: E E e e q j i ij ij // 相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如下: 工业部门j 江苏省部门工业总 产值E j /亿元 淮安市部门工业总产值e ij / 亿元 e ij /e i E j /E 区位商 q ij 采掘业 720.08 46.6532 0.0059944 0.0118031 1.969019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13.27 0.0026079 0.0000000 0.000000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91.58 0.0007624 0.0000000 0.000000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91.21 0.0007593 0.0000000 0.00000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02 0.0000917 0.0000000 0.0000000 非金属矿采选业207.40 46.65380.0017265 0.0118033 6.8364014 开采辅助活动 5.60 0.0000466 0.0000000 0.0000000 其他采矿业0.0000000 0.0000000 制造业114918.17 3830.4260.9566556 0.9690882 1.0129958 农副食品加工业3313.04 415.42030.0275800 0.1051003 3.8107488 食品制造业636.87 41.3130.0053017 0.0104521 1.971447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 863.44 37.47340.0071879 0.0094807 1.3189861 造业 烟草制造业440.44 95.83990.0036665 0.0242473 6.6131578 纺织业5997.36 172.76170.0499260 0.0437083 0.8754607 纺织服装、服饰业3396.48 189.81740.0282746 0.0480233 1.6984636 皮革、毛皮、羽毛及 729.65 88.53780.0060741 0.0223998 3.6877666 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 1599.90 67.94480.0133186 0.0171899 1.2906624 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220.42 1.80570.0018349 0.0004568 0.2489682 造纸和纸制品业1259.49 90.97350.0104848 0.0230161 2.195176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501.09 28.67670.0041714 0.0072551 1.7392528 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 1156.22 60.68510.0096251 0.0153532 1.5951109 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 2040.78 82.20840.0169888 0.0207985 1.2242477 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13164.77 285.98240.1095923 0.0723528 0.6601997 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2293.68 41.72550.0190941 0.0105564 0.5528636

淮安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淮安房地产市场调查报 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淮安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篇城市环境总体分析…………………………………………………P2-16 一、透视淮安 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三、最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第二篇房地产市场分析……………………………………………………P17-43 一、房地产发展势态分析 二、房地产一级市场分析 三、房地产二级市场分析 四、房地产三级市场分析 第三篇项目分 析……………………………………………………P44-47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周边竞争楼盘分析 三、项目SWTO分析 四、项目潜在客户分析 第一篇城市环境总体分析一、透视淮安 ●历史悠久——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

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着名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着名雕塑家滑田友、着名导演谢铁骊、着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位置显要——区位优势明显的重要交通枢纽 淮安是江苏省省辖市, 地处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全 境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 结合部,京杭大运河、淮河 贯穿全境,洪泽湖、白马湖镶 嵌其中. 明清时期,淮安就是 “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有 “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 誉。京沪、宁宿徐、宿淮、 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 在境内交汇,确立了淮安在苏 北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规划建设的淮扬铁路、宁淮连铁路、宿淮铁路

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 分析 1前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比例关系;区域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较多的吸收先进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淮安市属于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苏北五市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淮安市定位为江苏苏北腹地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指标在苏北处于前列,而产业结构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时期。因此,研究淮安市的产业结构类型与特征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淮安市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苏北其他各市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2淮安市产业结构分析 2.1 淮安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1 淮安市三次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升级阶段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素质的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转变,第一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上升。由表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淮安市第一产业在淮安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第二产业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始终占据最大比重,当然,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比较多,而且逐年上升。由此看出,淮安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低级向高级过度的优化升级阶段。 表1 2000—2007年淮安市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单位%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0 30.31 39.95 29.73 2001 28.64 41.25 30.11 2002 26.80 42.99 30.21 2003 23.07 46.51 30.42 2004 22.33 47.07 30.60 2005 21.34 45.52 33.14 2006 19.01 46.88 34.11 2007 17.07 48.14 34.79 数据来源:淮安市统计局 2.1.2 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产业产值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且下降的幅度很稳定。这符合淮安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向,即实施“551”产业提升项目计划。每年滚动实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项目50个、传统产业品牌化项目50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化项目10个。虽然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但其对全市的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3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且一直是第一大产业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2007年间,第二产业在淮安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且在此期间一直是第一大产业,说明我市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合理协调的,有利于我市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2.1.4 第三产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比重比较合理 从表1中不难看出2000—2007年淮安市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势头很稳定,基本保持在1个百分点以内。这符合目前淮安市的发展实情和实际。 2.2 淮安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2.1 淮安市产业结构和全省产业结构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家庄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家庄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内容摘要: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理论为依托在传统的经济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的基础上融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选取了经济、资源、环境三方面有代表性指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业中的22个工业部门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指出了石家庄市目前应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五大行业及其发展思路与模式。关键词: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业部门主导产业通常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地区产业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石家庄市目前“二三一”的产值格局显示:第二产业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之首;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及京津都市圈的重要地位又同时提出更高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科学思考、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模型构造(一)工业部门的选取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20__》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本文删减了一些处于明显劣势的产业部门将重新组合的产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2个部门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

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据主导产业概念的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以及石家庄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本文构建了产业关联指标、产业成长潜力指标、产业经济效益指标、产业总量优势指标、产业技术水平指标、主导产业比较优势指标和环境能源持续能力指标七个一级指标并分别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总资产利润、资金利税率、行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劳动生产率、区位商、物耗产出率、三废治理率作为各一级指标的子指标进行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三)计量分析结果利用Spss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对表1中指标数据值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出前四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8.782%基本上反映了这11个指标的信息因而可以用来描述石家庄市22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还要求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第一公因子在行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感应度系数和产值区位商四个变量上有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