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现在上课了,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意象思维的定义,我们接着往下讲意象思维的特征。

意象思维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一叫直觉性或者称直观性。怎样理解意象思维的直觉性呢?它具体表现为:思维过程的形象性,它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观物取象,在大脑里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形象,收集了非常多的形象信息;多样性是指通过意象思维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意象,形成一系列的意象。

二、整体性。意象思维是在整体的基础上,从整体来把握,全面地收集信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构成进一步进行思维的基本单元,这在中医学里面表现得非常突出。我们上一节举了一个收集四诊资料:望、闻、问、切,应用意象思维的直觉性,靠医生的感观、直观观察,要全面的、系统的来收集临床病人的(资料),通过四诊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疾病现象,这个疾病的象留在医生的头脑中之后,和中医理论结合,运用思维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意象信息。它是整体全面的把握。四诊合参这个概念,最集中的体现了意象思维的直觉性,这是一。二、非逻辑性。直觉思维并不完全遵守形式逻辑上的严密的推理过程,它不是从概念到判断到推理,一步不差的,一步也不省略的这样进行思维。表现为逻辑思维的跳跃性,它以中间省略某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直接得出结论,这是一点。它的非逻辑性还表现为快速性,就是说人们在通过直观的观察,建起了意象以后,运用联想、

类比这种思维形式很快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做出判断,这在我们中医的临床过程中辨证论治时候,体现得非常鲜明。特别是表现在有经验的医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他观察了病人,通过四诊检查病人的各种疾病现象之后,形成意象以后,它并不是在思考过程中按照概念、判断、推理,最后严格的遵守逻辑推理的规则得出结论的,而是在头脑中迅速的做出判断。大家看病的时候,望、闻、问、切收集资料,医生很迅速地短短时间就判定疾病在什么地方,何脏何腑有病,阴阳气血虚实到什么程度?迅速地在短短时间判断出来,表现为非逻辑性思维的快速性。它不仅在思维过程不是严格地遵守推理过程,越过某一个阶段,而且能在时间很短地迅速地做出判断,这是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上述两者直觉性、非逻辑性思维,在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它的第三个特征:或然性。或然性是指直觉思维,就是意象思维所得出的判断还有一部分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注意有一部分可真也可假,还需要实践进一步来检验,把这个称之为或然性。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不确定性。那么按照意象思维的要求,得出结论之后承认结论的或然性,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检验,这部分结论具有推测的意义、倾向。辨证论治,我们通过四诊合参以后,确定一些辨证,这个思维过程体现了直觉性和非逻辑性。那么结论呢?肺肾阴虚,当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得出这样一个判断时候,在头脑中反映出来其中有一部分可真可假,也可真正是肺肾阴虚,也可以是不一定是肺肾阴虚,有

部分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不能一次认识就做出最后的结论。所以

要经过治疗,论治来进行检验,通过论治反馈过来的信息,来进一步修正肺肾阴虚这个结论。剔除或假的那部分,剩下全真,这就是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反映出意象思维三个特征。大家注意,现在思维科学领域里把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觉思维,三个词或术语做同义词来处理。但是比较规范的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意象思维最常用的两个术语,这两个是同义词。那么按照西方的思维科学,从这个思路来研究中国的思维科学又叫形象思维,那么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研究中国的思维科学的时候就叫意象思维。所以,我们这里取意象思维,来表述形象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主要形式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意象思维的主要形式:

一、观物取象。上一节课我们提到了要有直觉性、要有形象性、意象,所以第一是观物。观物目的是取其象。在我们中医临床思维过程中,观物取象,观病人的病理表现,症状体征,取其四诊之象,我们在看舌,如舌质淡白边有齿痕,当你描写出这个形象的时候,在你脑子里迅速地把象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和你由心而发的思结合起来,与神结合起来,最后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判断,就构成一个意象单元,这就叫取四诊之象。

第二取辨证之象。对病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临床之象,四诊之象,要经过分析得出判断确定其为何证?那么这个时候在我们头脑中反映出来的肺肾阴虚证,就有一个立刻的形象在头脑中,把这个叫做辨证之象。无论是通过四诊取其象,然后经过辨证以后反复的思维过程,最后得出一个象,这个象就叫做意象。这个意象里面既含有直观的形象,还和主观的心神结合起来,运用思维的规律得出这个信息单元,称之为意象。正因为中医学是这样一种思维,所以强调养成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科学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品德,这就是中医学在撰写临床病志,为什

么把临床现象写得那么详细道理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学习中医非常强调临床实践的根本道理。中国人思维有一个特点,以实践为起点,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直观实践的作用。中国人叫知行合一、强调行而后知。我们从思维科学来说,从意象思维这个形式,从观物取象来进一步说明中医学的科学思维。在这里面学习中医不亲临实践,仅靠背书本,违背了中医的思维特征,学不好中医。二、据象归类。所谓据象归类,是指中医学在观察事物,观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时候,首先取其象,形成意象,然后按中医学的分类方法,以象为划分的依据,或者用阴阳分类,或者用五行分类,进行分别归类。用阴阳归类据水火之象,用五行归类应用五行的属性进行归类。在归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类比,和自然类比,和人体类比,看看这个意象应该跟谁相关。我们前面提到,面青、味酸、脉弦,这样一个意象,根据五行的属性进行归类,它们属于同一行,同一行我们要类比了,它和谁相类呢?木曰曲直,肝的功能和木相类,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通过类比结果外推得出结论,面青、味酸、脉弦,定位病在肝,这个过程我们就外推了。中医学最常用的方法是五行类比,进一步外推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叫做据象归类。阴阳归类也好,五行归类也好,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六经,学习卫气营血辨证,学习《伤寒》、《温病》的时

候,那么这种辨证方法,换句话说对证候的归类方法,仍然是据象归类。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掌握根据意象进行归类,前面讲过阴阳分类法和五行分类法,掌握这两种方法。

三、据象定脏。这是中医脏象学的方法论,这一点请同学要特别注

意。至于说脏象它的全部内容我们将在下一章脏象学说进一步讲述,这里面只是从思维来说,我们讲从中医的思维方法,它怎么建立起脏象学理论的,我们定义为叫据象定脏。脏象,脏,简单地了解,就指人体内部的脏器;象,是人们在生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那么中医学建立脏象学说的理论,根据什么来定某个脏呢?采用的方法思维过程,总体上来说,叫做“内外相袭”。具体地说来,叫做“司外揣内”,观察外部的征象来推及里面的变化;二“司内揣外”,中医学脏象学说有其形态学基础,从《内经》开始就讲到可以剖而视之。我们前面讲过的王清任,他著名的著作代表作叫《医林改错》,他纠正了《内经》所记述的某些解剖学的谬误。他都是通过直接看人体的内部脏器的变化,然后推及它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生命现象,那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叫内外相袭。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也是从外至内,然后从内至外,内外相袭,来最后进行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合而察之,最终是以人体内部脏器所表现于外的生命现象,以这个象,经过抽象思维以后,得出意象,由意象再经过联想、类比、推理,确定脏,叫做以象定脏。因此,中医学的脏象学里面在考察心、肝、脾、肺、肾的时候,是根据“内外相袭”、

“合而察之”的方法,是据心、肝、脾、肺、肾五脏所表现于外的各

种生命现象,根据象来确定哪个脏。而不是沿着解剖学的思维方式,根据形态结构,某一个结构它有什么功能,来确定它是何脏何腑?那么后者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医学,从古代的西方医学,古希腊医学,特别是意大利16 世纪文艺复兴之后,以解剖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西方医学,以至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说的现代医学,他们仍然是研究人体的内脏,仍然是以解剖为基础,以还原分析为基础,以形态学为基础,然后推及某一个形态和某一个功能线性的相对应。而中医学的脏象学,换句话说就是中医的形态结构学理论,它的思维过程,这个学说思维过程是据象定脏,首先承认五脏都有形态学基础,但是在建立学说的时候,把思维的重点放在人体脏腑所表现于外各种生命现象,是根据生命现象来决定脏。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学的某一个脏,它所反映出来的生命现象,它反映出来的生理功能,不能用解剖学的同名脏器完全解释的道理。有人说中医的脏、脏象、脏腑的概念,是一个功能模型,在一定意义是可以这样认识。如果仅仅强调它就是个功能模型,那么就舍去了生物学基础,这也是不合理的。我们前面讲气的时候反复强调,气是物质和功能的辨证统一、首先承认气是物质,同时,更重要强调是从运动状态来把握气的概念,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脏象学里面,具体建立脏象学理论,我们强调是据象来定脏,从功能状态来把握人体内脏。这个思想和我们前面讲气,中医学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讲气、讲阴阳、五行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点请同学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只有掌握据象定脏这个概念,掌握中医脏象学说中意象思维具体形式,才能真正学好脏象基本原理。

从据象定脏建立脏象学的方法论,也告诉我们学习中医的脏象学说,绝不能用解剖学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更不能用解剖学的方法,现代生理学的思维方式,来和中医学的脏象某一个脏某一个腑的生理功能简单地进行比较。两种不同的思维路线,建立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我们学习中医

就必须按照中医的思维路线进行学习,否则无法学习中医,所以希望同学在建立中医思维方式方面下一番苦功夫。

中医学不仅仅是意象思维,而且它也要进行抽象思维。所以第二个我们讲抽象思维。第一点讲抽象思维的含义。抽象思维与形象、意象思维对称,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那么什么叫抽象思维呢?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现实的过程,以反映出事物的特征、本质而形成概念为其特征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把它分解开来,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它思维的工具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二、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必须揭示出事物的特征、本质,最终形成一个概念。逻辑思维的工具,从总体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但作为逻辑思维,它的推理过程,主要使用的工具就是语言符号一一概念、判断和推理。它最终的目的经过抽象以后必须形成概念。判断是不是抽象思维,看它最终思维的结果。我们前面讲意象思维,最终的思维结果一定要找出意象,然后经过意象通过联想、类比揭示事物的本质,全过程始终是意象。而逻辑思维在直观思维的基础上,在思维过程中经过抽象得出怎么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后形成概念。以能否形成概念,作为判断是不是达到抽象思维。就这个意义说,那么有了概念以后,形成判断,最后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所以,它的思维成果就是概念,以那个为特征。它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要通过判断和推理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叫抽象思维。

第二点讲抽象思维的特征。一、通过定义,我们就可以得出抽象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