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知能强化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知能强化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知能强化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知能强化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日,主持梵蒂冈天文台的富内斯神父说:“就像地球有多种生物,上帝也可能创造其他生物,甚至更聪明的生命。”“如果有智慧的生命被发现了,他们就是上帝造物的一部分。”上述观点没有看到(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④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人类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富内斯神父这段话实际是说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项。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富内斯神父的观点不一致。

2.漫画《是谁吃光了鱼肉》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是谁吃光了鱼肉?

①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学好哲学,发挥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③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漫画《是谁吃光了鱼肉》反映了由于工业污水肆意排入河道,造成鱼类灭绝,这是无视自然规律客观性的结果,①③是其应有的启示,故答案选B。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性”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天地宇宙的根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的理解和掌握。“客观实在性”是从宇宙间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A、B 都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D 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只有C 正确。

4.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 A.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

B.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

C.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解析:选D。“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故答案选D。A、C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B 项观点错误,均应排除。

5.“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 )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解析:选B。题中引文生动地说明,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故答案选B。A、C 两项不是哲学观点,D 项干肢不符,均应舍去。

二、非选择题

6.美国于上世纪60~70 年代实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一共带回了381.7 公斤的采自不同地区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为月球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素材。2012 年4 月16 日芝加哥大学网站报道,近期对上世纪70 年代阿波罗计划期间收集的月壤样本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特征和地球相比严格相符,这进一步证实月球的物质构成与地球是相同的。

(1)对于事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科学是怎么回答的?

(2)在世界起源问题上,科学和神学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第(1)问,实质上是考查为什么说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要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要从世界观入手,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1)①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产生、发展过程,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客观性。③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从世界观上说,科学和神学斗争的实质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意识的产物。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或是由不可捉摸的观念创造的,或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创造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基球学名碳60(C60),是由60 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同素异形体,在地球上存在的形式多样。2012 年2 月22 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利用该机构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首次在在距地球约6500

光年的双星系统中,发现了大量由布基球组成的小粒子。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③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不体现人的作用和印记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在距地球约6500 光年的双星系统中发现与地球上相同的物质布基球,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④正确,故答案选C 项。②材料体现不出。③观点错误,人类产生前自然界不会打上人的印记。

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解析:选B。李白的这首诗实际是强调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C 项不如B 项全面、准确,均应舍去。

3.2012 年4 月19 日,《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正式公布实施。这是继《海岛保护法》之后,我国在推进海岛事业发展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②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③地理环境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选C。为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而制定《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是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表现。①是材料本身体现的,②④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③与题意无关。

4.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②物质具有可知性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像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选C。“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指出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通过感觉感知”,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说明物质具有客观性。①②④观点正确,故答案选C。③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观点错误。

5.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又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是( ) A.永恒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变性D.变动不居性

解析:选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故答案选B。具体物质形态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不具有永恒性,A 项错误。C 项是静止的观点,D 项是诡辩论,均错误。

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论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

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A。①③的说法符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②的说法错误,自然选择说应该

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产生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

观点。

7.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 )

①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②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

识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④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D。①②③④正确指出了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故答案选D。

8.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

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 秒,这是物理

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解析:选A。反物质也是物质,反物质的客观存在进一步说明世界的物质性,故选A。实践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主要标准,B 说法错误。C 错在“正确”上。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材料1: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简

单的有机物被雨水冲到原始海洋里,逐渐复合为更复杂的有机物。然后经过长期演变,形成

简单的生命体。产生生命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爬

行类、鸟类、哺乳类,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类。

材料2: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

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

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结合材料1 和材料2 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了解人类

社会物质性原理的基本内容,然后据此审读材料对接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瞄准问题指向,

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材料1 说明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

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材料 2 中恩格斯强调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总之,人类社会无论产生、存在和发展,还是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

会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