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西欧诞生了。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20世纪末,经典马克思主义及其后继学说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兰的特里尔城。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犹太律师,一心要马克思继承父业做一名律师,因而把他送到波恩大学学习法律。但是,马克思不久就厌恶法律,一年后转到柏林大学改学哲学和历史。在柏林,马克思参加了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这派人企图从保守的黑格尔哲学中推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他们批判与封建制度相联系的基督教,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1841年,马克思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原来准备到波恩大学任教,但是由于官方不能容忍他的激进观点,他不得不放弃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的志愿,转而从事新闻工作。1842年10月,马克思担任在科隆出版的自由资产阶级反对派报纸《莱茵报》的主编,利用报纸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批判普鲁士专制制度。在这一时期中,马克思开始接触并仔细研究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同时研读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前往巴黎,投入到那里火热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中,同时深入研究了西欧各现代文明国家的历史,特别是法国革命的历史,并且着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1844年2月,马克思和黑格尔左派分子阿诺德·卢格(1802—1880年)合办了另一份激进派杂志《德法年鉴》,但只出版了一期就被迫停刊。正是在这个时期中,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年2月初,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48年至1849年间,因为参加普鲁士的革命运动和主编鼓动革命的《新莱茵报》,马克思以“煽动叛乱”的罪名在科隆法庭受审,虽然陪审团最后宣布他无罪,但还是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德国。1849年6月马克思到达巴黎,同年8月又被迫流亡伦敦。此后,马克思一直侨居伦敦,直到1883年去世。

在马克思革命斗争的一生中,除了参与和领导国际工人阶级的组织工作和革命运动之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著作和时事政治评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

阶级斗争》(1850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资本论》(1867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民族学笔记》(1881年)。

科学社会主义的另一位创始人是马克思的终生挚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兰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保守专断的基督教徒,在恩格斯还没有从中学毕业时就把他送到巴门和不来梅的商业营业所去当办事员。1841年,恩格斯到柏林炮兵队服役,以旁听生的资格到柏林大学听课,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42年10月服役期满后,恩格斯于11月下半月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在他父亲与别人合办的“欧门-恩格斯”纺纱厂里做职员。赴英途中,他曾访问设在科隆的《莱茵报》编辑部,与马克思初次会面。

曼彻斯特是英国纺织工业的中心,也是宪章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一时期,恩格斯不仅认真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量文献,而且实地考察了工人阶级贫穷困苦的生活状况,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同时结识了宪章派和其他工人团体的领袖,热情关注并积极参加欧文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宪章派组织的工人运动。正是在英国居住期间,通过亲身参加革命实践,恩格斯得出了和马克思完全相同的结论,从而独立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在离开曼彻斯特回国途中,恩格斯特意绕道巴黎再次会见了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两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毕生友谊与合作。

1848年,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回到普鲁士参加革命运动。革命失败后直到去世,恩格斯主要居住在英国,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写作工作。除了与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之外,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德国农民战争》(1850年)、《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2年)、《论住宅问题》(1873年)、《反杜林论》(1878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自然辩证法》(1873—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绝不是偶然的。当时正值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期,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大量地建立起来,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然而,自由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压迫,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同时西欧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中特别尖锐。当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从捣毁机器发展到集体罢工、政治示威和武装起义,英国、法国和德国先后爆发了宪章运动、里昂工人起义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正是这样一种急风暴雨式的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历史大背景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革命性质,也正是出于对现代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社会要求的理解,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实现了从革命的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当时工人运动的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批判继承和革命改造的结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2、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3、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的深刻内涵。 二、教材要点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从1825年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人民更加贫困;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对象,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日益贫困,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19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甚至提出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从一开始就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运动结束时才做到的事情,即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此前,工人阶级也参加政治斗争,但那时只是无产阶级追随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欧洲思想领域里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较重要的有英国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教材正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进行阐述的。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教材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和进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的论证。教材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并在小字中较为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内涵: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社会历史是由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6. 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7.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8. 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9.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0.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属于对立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 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地位 1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3.社会政治结构核心是:国家政权 14. 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5.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7.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20.生产力范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2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教育、管理 23. 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24.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5.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2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2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3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2.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33. 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材 1、课程标准 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课题选自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第19课内容。也是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第一课,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科学性,所以本课教材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第一目“探寻公正的理想国”,讲空想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通过介绍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第二目“《共产党宣言》”,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意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实践(学术和政治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第三目“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讲巴黎公社的成立、措施和影响,说明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准备一诞生一实践(运用)" ,形成了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点的主要线索。为突出课标精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材处理如下: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三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4 、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2)教材的特点(3)高一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概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人类思想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巴黎公社成立和失败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失败,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包括《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革命。其中,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归纳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解。本课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 确定依据:课标的要求。 (二)、说学习方法的培养 1、学情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相关内容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史实。本课内容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应作为难点给学生讲清。“马克思”这一名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像)和提出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指导: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思想性、理论性较强,宜采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注意从现实生活挖掘素材,变抽象为具体。 (四)、说教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重难点】 重点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一、独学指导 1. 知识指导 2. 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理论基础 知识点二 伟大的友谊(主观条件) 实践基础 知识点三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 发表。 (2)内容: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 (3)意义 3.抛砖引玉: 客观条件 开展活动 理论创造 经济 阶级 标志: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 诞生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2)下列人物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 A、圣西门 B、欧文 C、傅立叶 D、马克思 3)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力量强大 B、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尚未暴露 D、无产阶级尚未加强国际合作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 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 5)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6)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2、疑难解惑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画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宏观要 览本单元主要讲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3.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 教训。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随着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2工人与□3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1825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

2.条件 (1)思想来源 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4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5欧文等人,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6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没有认识到□7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其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②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③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2)阶级基础 19世纪□8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9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中,总结□10工人运动的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1848年《□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3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4共产主义所取代。 (2)明确指出□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6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7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欧洲宪章运动的名称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 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3、通过对课文中的资料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展示反映工业革命成果的图片并设问)这是哪一时期的什么图片?(让学生辨认后回答出“工业革命”) (教师继续设问)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 (教师启导)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享 有政治权利,可以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然而创造这些财富的劳动者——无产阶级却越来越贫困。这种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顺应历史潮流,创立了以科 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诞生(作业) 江苏省高邮中学周晨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4、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③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 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1818年5月5日,一出生即为共产主义者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A、马克思杰出的才能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 D、文化遗产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8、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因素是() A、最初提出的基本原理有错误 B、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9、以下各观点中,不符合《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有() A、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B、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 A、夺取政权 B、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 C、废除私有制 D、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一方面1825年英国爆发了 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后周期性的发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②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 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④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A、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B、另一方面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并加以批判继承; C、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1847年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848年2月 ②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指出 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③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知道;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 1、成立条件:①客观条件: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逐 渐走向国际联合——原因: A、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B、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②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2、成立时间:1864年 3、正式名称:国际工人协会 4、成立地点:英国伦敦 5、成立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国际联合)阶段 三、巴黎公社 1、成立背景: ①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②资产阶级先后成立了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军采取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临时政府同德国草签条约,同意向德国 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同时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2、成立过程:①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②不久,巴黎公社成立。 3、政权性质: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许多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4、革命措施:①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实质即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②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 5、失败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6、历史意义:①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2013年晋级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4级高一招收10个班,包括两个重点班和一个艺术班。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学习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知道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和巴黎公社成立的主要史实;了解巴黎公社的政治、经济措施,理解其政权性质;感悟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认识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经验教训。 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及对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及政权建设的启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的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本课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材从时代背景、产生过程、《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 教学目标设定 ⑴知识与能力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与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与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 自主阅读教材、整理资料、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⑵过程与方法 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斗争实践等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学会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概括,学会运用提炼关键词掌握教材内容的方法。 阅读和分析史料,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实践,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品质和革命奋斗精神。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纪录片《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片头剪辑。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公开投票一个月评选上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名列榜首。马克思为什么能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呢?马克思被称为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推崇? (幻灯片出示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随着课题字幕播放):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那样敢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导入课题 学生眼中的马克思:(引导学生回答关于马克思的故事、著作、名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上) 编稿:张爱华责编:陈敏 考点提示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2、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一)空想社会主义 1、背景: (1)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2)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社会矛盾激化。 (3)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他们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2、代表人物: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 3、结果及影响:理想根本无法实现,但他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二)工人的觉醒:独立工人运动兴起,(包括: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为此,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④主观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 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中 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③19 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图景, 为新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④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新哲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2.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产生的伟大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 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其次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而我们需要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内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生活,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生活,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总之,生活需要 色彩才会精彩!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 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具有的物质性,自觉能理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等活动是以实践 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③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找到最终的 科学说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 力。 4. 怎样理解矛盾共性的关系及其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 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1,经济社会根源 2,思想渊源 3,实践基础 二: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说 无产阶级是鲜明的政治产物,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物质的含义和特性, P3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绝对性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的变动性,无条件行静止的相对性、、、稳定性 四: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原子的理念)唯心主义把。。、精神意识。。物质。。物质是意识。 五: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 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六:意识的能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七:怎样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八: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是一副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说明 了什么整个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有机体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九: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 十: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和平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十一:新旧事物的区别: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 十二:物生有两,相反相成,和则相生同则不继,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 律 十三:香蕉苹果不是水果,白马非马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十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即继承又批判即客服消极情绪又保留积极因素 十五: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 相结合方法。 十六: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十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听其言必则其用观其行必强调了认识与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

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呈现图片 xxxx年11月27日,多位专家和教授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足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中国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又起到怎样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过渡: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呈现定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出现是时代和人物呼唤的成果。那么,是怎样的时代造就了这样的理论体系? 即第一环节:图说历史析成因

第一组图片: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为理论的出台奠定经济基础。 第二组图片: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体现工人以工人运动的形式要求自己的政治经济权利,说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理论的出台奠定阶级基础。 第三组图片: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由此引出空想社会主义,简单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和空想的原因,认识到虽然失败,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另外的两个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四组图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会晤马、恩主持编辑《莱茵报》 马克思深入工人街头 小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显露。 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成为其理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学习||,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板书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实践活动: 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标志: (2)主要内容: (3)意义 二、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背景: 2、经过:1871.3.18-- 3.28--5.28 3、革命措施: 4、失败原因: 5、性质和历史意义: 6、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20世纪末的201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伟人”||。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观后感 视频中,开头通过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讲起。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在“悠悠千年,代代英豪节目中”,公开投票一个月,评选上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众多的侯选人中名列榜首,爱因斯坦居于第二。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19世纪中期,他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最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崭新的一页,马克思主义一词在1883年2月马克思去世后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逐渐流行起来。 视频中,马丁博士阐述了他的观点,解答了为啥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在西欧,许多人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想仍然让他们钦佩,马克对社会问题分析,值得他们学习,有利他们发现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社会弊端。 视频中播放了一段工人及工人儿女的悲惨生活。19世纪上半期,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英法德等西欧国的经济体系得到的迅速的发展。这不但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急剧的提高,也使得社会阶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且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并且,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位社会的主矛盾。 从1835年起,欧洲连续爆发了3次极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不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力量,而是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工人阶级的生活极度贫困,每天超时地工作,而且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他们的工资少得可怜,难以维持一日三餐。他们的儿女同样不得以幸免。不到三岁就被迫去做童工,往往被折磨的面黄肌瘦,有的到10岁就痛苦地离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地被激化。 视频中,举例了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等。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必然。在19世纪30年代,在西欧连续地发生了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武装斗争。慢慢的斗争逐渐尖锐,并提出了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接受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马克思重点研究世界历史,他的理论不是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不但适应于西方,中国同样可以拿来使用。孙中山是最早看到栓《共产生党宣言》的人,他表达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敬仰。后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成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