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是学习 本章内容的一个基础,为学生对网络的理解搭建一个框架。 其中对于网络的几种拓扑结 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常见的3种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总线型、环型、星型 3?了解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

过程和方法:

1. 观看课件,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网络基础知识

2. 发挥想象,动手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信息现象,鼓励发挥想象,应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多数学生都有上网的经验,他们所熟悉的是因特网,而对网络的认识却是模糊的,没有对网络 形成系统的了解。学生对因特网的兴趣在于其娱乐功能,而对网络的概念等理论性的知识并不感兴 趣。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要结合生活的例子。

章节名称

初中八年级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

学科

信息技术(八年

级) 授课对象

初二学生

授课时间

1课时 设计者

陈哲

所属班级

09D

学号

094100374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号学习目

标层次

具体描述语句1网络概念和

分类

掌握区别局域网和广域网,IP分类,域名识别

2?网络拓扑结

构掌握

能画出常见的3种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总线型、环型、星型

3.网络的诞生

和发展了解

了解网络诞生时间地点,了解TCP/IP网络协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网络的概念和分

类、因特网的概念

观看课件,展示图片和实物

教学难点网络的拓扑结构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拓扑结构,直观了解网络分布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认真预习教材内容

思考现在有很多家庭都申请了宽带上网。有些家庭有2台或者更多的电脑,如何连接这些电脑,使其能够共用宽带?上课时提问

教学环境设计

□普通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其他:

板书设计

网络基本知识

一.网络拓扑结构二。网络概念和分类三。网络域名和IP地址

1.总线结构 1 局域网

2.星形结构 2 广域网

3.环形结构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问题

师:现在有很多家庭都

申请了宽带上网。有些家庭有

2台或者更多的电脑,如何连

接这些电脑,使其能够共用宽

带?

思考讨论

提出问题,弓I起

思考

发挥想象,动手设计师演示,解说:我们假设连

接3台电脑,如果你认为二

台电脑可以直接相联那你用

线连起来,如果认为要通过

某些设备才能相联,用一个

方框代表该设备,并在方框

上写出设备的名称。

观看学生绘制的方案,进行

点评和讲解:

观看演示

动手设计

运用自己的想象,

设计方案,为后面

教学做铺垫

展示学生的方案

分享设计,启发思考师:我们看第一种方案,按照

该种方案中间的电脑需要接几

条网线?师:现实电脑一般能

接多少条网线?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2

条)

(学生回答:1

条)

分析学生的方案,

肯定他们的想象,

引导思考实际的问

题,使学生对网络

的一些基础知识有

更深入的了解

师:所以按照第一种方案我

们不能把网线直接连在电脑

上。不过这种想法是最直接

的方式,我们在一些地方进

行改进后可以实现。现在我

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方案

思考,关注现实冋题

提出思考,引发注

意现实生活的计算

机基础知识

师:第2个方案有些意思。

首尾相联成一个环型。这种

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同

样跟方案1一样要在某些地

方进行改进。(展示图片并

解说)

通过图片,结合解

说,使学生对拓扑

结构理解更深入。

解决问题,总结概念

网络的概念练习评价

课堂小结

教学流程图师:第3种方案中间通过路

由器连接这些电脑。是家庭

用得最多的一种连接方式。

师:在这3种结构中,如果某

台电脑坏了,会不会影响其他

电脑的连网?(学生思考回

答)哪个部分坏了会导至所有

电脑都不能连网呢?(思考回

答)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

电脑是如何相连接的,目的就

是为了连成一个网络,以实现

资源的共享。

师:网络按地理范围分为两

种:局域网和广域网。

思考:我们的家网络属于哪一

课件展示网络的基本概

念,详细分析网络概念中包含

的几个关键点:软、硬件设备

互连,资源共享,信' 息交

换。

(课件)你们知道从什么上

获得新闻最新最快?你们知

道什么样的信件传的最快最

安全?你们知道打什么电话

最经济?你们知道逛什么商

店不出门?师:介绍因特网

的起源。

师生一起完成网络结

构简图,搞清连接特点和各

种网络设备。

通过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

理解

了解三种结构的特点

思考回答

认真听课,并结合平

时自己接触的网络进行思

考。在教材知识点上作好

标记。

思考回答

学生配合老师一起

完成结构图,并说出各种

网络设备的名称及功能。

归纳概括,理论升

让学生从理论

层面上了解什么叫计

算机网络,使学生明

白将计算机连成网络

的目的。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

了解因特网给现实

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

学生的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介绍了更多关于网络的小知识如:TCP/IP网络协议,调制解调器,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动手带学生制作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积极讨论并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反思、总结

1、

正如课前所了解的那样,什么是网络,许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网络即是上网。因特网的应用学生涉及较多,因此思维和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它的功能应用上,而对一些网络的基础知识却忽略了。本课创设了现实生活的一个情景,从情景中引出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家庭的电脑连网进行设计,教师抽取学生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渗透新知识,结合图片和实物分析学生的方案是否可行。在解决方案之后再对网络概念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家庭几台电脑的联网就形成一个小网络。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利用这种方式上课, 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注意生活中的事件,很多能够画出星型的连接方式,并指出通过路由器连接。而个别班级这种可取的成功方案比较少。但是就算学生没有这种生活的经验,同样可以发挥想象,按照自己的想法先设计方案,经教师讲解后,学生可以从中分析失败的原因,同样可以获得新知。由于教材对局域网的连网没有做太多要求。只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拓扑结构。如果只由教师展示结构图,简单讲解,恐怕学生对这个拓扑结构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而经过思考和动手设计环节,最后归纳出几种拓扑结构,学生印象会比较深刻。由此完成教学目标二。

由于前面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了解因特网上的诞生和发展上只能略讲而过。最后做练习的时间个别班不能在堂上完成,只能移到下节课。课堂时间显得比较紧,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控制,在学生设计方案的时候注意掌控时间。不需要学生非常严密地画出连接方案,能够体现连接的思路。

本课提供了较多的图片和实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课比较认真。

感谢、其他

参阅教材《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 培训一批具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 培训以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技术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实践贯穿整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过程,全面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综合素质,强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使学员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的改革与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骨干力量。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培训目标: (一)进一步增强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三)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 (四)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先进技术; (六)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技能水平,能形成专业化、案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具备较为完善的双师型素质,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示范作用。 二、培训模块 (一)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三)企业实践活动。 (四)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三、培训课程(共480学时) 第一部分:教学理论与方法(占总学时1/6);计80学时 主要讲授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中职教学改革实际,重点进行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训练。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占总学时1/3);计160学时主要学习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进行专业

七年级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青岛版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案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好!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理解了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名词,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的服务方式。 二、新课教学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网络(network)?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概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的系统。 所以,我们定义:网络是指互联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 提问:网络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局域网(LAN)是Cocal Area Network的简称,一般由一个部门或公司组建,地理范围是建筑大楼或单位内部。基本应用:大学校园。 区域网(MAN)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简称,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地理范围100km以下,也叫城域网。基本应用:小型城市广域网(WAN)是Wide Area Network 的简称,把多个局域网和区域网连接起来,也可把世界各地的区域网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全球网。基本应用:Internet。 提问:同学们知道网络(network) 渗透到哪些领域?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网络的渗透领域:在经济、军事、管理、科技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另外, 日常的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也应用广泛。在20世纪末期,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通过Internet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全球被迅速地连接在一起。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概念: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产生: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为实现军事通讯的需要,将远距离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建立的ARPANET主干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是必修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课程注重网络原理的深入学习,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组装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实际的网络的组建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TCP/IP模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以及体系结构方法;对网络的应用和管理、组建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网络技术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实践内容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1.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或网际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2. 五层协议中每一层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数据传输的单位以及重要协议功能及作 用。3.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4.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二、教材分析 课程的教材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谢希仁主编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该教材分为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原理体系结构、网络管理与安全3个部分,共10章。 1、教材的特点 本书突出反映了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网络方面知识的能力。全书个章节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文字简明,图文并茂。各章后配有习题和实验,教师可结合本校校园网与实验室的条件,安排尽可能多的实验,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的理论准确性与实践性的合理融合是本书的两大特色。 2、教材的教学目标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人们要适应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计算专业学生就必须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理论最新实用技术,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体会计算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3、知识点分布 第1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各章的知识准备。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组成,计算机网络分类,数据通信,网络传输协议等知识,理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下册第十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属于新授课,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以及网络的应用一直是学生特别有兴趣的,特别期待的,他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及应用已不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相当的熟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已不陌生。然而网络知识模块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网络系统知识了解少之甚少,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网络设备并培养对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三)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任务驱动法,采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技能应用达到理解、消化和深化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功能以及分类 2)掌握网络的IP地址知识 3)掌握域名基础知识 2、技能领域 1)初步认识基础网络设备 2)学会判别正确的IP地址 3)能够依据网站名称拼写出域名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和研究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1、IP地址 2、域名的含义、组成结构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通过诗句引入网络,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环环相扣,通过布置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新知识和身边的事物联系,把枯燥的知识蕴藏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②利用网页作为学件,通过有效组织和呈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拓展。

优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案目录 ——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 讲授人:XXX 1、授课信息 (1) 2、教学设计 (2) 2.1、过程设计 (2) 2.2、步骤设计 (2) 2.1、板书设计 (3) 3、教学内容 (4) 3.1、复习导入 (4) 3.2、CSMA/CD产生 (5) 3.3、CSMA/CD确立 (7) 3.4、小结作业 (7)

课程题目:计算机网络基础(附:教学设计) 说明:在讨论阶段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应用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Part1 1、网络协议的概念——规则、标准 2、网络协议的作用——交通规则 3、学习协议的方法 (1)不孤立 (2)勤思考 (3)敢质疑 Part2 1、主机的标识——MAC 地址 2、主机交流方式——广播 3、碰撞的产生——同一媒介 4、碰撞的避免——侦听网络 5、碰撞的处理——停止等待 Part3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1、CS(Carrier Sense):载波监听 2、MA(Multiple Access):多点接入 3、CD(Collision Detection):碰撞检测 Part4 (非板书) 小结并对学生作业提出更高要求 作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今天所讲的协议,并对协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复习之前内容,引入新授内容 同学们,之前在物理层,我们一起学习了若干传输媒体,还记得有哪些吗? 对了,有线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的有,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了这些传输介质,我们的主机就可以上网吗?例如:在你们宿舍里,你们的电脑插上网络就可以连接Internet吗?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作总结,单有物理媒体是不够的,还需要网络协议的支持,那么什么是网络协议呢?(引出网络协议的概念) 协议概念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 ●网络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类比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与法律 法规一样协议的也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修订。 在我们网络里有需要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学习和理解,以下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习方法: 1)协议不是孤立的,应用于某一网络环境,并且与其他协议协同 工作。 2)协议不是完美的,学习协议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 提出自己的意见。 3)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对于有疑问的处, 求助于网络是很好的选择。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处于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个网络协议:CSMA/CD,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讲稿说课材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它深刻地影响着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是目前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计算机网络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它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它。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为了让大家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家首先来想一想,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你们知道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四大信

息媒体有哪些吗?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包括:第一就是书刊,第二个是电话、传真,第三是主要是广播电视,第四大媒体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在这四个媒体当中,具有信息传递、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功能最强大的是计算机网络,这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媒体。 刚才,我们讲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媒体,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信息传播的第四大媒体—计算机网络,纵观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到简单(指:入网容易、使用简单、网络应用大众化)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它是具有通信功能的主机系统,简称为终端-计算机网络。这是早期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形式,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是无法进行通信的。 第二代,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面向终端的单机系统虽然让远程用户能够自由的使用机器,优点: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 13 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采取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 1.在TCP/IP网络上,主机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各自用什么来标识 D A.端口号 B.主机地址IP地址 C.IP地址主机地址 D.IP地址端口号 2.TCP协议的慢启动中,若初始发送方设置拥塞窗口大小为1,在经 过三个往返时延后,拥塞窗口变为 D A.3 B.3 C.6 D.8 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 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B A.300 B.500 C.1200 D.1400 4.假设UDP报头的十六进制数为06 32 00 35 00 1C E2 17。求: (1)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2)用户数据长度。 (3)这个报文是从客户端发出,还是从服务器端发出? (4)它访问哪种服务器? 源端口号1586,目的端口号53,用户数据长度20B,报文由客户端

进程发出,访问域名解析DNS服务器 5.已知TCP头部用十六进制表示为:05320017 00000001 00000055 500207FF 00000000。请回答以下问题: (1)源端口号是多少? (2)目的端口号是多少? (3)序号是多少? (4)确认号是多少? (5)头部长度是多少? (6)报文段的类型是多少? (7)窗口值是多少? 源端口号1330,目的端口号23,序号1,确认值85,头部长度5,窗口大小2047 6.假设:TCP拥塞控制的AIMD算法中,慢开始SST1的阈值设置为8, 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发送端检测出超时,TCP使用慢开始与拥塞避免。试给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拥塞窗口分别为多少? 2,4,8,9,10,11,12,1,2,4,6,7,8,9,10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最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312204 制订人: 所属系部:机电与信息系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5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 先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高职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掌握网络互联结构; (5) 了解网络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拓扑与布线; (3)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设置与应用; (4)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5) 网络基本应用。 3.素质目标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1.以网络工程师岗位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4.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 5.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进度序号、单元标题、学时、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6项内容),具体见进度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览表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13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案 主讲人:郑兵 一、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二、课时分配:2学时 三、教学目的:(0.5min)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0.5min) 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 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5min)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45min)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5min) 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5min)

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 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 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 d.必须有网络软件 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5min) 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0min) 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 1.1总线型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 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如图 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 图 2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复习题 (注:这是老师画的重点复习题,费了点力做出,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参考——王利青) 第一章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多种功能: 1.共享硬件资源。2.共享软件资源。3.共享信息资源4.通信功能5.高可靠性。6.均衡负荷。7.协调计算。8.分布式处理 3、从系统功能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由那两个子网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根据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两个功能子网,即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这就是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数据处理,以及管理和分配共享资源的功能。它能够为用户提供访问网络的操作平台和共享资源与信息。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终端服务器、终端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等组成,它构成整个网络的外层。 通信子网提供网络的通信功能,专门负责计算机之间通信控制与处理,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通信子网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组成。CCP是提供网络通信的控制与处理功能的专用处理机(如路由器)。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通信处理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通信子网。 4、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哪几方面分类? 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2)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3)按局域网的标准协议分类。 (4)按传输介质分类。 (5)按所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6)按传输技术分类。 5、计算机网络有哪些拓扑结构? 答:(1) 星状拓扑结构。 (2) 总线状拓扑结构。 (3) 环状拓扑结构。 (4 树状拓扑结构。 (5) 网状拓扑结构。 二、练习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由那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的本质是把两台以上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达到资源共享和远程通信的目的。从用户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机制和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信息处理系统。 它是由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的控制机制和连接的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组成。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如大型计算机、工作站、微型计算机等)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如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终端服务器等)计算机网络连接介质是通信线路(如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微波、卫星等)和通信设备(各种类型的网络设备、Modem等),计算机网络的控制机制是各层网络协议和各类网络软件,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与结构多种多样。 2、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由那两个子网组成?各子网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分别由哪些部件组成? 答:根据计算机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两个功能子网,即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数据处理,以及管理和分配共享资源的功能。它能够为用户提供访问网络的操

网络基础知识

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节网络组成与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 2、了解网络的主要功能 3、了解网络的发展过程 4、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 5、了解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的基本知识 6、掌握网络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网络组成、网络分类、网络协议 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 组成网络相关硬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思考、记忆;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网络概念相结合 五、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提问学生对目前流行的网络理解,从而将Internet网与我们要讲的网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网络,构成网络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第一节网络组成与分类 7.1 网络组成与分类 7.1.1 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 1、数据通信过程 提问:甲乙两地进行书信来往有些条件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信、发信方、收信方、两地邮局、信封格式。这与我们基本的数据通信过程的5个方面要素:消息、发送方、接收方、媒介、协议相类似。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协议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提问:同学们列举计算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的作用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网络的软件、硬件资源。利用幻灯片解释含义。 3、网络的起源和发展 提问:大家看书,然后谈谈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第一阶段:“主机- 终端”系统计算机网络 第二阶段: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以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网络和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软件和网络硬件组成。 1、网络软件 提问:什么是软件网络软件又包括哪些内容网络协议是什么意义网络协议各层作用及其联 系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通信软件和网络协议等。

《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课后习地的题目详解刘四清版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网络”主要包含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控制机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 3.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匀与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能等功能。 4.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可分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5.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四部分。 6.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7.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8.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10.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对应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11.有线传输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2.无线传输的主要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地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和激光通信。 问答: 1.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 分为三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 在单机环境:三阶段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 在网络环境:将作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高效完成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的计算和大型数据库的访问。 3.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运用。 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4.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5.什么是点对点网络? 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结点构成,在每对机器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信道,不存在信道的复用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牡丹江市第八中学的张宝敏。 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和各位同仁交流,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找到自己与大家的差距,为日后缩小差距做准备。 网络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让很多人流连忘返。计算机网络现以进入千家万户,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不断地靠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个人和工作上的事务,可见人们早已离不开了网络,什么是网络?我们如何把这么多计算机连成一个网络呢?这就是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接下来,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本前面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课重点放在组网时怎样让这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即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学会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拓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3、掌握常见LAN的组建,会画拓扑结构图。 过程与方法: 1、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2、启发、引导。 3、课件、动画演示多媒体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使学生学会组网知识,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学习网络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 <三>、说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星形拓扑结构,包括概念分类、数据传输方式和画拓扑结构图。 确定此为重点原因有二,一是从考试的角度说,学业水平测试连续几年都将此作为考点,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二是从实际组建网络角度上讲,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上都有星形结构的影子。可以说星形是组网时必选的拓扑结构,是重点中的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能够认识常见的联网设备。 (3)、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因特网的两类网址及其对应关系。 (4)、了解常见的因特网的接入方式,知道因特网接入所需的软、硬件及简单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与对话,理解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通过上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址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上过网吗?上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导入新课。在走进网络世界之前,先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各种网络。 设计意图: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情。 2、探究讨论、师生互动 活动一:讨论通常说的网络说的有哪些? 关系网电话网电视网电报网因特网 学生讨论时完成教材40页的表格填写 教师总结并概括其实,人类一出生就身处各种网络之中,古代的信件系统,现代的公路、铁路等都可以看作是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丰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构建起信息高速公路,把我们带入信息时代,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计算机网络世界。 活动二:看书思考: 自学书本p40至43页,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什么功能?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3)计算机网络模型中,那些是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让学生讨论一下哪些设备学生看见过,哪些没有看见。教师也可出示几种设备让学生辨认或教师予以介绍。 重点看书p42-43。教师介绍或出示实物设备。理清学校计算机房的相关设备。 交换机网卡网络线 3、小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总结 本学期,我选择了一门大学城公共选修课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我是来到了信息学院是上课的,短短十来堂课的学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增长了,还认识了许多大学城里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我是纺院纺织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纺院,我的专业是学习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这是一门融工艺设计和美学设计于一体的知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一直以来,通过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我认识到,要想在毕业后能从事与家纺行业相关的工作,我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课程选项里勾了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想从事与家纺设计相关的行业,那就更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

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但随着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学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后。我们做cad设计,学习了各种办公软件,可是在设计和办公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于是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如果关于计算机的选修课的,我一定要报名。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明白了以前不太懂的地方。 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许多人以前都有接触,但真正了解网络的,一定要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掌握Internet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适应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构造出来的网络虚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较 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IP地址格式和DNS的结构,掌握Internet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二)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更加方便快捷。例如银行的通存通兑,我们在赣州存入一笔钱款,马上就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任何一个网点取出这笔钱款。为什么其它银行能够准确、快捷地知道这些信息? 答案就是:计算机网络。 [探索研究]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多台计算机才能构成网络 必须具备的条件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 约定共同语言——协议,INTERNET使用的协议即TCP/IP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 ........ .......,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 路连接 .....,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的支撑软件 ...起来,再配有相应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传输速率(也叫带宽),单位是位/秒(bps) 1bps表示一秒传输1位的信息量 1个字母、数字占1个字节,1个汉字占2个字节,而1个字节等于8位 例:假设网络带宽为8bps,现打开一个仅包含你名字的网页,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显示出你的名字? 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