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国外立体车库的发展现状

(完整版)国外立体车库的发展现状

(完整版)国外立体车库的发展现状
(完整版)国外立体车库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立体车库的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立体车库市场有迅猛发展的态势,采用灵活的交换设备以及可靠的控制系统是实现立体车库自动化的关键。立体车库应具备优越的使用性能、方便的操作方式、快捷的存取速度,管理人员数里少,便于防盗等特点,使立体车库管理进入智能化、科学化,一体化的智能管理阶段。未来市场是巨大的,但对产品的需求,将会向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极端就是价格的极端,市场大量需要低价格的机械停车设备,它只要能够达到增加停车位的目的,能够保证最基本的使用性能,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这一部分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70%-80%;另一个极端就是技术与性能的极端,要求停车设备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方便的操作方式、快捷的存取速度。通过国内外机械停车设备使用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人们在利用机械停车设备存取车时,首先追求的是存取车速度、等待时间以及方便程度。此外,未来的机械停车设备市场,将更加注重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故障导处理系统将是用户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完善,机械停车设备行业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朝阳行业,机械停车设备的技术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车库如代表性的垂直升降类和平面移动类车库。

1.垂直升降类和平面移动类车库介绍

(一)、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运行原理

存车时,搬运器已停在出入库等待位置,搬运器上有可停放车辆的载车板,驾驶员只需将车辆停在载车板上,离开车库。车库自动门关闭。利用提升机构将载车板升降到指定层,搬运器将车辆和载车板送入存车位。取车时,回转钩拉装置将车板和车辆取出,停放在搬运器上,提升机构将搬运器下降到出入库等待位置,载车板旋转调头,定位后,自动门打开,驾驶员将车辆开走。

1入库

引导汽车前进至载车板的指定位置,定位后,引导灯显示OK,司机下车并离开车库5存、取车

横送钩拉装置将载车板送入停车位存好。取出时按相反步骤动作。

2触摸屏操作

只要轻按触摸屏面上相应的按钮就可以开始动作了。(库门关闭状态)6升降机构下降升降机构下降至出入口的位置。

3回转装置旋转

机构将载车板稍稍抬起,机构旋转,车和载车板旋转90O。7回转装置旋转

机构将载车板稍稍抬起,机构旋转,车和载车板旋转90O。

4搬运器上升

搬运器上升将载车板送至指定层8出库

自动门打开驾驶员入库将车开走

(二)、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结构示意图

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主要由高速提升系统、搬运器、自动门、控制系统、钢结构五大部分组成。以下是车库的组成示意图

机房提升系统

搬运器

钢丝绳

对重

系统

载车板

安全门自动门

升降旋转系统

(三)、垂直升降车库主要分为2种类型:方形塔式和圆形塔式

方形塔式车库如图,它的每层只能停放2辆车,所以,如果车位较多,通常采用数塔相联的形式。在方形塔式车库中,空间的利用的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

圆塔形停车设备没有长条形水平方向的巷道,而是多层圆柱形结构,每层在圆周方向辐射形布置存车位,从8个车位到24个。在圆心位置上设置了它的工作主机。主机也是作三维方向的动作,即升降、旋转、存取。

圆塔形停车设备的关键部件是处于塔中心位置的桁架式结构的大型立柱。立柱除带有导向架和电梯式提升机构外,自身还可凭借地面的传动装置作360度旋转。存取装置则安装于提升机构上。车库通过提升及旋转动作而使存取装置能正确定位于指定的存车位以完成其存取任务。圆塔代表当今塔库系列最高技术水平。

圆柱塔式车库内部

(四)平面移动式车库

日本富士电机和韩国LG产电等企业首先开发平面移动类车库。运行原理是:在每层设置轨道或搬运台车,汽车入库后首先由升降机把汽车输送到指定库层,并向搬运小车作第一次存取动作。搬运小车接到汽车后随即高速驶向存车位,再向存车位作第二次存取动作。这样的车库便称它为平面移动式车库,如图。

梳齿式平面移动车库

平面移动式车库也由5大部分构成:进\出车厅、进\出口升降机、搬运器、搬运台车以及巷道两边的存车货格组成。它相比巷道堆垛式车库,在成本降低的同时,整体车库的性能又有了不小的提高

2. 智能立体停车库的智能化特点突出表现

(1)设备智能化:智能立体停车库设备采用零部件智能模块化设计,利用PLC控制系统可配置遥控及预约功能,大大缩短存取车时间,存取车极其方便,升降导向装置使噪音降到最低。

(2)操作智能化:智能立体停车库采用触摸屏式人机界面,智能自动化控制可选用IC卡等非接触式对应车位自动选定,凹槽超宽设计使初学驾驶的人也可以轻松快捷地取车,并设有紧急开关、时效控制、错误操作纠正等人工智能。可实现“傻瓜”式存取车。

(3)安全模式智能化:智能立体停车库采用双保险限位开关,四点电磁防坠落装置,光电保护装置、超行程限位开关、确保人车安全的机电连锁装置、停车定位及固定装置、安全栅保护连锁、标准防震装置等八层极限智能保护装置。

(4)监控智能化:智能立体停车库可配车位检测及汽车识别系统,提供车位状态信息,实现设备运行和车库进出的遥控监测。引导停车,杜绝误取、盗失等错误的发生。

(5)维保智能化:智能化运行设计及监测可保证设备全天候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智能监测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保障零故障率,维保费用低。

(6)管理系统智能化:智能立体停车库可配备智能化停车管理及收费系统,集计时、计价、收费、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IC卡收费系统,真正实现了立体停车库的全智能化模式。

3. 国内外车库技术的发展概况

3. 1国外的发展概况

国外发展立体车库较早的有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停车技术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韩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停车业也通过引进--移植制造,得到了蓬勃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本地区的停车难的问题,并开始向外输出技术和出口产品。在亚洲,应用较普遍的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亚洲的机械式停车设备技术起源于日本。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机械停车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至今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目前在日本从事机械式停车库及其设备开发、制造的公司约有200多家,其中生产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公司约100多家,比较大的公司有新明和、石川岛、日精、三菱重工等。从90年代起日本每年投入运行的机械停车泊位都在10万以上,品种也从单一垂直循环式发展为多种形式,到今已开发生产出九大类近百个品种,管理体制、技术标准等方面日趋完善,目前全日本已经投入使用机械式停车位超过300万个,其中以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为主。对于日本,优势在多层升降横移类、垂直升降

类、水平循环类、垂直循环类、简易升降类等产品上。

韩国机械停车设备技术是日本技术的派生。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8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技术,经过消化生产和本土化,90年代开始为供应使用阶段,2000年后为发展阶段。制造厂约有近百家,已进入我国的有现代集团、LG公司、德山公司(DuksAnEng&M,Co.,Ltd)、真山公司(JinsanPlantCo.,Ltd)、东洋公司、乐天公司等。由于这几个阶段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机械停车设备得到普遍开发和利用,韩国近几年增长速度都在30%左右。目前韩国停车设备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自动化停车设备随供应量的扩大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

台湾机械停车设备的产品概念与技术主要来自日本,台湾主要的停车设备厂商都是和日商进行技术合作。德国的品牌间或在台湾出现,1970 年左右双层式停车设备开始从日本引进台湾,揭开了停车设备发展的序幕。1980 年以后,自行开发的本土机型也纷纷出现。机型的发展从简易升降到升降横移,从双层到三层,越趋多样化。制造厂商越来越多,到了 90 年代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各家厂商纷纷在改善功能与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以求争取生存空间,台湾地方政府于 1991 年 7 月完成颁布《停车场法》,做为突破既有法条限制、鼓励增设停车空间的法源。1992 年 4 月立体停车场协会顺势成立,当时厂商会员有 121 家,93 年增加以空间的 253 家。然而毕竟由于台湾地域狭小,产业规模有限,而且厂家太多,且众家产品技术的发展已趋成熟,争逐订单战况日渐惨烈。在有人启动了价格破坏的手段之后,停车设备的价位便跌跌不休,厂商营运愈见困难。许多厂商在此其间纷纷退出市场,协会的厂商会员也从 1993 年的 253 家大幅掉落,到 1999 年只剩 73 家。目前台湾几个较大的停车公司有:台湾新明和、盟立等,主要产品类型有升降横移类,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和仓储类。产品经引进技术和自我研制开发,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设备采用了当前机械、电子、液压、光学、磁控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控制型式有按钮式、IC卡式、触摸屏式、密码钥匙式、遥控式等,有些设备还采用了总线控制技术;传动装置采用内藏式,以增大停车空间并并保护各传动元件不受污染和腐蚀,提高了设备的耐久性;机构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这样便于组合使用,又易于安装拆卸,且可缩短施工周期;还采用一些新材料、新工艺、。安全保护方面采用了声光引导、定位装置及自动消防灭火系统等。

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从事停车设备开发和生产也比较早。较好的公司有:意大利Sotefin、Interpark、德国Palis等。由于欧洲国家土地资源比较充足,停车问题表现不是很突出,停车设备应用不是很多。产品形式多数为巷道堆垛式,多层升降横移式产品应用也很好。由于欧德国的停车业很发达,生产停车设备的厂商约有24家,其

中KLAUS和OTTO WOHR两家公司的产量约占德国总产量的80%。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停车库优势在巷道堆垛类产品上。

3. 2 技术比较分析

交换技术是智能停车设备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塔库和平面移动类车库,它直接影响停车设备所需停车空间的大小,存取车的速度快慢,停车设备的能耗多少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停车设备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有载车板的交换技术和无载车板的交换技术。以下将对目前市场上已在使用的交换技术做一些介绍,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比。

1 有载车板的交换技术

1.1摩擦轮交换技术

工作原理:国内大都采用摩擦轮夹紧载车板下的驱动条,摩擦轮旋转带动载车板进出车位,摩擦轮上的正压力可以用弹簧或调节螺钉来调整。

优点:运行平稳,安装调试方便。

缺点:对摩擦轮外层的橡胶要求较高,是主要易损件;需回送空车板,停车空间净高较大。

适用范围:可纵向或横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另外德国威尔公司采用双车板摩擦轮交换技术,摩擦轮作用于车板边缘,仅应用于纵向存取车。

优点:存取车速度快,不需要回送空车板。

缺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适用范围:仅用于纵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1.2链条勾拉式

工作原理:利用两根链条之间的销轴勾拉车板下的钩子,来存取车板。可以用两套装置同时工作(双边同步勾拉),也可以只用一套机构。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对车板和交换机构间的配合要求较高,安装调试比摩擦轮交换机构麻烦。需回送空车板,停车空间净高较大。

适用范围:可用于纵向和横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1.3回转勾拉式

工作原理;利用回转台上的销轴和滚子来勾拉车板上的勾拉槽,完成存取车动作。

优点:用于垂直升降类时层高较低,库内使用的电机数量少,故障点少,交换机构除存取车外还能完成车板调头功能,易与标准化,采用该交换机构的升降搬运器可用于底部、上部或中部进出车。

缺点:需回送空车板,存取车速度比梳齿式慢。

适用范围:用于横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2 无载车板的交换技术

无载车板的交换技术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取车时交换机构要进行往复运动,另一种存取车时交换机构是连续运动的。

2.1用于横向存取车的梳齿交换机构

该技术是日本富士公司首创,在我国主要用于垂直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但富士公司的资料显示他们也用于平面移动和巷道堆垛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下面的优、缺点仅以垂直升降类进行分析。

优点:存取车速度快,升降搬运器结构简单。

缺点:层高大,使用的电机数量大,以40车位的塔库为例,车位梳齿移动需要88台电机,因而增加了故障点,在升降搬运器上没有平层定位装置,入口的回转台结构复杂,特别是中部出入时。

适用范围:国主要用于垂直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日本也用于平面移动和巷道堆垛类机械式停车设备。

2.2 用于纵向存取车的梳齿交换机构

该技术是由欧洲传入我国的,目前在用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固定梳齿和可伸缩梳齿。

2.2.1 固定梳齿交换机构

工作原理:取车时,梳齿搬运车开到车位梳齿架下面,搬运车上的梳齿上升,抬起车辆,搬运车上的对中杆伸出顶住车轮,梳齿搬运车从车位开回,存车时动作过程相反。

优点:不需要回送空车板,提高了存取车速度,具有自动对中机构,减少了停车位的宽度,节约了空间。

缺点:占据的空间高度较大,层间净高需要1950mm。

适用范围:用于横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2.2.2伸缩梳齿交换机构

工作原理:取车时,梳齿搬运车开到车位梳齿架中间,搬运车上的梳齿和对中杆伸出,搬运车上的梳齿上升,抬起车辆,梳齿搬运车从车位开回,存车时动作过程相反。

优点:不需要回送空车板,提高了存取车速度,具有自动对中机构,减少了停车位的宽度,节约了空间。层间净高小于固定梳齿交换机构,约1800mm。

缺点:层间净高大于机械手交换机构(夹车轮结构)。

适用范围:用于纵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2.3机械手交换机构(夹车轮)

最早在国内见到的这类交换机构是德国Palis 的产品,采用液压驱动,产品的高度仅

100mm。

工作原理:取车时,在机械手上的摆臂收回的状态下,机械手开到停车位的汽车下面,达到指定位置后,张开摆臂夹起车轮,两套摆臂会根据车辆的轴距不同自动调整距离,抬起车辆后开回。存车时,动作过程相反。

优点:不需要回送空车板,提高了存取车速度,在出入口设备上配有自动对中机构,减少了停车位的宽度,节约了空间。当机构的自身高度能做到100mm时,其层间净高是目前各种交换机构中最低的,只需1650mm。每车位价格是各种交换机构中最低的产品之一。缺点:机构内部空间小,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机构自身没有对中能力,需在出入口设备上进行对中;对停车位的不平面度要求较高。

适用范围:用于纵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2.4有动力辊道式交换机构

该机构属于连续运动的交换机构,即交换机构不需要开到车位内。

工作原理:当搬运器到达指定车位时,搬运器上的辊子和车位内的辊子在各自的电机驱动下,同时启动,将车辆由车位送到搬运器上。

优点:连续运动,存取车速度高。

缺点:车位内需要有电机,使故障点增加,由于车辆移动在辊子上进行,存取车过程中车辆始终在摇摆。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横向存取车,适用于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2.5履带式交换机构

该机构属于连续运动的交换机构,由日本三菱公司发明。

工作原理:在搬运器和车位内都装有履带,车位内的履带无动力,当搬运器到达指定车位时,一个推动器使搬运器上的过渡齿轮绕主动齿轮转动直到与车位履带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同时打开车位履带上的止动棘爪,然后搬运器履带驱动电机启动,使两个履带同时运动,将车辆从车位送到搬运器上,收回过渡齿轮。

优点:存取车速度快,车辆移动较辊子式平稳。

缺点:制造成本高,过渡齿轮与车位内的从动齿轮难以准确啮合,当取车时,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会产生向下的力,将过渡齿轮问下拉,从而产生较大的侧向推力,因此对设备的刚性要求较高;存车时,过渡齿轮上的受力方向相反,将过渡齿轮问上推,使其产生脱离倾向,推动器必须保持足够的推力,使之稳定啮合。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横向存取车,适用于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

综上所述,智能车库的技术起源于日本和欧美,从技术成熟度来看,日本技术发展最早,种类较多,韩国和台湾智能停车设备技术都是日本技术的衍生品,在本地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有有所创新,整体技术水平不相上下。目前代表智能停车设备技术的较高水

平即为梳齿式和智能搬运器式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车库,此技术在日本、韩国、台湾以及国内都有很好应用且技术都比较成熟。国内拥有此类技术的生产厂家大多是与日本、韩国、台湾进行技术合作或是成立合资公司。

针对江航公司引进技术渠道来看,日本技术成熟,但是对生产工艺、配套零部件要求较高且采用日本标准,导致成本较高;韩国和台湾技术在日积月累实践应用中也有较快发展目前也比较成熟,相对来说成本较低。鉴于韩国乐天公司之前与公司有过接洽,故韩国技术是我们技术引进的重要渠道之一;台湾技术优势在于:技术本身比较成熟,在技术沟通上障碍较小,且台湾技术人员在国内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可以随时进行技术交流,所以台湾技术也是技术引进的良好渠道。目前已经和台湾技术方面取得联系,正在商讨技术合作事宜。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从技术研究开发走向应用。智能交通标准化,作为推动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的应用效果,是衡量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国际社会、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竞争正日益白热化。 目前,涉及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的国际性组织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等。这些国际标准化组织由原来的分别独立工作,逐渐走向协作工作,共同制定标准并实施标准的检测。其中,大型跨国集团(如汽车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智能交通标准化组织,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组织实施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研究及制定工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地理、人文、经济及交通基础设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技术引进方法。但是,无论是ISO、IEEE还是ITU中,大型跨国集团都是标准制定的主要力量,制定标准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不加分析地采用这些标准,往往会直接把中国市场拱手让人。 目前,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完成了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并两到三年修订一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发布了7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涉及数据字典、地理信息、信息安全、电子收费、交通专用短程通信、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管理、公交智能化、物流电子单证、汽车辅助驾驶。 例如道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二十世纪末,国际上以欧洲CEN/TC278、日本ISO/TC204为主体开展地区或国家ETC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由于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和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需求迫切,我国急需确立ETC的国家标准。相对于欧洲、日本等ETC技术,我国实际的应用环境对ETC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ETC收费车道的布设更灵活;在保证通行效率、可靠性等基本前提下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车载设备应具有更低的能耗,以便可以通过电池供电。甚至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ETC技术标准都难以满足上述应用条件。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978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93415369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9787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1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ong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到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且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 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63.3亿元,同比增长21.68%。201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192.9亿元,同比增长20.6%。预计,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98亿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488.21亿元左右。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市场持续增长,从目前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来看,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智能交通市场正在不断扩容,为各类相关智能交通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 从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从行业的投资机会来看,由于智能交通项目往往地域性较强,因此在投资时可关注区域内领先的企业以及拥有有效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智能交通市场竞争相对更加激烈,而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智能交通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同时,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细分市场来看,预计智能交通前端的视频监控设备厂商、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以及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几年,ITS主要应用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个领域。随着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必将加快其步伐,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以超过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目前在全国23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中,近半数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安装了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技术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版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1年2月

目录 (一)概念及内涵 ...................................... (二)行业概况 ........................................ 二、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发展状况 .................................... (二)主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环境分析 .......................... (一)经济环境分析 .................................... (二)政策环境分析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四)市场潜力分析 .................................... 四、行业主要领先企业情况分析 .......................... (一)国内主要智能交通企业 ............................ (二)主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五、国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 (一)总体情况 ........................................ (二)主要国家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状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35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 共享经济是在网络时代下诞生的新型经济模式,引发了新一轮商 业革命,提高了各类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 享雨伞、共享汽车出现,带动了IT 软硬件、信息终端等产业发展, 缔造出全新的企业运营、消费和生产模式。根浴PwC 的预测显示,到 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将会达到3350亿美元,我国的共享经济 规模将会达到世界首位,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 关于共享经济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至2016年,在2016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共享经济”字眼,强调提升社会资源利 用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府提供了 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经历了2017年共享经济的洗牌潮后,2018年, 共享经济继续迅速发展,涉及领域包括金融、交通、医疗、生活服务、 知识技能等产业,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 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从发 展现状来看,共享经济已经从开始的房屋住宿、交通出行渗透至了物 流、餐饮、金融、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细分市场,并朝着能 源、农业、城市建设等传统领域中扩展。共享经济的产业、市场规模 均逐步扩大,根据2010年的数据来看,共享经济企业数量仅有十余家, 市场规模也仅有千万余元,在2015年,这一数据直线上升,市场规 模突破了百亿,各个行业发展规模均得到显著扩大,尤其是交通出行 业,滴滴平台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交通出行共享平台。同时,共 享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就业率,在共享经济支持下,就业方式变得更 加自主、灵活,每个人只要有资源、有时间,均可以参与,如在闲暇 时间通过滴滴平台成为专车司机,参与众包物流等,都能带来额外收 入。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信用体系有待健全 在社会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下,社会失信问题得到了进 一步改善,但是相较而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违背诚信问 题依然存在。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诚信”是一个关键,只够有完 善的信用保障体系,才能满足共享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个人诚信体系 上,发达国家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如,在美国,制定了包括品德、能 力、资本、条件、担保品、稳定性在内的5C1S 标准体系,为Airbnb 与Uber 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支持。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社会信 用水平不高,以共享单车为例,少数用户将单车据为己有、恶意破坏、 涂改二维码在,更有甚者,利用二维码实施诈骗行为,严重影响共享 经济的发展。 (二)监管机制急需完善 共享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政府的监 督力度不够,会给消费者造成隐患问题,这一新型经济模式的准入门 槛低,行业细则也不明确,导致事故频发。以共享单车为例,其发展摘要: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模式,以其新颖的商业模式,在其细分市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共享经济也暴露出新的问题。本文针对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刘亚威 (身份证号:30105199005170912) 初衷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大量用户将单车随意停放,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城市秩序,加上监管不到位,也出现“儿童骑共享单车死亡”、“骑共享单车发生车祸致重伤”等事故。除此之外,网络监管不当也会造成问题,如APP 中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导致用户财产遭到损失、信息泄露等。三、共享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一)完善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共享企业掌握着大量用户隐私,包括支付账号、身份证号码、姓名、电话等,企业需要履行自身责任,严格遵照国家规定,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更新现有技术,做好数据文件的监控和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信息使用权限,严禁侵害用户的权益。同时,完善现有的信用系统,对于失信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为个体建立信用方案,借鉴美国的措施,将品德、能力、资本、条件、担保品、稳定性等纳入信用体系中,制定奖惩措施,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诚信的风气。(二)制定针对性的法律制度针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监管,打破立法思维,为共享企业提供生存空间,根据其发展中的问题和消费者的反馈进行科学指引,完善监管体系,制定法律制度。对于网络信息平台的运营,也要做到全程监管,加强对用户数据、网络安全监管,并做好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人们安全用网、文明上网,从法律、道德上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成立共享经济行业协会通过共享经济行业协会,能够为共享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交流提供平台支持,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来做好产品管理工作,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针对侵害用户权益等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并规范企业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在退出运营前,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预先公示,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在发生纠纷时,由行业协会介入,杜绝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负面影响,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四、结语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然而,共享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和谐的音符,对于共享经济,要用包容心态对待,并从法律、监管、信用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制约。参考文献:[1]张一弛.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法律规制[J]. 金融经济,2019年08期[2]郭希雅,马淑娇. 共享汽车的发展逻辑:现在与未来[J]. 改革与开放,2019年06期[3]苏妍羽. 试论经济新常态下共享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业故事,2018年17期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 告 报告人:张治鑫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 调查时间:2017.08.22-2017.08.26 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 整理报告时间:2017.08.27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尽管仍有人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但总体发展较好,是人类的进步。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兴起。类似于众筹,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需求,跟其他消费者一同订购旅馆、汽车、飞机、船舶等,以较低的价格成本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出租者可以利用闲置的产品赚取额外的费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直接交换、资源共享。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共享经济都表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有人却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充满了质疑,共享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2.共享经济内涵及其争议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

行的。据调查统计,当今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共享单车,大概有一半的人听说过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闲鱼等共享产品,只有26.92%听说过Uber。共享经济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在讨论共享经济的内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内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共性经济的主要领域 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共享金融、二手交易等。具体来看,出行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文D 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 (二)行业概况. ........................................ 二、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发展状况. ..................................... (二)主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 (二)政策环境分析.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四)市场潜力分析. ..................................... 四、行业主要领先企业情况分析.................. (一)国内主要智能交通企业.................. (二)主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五、国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 ........................................ (二)主要国家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状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它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即面向公众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我国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共享经济产业发展态势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共享经济上属于基本起步阶段,部分细分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行业发展可以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从中外共享经济发展对比来看,共享经济在国外发展起步比国内早,目前发展比国内相对更加成熟。从Uber、Airbnb 为代表国外共享经济近期的发展和增长速度来看,当前国外在租车、房屋共享等细分领域已进入高速成长期。然而,我国共享经济从发展形态、用户习惯、平台建设、供需双方认知等方面,目前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市场进一步培育,其中租车、停车、房屋短租等领域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图表中国共享经济行业生命周期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快速成长。根据速途研究院数据,2012年在线短租市场起步时市场规模仅有1.4亿元,2014年达到38亿元,2015年超过100亿元,环比增长163%。在医疗分享领域,名医主刀自2015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年10月上线后的几个多月内就开展了数千台手术,业务量月均增速40%以上。在网贷领域,行业发展还处在高速增长期,领先企业仍然保持100%以上的增长。搜易贷成立于2014年9月,在2015年实现营收65亿元。京东产品众筹于2014年7月上线,截至2015年12月,京东产品众筹总筹资额已突破13亿元,其中百万级项目超200个,千万级项目已有20个。分享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传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分享经济各领域代表性企业的参与人数快速增加。截至2015年底,接入滴滴出行平台的司机数已超过1400万人,注册用户数达2.5亿人。成立于2015年5月的京东众包,半年多时间内就发展注册快递员超过50万人,其中参与过快递业务的就有20万人。到2015年底,猪八戒网注册用户数达1300万人。2015年约有7200万人次参与过众筹活动,使用过O2O 类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3亿人。 图表 2010-2015年中国典型分享经济初创企业数量及新增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最新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提

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它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即面向公众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2)智能化车辆控制系统。包括车载通讯设备、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紧急制动、危险防护警告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 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管制系统、动态路径引导系统、智能信号系统、公共交通优先系统、智能车辆管理等。 4)智能收费系统。自动识别、不停车自动收费。 5)智能应急管理系统。即紧急情况处理系统。 6)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包括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航运、空运的中央管理控制、指挥调度、信号信息系统。 7)智能商用车辆运营系统。货运及车队的调度、管理。 (二)行业概况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近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2009年县级市及以下级别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投资较2008年有明显增加,市场份额约增加15亿元,市场覆盖面拓展。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34个,市场规模57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451个,

共享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E-Commerce Letters 电子商务评论, 2018, 7(3), 25-3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34153695.html,/journal/ec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34153695.html,/10.12677/ecl.2018.73004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hared Economy Yuqi Zeng, Jiawen Gu, Wenyi Qian, Shenkai Wu, Jiacheng Zhu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Received: Jul. 21st, 2018; accepted: Aug. 3rd, 2018; published: Aug. 10th, 2018 Abstract The shared economy is a new economic model, which aims at sharing resources that are unused or newly created, play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renting resources to get rewards, and sharing this eco-nomic bonus. A large part of China’s shared economy is dominated by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bi-cycle short rental platform ofo and the shared mobile power all over the mall.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enterprises should shoulder more responsibilities. But according to our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excessive release of the single car, the unused charging treasure, and so on. This mode of sharing the economy is very harmful to our society and is a waste of resources. It is obviously a violation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shared econom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sharing mod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rob-lems of the shared econom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latform operators and the solution. After the analysis, suggestions of improvement will be given by drawing on the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Shared Economy, Sharing Platform, Waste of Resource 共享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曾雨琪,顾佳雯,钱雯怡,吴沈恺,朱嘉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7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3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10日 摘要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分享资源闲置的或是新创造出的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将资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二)行业概况......................................... 二、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发展状况..................................... (二)主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市场潜力分析..................................... 四、行业主要领先企业情况分析........................... (一)国内主要智能交通企业............................. (二)主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五、国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主要国家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状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它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

我国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 1: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和其功能特点------------------ 3 1.1: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3 1.2: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 3 2:国能智能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 2.1展业链条发展不健全------------------------------------------ 4 2.2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 4 2.3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出狱之后状态------------------- 4 2.4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发挥系统功能优势------------------ 4 3: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5 4: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5 总论--------------------------------------------------------------------- 6 参考文献-------------------------------------------------------------- 6

目前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公交智能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十个方面: 第一,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不足。缺乏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实

施路径。 第二,重建设轻运维管理、重硬件轻软件服务、重外观效果轻实效应用。起步稍晚的城市更存在这个问题,包括整个智能交通行业都存在这些问题。 第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有计算机行业、交通行业、公交行业。因为部分公交企业对产品的辨识度不够,也存在业主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方方面面导致了行业的不稳定,影响了公交行业智能化建设质量。 第四,标准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关键产品对标符合性检测环节。 第五,信息资源较分散、碎片化现象,数据共享度、开放度低,较封闭。 第六,基础数据、业务链条、监测体系不完整,如果基础环节没有做好,直接会影响到整体的应用效能。 第七,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整体效应、规模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第八,部分人员对基于新技术所带来的现状改变不适应或存在抵触现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A222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93415369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A222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传真: Email: 网上阅读:_QiTaHangYe/21/ZhiNengJiaoTongFaZhanXianZhuangFenXiQianJingYuCe.h 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2014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5000多项。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近1100亿元,2014年,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智能交通市场正在不断扩容,为各类相关智能交通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智能交通将逐渐在公路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行监管、集装箱运输、公交车辆、营运车辆及船舶动态监管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从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从行业的投资机会来看,由于智能交通项目往往地域性较强,因此在投资时可关注区域内领先的企业以及拥有有效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智能交通市场竞争相对更加激烈,而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智能交通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同时,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细分市场来看,预计智能交通前端的视频监控设备厂商、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以及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2008)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一、智能交通的应用领域 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二、智能交通的产业链分析 在智能交通的产业链条上包括ITS的建设者、使用者和提供商。首先是ITS的建设主体,包括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公司等,其次是设备提供商和服务商,包括各类系统供应商、集成商及

2020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年

目录 1.智能交通行业概况及现状 (3) 1.1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5) 1.2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6) 2.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 2.1综合交通智能化协同与服务 (7) 2.2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智能化保障 (7) 2.3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完善 (7) 2.4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能化保障 (8) 2.5智能交通的特殊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9) 2.6“互联网+”将加快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9) 2.7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推动区域智能交通发展 (10) 3.智能交通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3.1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11) 3.2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11) 3.3产业链整合问题 (11) 3.4中国智慧交通系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系统孤立、共享 不畅通 (11) 3.5创新业务的赢利模式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不足 (12) 3.6缺少统筹规划,存在重复建设 (12) 3.7设计欠精细化,资源未有效整合 (12) 3.8城市外围区域前端设备取电难、通讯施工难 (12)

3.9部分前端应用还需进一步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13) 4.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4) 5.智能交通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7) 5.1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继续加大对行业投资 (17) 5.2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17) 5.3规范行业行为 (18) 5.4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与重视 (18) 6.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 (21) 6.1城市道路供给不足,产生智能交通需求 (21) 6.2政策利好助推,行业迅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全国范围内 得到快速发展 (21) 6.3资本市场加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22) 6.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能交通市场需求 (23) 6.5城镇化过程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24) 6.6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带动产业升级 (25) 7.智能交通行业投资分析 (27) 1.智能交通行业概况及现状 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纷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十五”期间,智能交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建立电子收费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一些示范点;我国的能交通系统已经进入推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8期 I 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2008.(7).8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 晖 贾辉然 牛晓辉 宋士普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我国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现状 【作者简介】李晖(1981~),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检测技术 贾辉然,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牛晓辉,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宋士普,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引入智能交通系统(I ntelligent Trans port Syste m,简称I TS )成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由于现代社会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交通控制问题便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而I TS 的实施确实带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 跨学科、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及电子传感器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二)交通控制的目的、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智能 交通系统致力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GPS 和网络通信技术、检测器技术、电子收费技术等用来革新道路交通,试图有效地调整交通需求,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改善服务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燃油损耗,增加交通安全,其四个基本功能为:畅通性、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使管理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出行带来巨大的方便。 1.当前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交通事故频发,对 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交通拥堵严重,导致出行时间增加,能源消耗加大;(3)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程度日益加深。 21交通控制的目的表现。(1)减少交通事故,增加交通 安全;(2)缓和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益;(3)提高公交效率,减少交通负荷;(4)降低污染程度,节省能源对比。 3.道路交通面临的挑战。(1)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 生了越来越大的交通需求,给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通畅性和高效性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3)城市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交通需求产生的内在机制;(4)城市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的调整影响和改变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特性。 (三)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集多 种学科于一身的、处理道路交通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因而其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体系结构也会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目前已在应用的I TS 主要包括:(1)先进道路交通管理系统AT MS (Advanced Traffic Manage ment System s ),为公路网的交通流畅通而自动控制交通信号、信息显示技术、图像处理事故等技术。(2)先进交通信息提供系统ATI S (Ad 2 vanced Traveler I nf or mati on Syste m ),为避免交通阻塞和肇事而 应用的汽车导行、信息等技术,其目的是让驾驶员随时提供道路上有关的交通情况。(3)先进公共交通系统APTS (Ad 2 vanced Public Trans port Syste m ),为减少城市交通量而应用电 子通讯系统,其目的是适应出行者需求,可随时传呼出租车、公共汽车等。(4)先进汽车控制系统AVCS (Advanced Vehicle Contr ol Syste m ),应用先进的电子通讯和控制技术,使汽车能 自动地选择最佳路线和合理车速安全行驶,目前是向驾驶员提供信息、指示、告警等,使驾驶员按优化路线和合理车速行驶。(5)营运汽车效率化运行系统CVE OS (Commercial Vehi 2 cle Efficient Operati on System ),应用发达的通信网络,使营运 汽车往返不空驶,提高营运效益。(6)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汽车通过收费站不必停车,即可完成缴纳费用手续。 三、国内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一)国内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回顾中国I TS 发展 走过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启动期”和“发展期”: 11启动期(1997年~2000年)。学术界在启动期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学者们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来介绍 I TS 的理念、关键技术以及国际I TS 发展进展、趋势和中国发 展I TS 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发展思路及其框架等。在 1997年7月召开“中欧I TS 研讨会”以后,确定了将I TS 作为 中国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0年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发(下转第251页) ? 6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