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思修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B )。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 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 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 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 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B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 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C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 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D )。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 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 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答:遵守误差均分原理。 2.测钢丝直径时,为何在钢丝上、中、下三部位的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直径,而不是在同一部位采样数据? 答:钢丝不可能处处均匀。 3.钢丝长度是杨氏模量仪上下两个螺丝夹之间的长度还是上端螺丝夹到挂砝码的砝码钩之间的长度?

物理实验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试题 一、改正下列错误,写出正确结果。(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0.01082的有效数字为5位; (2)1.80?104 g=0.18?105 g ; (3)用最小分度值为1'的测角仪,测得某角度刚好为60?整,则测量结果表示为:60?±1'; (4)P =3169±200 kg ; (5)h =27.3?104±2000 km 。 二、试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出下列结果,式中有效数字下面加横线表示为估读值。(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2)532.7( (2)=8.32 (3)=?9.235.834 (4)=+246.32.478 (5)=???=-21053.2142.32L 三、指出测量下列各物理量时,所选用的仪器与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仪器误差限为±0.004 mm 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在不同方向测得以下数据,请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测量结果。(本题20分)

五、求出下列函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已知x ,y ,z 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y ,?z ,k 、m 、n 为常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1)W =x -y ; (2)W =y x ; (3)W =n m k z y x ? (4)w =sin x 六、经测量,金属环的内径D 1=2.880±0.004 cm ,外径D 2=3.600±0.004 cm ,厚度为2.575±0.004 cm ,求金属环体积V 的不确定度及相对不确定度。(本题20分)

第5章习题解答(高频)

第5章习题解答 5-1 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 不正确。因为满足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但当外界因素(温度、电源电压等)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器就不会回到平衡状态,最终导致停振。 5-3 题图5-3表示三回路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假定有以下六种情况,即: (1)L 1C 1>L 2C 2>L 3C 3; (2)L 1C 1<L 2C 2<L 3C 3; (3)L 1C 1=L 2C 2=L 3C 3; (4)L 1C 1=L 2C 2>L 3C 3; (5)L 1C 1<L 2C 2=L 3C 3; (6)L 2C 2<L 3C 3<L 1C 1。 试问哪几种情况可能振荡?等效为哪种类型的振荡电路?其振荡频率与各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 (1)由于 L 1C 1>L 2C 2>L 3C 3 因此 1 12 23 3111C L C L C L > > 即 123ωωω>> 当1203ωωωω>>>时,L 2C 2与L 1C 1均呈容性,L 3C 3呈感性,电路成为电容反馈三端电路,可以振荡。 (2)当L 1C 1<L 2C 2<L 3C 3时,可取1203ωωωω<<<,电路成为电感反馈三端电路,可以振荡。 (3)L 1C 1=L 2C 2=L 3C 3,不能振荡。 (4)L 1C 1=L 2C 2>L 3C 3 10ωω>,ce 为容性; 20ωω>,be 为容性; 30ωω<,cb 为感性。 因为123ωωω=>,0ω可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电路成为电容反馈三端电路,可以振荡。 (5)L 1C 1<L 2C 2=L 3C 3 若电路为电容反馈三端电路,则应满足下列条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微机软件实验习题与答案(完整版)

微机原理软件实验 实验1 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的实验 实验容:将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要求加数和被加数均以ASCII码形式各自顺序存放以DATA1和DATA2为首的5个存单元中(低位在前),结果送回DATA1处。完整代码如下: DATAS SEGMENT ;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 STRING1 DB'input the first number:','$' STRING2 DB 13,10,'input the second number:','$' STRING3 DB 13,10,'the output is:','$' DATA1 DB 6 DUP(00H),'$' DATA2 DB 6 DUP(00H),'$' DATAS ENDS STACKS SEGMENT ;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 STACKS ENDS CODES SEGMENT

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 MOV AX,DATAS MOV DS,AX ;此处输入代码段代码 LEA SI,DATA1 LEA DI,DATA2 L0: LEA DX,STRING1;打印字符串STRING1 MOV AH,09 INT 21H INPUT1: ;输入第一个数 MOV AH,01;输入字符至AL中 INT 21H CMP AL,'/' JE L1 MOV [SI],AL INC SI

JMP INPUT1 L1: LEA DX,STRING2;打印字符串STRING2 MOV AH,09 INT 21H INPUT2: ;输入第二个数 MOV AH,01;输入字符至AL INT 21H CMP AL,'/' JE L2 MOV [DI],AL INC DI JMP INPUT2 L2: MOV SI,0 CLC;清空进位标志位CF MOV CX,6

大学物理实验题库

第二章部分训练题 1. 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中,难以避免且无法修正的是(A.系统误差, B.随机 误差, C.粗大误差。) 答: B 2. 有一组等精度多次测量的数据:L=、、、、、。它们的A 类不确定度为:(A. B. C. D. ) 答: b 3. 根据第2题的数据,可以判断测量量具的最小量程是:(A. B. C. D. ) 答: b 4. 采用精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其B 类不确定度为:(A. B. C. D. ) 答: d 5. 有一个电子秒表,其最小分辨值为, 其仪器误差限应评定为:(A. B. C. D. ) 答: c 6. 有一只级的指针式电流表,量程为200μA ,其仪器误差限为:(A. μA C. 2μA D. 1μA ) 答: d 7. 用一根直尺测量长度时,已知其仪器误差限为 ,问此直尺的最小刻度为多少(A. B. 1cm C. 1mm ) 答: b 8. 下列三个测量结果中相对不确定度最大的是 (A. X =±S B. X=±S C. X=±S D. X= ±S ) 答: d 9. 已知在一个直接测量中所得的A 类不确定度和B 类不确定度分别为和,则合成不确定度 是 (A. B. D. )答: b 10.长方体的三条边测量值分别为 x=±cm y=(±)cm z=±cm 。 求体积的合成不确定度。 (A. 3cm B. 13cm 3cm D. 23 cm ) 答: d 11. 圆柱体的直径最佳估计值d =, d 的合成不确定度)(d u c =,高度的最佳估计值h =,h 的合成不确定度)(h u c =,求体积的合成不确定度。(A. =)(V u C 3mm B. =)(V u C 100 3mm C. =)(V u C 2×310-3mm D. =)(V u C 2 3mm ) 答: d 12.以下有效数字运算错误的是:

第5章习题解答

5-1 凸轮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杆AB 的A 端搁在凸轮上。图示瞬时AB 杆处于水平位置,OA 为铅直。试求该瞬时AB 杆的角速度的大小及转向。 解: r e a v v v += 其中,22e r v e -=ω e v v e a ωφ==tg 所以 l e l v a AB ωω= = (逆时针) 5-2. 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 可沿导轨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 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 ,偏心距e OC =,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ω,OC 与水平线成夹角?。求当?=0?时,顶杆的速度。 (1)运动分析 轮心C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AB ;牵连运动为上下直线平移,相对运动为与平底平行直线,绝对运动为绕O 圆周运动。

(2)速度分析,如图b 所示 5-3. 曲柄CE 在图示瞬时以ω0绕轴E 转动,并带动直角曲杆ABD 在图示平面内运动。若d 为已知,试求曲杆ABD 的角速度。 解:1、运动分析:动点:A ,动系:曲杆O 1BC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相对运动:直线,绝对运动:圆周运动。 2、速度分析:r e a v v v += 0a 2ωl v =;0e a 2ωl v v == 01e 1 ωω== A O v BC O (顺时针) 5-4. 在图示平面机构中,已知:AB OO =1,cm 31===r B O OA ,摇杆D O 2在 D 点与套在A E 杆上的套筒铰接。OA 以匀角速度rad/s 20=ω转动, cm 332==l D O 。试求:当?=30?时,D O 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习题第五章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 第五章 5-1 柴油机燃烧初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何异同? 解:同:都是燃烧开始前油气先混合的燃烧过程。 异:柴油机的预混相比于汽油机不够均匀,且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多点自燃,而汽油机则是火花点火,火焰传播的过程。 5-2 柴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包括哪些物理和化学过程?与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是什么关系? 解:物理过程:雾化、蒸发、扩散和与空气混合等。化学过程:低温多阶段着火。 5-3 试述直喷式柴油机喷油规律、混合气形成速率(气流与喷雾)和燃烧放热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控制柴油机放热规律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解:柴油机喷油规律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速率。一般初期喷油快且喷油压力高的预混合气的量就多。混合气形成速率影响燃烧放热规律,燃烧开始前形成混合气的速率越快,初期放热率就越高。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形成速率决定了放热持续期的长短,混合快的放热时间短。 5-4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中为什么会出现“双峰”放热现象?若喷油规律相同,“双峰”形状随柴油机负荷不同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dQ B/dφ曲线的双峰,第一个峰对应速燃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而第二个峰则对应缓燃期的扩散燃烧阶段。 负荷变化会引起形状的变化,小负荷时,第二个峰不明显,因为负荷小时,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量减少。 5-5 分析柴油机的几何供油规律和实际喷油规律的主要差别;说明形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供油规律早于喷油,供油最高速率要大于喷油最高速率。喷油时间大于供油时间,且喷油量小于供油量。 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的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5-6 比较柴油机空间雾化混合方式与壁面油膜混合方式的原理差异;简述促进空间雾化混合的基本原则。 解:空间雾化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因此混合能量主要来源于喷油射束,空气被动参与混合,油找气的方式。混合一般不够均匀。壁面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薄膜,在强烈涡流作用下,油膜边蒸发变燃烧。 采用多空高压喷油,合理组织涡流。 5-7 柴油机燃烧室中形成可燃混合气时一般会利用哪几种气流形式?如何产生和控制这些气流运动? 解:进气涡流,压缩涡流,挤流和逆挤流,湍流。 进气涡流:通过设计进气道的形状产生进气涡流。通过改变流通面积和角度来改变强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及答案

实验一阳离子第一组(银组)的分析 思考题: 1.沉淀第一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 答:在系统分析中,为了防止易水解离子的水解生成沉淀而进入第一组,所以沉淀第一组阳离子时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组以后的大部分阳离子将生成沉淀,这样就不到分离的目的。 2.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一组阳离子都不存在? 答: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时,未生成沉淀,只能说明Ag+,Hg22+不存在,而不能说明Pb2+不存在,因为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或温度较高时,Pb2+将不在第一组沉淀,而进入第二组。 3.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 答: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时,酸度太小,第二组易水解的阳离子将水解进入第一组,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另外具有氧化性阳离子将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降低不能鉴出。 实验二阳离子第二组(铜锡组)的分析 思考题: 1.沉淀本组硫化物时,在调节酸度上发生了偏高或偏低现象,将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沉淀本组硫化物,若酸度偏低时,第三组阳离子Zn2+将生成ZnS 沉淀进入第二组。若酸度偏高时,本组的Cd2+不生成硫化物沉淀而进入第三组。 2.在本实验中为沉淀硫化物而调节酸度时,为什么先调至0.6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mol·L-1? 答:因As(III)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6 mol·L-1HCl酸度下,Cd2+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2 mol·L-1HCl酸度下。因此为了使本组离子完全生成硫化物沉淀而与第三组阳离子分离,所以在调节酸度时,先调至0.6 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05、辅机2008题库第五章

1 题:旋涡泵属________叶轮式泵。 答案:A 第2 题:旋涡泵漏泄一般主要发生于________。 A.叶轮整个圆周处的径向间隙 B.叶轮端面的轴向间隙 C.叶轮在隔舌圆周处的径向间隙 D.轴封处 答案:B 第3 题:关于旋涡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工作时液体相对叶轮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前进的螺旋线 B.开式叶轮只能配用闭式流道 C.回流调节流量比节流调节效率高 D.开式旋涡泵只能做成单级 答案:C 第4 题:从原理来讲反转时可以反向吸、排的泵是________。A.离心泵 B.闭式旋涡泵 C.水环泵 D.B和C 答案:B 第5 题:从原理来讲反转时不会反向吸、排的泵是________。A.闭式旋涡泵 B.带闭式流道的开式旋涡泵 C.往复泵 D.叶片泵 答案:C 第6 题:旋涡泵相对离心泵而言能产生较高扬程是因为________。A.转速更高 B.叶轮直径更大 C.级数更多 D.液体进入叶轮次数更多 答案:D 第7 题:旋涡泵效率低是因为________。

A.内部漏泄多 B.水力损失大 C.机械摩擦大 D.A和B和C 答案:B 第8 题:闭式旋涡泵是指________。 A.流道不直通吸、排口 B.叶轮无中间隔板或端盖板 C.电机与泵封闭在同一壳体内 D.与B相反 答案:D 第9 题:开式旋涡泵是指________。 A.泵与电机不在同一壳体内 B.流道两端直通吸口或排口 C.叶轮无中间隔板或端盖板 D.流道有一端直通吸口或排口 答案:C 第10 题:旋涡泵可能是________。 A.闭式叶轮配闭式流道 B.开式叶轮配闭式流道 C.开式叶轮配开式流道 D.B或C 答案:D 第11 题:旋涡泵叶片采用________。 A.前弯 B.后弯 C.径向 D.三种都有 答案:D 第12 题:开式旋涡泵采用向心开式流道代替闭式流道是为了________。A.提高效率 B.提高自吸能力 C.降低必需汽蚀余量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2018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2018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1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铁架台1个(带铁夹) 平面镜1块(10cm×10cm)玻璃板1块(30cm ×20cm)白纸1张(B5打印纸) 直尺(20cm)纸夹2个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块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2 在白纸上画出中线(法线),并在白纸上任意画三条射向入射点的线作为入射光线,把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用铁架台固定玻璃板,竖放在平面镜上。 3 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经反射标出反射光的位置。 4 改变光束入射方向,按步骤3再做两次。 5 取下白纸,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α和反射角γ,记入表格。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入射角α反射角γ 1 2 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 试题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1块(20cm×25cm×3mm) 火柴或火机白纸1张(8开)纸夹2个或铁架台1个(带铁夹) 完全相同的蜡烛2支刻度尺1把(30cm) 直角三角板1块小烧杯1个 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将8开白纸对折成两个16开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固定好的玻璃板竖立在对折线上。 2 把一段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像,拿另一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对应位置画出标记。 3 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2。 4 熄灭蜡烛,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答案。在CPU中: (1)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是(IR ); (2)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AR ) (3)算术逻辑运算结果通常放在(DR )和(通用寄存器)。2.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存数指令“STO Rl,(R2)”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寄存器Rl的内容传送至(R2)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标出各微操作信号序列。 解: STO R1, (R2)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STO R1, (R2) R/W=R DR O, G, IR i R2O, G, AR i R1O, G, DR i R/W=W 3.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取数指令“LAD (R3),R0”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R3)为地址主存单元的内容取至寄存器R2中,标出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解: LAD R3, (R0)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PC O , G, AR i R/W=R DR O , G, IR i R 3O , G, AR i DR O , G, R 0i R/W=R LAD (R3), R0 4.假设主脉冲源频率为10MHz ,要求产生5个等间隔的节拍脉冲,试画出时序产生器的逻辑图。 解:

5.如果在一个CPU 周期中要产生3个节拍脉冲;T l =200ns ,T 2=400ns ,T 3=200ns ,试画出时序产生器逻辑图。 解:取节拍脉冲T l 、T 2、T 3的宽度为时钟周期或者是时钟周期的倍数即可。所以取时钟源提供的时钟周期为200ns ,即,其频率为5MHz.;由于要输出3个节拍脉冲信号,而T 3的宽度为2个时钟周期,也就是一个节拍电位的时间是4个时钟周期,所以除了C 4外,还需要3个触发器——C l 、C 2、C 3;并令 211C C T *=;321C C T *=;313C C T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图如下:

仪器分析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 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和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 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型 和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为流动相,一般叫做,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和之比叫阻滞因子, 用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 用做对照。他表示与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以达到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______。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消除; B:偶然误差一定能够完全消除; C:记错数是系统误差; D:系统误差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的; 2.几位同学关于误差作了如下讨论: 甲:误差就是出了差错,只不过是误差可以计算,而差错是日常用语,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乙:误差和差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误差是无法避免的,而差错是可以避免的。 丙:误差只是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估算时需要考虑。丁:有测量就有误差,误差伴随实验过程始终,从方案设计、仪器选择到结果处理,均离不开误差分析。 正确的选择是: [ ] A:甲乙丙丁都对; B:乙和丁对,甲和丙错; C:只有丁对,其它均借; D只有丙对,其它都错; E:只有乙对,其它均错; F:甲错,其它都对。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不正确者 [ ] A:当被测量可以进行重复测量时,常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减少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

B:对某一长度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为10Cm和10.0Cm,则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的。. C:已知测量某电阻结果为R=,表明测量电阻的真值位于区间05 0.85.32[85.27~85.37]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D: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测量量的最佳值(平均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单位。 4.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属于偶然误差的有: [ ] A:由于电表存在零点读数而产生的误差; B:由于多次测量结果的随机性而产生的误差; C:由于量具没有调整到理想状态,如没有调到垂直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D:由于实验测量公式的近似而产生的误差。 5.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有: [ ] A:由于电表存在零点读数而产生的误差; B:由于实验环境或操作条件的的微小波动所引起的误差; C:由于实验者在判断和估计读数上的变动性而产生的误差。 D:由于实验测量对象的自身涨落引起的测量误差; 6.被测量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一般来说真值是不知道的(否则就不必进行测量了)。为了对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行估算,我们用约

java考试题库第五章

5-1 下列关于容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容器是由若干个组建和容器组成的 B.容器是对图形界面中界面元素的一种管理 C.容器是一种对指定宽和高的矩形范围 D.容器都是可以独立的窗口 5-2 下列界面元素中,不是容器的是A A.List B.Frame C.Dialog D.Panel 5-3 下列关于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放在容器中的组件首先要定义,接着要初始化 B.放在容器中的多个组件是要进行布局的,默认的布局策略是FlowLayout C.容器中所有组件都是事件组件,都可以产生事件对象 D.事件处理是忧监听者定义的方法来实现的 5-4 下列关于组件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组件类中包含了文本组件类(TextComponent)和菜单组件类(MenuComponent) B.标签(Label)和按钮(Button)是组件类(Component)的子类 C.面板(Panel)和窗口(Window)是容器类(Container)的子类 D.文本框(TextField)和文本区(TextArea)是文本组件类(TextComponent)的子类 5-5 在对下列语句的解释中,错误的是C but.addActionListener(this); A.but是某种事件对象,如按钮事件对象 B.t his表示当前容器 C.A ctionListener是动作事件的监听者 D.该语句的功能是将but对象注册为this对象的监听者 5-6 所有事件类的父类是C A.ActionEvent B.AwtEvent C.KeyEvent D.MouseEvent 5-7 所有GUI标准组件类的父类是C A.Buttom B.List C.Component D.Container 5-8 下列各种布局管理器中Window类、Dialog类和Frame类的默认布局是C A.FlowLayout B.CardLayout C.BorderLayout D.GridLayout 5-9 在下列各种容器中,最简单的无边框的又不能移动和缩放的只能包含在另一种容器中的容器是D A.Window B.Dialog C.Frame D.Panel 5-10 下列关于菜单和对话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Frame容器是可以容纳菜单组件的容器 B.菜单条中可包含若干个菜单,菜单中又可包含若干菜单项,菜单项中还可包含菜单子项 C.对话框与Frame一样都可作为程序的最外层容器 D.对话框内不含有菜单条,它由Frame弹出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 控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 应控制半滴加入,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 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 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

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2CO3或NaHCO3,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1;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2,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1=0;(2)V2=0;(3)V1>V2;(4)V1<V2;(5)V1=V2。 答:(1)V1=0:存在NaHCO3(2)V2=0:存在NaOH (3)V1>V2:存在NaOH和Na2CO3(4)V1<V2存在Na2CO3和NaHCO3(5)V1=V2存在Na2CO3 5.简述KMnO4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