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进化论。其精髓就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字眼就在于“竞”。竞争,就是互相争胜,互相较量,在一切的人类行为中争得制先权,从而促进自身的更优发展。

纵观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君不见,生物世界中的弱肉强食,物种淘汰;君不见,古今战争中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君不见,滔滔商场中的明争暗斗,残酷筛金;君不见,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之间的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君不见,诸位曾经冲过的高考

独木桥,千军万马的惨烈厮啊!

为什么要有竞争?为什么人类不能单一的合作,而要选择竞争?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这个物种高度繁荣的自然界,就没有生物的进化,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就没有楚汉之争,没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没有竞争,就没有现代社会高效运作,井然有序,飞速前进的经济效益;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的强大呼声,就不会有二战后无数科技发明的潮水般涌现,就不会有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的一席之地!

诚然,竞争是残酷的。竞争会让我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因此,有些人在这种残酷面前妥协,他们选择“合作”,表面上,合作方佛可以取代竞争,可以化敌为友,可以躲避锐利的锋芒,但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巧妙的缓和了竞争的矛盾,从追求共同利益出发,从而实现更有把握的,更易于成功的的竞争。然而,无论怎样精心、巧妙、坦诚的合作,都将落回竞争的主题。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我们有永恒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只有竞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伟大与挫折并存恰好说明了竞争比合作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

为迷人的魅力!

正如尼克松所言,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个人利益。而我方坚持:没有不变的合作,只有不变的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一,现代社会的分工是越来越细。一个很普通的促消活动,都可以分成内勤,外勤,宣传,柜台,主管这么多的部门,更别说是许多大型的活动的分工乐,这些部门为何要分得如此的详细呢?为的还不是用内部合作的方式以求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去跟竞争对手对抗,以求占有

更大份额的市场?

二,市场逐渐变薄。由于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正被逐渐压缩。两者间的分野越来越不明显,买了一件东西的同时有几个功能已经不再象过去一般只有许多的高新科技专有,富人专有的了,而是遍布到各个阶层了。就象现在的手机,不只是有通话功能了,还很轻巧,能够移动,当成信,当成相机,当成流言机,甚至当成装饰品。那么拥有了手机的人就不再那么需要一个固定电话机,邮局寄信,照相机,留言机。也就是说手机市场的增长反而减少了电话市场,邮局工作,照相机市场等。这样说来市场的确是变薄了,没有人会去买那些功能重复的产品吧。这样的话,两个市场的重叠就令得本有份额的减低份额了,两者就

需要竞争来求得自我的生存了。

三,社会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求更高新的劳动资料,高质量的劳动者,以及更加先进的劳动工具。从效果上来看,合作所带来的发展虽多却远不如竞争所带来的发展多。我方

相信,合作能够开扩出一些新的市场,但这些合作下开发出来的市场,特别是独占市场,精度是远远低于社会的实际需求水平的,只有竞争才能够把市场所需的产品开发出来。大家都知道我们新中国的农村公社时期是如何的吧。少做多吃就是这种公共合作所带来的结果。开始是有数量有质量,出了一小部分虫子后开始有数量没质量,都变虫子后就没数量也没有质量了。为何会如此呢?这与人类本身是一种动物有关,天性里已经注定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温柔乡是英雄墓。合作就是这一个温柔乡,把大家都丢入共同成功的幻梦里沉醉不醒,没有了前进还以为自己很成功。其实如果每个做决定的人都站在同一立场,从同一个角度看问题,怎么可能长期地不成问题呢?根本就没有人能从对立面来看问题。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因为只有敌人才会用最认真的态度来寻找你的弱点缺点。如果合作比竞争更重要,那么就是说在对策者阶层中有影响力的人都去合作,也就是都站在同一个点上看同一个方向,那么大家都只看到这些东西,根本不会有人去发现现行事物的错误,更加的一错再错,死不

悔改。

从上面这三点原因来看,在社会现在产业关系中合作是为竞争服务;在市场环境中竞争是生存无法避免的手段;在社会发展需求中看,竞争远比合作适合社会发展,综上所述,我方实在看不出合作有哪些比竞争更加合适现代社会的部分?有请对方辩友指教。

附问题一个:

敢问对方辩友,你们认为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生存,则告诉对方:我们的生存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发展以求不会因为不进步而被淘汰。再问他:在前面我方已经论证过竞争比合作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即如此,合作还有何价值?如果是发展,第三点就说过了,合作并不是一种合适发展的方式。那么合作有何价值?我们就以学生的身份来谈谈竞争,我国现今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学习生活更少不了竞争,而中考,高考更是选择人才的赛场。竞争似乎有点无情,但它是公正的。没有一个人注定永远是弱者。弱者如果付出努力,就会化弱为强;而强者若不能自强不息,就会在竞争的大潮中一落千丈。正所谓:强者不自勉,或死而泯灭于无闻;弱者能自立,则必有称于世。由此看来,竞争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竞争才是更重要的!

再次,我们就站在对方您的立场,看看合作是不是更重要的。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合作,攻打伊拉克!生灵涂炭!这说明合作更重要吗?社会上的恶势力团伙合作起来,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这也说明合作更重要吗?可见,合作存在着很多负面影响,为什么?就是因为合作可能壮大了邪恶势力的力量!再者,合作的弊端还表现在其安逸性,没有追求,没有比较发展。当然,我们不否认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竞争更重要!

最后,历史的责任感提醒我再次提醒对方辨友:现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竞争比合作更能使社会进步。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投入竞争的社会,不再依附于他人,做个社会的强者吧!谢谢!

在竞争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在竞争中学生的好胜心、动机都比较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学习效率高;通过竞争使学生从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看到山外有山,从而会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在竞争中

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跟别人争胜,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本质和普遍规律,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所在,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竞争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是社会进步之母,特别是文明的、公平的竞争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1. 竞争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人在竞争条件下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而且在竞争中能获得对自己的比较实际的评价。竞争还能使集体生活变的的丰富多彩,避免后减轻人民对日常生活的单调感,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培养竞争气氛,有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2. 竞争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竞争的环境和行为无论对人们智力能力和是个性品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激发自我完善的动力,列宁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由于竞争是能力的角逐、智慧的较量,因而,一个人是良才还是庸才只要到竞争场上一比高下,即见分晓,也就所谓中国古语“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才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被社会所发现和承认。3. 竞争推动经济的迅猛发展。发展的主题是竞争,在经济领域中,竞争表现在各个企业为追求较多利益而比产品价格、质量、比适销对路、比服务周全、服务水平。否则,就会被其他竞争者挤跨,导致破产倒闭。正因为有了当年的“一打三铁”,破除了“大锅饭”式的合作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才有今天中国的发展。4. 竞争促进社会进步。由于竞争促进了每个竞争者的发展,提高了每个竞争者的素质,使群体内的竞争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反馈机能。竞争中,只有个体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

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尘,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对方辩友在立论中始终强调合作是基础,那我请问:假如今天只有一个岗位要我们两个人竞争,请问我们如何合作?好的,对方辩友又在用"双赢、共赢"来说明合作的重要,请问什么叫共赢?不就是靠竞争去赢得胜利吗!这只能说明合作只是手段,目的却是竞争。这不恰恰

又证实了我方观点,竞争比合作更重要吗?

从感情上讲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只有团结与协作,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就不能回避竞争,我们就不能不回归今天辨

题的精髓,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假如没有了竞争,没有了优胜劣汰,我们可能还蹲在树上摘果子充饥,躲在山洞里躲避风雨,何谈进步?我们都知道,人是一种有惰性的动物,正是为了避免惰性,我们企业才引入了竞争的奖惩机制、淘汰机制。请问对方辩友现在企业进行人才的选拔,靠的是竞争还是合作呢?所以请对方辩友不要一再强调竞争的消极性,希望在今天的辨论中,把握主要矛盾,而不要让细支末节来困扰我们对于竞争精神的探索和追求!

或许人性的软弱使人们习惯于高唱合作的欢歌,然而,现实社会是一个呼唤强者的时

代,不进则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让我们直面这个竞争的时代吧!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 授课时间第()周(五)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题目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2、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 3、了解达尔文的贡献。 4、了解进化论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教学重点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教学难点运用达尔文基本理论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教学准备有关课件、资料。 教学基本内容《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一课的重点是理解达尔文进化论中核心观 点:“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与“人工选择”的区别。并用这些观点 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实。同时通过阅读科学家对云南澄江生物 群的研究,发现达尔文这一经典进化论,正受到新的证据的挑战,意 识到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 教学手段 及时间设 计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海拉尔铁路第二小学的科学教师——吴志春,非常有幸今天可以认识大家并能在一起共同学习科学。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着我一起来做一套手操,激活一下我们的大脑吧! 二、组织教学 三、集中话题导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外著名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突出贡献吗? 生:汇报。 2、师: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学习的是一位著名的近代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他的重要理论——进化论。 板书: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四、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定义——自然选择。 (二)认识自然选择 师:生物界的进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同学们请看这个实例。P33上。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自然选择。(板书) (三)认识人工选择 师:自然界的生物消失或者灭亡,是否完全都是达尔文进化论中所提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呢? 师:请看我们身边的实例。(导致白多黑少的是谁?)

生物进化的学说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路。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学设计大庄中心小学高兰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二、科学知识 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是:知道自然选择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出示达尔文的照片,问:认识这是谁吗? 这是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达尔文的资料。 3、教师小结: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用进化论学说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诞生作出了精辟的解释。今天我们学习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板书课题 二、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1、学说读32页资料,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在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是最重要的观点之一,究竟何为自然选择通过下列事例来理解 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类有计划地对养殖动物或种植物选择优良变异个体,从而进行选择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 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是什么颜色了? 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 3、学生阅读33页一个自然选择的实例。 4、讨论: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 三、了解达尔文理论面临着挑战

高二生物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

高二生物达尔文的自然学说 同学们好 众多的证据都已经证明 我们地球上的生物 既有其外在的多样性 更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它们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应该是由共同的祖先 发展进化而来的 也就是说进化论才是正确的而进化论作为我们生物学 最大的统一理论 它成功地把各个分支学科 联系在一起 本身非常地综合 研究起来也比较困难 而一提到这个进化论 我们就不由得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达尔文老先生 他特别喜欢对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 以寻求现象背后的机理 1831年 改变达尔文一生的事件发生了他登上了当时英国的一艘 军事地理考察舰 叫做贝格尔号军舰 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这5年的考察 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世界观使得他由一个神创论者 变成了一个进化论者 这个过程有很多事情 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 达尔文在某一天 他来到了距离南美大陆 800多公里的一个群岛 这就是著名的加拉帕克斯群岛这个岛上的动物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海龟和地雀他采集了很多的标本后 他惊奇地发现 好多动植物都是这该岛特有的

世界上别的地方见不到 我觉得达尔文是有资格说这个话的因为他的确是环球考察 特别是是对这个地雀他颇感兴趣因为他发现 在这个群岛的不同的小岛子上面地雀的形态特征有差异 也就是说是不同的物种 这就显示出不同的物种 其实它跟环境有关系 是由特殊的气候和环境创造的 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变的 物种的形态特征 是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 就拿这14种地雀来说 我们可以看到 它们的主要区别 在于它喙的大小和形态 而你想一想 这个喙的形跟什么有关呢 跟它吃的食物有关跟食性有关 比如说有的喙那个形 它适合吃坚果 有的适合吃种子 有的适合吃枝长上的芽 有的适合吃虫子等等等等 那在这个不同的小岛子上面 环境不一样提供的食物也不同 因此这种喙的不同形状 其实是对这种不同环境的适应 当他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之后 一个火花就在达尔文脑中迸发了他想事情的真相会不会是这样呢在很久很久以前 其实有一批地雀 从南美大陆迁移到了 这个加拉帕克斯群岛 在上空的时候一声号令解散了 于是这些地雀 就分布到了不同的小岛上面 结果由于小岛子上面环境不一样食物不一样 经过亿万年的演化 就形成了今天这14种地雀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百科名片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1、产生背景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要点: 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3、影响: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4、有关争论: 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以科学发展观对待达尔文的学说

第十二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董为主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 279-284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DONG Wei (ed).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10. 279-284 以科学发展观对待达尔文的学说? 徐钦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摘要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理论建立在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法则上,因而带有9 大缺陷,无法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1996年以来国际古生物学家们指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 65次全球性的生物事件,每个事件都包括绝灭、间隔和辐射3幕,并与全球的环境变化相 关联。达尔文主义的忠诚卫士赫胥黎在晚年发现了达尔文学说的缺陷,并指出应将达尔文 的“适者生存”修订为“伦理上最佳者生存”。这一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德为先”一 致。东西方两大文化的融合乃是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大潮流。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论;科学发展观;和谐 1859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1809-1882)根据他在环球航行中所收集到的大量有关当代生物学以及地质历史上的古生物学资料,在布丰(Buffon,1707-1788),拉马克(Lamarck,1744-1829)和圣喜来尔(Saint-Hillaire,1795-1828)等人的进化思想的基础上,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的学说。从此进化的观念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达尔文的历史功绩应当得到肯定。但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等等原则。达尔文的这种进化论带有九大缺陷,所以达尔文的学说根本不可能揭示生物进化的奥秘。事实正是如此的。根据1996年德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沃利斯尔和美、英、法、德、俄、爱沙尼亚、加拿大、捷克、以色列等国的,共29位优秀的古生物学家的,长期的合作研究(1984-1995),他们一致认为,时至今日,达尔文的学说仍然解释不了生物史上的,大约65次全球性的生物事件(global bio-events)一再重演的事实。他们指出,每个生物事件都包括三幕:第一幕是绝灭事件,其表现为一批旧的物种绝灭了。于是原先它们所占据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龛或生态位(niche)被空缺出来了。换言之,绝灭事件使原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平衡的、和谐的状态被暂时地打断了,从而使自然界出现了短暂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和谐的状态。第三幕是辐射事件,其表现为另一批新的物种诞生了。它们取代了在绝灭事件中已经消失了的旧物种,并且重新填补了被空缺出来的生态位。于是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重又恢复了昔日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平衡的、和谐的状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是第二幕,即短暂的间隔。第二幕是第三幕的辐射事件的孕育期。据古生物学家研究,在两个生物事件之间,物种的进化处于长久的停滞 ?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59). 徐钦琦:男,73岁,研究员,研究基于哺乳动物化石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279

达尔文及其前人认识进化论的理论和观点

达尔文及其前人认识进化论的理论和观点 姓名:陈焕霞班级:2012级师范二班学号:222012317011105 达尔文及其前人认识进化论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第一阶段:神创论下的生物进化 18世纪以前神创论一直占有着至高无尚的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其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创造出来的,并且一经创造不再改变。即神创论具有上帝创造性和不改变性。神创论按其类型分有:通用、生物、人类、宗教、圣经、伊斯兰、哲学、科学神创论等。 在神创论的影响下,主要产生了两种理论,一种是柏拉图“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永恒本质的投影”的本体论观点,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一种是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目的论,提出自然现象过程的目的性,将生物按简单到复杂分成一个系列(即“存在体巨链”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他同柏拉图一样认为物种具备固定本质,世界永恒不变,从而排除了进化论思想。而这个观点对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影响深远。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用此观点阐述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秩序是神创的证据。“存在体巨链”是前达尔文生物学影响力最大的隐喻,自然神学使得人们开始在神创论的框架下研究生物学。 第二阶段:朴素唯物下的生物进化 朴素唯物主义,指的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启发下,主要也产生了两种理论,一种是以康德为代表的天体论,康德在自然天体史理论的大视野中,揭示了从"原始物质"(世界最高智慧的设计与安排)开始,途经目的论之大系统,以道德神学为归宿的"超感性基体"其演化之全程。《学术研究》2009年07另外一种是可变论,它又包括灾变论和均变论。居维叶的灾变论的观点是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承认的是物种可以发生某种变异, 但不能引起物种变化。莱伊尔的均变论坚持并证明地球表面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用时间较长的自然过程形成的。通常看来是“微弱”的地质作用力( 大气圈降水、风、河流、潮汐等) , 在 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起作用, 就能够使地球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科教文汇2008.05 ( 中旬刊) 第三阶段:进化观点的出现 最先出现的是拉马克学说。在生命的本质方面,拉马克认为生物和非生物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他虽然没有用过新陈代谢的术语,但却提出了新陈代谢的概念,并认为“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在生命的起源方面, 他认为低级的生物是由非生命的物质自然产生的。在生命的发展方面, 他反对激变论, 认为生命具有悠长的历史, 他肯定了生物的可变性和连续性,指出生物由进化而来, 先产生的是低级的、构造简单的生物, 以后才逐渐产生高级的、构造复杂的生物; 他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一类的动物演变而来的。他说明了生物进化的等极现象, 并且进一步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直线式的上升, 而是向各方面发展的。他由此把生物的进化系统排成树枝状。生物学通报1954年第08期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也就是说环境条件对植物和低等动物的影响是直接的,对高等动物的影响是间接的。 虽然达尔文曾高度评价说:“拉马克动摇了特创论的基石,敲响了‘目的论’的丧钟,为进化论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但是拉马克学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说:该学说过于强调生物的主观需要,它强调的是获得性遗传,它赞同的是生物进化多元论。所以随着生产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教学反思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教 学反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教学反思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一课的重点是理解达尔文进化论中核心观点:“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与“人工选择”的区别。并用这些观点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实。同时通过阅读科学家对云南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发现达尔文这一经典进化论,正受到新的证据的挑战,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上的资料,采用交流、汇报的形式来认识达尔文以及他的进化论。学生阅读之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经典观点。并要求各小组将讨论、交流的结果记录在实验单里。在学生充分阅读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汇报。学生在各组的讨论之后,都记录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最后汇报时,学生在阐述了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理论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总结,形成简洁的板书,更加提炼出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 学生知道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什么是自然选择,什么是人工选择。让学生当一回农场主,养殖一群绵羊,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如何白色的羊毛好卖,将如何做结果会是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把黑色的羊卖了,把黑色的羊全部宰杀了。总之都是人为地将黑色的

羊消失了。学生知道了这是人为地将黑色的羊消失。接着让这些羊回归自然,让他们遇到他们的的天敌狼,很快森林里剩下的是黑色的羊居多。学生解释:因为狼在夜间经常捕食显眼的白色绵羊。这就是自然选择。大自然的法则是“适者生存不适,不适者淘汰”。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又介绍了尺蠖蛾为了生存,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体色。这就是一个为适应环境而生存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知识后,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极地狐和非洲狐耳朵的不同。学生都能利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极地狐为了减少热量散发和被其他猎物发现,耳朵变得短而圆。而非洲狐为了适应沙漠上的酷热和寻找食物,耳朵变得长而大。 接着安排学生自学澄江生物群的资料,讨论、交流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哪个观点受到挑战,并让学生记录下来,以向全班汇报。 最后,安排学生编辑恐龙消失、化石、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的小报。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对生物的进化知识了解很多,利用小报的形式,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梳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建构“进化“的知识体系。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丁庄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集体备课纸(初稿)备课组八年级生物组授课周次第周课题16.3生物进化的学说主备人王芹 教学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能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4.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教学过程备课组成员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已经灭绝的生物:中国白臀叶猴和渡渡鸟,新发现的生物: 一种在哥伦比亚的小鸟和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小嘴狐猴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 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对 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之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和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1.简介对达尔文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环球考察:让学生先看书,了解 “贝格尔”号航行的路线。 2.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1)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2)分组讨论: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 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 (3)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达尔文认为:这些地雀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的改变,地雀的形态 和大小等方面逐渐发生了改变,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 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美 洲雀的变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有利变异的 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是环境选择的结 果。 3.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4人一组,学生间相互交流; (2)班级交流:学生上讲台讲述。 4.完成课本P77思维拓展2 (1)归纳出这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说明这种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答:(1)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明显多于灰色桦尺蛾 (2)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 淘汰。这样一代代的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 区的黑化现象。 5.小结: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过渡>继达尔文之后,许多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了生物进化的学 说。 (二)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综合进化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 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2.分子进化中性说:侧重从分子水平即基因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3.澄江动物群: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进化论,也称演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际,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 一般进化论;共同祖先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渐变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他的理论还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社会的很多方面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对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一定变异两种。同时,他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竞争能力。生物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但由于食物与空间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发育与

繁殖。达尔文还认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适应对生存也只有相对的意义,一旦生活环境改变,原来的适应就可能变为不适应。最后,他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 进化论是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生物界的各种复杂现象:形态的、生理的适应,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现象都只能在进化论的统一基础上得到解释。进化论将整个生物界原来互不相干的各个分支紧密联系起来。达尔文还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物种的变异如何积累、巩固,并在世代中延续下去,成为当时进化论的难题解之一。这也就为后期产生的生物进化研究领域中的众多学派提供了铺垫,这些学说、学派的研究和争论对我们深入研究认识生物进化现象有积极意义。 二、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在《物种起源》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当时的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自然科学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的鼓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8世纪,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已经从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但是生物学仍然禁锢在神学之中。进化论的先驱、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1744—1829)〕法国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功绩是伟大的,他第一个使人认识到这样一个假定的可能

自然选择学说教学设计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物学家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小男孩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小男孩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小男孩充满疑惑地问。妈妈说:“是上帝!”小男孩又问:“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小男孩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同学们能猜出这个生物学家是谁吗? 二、讲授新课 1、达尔文简介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科学进化论的奠基人。1825~1827年在爱丁堡大学学医,1827~1831年在剑桥大学学神学。1831年12月27日,随“贝格尔号”皇家海军探险船,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 2、展示: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 “贝格尔号”首先沿着南美洲海岸线航行,在巴西和阿根廷,达尔文看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动物。在南美洲西海岸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发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例如:26种陆栖鸟类中有25种是特有的,海生鱼类有15种是新种,25种甲壳虫中只有2~3种在其他地区有分布,185种绿色开花植物中有100种是新种。 达尔文还发现,群岛上的鬣蜥和南美洲大陆上的鬣晰在形态特征上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一起来观察这组图片(展示幻灯片鬣蜥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你觉得这两种鬣蜥长得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哪些呢?(学生回答:主要是颜色和爪的大小不同。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鬣蜥体色为绿色,爪比较小;而生活在群岛上的鬣蜥爪比较大。) 达尔文还注意到,群岛上栖息着13种地雀,(展示地雀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你觉得这13种地雀的喙形是否一样呢?(学生齐回答:不一样)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13种地雀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但为什么它们的喙形会不一样?(学生回答:地雀是通过喙来啄食的,它们的喙形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食物不同。)对,也就是说,每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都是和它所吃的食物相适应的。 除此之外,达尔文还发现不同岛屿上龟壳的形态不同.。有的呈圆拱形,有的呈马鞍形。(展示龟图片) 3、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先相同的生物,其后代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回答:因为他 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食物也不同。)达尔文进一步观察发现:存在差异的后代之间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不同。于是达尔文意识到群岛上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选择。 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不同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个体不同,生物的变化显示出大自然的选择作用。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与意义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与意义 摘要: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以及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 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对后来的生物学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对整个生物进化界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理论;《物种起源》;形成;意义 1进化理论的五个要点 1.1进化论本身 即生物不是象神创论所说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 生物是不断变化的, 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地发生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即进化。 1.2共同祖先学说 达尔文认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都是由一个古老的生命形式分异进化而来。 1.3渐变性进化学说 达尔文认为生物总是不断发生微小的连续的变异, 个体是这样, 种群也是这样, 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必有其中间状态, 进化不是跳跃地、突然地发生的, 而是不断地积累这种微小的变异, 逐渐连续地向前发展的。 1.4物种形式与增殖学说 这个学说是达尔文用来说明当今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的。同一种群的个体分布在较大的不同的环境中, 由于各自适应不同的环境, 产生不同的变异, 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相互之间会差异越来越大, 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5自然选择学说

环境起到了一个对生物个体“选择”的作用, 适应度高的个体就被“选择”而存活下来, 这样, 适应于环境的变异被保留下来, 不适应的被淘汰, 生物就这样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不断发展进化, 从而发展出各自对环境高度适应的形态、结构等, 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进化理论的形成 2.1进化理论的提出 地球上生存着几百万种动物和植物。这么多的生物,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人说,是上帝创造的;有人说,是天生就有的;也有人说,是逐步进化发展而来的。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从简平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而来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进行着自然选择。这一进化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发展过程,因此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2进化理论的探索 达尔文在剑桥大学获得学位后不久,恰好有条英国皇家海洋调查船“小猎犬”号,要出发环航世界,测定贸易路线。达尔文申请在“小猎犬”号上当一名博物学者,随船考察。达尔文在这艘船上生活了将近5年之久。每航行到一个地方,他就尽量采集岩石、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还写了许多笔记。达尔文在对大展生物现象进行考察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生物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的斗争,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适者生存”,它是“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 2.3进化理论的成熟 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达尔文十分详尽地解释了生命世界中一向无法阐明的相似和差异的情形。他指出生命只有一种祖先,因为生命都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的开端。1871年,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一书,提出了人是由低等动物渐次演变后,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如今这一观点早已为全世界所接受,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 3.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意义 3.1对人类思想方面的意义

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不同点

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不同点 2008-04-03 08:02 一、拉马克学说要点 拉马克(Jean Baptiste de Lemarck 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4] 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状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由于当时的知识局限,而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简单化,比较草率地得到结论,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意译,也可以翻译为“需求”)也能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解释进化动力和原因的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需求);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并不能有力的说服与之同时代的科学家,虽然拉马克第一个明确提出进化理论,在当时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却往往被当作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 直到1900年前后,自然选择学说突然衰退。那些对自然选择学说不满意而寻找其他机制的生物学家,才重新发现了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机制,为了与拉马克提出的其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的进化理论有所区别,它被称为新拉马克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拉马克主义非常流行,甚至当时著名的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海格尔都认为只有把自然选择学说和新拉马克主义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释进化。新拉马克主义的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也就是说,由于生物体的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下一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但是新拉马克主义者缺乏能够用来支持自己的实验,这个空缺到近年在朊病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进化论。其精髓就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字眼就在于“竞”。竞争,就是互相争胜,互相较量,在一切的人类行为中争得制先权,从而促进自身的更优发展。 纵观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君不见,生物世界中的弱肉强食,物种淘汰;君不见,古今战争中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君不见,滔滔商场中的明争暗斗,残酷筛金;君不见,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之间的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君不见,诸位曾经冲过的高考 独木桥,千军万马的惨烈厮啊! 为什么要有竞争?为什么人类不能单一的合作,而要选择竞争?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这个物种高度繁荣的自然界,就没有生物的进化,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就没有楚汉之争,没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没有竞争,就没有现代社会高效运作,井然有序,飞速前进的经济效益;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的强大呼声,就不会有二战后无数科技发明的潮水般涌现,就不会有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的一席之地! 诚然,竞争是残酷的。竞争会让我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因此,有些人在这种残酷面前妥协,他们选择“合作”,表面上,合作方佛可以取代竞争,可以化敌为友,可以躲避锐利的锋芒,但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巧妙的缓和了竞争的矛盾,从追求共同利益出发,从而实现更有把握的,更易于成功的的竞争。然而,无论怎样精心、巧妙、坦诚的合作,都将落回竞争的主题。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我们有永恒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只有竞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伟大与挫折并存恰好说明了竞争比合作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 为迷人的魅力! 正如尼克松所言,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个人利益。而我方坚持:没有不变的合作,只有不变的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一,现代社会的分工是越来越细。一个很普通的促消活动,都可以分成内勤,外勤,宣传,柜台,主管这么多的部门,更别说是许多大型的活动的分工乐,这些部门为何要分得如此的详细呢?为的还不是用内部合作的方式以求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去跟竞争对手对抗,以求占有 更大份额的市场? 二,市场逐渐变薄。由于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正被逐渐压缩。两者间的分野越来越不明显,买了一件东西的同时有几个功能已经不再象过去一般只有许多的高新科技专有,富人专有的了,而是遍布到各个阶层了。就象现在的手机,不只是有通话功能了,还很轻巧,能够移动,当成信,当成相机,当成流言机,甚至当成装饰品。那么拥有了手机的人就不再那么需要一个固定电话机,邮局寄信,照相机,留言机。也就是说手机市场的增长反而减少了电话市场,邮局工作,照相机市场等。这样说来市场的确是变薄了,没有人会去买那些功能重复的产品吧。这样的话,两个市场的重叠就令得本有份额的减低份额了,两者就 需要竞争来求得自我的生存了。 三,社会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求更高新的劳动资料,高质量的劳动者,以及更加先进的劳动工具。从效果上来看,合作所带来的发展虽多却远不如竞争所带来的发展多。我方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学说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评价;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生物进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从而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他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也是他的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个学说不仅能说明生物物种是可变的,而且还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此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明确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而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也可以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过度繁殖使生存斗争更加激烈,适者生存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这是因为: (1)本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性较强,不但要使学生理解,而且还要会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正是由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让学生理解理论,运用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现象时,如果对理论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往往会出现将生物拟人化或“外因论”的倾向。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

几种主流生物进化学说的内容及特点

几种主流生物进化学说的内容及特点 张家澄学号5100209232 摘要: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朴素的神创论起源观念到达尔文、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再到新达尔文主义以及中性学说,关于生物进化原理与方式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息,而生物进化的思想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了几种历史上与现今的主流生物进化学说并阐述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生物进化;达尔文;拉马克;新达尔文主义;中性学说 生物进化一词最早是由瑞士学者邦尼特于1762年提出应用于生物学中的,但是在此之前,人们早已开始了对生物起源与进化的思考与猜想。早在古希腊时代,类似进化的思想已经出现,例如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类祖先来自海中。亚里士多德通进一步提出生物等级即生物阶梯的观念,认为自然界所有生物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即从植物一直到人逐渐变得完善起来的直线系列。老子也为生物进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哲学方面的解释。而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是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这两种学说虽然也引起过不小的质疑,但是由于和宗教的紧密联系,其地位一直未被动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研究结果的出现,生物进化学说大发展的时代终于到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揭开了这个时代的帷幕。从拉马克思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新达尔文主义到中性学说,这些主流的生物进化学说互相联系又彼此区别,为我们研究生物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巨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进化理论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于1809年发表的《动物哲学》首先提出,其理论的基础是“获得性遗传”(Inheritance of acquired traits)和“用进废退说”(use and disuse),其主要观点为: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拉马克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1.1用进废退说 拉马克认为,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不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是为“用进废退说”。例如,食蚁兽经常使用自己的舌头舔食蚂蚁,所以它的舌头就会逐渐发达;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成年后,眼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退化。 1.2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因此生物可把后天锻练的成果遗传给下一代。如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颈的,但是为了要吃到高树上的叶子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腿,通过遗传而演化为现在的长颈鹿。又例如上一代是为举重选手,则子代应遗传得到父母之强健肌肉。 1.3局限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