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喋血邕州中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喋血邕州中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喋血邕州中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喋血邕州中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喋血邕州——中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中国和越南有着上千年的交往历史。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交趾丁朝“遣贡使方物,上表内附”。宋太祖赵匡胤接受朝贡,并于开宝八年(975)封丁氏为交趾郡王,自此确立了中越两国的藩属关系。此后直到近代,两国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稳定,但是也曾有过几次激烈的军事冲突,发生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宋越熙宁战争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争中的邕州(今广西南宁)之战则因为战后五万多邕州军民惨遭屠杀而成为中越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一、从侵扰滋事到大举进攻

宋代之前的大多数时间里,如今的越南都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一部分。秦平岭南,在如今的越南中北部地区设立象郡,开始了中国王朝对越南地区的正式管辖。西汉武帝时再平南越,在这里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此后直至唐朝,越南地区都没有脱离中国王朝的管辖。随着唐朝灭亡,大一统王朝的消失,整个中国秩序大乱,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建立了诸多地方政权。这些小政权之间以及政权内部统治者之间频繁地相互攻杀,谁也无暇顾及偏居南方一隅的

交趾。趁此机会交趾的地方势力也割据一方,并逐渐获得独立。在经历了独立初期丁朝、前黎朝两个短命王朝之后,李朝的建立使交趾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稳定强大的统一政权。然而李朝建立之后很快便开始觊觎北宋领土,“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仅举几例为证: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交州寇钦州及如洪寨,掠人畜甚众”;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交州李公蕴令男弟领众,使婿申承贵为乡导,入省地打劫,累行根逐,并不放还人口”;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李朝“甲峒及谅州、门州、苏茂州、广源州、大发峒、丹波县蛮寇邕州之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及诸峒,略居人马牛,焚室庐而去”;云河峒原为北宋边境领土,到了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云河(峒)乃落蛮数百里,盖年侵岁吞,驯致于是”。李日尊即位后,李朝对北宋的侵袭愈演愈烈。单就邕州一地,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李朝苏茂州派兵入侵邕州;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七月“交趾与甲峒夷人又寇(邕州)水平寨”;十二月,苏茂州兵再入侵邕州。面对交趾的不断侵袭,北宋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同样诞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北宋从建立伊始就面临着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攻,尤其是北方的契丹和稍后西北方

的西夏给北宋带来了沉重的国防压力。对于南方的交趾,北宋起初认为是“唐宋继乱,区内剖分……遂为僭伪之邦”,是北宋“未归舆地之图”,并于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以黎桓胁主擅政为由发动了第一次以收复交趾为目的的战争,但这次战争以北宋失败告终。经过这次不成功的出兵尝试之后,北宋不得不采取了和平、忍让的羁縻政策,承认交趾的独立国家地位,对其频繁的边境侵扰行为尽量息事宁人,不予计较,“太宗志在抚宁荒服,不欲问罪”。太宗之后的历任皇帝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

到了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厉行变法以图富国强兵。这一时期北宋君臣在国防方面的注意力全在北方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身上,几乎没有人意识到遥远的南方边境会有什么大的危险。李朝统治者却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北宋朝野上下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看到了机会,认为这是李朝“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为了巩固边防,北宋政府先后派遣沈起、刘彝担任与交趾接壤的广南西路(大致为今广西省范围)知州。两人在任内对防务进行了一番整顿,如依照“保甲法”组织当地民众练习作战,加强水战操练,为惩治交趾的间谍活动暂时断绝贸易、禁止交趾人入境等。然而李朝竟以此作为借口,罗织北宋政府所谓“罪状”,并打着“中国作青苗

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我出兵,欲相拯济”等荒唐旗号,由三朝元老李常杰率领十几万大军(一说八万)水陆并进,于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大举入侵北宋。北宋政府和广西地区的军民都没有料到,一场浩劫正向他们袭来。

二、喋血孤城

由于北宋在广西边境并无打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仅按照防卫小股军队袭击的标准布防,因此在交趾大军的全面进攻下很快败退。交趾军陆路由宗亶率领,先后攻破邕州境内的太平、永平、迁陆、古万四寨,杀土丁8000余人,直逼邕州;水路由李常杰亲自指挥,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攻下钦州,二十七日攻陷廉州,然后与宗亶两军会合,合围邕州,并于十一月三十日开始攻城。

此时邕州城的知州是苏缄。苏缄,字宣甫,泉州晋江人。早在熙宁四年,苏缄便已探知交趾可能大举入侵的消息,据《宋史·苏缄传》记载:“缄伺得实,以书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为意。及刘彝代起,缄致书于彝,请罢所行事。彝不听,反移文责缄沮议,令勿得辄言。”就在地方大员的这种

麻痹大意下,邕州军民几乎毫无准备地遭遇了交趾的大军。

交趾军兵临城下之际,邕州能够上阵的官兵及峒丁、土丁加到一起也仅有两千七八百人,苏缄极尽所能也只能聚集四千余人守城,相比城下的十万大军可谓敌我相差极为悬殊。但是苏缄并未动摇守土抗战的决心,他立即召集州内官僚及民间有才之士,交代以守城方略,并划分防卫地段,指派军队分区防守。面对即将燃起的战火,城中百姓出现惊慌失措,四处逃难的状况。为了稳定人心,坚定众人守城御敌的信念,苏缄将官府和和自己的私人财物全部拿出来示于百姓,并告知百姓“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迟外援。若一人举足,则群心摇矣,幸听吾言,敢越佚则孥戮汝”。以此一方面激励百姓的抵抗意志,另一方面也警告百姓不要想着逃避。大概是苏缄的决心激发了城中军民的勇气,全城上下一心守城,英勇作战,竟然使得之前一路高歌猛进的交趾大军在苦战四十几日,遭受了一万五千余人的沉重伤亡后仍不能攻克邕州。据越南史书记载:“知州苏缄以城固守。我为飞梯以临城,彼施以火炬,飞梯不能近;又以毒矢射之,城上人马死者相枕。彼以神臂弓发,我之象军多有殪者。城髙而坚,攻之四十余日不能下。”

然而敌我双方实力的悬殊注定了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支援,邕州军民再英勇也是难以一直抵抗下去的,更不必说击退敌军。苏缄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战事一开始他就派人向刘彝请求援军,刘彝派遣张守节带兵救援。然而不知是因为苏缄曾指责刘彝对交趾之患负有责任导致刘彝心生间隙还是张守节自己临阵畏战,其竟带领援军逗留不前。无奈之下苏缄又向提点刑狱宋球告急求助。宋球见到书信大惊,连忙督促张守节救援。张守节这才出兵。不料张守节的援军在半路就被交趾军杀了个猝不及防,全军覆没。张军的覆灭意味着邕州就此成为孤城,军民期盼援军解围的希望也就此破灭。

邕州城这边,进攻的交趾军一直没有好办法立即攻克邕州。交趾军曾尝试了多种手段,如对被俘宋军中善于攻城的士兵加以利诱,命其制作云梯,又派他们攻涧濠,上面蒙上布做掩护。但是这些手段都被苏缄设法一一破解。面对官兵伤亡越来越惨重,而邕州城依然屹立不倒的现实,交趾军一时无计可施,甚至考虑退兵。然而张守节援军被消灭的消息坚定了其继续攻城的信心。最后,降军中有人提出了“囊土傅城”之计,即用袋子装土堆在城墙外边,当土袋子堆得高

达数丈时,交趾军再踏着土堆涌上城头。猛攻之下,孤军奋战了四十二日的邕州军民终于抵挡不住了。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邕州城破。

城破之后,苏缄抱着“吾义不死贼手”的信念,返回家中杀死全家三十六口,然后纵火自焚。交趾军进入邕州城后遍寻不见苏缄尸体,又因城中军民“无一人降者”,竟惨绝人寰地屠尽城中军民共五万八千余人,老弱妇孺,僧侣道士皆不能幸免。屠城之后,交趾军又将邕州城拆毁,用以填塞邕江。邕州原本为宋代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此战下来,人烟绝迹,一片荒芜,成为死城。加上之前在钦廉二州等地的屠杀,交趾军至此总计屠杀广西军民近七万人,其中军人仅占四、五千人,其余大部分都是平民,占当时广西全省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

三、何以惨败?

回首熙宁年间这场战争,尽管北宋随后展开反击,并使得交趾被迫求和,但北宋军队在整场战争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神宗派遣郭逵率军南下之前,除了邕州城军民

拼死一战,沉重打击了交趾军之外,其余各处几乎是一触即溃,甚至没能在史书中留下一星半点关于抵抗的记录。为什么广西的北宋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邕州之战又为何会以惨败告终呢?恐怕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北宋“重北轻南”的整体国防战略导致南方军事实力不足。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为求得契丹援军,将北方“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自此中原王朝失去了一道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在华北地区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尴尬境地,北宋自然也不例外。契丹王朝国力强盛,并且一直有进军中原的野心,北宋辅一建国就与契丹战事不断。尽管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基本再无大的战事,但来自契丹的军事压力却始终悬在北宋君臣心上,北宋不得不将国防力量的一大部分用在北方边界。宋太宗年间崛起的西夏让北宋的国防压力进一步雪上加霜。与西夏的几次战争不但没能将其消灭,反而让西夏得到了灵州、凉州等西北重镇,实力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北宋安全。北宋又不得不分派大批军力驻防西北,与西夏对峙。相比之下,南方的大理、交趾尽管也是割据一方,但国家实力远弱于北宋,且从一开始就采取对北宋主动称臣纳贡的臣服态度。虽然两国也时有边境挑衅行为,但毕竟客观上没有实力向北宋发起全面进攻。“北

强南弱”的基本周边态势决定了北宋政府必须采取“重北轻南”的国防战略。

除此之外,有鉴于五代十国时期军人乱政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的现象,北宋从一建国便确立了“强干弱枝”的国家政策,将国家军队的相当一部分留驻京师。由于这两点因素,北宋将最具战斗力的禁军都集中在京师和北方边境,南方则基本靠地方官兵和峒丁、土丁负责防务。例如北宋在广南西路所布署的军队有禁军、厢军、乡兵(峒丁、寨丁、土丁、保丁)等编制,不过禁军人数极少,由厢军作为军队主力。但即便如此军队人数也是极为有限的。邕州为北宋时期南方大城,守城之时尚且仅能聚集两千余官兵,可以想见广西其他城寨兵力之不足。军队绝对数量的不足决定了哪怕宋军士兵个个战力超群,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军面前也是“双拳难敌四手”,何况广西绝大部分士兵并非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禁军。

熙宁之前,北宋政府尚有恢复汉唐故土,于交趾置郡县之雄心,因此对南方交趾不能说完全不重视。只是北方更为沉重的现实压力决定了北宋无法将更多精力用在交趾,只能

用羁縻政策予以应对。交趾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于谋划入侵北宋。

二是北宋政府对交趾侵略扩张的野心估计不足,更没有预料到交趾竟敢“批逆龙鳞”,大举进攻宗主国。从邕州之战中苏缄能够以四千对十万并抵抗四十二天和此战后北宋政府能够很快派遣大军南下并迅速降服交趾来看,首先北宋并非缺乏实力与交趾对抗,主动进攻或许力量不足,但在广西地区实行被动防御实力仍绰绰有余;其次从京师派大军南下并未影响到北方防务,也没有出现之前有大臣所担忧的“国家锐意南讨,而忽于西边北边之备设,万一有乘虚掩不备之寇”的情况,这也说明多调拨一定的兵力加强广西防务并非一定会影响国防大局。相反,如果战前广西军力稍有增补,交趾军也断不会在入侵初期势如破竹,大肆攻城略地。之所以会有如此局面,关键是因为北宋政府从来就没有想过认真防备小小的交趾对自己发动大规模进攻。交趾从李朝之前的丁朝、前黎朝时期就已经“负阻山海,屡为寇害”,李朝建立后,其对北宋的侵扰更是变本加厉,地方官员对交趾侵袭的奏报也屡见于史料。但毕竟两国体量差异之巨大摆在那里,因此北宋政府始终认定交趾不会如此“自不量力”。即使在熙宁战争爆发前不足一月,神宗因出现彗星而“以安

南为忧”时,执掌军政大权的王安石仍然“以为不足虞”。朝廷如此态度,广西的地方官员也大多对交趾可能的入侵不以为意。上文提到的邕州知州苏缄曾向连续两任执掌广西的官员上书示警,但都未获重视便是一例。因此北宋也就一直没有真正重视广西防务。北宋错误判断交趾进攻意图也与情报不灵,掌握信息落后有关。自北宋真宗景德年间至神宗熙宁年间的七十多年里,“王人久不涉其地,不复知其虚实”。神宗时北宋君臣脑海里的交趾还是太宗淳化年间遣使所了解的“兵器有弓弩木牌梭枪竹枪,弱不堪用,势不能为中国患”的形象。殊不知经过几十年的稳定建设,熙宁时的交趾已经是“城栅隍堑乃有数重,兵力民众必益充足,颇略旁近占城等诸小国,事势设施比前为强大”的全新气象了。

神宗即位后,交趾愈加猖獗的侵扰总算让北宋政府不得不注意加强广西防务,这才有了先后派沈起、刘彝到广西推行保甲,操习水军,禁绝交趾贸易等行为,以期震慑交趾。然而大概是李朝统治者认为若广西防务果真加强则再无机会大举入侵,因此趁北宋防务整顿尚未成形之际一举挥师北上。

三是广西地方官员之间、官民之间关系失和,遇有危机常常互不援助。先后坐镇广西的沈起、刘彝二人一方面“一意事攻讨,妄言密受旨”,无端加剧交趾猜疑,另一方面又并不认真全面地整顿防务。这些举动令很多广西地方官员不满,苏缄就曾公开指责二人“致寇又不救患”。此外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朝野上下的官员分裂为新旧两党,双方尖锐对立。二人作为“新党”成员免不了与地方“旧党”官员更多一层矛盾,加剧了彼此间的不和。战争打响后许多地方官员或是迅速逃窜或是作壁上观很难说没有相互之间关

系失和的影响。

另外,广西属于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再加上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北宋朝廷无力全面掌控,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尽管北宋政府对地方少数民族势力多有笼络宽抚,但实际上仍对其猜疑甚重。交趾入侵后北宋政府本应和广西地方少数民族有着抵御外敌的

共同意愿,但神宗在赵禼领兵南下之前,却嘱咐他“王师之南,宜选募劲兵数千,择枭将领之,以胁诸峒,谕以大兵将至,从我者有赏,其不从者按族诛之。兵威既振,先胁右江,右江既附,复胁左江,两江附,则诸蛮无不附者,然后以攻交人”。可见北宋非但没有把地方少数民族视为可靠的同盟

军,反而将其当做应该首先提防的对象。另一方面地方少数民族势力对北宋政府也并不信任。交趾入侵之后,除了邕州、钦州、廉州等附近的少数民族武装配合官军作战外,其余武装基本都是敌不来则不动。据史料记载,交趾军在久攻邕州不下的情况下,也曾经想绕过邕州向北进攻,但是其中2万进攻北部的交趾军迅速被广西少数民族武装击败,从此交趾再不敢北进,而集中全力围攻邕州。可以想见,如果广西地方少数民族势力能与官军相互信任,携起手来,共同抗敌,凭广西自身力量击败交趾大军并非没有可能。

邕州之战并非必然要以惨败告终,其中的人为原因也确实值得深思。但是平心而论,“重北轻南”的国防战略对北宋来说是无论如何不能变更的,这关系到北宋王朝的生死存亡;苛求北宋政府对交趾的进攻提前预知并做好准备也是有些不近人情的,广西离京师万里之遥,通信往来极为困难,况且交趾的计划就是不宣而战,也不会让北宋轻易探知相关信息;至于地方官民不和这一点,以北宋的实力能够保住广西不失,控制广西少数民族及地方豪强不脱离北宋而独立已属不易,又如何有精力去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执政、控制能力呢?可以说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并没有给北宋留下太大的

转圜余地,邕州之败留给北宋以及我们后人的恐怕更多的还

是无奈。

作者:Paul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类的历史长廊里,人的思维随着更迁时代演化,而形成了人类思想,也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规律。思想在人类生存发展不断地改变人类生活环境,这也是必要的条件,慢慢形成了人类生存发展依托和支撑点。 我们人类在人类的历史长廊里,要不断地发挥、开拓一个与时俱进的,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我们也有一条承上启下的思维来推动及发展,一个未来生存的空间。承上不是意味着照葫芦画瓢,要有开拓的思维,摸索,推动,发展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生存。历经历史演化,人有了欲望及贪婪,思想从此支撑了人类发展,也推动了一系列争夺,相残。因此我们人类在历史上慢慢形成不同分工的社会,这也是每个人在人群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不同,它是利于人类发展。人类经过时间的推移,与历史演化,有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而形成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 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承上的思想,不是意味要过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的生活,而是我们要在上阶段的社会思维做出明确理论,推动今后的良好生活环境。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经过时间推移,和历史演化,从一个个不同阶段一步步发展而形成的。启下思想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生活中开拓,推动,发展,创造一个利于人类继续生存环境。 我们人类为了有良好生存及发展的环境,也面临着存在的人类历史残酷的斗争。我们人类在斗争中求发展,生存中求斗争,是必然性的,也是自然规律的,万物都在于循环。但是也有它的定义,不是原始社会过后,还是原始社会,不利于人类发展与生存。我们人类思想不断在斗争中谋取生存,开拓,摸索,一步一个阶段地发展。 人类在发展中斗争,是两面性的。我们祖先用易经中的阴阳诠释着我们人类发展和斗争,相克又相生。人类的思想是在建设和排斥中产生的,有着矛与盾这两种关系。可它也来自内部矛盾和外来因素。人类思想是在斗争中发展,也是在建设中排斥。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属于长期的残酷的斗争,当在历史演化和推动下,有一股力量强大时,就在排斥另一股薄弱力量,去建设发展新的生活环境。如果新的力量不够在历史推动下发展,就被旧的力量消灭在萌芽之时。 人类的思想在建设和排斥,发展和斗争中出现混淆的一系列不同的问题,使人类在局部或长期动荡。因为人类出现短暂或长期思想不能统一,以各自名义盘踞。国、部落、人民与宗教所有关联的关系之间共存,又出现血腥战争。这不是好事,但未必是坏事,是属于人类生存发展必然性。是弱肉强食的人类,可以说是生存之道的人类。不管是人类之间,还是万物之间都是如此,有生存的,也有灭亡的,是属于自然规律。人类的欲望和贪婪建立在思想里,也有利助于人类发展。人类如何发展?是来自人类之间,还有人类及外部之间各种因素。 人类想要生存,首要就是思想问题:如何发展?如何斗争? 这是建设和排斥性的问题:是建设在良好的基石上,还是建设在及恶的环境中;排斥良好的环境,还要排斥恶性的环境。问题是明确的,但人类的欲望贪婪混淆了发展和斗争,而思想出现一系列迷茫、清晰,还有消极、积极的。人类在人类的历史长流里,不管有多少个阶段,环境多恶劣,历经时间推动,如何演化,河水顺着河床从上游往下游流,所以说这就是承上启下。 思想又是教育,教育又是文化;文化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是启蒙人的思想,文化、教育、思想融为一体。文化、思想、教育来于人类内部和外来因素,演化成了人类生存必要性。人类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所以人类在生活中遇到事件,用打藤结做

评徐松岩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评徐松岩译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 刘玮* 以今天的标准看,商务版/汉译世界名著丛书0中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的两部史学巨制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和5历史6的翻译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1因此看到西南师范大学的徐松岩教授时隔四年连续出版了这两部巨著的最新译注本,o笔者着实兴奋了一阵。但是当我翻开徐教授的译文,阅读几页之后,便发现其中值得商榷之处颇多。在这篇小文中,笔者仅就修昔底德的翻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翻译修昔底德的艰辛 随便找一个西方大学古典学系的教授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希腊散文(prose)作家中,谁最难读?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在古典学界确实以语言艰涩著称,丰富的词汇、复杂的语法、多变的句式、雄辩的文风,这些都给理解修昔底德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更不要说把他的文本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了。?沃尔纳(Rex W arner)在他的/译者注0中发出的感慨颇有代表性: 尝试将修昔底德翻译成英文是困难、令人愉快和鲁莽的。不仅要工作很长时间,因为这部作品很长;更重要的是,虽然修昔底德的意思通常足够清楚(不过并 不总是如此),但是表达意思的文体却极难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一开始,译者有时 *1o?我要感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系的帕帕扎卡达斯(N i kolaos Papaz arkad as)教授在修昔底德著作的希腊本版本和一些西文译本方面给笔者提供的帮助。 修昔底德: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希罗多德:5历史6,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前者是从英文版转译过来的,而且所依据的英文版本并非最佳(下详),因此参考价值已经非常有限;而后者堪称新中国成立后历史著作翻译中的里程碑,但是在今天看来文风略显古旧,而且注释不足。 修昔底德: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6,徐松岩、黄贤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希罗多德:5历史6,徐松岩译,三联书店2008年版。 目前修昔底德著作最权威的希腊文版本是意大利古典学家阿尔伯蒂编辑的:Thucyd i d is,H istoriae,ed.Ioannes Bapti sta A l b ert,i3Vols.,Ro m e:Typ i s pub li cae offici nae pol ygraph i cae,1972-2000。当2000年阿尔伯蒂历经近三十载将最后一 卷出版之后,霍恩布鲁尔毫无保留地称该版本为:/现有最好的修昔底德版本0(参见S i m on H orn b lo w er,/The B estA2 vail ab le Text ofThucyd i des,0i n The C lassic a l Revi e w,V o.l52(2002),pp.238-240)。另外两个常用的希腊文版本是琼斯(H enry S t uart Jon es)编辑,鲍威尔(J ohn Enoch Po w ell)修订的牛津古典文本系列版(Ox f ord C l assical T exts): Thucyd i d i s,H ist ori a e,2V ol s.,Oxon i:i E Typ ographeo C larendon i ano,1942;另一个带有详细注释的经典希腊文版本是德国古典学家Johannes C l assen编辑,Juli us S teu p修订的版本:Thukyd i d es,B erlin:W ei d m ann,1900-1922。此外,下面提到的几个希)法、希)德和希)意对照本中的希腊文本也非常优秀。除此之外,修昔底德著作中单卷的希腊文本编辑和注释因为数量较多,这里不做讨论。当然这些希腊文本都只不过是一个起点,如果做高度学术性的翻译,那么还需要参考古典学家撰写的数量庞大的讨论文本问题的论文。 *

信战题库(12G)

《战争简史》试题库 一、概念题 1、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2、制信息权 制信息权作战中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信息的控制权,是获取战场主动权的核心。 3、作战体系 作战体系是由各种作战系统按照一定的指挥关系、组织关系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 4、信息化作战体系 信息化作战体系是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基础、多种作战系统有机组合,具有指挥控制一体、多为对抗联动、综合保障高效的有机整体。 5、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亦称信息战,综合运用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形式打击或抗击敌方的行动。主要包括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6、信息化军队 信息化军队是指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为媒介,对人员及其武器装备实施指挥控制的军队。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人类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信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 2、中国考古证实的最古老的兵器是。(戈) 3、冷兵器战争最普及的兵器是。(长矛) 4、冷兵器战争主要有车兵、步兵、和海军(水师)。(骑兵) 5、和结合是冷、热兵器的最佳结合。(刺刀与枪) 6、近代海军最大的战舰是。(战列舰) 7、继火炮之后的海上主要交战武器是。这一武器的出现,使海战场出现了老鼠吃大象的奇观(鱼雷)。 8、机械化武器装备是沿着、杀伤力和防护力三个方向发展的。(机动力) 9、机械化战争中最典型的武器装备是。(坦克) 10、信息化战争萌芽阶段的标志性技术运用是。(信息嵌入技术) 11、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由于广泛使用直升机,而将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种进攻战术首次应用到陆战场,并在伊拉克战争中也运用了这一式进攻战术。(蛙跳) 12、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双方都大量使用了,从此,便有了“无不成战”的说法。(导弹、导) 13、英阿马岛战争是“二战”以来最大的战。(海) 14、信息化战争形成阶段的标志性技术运用是,其标志性战争是。(系统建立、海湾战争) 15、波黑战争和战争是仅凭空袭就迫使对方屈服的两场战争。(科索沃战争) 16、信息化战争发展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技术运用是,其标志性战争是。(体系融合技术、伊拉克战争) 17、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战争是最不对称的战争。(阿富汗战争)

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追问 “我,雅典人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开始撰写这部战争史了。我相信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此前的任何一场战争更值得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开头好是霸气,也确实吸引了我,对于西方历史上发生的这样一场战事,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谜题、疑问,追问,在这里,我只想追问答案。 关于战争,我有一些想法。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他的原因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往往人们谈论战争,自以为能够掌控战争,然而当战争爆发之后,似乎一切又变的那样的无法预测,让人难以把握,以致我们似乎无法去把握它。正如一些人所言,战争对于我们这些为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都只不过是一些数字对比的游戏而已,然而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明白战争有多么残酷,“残酷”二字有时说出来真的太过容易了,我认可修昔底德的看法,战争的根源在于人性。正如王和教授所言世界历史的发展说到底不过是人性的发展史,修昔底德坚信人性的欲望的冲突的无限性,所以同样的历史必然会在未来不断的重演,历史也确实如此,尽管原因条件不同,然而战争始终分布迷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彼时开战之前的希腊人与雅典人的那种对热情的热忱难免让人想起《漂》中南方人关于南北战争的高谈阔论,更不禁让人想到了今天的世界之中人们对于战争的各种议论。蓦然脑海里有一副画面出现,一位经历战事的老者摇头喟然今日年轻人的好斗,人们已然忘记了战争的痛苦,然而那些经历者时至今日也不愿提

起那段过往。人们忘记了残酷,这才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在我的信念里,或许战争起初,各方的利益集团会为了自我的利益而去开展斗争,然而战争的结果永远不会有赢家,无论是对于古代而言,还是对于现代而言,战争只会是两败俱伤,不过是哪一方面伤的更严重而已,最终受苦的仍然是那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那些如同我们一样的平民,可以去幻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处在枪口下,处在生命的危机之中,我们又会如何去举措?我无法预言,但对于战争,我永远希望他可以不在我们的世界里发生,尽管这种希望现在看来是多么渺茫。 那么,战争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战争是一种手段,在外交上,它是你谈判桌上的筹码,在经济形态上,它是重新瓜分财富的手段,在政治领域,它是政治崛起的筹码,战争,人们往往为战争赋予更多的战争之外的内涵,他永远都只是通往目标的一种途径,有些时候,甚至是最残暴但也最直接简单的途径,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起源于这种利益的冲突,也企盼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就是战争的意义么?很多时候,这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疑问,却仍然让我无法解答。或许,我更愿意学习孔子那样的方法,敬战争而远之,除此之外,确实有很多很多值得关注的事情了,然而,却又有太多太多无法脱离战争的讨论的问题了,总之,我只是想说,战争远远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我无法断言战争是什么样的,但我正在试图更深刻的理解他。 然后,想说一说历史的问题,修昔底德记录了这样一场历史,他尝试着用一种客观的、公正的态度来看待这场战事,他秉承着忠于史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摘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了政治军事史的先河,在西方史学著作上占 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书记载了古代希腊历史上第二次巨大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奴隶社会开始由繁荣走向衰弱。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政治军事史 在古希腊历史上,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500~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第二次就是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二次战争,是希 腊历史上的转折点,关于这次战争的史迹,有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流传于世。西方的史学名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可谓多如牛毛,再现了曾经的生活,记述了时代的特征与思想,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众多同类型或是不同类型的史学名著中毫不逊色, 熠熠生辉。 一、关于作者 修昔底德,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除了从他本人撰述的著作中寻到只 言片语以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几乎没有人提到他。第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已经试公元五世 纪的人了,叫做马赛林纳斯,但他所根据的材料也只是修昔底德本人的著作以及前人对著作 所做的注释,甚至部分结论都是出自猜测,出现自相矛盾。 首先,关于修昔底德的出身年份就有许多争议,但是很据他于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职务这一可靠的年份以及他著作终止时的年龄,我认为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5年这一时间断线是合理可信的。在古希腊,要能担任上将军这一职务的除了才能突出以外,年龄也要达到三十岁,若依据公元前460年出身来看,到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一职,那就是36岁,而他死时大概也就六十岁左右,所以死亡年份也就在公元前395年左右。 而关于他的童年生活,我们也知之甚少。青少年时代,他应该也与雅典的许多贵族子弟 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他童年时,曾在奥林匹克听过希罗多德朗诵他的历史著作, 并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能够确定,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他对希罗多 德著作的熟悉深度做出的一种美好幻想,想象两个各具特色的历史学家之间产生的一种美好 的碰撞。而且,如果我们对这两个史家的年龄一个标准的话,当希罗多德到欧林匹克朗诵的 时候,修昔底德已非童年。而修昔底德对希罗多德的著作很熟悉这一事实也不能作为他就一 定曾听过希罗多德演讲的依据,我们能做到对于一个自己欣赏的作者的作品很熟悉这很平常 但并不一定就接触过这个人。 至于他其他的经历,我们知道的也并不十分明确。就比如他曾提到自己有经营一个色雷 斯的金矿“331”。但我们并不明确他这个金矿从何而来,有史家说他家道殷实,世代经营; 但也有史家说是因为他和斯加普特-亥尔的一个女继承人结婚而得到的。还有,从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到公元前424年他出任将军这7年之间他的生活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他如何一下子就取得将军这样的高位我们也不清楚。但据他自己说,在这些年代里他一直在从事资 料收集,以便于来撰写这场战争。公元前424年,他当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此前,他可 能参加过一些战役,否则不过突然取得这样的高位,但他具体参加过哪些战役,我们又无从确定了。之后,安菲波利斯的失陷,使得有些人有了可趁之机,诬陷修昔底德有通敌卖国之 嫌,他因此被放逐了20年。修昔底德从被放逐到重返雅典的这流亡的20年间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但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期间他一定经常在伯罗奔尼撒各地以及西西里 游历,尤其注意视察那些曾经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地方。 而关于修昔底德之死也是一个谜,他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死在什么地方?又葬 在什么地方?又为何没能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写完?普鲁塔克、马赛林纳斯等古代作家都说他是遇刺身亡的,这个判断大概是根据他的著述突然中止而来的吧。但所有古代作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钮先钟[中国] [出自《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 1997 引言 历史背景 战争经过 修昔底德与历史 修昔底德的思想 精密分析 历史教训 现实主义 结论 引言 《孙子》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真正的战略思想著作,其在战略领域中所居地位是任何其他著作所不能及。在西方古代哲人的著作中,虽也可发现有若干战略观念之存在,但都是一鳞半爪,不能算是有系统的思想。最为现代西方人所推重的是修昔底德(Thucydides)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它常被人视为西方的第一本战略著作,严格说来,那也只是一部战争史,尽管其中含有许多极有价值的战略观念,但究竟不是一部以战略思想为主题的理论著作。所以,这本书在战略思想史中的地位还是不能与《孙子》相提并论。 也许最能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恰当比较的是春秋时代的《左传》,因为这两部书同为古代的战争史名著。修昔底德的著作到今天仍受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所重视,而蒋百里先生则曾指出:“《左传》到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部模范战争史。”所以,二者的确可以相提并论,不过其间还是有若干差异之存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著作者为修昔底德(前460-前406年),其时代和身世大致都可考。《左传》是先有书的存在而由后世替它定名。首先为司马迁,称之为《左氏春秋》,以后班固作《汉书》时,又改称《春秋左氏传》,从此后世遂简称为《左传》。司马迁和班固都确认其作者为盲人左丘明,《论语》中曾提到他,足以证明确有其人,并大致与孔子同时,不过其生卒之年已不可考。概括言之,左丘明似乎比修昔底德大约要早数十年。

世界大战100年全程实录附下载地址

附下载地址 [世界大战100年全程实录一1418个日日夜夜(全20)][2880MB] 【影片名称】: 世界大战100年系列之一1418个日日夜夜(苏联与德国二战全程纪录) 【影片简介】: 本片通过一系列历史画面,依据苏联卫国战争的发展脉胳,真实、全面,系统地依次展现了这次战争中惊心动魂的重大战役和事件:有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实施巴巴罗沙计划,c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苏军损失惨重陷入极端困境而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有面对德军强大的进攻和残酷的封锁,苏军展开的莫斯科会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以及后来成为苏德战争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遏制德军向高加索进攻的高加索之战;y有使德军完全丧失战略主动权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有1944年苏军开始战略反攻连续实施的十次“斯大林突击”,包括乌克兰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以及苏军打出国门实施的解放东南欧的战役;同时还讲述了h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如何东迁西部工业并使之转入战时轨道,沦陷区人民广泛开展的异常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以及在北冰洋、波罗的海、黑海,在苏联辽阔的领空所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的战斗和战役;直至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可以看到盟国三巨头在战争中的战略权谋及他们叱咤风云的真实面貌和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苏联军人。 【目录】: 第一集:巴巴罗沙 第二集:莫斯科大会战 第三集:围困中的列宁格勒 第四集:敌后游击战 第五集:东部大后方 第六集:北冰洋之战 第七集: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第八集: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第九集:坦克大会战 第十集:高加索之战 第十一集:最辽阔的领空 第十二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 第十三集:乌克兰会战 第十四集:白俄罗斯战役 第十五集:从巴尔干到维也纳 第十六集:解放波兰 第十七集:盟国三巨头 第十八集:攻克柏林 第十九集:无名士兵 附片:消灭关东军 [世界大战100年全程实录二:一战全程实录(全8集)][841MB] 【影片名称】:世界大战100年系列2 一次世界大战全程实录 【内容简介】: 15亿人口;33个国个;首次使用潜艇、毒气、坦克和飞机!最权威的历史文献,最珍贵

浅谈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浅谈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摘要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继希罗多德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场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结束了古典希腊的“黄金时代”。在其著作中体现的“求真”精神、人本思想以及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对后世影响甚大,颇值得后人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修昔底德“求真”人本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史观 Abstract Thucydides is a famous ancient historian after Herodotu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is his masterpiece handed on from age to age. The Peloponnesian War brought great destruction and ended the golden age of Greece. The pursuit-of-truth spirit, humanism and simple materialistic concept on history in his work have a great effect on all posterity. And all these are well worth later generations researching. Key words:Thucydides;the pursuit-of-truth spirit; humanism; simple materialistic concept 修昔底德生在富贵人家,长在雅典城,有很多受大师熏陶的机会。“贵族阶级的文化氛围首先是要造就富有修养、言谈举止优雅、在公众场合语惊四座的政治家。修昔底德当然会依循这条传统的人生之路,而客观环境也使作为政治动物的雅典公民不可能脱离沸腾的政治生活。但年轻的修昔底德爱好历史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当雅典和斯巴达争夺希腊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开始,他便以敏锐的历史触觉着手撰写他。”① 修昔底德写的是他同时代发生的事,是一部当代史著作。他自己说:“这场战争刚刚爆发,我就开始写这部历史著作,相信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过去发生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更有记载的价值。”②自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他即关注这场战争,并从各方面搜集史料。后在雅典被指控贻误战机,有通敌之嫌,被判终身放逐。在放逐的20年间,他主要居住在色雷斯,并搜集到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资料。修昔底德在晚年加紧写作,但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就意外死亡,没有完成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对修昔底德个人的命运影响甚大。它不仅招致他的判罪和放逐,而且使他成为一名历史学家。在他的书中,他不是简单地描述战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经验和思考在战争结束阶段形成的观点融入其中。《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八卷,六十余万字,目前有关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实,主要是靠了他的记载才流传下来的。“他不仅是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翔实可靠、立论严谨的历史名著,其中所展示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更是达到了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③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把这场战争当作一个整体来叙述,各部分紧密相连,全书严格按照编年顺序写。第一卷卷首有一简短“引言”,表述了修昔底德著此书的背景。修昔底德简单追溯了希腊地区各城邦战争爆发前的历史,并说明了此次战争的原因:“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④第二卷叙述的是公元前431年战争开始后前3年的情况。战争交战的一方是雅典人和他们的同盟者,另一方是斯巴达人和他们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①郭小凌:《克里奥的童年——古典西方史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②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页。 ③张广智:《超越时空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61页。 ④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9页。

人类社会战争历史发展的终极意蕴(第一部分)

人类社会战争历史发展的终极意蕴(第一部分) 人类社会战争历史发展的终极意蕴 ------消亡“战争”是历史持续的迫切要求 ----揭密《战争无解》的历史逻辑之历史彻底性 引 “人类社会”历史以来, “人类社会战争”在“人类社会”历史时空中的存在性, 所表达的历史存在逻辑和存在规律, 到今天所表达的是一种一直没有被人类自身将其彻底地消亡化解的历史逻辑或历史规律——即《战争无解》的历史逻缉或历史规律。 历史的过去已经过去, 人们面对历史最终的落脚点,是历史的今天和未来。每一个历史的今天, 都是对历史未来的不断实现。 因此, 瞻望和透视历史的未来, 成了我们人类面对历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关注方面。

在本书探索和创作中, 我们要面对的历史问题, 是历史向未来持续是否存在问题的问题。在提出这一历史问题时, 我们要对历史的持续作这样的追问:即历史向未来持续是否存在问题? 也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在今天向未来的不断持续过程中, 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或外在的能阻碍和终结历史向前持续的客观力量? 因为, 从外在的角度, 我们人类今天就十分的担心和恐惧某一外来的较大的行星天体或慧星撞击地球的事故发生, 因为这样的外在力量对我们地球世界外表的作用, 无疑会毁掉我们人类的生命、文化和文明等。“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历史持续性, 必然会因这样外在力量的作用,而被毁灭和终结。 同样的, 除了这种“可能性”的外在力量对“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历史持续性的阻碍、终结和毁灭性的作用外, 是否还会存在“人类社会”自身“内部的某种力量”也能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历史持续性, 起到阻碍、终结和毁灭的作用? 因为, 从内在原因的角度, 我们有必要重点的去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存在的、并具有自我异化力量的“人类社会战争”这一存在事物, 通过对“战争”这一事物在历史从今天向未来的持续过程中, 看它是否具有最终的能阻止或终结“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历史持续性的力量存在? 如果“人类社会战争”对未来历史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作者:修昔底德译:徐岩松 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摘要:古希腊在希波战争以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为两个敌对阵营。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从公元前431年至前404年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二十七年之久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次战争是古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制城邦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古希腊历史家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述了这次战争的绝大部分史实。 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修昔底德认为,主要是由于雅典势力的扩张而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雅典在希波战争期间建立了以其为首的提洛同盟,通过对同盟其他城邦,进行经济勒索、政治控制、军事移民,达到了富国强兵。在希波战争后,雅典巩固和发展了它在黑海方面的势力,随后力图向意大利、西西里扩张,以便控制富饶的粮食产地,这一扩张影响了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西西里的利益。这是经济上的原因。但其中也有其政治因素,政治统治形式不同: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行贵族寡头统治。双方都想将自己的政治形式推广到希腊的其他城邦,雅典支持各邦的民主派,斯巴达支持各邦的寡头派,互相敌对,各不相让,矛盾日趋尖锐。 双方的军事力量按其地理环境而各有优势。雅典领导的同盟主要由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滨海城市组成,因此它们的强处在于海战。雅典作为最大的海上霸权,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和同盟。雅典的海军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桨战舰和爱琴海的地理。三列桨战舰是轻型战舰,实际上不能在深海中远航。假如天气变坏,它们必须立刻寻找避风港。最好的避风港是沙滩,但是爱琴海边上沙滩很少,大多数海岸是岩石和海礁,适当的避风港往往是港口城市,因此对于希腊的海军来说,同盟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对雅典来说,提洛同盟对它的贸易和作战同样重要。斯巴达的联盟主要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心地区的城市组成,它们是陆地国家,长处在于它们的长矛兵。雅典还有一个间接的强处:通过它的贸易的收入它比斯巴达的经济力量强一些。 雅典此时正处于其文化的顶峰,其政治结构是一个民主社会斯巴达的政治形式是一个混合宪法。外交上斯巴达传统比较喜欢寡头政治。两个联盟的同盟者在政治形式上也有这个区别。两派之间的意识形式上的区别对双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斯巴达战胜后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头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压迫、征求自由的城市国家,而反对民主、军国主义的、压迫本国内的大多数人(黑劳士)的斯巴达则是自由的希腊的保卫者。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称阿希达穆斯战争,斯巴达及其盟邦5次入侵阿提卡农村,并占据了阿提卡最大的乡镇德谟;第二阶段,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13年,战争双方签订为期50年的和约,因雅典主和派将军尼西亚斯的名字而称为“尼西亚斯和约”。和约规定:交战双方退出各自占领地,交换战俘,保持和平50年。和平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公元前415年初,雅典人出兵西西里,以打击斯巴达,结果远征军全军覆没,使雅典丧失了最精良的陆军和几乎全部的舰队;第三阶段,公元前413年~公元前404年,第二次阿希达穆斯战争。斯巴达以出卖小亚希腊各邦的政治独立为条件与波斯结盟,从而得到波斯的金钱援助,并在羊河一战中歼灭雅典舰队。公元前404年4月,在由赖山德尔指挥下的斯巴达军队海陆两面围困下,雅典宣告投降。和约规定,雅典解散提洛同盟,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雅典城通往比里尤斯港的长墙,仅保留12艘军舰,放弃海外领属。 纵观整场战役,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的矛盾使雅典同盟四分五裂,切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突围北上抗日。湘江一战,八万六千红军锐减为三万余人。李德、博古等人不顾蒋介石众兵设伏,把希望寄托在和红二、六军团的湘西会师上,中央红军危在旦夕。危难时刻,已被错误路线剥夺军权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在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支持下,力挽狂澜,经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终于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初步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途中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长征精神。 红军战士们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当年革命先烈们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是用我们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摘要: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继希罗多德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也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是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 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帝国陆上称雄斯巴达海上称霸内部矛盾民主政体西西里远征两次瘟疫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把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他不仅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战争的进程,而且以理性主义的精神对待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这次战争,无论对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说来,都是非正义的战争。而且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其中双方几度停战,但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也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是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在这次战争中,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一切矛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自由民主各阶层(民主党与贵族党)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而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光著作了本书,而且还亲自参加了这次战争。 看完这本书,不经让人产生疑问。在这次战争中,一个在海上称霸,实力雄厚、准备充分,拥有足以进行长期战争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雅典帝国却意外的被陆上称雄的斯巴达打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纵观整场战役,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的矛盾使雅典同盟四分五裂,切断了雅典的经济命脉;民主政体的弊端,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使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两次瘟疫的发生,又是导致雅典失败的一重要因素。 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城邦集团,一个在陆上称雄,一个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协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这场战争对希腊城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和民生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至公元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的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 修昔底德所著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则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记载翔实,可称为信史。修昔底德把当时希腊哲学家们那种追求真理的

(完整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有感 前言 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修习世界史方向的研究生,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必看的。非常幸运的是给予我授课的徐老师就是这两本书的译者和资深的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学者。今年初,幸运的得到徐老师的亲笔签名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大大的提高了我对古希腊罗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我自知自己的学识及其浅薄,对本书也只能有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我还是很开心能够阅读此书,并且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引出阿诺德·汤因比的《文明经受着考验》(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我的历史观里面的一段话:“1914年的战争,正赶上了我向攻读罗马,希腊古典语文的贝利尔学院(牛津大学)的大学生讲述修昔底德。当时我的理解上忽然有了一种领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早已为修昔底德在他那个世界中经历过了。我带着一种新的理解重读了他——他的著作的意义,以及在他的文字后面隐藏的情感。对于这些,在我陷入那曾经激发他去写那些著作的类似危机中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感受到,现在看来,修昔底德早已出现在这块土地上了,他那一代人先于我及我们达到了这个历史经验的阶段。”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但是从人类的思想、哲学上来看,我们是处于同时代的,那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我们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一、关于开篇的地图和序言 在这里专门说开篇的地图和序言,是因为这两个部分对我们初学者阅读此书的帮助非常之大。记得刚开始翻阅徐老师此书的新译本时,开篇即被五张地图上纷繁的地名搞得脑袋一团浆糊,除了大概的雅典、斯巴达、科林斯、西西里、米

战争中的爱情

我所看过的战争电影 我一直认为,战争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客观力量,也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尽管人们都向往着和平与宁静,而战争从不间断地陪伴着人们。 在更多的人眼里,战争是英雄和豪杰辈出的时势,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人性碰撞,战争是满目苍夷的凄凉与伤痛,战争是驱之不散的梦魇,战争给予人们至高无上的荣誉、也给与人们万劫不复的毁灭,人们在战争中体验生与死,体验着伤与痛,感受着无助与绝望,感受着血与泪的悲鸣。 人性是恶是善?人性是欲望是尊严?战争是无所不演的大戏台,每一出戏人们都在生与死之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善恶,但战争之后又重归平静、秩序再造,所有的战争,它要的到底是结果,还是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哲学家们思考的最为深刻的命题呢? 电影发明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中一个小小的浪潮,但这个浪潮的信息纪录却是海量的。著名的战争是电影最好的表现题材之一,每一场战争,都给了电影创作者们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在电影里,我们重温历史、解读人性、抒发情怀,也以电影之名对战争发出声嘶力竭的悲号。 让我们随着电影亲历一场场触目惊心的战争吧。(资料以年代排名先后) 1939年 《乱世佳人》 导演: 维克多·xx 主演: xx·xx、克拉克·xx 时长:222分钟(影片)、238分钟(包括开场、中场和退场)

1940年 《魂断蓝桥》 导演: 茂文·勒洛依 主演: xx·xx、xx·xx 片长:109分钟《卡萨布兰卡》《xxxx》 《xx病人》 《xx人生》 《兵临城下》《猎鹿人》《xx》 《瓦尔特保卫xx》《xx保卫战》《猎杀U517》《从海底出击》《细细的红线》《西线无战事》《xx上空的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胡致远 前言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才大二,因为选修了《西学经典·战争志》这门课才购买了此书。之后一直常读常新,中间每次有所感悟,都会回到这里,对这篇读后感做修改,在某种程度上,这篇读后感大概也是反映了我对历史的认知和心路历程,日后读起,当时刻以此为念。最后,既然是读后感,就少谈些客观史料,多讲些思考所得吧。 一、必然性的背后,成功与失败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起源于“西西里远征”的章节。当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真实的历史中,亚西比德的背叛导致远征最终失败了,如果把你放在战前雅典主政者的位置,你会决意发动这次远征吗?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亚西比德的背叛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如果没有他,光看纸面上的实力数据,雅典人原本是可以顺利拿下西西里,在海外建立新的大本营,进而实现对斯巴达的反包围的。然而,亚西比德事件的背后,其实蕴含着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堕落的进程——远在前线的指挥官,居然会因为某个“渎神”的谣言就被要求逮捕,民主政治开始朝着非理性的方向行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翻车。 将上述细节归纳一下,老师的问题可以换一种方式问:西西里远征的失败,是否是一种必然? 学习了多年的辩证唯物主义之后,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习惯的回答是:事件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雅典上层政治的混乱必然将会导致战争的失败。但是且慢,必然性的含义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换言之,并没有纯粹的必然性。我们可以说,政治的混乱必然会导致雅典上层的分裂,进而会导致前线战况不利。但具体到西西里远征这样的一个事件中,是否就可以说,远征的失败是必然的呢?答案是否。由此延伸,雅典高层的西西里远征计划也并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先见之明的情况下,执政者发动这样的远征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

(完整版)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教案人民版选修3教案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认识德奥军事集团失败的原因。 1.重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 主要战场及战争状况;掌握1915~ 1916年一战的主要战场。 2.难点:理解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战线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俄?德、奥 南线巴尔干战场沿多瑙河与萨尔瓦河展开奥?塞尔维亚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年2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70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2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100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年12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