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火墙架构演变

防火墙架构演变

防火墙架构演变
防火墙架构演变

X86 、NP、AISC是目前防火墙的三种架构

所谓X86是CPU和PCI总线结构,NP是网络处理器,AISC是专用集成电路。

X86以灵活取胜,但性能较弱不适用于千兆防火墙。NP、AISC是千兆防火墙的主要架构,二者相比,NP具有较灵活、成本低的特点;AISC具有性能高的优点,但成本很高且不可编程改变。

为了满足用户的更高要求,防火墙体系架构经历了从低性能的x86、PPC软件防火墙向高性能硬件防火墙的过渡,并逐渐向不但能够满足高性能,也需要支持更多业务能力的方向发展

防火墙在经过几年繁荣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体系架构,并且这几种体系架构的设备并存互补,并不断进行演变升级

防火墙体系架构“老中青”

防火墙的发展从第一代的PC机软件,到工控机、PC-Box,再到MIPS架构第二代的NP、ASIC架构发展到第三代的专用安全处理芯片背板交换架构,以及“All In One”集成安全体系架构

为了支持更广泛及更高性能的业务需求,各个厂家全力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着整个技巧以及市场的发展

目前,防火墙产品的三代体系架构主要为:

第一代架构:主要是以单一CPU作为整个系统业务和管理的核心,CPU有x86、PowerPC、MIPS等多类型,产品主要表现形式是PC机、工控机、PC-Box或RISC-Box 等;

第二代架构:以NP或ASIC作为业务处理的主要核心,对一般安全业务进行加速,嵌入式CPU为管理核心,产品主要表现形式为Box等;

第三代架构:ISS(Integrated Security System)集成安全体系架构,以高速安全处理芯片作为业务处理的主要核心,采用高性能CPU发挥多种安全业务的高层应用,产品主要表现形式为基于电信级的高可靠、背板交换式的机架式设备,容量大性能高,各单元及系统更为机动

防火墙三代体系架构业务特性、性能对照分布图

安全芯片防火墙体系架构框图

基于FDT指标的体系变革

衡量防火墙的性能指标主要包含吞吐量、报文转发率、最大并发连接数、每秒新建连接数等

吞吐量和报文转发率是关系防火墙应用的主要指标,一般采用FDT(Full Duplex Throughput)来衡量,指64字节数据包的全双工吞吐量,该指标既包含吞吐量指标也涵盖了报文转发率指标

FDT与端口容量的区别:端口容量指物理端口的容量总和如果防火墙接了2个千兆端口,端口容量为2GB,但FDT可能只是200MB

FDT与HDT的区别:HDT指半双工吞吐量(Half Duplex Throughput)一个千兆口可以同时以1GB的速度收和发按FDT来说,就是1GB;按HDT来说,就是2GB有些防火墙的厂商所说的吞吐量,往往是HDT

一般来说,即使有多个网络接口,防火墙的核心处理往往也只有一个处理器完成,要么是CPU,要么是安全处理芯片或NP、ASIC等

对于防火墙应用,应该充分强调64字节数据的整机全双工吞吐量,该指标主要由CPU或安全处理芯片、NP、ASIC等核心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墙体系架构来决定

对于不同的体系架构,其FDT适应的范畴是不一样的,如对于第一代单CPU 体系架构其理论FDT为百兆级别,对于中高端的防火墙应用,必须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ISS集成安全体系架构

基于ISS机构的第三代安全体系架构,充分继承了大容量GSR路由器、交换机的架构特点,可以在支持多安全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吞吐量、高报文转发率的能力

防火墙体系架构经历了从低性能的x86、PPC软件防火墙向高性能硬件防火墙的过渡,并逐渐向不但能够满足高性能也需要支持更多业务能力的方向发展

ISS集成安全体系

作为防火墙第三代体系架构,ISS根据企业未来对于高性能多业务安全的需求,集成安全体系架构,吸收了不同硬件架构的优势

恒扬科技推出了自主研发的SempSec、SempCrypt安全芯片和P4-M CPU以及基于ISS集成安全系统架构的自主产权操作系统SempOS它可以提升防火墙产品的报文过滤检测、攻击检测、加解密、NAT特性、VPN特性等各方面性能的同时,并可实现安全业务的全方面拓展国微通讯也推出了基于ISS安全体系架构的GCS3000系列防火墙

ISS架构机动的模块化结构,综合报文过滤、状态检测、数据加解密功效、VPN业务、NAT业务、流量监管、攻击防备、安全审计以及用户管理认证等安全功效于一体,实现业务功效的按需定制和快速服务、响应升级

ISS体系架构的主要特点:

1. 采用结构化芯片技巧设计的专用安全处理芯片作为安全业务的处理核心,可以大幅提升吞吐量、转发率、加解密等处理能力;结构化芯片技巧可编程定制线速处理模块,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2. 采用高性能通用CPU作为设备的管理中心和上层业务拓展平台,可以平滑移植并支持上层安全应用业务,提升系统的应用业务处理能力;

3. 采用大容量交换背板承载大量的业务总线和管理通道,其中千兆Serdes 业务总线和PCI管理通道物理分别,不仅业务层次划分清晰,便于管理,而且性能互不受限;

4. 采用电信级机架式设计,无论是SPU安全处理单元、MPU主处理单元及其他各类板卡、电源、机框等模块在可扩展、可拔插、防辐射、防干扰、冗余备份、可升级等方面做了全方位考虑,真正地实现了安全设备的电信级可靠性和可用性;

5.不仅达到了安全业务的高性能而且实现了“All in One”,站在客户角度解决了多业务、多设备的整合,避免了单点设备故障和安全故障,大大降低了管理复杂度;

6. 通过背板及线路接口单元LIU扩展可供给高密度的业务接口

防火墙x86架构和ASIC架构和NP架构的区别

在众多的安全产品中,防火墙产品无疑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很多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服务器或数据安全都采用了防火墙

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全球范畴内的计算机网络病毒、操作系统漏洞、垃圾邮件等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网络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越来越成为各类网络用户和厂商们的聚焦点,在众多的安全产品中,防火墙产品无疑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很多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服务器或数据安全都采用了防火墙随着网络应用的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防火墙要能够以非常高的速率处理数据,于是千兆防火墙逐步崭露头角,频频被运用在金融、电信、教育、气象等大型的行业和机构,以及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大型企业用户,其市场占有份额已经超过50%;下面就让我们来懂得一下千兆防火墙的相关的产品、技巧及选购方面的一些知识

不同构架各具特色

从百兆到千兆,最初只是量变千兆防火墙在2000年前后就进入了我国市场由于百兆网络接口与千兆网络接口的成本相差不大,早期的千兆防火墙仅仅是将百兆接口调换为千兆接口而已这种基于X86体系结构的千兆防火墙主体仍然是软件,其性能受到很大制约,无法达到千兆的处理速度因此,这些防火墙只是具有千兆接入能力的防火墙,而不是真正具有千兆处理能力的防火墙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改变随后几年,随着千兆网络在企业和行业用户中的不断普及,以及用户对性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千兆防火墙也逐发生了质变

这种质的变化首先是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网络处理器(NP)上相对于X86架构,基于这些架构的千兆防火墙才是真正的硬件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千兆处理速度在这里,我们不妨将X86架构、NP和ASIC放在一起进行技巧比较,看看不同技巧的优缺点

X86架构最初的千兆防火墙是基于X86架构X86架构采用通用CPU和PCI 总线接口,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和可扩展性,过去一直是防火墙开发的主要平台其产品功效主要由软件实现,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而做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功效模块,产品比较机动,功效十分丰富

但其性能发展却受到体系结构的制约,作为通用的计算平台,x86的结构层次较多,不易优化,且往往会受到PCI总线的带宽限制虽然PCI总线接口理论上能达到接近2Gbps的吞吐量,但是通用CPU的处理能力有限,尽管防火墙软件部分可以尽可能地优化,很难达到千兆速率同时很多X86架构的防火墙是基于定制的通用操作系统,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用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可能会存在安全漏洞

ASIC架构相比之下,ASIC防火墙通过专门设计的ASIC芯片逻辑进行硬件加速处理ASIC通过把指令或计算逻辑固化到芯片中,获得了很高的处理能力,因而明显提升了防火墙的性能,新一代的高可编程ASIC采用了更机动的设计,能够通过软件改变应用逻辑,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能力,但是,ASIC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它的机动性和扩展性不够,开发费用高,开发周期太长,一般耗时接近2年

虽然研发成本较高,机动性受限制、无法支持太多的功效,但其性能具有先天的优势,非常合适应用于模式简单、对吞吐量和时延指标要求较高的电信级大流量的处理目前,NetScreen在ASIC防火墙领域占有优势地位,而我国的首信也推出了我国基于自主技巧的ASIC千兆防火墙产品

NP架构NP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技巧,NP是专门为网络设备处理网络流量而设计的处理器,其体系结构和指令集对于防火墙常用的包过滤、转发等算法和操作都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可以高效地完成TCP/IP栈的常用操作,并对网络流量进行快速的并发处理硬件结构设计也大多采用高速的接口技巧和总线规范,具有较高的I/O能ΑK可以构建一种硬件加速的完全可编程的架构,这种架构的软硬件都易于升级,软件可以支持新的标准和协议,硬件设计支持更高网络速度,从而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由于防火墙处理的就是网络数据包,所以基于NP架构的防火墙与X86架构的防火墙相比,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NP通过专门的指令集和配套的软件开发系统,供给强大的编程能力,因而便于开发应用,支持可扩展的服务,而且研制周期短,成本较低但是,相比于X86架构,由于应用开发、功效扩展受到NP的配套软件的限制,基于NP技巧的防火墙的机动性要差一些由于依赖软件环境,所以在性能方面NP不如ASIC.NP 开发的难度和机动性都介于ASIC和x86构架之间,应该说,NP是X86架构和ASIC 之间的一个折衷目前NP的主要供给商是Intel和Motorola,国内基于NP技巧开发千兆防火墙的厂商最多,联想、紫光比威等都有相关产品推出

从上面可以看出,X86架构、NP和ASIC各有优缺点X86架构机动性最高,新功效、新模块扩展容易,但性能肯定满足不了千兆需要ASIC性能最高,千兆、万兆吞吐速率均可实现,但机动性最低,定型后再扩展十分困难NP则介于两者之间,性能可满足千兆需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三种架构综合比较

选购千兆防火墙需要考虑什么

在选购千兆防火墙时,用户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安全风险和网络应用决定了用户需求,每个网络的层次、作用、大小和结构各不同,致使这些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不相同,安全需求自然也不相同没有重要资产的网络没有必要选择高端防火墙,高安全需求的网络不能选择低安全性的防火墙,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同样地,只有10M带宽接入互联网的办公机构没有必要去选择千兆防火墙

其次,在防火墙的安全功效与性能之间做出折衷防火墙存在着功效与性能的抵触,根据预定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在协议栈的不同层次对流量进行检查,决定对流量的把持措施(允许通过或丢弃)检查的层次越高,防火墙耗费的资源就越多,花费的时间就越长,性能就会越低在应用环境时要考虑网络拓扑,用户规模,流量带宽,通信类型和环境的复杂恶劣程度等

最后,技巧支持与服务,在选择安全产品的时候,厂家或商家的技巧支持与服务能力也应该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腾讯干部管理

腾讯管理干部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管理干部晋升/任命及未胜任基层管理干部管理等流程,明确具体要求并指导相关工作,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公司持续发展及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特制订本管理规范。 2 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2.1各级中层及基层管理干部的晋升/任命,均须符合本规范标准与流程;高层管理干部的晋升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总办根据公司业务战略以及相应的干部晋升标准进行逐一讨论、集体决议。 2.2 各级基层管理干部中未胜任人员的管理,均须符合本规范标准与流程;中高层管理干部中未胜任人员的管理方式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根据各人实际情况进行逐一讨论、集体决议。 2.3 管理职级需要符合《腾讯组织架构与管理职级管理规范》所规定的相关标准。 3 定义 3.1 高层管理干部:是指通过公司红头发文,正式任命的管理职级在公司副总裁以上(含公司副总裁)级别的管理干部,包括公司副总裁、高级副总裁、高级执行副总裁等。 3.2 中层管理干部:是指通过公司红头发文,正式任命的管理职级为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的管理干部。 3.3 基层管理干部(以下简称“基干”):是指通过联合发文,正式任

命的管理职级为副组长、组长、副总监、总监、高级总监的管理干部。 3.4 晋升:是指在腾讯管理干部职级体系中从低一级的管理职级提升到新的更高的管理职级,同时赋予与新职务一致的责、权、利的过程。中层管理干部晋升指“基层管理干部->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的晋升;基层管理干部晋升是指在“员工->(副组长)->组长->(副总监)->总监->(高级总监)”的晋升,其中副组长、副总监与高级总监视工作及管理需要为可选职级。 3.5 任命:是指对拟任的管理干部通过红头发文或联合发文正式公告、并授予相应责、权、利的过程。 3.6 降职:是指在腾讯干部管理职级体系中,从较高的管理职级下降到较低的管理职级,同时匹配与新职级一致的责、权、利的过程。基层管理干部降职是指从“高级总监->总监->副总监 ->组长->副组长”的管理职级下降,具体可视工作及管理需要,降职至较低一个管理职级或更低的管理职级。 3.7 免职:是指免去所有管理职务,从管理干部转为员工,同时匹配与新岗位一致的责、权、利的过程。 4 干部晋升/任命任职资格 4.1 干部晋升/任命原则 各级管理干部晋升/任命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4.1.1 组织发展需要原则:管理干部的岗位设置遵循以组织或业务发展为目的的必要原则。 4.1.2公正公平原则:在晋升/任命时严格遵照本规范对管理者的资历、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 生态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发出的全员内部邮件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 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英雄联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

各阶段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图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意图。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英雄联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部分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水国际化正当其时”有专家分析说。? 在新媒体领域,“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腾讯已经逐步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布局。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达到5.4亿元,跃居门户行业第一。 在无线领域,“发力移动互联网”,无线不仅是腾讯最早搭建的平台之一,也是最早带来收入的业务,从2G时代到3G时代,从手机QQ、手机浏览器到手机管家,腾讯在移动互联上的布局愈加丰富和清晰。事实上,马化腾已经在多种场合下强调,腾讯十分看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景,并且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和尝试。数据显示,仅以手机QQ登录为例,登录总量已经达到总量50%的比例。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将积极地在无线互联网市场上争取更大的发展。

腾讯校园招聘笔试试题--腾讯组织架构

深入BAT:腾讯组织架构 腾讯共有七大事业群,主要靠游戏和社交赚钱 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霸主之一。现在的腾讯,业务已经拓展到互联网的众多领域。 2012年,腾讯公司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截止目前已有7大事业群组,分别为CDG(企业发展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以及WXG(微信事业群)。 互动娱乐事业群(IEG) 腾讯互动娱乐涵盖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动漫等多个互动娱乐业务平台,融合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多元化互动娱乐领域。在优质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被疯抢的当下,腾讯互动娱乐也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致力于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

2014年9月,腾讯互娱继游戏、动漫、文学之后正式成立影视事业部“腾讯电影+”。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 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侧重于移动互联网基础平台,即互联网内容入口,目前有四大战略产品,分别是浏览器(QQ浏览器)、安全(腾讯电脑管家& 腾讯手机管家)、搜索、应用商店(应用宝),腾讯地图也属于该事业群。另外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新业务的探索和孵化也是该事业群的重要业务。 最新动态:今年4月28日,由腾讯集团的四号人物任宇昕,首席运营官,兼互动娱乐事业群总裁、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公布了腾讯公司憋了很久的大招——“TOS+战略”。这是腾讯对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一个收网行动。 网络媒体事业群(OMG)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以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三大平台为核心,形成可以满足多层次多维度用户需求的媒体矩阵。独立移动应用微视也归属于腾讯网络媒体。 社交网络事业群(SNG)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技术管理之巅》本书为您解密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管理的精髓。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MySteel、1号店等担任PMO总监、技术总监的丰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本节为大家介绍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案例3-4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集团的组织架构。阿里集团战略官曾鸣在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协同,不是协调。协同是一群人用网络化的方法,自组织地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方法,告诉你必须走同一条路。阿里巴巴正在朝着生态化的组织形态演进。 所谓生态化的组织形态,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会减少,而横向之间的主动连接会更多,基于兴趣、靠任务结合起来的项目和自组织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这跟原来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大不一样。 2012年阿里巴巴分拆为“七剑”,觉得不够;2013年又拆分为25个事业部,数量也还嫌少。将来有可能被定义成35个、45个、55个甚至更多个事业部,或者小的业务单元,才能织成一张大网,在这样的组织之下,底下的人做决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阿里巴巴是从一个非常确定的世界走向一个网状、不确定的世界。阿里巴巴正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一个更生态型的组织。传统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计划、预算。今后会慢慢变成靠激发、鼓励、指明方向、自下而上这种方式,从所谓的整合资源变为资源聚合。阿里巴巴哪个部门如果缺人,现在很少搞集团统一调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说服别人愿意跟你干,这叫聚合资源。就像一个个风火轮,你的能力足够大,你就会吸引更多的能力、资源,这是一种市场的力量,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力量。资源会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项目是不是有意义、别人对这件事会不会感兴趣,而不是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组建六大事业群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组建六大事业群 新浪科技讯 5月18日上午消息,腾讯正式宣布,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把原有业务系统制变为事业群制,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专注于电商业务。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 在社交领域,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 在电商领域,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目标是成就10家以上百亿级且盈利的B2C合作伙伴,100至20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的传统品牌及网络品牌合作伙伴。 在搜索领域,腾讯搜索原核心技术部门将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整合,继续加大对核心搜索技术以及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语义搜索等前沿技术的投入。(爱文) 背景资料:腾讯原业务体系 马化腾从2005年其构建一套按照业务职能线划分的架构体系。 按照这套体系,腾讯的公司架构被划分为S(职能系统)、O(运营平台系统)、 R(平台研发系统)、B0(企业发展系统)、B1(无线业务系统)、B2(互联网业务系统)、B3(互动娱乐业务系统)和B4(网络媒体业务系统)。 运营平台系统负责管理腾讯的网络、服务器集群和数据中心,也是未来腾讯云数据处理平台的核心部门,这个平台的当家人是腾讯高级副总裁卢山。 平台研发系统包括平台研发和搜索业务两条线,前者负责诸如QQ、Q+、QQ邮箱等核心产品,被外界所熟知的微信研发团队广州研究院和用户体验中心(UED)就是隶属于这个条线;后者则是以搜搜为代表的搜索技术团队。 企业发展系统下设负责在线支付的财付通、负责国际业务拓展的国际业务部、负责战略投资的投资并购部等。近年来腾讯投资领域非常活跃,这些具体操作均由投资并购部完成。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上午消息,针对今日公布的架构调整,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 马化腾向全体员工发布公开信,称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也将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以下为信件全文: 各位同事,大家好! 经过公司管理层的集体讨论和酝酿,我们决定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以迎接腾讯未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稍后大家将收到公司的正式发文。这是我们自2005年以来又一次公司级的组织架构调整,它体现了公司面对当下和未来数年市场格局变化的思考。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各个事业群的具体调整细节,稍后各事业群的负责人会与大家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在此,我们想跟大家分享这次调整背后的思考以及期许: 一、聚焦用户、拥抱趋势 在互联网行业,谁能把握行业趋势,最好地满足用户内在的需求,谁就可以得到用户的垂青,这个是我们行业的生存法则。但是,怎么把握行业趋势、怎么发掘和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 2005年前,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业务模式相对单薄。当时,公司看到了社交、网游、网媒、无线等市场机会萌芽已现,果断进行新业务布局,并将公司从按功能模块分工转为BU制,以便业务可以更好的发展。可以说,当时的组织变革成为了过去几年我们业务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们也超预期达成了当初的战略目标,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7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不但已经从方方面面融入了全球20亿人每天的生活,也开始融入各行各业。在这个新的时代里面,用户新需求、新技术、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市场瞬息万变。与此同时,经过了7年的发展,公司的人数也超过了2万人,各个业务BU虽然也不

腾讯的组织架构变迁

腾讯的组织架构变迁 在企业发展壮大、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会受到大企业病的困扰,造成工作推进效率低下。作者:王萌/谦启咨询 美编:郭峰玮/谦启咨询主编:陈勇/谦启咨询出处:谦启管理评论● ● 1 ● ●2005年以前:职能式早期,腾讯采用的是职能式组织架构。主要分为渠道、业务、研发和基础架构部门,另设行政、人力资源、内部审计、信息等职能部门。职能式架构在当时的组织规模下简单易行:管渠道和业务,管研发和基础架构,上面再由统一协调。当时腾讯规模还比较小,只有一个核心产品,人心齐,管理简单,职能式架构可以发挥最优作用。但是随着腾讯的发展壮大,业务多元化拓展,职能式架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当公司只有一个核心业务时,只需要关心一件事,把所有的业务部门抓住协调推进即可。但到了2005年时,腾讯的多元化布局已经完成,旗下有无线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游戏和媒体等多种差异非常大的业务,此时已经很难再进行良好协调。按照当时腾讯张志东所述,腾讯是产品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但是当时所有的职能部门、研发部门不买产品部门的帐,产品部门根本影响不了研发部门,产品做得好,研发部门也不受激励。● ● 2 ● ●2005年-2012年:业务系统式基于职能式

架构造成的管理混乱,腾讯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变革——(业务系统)化。腾讯的总体架构分为企业发展系统、运营平台系统、职能系统以及业务系统B线和平台研发系统R线。B线和R线下设不同的业务单元,业务发展较为独立。在这样的架构下,腾讯形成了双重分工系统:横向是业务分工,纵向则是决策分工。从横向看,业务系统可以看作是生产线,主要承担一线营收,其他系统为其提供支持和指引。纵向来看,组织层级又分为系统-部-组的三层体系,组织扁平化,提高了决策效率,每个业务单元可以快速响应环境变化。但是仔细看B线和R线下属的业务单元,我们会发现手机和、手机空间和空间等都不在同一个业务单元。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B1最早的无线业务主要包括手机充话费、发短信、聊等无线业务,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联系比较紧密。当时的手机和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互相关联,甚至可以说是两个较为独立的平台。在腾讯游戏没有带来很大收入以前,手机是重要的创收部门,当时移动端的手机、手机空间、手机音乐等都是从B1开始着手开发的。但当时,无线端并不是公司的重点,公司的主要精力是在做互联网产品。而在2011年左右,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手机的定位不再只是与运营商合作,提供营收,更重要的是优化产品,抓住风口拓展市场。此时,腾讯的主要精力都转到了移动端平台的开发与优化上。但是在重点转移的过程中,组织的内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精修订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 构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技术管理之巅》本书为您解密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管理的精髓。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MySteel、1号店等担任PMO总监、技术总监的丰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本节为大家介绍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案例3-4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集团的组织架构。阿里集团战略官曾鸣在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协同,不是协调。协同是一群人用网络化的方法,自组织地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方法,告诉你必须走同一条路。阿里巴巴正在朝着生态化的组织形态演进。 所谓生态化的组织形态,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会减少,而横向之间的主动连接会更多,基于兴趣、靠任务结合起来的项目和自组织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这跟原来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大不一样。 2012年阿里巴巴分拆为“七剑”,觉得不够;2013年又拆分为25个事业部,数量也还嫌少。将来有可能被定义成35个、45个、55个甚至更多个事业部,或者小的业务单元,才能织成一张大网,在这样的组织之下,底下的人做决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阿里巴巴是从一个非常确定的世界走向一个网状、不确定的世界。阿里巴巴正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一个更生态型的组织。传统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计划、预算。今后会慢慢变成靠激发、鼓励、指明方向、自下而上这种方式,从所谓的整合资源变为资源聚合。阿里巴巴哪个部门如果缺人,现在很少搞集团统一调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说服别人愿意跟你干,这叫聚合资源。就像一个个风火轮,你的能力足够大,你就会吸引更多的能力、资源,这是一种市场的力量,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力量。资源会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项目是不是有意义、别人对这件事会不会感兴趣,而不是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的组织结 构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技术管理之巅》本书为您解密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管理的精髓。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MySteel、1号店等担任PMO总监、技术总监的丰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本节为大家介绍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3.4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案例3-4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集团的组织架构。阿里集团战略官曾鸣在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协同,不是协调。协同是一群人用网络化的方法,自组织地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方法,告诉你必须走同一条路。阿里巴巴正在朝着生态化的组织形态演进。 所谓生态化的组织形态,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会减少,而横向之间的主动连接会更多,基于兴趣、靠任务结合起来的项目和自组织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这跟原来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大不一样。 2012年阿里巴巴分拆为“七剑”,觉得不够;2013年又拆分为25个事业部,数量也还嫌少。将来有可能被定义成35个、45个、55个甚至更多个事业部,或者小的业务单元,才能织成一张大网,在这样的组织之下,底下的人做决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阿里巴巴是从一个非常确定的世界走向一个网状、不确定的世界。阿里巴巴正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一个更生态型的组织。传统自上而下的

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计划、预算。今后会慢慢变成靠激发、鼓励、指明方向、自下而上这种方式,从所谓的整合资源变为资源聚合。阿里巴巴哪个部门如果缺人,现在很少搞集团统一调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说服别人愿意跟你干,这叫聚合资源。就像一个个风火轮,你的能力足够大,你就会吸引更多的能力、资源,这是一种市场的力量,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力量。资源会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项目是不是有意义、别人对这件事会不会感兴趣,而不是行政命令。如图3-10所示,是阿里巴巴生态型组织架构示意图,是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的,仅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腾讯的组织架构。腾讯的组织架构,经历了职能式、业务系统制、事业群制三个阶段。继2012年5月组织架构调整之后,腾讯又分别在2013年1月、3月和9月连续对旗下几大事业群的架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对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相关业务的分拆,使其聚焦于浏览器、安全、搜索、应用平台等平台型业务。但发生于2014年5月的组织架构调整,则体现了腾讯再造一个企鹅帝国的决心。 面对公司整体增长放缓的现状,以及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微信的迅速崛起,2014年5月6日,腾讯宣布成立微信事业群(WXG),并撤销腾讯电商控股公司,将其实物电商业务并至2014年3月刚刚入股的京东, O2O业务并至微信事业群。此次调整使微信由一支产品团队升级为战略级的业务体系,并承担起腾讯在移动互联时代战略转型与业务持续增长的重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