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目标的描述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的描述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的描述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的描述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和叙写要点

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

(1)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

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三、三维目标的制订

1.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和叙写要点

教学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两大类。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指出学习的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可评。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等。所用行为动词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

内容两个方面,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作出区分,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2.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行为条件),

学生(行为主体)

能复述(行为动词)

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但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有的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使学生……”、“让学生……”都是不妥的。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合适的目标

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欣赏、学唱、听辨、比较等。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欣赏音乐主题……”、“根据谱例……”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什么手段或工具,如“可以使用录音机”。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所给音乐”。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三分钟内完成”。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中……”。

(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设计出三种方案”。

教学目标叙写上的常见问题

(1)以教育目的替代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等。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教会学生……”或“引导学生……等。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目的无法具体化为目标。如表演性的、首创性的活动,往往在活动前不可能知道结果,只有等活动结束之后才能知道结果如何。因此,有时只需用概括化的行为动词和对所创设的探索活动情景的描述来表明教学的意图。这种情形在音乐教学中不属鲜见。

3.三维目标的设计步骤

(1)分析教材内容,抓住内容本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选择知识技

能的学习水平,确定结果性目标的层次结构。

(知识水平--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水平--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2)分析知识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研究并设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确定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的体验性目标的层次结构。(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探索)

(3)分析并挖掘知识价值和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含显性和隐性并结合“二纲教育”),确定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体验性目标的层次结构。

(情感与态度--感受、认同、内化)

综合三方面的内容,最终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

4.音乐教学三维目标举例

目前三维目标的叙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教育界的专家及学者们的意见主张也不尽相同。大体有下面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明确表明“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且常常均为三条;

第二种是省去第一种模式的三个目标名称,但具体内容还是相对应的三条;

第三种是将三维目标或根据课时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其中一个或两个维度目标综合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

应该说,这三种模式并无对错之分,均可供我们参考,多种参考模式也拓宽了我们的思路。

例一初一年级——《鳟鱼》五重奏

1、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2、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点评与建议

符合目标叙写方式。建议作以下修改,更能全面体现三维内涵:

1、听赏(行为动词)《鳟鱼》五重奏,感受(行为动词)多声部音乐的艺术美感,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作品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2、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例二高一年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研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

点评与建议

行为主体有误。建议作如下修改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研究,激发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

例三高一年级——欧洲民间音乐

1、欣赏几首具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

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认识并感受风笛、排箫及欧洲唱法民歌的音乐特点。

3、初步感知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联系。

点评与建议

行为主体有误。建议删去“引导学生”四个字

例四初中二年级——雪域高原

1、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他人表演、参与乐器演奏、舞蹈模仿、合作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并对音乐情感及音乐内涵进行挖掘,对雪域高原的音乐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2、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选用不同的吹奏方法来贴切地表现作品的痛苦、绝望、喜悦兴奋和自信潇洒的情绪,并投入地演奏表现农奴社会、解放后和当代西藏的音乐作品。

3、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简单、基本的藏族舞步。

点评与建议:

“学生可以”、“学生能够”的表述,借鉴了美国《艺术课程标准》的方式,但像第一点那样用“学生可以”四个字,稍感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内容也不够精炼。建议作如下修改:

1、学生通过欣赏他人表演、参与乐器演奏、舞蹈模仿、合作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培养对雪域高原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用不同的吹奏方法较正确地表现作品的痛苦绝望与喜悦兴奋的情绪。

3、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藏族舞步。

例五小学三年级——新疆是个好地方

1、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2、学习并基本掌握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体验民族舞的美。

3、扩大音乐文化视野,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点评与建议

表述较正确。第三点若能再具体点将会更理想。

例六小学一年级——小星星变奏曲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以达到唱听一体化。

点评与建议:

第一点的行为主体有误,且内容上不够精炼。建议作如下修改:

1、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创编动作,进行唱游表演。

例七小学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

使学生能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能用赞美的感情,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自己创编简单动作进行歌表演。通过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在歌唱里感受、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能说出我国的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及国庆节等有关祖国的小常识。

点评与建议

将三维目标综合在一段文字中来表述,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但在上述表述中,行为主体有误,且内容不精炼,层次间有重复,建议作如下修改:(为清晰起见,还是用分列的形式)

1、学会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用赞美的感情,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2、创编简单动作进行歌表演,感受、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通过讨论,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及国庆节等有关祖国的小常识。

总结

教学目标的适切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适切的教

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前提保证。

应该说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陈述与叙写方式等还是不难理解和掌握的,更多的功夫还在吃透课程标准、悉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每节课前都把这个功夫做足了,真正适切的三维教学目标就会水到渠成。

一、对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认识

1、三维目标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方法指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基础

过程方法是桥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3、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内涵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

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基础知识涉及到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体裁、风格等);常见的音乐结构形式(曲式);音乐的体裁形式;认读乐谱的基础知识;有关演唱、演奏的基础知识;音乐创作的浅显常识;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中国、外国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的社会功能等。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音乐技能包涵的内容是:

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表现、创造、鉴赏音乐艺术的基本能力;

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歌唱能力、演奏能力、表演能力);音乐情感能力;音乐联想想象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等。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

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教师的担忧是合理的。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教师现在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教师仍然抱着知识本位不放。事实上,以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缘于这一点。 教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们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而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越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能通过讲授来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三维目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裁体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

程来实现,没有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由以“知识为本”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数学教学目标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数学教学过程要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

三维目标怎么写图文稿

三维目标怎么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如何确定三维目标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上传: 汪锦坤更新时间:2013-1-8 18:31:05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等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

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英语教案中的三维目标

英语教案中的三维目标

英语教案中的三维目标 【篇一:英语三维目标】 小学英语三维目标 三年级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说、认读109个单词(包括文具、人体部位、颜色、动物、职业、数字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2、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 3、能听、做、演8个游戏。 4、能听、做25个“tpr”活动。 5、能唱8首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设计“tpr”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用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五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 小学英语三维目标 四年级 1、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表述周围的人和物并作记录; 2、能用英语描述伦敦及其他地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优良情操;

3、能在生活中表述自己将来的打算和采访、记录他人将来的打算; 4、用will谈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写的能力; 5、学会运用形容词比较句型,培养学生比较和描述两个人差异的能力; 6、掌握乐器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评价; 7、通过学说美国著名城市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有关美国的一些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8、学会使用was和were谈论过去的事情和情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9、能询问及讲述上周末的活动情况,学习掌握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让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关爱家人; 10、能描述发生过的事件,描述自己或他人身体不适的状况及原因,掌握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及发音。 小学英语三维目标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简单对话。 3、能恰当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话。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小故事。

三维目标怎么写

如何确定三维目标 令狐采学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

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一般用语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挫折,正确的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行动。命运之神不可能一直眷顾着你,道路更不可能平原纵马。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你的内心,一些平凡的小事。灰姑娘是可爱的,她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大家的缩影。时常,她心灵的微妙变化于你内心觅处不谋而合,深深地镶嵌在一起。 我以为,平淡是真,平淡是美。但在真实平淡的生活中,请正视你跳动的灵魂,她需要真实

的世界。我想真实是生命丰富而精彩的源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求的多样性和心理发展的独特性;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了平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关键词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在结构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结构形态,这三个维度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如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3条目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则重于谈习惯和方法,但其中却有“情感态度”的内容,体现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融合。又如第7条目标,虽然侧重于谈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属于“过程与方法”的内容;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这条目标实质上是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就“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有“教”的维度,包含预设目标,还存在着理性的静态思考;“学会多种阅读方法”里,则是“教”和“学”两种成分兼而有之,是教学静态形式和动感成分的有机结合体,也是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结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是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这可以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支点”。之所以要强调生成,是因为教学不是一件技术活,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学在固定之外,还有动态生成的一面,这是由教学的育人功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

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 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 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 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 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科学表述三维目标

科学表述三维目标 (一)对“科学表述三维目标”的重点说明 三维目标的表述是指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地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表述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操作、可测量。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并说出依据”、“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或事实”、“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等。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须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等。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2. 行为动词 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 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数学教研组学习资料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

三维目标写法

三维目标怎么写 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七年级生物下册三维目标写教案专用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2)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三、学习难点 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第三节青春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发育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二、学习重点 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三、学习难点 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的营养物质。 2.收集六大营养物质主要功能的资料,归纳出几种营养物质的重要功能。 3.结合自己的食物习惯,说明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加深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2.在自学过程中提高收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同的目标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认识到偏食、厌食和贪食的危害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习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 2.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3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三.学习难点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结论的形成以及减少实验的误差是难点。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情感与价值观: ⑤通过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惜自己的身体。 二学习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被消化的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1不同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消化的过程。 2.探究活动的组织,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该节的难点。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讲究合理的食物搭配。

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与评价

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与评价 ——记“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摘要】本文是对2009年“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的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从“三维目标研究的挑战”、“三维目标的内涵”、“三维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实施”、“三维目标的评价”、“三维目标的展望”等六个专题对与会的教育专家与教师提出的理念和观点做了概括和总结,力求为当前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有效教学三维目标有效实施有效评价 【作者简介】曾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师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的,通常简称为“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三维目标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特别是对三维目标教学实践的研究,即三维目标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改进等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2009年11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普陀区教育局在普陀区教育学院举办了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共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福建、贵州、四川、广东、河北等多个省市的共450多位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此次研讨会分两部分进行,上午是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师研讨及专家点评,下午是专题研讨活动,有主题发言、互动发言、大会主题报告、领导发言等形式。 一、三维目标研究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八年多来,围绕“三维目标”的设置与界定,引发了持续的忽隐忽现的论争。有研究者认为,“三维”目标——美丽的教育理想给广大的教师留下了一个个难以解读的悬念,形成了一系列难解之结。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的目标顾此失彼、三个维度的目标彼此纠缠、三个维度的目标名不副实。认为在三维目标中存在“三维”之“维”不成“维”,目标繁杂模糊、弱化核心目标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类无级,“过程”作为目标令人费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这场论争恰恰表明,我国教育界倘若仍然迷醉于凯洛夫教育学,仍然排斥教育科学的新启蒙运动,那么,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育研究和学科教学的实践是不可能有任何进展的。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转型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更多的不是关注“对话中心教学”的创造——强调儿童、主体、对话、参与、合作,而是着力于“灌输中心的教学”——强调训练、教学控制、教学定型化。 钟启泉教授认为:“三维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共同元素。如果说,“双基论”是应试教育的理论温床,那么,“三基论”即三维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诉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核心课题,离开了“三维目标”的所谓“有效教学”的研究简直是南辕北辙。 三维目标是落实素质教育所必须的:第一,界定“三维目标”是对传统“双基论”的一种超越,体现了崭新的学力观。传统的“双基论”的流毒就在于把训练等同于教育。人的学习当然不能没有记忆与训练,但不能随意放大“训练”,甚至混同了“训练”与“教育”的区别。第二,界定“三维目标”也是对传统“学科观”的一种超越,体现了现代学科的内在价值。任何学科的构成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样三个层面的要素:其一,构成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体系;其二,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体系背后的思考方式

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课程的几个主要概念 一)、新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课程的涵义是什么?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在教师的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三)、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 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特征是什么? 1.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创设情境(独立选择、发现问题) 探究活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 获得发展(掌握方法、建构知识) 五)、教师应该有哪些行为转变? 接纳:学会沉默与倾听。 关注:注意学生的需求与问题。 交流:友善的对话与沟通。 帮助:进行澄清与引导。 二、新课程操作的十个焦点现象 1.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责任分担与同伴合作。.课堂秩序与课堂活跃。 .课时任务与情况分离。.言多人少与言少人多。 .课前预习与课后阅读。.学习容量与学习质量。 .日常教学与公开观摩。0 .表扬鼓励与严格要求。 三、新课程涉及的十个热点问题 1.注重以人为本。.教师角色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把握三维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观点。 .范例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评价。 .加强科学普及一。10、人文精神塑造。

四、什么是三维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 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 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 4 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 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 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五、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则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参与实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

三维目标怎么写

三维目标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