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实验指导书

换热器性能实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进行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

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4、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采用(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

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式(可调节加热功率),冷水为循环用水(可外接自来水),顺逆流的换向阀及各种换热器的切换均采用电控阀门控制,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温度数显仪,可以通过琴键开关来切换测温点。

三、实验操作

1、实验前准备

①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更换并安装好需要测试的换热器。

③按顺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冷流换向阀门组和各阀门的开或闭。

④冷、热水箱充水。

2、进行实验

①接通电源,启动冷水泵和热水泵(为了提高热水温升速度,可先不启动冷水泵),

并调节好合适的流量。

②调整控温仪,使其能使加热水温控制在80℃以下的某一指定温度。

③将热水箱的手动和自动电加热器均送电投入使用。

④待自动电加热器第一次动作之后,切断手动电加热器开关。此后,加热系统进入

自动控温状态。

⑤利用温度测点选择琴键开关和温度数显仪,观测和检查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

口温度。

⑥待冷、热流体的温度基本稳定后,即可测读出这些测温点的温度数值,同时在流

量计上测读冷、热流体的流量读数。

把这些测试结果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实验记录表(如下表)中。

⑦如需要改变流动方向(顺、逆流)的实验,或需要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而要

求改变工况(如改变冷水(热水)流速(或流量))进行实验,或需要重复进行

实验时,都就要重新安排实验,实验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记录下这些实验的测

试数据。

⑧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电加热器,5分钟后切断全部电源。

实验台参数:

1、换热器换热面积(F):

①套管式换热器 0.45m2

②螺旋板式换热器 0.65 m2

③列管式换热器 1.05 m2

2、电加热器总功率(名义) 7.5W

3、热水泵

①允许工作水温<80℃

②额定流量:

③扬程:

④电机:220V W

4、冷水泵

①额定流量:

②扬程:

③电机:220V W

5、转子流量计

①型号:

②测量范围:

四、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换热器名称:环境温度:

2、 数据计算

热流体放热量:)(211T T G c Q R pR -= W 冷流体吸热量:)(212t t G c Q L pL -= W 平均换热量:2)(21Q Q Q += W 热平衡误差:%100)(21?-=?Q Q Q W 对数传热温差:)/ln(/)(1212T T T T t ???-?=?℃ 传热系数:t F Q k ?=/

式中:pL c 、pR c —冷热水的定压比热,[J/kg ℃]

L G 、R G —冷热水的流量,kg/s 1T 、2T —热水的进出口温度,℃

1t 、2t —冷水的进出口温度,℃

F —换热器的换热面积,m 2

t ?—对数传热温差,℃

3、 绘制传热性能曲线,并做比较

(1) 以传热系数为纵坐标,冷水(热水)流速或流量为横坐标绘制传热性能曲线 (2) 对三种不同形式的换热器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 热流体在热水箱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2、实验台使用前应加接地线,以保安全。

换热器综合台试验台使用说明

换热器综合台试验台使用说明 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为测试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的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是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通换热器、补贴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更换并安装好需要测试的换热器; 3)按顺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冷流换向阀门组各阀门的开或闭。 4)冷、热水箱充水。 2.进行试验 1)接通电源,启动冷水泵和热水泵(为提高热水温升速度,可先不启动冷水泵),并调节好合适的流量。 2)调整控温仪,使其能使加热水温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的某一指定温度。 3)将热水箱的手动和自动加热器均送电投入使用。 4)待自动电加热器第一次动作之后,切断手动电加热器开关。此后,加热系统进入自动控温状态。 5)利用温度测点选择琴健开关和温度数显示仪,观测和检查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6)待冷热流体的温度基本稳定后,即可测出这些测温点的温度数值,同时在流量计上测读冷、热流体的流量读数,并将上述测试数据录入实验记录表中。 7)如需改变流动方向(顺逆流)的试验,或需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而要求改变工况(如改变冷热水流速或流量)进行试验,或需要重复进行试验时,都要重新安排试验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记录下这些试验的测试数据。 8)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电加热器,5分钟后切断全部电源。 注意事项: 1.热流体在热水箱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2.实验台使用前应加接地线,以保安全。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XX建筑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教研室 2009年3月

实验一、学习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软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iew软件,学习数字通信系统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实际的仿真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软件设计和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使用它,用户可以用图符(Token)去描述自己的系统,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利用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的图符资源十分丰富,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还可进行CDMA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视业务的分析;用户还可以自己用C语言编写自己的用户自定义库。 SystemView能自动执行系统连接检查,给出连接错误信息或尚悬空的待连接端信息,通知用户连接出错并通过显示指出出错的图标。 在系统设计和仿真方面,SystemView还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灵活的窗口用以检查、分析系统波形,也可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频谱分析、滤波。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安装SystemView,对该软件有一个感性认识

根据SystemView安装软件说明,在电脑上安装SystemView软件。 2.了解SystemView设计窗口 启动SystemView后就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系统设计窗口。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滚动条、提示栏、图符库和设计窗工作区。其中设计窗口工作区是用于设置、连接各种图符以创建系统,进行系统仿真等操作;提示栏用于显示系统仿真的状态信息、功能快捷键的功能信息提示和图符的参数显示;滚动条用于移动观察当前的工作区域。当鼠标器位于功能图符上时,则该图符的具体参数就会自动弹出显示。 3.了解SystemView图符库 SystemView的图标库可分为3种,即基本库、专业库以及用户扩展库。分别了解相关图库的功能,便于后续设计使用。 4.了解SystemView分析窗口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

翅片管换热器实验指导书

*********************************************************** 空气 水热交换器实验 ************************************************************ 指导说明书 同济大学热能实验室 陈德珍 2000年1月

第一部分空冷器实验台系统说明 本实验台是上海交通大学开发、针对换热器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科教产品。所用的换热器为一较小的间壁式换热器,空气—水作为介质,实验台由独立的风源,热水源,温度控制器等组合而成,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后还可发展冷却塔性能试验。 一、实验台组成、系统、设备及仪表 实验台系统的简图见图1,主要由风源、热水源、可控硅温度控制器组成。且各自独立,有较大的灵活性。 主要性能: 1.风源:风机:电机:400w,三相380v 风量:800m3/h 风压:60mmH2O 出风口尺寸:200×135mm 吸风口配二只可叠套的橡胶收缩风口,测速段处直径分别为 D1=120mm及D2=60mm, 2.热水源:水箱尺寸:445×245×575mm 水泵:电机:120W 单相220v 流量:1.5m3/h 压头:12mH2O 加热器:3KW 220V 3只 转子流量计:LZB-25 60-600L/h 3.可控硅温度控制器:TA-092 PID调节仪 ZK-03 三相可控硅电压调整器 最大输出功率10KW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BA20~100℃ 可控硅 3CT 20A/1000V 电源:三相380V 4.试验用换热器 实验所用的间壁式换热器为一较紧凑的翅片管式散热器,由铜管束套带皱折的铝整 体翅片构成,见图2。 主要参数: 管束:紫铜管管径:d0=10mm d1=8mm 节距横向:s1=45mm 纵向:s2=13mm 翅片:铝制、皱折、整片 片厚:δ=0.1mm 片节距:t=2.6mm 试件总体尺寸: 水侧:横向管数:n1=3 纵向管排数:n2=8 总管数:n=n1×n2=24 水通道并联管子数:即n1=3 管子总长度:L=a×n=0.2×24=4.8m 通道面积:F w=n1×π×d1×d1/4 =1.508×10-4㎡ 气侧:通道尺寸:a=200mm b=130mm h=116mm 翅片数:m=76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数据库系统概论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 实验项目名称SQL SEVER 2000的系 统工具及用户管理 实验 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 级 组别 同组者实验 日期 2014年4 月24日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SQL SEVER 2000的功能及组成,熟练掌握利用SQL SEVER 2000工具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及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掌握定义数据约束条件的操作。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 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SQL SEVER 2000的界面和操作。 (2)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 (3)创建表、确定表的主码和约束条件。 (4)查看和修改表的结构。 (5)向数据库输入数据,观察违反列级约束时出现的情况。 (6)修改数据。 (7)删除数据,观察违反表级约束时出现的情况。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Windows XP SQL SERVER 2000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可加页)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没有错误 错误:未能建立与WORKEPLACE\XUMENGXING的链接SQL Server 不存在或访问被拒绝 原因:未启动数据库服务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 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结果部分截图:

WDT-IIIC综合实验指导书

第三章一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 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 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

换热器综合实验(实验)

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实验报告题目:换热器综合实验 学号:20121002012 姓名:毛娜 教师:王宏 动力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 2013年7月

报告内容 一实验背景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本实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能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通过实验,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二实验方案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简图 1. 热水流量调节阀 2. 热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启闭阀门组 3. 冷水流量计 4. 换热器进口压力表 5. 数显温度计 6. 琴键转换开关 7. 电压表 8. 电流表 9. 开关组 10. 冷水出口压力计11. 冷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启闭阀门组 12. 逆顺流转换阀门组13. 冷水流量调节阀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实验装置采用冷水可用阀门换向进行顺逆流实验;如工作原理图2所示。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式。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数显温度计,可以通过琴键开关来切换测点。 注意事项: ①热流体在热水箱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②实验台使用前应加接地线,以保安全。 图2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原理图 1. 冷水泵 2. 冷水箱 3. 冷水浮子流量计 4. 冷水顺逆流换向阀门组 5. 列管式换热器 6. 电加热水箱 7. 热水浮子流量计8. 回水箱9. 热水泵10. 螺旋板式换热器11. 套管式换热器 (二)实验台参数 1、换热器换热面积{F}: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螺旋板式换热器:0.65 m2 (3)列管式换热器:1.05 m2 2、电加热器总功率:9.0KW 3、冷、热水泵: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定稿版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 实验指导书 换热器性能实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进行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 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4、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采用(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

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式(可调节加热功率),冷水为循环用水(可外接自来水),顺逆流的换向阀及各种换热器的切换均采用电控阀门控制,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温度数显仪,可以通过琴键开关来切换测温点。 三、实验操作 1、实验前准备 ①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更换并安装好需要测试的换热器。 ③按顺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冷流换向阀门组和各阀门的开或闭。 ④冷、热水箱充水。 2、进行实验 ①接通电源,启动冷水泵和热水泵(为了提高热水温升速度,可先不启动冷水 泵),并调节好合适的流量。 ②调整控温仪,使其能使加热水温控制在80℃以下的某一指定温度。 ③将热水箱的手动和自动电加热器均送电投入使用。 ④待自动电加热器第一次动作之后,切断手动电加热器开关。此后,加热系统进 入自动控温状态。 ⑤利用温度测点选择琴键开关和温度数显仪,观测和检查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 出口温度。

乐高实验指导书1

创新综合实验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总览 (3) 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6) Lab1 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 (6) Lab2 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8) Lab3 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2) Lab4 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13) Lab5 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7) 第三部分创新实验 a)双轮自平衡机器人; b)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基于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平台); c)寻线机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ejos-Osek 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 d)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

第一部分 课程总览 1.目的与意义 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正经历着从“单一型”“验证型”向“设计型”“开放型”的变革过程。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及加工过程测试控制相关的电子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原理、测控计算机软件等理论及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孤立、分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为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学生对于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工程创新设计能力、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本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以丹麦乐高(LEGO)公司教育部开发的积木式教学组件-智力风暴( MINDSTORMS)为基础进行。 采用LEGO MINDSTORMS 为基础建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并根据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设计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项目,具有技术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可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均有直观的认知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2.实验基础 2.1 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 要求认识和理解RCX、NXT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及接口,DCP传感器及接口,并熟练进行连接与操作。 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基础 ?VPL编程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软件 ?Robolab软件 ?NXT软件 ?Matlab等等 2.3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编程以自学为主 参考书: a)LEGO快速入门 b)乐高组件和ROBOLAB软件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c)ROBOLAB2.9编程指南 d)ROBOLAB研究者指南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换热器为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均是间壁式换热器,热量通过 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针对上述三种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方式的性能测试。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温度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即Q = KAΔT (1) 式中:A—传热面积,m2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板式换热器:0.65m2 (3)管壳式换热器:1.05m2 电加热器:6kV ΔT—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 Q—冷热流体间单位时间交换的热量,W.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ΔT 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对于工业上常用的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计算 除了顺流和逆流按公式(2)计算平均温差以外,其他流动形式的对数平均温差,都可 以由假想的逆流工况对数平均温差乘上一个修正系数得到。修正系数的值可以由各种传热学书上或换热器手册上查得。 换热器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传热系数K。实验时,由恒温热水箱中出来的热水经水泵

和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实验换热器内管。在热水进出换热器处分别用热电阻测量水温。从换热 器内管出来的已被冷却的热水仍然回到热水箱中,经再加热供循环使用。冷却水由冷水箱经 水泵、转子流量计后进入换热器套管,在套管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排向外界,一般不再循环 使用。套管外包有保温层,以尽量减少向外界的散热损失。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用热电阻测量。 通常希望冷热侧热平衡误差小于3%。 实验中待各项温度达到稳定工况时,测出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和冷、热流体的流量, 就可以由下式计算通过换热面的总传热量 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及已知的换热面积,便可由公式(1)计算出传热系数K 。 换热器类型 方式 热进温度 热出温度 冷进温度 冷出温度 热流体流量 冷流体流量 板式 顺流 57.1 43.5 22.8 31.8 78 72 逆流 56.5 35.9 23.1 33.1 76 72 套管式 顺流 57.6 40.7 22.5 31.6 72 78 逆流 56.8 35.2 22.1 33 72 64 管壳式 顺流 57.1 40.5 22.5 31.3 76 72 逆流 57.2 41.1 22.6 32 74 65 计算传热系数K 和换热器效率 TA Q K ?=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 班 学号: **** 姓名: *** 2011年12月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开发 一、实验类别:综合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初步掌握基于C/S 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 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利用 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四、实验过程 (一.)系统需求说明 1 系统功能要求设计:此系统实现如下系统功能: (1)使得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条理化、自动化。 (2)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课程基本资料,学生所选课程成绩,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 容易地完成学生信息的查询操作。 (3) 设计人机友好界面,功能安排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并且进一步考虑系统在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 系统模块设计 成绩管理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二大模块如, 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模块,里面应该包含学生的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再者便是课程管理模块, 在该模块中应该包含有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和处理,如平均成绩、最好成绩、最差成绩以及不及格学生的统计等功能模块;再其次还有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模块;可以得到系统流程图: 登陆失败 退出系统 用户 验证 登陆成功

3 数据字典 数据项是数据库的关系中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下表分别列出了数据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能否为空。利用SQL Server 2000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其基本表清单及表结构描述如下: 数据库中用到的表: 数据库表名关系模式名称备注 Student 学生学生学籍信息表 Course 课程课程基本信息表 Score 成绩选课成绩信息表 Student基本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Not Null 说明 Student _sno Char Primary key 学号 Student _sn char Not Null 学生姓名 Student _sex char ‘男’或‘女’性别 Student _dept char 系别 Student_age char 年龄 Student_address char 地址 course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course_cno char 主键(primary key)课程号 char not null 课程名称course_cnam e course_hour int not null 课时 course_score numeric(2,1) not null 学分 score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score_id int not null 成绩记录号 course_cno char 外部键课程号 student_sno char 外部键学号 score int 成绩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 由需求分析的结果可知,本系统设计的实体包括: (1)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地址,年龄,专业。 (2)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课程号,分数,学时,学分。

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一)

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应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马虎的抄袭。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好本组实验仪器,并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细心制作图表,做好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 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准穿背心、裤衩、拖鞋(除规定须换专业拖鞋外)或赤脚进入实验室。 4、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5、爱护国家财物。节约水电和药品器材,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者应检查原因,填写报损单,并依照管理办法赔偿损失。 前言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3、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荷载是否为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4、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5、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试验用仪器设备不要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6、试验中要小心谨慎,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7、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以后小心卸下仪器、仪表,擦净、放妥、清点归还,经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教师签字后离开。 8、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严禁抄袭。 9、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 10、经教师认可,试验也允许采用另外方案进行。 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传热综合实验(参考提供)

实验五 传热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 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2.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 3.同一流量下,按实验1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Nu 0,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 0。 三、实验原理 (一)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1.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因为i α<

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数据库实验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10班 学号:U201215079 姓名:候宝峰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5-06-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一、基本SQL操作(部分选做) (1) 1)数据定义 (1) 2)数据更新 (3) 3)用SQL语句完成下述查询需求: (4) 二、DBMS综合运用(部分选做) (8) 1)学习sqlserver的两种完全备份方式:数据和日志文件的脱机备份、系统的备份功能(选做)。 (8) 2)学习系统的身份、权限配置操作 (9) 3)了解SQLSERVER的存储过程、触发器、函数实现过程 (14) 三、实验总结 (17) 1)实验问题及解决 (17) 2)实验心得 (18)

一、基本SQL操作(部分选做) 1)数据定义 参照下面的内容建立自己实验所需的关系数据 创建三个关系: 商品表【商品名称、商品类型】 GOODS【GNAME char(20),GTYPE char(10)】 主关键字为(商品名称)。商品类型为(电器、文具、服装。。。) 商场【商场名称,所在地区】 PLAZA【PNAME char(20),PAREA c har(20)】 主关键字为商场名称。所在地区为(洪山、汉口、汉阳、武昌。。。) 销售价格表【商品名称、商场名称、当前销售价格、目前举办活动类型】 SALE【GNAME char(20),PNAME char(20),PRICE FLOAT,ATYPE c har(10)】 主关键字为(商品名称、商场名称)。举办活动类型为(送券、打折),也可为空值,表示当前未举办任何活动。表中记录如(‘哈森皮靴’,‘亚贸广场’,200,‘打折’),同一商场针对不同的商品可能采取不同的促销活动。 create table goods(gname char(20) primary key,gtype char(10)); create table plaza(pname char(20) primary key,parea char(20)); create table sale (gname char(20), pname char(20), price FLOAT, atype char(10)check (atype in('送券','打折','')), primary key(gname,pname), foreign key(gname)references goods(gname), foreign key(pname)references plaza(pname));

《微控制器应用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微控制器应用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Altium Designer软件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软件的设计编辑界面。 2、熟悉原理图的菜单栏、工具栏及工作面板 3、熟悉PCB编辑器的菜单栏、工具栏及工作面板 4、学会并掌握原理图库文件中原理图符号的绘制方法。 5、学会创建PCB新元件。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学习软件自带的参考设计 4 Port Serial Interface.PRJPCB,打开其中的原理图文件、PCB版图文件,原理图库文件和PCB库文件,了解相应的工作面板和工具栏,以及元器件属性的设置方法。通过原理图符号以及PCB新元件的绘制,进一步掌握工具栏和菜单栏的使用。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PC机一台 2、正版Altium Designer软件一套 四、实验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书附录部分。 五、实验报告 1、叙述实验步骤中图纸平移、缩放,对象的连线拖动和不连线拖动等操作的实现方法。 2、详述查找元器件TL16C554的具体步骤,和加载包含此元器件的集成库的方法。 3、详述在库面板中查找电阻、电容、二极管的具体步骤 4、详述布线宽度的设置方法和电气设计中安全间距规则的设置方法 4、详述绘制元器件1488_1的具体步骤。 5、详述绘制PCB元件DIP8的具体步骤。 附录:实验步骤 1.打开PCB工程文件4 Port Serial Interface.PRJPCB, 该工程文件在\Altium Designer\ Examples\Reference Designs\4 Port Serial Interface 文件夹中 2. 打开此工程中的原理图文件ISA Bus and Address Decoding.SchDoc 3. 尝试使用视图菜单(View 菜单)的快捷键和工具栏来实现图纸显示区域的设置。 4. 使用鼠标进行图纸的平移和缩放。 5. 分别进行单个对象和多个对象的选择 6. 分别实现所中对象的连线拖动和不连线拖动 7. 双击其中一个元器件。器件属性对话框会显示,你可以编辑器件的任何属性。 8. 实现元器件的复制和粘贴 9. 选中网络标签+12V_U/P,将其删除;然后执行菜单Place ?Net Label添加一个+12V_U/P 的网络标签。 10. 删除原理图中的任一总线,然后执行菜单Place ?Bus重新添加一条总线。 11. 删除原理图中的任一导线,然后执行菜单Place ?Wire重新添加一条导线。 12. 删除原理图中的任一总线入口,然后执行菜单Place ?Bus Entry重新添加一条导线。

化工传热综合实验装置

化工传热综合实验装置 说明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实训室 2016.1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3.学会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4.由实验数据及关联式Nu=ARe m Pr 0.4计算出Nu 、Nu 0,求出强化比Nu/Nu 0,加 深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内容: 1.测定5-6组不同流速下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2.测定5-6组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3.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数值。 4.通过关联式Nu=ARe m Pr 0.4计算出Nu 、Nu 0,并确定传热强化比Nu/Nu 0。 三、实验原理: 1.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及准数关联式的确定: (1)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通过实验来测定。因为i α<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综合实验报告

物电学院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学期2015学年第2 学期 学生所在院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年级2013级专业班级xxxxxx 班 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 实验成绩 试验时间:2015年6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D》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学校机房2015 年6月10日 【一】实验目的 (1 培养学生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软件结构和功能模块分析能力; (3 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进行软件开发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5 培养学生文字论述规范、清晰、严谨的能力。 【二】设备与环境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 软件:Windows2003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8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环境T omcat6.0,EditPlus,JSP 【三】实验内容 教室管理信息系统 一、系统概述 教室管理信息化是学校教务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室管理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自上而下而言,必须与学校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自下而上而言,必须以作为学校主体的工作人员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 学校信息系统是现存信息系统中较为复杂的一类,这是由学校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它应用于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室管理以及招生就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牵涉的信息种类十分庞杂。它融合了学校的管理思想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经验,是学校当前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学校当前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而教室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这样庞大的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教室之于教师、学生、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内容的多变性;正因为如此,教室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静止的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修改后)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2011[1].6)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2011年6月

前言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课程,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MATLAB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方法,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综合设计,同时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综合实验,30学时。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我们编写了综合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MATLAB语言应用》及《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实验环境,练习MATLAB命令、m文件、Simulink的基本操作。 2.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 3.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仿真求解。 实验原理 MATLAB环境是一种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MATLAB有3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而Simulink另外又有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 1.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 当MATLAB启动后,出现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命令窗口。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交互的命令,这些命令就立即被执行。 在MATLAB中,一连串命令可以放置在一个文件中,不必把它们直接在命令窗口内输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文件名,这一连串命令就被执行了。因为这样的文件都是以“.m”为后缀,所以称为m-文件。 2.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 我们可以用m-文件编辑窗口来产生新的m-文件,或者编辑已经存在的m-文件。在MATLAB 主界面上选择菜单“File/New/M-file”就打开了一个新的m-文件编辑窗口;选择菜单“File/Open”就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文件,并且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这个m-文件。 3.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 图形窗口用来显示MATLAB程序产生的图形。图形可以是2维的、3维的数据图形,也可以是照片等。 MATLAB中矩阵运算、绘图、数据处理等内容参见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相关章节。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部件,它为MATLAB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启动Simulink:

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 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汽学院制造工程系

附录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方法 一、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的构造 图1-1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组成原理。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工作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 1-底盘、2-工作台指针、3-工作台、4-定位块、 5-测量片、6-大扇形刻度盘、7-立柱、8-大螺帽、 9-旋钮、10-小扇形刻度盘 图1-1 量角台的构造图1-2 测量片 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可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二、测量内容 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κr、κr'、λs、γo、αo、αo '等基本角度。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和楔角β。 三、测量方法 1、根据车刀参考平面及几何参数的定义,首先确定参考辅助平面的位置,在按照几何 角度的定义测出几何角度。 2、通过测量片的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刀面的贴合(重合)使指针指出所测的各几何角 度。 四、测量步骤 1、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台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认为测量片: 1)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