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

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

55

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静力的主要承载结构,承载超过85%的后移力量,高能量暴力直接作用于内侧或外侧可引发外翻畸形或内翻畸形,并造成膝关节后直向不稳[1]。与单纯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相比,合并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较为罕见,且该类骨折分型不属于Schatzker 分型,加之膝关节后方复杂的解剖结构,均使得传统膝后S 形切口入路操作困难度显著增加[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改良腘窝内侧纵行小切口入路方案,并认为该术式能够解决传统入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弊端,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3]。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将改良微创入路用于4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患者,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随访时间≥1年;排除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重要神经或血管损伤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47例改良微创入路(改良组),38例传

统膝后S 形入路[4]

(传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案

传统组患者取俯卧位,以传统S 形切口入路,于大腿后外侧中下约1/3处至小腿中上段作一S 形切口,切口长度

约20 cm ,暴露深部组织,切开关节囊,暴露骨折断端,分离周围组织、清理骨折断端并复位骨折块,而后植入1块5孔T 形钢板,拧入锁定螺钉、松质骨螺钉并向胫骨后侧拧入1枚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将骨折块边缘缝合至胫骨外侧髁及空螺钉孔内,垂直骨折面拧入1枚松质骨螺钉,冲洗止血,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加压包扎,以支具固定,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5]。改良组取俯卧位,屈膝30°,于小腿后正中线内3 cm 腘横纹向下作一纵向切口,切口长度5~6 cm [6],暴露深部组织,使用小S 拉钩将腓肠肌内侧头、腘窝神经牵向外侧,暴露后关节囊,在关节水平向远端纵向切开后关节囊,此后处理同传统组。两组患者术后处理相同。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诊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末次随访时参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 )评分标准,自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活动度、肌力、稳定程度、屈曲畸形等方面评价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7]。以Lysholm 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优:45~50分;良:35~44分;中:15~34分;差:<15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进行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情况

改良组手术时间(45.28±11.34)min 、切口长度

第一作者:戈兵,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临床,Email:waylly@https://www.doczj.com/doc/9412605432.html,。

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

戈兵 杨英果

(泗洪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泗洪 223900)

[摘 要]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患者中47例改良微创入路作为改良组, 38例传统膝后S 形入路患者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总结改良微创入路的应用体会。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45.28±11.34)min 、切口长度(5.60±0.83)cm 均低于传统组的(76.95±16.08)min 、(18.25±3.99)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膝关节感染、疼痛、神经血管损伤、骨髓炎、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传统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 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62%、89.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切口更小,适合临床开展。[关键词] 改良微创入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6-055-03DOI:10.11876/mimt2017060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