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第十章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基本行为和学习行为

主要内容:1.昆虫的本能

2.昆虫的学习行为

3.昆虫的行为周期性与昆虫钟

行为模式是指行为活动发生、进行和完成的某种固有方式。

第一节本能

本能又称先天行为(innate behavior),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固有的行为。分为反射、动态、趋性和定向活动等。

一、反射

由1个感受器和1个效应器完成。完成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

二、定向

昆虫接受环境中的化学或物理刺激,从而做出调整其位置或姿势的行为反应。

依据定向行为的作用或生物学意义,分为对食物或寄主的定向、对配偶的定向、对巢穴的定向及对迁飞方向的定向等。

根据昆虫接受刺激和产生感觉的性质,分为嗅觉定向、听觉定向、视觉定向和磁场定向

按感觉能力和行为方式,分为动态、趋性和横向定位

第二节昆虫的学习行为

学习分为条件反射、器械学习、惊吓逃避学习和嗅觉条件反射

昆虫后天的行为是通过联系学习获得的。

昆虫行为的可塑性通常还与习惯有关。

学习行为具有3个特征:

即重复的经历会导致行为的改变;

学习反应是可以被遗忘的;

学习致使行为反应的改变会随着经历的增加而达到渐近线。

第三节昆虫的行为周期性与昆虫钟

一、行为周期性

行为周期性是指昆虫的生命活动表现出一定时间节律的现象。

根据昆虫周期性活动时间节律的性质,可分为外生性节律和内生性节律

二、昆虫钟

昆虫钟(insect clock)是昆虫体内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的时间节律。

昆虫钟具有机械钟的类似性质,可以对时、拨动和调整。

昆虫钟对昆虫的定向和定位活动也起着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昆虫的食性与觅食行为

第一节昆虫的食性

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取食食物的种类形成了特定的选择性。食性(food habit)即昆虫在自然情况下的取食习性,包括食物

的种类、性质、来源和获取食物的方式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取食食物的种类和范围不同,同种昆虫的不同虫态也不完全一样,有的甚至差异很大,由于许多全变态昆虫种类在其整个生活史周期内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占据不同营养层,而使其食性的分类显得错综复杂,如蚊子,其幼虫孑孓以浮游生物及悬浮有机质为食,成虫则吸食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血,且仅雌成虫吸食血液,因此,同种昆虫的不同性别之间其食性也存在差异。根据昆虫所取食的食物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4类。

以活体植物为食的昆虫称为食植类昆虫(phytophagous insect或herbivore),这些昆虫多数是经济作物的害虫,约占昆虫总数的40%~50%。

捕食它种昆虫或以其组织为食的昆虫称为食肉类昆虫(carnivore),它们多为益虫。根据其取食和生活方式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捕食性昆虫是捕食它种昆虫作为食物的昆虫,其身体一般大于捕食对象,如螳螂、瓢虫、草蛉、步甲等;寄生性昆虫是指生活于它种昆虫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后者获得营养物质的昆虫,如寄生蜂类、寄生蝇类等。

取食已死亡或腐烂的动物性或植物性物质(包括动物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落叶)的昆虫称为腐食类昆虫 (saprophage),它们在生态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埋葬虫、果蝇、蜣螂等。

能以各种植物和(或)动物为食的昆虫称为杂食类昆虫(omnivore)。如蜚蠊、蚂蚁、蟋蟀等。

按昆虫取食范围的广狭,又可分为单食性(monophagous)昆虫、寡食性(oligophagous)昆虫和多食性(polyphagous)昆虫3类。单食性昆虫具高度特化的食性,仅以1种或极近缘的少数几种植物或动物为食,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豌豆象只取食豌豆;寡食性昆虫取食少数属的植物或嗜好其中少数几种植物,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葵科植物;多食性昆虫能以多种亲缘关系疏远的植物或动物为食,如地老虎类可取食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等多科植物,玉米螟能危害40科181属200多种植物。

昆虫的食性既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食料改变和缺乏嗜好食物时,有些昆虫的食性也会被迫改变和发生分化。近年来,随着昆虫营养生理、生物防治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已研制出了许多昆虫(如棉铃虫、三化螟、瓢虫、草蛉等)的人工饲料。

第二节昆虫的觅食行为

大多数昆虫在其整个生活史周期内均需取食,以补充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昆虫在摄取食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觅食行为多种多样,但觅食步骤大体相似,既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的最主要因素。如植食性昆虫通常以植物的次生性物质为信息化合物或取食刺激剂,捕食性昆虫则多以猎物的气味为刺激取食的因子。以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的觅食行为为例,其觅食步骤一般可分为:(1)食物定位;(2)发现食物;(3)食物识别;(4)食物接受;(5)食物可适性检验

不同的昆虫在觅食过程中拥有各自不同的觅食策略(foraging strategy),即为达到最大的觅食效率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在食物的定位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昆虫表现出的行为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昆虫表现出积极的搜索行为,主动去寻找食物(如大多数捕食性昆虫);有的则采取坐享其成的方式,如盗食寄生(cleptoparasitism),即寄生者产卵于宿主巢内,幼虫孵化后首先杀害宿主幼虫,取而代之地利用宿主储粮完成其发育的现象(图11-2);有的则与其它生物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一起,即共生。

营盗食寄生的澳大利亚蜘蛛寄生蜂(Ceropales ligea)(左),在蜘蛛捕食其猎物(Elaphrosyron socius)(右)时将卵隐藏于蜘蛛的书肺中。产卵动作非常迅速,在蜘蛛的一不留神间便找好了产卵的位置。

在社会性昆虫的觅食策略中,多数具有集体取食行为,如蜜蜂寻找蜜源等。而交哺现象(trophallaxis),即昆虫种内或种间的液体食物相互交换,并借以传达有关信息的现象,在社会性昆虫中也是最为常见的。

第十二章昆虫的群集和转移

第一节群集

群集是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许多昆虫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都有群集习性。群集通常可分为会集、聚集、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等不同类型。昆虫的群集多由信息素控制,因而在群集的个体中常常伴随着聚集信息素的释放。

一、会集

会集(assembling)指同种个体的聚合,通常特指多头雄虫向未交配成熟雌虫的趋集。会集现象在昆虫中十分常见,其重要生物学意义是加大雄虫在其种群中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例如,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同步发光的萤火虫,为了吸引雌性常会聚集在一起发光,以扩大其吸引雌虫的范围(图12-1,见封2)。

二、聚集

聚集(aggregation)泛指同种昆虫个体(而不是某一性别)的聚合,而且这种聚合通常在行动无组织,在个体之间无协作关系。例如,小蠹通常是聚集在一起共同危害树木的。先到的小蠹在资源利用上会有竞争优势,因此短时间内小蠹就会大量的聚集在所危害的树木上,被称为“密集进攻”。当1棵树上的虫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密度不会再上升。

另外,蚜虫也常常聚集在植株的某个部位,这通常是由于孤雌生殖产生的若蚜没有从营胎生生殖的母体周围扩散造成的。蚜虫的聚集不仅仅由雌蚜及它们的子代所造成,而且可能来源于特定种类扩散迁飞后或其它聚集体分裂后的重新聚集。例如,槭多态毛蚜(Periphyllus acericola)的夏蛰若蚜如果被迫扩散,也会重新组合成紧密的群体;有翅胎生的枫长管蚜(Drepanosiphum platanoides)会降落在挪威槭树叶片上并聚集起来。Ibbotson和Kennedy发现,爬行的蚕豆蚜(Aphis fabae)会在蚜虫和蚜虫模型周围群集。不同种类的蚜虫在被机械或化学骚扰后,倾向于群集的特性各不相同。这种倾向性与喜

蚁性(myrmecophily)是大体相关的。喜蚁性是指蚁类因喜好蚜虫的分泌物而在两者之间建立的关系。喜蚁蚜虫的紧密群集使从蚁的“照管范围”变小,有利于蚂蚁收集蜜露和保护蚜虫免遭捕食。

三、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临时性群集是指昆虫在某一虫态或某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分散生活的现象;而永久性群集是指昆虫终生生活在一起的群集现象。例如马铃薯瓢虫、榆蓝叶甲等的群集越冬习性,天幕毛虫幼虫在树杈结网,并集合栖息在网内,均为临时性群集。而象蜜蜂、蚂蚁等真社会性昆虫则为永久性群集。

东亚飞蝗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类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其群集类型的归属并不十分明显。飞蝗的群集是蝗蝻粪便中有群集外激素--蝗呱酚(locustol)的缘故,虫量越大,越容易引起群集,而且越集越多,到了成虫阶段还群集迁飞。所以飞蝗小范围、小数量的群集属于临时性群集,而大面积、大量个体的群集则属于永久性群集。杨毛蚜(Chaitophorus populicola)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其聚合可能维持1个完整世代,为永久性群集;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若蚜从第3龄开始就由群集状态转入扩散状态,为临时性群集。

第二节转移

转移(displacement)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昆虫从出发地迁出或从外地迁入的行为活动,是昆虫种群行为之一。引起昆虫转移的原因有3种情况,即:借助于风力,水流和认为携带造成的被动

转移;昆虫的主动移动发生的转移;由昆虫被动移动和主动移动结合而造成的转移。一般可将昆虫的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小范围的移动,即仅局限于本地,而且无法预测其移动方向的移动。如蝴蝶从1株植物飞向另1株植物,间歇性地取食花蜜,在适合的寄主上产卵,即是这类移动类型的典型例子。但该类移动的发生并非是偶然性的,因为它涉及到昆虫对各种刺激的积极反应。另一类是大范围的移动,即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其主要行为学模式是从1个生境迁往另1个生境。昆虫可以从通过自然选择塑造的这种适应性行为中获得生态及遗传利益。

昆虫转移的主要生物学意义,是选择适宜的场所越冬、产卵、觅食和求偶等。从生态学意义上看,转移可使物种从拥挤不堪、食物和水等生命必需品缺乏的生境迁出,从而找到新的资源丰富的栖息地。就进化而言,转移的持续性是建立在是否对物种存活有利的基础上的。因此,迁移的利益必须大于因迁移而造成的生理损耗及数量损失。昆虫的转移包括迁飞、扩散和携播,其中迁飞和扩散统称为迁移,是主动的;携播则是被动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昆虫都需要迁移。只有那些占有短暂栖息地的种类才必须经常有规律地迁移;而对于占有永久性栖息地的昆虫来说,只需小范围的转移即可达到扩散的目的。昆虫的迁移一般包括3个过程,即迁出、过境和迁入。迁出是指某一种群的个体从发生地向外迁出的行为;过境是指某一迁移种群只在该地过境而不停留下来生活与繁殖;迁入则指某一迁移种群的个体是由彼地迁入此地,并停留下来生活与繁殖。迁移规律是物种在长期进化中

形成的,并具有周期性。根据迁移周期间隔的长短,可分为年度迁移、季节迁移、白天迁移、夜间迁移、变态迁移等。年迁移和季节迁移通常可包括纬度或海拔高度的改变,其迁移距离较大,有的甚至可跨越海洋做洲际迁移,如沙漠蝗等。通常,某些迁移种群可通过迁移进行生境转移,进入越冬区域或越夏区域,以寻求适宜的生境,保存其种群或繁衍后代。

一、迁飞

(一)迁飞的定义及类型迁飞(migration)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迁飞在昆虫中十分常见,如东亚飞蝗、粘虫、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昆虫的迁飞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Johnson 将其分为3类:

1.生活史局限在一个季节的昆虫。这类迁飞性昆虫通常是离开原先的生境,迁飞到新的地区生殖,然后很快死亡。虽然这些昆虫的迁移是发散性的,但是这种类型的迁移的特点是有着共同的目的。例如,蚂蚁和白蚁就是这种类型。刚羽化的雌雄蚁便离巢随风迁移,随着风向的改变而到处飞散。这样,1个地区只要有几个巢,慢慢地就可以发展开来。1种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也属于这种类型。当该蝗虫的原栖息地资源用尽时,它们便迁飞到另外的有食物的地方。

2.成虫期相对较短的昆虫。这类昆虫通过迁飞离开原来的生境,到达一个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必须经过取食,生殖腺才逐渐发育。当性成熟后,雌虫又返回到原生境或到另一个新环境产卵。这种迁飞

类型的特点是成虫与幼虫的习性和食物不同。例如,雌蚊产完卵必须离开产卵地,蚊幼虫孑孓是水生的,靠过滤水获得食物,而雌蚊则以脊椎动物的血为生,这就需要已羽化的成虫飞离幼虫的生境,而当其要产卵时又飞回来。

3.生活史较长的昆虫。这类迁飞性昆虫通过迁飞离开原来的生境,到达1个夏季或冬季栖息地,并在那里渡过生殖滞育期后,再重新回到原来的生境产卵。这种类型的昆虫其迁飞特性有细节上的差别。其共同之处是成虫羽化后便从幼虫栖息地四散开来,以寻找合适的地方休眠,休眠后再飞回产卵。例如,蜂食甲虫(Trypodendron lineatum),每年从砍伐的原木中飞到森林边缘,在地表滞育越冬,然后再飞回原木中。一些长距离迁飞并且其目的地是可知的昆虫,也多属于这种迁飞类型。如北美的1种蝴蝶(Danaus plexippus)可以迁徙数百英里到1个确定的地方越冬,然后来年春天再飞回来。

(二)迁飞与风昆虫在迁飞过程中主要消耗的是脂肪,因为脂肪的能量对质量比(N/W)最好,适于持续燃料供给。如蝗虫、蝴蝶和一些甲虫均以脂肪做能源物质。但在一些蝇类中则主要消耗糖类。还有一些昆虫,如棉铃虫,迁飞开始时以糖类作燃料,待糖类消耗完后再使用脂类。

然而,能源物质是有限的,迁飞昆虫特别是长距离迁飞昆虫还需借助于外部能量,风便是其中的1种形式。但是风不能完全决定昆虫迁移方向,因为风力有时候会将它们带到不利的环境。例如,1种瓢虫(Vanessa cardui),具有很强的定向飞行能力,早春人们可以看到

成群的成虫由发生地墨西哥向北飞;Abobtt也曾报道许多蝴蝶无论风向如何都向北飞。

许多飞行能力弱的昆虫亦可以借助于风力完成迁飞过程。例如,蚜虫能够借用时速大约每小时2英里的风;迁移性个体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当遇到天空的亮光时,它们便起飞,加速水平飞行以获得升力,然后将它们带到高空而飞越数英里。而当达到顺风飞行时,蚜虫便开始震动翅膀以稳定飞行,1~2个小时后慢慢地到合适的植物上降落下来。

二、扩散与携播

扩散(dispersion)是指昆虫群体因密度效应或因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等由原发地向周边环境转移、分散的过程,是昆虫种群行为之一。昆虫的扩散对种群数量调节、寻觅适宜生境和增加后代存活率等有重要意义。种群密度过高、栖息地食料条件恶化、天敌过多,以及气候变劣等,都可以引起扩散发生。从广义上讲,扩散应当包括迁飞,迁飞仅仅是扩散的一种形式而已。从狭义上讲,扩散是指昆虫小范围的移动。例如,蚜虫因原来的聚集地密度过大,而出现有翅蚜,有翅蚜飞到临近植株上继续以无翅蚜的形式繁殖,即属扩散的典型例子。再如,当蜂巢中出现两个蜂王时,蜜蜂就会出现分群现象,即其中的1个蜂王带领一部分蜜蜂离开原来的蜂群,也是1种扩散。

携播(phoresy)是指1种生物附着于它种生物并随之转移,但并不以后者为食的的现象。其中,螨和昆虫之间的携播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携播螨和携带它们的昆虫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从非专性

携播(non-specific or euryxenous horesy)、半专性携播

(hemi-specific phoresy)过渡到专性携播(specific or stenoxenous phoresy),其间逐渐发展到有构造、行为、季节及生活史的协同。例如,叶端玉曾报道蚤类可以携播粉螨休眠体,这种粉螨并不以蚤类为食。

第十三章昆虫的生殖行为

大多数种类的两性昆虫其生殖行为要经过两性聚集、求偶、交配与产卵等几个过程。

第一节两性聚集

一、最简单的两性聚集

大多数两性生殖的昆虫在求偶及交配之前一般要经过两性聚集。最简单的两性聚集形式是主动寻找配偶或等待1个配偶从其附近经过。例如,在一些半翅目昆虫中,雄虫接近任何1个近似大小的移动对象时,只有在近距离范围内才能判断它是否为同类。在许多昆虫种群中,雄虫只有在得到确切的视觉刺激后,才会对1个对象作出反应。例如,蜻蜓目中Lestidae的雄虫只接近象蜻蜓一样飞行并拥有透明翅的对象,而Calopteryx属的未交配雄虫只对那些大小、飞行节律、翅的颜色以及透明度近似的对象作出反应。

二、婚飞

蜉蝣、石蛾、石蝇以及许多较为低等的双翅目长角亚目昆虫具有婚飞的群体繁殖行为。参与婚飞的昆虫通常只有雄虫,一般源于一定数量的同种昆虫个体对1个视觉目标的反应,而不是针对其它个体的

聚集反应。引起婚飞的目标迥异,可以是植物阴影中的1小片阳光,或天空映照下树枝的轮廓,也可以是具有明显地理特征的山尖等。婚飞昆虫的飞行主要靠风来平衡,以使飞行的群体基本保持不散。在婚飞过程中,参与飞行个体经常上下翻飞或从一边飞到另一边,作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一般认为,昆虫的婚飞行为是为了提高性兴奋程度,或增强附近雌虫接收到的信号。在婚飞群体附近或中间见到有雌虫出现时,雄虫便会之交配。在某些昆虫种类中,其雌雄虫对1个视觉目标的反应,是引起分散的异性聚集到一起的有效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山的轮廓常常成为昆虫比较明显的目标,例如一些蝴蝶、蚂蚁和飞行能力强的蝇类等,常聚集在山顶。

第二节求偶与交尾

昆虫通过某种方式完成两性聚集后,在求偶与交配之前通常还有1个对同类异性的识别过程,虽然求偶过程本身也包含了部分识别行为。在某些昆虫种群中,雄虫只试图与吸引它的对象授精,然而多数昆虫的同种异性个体间需要以多种方式进行相互识别,性别的识别是在相遇后的一些特异性反应下进行的。

一、求偶

昆虫的求偶(courtship)是成虫性成熟期向异性表示交配欲望的行为,是交配前促使异性接受交配的行为活动。有些昆虫的求偶行为极其复杂,其行为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求偶过程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这种行为有时表现得非常有趣,因为它常常涉及一些奇特的动作,如展示鲜艳的色彩和发出复杂的声音等。通常雄

性昆虫为了获得配偶,必须在雌性昆虫面前尽力展现自己华丽的“婚装”和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而雌性昆虫则静观雄性极为卖力的表演却迟迟不作出选择。这两个方面便构成了昆虫求偶行为的全过程。在近距离范围内,视觉、嗅觉和触觉刺激等对求偶都很重要。例如,虫体的色彩在蝴蝶和一些蝇类中显得比较重要;加入雄虫婚飞中的雌蚊可通过拍翅的声音被雄性识别;雄蜂依据雌蜂上颚腺分泌物的气味识别雌蜂是否未交配。

二、交尾

在大多数昆虫中,成功的求偶行为通常是以达到交尾为目的的。交尾(copulation)通常又称交配(mating),是指两性成虫性交的动作和过程,包括围绕授精作用的所有活动。一部分昆虫种类雌雄个体之间并不接触即可完成授精作用,即雄虫间接地转移精子,这种情况多是雄性将精包留在雌性容易接近或经常出没的地方。而大部分昆虫则是将精包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送入雌性的内生殖器官。一般来说,种群密度越大,两性之间越不需要紧密接触,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种类,其雌性和雄性几乎是完全分离的,引起雌性作出反应的是精包而不是异性个体。

几乎所有的高等昆虫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配行为,其交配方式多种多样。如蚱蜢和蝶类的雄虫将精液直接送入雌性的内生殖器官,从而完成授精作用;床虱的交配方式则较为奇特,是由雄虫将精液直接注入雌性皮下充满血液的体腔内,而完成授精过程,因而被称为损伤性

授精。在交配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昆虫,其雌雄虫的位置和姿态也存在种群特异性(图13-1)。

有些昆虫种内含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型或族,在这些昆虫种群中,雌雄两性的交配方式可以表现为选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也可以表现为非选型交配(disassortative mating)。前者是指选择与自己同型的个体交配,后者是指选择与自己不同型的个体交配。例如果蝇通常都喜欢同稀有型的异性个体进行交配。在黄猩猩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雄性的白眼突变型,其交配率取决于其在种群雄蝇中所占的比例(图13-2);随着白眼突变果蝇所占比例的下降,它们的交配率反而会增加,直到所占比例下降并稳定在40%为止,此时的交配成功系数为1,即平均每只雄蝇交配1次。但当白眼突变果蝇所占比例较高时,它们的交配率就会低于随机交配值,因此该比例就会自然下降,趋向于40%的平衡值。但是,如果起始比例大于80%,白眼雄果蝇所占比例就会趋向另一个值,即100%。这种行为可以避免发生近交,并有利于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白眼突变雄蝇的交配成功率与它们在种群雄蝇中所占的比例有关,当交配成功系数为1时,平均每雄蝇交配1次。箭头表示趋向于40%和100%的两个平衡值多数昆虫的交配过程需要通过触觉感官的作用才能完成,触觉感官的作用一般发生在两性个体聚集后。在求偶及性兴奋过程中,两性个体之间通过精确而复杂的触觉通讯来完成。在果蝇科昆虫中,雄蝇被雌蝇吸引后,还需雄蝇用前足正确地拍打雌蝇才能完成交配。在某些种类中,雄性个体常常在交配期间为雌性递送

食物(即求偶喂食),然后趁雌性取食时乘机与之达成交配,这些“礼物”将有利于增加雌性的产卵量。如雌褐蛉(Hylobittacus apicalis)所选择的配偶通常是1只能为它提供1个最大猎物供其在交配中食用的雄褐蛉,雄褐蛉所提供的猎物越大,雌褐蛉允其交配的时间就越长,被受精的卵数就越多(图13-3)。某种长蝽的雄虫在交配前送给雌虫1粒无花果种子,并先注入唾液,使种子适于雌虫取食,然后与正在取食的雌虫交配(图13-4)。雄性对雌虫这种取悦行为,主要是为了是防止过于激动的雌性将其当作潜在的攻击者或猎物。

第三节产卵行为

昆虫在完成受精作用后,雌成虫便开始为产卵作准备。昆虫产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直接把卵产于植物叶片或嫩梢(如多数鳞翅目昆虫),有的产卵于植物组织内(如鞘翅目天牛科昆虫),有的产于松软的土中(如直翅目昆虫),有的产卵于水中(如双翅目蚊子等)等。

昆虫在产卵之前必须找到并选择适于产卵且有利于后代生长的

场所。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特定产卵环境的反应。例如,蚊子在产卵前,首先通过感知水体表面的植被以及光线的反射而靠近水面,但也并不是一接近水表就马上产卵,而是先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工作,包括水的盐度等,主要通过足跗节上的感觉器检测水的pH是否适合于产卵;雌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在产卵前,通常是被蓝色或黄色所吸引,而准备产卵时则受绿色物表的吸引。

蝗虫在准备产卵之前,首先通过腹部的敲打和产卵器的刺探等以寻找适合产卵的土壤,当找到松软的适合产卵的沙地后,便开始挖产卵穴,用前、中足将身体支起,腹部末端向下弯曲,将土壤刮松后,用产卵瓣把土壤颗粒拨到一边,其腹部可随着洞穴的深入而向下极度延伸(如Schistocerca属的迁飞性蝗虫可将洞穴挖至14cm深)。当洞穴挖成后,如果土壤含盐多或太干,雌虫就会抛弃此洞穴另找合适的土壤;如果土壤适宜,便会开始产卵活动

第十四章昆虫的信息交流

在几乎所有昆虫的生殖中,信息交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交流也能使昆虫个体聚集,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克服寄主的抗性,提高存活率,在社会性昆虫中还能促进个体的协作。昆虫主要利用化学、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很多昆虫还能将这些信息交流方式结合起来完成1个完整的生物学功能。

第一节化学通讯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物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化学联系,其中也包括化学通讯联系。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是指以挥发性化学物质为媒介的方式。从广义上讲,昆虫靠探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来感知信息的传递,尤其是昆虫释放的信息素。信息素根据昆虫之间协作的行为可分为多种(参见第二十六章第七节)。化学通讯能刺激昆虫的生殖行为、觅食行为、集体防卫等,同时还能调节种群密度,辅助定向等。在社会性昆虫中,信息素对于协调个体之间的行为,以维持整个社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昆虫都利用性信息素进行生殖通讯交流,其中研究的较多的是蝶类和蛾类。在一些多次交配的鳞翅目昆虫中,雌虫能在数天内持续释放性信息素,以保证获得多只雄虫的精子,通过精子竞争来获得最优基因。在蛾类中,雄蛾通过羽状触角上数以千计的嗅觉感受器来探测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分子。当1头栖息的雄蛾探测到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分子时,就会立即做出振翅反应,并立即起飞觅迹飞行,直到发现雌蛾。

第二节听觉通讯

听觉通讯或称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是指以声频信号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昆虫在不同行为机理控制下,依种类或生理状态不同可发出不同频率、强度和波形(或脉冲图形)的鸣声,鸣声忽停忽现有精确的时间性,以达到准确的通讯交流目的。许多昆虫,如叶蝉、飞虱等还能发出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进行通讯。不少昆虫主要利用鸣声进行通讯交流,但通常情况下,鸣声传播的有效距离不及信息素传播得远。

一、发声及接收

一些发声昆虫,能发出某种特异性的声音序列或“歌”来传递信息。这些发生有的是虫体其它活动的副产物,如飞行、敲打地面、摩擦身体、鼓膜振动、气流快速运动等;有的则是虫体上着生的特殊装置—发声器发出的声音。

(一)摩擦发声以虫体构造的某一部分摩擦发声的昆虫多见于直翅目的某些类群中。如螽斯和蟋蟀在1对前翅(覆翅)上特化成摩

擦器和音锉,二者组成发生器官(图14-1),以两翅的交替移动而发声;某些蝗虫的发声器官,多是由后足腿节内侧上的音齿与前翅上凸起的脉翅组成的,但也有以后足与后翅摩擦发声者;除直翅目外,鞘翅目中的某些类群也多以摩擦方式发声。这种摩擦发声的原理,犹如指甲在梳齿上来回划动所发出的声音。

(二)鼓膜振动发声以鼓膜振动发声的典型代表是同翅目中的蝉科昆虫。蝉在第1腹节腹面两侧形成特化的发声器官,即由圆片形的角质膜构成的鼓膜。在每一鼓膜的内方生有1个内突,内突上着生的肌肉与内部结果相连。当肌肉收缩时,牵动鼓膜向内凹陷,而肌肉松弛时,鼓膜又复原。就这样借肌肉的交替收缩与松弛引起鼓膜高频率的振动,产生连续而缠绵的蝉鸣声。此外,在鳞翅目的一些蛾类中,也有类似的鼓膜发声器官。

(三)翅振发声许多没有特化的发音器官的昆虫,主要通过翅振动空气所发出的声音来探测定位同种个体。如双翅目的雄性蚊虫,能准确分辨出性成熟和性未成熟的雌蚊所发出的翅振声频,并趋向性成熟的雌蚊。此外,还有一些种类的昆虫能够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敲击物体而发声,以向其它个体传递信息。如某些蝗虫以后足胫节敲击地面,可引起两性个体的聚集。

用声音通讯的昆虫,具有特殊的接受声信号的感受器—听觉器。如蚊虫靠触角上的江氏器接受声信号,蝗虫的听觉器位于腹部第1节背板的两侧,螽斯和蟋蟀的听觉器着生在前足胫节上。这些听觉器通常能

起到接受和过滤声音的作用,能从背景噪声中分辨出重要的声音成分,使之成为有用的通讯信号。

当昆虫接受到种特异性声信号后,其听觉感受器将信号转化为神经脉冲,从声波中吸收能量,并将这种能量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给感觉神经元以足够的刺激,并引起一个神经脉冲的释放。当神经脉冲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信息处理后,再通过运动神经元向外发出行动指令,使昆虫向声源方向移动。

二、声信号的类型及作用

昆虫在声通讯中,常见的声音信号有召唤、求偶、争斗、遇险告警、拒绝排斥等。如常见的蚱蝉雄成虫,在召引雌虫时不停地发出召唤鸣声,并有一呼群鸣的习性。雄蟋蟀在召唤异性时,不断的高声鸣叫,待雌蟋蟀接近后又立刻发出求偶声,声音变低,且多为连绵不断的颤音;此时若两雄相遇,则往往会发出争斗,鸣声短促而激昂。雄蟋蟀的召唤、求偶和争斗的鸣声节律脉冲序列图象显然不同(图14-2)。两只雄性斗蟀相遇交战,战败者退却,胜者则继续高声鸣叫以示胜利。再如,东亚飞蝗和淡色库蚊也能利用鸣声联系。性成熟的东亚飞蝗,不仅雄虫不断地鸣叫,雌蝗被雄蝗抱住时也会发出鸣叫声,随后交配;淡色库蚊的飞翔声,尽管其基波和谱波在两性间没有差异,但其谱图和波形不完全相同,雌蚊的飞翔声可以引诱雄蚊与之交配不少昆虫能发出遇险告警信号,例如常见的悦声螽斯,当几只雄虫在同一地点鸣叫时,若其中1只遇险,就会发出告警信号,附近的螽斯立刻停止鸣叫。再如,白蚁种群中若有少数公蚁或兵蚁受到侵犯时,

【2020考研】——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考研情况分析及经典专业问题问答

森林保护专业分析001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

专业课资料 612:初试复习资料和服务;模拟卷三套 811:初试复习资料和服务;模拟卷三套 816:模拟卷三套 经典问答 1、这个专业怎么样? 国家林业局、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2、难考吗? 难度一般,但是报考人数在增加,所以难度也有所增加 3、参考书在哪里买呢? 淘宝网、当当网等都可以买,但是也要关注,参考书目可能会增加或改变4、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 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习时间比较多,学硕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主要还是看自己偏向工作还是更深入学习了 5、专业课的书目和其他学校一样么?有重复的么? 不一样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材,如果你觉得专业课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购买我们机构的复习资料配套使用。 6、初试报录比是多少啊? 18年是1:3左右 7、这个专业每年南林内定本校的人数占多少?外校考难度大不大? 内占人数倒不知道占多大比例,外校考生难易程度得看分数线和招生人数,如果招生人数低于5人,不建议报考 这个专业难度还是有的 8、专业课大概需要考多少分才能被录取?去年他们平均大概考了多少分? 过国家线基本上可以,但是越高排名越前,优势越大,你报我们机构,我们

专业课是针对性辅导的,我们成立针对专业的教研组进行该专业教学研究的,辅导老师一般为该专业老师或者教授推荐的有过辅导经验的研究生团队组成。9、我是跨考的,考上的几率大吗? 跨考的话,你的专业课要好好复习,如果你自己搞不定,我们这边对该专业有一定研究,可以帮助到你,这样你会轻松很多。 10、我现在还不知道哪所学校比较好? 1.南京林业大学(全国排名第4) 11、排名怎么样?好考吗? 在江苏,南林这个专业排第一,难度还是有的 12、有辅导班吗?报名在哪儿报啊?辅导班怎么报名啊? 有辅导班的,可以在南林考研网上报名,也可以来南林报名,主要是针对南京林业大学专业考研进行的相关辅导 看你想报哪个班次的辅导班。 13、专业课在哪儿查到? 首先推荐你可以去我们本校官网南林研究生院,其次可以在我们南林考研盒子上查到。 搜索南林企鹅裙:叁零肆捌捌捌玖贰壹 14、专业课如何复习? 专业课还是建议早点复习,早做准备,自学或者报辅导班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15、资料在哪儿买啊?有啥资料可以推荐的嘛?请问的资料里面包含什么? 一般可以在我们官网南京林业大学考研盒子购买,我们资料是南林最权威的。 真题,真题答案,笔记,期末试卷,题库,答疑录音以及笔记等的资料,南林内部最权威的资料都包含在里面 16、考数学吗 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 17、英语考英一还是英二? 考英一,比英二难,难在超纲单词比较多,且不会标注意思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世代 2.年生 活史 3.两性 生殖 4.孤雌 生殖 5.变态 6.不全 变态 7.休眠8.滞育9.羽化10.正模 11.趋光性12.完全 变态 13.幼体 生殖 14.孵化 15.虫龄 16.龄期17.生长 脱皮 18.离蛹 19.渐变 态 20.半变 态 21.多足22.鳃叶23.具芒24.丝状25.脉序

型幼虫状触角状触角触角 26.肘状触角27.羽毛 状触角 28. 寡 足型幼 虫 29.鳞翅 30.半鞘 翅 31.膜翅32.鞘翅33.覆翅34.无足 型幼虫 35.性二 型 36.捕捉足37.跳跃 足 38.步行 足 39.携粉 足 40.围蛹 41.复变态42.多食 性 43.多型 现象 44.寡食 性 45.趋化 性 46.色素色47.物理 色 48.肠外 消化 49.翅脉 50.被蛹 51.副模52.侧背 叶学说 53.群集 54.蜕裂 线 55.迁飞 56.信息激素57.平衡 棒 58.翅脉59.血窦 60.结合 色 61.孤雌生殖62.胎生 63.胚后 发育 64.蜕皮 65.原始 假想脉序 66.突触67.滤室68.趋光 性 69.趋光 性 70.趋化 性 71.棒翅72.肠内 消化 73.种群 74.双翅 化 75.激素 76.世代交替77.代生 活史 78.寿命 79.多胚 生殖 80.单胚 生殖

普通昆虫学 期末复习资料分析

1、名词解释(5个,共15分) 2、选择题(单选,30个,共30分) 3、判断题(10个,共10分) 4、填空题(20个,共10分) 5、简答题(5个,共25分) 6、论述题(1个,共10分) 第一章昆虫的多样性 昆虫:体分头胸腹,4翅并6足,一生多变态,举国百万数。 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1)历史长(2)种类多:地球上的昆虫可能达1000万种,目前被命名的昆虫在102万种左右,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中国有昆虫60万~100万种,目前仅记载了10万余种. (3)数量大(4)分布广。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对大部分昆虫而言,体长多在5~15mm,而翅展在15~45mm。 昆虫分为巨、大、中、小、微,体长在100mm以上为巨,40~99mm为大,39~15mm为中,3~14mm为小,2mm以下为微。 2、昆虫的体躯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次生分节。P34(看图) 初生分节: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 次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褶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成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3、头部,头壳上的线、沟有8条。

额唇基沟:位于口器上方,为额与唇基的分界线,故称口上沟,常为一条较深的横沟。在沟的两端,头壳内陷成臂状的内骨骼——幕骨前臂。 可据前幕骨陷的位置确定额唇基沟的位置。 围眼沟:是围绕复眼的体壁内折而形成的沟,里面有一环形的起支持与保护复眼的宽脊——眼膈。 次后头沟:是头后部环绕头孔的第1条拱形沟,其两端的头壁内陷成1对幕股后壁,其外的陷口称后幕股陷;内面具很宽的脊,供来自颈、胸部的肌肉着生。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幕骨,由1对幕骨前臂和1对幕骨后壁组成。P39 图4、触角分三节:柄节、梗节、鞭节。 柄节:最基部的一节,常粗短。 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小,初弹尾目和双尾目昆虫外,大部分昆虫的梗节内均有江氏器(与听觉有关)。 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 5、Imms(1938)曾根据昆虫触角各节的肌肉将触角分为两大类,弹尾目和双 尾目昆虫的触角各节性状相似,除端节外各节均具肌肉;而缨尾目及有翅亚纲昆虫的触角除基部两节具有肌肉外,鞭节无论多长及有多少亚节均不具肌肉。 6、触角的类型: 刚毛状(蜻蜓、蝉、叶蝉)、线状(天牛类)、念珠状(白蚁、褐蛉)、棒状、锤状、锯齿状(叩甲、芜菁雄虫)、栉齿状、羽状、肘状、环毛状、具芒状、鳃状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A. 蚜虫 B. 叶蝉 C. 瓢虫 D. 蝗虫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A.卵B.蛹C.拟蛹期D.成虫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 孵化 B. 脱皮 C. 羽化 D. 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2.引起昆虫滞育和重要生态因素有(),(),();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是()。 3.雄性龙虱的前足是()。 4.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5.按照胚体分节和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6.变态的类型(),(),(),(),()。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是:(),(),()。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是()和()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是()()和()。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普通昆虫学试题(第1组)有答案

普昆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开放式循环4.神经元 5.世代交替6.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蝉的头式为()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 A 1R B 1r C R1 D r1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普通昆虫学复习提纲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3. 简述昆虫与蜘蛛的区别。 4. 试举出5种昆虫学相关刊物或相关网站。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 昆虫纲繁荣昌盛的特点是什么? 3.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论述题 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如何与昆虫相处?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翅展、蜕裂线、口器、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悬骨、前幕骨陷、具翅胸节、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直接翅肌、间接翅肌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构造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试以荔枝蝽(蝉)为例说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取食方式。 9. 什么是具翅胸节?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昆虫成虫的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试绘昆虫翅的分区图,并注明各部分中文名称。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6. 绘通用的昆虫假想脉序图,说明其上的纵脉和横脉,并用字母表示。 17. 昆虫虫翅的连锁方式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17. 说明昆虫翅的变化和类型在昆虫分类和深化上以及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8.昆虫的翅是怎样进行上、下拍动? 19.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基本构造。 20. 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21. 试绘昆虫触角、胸足的模式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中英文名称。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第二篇昆虫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世代交替、胎生、孵化、脱皮、虫龄、龄期、头壳指数、羽化、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叠、性二型现象、多型现象、休眠、滞育、趋性、假死性、群集性、拟态、保护色、扩散、迁飞 二、简答题 1.昆虫有哪些复杂和特殊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 2.列举3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如何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来采集或防治害虫?。 3. 简述“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的特点。 4. 举出能够把卵产在土中、植物组织中的昆虫各3种。 5.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3种代表昆虫。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昆虫生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 昆虫的产卵方式主要有哪些?了解产卵方式有什么意义? 3. 什么是拟态和保护色?请各举1例说明。

最新大学生学期总结

大学生学期总结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大学生学期总结第二篇:大学生学期总结第三篇:大学生学期总结和计划第四篇:大学生学期总结第五篇:大学生学期总结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大学生学期总结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从刚到校时的懵懵胧胧直到现在的一个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其中发生了几多变化。当中有辛酸亦有欢乐。在这个学期里,我得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而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怎样去和同学相处,知道了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差距,并且知道了这些差距在哪里。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会尽力去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以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的来说,通过一个学期时间的学习,我觉得,略有小成。 快到期末考的时候,才发觉时间过的很快,而那时的我却感觉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关于这次的考试,我所做的复习是不够充分的。以前都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也只有在临考前的这段时间里认真的复习,把一些基础的知识给巩固一下,其实我要做的还很多的……可是现在想想,也是觉得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我们是刚刚走进学校的大一新生,走进这个充满乐趣的

新世界里,对面对的一切充满好奇,对所有的一切很感兴趣,总是满怀激情的去参加参与各种社团和学生会等各种组织。 在我刚刚进入红果园的时候,对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不是很了解,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有过迷茫。后来仔细的想想,这里的生活模式和学习方法都和以前差不多,同样的课堂和作息时间,让我觉得和高中时候没有什么两样,觉得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不同的是,我们的课程的安排还算紧凑,但课余的时间还是有不少。这令我真正的感受到大学生活是可以如此的丰富,也可以如此的无聊。但这些使我明白,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然,大学四年的生活肯定是在空虚中度过的。在这里,不仅能让我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且,也能让我交到很多的朋友,认识(请你继续关注WW)到很多的同学。 大学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和交流的场所,亦是我学习做人处世的课堂,接触社会的地方。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课堂。我感觉到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所以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珍惜这段宝贵,难得的时间,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二篇:大学生学期总结学期总结 一转眼,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收获到了知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 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4500008 先开课程:普通昆虫学(上)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王思芳郑桂玲孙丽娟审定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一、说明 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普通昆虫学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普通昆虫学(上)》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和验证讲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动手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实验一昆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昆虫的饲养,初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学习饲养昆虫的方法。 二、材料和设备 常见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的活体成虫、蛹、幼虫或卵、光照培养箱、罐头瓶、试管、镊子、养虫笼、解剖针、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相应饲料等。 三、内容与步骤 1.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每组4—5人; 2.户外采集常见昆虫的活体标本,每组采集2-3种昆虫,每种昆虫采集10-20头置于罐头瓶或养虫笼内,放置在25℃的培养箱内饲养; 3.查阅采集到昆虫饲养的饲料及方法等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采集的各虫态昆虫(卵、幼虫、蛹)进行饲养观察,保持好温湿度,定期更换饲料,及时清理养虫盒,每天记录昆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变化,如体长、体色的变化;蜕皮次数;相邻两次蜕皮经历的天数;虫态的变化;各虫态经历的天数;成虫的交配情况;雌虫的产卵量、产卵期等。 五、问题讨论 1.说明饲养昆虫经历哪些虫态;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 5.蜘蛛、蝎子属于()纲。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A 蝎子 B 鼠妇 C 蚂蚁 D 虾 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 A 蝎子 B 蜘蛛 C 蜻蜓 D 金龟甲五.论述题: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答案 二.填空题: 1.2/3 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 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 5.蛛形纲 6.唇足纲 7.重足纲 8.甲壳纲 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中胸后胸 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 (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 (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 - 1 -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5.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6.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7.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昆虫可马上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8.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补充营养:成虫期所进行的营养。 11.趋光性:就是昆虫对光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活动的习性。 1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13.化蛹:昆虫由老熟幼虫脱皮而产生蛹的过程叫化蛹或蛹化。 1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15.虫龄:幼虫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叫虫龄。虫龄以蜕皮次数做为指标,虫龄=蜕皮次数+1 16.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该虫龄的龄期。 17.生长脱皮:昆虫在幼虫阶段所进行的蜕皮,脱皮后伴随着体积的增大,而没有重大的形态上的改变。 18. 离蛹:附肢和翅悬垂游离于蛹体外,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19.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20.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 21.多足型幼虫:既有胸足又有腹足的幼虫。 22.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23.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24.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缩小。 25.脉序:翅脉的分布型式。 26.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膝状或肘状弯曲。 27.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28. 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无腹足的幼虫。 29.鳞翅:质地为膜质,翅面布满鳞片的翅叫磷翅。 30.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31.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32.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普通昆虫学习题及答案举例 (1)

一、名词解释: 1.初生分节:昆虫在幼虫期,相邻两个体节之间以节间褶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2.后生分节:昆虫在成虫期,以节间膜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3.蜕裂线:在头部背面的一条倒“Y”字形的缝。 4.内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外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不完全变态。 5.外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内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全变态。 6.翅脉:是位于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的纵横条纹,是由气管所在部位加厚形成的。 7.脉序(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列形式。 8.闰脉: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的两端游离的纵脉,叫闰脉或伪脉。 9.脱皮: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 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为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 10.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死器官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 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 1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2.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为一个世代,简称为一代或一化,一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等虫态。 13.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过程,即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起,到第二年的越冬虫 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14.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虫可立即恢复 生长发育。 15.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 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17.生物钟:生物钟是指由于长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节律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使生物 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反应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节律现象。 18.昆虫钟:昆虫钟是昆虫体内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的时间节律。 23.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 动。趋向活动称为正趋性,负向活动称为负趋性。 24.趋光性: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光性;背 向光源的反应,称为负趋光性。 25.趋化性: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其正、负趋化性通常与觅食、求偶、 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 26.警戒色:是指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厌恶的防御行为。 27.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 天敌的现象。 28.鞣化作用:指昆虫表皮蛋白与醌类类化合物交联脱水变硬的过程。 29.食物消化率:也称消化系数,指昆虫的取食量干重减去排出的粪便干重的差除以取食量的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