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附答案.doc

2017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附答案.doc

2017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附答案.doc
2017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附答案.doc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识记部分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 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教育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

1 ?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①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1-3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动机: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基本特性。

4、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地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或另一对象。

8、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8、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9、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1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1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12、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短时记忆,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语义编码为主)

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14、原型启发:是通过管处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他可以使人认识发生飞跃。

15、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16、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气质:指一个人不一活动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里活动的动力特征。

18、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9、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0、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21、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2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3、绝对感受性:人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24、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提取(对应加工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25、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绘制的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

遗忘的过程不均匀,先快后慢。

26、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功能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不断完善;另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趋于相互协调。

27、人脑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是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28、知觉与感觉的关系:(1)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依赖于感觉,是感觉的深入。(3)感觉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4)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29、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①运用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组织教学②运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组织教学③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组织教学

30、意志薄弱的特征:受暗示性和独断性;优柔寡断和冒失;任性和怯懦;顽固或执拗

31、意志品质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3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心理测验、个案、经验总结法。

3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

34、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35、影响个性心理形成的因素(遗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

35、动机: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倾向。

学习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6、智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智力主要是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所构成。

33、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79、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应。

66、应激: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

6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②成长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③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类的各种基本需要时相互联系的、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的实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启发: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基本生理、安全需要,不能只强调学习。

37、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协调,心境度好;(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 (5)适应环境;(6)保持人格完整;(7)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与性别特征。

38、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入学适应不良;学习心理问题:学习疲劳、

学习焦虑、厌学;人际关系失调问题;不良人格问题:偏激、嫉妒、孤僻、自卑、神经质)

39、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多动症;神经性厌食症;学习困难综合症;

品行障碍;神经症:恐惧、焦虑、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瘴症)

补充:

1、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指人的注意持久的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它反应的是注意品质的时间特征。(与注意分散相反)

2、记忆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是由其他事物或语词唤起的。

3^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解答部分

如何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1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教师在制作、使用直观教具时,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② 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 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可以用彩色粉笔;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挂图时,可以将其中不需要学生看的部分遮住;制作教具时, 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上突出出来等。③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④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不要在需要学生感知的对象周围画上与之类似的线条或图形,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留空或用色彩区分;板书时,章与章、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讲课时,语言流畅,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⑤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只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既看乂听,能记住65%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所制约。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3、简述意志的培养?

%1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③参加实践,获得经验④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⑤融入集体, 获得归属感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树立榜样;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竞赛考试及评比;

5、怎样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④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⑤活动有助于记忆

6、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⑴区别:①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②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表现晚③气质的可塑性弱,性格的强④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⑤气质表现范围窄,性格表现范围宽。

⑵联系:①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的方式③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7、知觉的特性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对象则作为背景而知觉比较模糊。

知觉的理解性,指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

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像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

8、思维的特性

思维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能以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推广,反映事物之间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9、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情绪状态、动机强度、思维定势、功能固着、迁移影响、原型启发、个性特点。

10、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各种活动中都有一个动机最佳水平问题。动机不足或者动机过强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动机最佳水平因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 而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并且这一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一般说,越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这种现象称为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I、遗忘量随时间递增。2、遗忘量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3、24小时内的遗忘量约为2/3。4、与识记无意义材料一样,识记有意义材料也符合该规律,虽然遗忘曲线不同,但总趋势相同。8、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或广度)、注意的紧张性(或强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变动、刺激的对比。(2)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

10、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3)注意活动的组织。(4)内外刺激的干扰。(5)个体的意志力。

II、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七大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动机冲突都有哪些?怎样理解?

动机冲突有四种: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双趋冲突:当个体具有分别追求2个目标的2个动机,但又必须作二择一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2)双避冲突:当个体想分别躲避2个目标的2个动机,但又必须作二择一的回避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3)趋避冲突:当个体面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2种动机,但又必须做出取舍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4)双重趋避冲突:当个体面临2个甚至2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便发生这类冲突情境。

13、动机规律在教书育人中如何运用(1)提高教学水平。(2)明确学习目标。(3)给予学生及时和适当的反馈。(4)正确应用强化。(5)提供成功机会o (6)引导学生对学业失败进行正确归因。(7)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14、简述情绪状态有哪些?情绪状态有3种:心境、激情、应激。

(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5、气质类型有哪些?特点分别是什么?

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直率热情;情绪产生快而强,冲动不易约束;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

(2)多血质:活泼好动,行动敏捷、灵活。易动感情,

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易适应新环境。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易转移。轻率不沉着。

(3)粘液质:安静沉稳,反应较慢,不灵活。情绪发生慢而弱,不易转移注意,不易冲动。

自控力较强,但因循守旧,执拗,淡漠。

(4)抑郁质:观察精细,敏感,反应缓慢,动作迟钝,多愁善感,不善与人交往,胆小、孤僻、忸怩,遇困难易畏缩。

三、论述部分

1、作为教师,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从下面4个要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提高教师教学质量o (2)改善教师德育效果。(3)提升教师科研水平。(4)改善教师自身素质。

2、结合记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习过后应如何科学复习

从下面4个要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因此知识学完后,及时复习有利于识记材料在急速遗忘前获得必要巩固。

(2)合理复习:记忆材料的数量影响记忆效果,可集中复习或分散复习。可以集中一段口寸间整体复习,然后分散复习逐个知识点。当然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每次复习数量不能太多。

(3)经常复习:遗忘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经常复习才能有效地遏制遗忘,使信息得到巩固。随着识记材料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逐渐减少,复习时间间隔先短后长。

(4)复习方法多样化:复习是对知识主动的编码,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因此复习时可看书看笔记,可写写画画,可整理与思考相结合,可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可发挥感觉多通道的作用,可采取多种类型的联想方法,可多进行原场合回忆。

3、结合自身,谈谈如何提高记忆力

从下面4个要点,结合自己展开论述

(1)综合完善策略:从影响记忆的各个方面(内因、外因)加以改进,从整体上提高记忆功能。

(2)心身调节策略:要增强自信心、要调动积极性、要调节情绪状态、要集中注意力、要保证充分睡眠、要注意适当营养。

(3)记忆材料的优化处理策略:转化记忆材料的性质、简化记忆材料的数量、系统化记忆材料的内容。

(4)记忆痕迹的有效建立策略:初建痕迹、加固痕迹、不断强化痕迹。

上述每个小点都要参考课本和自己的情况,展开论述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从下面6个要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强化创造意识(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并重(3)积累创造素材(4)学习创造技法(5)

培养创造个性(6)形成创造氛围

5、在教育活动中,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从下面3个大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注意讲演技巧、注意板书和课件技巧、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注意教具的使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间接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合理组织注意活动。

(3)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

引发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活动水平。

6、什么是情绪?怎样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方面,往往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

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可从下面3个要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排除苦恼

铲除苦恼根源、改变认知角度、适当宣泄情绪、调换环境、睡觉休息。

(2)学会制怒

要拓宽心理容量、要具有防怒措施、

%1消除紧张

降低动机强度、强化自我意识、进行放松操练、实施“焦点转移”、重视“舌尖现象”、保证考试前休息。

7、论述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从下面3个大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要正确认识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意义

%1良好的情感有助于人格的完善②良好的情感有助于身心的健康③良好的情感有助于学业的提fWj

(2)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3)要提高情绪修养水平

%1排除苦恼:铲除苦恼根源、改变认知角度、适当宣泄情绪、调换环境、睡觉休息

%1学会制怒:要拓宽心理容量、要具有防怒措施

%1消除紧张:降低动机强度、强化自我意识、进行放松操练、实施“焦点转移”、重视“舌尖

现象"、保证考试前休息

8、当你的朋友失恋或考试失败时,你如何劝慰与开导他?

劝慰与开导前,要弄清楚情绪发生的机制,有的放矢地调控其情绪。

(1)认识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

决定情绪的因素:个人需要、个人预期、认知评价。

(2)正确认识情感的价值

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身心的健康、学业的提高。

(3)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积极生活,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淡化负性情绪,通过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的陶冶,感受各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4)发挥情感的功能

情感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迁移功能:把失恋或考试失败的负性情绪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寻求其它交往或学业的成功

(5)帮助朋友提高情绪修养水平

%1排除苦恼:铲除苦恼根源、改变认知角度、适当宣泄情绪、调换环境、睡觉休息、降低动机强度。

%1学会制怒:拓宽心理容量、增强意志力量。

%1消除紧张:降低动机强度、强化自我意识、进行放松操练、实施“焦点转移”、重视“舌尖现象”、保证考试前休息

9、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从下面5个要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1)遗传的作用:生理特征(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成熟(早或晚)、性别。(2)家庭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哪一种?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忽视型)

%1家庭结构:出生顺序、独生子女、大家庭、破碎家庭

(3)学校因素:①班集体的影响②教师的影响③同伴群体的影响

(4)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中的形成作用

(5)社会实践活动对性格的作用

(6)自我教育在性格中的形成作用

四、补充部分

1>两大主义学派

构造主义: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

(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3)实验内省法。

行为主义:华生的主要观点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

2、知觉的规律

接近因素规律、相似因素规律、完整倾向规律、好图形因素规律、好的连续因素规律、共同命

运规律、定势因素规律、经验因素规律。

3、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

(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因素,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注意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注意。

(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像,保持持久注意。

4、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同:注意从一个对象离开到另一个对象。

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分散”无目的、不该转移却转移。

5、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动机和情绪、知识经验、原型启发、个性特征、功能固着、定势。

7、气质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论述)

(1)发挥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良好的品质;

(2)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

(4)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

(5)教育学生完善自己的气质。

以上个点逐一展开分析

8、记忆表象的作用

(1)记忆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2)记忆表象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3)记忆表象在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

9、论述自我控制与意志控制的关系

意志控制与自我控制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从联系上看,意志控制与自我控制在本质上都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控制的作用;从区别上看,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着重点也不同。意志控制是人通过对其心理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使自身的心理及行为朝着预定的目的发展,以实现对环境或自身素质的改变。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从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角度对人的意志行为进行考察,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一致的过程。意志控制着重于人是如何意识、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而自我控制则着重于人是如何意识,调节自己的意志的。因此,人对自己意志的监控与调节是否得当取决于人的自我控制力,并且从根木上说,自我控制能力影响着意志行动的效果。

10、失控后如何应对

合理认知;改善情境;总结经验;调节抱负水平;寻求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