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2009年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参考

目录

1.影子

2.“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3.纸的再认识

4.用眼卫生

5.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6. 弹弦听音

7.泥石流

8.怎样从教室内撤离

9.辨认方向

10.火灾中的烟雾

11. 校园尘降的研究

12.寻找夏天的足迹

1.影子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影子的特点与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关于影子与测量的实践活动,有条件地应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要亲自实践一下,关于被测物高度可以酌情选定。

同时准备有关的投影图片与实物,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提高活动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

(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一则谜语和影子图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 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②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1个手电筒、1块6×8厘米透明塑料板、一块大橡皮、1根2米长的竹竿等活动器材。3张A4白纸、学生用剪刀、胶带、直尺等活动用具。

③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的产生条件、特点及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进行三项实验,分别为:

实验一

是通过“影子产生的条件”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即必须有光源,那个产生影子的物体必须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

实验一是全课的基础,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让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试,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实验二

是通过“影子哪去了” 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生活实践中有时不需要影子时采用的办法。

实验二可以从医院手术室讲起,启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实验三

是通过“影子与测量”的实验最后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是具体的实践活动。

对于三年级学生实践难度较大,要先在室内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然后再到操场进行实践活动。活动中要及时指导和交流学生中的好作法。

关于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也是较为困难的,属于数学比例问题,活动中可不涉及这些问题,在具体数字中去比照求得答案。

要做好“思考问题”栏目的指导。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既总结了全课的三个实验,又把课题研究做了相应的结论。

要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以加强对课题结论的理解。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影子”计时的研究,要做好准备工作。画影子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因时因地制宜。半日内完成这项研究也可行。

适时结合图5与图6进行教学活动。

2.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实践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2)本课建议用2课时。

五、背景资料

1.影子:

光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它不能绕物体前进,如果某些物体挡

在光波的道路上,那么光就受到阻挡,形成影子。

2. 无影灯:

它的构造是在它很大的圆形灯罩里,交错排列着几个到十几个灯球,每个灯球里有一个镜面灯泡,把光线均匀柔和地反射到整个灯球上。这样,各个灯球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同时又不留下任何影子,因此取名“无影灯”。

3.在阳光下,谁能甩掉自己的影子呢?就连最快的火箭也办不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极快的。如果光比火箭跑得慢,影子就会被甩到后边去了。

17世纪以前,由于人们错误地认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

现代科学测定,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 792 458米/秒。

通常近似地认为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光在其他媒质中的

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4.公元前6世纪,埃及人给来埃及访问的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出了个难题,要他量出金字塔的高度。泰勒在自己的影长恰恰等于身高的时刻时开始测量,他量出塔影长,再加上已知的塔底长,就测出了金字塔的高。

2.“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光的直进原理与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下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直进原理,了解原理的应用相关内容。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教师演示实验用的手电筒光不要太强,使用 5W台式电灯一盏要注意安全,用手电筒去掉反光罩作为光源代替5W台式电灯效果好。关于人们利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有条件地应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要亲自实践一下,并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实验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

(1)关于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与分析。

(2)应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一则成语故事和插图,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光的直进原理与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向学生解释一下“直进原理”意思。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按小组准备厚纸一张(A4纸大小)。

②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进行有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直进原理,的实验,研究应用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本课分三个环节分别为:

第一个环节是实验一“黑暗中能看见东西吗?”

是通过观看盒里放上块橡皮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能看见东西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物体能将光线反射到我的眼中,我们才能看见物体。第二点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运用视频课件演示来突破难点。这是全课的基础,教师要下力气解决好。

第二个环节是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

是通过“用纸卷一个细直筒,在距离灯光6米以外观察台灯光”和“观察墙上标志物”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实验中观察的光源要暗一些,注意用眼卫生,光不要刺眼。

本环节中共包括四个实验,其中①和②两个实验是证明光源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而③中的两个实验是证明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此点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加大力度突破此点。

第三个环节是通过两个事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实践应用。第一个事例可以借助课件或枪的模型进行教学。第二个事例,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实践操作,要先在室内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然后再到操场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既对课题研究做了相应的结论,同时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实际应用做了一些说明。教学中要把握好,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照应课的导语,做到首尾呼应,解释成语的科学道理。

2.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实践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各项实验要注意安全和用眼的卫生。

(2)实验要任每个同学都参与,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注意严格的光直线传播的基本定义的内容(见背景资料)

(4)本课建议用1---2课时。

五、背景资料

1.光的直进原理的基本定义: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源:

凡是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光线:

通常所说的一条光线,实际上是指一束很细的光。我们并不能把光源发出的光切割成一条一条的光线。光线是为了便于描述光的直线传播而引入的一种抽象的几何线,是一种理想模型,有了它就可以借助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光的传播。

4.“凿壁偷光”的故事

西汉时代有一个穷孩子,名叫匡衡。他家境贫寒,没法上学。匡衡人穷志不穷,他向别人借了书,想晚上回家看书,可是他又没钱买灯油。他的邻居生活条件好,夜里点蜡烛。匡衡便在墙上打一个小洞,让一小束光穿洞而过,他就借这束光来读书。好心的邻居发现了这个秘密,便每晚请他到自己屋里读书。后来,匡衡终于成了杰出的人才,当上了汉元帝的丞相。

5.关于光的直进原理的应用:

(1)木工在检验木条是否平直时,往往闭住一只眼。把张开的眼睛放到木条的一端,沿着木条的边缘望去,如果边缘成了一点,就说明边缘上的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在利用光的直进原理。(2)栽树,要想栽成一条直线,也可以应用光的直进原理。

(3)用枪射击时,也要用上光的直进原理。射手瞄准时,要用眼睛从照门往准星和目标望过去:“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准星,三点;联成一条线,目标能击中。”这个原理很简单,当目标、准星和照门中央叠合为一点时,必定是三点成一线,子弹便能击中目标了。

3.纸的再认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纸的再认识”的实验学习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纸张特性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寻找生活周边的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及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其中原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验的结论,对几种纸张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按教材要求准备好实验器具及相关材料。并对教材中的实验逐个亲自做2—3次,以便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分辨纸张的纵向与横向是本课的难点。

2.掌握三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会分析其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探索活动”

实验一:纸张撕扯的实验

图2:把截下的纸,一定要帮助学生用笔标明纵向和横向。否则实验结果适得其反。

教材中图4是纵向撕扯。

图3是横向撕扯。

同样,笔记本用纸和面巾纸也必弄清它们的纵向和横向,这样才能发现这三种纸张的规律。

实验二:纸张的抻拉实验

图5:把裁下的纸条,从纵向剪下的纸条,一定要立即标明纵向,从横向剪下的纸条也要立即标明横向,否则实验结果适得其反。

同样,笔记本用纸和面巾纸也要弄清它们的纵向和横向,以便能正确地发现这三种纸张的规律。

实验三:纸张的吸水性

对三种不同的纸张滴上一滴红色水后,认真仔细观察红色水滴扩散得快慢,自己总结出哪种纸吸水性最强或最弱,总结出三种纸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的关系。

2.“探索发现”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的探索课题:几种纸张的三个特性。

3.“探索延伸”

练习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的设计,“三种纸张的弹性实验”、“三种纸张透光性的实验”,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及设计能力。为扩展到了解其它物质特性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4.小资料:

在造纸过程中,液体纸浆流过“过滤网”是以每小时约90千米的速度流动,由于纸浆中90%都是水,过滤网的运动带动纸浆中的纤维朝同一方向运动,因而形成了纸张纤维的纵向。

4.用眼卫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我们眼睛的作用和造成我们视力下降的原因,并了解眼睛保健的

重要性。

2.通过以“用眼卫生”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用眼卫生方面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使自己珍爱眼睛,保护视力,营造科学用眼的环境,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3.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视力保健的资料

2.采访周围戴眼镜的人,体会视力较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

3.蒙眼睛用的布(可用不透明的围巾代替)。

4.扫帚、笤帚、皮球等实验用品

5.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拟定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问卷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在课上统一完成,先讲明要求和操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人体感觉器官中的两只眼睛,是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器官,因人们有80%以上的信息是由眼睛获得的,本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给自己眼睛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性。从小爱护自己的眼睛,科学用眼,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个谜语是这样的:“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猜它是我们感觉器官中的哪一个?”或直接运用谈话导入的方法直接导入也可:“同学们,眼睛是我们感觉器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我们又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探索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眼睛是我们身体中重要的感觉器官,了解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同时也要了解眼睛保健的重要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收拾书包比赛。方法是:一共要收拾两次书包,第一次睁着眼睛收拾,第二次闭上眼睛收拾,让同学体会速度和收拾书包过程中感觉上的不同。也可以让同学交流课前同学们自己查找的关于“眼睛”的资料,在交流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的模型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

(3)探索活动

① 在进行实验一的活动中

ⅰ 一定要让同学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同时课桌椅一定要移开,远离实验的同学。

ⅱ 在上课时如果我们受条件所限不能进行这四项实验时,教师可随机进行实验内容的替换,如可让同学蒙上眼睛进行穿脱外衣、收拾文具盒、捡掉在地上的橡皮等等。或者还可以玩孩子们喜欢的“贴鼻子”的游戏。

ⅲ 在实验观察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自己的真实感觉,不要只是让学生感觉到蒙着眼睛好玩,使实验流于形式。

ⅳ 在引导学生说一说视力若视力出现障碍,会给人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中,教师最好要在上课结束时给学士留一项调查的作业:采访你身边戴眼镜的亲朋好友或邻居,戴眼镜对日常生活学习是否有影响,也可请班中戴眼镜的同学谈一谈自己戴上眼镜后的亲身感受。

② 在进行实验二的活动中

ⅰ 图5不要让学生看的时间过长,也可在看完图5后让学生稍事休息,在讨论“哪些特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学生说出即可,不要求答案上的统一。

ⅱ 在观察图画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图中通行的做法是否妥当,对眼有什么影响还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此题的回答中还可以联系自己日常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不足,今后怎样做。

③ 在调查研究中

ⅰ 此调查问卷只是参考,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本学校和学生的自身情况,自行拟定调查问卷。

ⅱ 调查时可调查自己班同学也可调查外班同学,但不可影响其它班同学上课。

ⅲ 教师要恰当的教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时注意文明用语。

(1)探索发现

在分析调查问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达到调查的目的,教师不要自己直接给出答案。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选择A多的同学都非常重视用眼卫生,一般视力都比较好。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必须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探索延伸

在充分学习和实验后,引导学生自己谈学习后的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汇总

①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做眼睛保健操

②我们应该如何做眼睛保健操

③在读儿歌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读儿歌你读懂些什么?最后要熟读成诵。

1.课堂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此项内容要注意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和语文老师接洽,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增加调查问卷的起草等

②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教师要注意保护。

③结论是在学生充分活动探索后自己发现并得出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

④建议一课时完成。

五、背景材料

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爱眼日宣传口号

★ 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人们的眼睛

★ 视力1.5不等于没有视疲劳

★ 儿童斜、弱视,切莫错过6岁以前最佳矫治年龄

★ 孩子总眯眼,尽早去查眼

★ 青光眼可致盲,早期防治极重要

★ 任何眼镜对眼睛都有害

★ 不合格眼镜已成公害

历年“全国爱眼日”活动主题

1996年6月6日首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1997年6月6日第二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老年人眼保健”

1998年6月6日第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眼外伤”

1999年6月6日第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0年6月6日第五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见光明”

2001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2002年6月6日是第七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2003年6月6日是第八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护眼镜、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

眼睛的构造

眼睛的构造由眼球和保护眼球的附属器官两大部分组成。

(1)眼球:眼球的构造十分精巧,其前后径成人平均约为24毫米,可分为球壁和球内两部分。眼球壁最外面一层为外膜,外膜的前1/6透明无色,稍前凸,称为角膜,后5/6为白色纤维膜,称为巩膜。眼球壁最里面一层为内膜,内膜和外膜之间的一层为中膜。中膜为色素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3个部分。眼球的内膜又叫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系统。眼球内容主要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其中玻璃体充满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占眼球内腔的

4/5,约4.6毫米,内含水分约99﹪,起着支撑眼球壁的作用。晶状体好像一块又面凸起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它的功能是将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2)眼睛的附属器官,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眼肌和泪器。①眼眶,是容纳眼球的骨腔,呈漏斗形,尖端向后,底边向前,尖端有视神经和眼球的血管通向颅中凹。②眼睑。俗称眼皮,上下眼睑内外侧连接处叫内眼角和外眼角。③结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分为睑结膜和球结膜,分别覆盖在睑板和巩膜的表面,结膜有润滑眼球和保护眼球的作用。④眼肌:眼球共有六条眼外肌,分别为内、外、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眼球靠这些肌肉维持九个方面的正常转动。⑤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内,形似扁桃。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1.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眼保健操的发展史:

据了解,眼保健操是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室刘世铭主任自创的。当时有8节,不但有文字说明介绍怎么做,还配有穴位图。同年,北京市景山学校、北门仓小学、28中等学校开始试做这套眼保健操。

刘老师对中医按摩有很深的造诣,他自身有眼疾,在平时的摸索中,创建了一套眼保健操治疗自己的眼疾,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此时,正值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进行视力普查,调查结果很令人着急。市卫生防疫站医生和教育局领导多方查询得知刘世明自创的保健操,于是他们积极研究、探讨,终于创出了8节的眼保健操。眼保健操与课间操一样,是一群众性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眼保健意识,调整眼及头部的血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的疲劳。”

1972年,为了让眼保健操更容易掌握,眼科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简化。最终将8节简化成5节,并做了部分改动。在北京,1976年,专家们又开始为眼保健操拍挂图、灌唱片。最后选中了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一名女生录口令。这5节操从1972年起,延续至今。

改编后的操由上海眼病防治所编,1982年由教育部等十部委向全国推广。眼睛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人体视觉器官。祖国中医理论研究证实,人体十二条经络均与眼睛有密切联系。当身体任何一条经络发生障碍时,都对眼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套新编眼保健操,通过对不同穴位的不同按摩手法,以达到通经络,养气血,消除劳,增进视力和预防近视的功效。全操共分六节,均为四八拍,用4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完。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实践表明,眼保健操同用眼卫生相结合,可以控制近视眼的新发病例,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

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实践表明,眼保健操同用眼卫生相结合,可以控制近视眼的新发病例,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

眼保健操总要领歌

指甲短,手洁净。遵要求,神入静。穴位准,手法正。力适度,酸胀疼。合拍节,不乱行。前四节,闭眼睛。后两节,双目睁。眼红肿,操暂停。脸生疖,禁忌症。做眼操,贵在恒。走形式,难见功。另外,在网上流传着“眼保健操对眼睛有害”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在推行眼保健操,而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却排世界第二,小学生为28%,

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不做眼保健操的美国,近视率却只有25%。“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眼保健操对视力有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崔义祥说。

拓展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9414360844.html,/office/756/991/2694/200512/119197.html 用眼大本营

https://www.doczj.com/doc/9414360844.html,/eye/天天营养

https://www.doczj.com/doc/9414360844.html,/ybbj/kxyy/39健康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14360844.html,/EYE/YYYWS/大众健康网

5.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探究活动,引起学生对热空气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求知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道理,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热空气上升在生活应用方面的知识。

二、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

2.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做好分工。

3.做好安全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生活中的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引出“什么是热空气的上升?”的问题,进而提出探索主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研究热空气的上升现象”,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

教师准备:2个纸杯、线绳、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蜡烛、细木条、铁架台。

② 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活动中注意安全。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主要由实验展开活动。

① 体验热空气上升

实验器材通过试验,让学生了解两种方法试验结果不同,手放在燃烧的蜡烛上方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一

缕热气象上升,而手放在蜡烛侧面没有这种感觉,说明热空气向上升。

② 验证热空气上升

让学生通过用塑料袋装热空气并释放塑料袋的实验,进一步验证热空气上向上升的。

③ 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这就是热空气会向上升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大气中风形成的原因是热冷空气流动的结果。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既总结了全课的三个实验,又把课题研究做了相应的结论。进一步总结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和原理。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通过观察图和阅读文字材料,了解热空气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

2.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细心做好分组实验组织工作。

(2)安全教育要十分注意。

(3)本课建议用1课时。

五、背景资料

春天时,暖暖的太阳照在原野上,照在屋檐上,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人,你会看到田野上、屋檐上似乎有淡淡的影子,袅袅地上升,这是什么?这就是热空气的影子,也就是说你看到了空气的影子。

晚上,在桌子上放一个点燃的蜡烛,让它们距墙 60 多厘米远,然后把屋里的灯关掉,站在离墙 1—2 米远的地方,打开一个手电筒,使它的光穿过烛光照在墙上。在蜡烛阴影的上方有一个淡淡的影子不断地摇动,这就是蜡烛上方热空气的影子。

能看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有时会有许多益处。汽车、飞机、火箭、子弹等都在空气里运动,它们搅动着空气,形成旋涡,这些旋涡会影响它们的运动,但是这些旋涡看不见,如果能看见这些旋涡,我们就知道如何改进这些运动体的形状,以减少空气的阻力。而利用上述类似的方法就能看见空气的阴影,科学家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从这淡淡的影子里看到了许多东西。

6. 弹弦听音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琴弦的变化而引起音调变化”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中“声学”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弦乐的琴弦的变化而引起声音音调变化的条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

关于三种音调变化的实验,由于线的质量、纸杯的质量、重物的轻重等的不同,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

分的反复实验,再选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同时尽可能准备好“探索延伸”中的两种乐器,这样使活动更具有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活动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导语和乐器演奏图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有条件可以播放一些合适的视频课件或者操作一种弦乐器,让学生感知乐器音调变化是怎么引起的?可以展开讨论。让学生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以此为“假说”导入新课。

比如:弦的粗细、松紧、长短会引起音调变化。由此进行设问,带着问题进入研究。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了解弦乐器的琴弦的变化而引起声音音调变化的条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

质量较好的纸杯3个、曲别针3枚、65厘米长粗线绳与细线绳各1根、10厘米线绳1根、相同重量的小重物10个。

② 做好小组实验分工

③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改变琴弦(线绳)的松紧、粗细、长短变化研究引起音调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由实验器材与三项实验展开活动。

① 制作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制作要求学生按步骤顺序进行,掌握结扣的距离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提醒学生认真仔细的去完成。要求学生给纸杯扎小孔一定要垫好橡皮,小孔不要太大,能穿过细线即可。

② 实验一

是通过“琴弦(线绳)的松紧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随着琴弦逐渐绷紧,弹出的音调的变化情况。

实验一是全课的实验技能的基础训练,教学进程不要太快。

在教学活动中,配合使用乐器(如二胡)进行验证教学效果会更好。可以让学生研究乐器琴弦的松紧变化是如何调整的,再进行验证实验。

③ 实验二

是通过“琴弦(线绳)的长短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琴弦长短变化,弹出

的音调的变化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继续配合使用乐器(如二胡)进行验证教学效果会更好。可以让学生研究乐器琴弦的长短变化是如何调整的,再进行验证实验。

④ 实验三

是通过“琴弦(线绳)的粗细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随着琴弦粗细变化,弹出的音调的变化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继续配合使用乐器(如二胡)进行验证教学效果会更好。可以让学生研究乐器琴弦的粗细变化是如何安排的,再进行验证实验。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既总结了全课的三个实验,又把课题研究做了相应的结论。

要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以加强对课题结论的理解。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选用两种乐器,京胡和扬琴进行延伸研究,也是实践活动。一定要使用乐器实物进行教学,可以换用其它弦乐器。

2.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实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2)关于实验用杯,将纸杯换成薄塑料杯,实验效果会更好。

(3)本课建议用1课时。

五、背景资料

1.音调:声音不但有强弱,而且有高低。声音的高低程度叫做音调。

2. 弦乐器是靠琴弦振动产生优美动听的乐音的。弦乐器的弦线越短,发音越高;弦线绷得越紧,发音也越高;弦线越细发音也越高。

3.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的。

琴轴: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到调整琴弦松紧的作用,即调整音高的作用,

二胡钢弦应是一粗一细,粗的一根称作内弦(也叫老弦),细的一根称作外弦(也叫子弦)。

4. 扬琴,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扬琴的结构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7.泥石流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为内容的学习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制作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而得出正确认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总结实验中应注意事项,以便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关于草皮的准备可能有一定困难,教师可研究选择代用品,但课前必须检测实验效果。泥土中要有些小的石子则效果更好。

准备播放有关泥石流的视频资料。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

(1)培养学生对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对泥石流自然灾害的预防。

教学的难点是:

(1)学生对泥石流成因的实验和认识。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通过观看插图和读文,使学生初步认知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激起研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世界上大的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或者展示相关图片,或者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泥石流灾害有个初步感知,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②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适量的土,一把小铲子、两个矿泉水瓶、一块草皮。(可以用密插一些小棍等物品代替)两个长方形木板,(约20×30厘米)两个塑料盆(大小与脸盆相仿)。

③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课是通过模拟泥石流形成实验,研究泥石流形成原因与防灾办法,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进行三项活动。

① 制作山体模型:

实验器材制作要求学生按步骤顺序进行,提醒学生认真仔细的去完成。

② 实验一

是通过水冲山体模型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泥石流的成因。

实验一是全课的基础,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要在充分准备情况下开始进行实验,否则实验效果不佳的话,山体模型已经冲坏,不可能再重复实验。

注意“思考问题”中对实验的总结。

③ 实验二

是通过水冲第二个山体模型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泥石流的预防方法。

指导学生按实验要求认真进行实验。

注意“思考问题”中对实验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引导到防止泥石流发生方面来,为探索延伸栏目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既总结了全课的两个实验,又把课题研究做了相应的结论。

要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以加强对课题结论的理解。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根据泥石流的成因,引出预防泥石流的办法。提出

在山谷处修坝,减缓水的流速。

植树固坡。

修导流堤,将山水分流,以减少水量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方法进行,再配以视频课件为好。

2.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实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2)本课建议用2课时。

五、背景资料

1.泥石流为突然暴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这种洪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它来势迅猛,当泥石流爆发时,山鸣地动,响声如雷,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夹杂着泥沙、巨石混合成一股粘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沿陡坡奔腾而下,直到山下平坦的地方才停止下来,堆积成一片扇状石海。历时短暂,破坏力极大,常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它可以把良田变为荒漠,把果园变为泥塘,还会冲毁路基、桥梁、堵塞河道,掩埋房屋,甚至毁灭城镇,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2.世界上有近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国家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我国的泥石流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四川、云南一带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而日本,竟然有泥石流沟62 000多条,在春季、雨季经常爆发。

3.由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后,全球泥石流爆发频率急剧增加,发生逾百次。

4.1970年,南美秘鲁发生了一次冰川泥石流,5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冲入了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近3万居民全部遇难。灾难景象惨不忍睹。这次泥石流的威力甚大,它翻越了相对高度为100米的山岭,把一块3吨重的岩石移动了600多米。

5.1985年,哥伦比亚的鲁伊斯火山泥石流,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冲击了近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城镇、农村、田地,使哥伦比亚的阿美罗城成为废墟,造成2.5万人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

8.怎样从教室内撤离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怎样从教室里撤离”的方法学习,强化学生在灾害面前的求生意识,增强学生对紧急避险方法的体验,树立科学避险协作逃生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团结协作、遵守秩序、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2.通过模拟实验,形成在特殊情况下紧急避险、有秩序逃生的能力。

3.学习必要的逃生知识,学习制定逃生预案,掌握从教室撤离的正确方法和路线。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准备:硬纸巾盒1个、圆形中药丸塑料盒5个、棉线、剪刀、表

2.教师准备:各种灾难视频、教室俯视图、校园疏散路线图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发现有序撤离比盲目撤离生存几率大。

2.教学难点:设计班级遇险安全预案并演练。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要点及实施方案:

(1)引言

要点:首先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提出当灾难来临房倒屋塌,必须从屋内撤离到安全地带。引发学生思考离开教室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方案建议:在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一些突发灾难的视频,如:地震、火灾、洪水……

教师提问:当我们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了这些灾难,必须从室内撤到安全地区,怎样才能科学合理的离开教室,避免伤亡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室内快速撤离的方法” (2)探索课题:

要点: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谈谈撤离方案和注意事项,再提出探索科学撤离的最佳方案。

方案建议:

提问:你们都知道哪些快速撤离的方法?都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将主要方法写在黑板上)

提问:那么有没有一些科学的规律呢?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一下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要点:学生在课前完成分组并准备实验用品。

纸盒可选用纸巾的硬纸盒或稍大的药盒。

中药丸要大小一致由组长负责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活动过程:

制作活动器材:

要点:纸盒侧立,先画出比中药丸略大的圆圈,用剪刀剪出两个洞代表安全出口。

将棉线剪成30CM长的5段。用中药丸扣住棉线的一端,每个中药丸代表一个遇险人员。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圆洞代表出口,不要太大或太小,棉线要一样长,扣合要牢。(教师巡视帮助)

实验一

要点:教师先不要提示学生如何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5名同学每人捏住一根棉线,组长手扶纸盒,发出口令后同学们把药丸盒从盒子中拽出,代表人员从室内撤出,比一比哪组速度快。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大家一起拽可能会堵塞出口;由于相互碰撞棉线可能会脱落……

假如纸盒代表我们的教室,每个药丸代表一个人员,由组长发出“撤离”口令代表突发事件,大家按事先排序依次从教室撤离。比一比哪组速度最快,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汇报:(教师帮助学生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书上的三个问题)如:出口阻塞是什么原因,指出无序撤离;棉线脱落代表什么,可能在撤离过程中由于碰撞造成伤亡……

教师提问:通过模拟实验你们觉得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有序撤离、有预案、有演练……

根据我们的发现各组制定计划重新实验,记录时间。

学生活动:

汇报各组时间:

提问:我们的教室都有前后两个门,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

把药丸分成两组,分别放在盒的两个出口中,还按照我们发现的有序撤离方法,比一比时间提高了多少。

学生活动:

小结:我们发现多一个安全出口就能大大提高速度,所以我们教室的后门不能长期上锁。

实验二:

要点:从模拟实验向真实情况过渡,将发现的科学方法应用在实地演练中。注意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如了解教室、楼道、操场环境。不仅要制定出安全疏散图,还要学生说出理由。

方案建议:

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模拟实验发现科学撤离的方法,但真实环境中是不是有效呢?我们在教室中演练一下吧!

讨论:在演练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要注意什么?

出示并讲解教室俯视图

提问:你们能设计出我们班的合理的撤离路线图吗?

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方案,小组间相互点评,并按照最佳方案演练。(注意不要喧哗影响其他班教学)

总结:把我们的预案图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要经常演练。

(4)探索发现:

要点:回顾探索活动,提升为经验,总结出要点。

方案建议:

谈收获,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要想在灾难来临时确保你的生命安全,快速离开室内我们总结出一些好方法,回家后就用今天的方法给你的家庭设计一个安全撤离预案。

(5)活动延伸:

在不同灾难发生时还有一些不同的求生方法,读一读小提示,并收集更多好方法。

2、课堂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演练时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

五、背景资料

1.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走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子、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青少年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青少年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青少年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2、火灾自救常识

1、如果身上的衣物,由于静电的作用或吸烟不慎,引起火灾时,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滚翻将火压灭,但注意不要滚动太快。一定不要身穿着火衣服跑动。如果有水可迅速用水浇灭,但人体被火烧伤时,一定不能用水浇,以防感染。

2、如果寝室、教室、实验室、会堂、宾馆、饭店、食堂、浴池、超市等着火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逃生。

(1)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

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人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注意:不要顺风疏散,应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火的侵害。由于着火时,烟气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2)遮盖护身法。

将浸湿的棉大衣、棉被、门帘子、毛毯、麻袋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但注意,捂鼻护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封隔法。

如果走廊或对门、隔壁的火势比较大,无法疏散,可退入一个房间内,可将门缝用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它织物封死,防止受热,可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延长等待救授时间的目的。

(4)卫生间避难法。

发生火灾时,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低,可用水泼在门上、地上,进行降温,水也可从门缝处向门外喷射,达到降温或控制火势蔓延的目的。

(5)多层楼着火逃生法。

如果多层楼着火,因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水溜子、雨蓬逃生,也可采用绳索、消防水带,也可用床单撕成条拧成粗股绳索连接代替,但一端紧拴在牢固采暖系统的管道或散热气片的钩子上(暖气片的钩子)及门窗或其它重物上,在顺着绳索滑下。

(6)被迫跳楼逃生法。

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低层楼可采用此方法逃生,但首先向地面上抛下一些厚棉被、沙发垫子,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3、火场求救方法

当发生火灾时,首先拨打119报火警并在窗口、阳台、阴台、房顶、屋顶或避难层处,向外大声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打手电筒、打火机等物品的声响、光亮,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为逃生争得时间

9.辨认方向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辨认方向”为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认定方向等身边科学方面的学习兴趣,了解认定方向的科学知识。

2.通过认方向活动的探究,了解认定方向的方法,提高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指南针的知识。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关于指南针的实用应经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以便在课上能较好的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以及认识方向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

(1)指南针的使用。

(2)“活动延伸”栏目中的内容研究。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从“航海、野外工作、日常生活……都需要辨认方向。辨认方向很重要。”的意义入手,讲明辨认方向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怎样辨认方向”,是研究辨认方向方法的一节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教师要准备播放有关辨认方向的视频资料和有关图片。

②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指南针。

③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进行有关辨认方向的实践和研究、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杜浔中心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班级:三年班 执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1个班,有10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 三、实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大集合服装店过去5天制作75套服装,现在每天制作18套,现在比过去每天多制作多少套服装? 一筐梨重25千克,一筐苹果比梨轻5千克,一筐香蕉比苹果重10千克,一筐香蕉重多少千克? 幼儿园买了15盒铅笔,买的蜡笔比铅笔多3盒,买的水彩笔是蜡笔的2倍。买了水彩笔多少盒? 妈妈今年32岁,比小玲大24岁,奶奶72岁。奶奶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一个灯箱广告牌的长是80厘米,宽是4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一张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用这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8米,宽8米。(1)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花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学校图书室要添置一批新书。《科学与发现》每套2本,每本4元。《数学故事》每本9元。《童话故事》每本38元。(1)用279元可以买多少本《数学故事》?(2)用450元买12本《童话故事》够不够?(3)用160元可以买多少套《科学与发现》? 每根不锈钢管8元8角,每根塑料管1元2角。一根不锈钢管长1.2米,一根塑料管长0.8米。(1)用小数表示两种水管每根的价钱。(2)一根不锈钢管比一根塑料管长多少米?一个正方形棋盘的边长是60厘米,要在棋盘上压一块与棋盘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出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样围?有不同的围法吗? 有载重2吨、5吨、9吨的卡车各一辆。共有180吨货物。每种卡车各需要运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 玫瑰花每束4枝,每枝2元。百合花每束9元。郁金香每束18元。(1)鲜花商店一天卖百合花的收入一共是810元。这一天共卖出百合花多少束?(2)用160元可以买多少束玫瑰花?(3)用500元买30束郁金香够不够? 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粉6千克,要磨面粉126千克,需要几小时? 学校买来2000本练习本,分给16个班,每班120本,还剩多少本? 小刚家今年1-3月份共用电990 千瓦/时,小刚家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千瓦/时? 手工课上,老师计划把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发3张彩色纸,实际上同学们是分成了6个小组活动的,那么每个小组可以得到几张彩色纸? 三年级同学收集了184千克废报纸。用32千克废报纸可以换4棵树苗,他们收集的废报纸可以换多少棵树苗? 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每箱5千克,第二天运来1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千克饼干? 同学们浇树,每人浇3棵,24人浇完。,几人浇完?(先补充条件再解答)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背心,每箱20件,每件24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背心,每箱20件,一共卖了1400元,每件多少元? 1、有47千克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同学们去划船,男同学去了37人,女同学去了34人,每6人坐一条船。一共 需租多少条船? 3、王老师用100元买了3个排球,还找回4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 500千克=()吨5米=()分米=()厘米20毫米=()厘米 6时=()分120秒=( )分36个月=()年 ()=240秒 8小时=()分 2. 93里最多有()个20。719里最多有()个90。180里最多有()个40。 3. 805的6倍是()。1120是8的()倍4213÷8的商是( )位数 4. 252÷4商的最高位是()位。 5.250×8积的末尾有()零,积是()位数。 6.一列火车7小时行了525千米,求(),就是 7. 某工厂9月份(30天)节约用水720吨,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吨。 8.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5时20分是(),晚上12时是()时。 9..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分别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4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乘的和。() 2.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有三个月。 3.一个四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4.240--60×4=0 () 三算一算.共32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0分 5.7+9.6= 15×60=100÷25=50×15= 3600÷9=563×19=23×6= 100÷25=80×34=3600÷9=100÷50=60×9.1=3 6.5+3.65= 24×10=510÷3=84÷4=130×5=48÷4= 300-80= 2.用竖式计算。10分 680×15280÷6 3000÷7 3.用递等式计算。12分 78×25—896 100×(804—775) 453+805÷5(277+75)×2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 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200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200题) 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 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粉笔5瓶墨水,共花多少钱? 4. 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5. 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 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 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 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 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8)*60=480 480/(8+2)=48 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买。回家后,三 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 (7+5)/3=4 8/4=2 2*(7-4)=6 8-6=2

2018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30= 140÷ 5= 7= 60× 21×40= 300+400= 560÷ 4÷ 2= 125×8= 560+80= 56÷ 8+3= 0× 26-5×4= 4.8+7.9= 9.7-5.6= 2.用竖式计算,带 *要验算。 46= 21= 2.7+10.5= *89× 24× 3= 980÷7= 9.2-8.8= *615÷ 二、我会填。 1.四个小朋友每两个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次手。 2.644÷7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 3.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年是()年,二月份有()天。 4.小丽早上8:00到校,中午11:10放学,小丽上午在校时间是()小时()分。5.下午5时15分,用24时计时法是()。 6.35厘米=()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吨=()千克 3角5分=()元 7.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 一头大象重约 6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300 小明跑100米用时15 8.先写小数,再比较大小。 ()()()() 9.一个周长是36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10.把7.1、1.7、17、7.3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三、想一想,填一填。 教室实验室餐厅图书室厕所 四、我会画。 (下面每一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在格子纸上任画一个长方形并算出它的周长和 面积各是多少。) 五、下面是王强调查的本班同学喜欢的小动物情况,请你根据下表回答下面的 问题。 小兔 小松鼠 小白鼠 小熊

一组 4 2 1 2 二组 5 2 0 2 三组 2 1 3 3 四组 3 2 1 5 (1)一组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2)四组喜欢小白兔的人数比喜欢小白鼠的人多()人。 (3)王强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六、解决问题。 1. 同学们帮王爷爷摘黄瓜。共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2人,平均每人摘11千克,我们帮助王爷爷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 2.超市里的数学。 桃子 18.9元/盒帽子 9.8元/个台灯 180元/个茶叶 270元/3盒 (1)买一盒桃子和一个帽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2)一个台灯比一盒茶叶贵多少钱? (3)如果你有200元钱,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3. 5辆车一天可以送货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可以送货多少千克?有40吨货物,一个星期能送完吗? 4.一个长方形纸片,从中间剪开后正好是两个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分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全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全(保证三年级下册考来考去都是这样的应用题)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9.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10.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11.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12.公园里有黑天鹅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3.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0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1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1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16.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17.养鱼场去年放养鱼苗896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18.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 A. 2 B. 4 C. 3 2.小明中午上学时看了一下钟表,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 )。 A. 1:20 B. 4:10 C. 13:20 3.下面算式中,积比600大的是( )。 A. 99×6 B. 15×41 C. 12×49 4.下面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 A. 2020年 B. 2100年 C. 2050年 : 5.王叔叔乘火车从北京去沈阳,他在下面三趟列车中选择了最早到达目的地的那趟车。他乘坐列车的车次是( )。 A. T157次 B. D21次 C. D29次 二、填空题 6.少年宫在商场的(________)方向。小红家的西南面是(_________);学校在小红家的(_________)方向。小红从家去少年宫可以向(_________)方向走到医院,再向(_______)方向走到少年宫。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________) 黑板的周长大约是10(_______) 小刚卧室的面积大约是20(_______) 小青的身高132(________) 8.(________)÷6=40......5 107÷(_______)=3 (2) ( 时=(_______)日 20m2=(_______)dm2 700cm2=(_______)dm2 10.今年是2018年,全年有(________)天,去年有(________)天。今年“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五,今年的7月10日是星期(________)。 11.在○里填上“>”“<”或“=”。 ○ 1元○元 +○ 1米5分米○米 164÷4○272÷4 12.下图是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大全(最新)

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我和3位同学共搬了360本书,平均每人搬了多少本书? 2、暑假里小利坚持每天写36个大字,八月份,她一共能写多少个大字? 3、三年级3个班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我爱科学”活动,每个班平均分成4组,每组14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活动? 4、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5.兰兰从7月15日去夏令营,到下个月的9日回来,夏令营共有多少天? 6、一个化肥厂每天生产化肥150千克,7至9月份共生产化肥多少千克? 7、制伞厂要生产5000把雨伞,已经生产了12天,还剩2120把没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把雨伞? 8、副食店运来5箱色拉油共重150千克,每箱装6桶油,平均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9、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9时从甲地开出,19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棉纺厂5天织布250千米,照这样计算,16天一共能织布多少千米? 11、小红和小华跳绳比赛,小红6分钟跳612下,小华5分钟跳520下,谁跳得快些?快多少? 12、学校准备用一些钱买奖品,买90支钢笔,每支5元,剩下100元买笔记本。如果用这些钱只买每个8元的文具盒,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13、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粮店运来40袋,大米和20袋面粉,请根据有关信息提出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解答出来。 问题:? 14、大号运动服30元一套,小号运动服20一套。 (1)买25套大号运动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计算: (2)买45套小号运动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计算: (3)买15套大号运动服和12套小号运动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15、影院有25排座位,每排可坐24人。我们想组织600同学看电影,坐得下吗?你是怎么想的? 16、电影院有25排座位,每排可坐41人。我们想组织1000同学看电影,坐得下吗?你是怎么想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

小学英语期末检测模拟卷(第一册) 听力部分(40分) 一.听音,编号。(12分) ()()() ()()()二.听音,判断。(符合的打勾,不符合的打叉。)(12分)四.听音,写出相应数字。(听录音,把听到的相应数字写在横线上。)(6分) 1.() 2. ( ) 3. ( ) 4. ( ) 5. ( ) 6. ( ) 四.听音,连线。(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录音内容将人物与相对应的事物连线。)(10)

笔试部分(60分) 一、看图,读单词,写数字。(读单词,将对应图片的编号写在括号中。) (6分) ( ) ( ) 1 2 ( ) ( ) 3 4 ( ) ( ) 5 6 二、连一连。(20分) 三、看一看,画一画,涂一涂。(12分) 1、I . 2、 . 1、卷笔刀 铅笔 蜡笔 书 橡皮擦 2、身体 脚 腿 头 手3、紫色 黑色 白色 4、九 熊猫 风筝

3、 I . 4、 . 5、I a . 6、 . . 四、找出不同类单词,并将不同类单词圈起来。(5分) 1 2 3 4 5 五、看图填空(5分) 1. a . 1、 A. B. 2.I . 2、 A. B. 3. ? , . A. B. 3、 4., I a . 4、 A. B. 5. I a ? , . A. B. 5、 六、将下面各个句子,根据你的判断,填到对话的横线上,只填句子前的

4、 ! 5、 ! 6、 7、字母编号。(5分) A . . B ! C ’ . D , ! E . A : , ! B : A : I ? B : A : . B : ! A : I . B : ! A : . 七、正确书写下列句子或单词,并翻译。(7分) 1、’s ? 2、 I ? 3、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河北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 2. 锯条颤抖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 (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

实验器材:水槽、砂纸。 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 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 (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500题最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500题最全)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9.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10.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11.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12.公园里有黑天鹅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3.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0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1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1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16.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17.养鱼场去年放养鱼苗896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18.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 19.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 20.有一块土地,用来种西红柿,用来种茄子,其余用种西瓜。西瓜占地几分之几? 21.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 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22.48个同学去采集昆虫标本,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3.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24.上海市六月份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一填。 1、2018年是()年,这年的第一季度一共有()天。 2、4平方千米=()平方米 3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52.72读作:();十点零三写作()。 4、计算120×70,可以先把()和()相乘,得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个“0”。 5、早上如果太阳在你的左边,你的前面是()面、后面是()面。 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7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8、一辆汽车上午11:30从甲地出发,下午3:30到达乙地,途中一共用了()小时。 9、£7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2、黑板的面积是3()。 A.平方厘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3、13元6分写成小数是()元。 A.13.60 B.13.06 C.1.26 4、小剧场的观众席有47排,每排24个座位。这个小剧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1300人。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819是9的多少倍?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819-9 B.819÷9 C.819×9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64厘米。()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3. 9.26<9.62。() 4. 两个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5. 周长相等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小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通用版200道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通用版本 1、商店里有15筐苹果,10筐梨。香蕉的筐数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少4筐,有香蕉多少筐? 2、校园里有24棵杨树,18棵槐树。柳树的棵数比杨树和槐树的总数多6棵,柳树有多少棵? 3、小华有12张邮票,小明有15张邮票,小林的邮票是小华和小明总数的2倍。小林有多少张邮票? 4、三年一班图书角有36本故事书,21本科技书。这两种书比连环画多14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5、学校买了12瓶红墨水,买的黑墨水比红墨水少3瓶,买的蓝墨水是黑墨水的2倍,蓝墨水有多少瓶? 6、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20个苹果,梨比苹果少5个,橘子比梨多2个。橘子有多少个? 7、国庆节,同学们做了黄花环30个,绿花环比黄花环少12个,红花环有54个。红花环是绿花环的多少倍? 8、学校合唱组有35人,舞蹈组比合唱组多7人。两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9、操场上打篮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比打篮球的少3人,打篮球的和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10、动物园有5只虎,鹿的只数是虎的3倍。(1)鹿比虎多几只?(2)鹿和虎一共有多少只? 11、三年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6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12、小红和哥哥的年龄加起来是20岁。哥哥今年12岁,哥哥比小红大多少岁? 13、动物园里有8只大猴子,15只小猴子,孔雀比猴子少16只。孔雀有多少只? 14、妹妹有9本科技书,23本故事书,姐姐的书是妹妹的3倍。姐姐有多少本书? 15、停车场有8辆公共汽车,5辆大卡车。小汽车比公共汽车和大卡车的总数多8辆。小汽车有多少辆? 16、商店里运来一批自行车。第一天上午卖出10辆,下午卖出12辆,第二天卖出17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多少辆? 17、服装店过去5天制作75套服装,现在每天制作18套,现在比过去每天多制作多少套服装? 18、一筐梨重25千克,一筐苹果比梨轻5千克,一筐香蕉比苹果重10千克,一筐香蕉重多少千克? 19、幼儿园买了15盒铅笔,买的蜡笔比铅笔多3盒,买的水彩笔是蜡笔的2倍。买了水彩笔多少盒? 20、妈妈今年32岁,比小玲大24岁,奶奶72岁。奶奶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1、同学们做团体操。女生有6排,每排8人,男生有32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足球队的2倍。田径队有多少人? 22、养兔场养了24只灰兔,32只黑兔,养的白兔是灰兔的3倍。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_____,每段长_____米.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它的边长是(____)分米,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24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厘米。 3、伸缩门是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_____特性。 4、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_______)位数或(________)位数。 5、甲、乙两数之和比甲数大140,比乙数大170,甲、乙两数的和是________。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平方米=(_____)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_____)平方分米(_____)平方分米=60平方米9平方分米=(_____)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_____)平方米4000平方厘米=(_____)平方分米 7、最大两位数与最小两位数的2倍的积是(_____)。 8、一条裤子98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3倍,一件上衣大约___元.(填整百数) 9、27的________倍是8.1,________的32倍是368. 10、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边长是(_____)分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把一根木料锯成6段,一共用了30分钟。平均锯断1次用()分钟。A.5 B.6 C.无法确定

2、下面的算式,得数一定大于1800的是() A.5×298 B.9×217 C.587×3 3、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70,这个三位小数不可能是()A.2.685 B.2.698 C.2.704 4、()时整,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 A.9 B.6 C.12 5、小明每天大约用()刷牙。 A.3小时B.3分钟C.3秒钟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个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3、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4、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长宽之和也相等.() 5、果园里有365棵苹果树,桃树有178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97棵.()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得数。 3×6-12= 36÷4+25= 72-2÷2= 420÷6= 6+8×4= 100-(47+53)= (24+6)÷6= 65+5×6= 2、列竖式计算。 336×4= 207×5= 25×8= 270×8= 五、解决问题。(30分)

2015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 学 实 验 报 告 单 班级 三 实验名称 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器材: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 叶的小植物。 班级 三(1)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者 实验器材 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 大镜。 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原理 不同植物的种子特点不同 实验过程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我的猜测:根有许多作用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根吸收水分 实验结果: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里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时间): 班级三实验名称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透明塑料片;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我的猜测:蚕的外形很奇特

实验步骤: 1、外形:头,胸,腹,足,两侧的小黑点, 2、如何吃食. 3、如何爬行。 4、蚕靠腹部气孔呼吸 观察到的现象: 蚕有八对足 实验结果:蚕胸部三对足帮助吃食,腹部4对足使身体前进,最后一对尾足帮助移动身体,还可以和腹足附着在物体上,使身体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时间): 班级三实验名称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实验器材:蚕蛾、放大镜 我的猜测:蚕蛹的外形和蚕蛾差不多 实验步骤: 1、蚕蛾的行为,蚕蛾在干什么,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 2、蚕蛾的形态特征,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1个小时能输入多少汉字?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用55吨水;可以炼钢多少 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已知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9.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0.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1.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2.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3.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7.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18.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试卷难度3.0,满分100分 填空题22分 判断题5分 选择题10分 计算题63分 一、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22分) 1、下午5时2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时就是晚上时。 2、4平方米= 平方分米 3、70厘米= 分米 4、3公顷= 平方米 5、闰年2月有天,9月有天。 6、618÷3的商是位数;200÷5的商末尾有个0。 7、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28厘米是/ 米,用小数表示为米。 8、☆÷7=24…Δ中,Δ最大可以填,当Δ最大值时,☆是。 9、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建党周年。到是建党100周年。 10、一个长方形的长12厘米,宽是8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11、23×18 ?32×18 12、4公顷 ?400平方米

13、36厘米 ?0.36米 14、0.99元 ?1元 15、张奶奶家前6个月一共用水108吨,平均每个月用水吨。 二、判断题 1、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正确?错误 2、9:00表示9小时。() ?正确?错误 3、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但在它们之间。() ?正确?错误 4、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正确?错误 5、小明面对着东方时,背对着西方。() ?正确?错误 三、选择题 1、教室的面积40()。 A 平方分米 B 平方米 C 公顷 2、2500×40积的末尾有()个0。 A 3 B 4 C 5 3、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可能是()。

A 6 B 7 C 8 4、小红家买30个苹果,3天吃了12个,还剩多少个?正确的列式是()。 A 30-12 B 30-12÷3 C (30-12)÷3 5、张华面向北方,他的右侧是()方。 A 西 B 东 C 南 四、计算题 30×20= 240÷6= 15×20= 2100÷3= 13×30= 84÷4= 40×21= 0÷8= 1.5+0.8= 1-0.6= 0.7+0.4= 1.6-0.9= 21×18≈ 421÷6≈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各考点应用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一、连除应用题: ①、玩具厂生产了960个电子玩具,每3个装一盒,每5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连除应用题)(64箱) ②、王辉爸爸买了3大盒茶叶,一共要付810元,平均每个大盒里有6 小盒茶叶,平均每小盒茶叶多少元?(连除应用题)(45元) ③、王老师要把156本图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图书?(此题除了用连除还可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用总图书数量除以层数也可以求出平均每层放多少图书)(26本) 二、运输问题 (1)、有两堆煤,一堆560吨,另一堆286吨,一辆汽车每次能装运9吨。这辆车一共用多少次才能拉完这两堆煤?(除加混合运算应用题)(94次,像这类题目最好先求出总的吨数,然后再平均分,列综合算式时注意加括号)(94次) (2)、有一堆煤120吨,一辆大货车能载重8吨,一辆小货车能载重5吨,请问:

①、如果2两小货车来运,多少次能把煤全部运完?(连除应用题)(12次) ②、先用一辆大货车运5次,余下的用一辆小货车来运,还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数量关系式:一辆大货车载重量×运的次数5次=一共运走的吨数,再用总的吨数-大货车5次运走的吨数=还剩的吨数,用剩余的吨数÷小货车的载重量5吨=次数)(16次) (3)有50只小羊要过河,现在只有一条船,且每次限载8只小羊,那么这些小羊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渡河?(像这样的有余数的运输问题,记得最后要加一,注意单位)(7次) 三、装箱问题: ①、9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连除,列综合算式最后单位是箱,如果列分步算式一定要注意单位的选用)(20箱) ②、中秋节快到了,糕点房将640个月饼,每4个装一盒,每4盒又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连除,列综合算式最后单位是箱,如果列分步算式一定要注意单位的选用)(40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