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身安全设计

车身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平台化设计策略研究

汽车车身平台化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伴随科技行业平台化越来越突出,汽车研发行业的车身平台化是减少生 产成本,扩大汽车产量的必由之路,产业内有独立的平台化设计可以大幅度缩减 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合理的平台策略,为汽车研究提 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汽车车身;策略;平台化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诞生在市场,国产汽车行业要想 日益壮大,只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营销战略和平台化设计。汽车平台化设计就是把 汽车从图纸阶段到生产过程中,根据汽车生产所需,研发实际需要的产品和零部件,提高汽车性能,减少生产成本。所以汽车车身平台化设计策略是汽车研发的 必然需求。 1 车身平台化概念 汽车车身平台化是汽车从设计阶段到生产过程中一系列方法、技术、大量生 产甚至一些零部件等完整工艺。汽车企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汽车产量、 性能需要大幅度提高,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时传统汽车研发模式不能满足现代 化消费需要,企业就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汽车生产平台化策略,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规模。汽车平台化在国产汽车中 显得尤为重要,国产汽车与国外汽车相比缺少优点,消费者往往追求外资汽车。 国内汽车行业需要自主研发汽车模块,把更多资金投入汽车升级中,增加汽车性 能和美观,扩宽新能源汽车市场。汽车车身平台化策略是集中规模生产,其核心 是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最大化零件共享使用,从而扩大规模量产。如汽车前舱、 前地板、后地板、车身等多形式自由组成,共开发商在平台上多次研发不同车型,以获得设计灵感。 2 车身平台化设计策略 2.1 前机舱的平台化设计研究 汽车前舱机身注要是为车型整车宽度、动力宽度和轮胎大小所设计,为了满 足不同汽车车身需求,车辆在发生事故的安全性能、底盘高地等要求,前机舱设 计需要兼顾多种发动机和变速器,还需要考虑车辆前身美观等要求。与此同时, 还需要调整车轮大小来满足汽车轮胎布置需求,为了满足前机舱更多设计需求, 可以在门框下设计纵梁,并采用衡量和悬置点来连接,尽可能使用闭断口面梁, 多采用U性,和地板断口连接,高度越1.5倍。在设计车辆重量和前悬度大小时,可以根据短吸能盒设计来满足碰撞性能,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安全。为了调整汽 车前身踩踏点和车轮距离,可以把汽车轮毅和塔座做预留设计,主要改变车辆纵 梁和硬点结构。 2.2 前地板总成的平台化开发 汽车前地板的做工是最为严格,损伤也是最为严重,所以汽车前地板需要根 据它的使用性能和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出足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通常,汽车前 地板由车高决定,它的高度影响汽车美观,也是汽车坐标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 车辆离地需求,把座椅R点、前排和后排点位置计算出前地板离地高度,选择最 优方案。汽车前地板需要设计强硬碰撞性能,其上面就是驾驶区域,设计原则要 求在碰撞发生时不能有变形,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主要 对纵梁力传递分析,侧面发生碰撞安全分析时,为车门窗进行分析,主要对地板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文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 素及分析论文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 文 摘要:本文以汽车安全性能影响因素为起点,介绍了汽车车身结构、、车身吸能、主动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着重介绍了几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汽车安全装置,通过对其功用、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现代汽车安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电子技术以及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相信将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技术会越来越依靠电子,这样制动的效果,制动可靠性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安全性能也会越来越成熟。 关键字:车身结构、防抱死系统、驱动防滑转、碰撞吸能 1安全性能评价概述 安全性指标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1.1安全性能的概念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尺寸和整备质量参数、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信息性。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亡或减少货物受损的性能。 1.2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通常说的是汽车的制动性,主要有以下评价指标 第一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第二制动时间一般指行驶中的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用的时间。第三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力和附着力有关。第四制动效能亦称热衰退性长时间使用制动,制动器不可避免的升温,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 2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基本知识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1、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 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答: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 3、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身:货车、采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专用汽车以及大部 分高级轿车都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装有单独的车架,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橡胶垫则起到减振作用。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②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货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其主要原因也基于此。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非承载车身的缺点: 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 自重增加。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4、什么是承载式车身(无车架式)?答:没有车架,车身直接安装在底盘上,主要是 为了减轻汽车的自重以及使车身结构合理化。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没有车架,传动的噪音和振动直接传给车身,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因此必须大量采用防振、隔音材料,成本和重量都会有所增加;改型比较困难。 5、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什么?答: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汽车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 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 6、什么是工程设计?答:汽车工程设计一般需要 3 年以上,而从生产准备到大量投产时 间更长。其中车身的设计所需的周期最长。车身设计首先是按 1:1 的比例进行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的设计及实物制作。其次则是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音试验和撞车试验等。 7、轿车底盘有哪三种布置形式?答:轿车底盘有三种布置形式:a:发动机前置,后轮驱 动;b: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8、什么是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答: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 上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9、什么是 H 点答: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要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车身概论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什么? 答:底盘、发动机、车身。 2、简述车身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答: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与车身,我们所看到的汽车概念大多指车身概念,汽车的改型或改装主要依赖于车身。 3、车身有什么特点? 答:a:汽车车身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由于其在运动中载人、载物的特殊性,所以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空气调节、结构设计、造型艺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复合材料、电子电器、防音隔振、装饰装潢、人体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b:自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以来,汽车车身的造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车车厢形车身;20世纪20、30年代的薄板冲压焊接箱形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冷冲压技术生产的体现流线型、挺拔大方的车身。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现代汽车的各种车身造型已初具雏形,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更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得到了飞速发展。 4、简介车身材料。 答:现代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品种很多,除金属(主要是高强度钢板)和轻合金(主要是铝合金)以外,还大量使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木材、油漆、纺织品、皮革、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轻量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铆)接在一起即成为车身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与刚度,它可划分为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侧围板、门立柱和仪表板总成。车身前板制件一般是指车头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6、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 答:车身按照承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汽车开发平台模块化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汽车开发平台模块化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 引言 平台化开发已经是各大整车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之一。 汽车平台是指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相似的底盘和下车体 的一组公共架构,该架构可以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在此基础上可以生产出外形和功能都不尽相同的产品。 组成汽车产品平台公共架构的识别要素主要包括发动 机舱、地板、悬架制动、传动、发动机、电气系统等。目前出现的“模块化”开发,比“平台化”更进了一步。汽车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和匹配优化,进一步减少了新开发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更高,使企业更加灵活、快速地推出新产品。 因此,本文意在通过推导汽车平台演进进程,并结合几家国外车企平台模块化战略深入分析,总结其特点与适用要素,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展平台模块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2 汽车平台战略与发展趋势 世界汽车平台战略经历了单车型开发———平台开发———平台精益化———模块化的进程。汽车制造商通过扩张和兼并,拥有了更多的汽车平台,梳理现有汽车产品,对平台进行整合以及精益化,并在精益化的基础上对平台构建进行模块化构建。全新的模块化平台,将进一步降低研发周期和风险,成为未来汽车生产发展的方向。 从20世纪80年代平台概念的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平台战略的兴起,至2010年全球九大跨国车企(通用、大众、福特、丰田、雷诺日产、PSA、本田、菲亚特和戴姆勒)已拥有了175个平台。各大跨国车企开始意识到进一步削减平台数量,扩大单个平台的车型覆盖率,提高平台规模效益是未来平台化发展的不二选择。到2020年九大跨国车企计划将平台削减至1/3,并且纷纷将大规模生产的车型集中在关键几个核心平台上。通用汽车宣布到2018年平台将从2010年的30个削减到14个,每年由此可节约成本10亿美元。 以下选取大众、通用、福特、丰田平台,对比分析其平台战略差异性。见下页表1。

汽车车身课程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电动游览车车身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学院: 学校: 日期:

目录 1.摘要 (3) 2.设计任务书 (4) 3.方案分析及选择 (5) 4.设计步骤 (6) 4.1车身主要尺寸的分确定和基本外轮廓的草图设计 (6) 4.2车身轮廓的细节处理 (13) 4.3.对车身进行着色处理 (19) 4.4车身的整体效果图 (20) 5.设计心得 (21) 6.参考文献 (22)

1.摘要 车身是汽车的三大总成之一,其生存周期约为底盘的三分之一。车身的更新速度较快,因此车身设计对新车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辅助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CAD技术已成为汽车造型设计的常规手段。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美学、空气动力学和人机工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中,本人的任务是根据观光车车身的布置特点,完成车内布置及三维造型。通过查找现有车型的参数及座位的布置,利用CA TIA画出车内布置的三维图中,并进行相应的渲染。达到设计一款外形流畅美观,具备实用性的电动游览车。 关键词:车身造型,美学,空气动力学,CA TIA,电动观光车

2.设计任务书 学年学期: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15-17周 学时周数:3周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程序,理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美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车身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根据一下车身尺寸参数完成电动观光车车身造型设计任务,达到以下要求: 车体宽度小于2m 车体高度小于2m 可供月15到18人乘坐 最高时速40KM 允许坡度15°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从车身的主动与被动安全两个方面,分别概述了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结 构、车灯、方向盘、座椅、视野和制动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提高汽车 正面、侧面、后面碰撞保护能力以及车顶耐撞强度的一些方法,介绍了世界各大著 名汽车公司的最新相关产品。最后,预测了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安全车身结构 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安全性;轿车车身结构;附件 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afety design of car body Pick to: from the body of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respectively, summarizes the ergonomics in the direction of car body structure, lights, disc, seat, vis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braking stability, etc, a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automobile front, side and back collision protection in some way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roof bruise, introduces the world famous automobile company's latest products. Finally, forecast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man machine engineering design securit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 body structure. Keywords: ergonomics; Security; The car body structure; The attachment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题目

第一章 1. 什么是车身结构件、车身覆盖件 答:车身结构件: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的总称。 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板件。 2. 车身类型一般按什么分类,可分为哪几类?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一般可分为哪 几类?答:车身类型一般按承载形式不同,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 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一般可分为:1)框式车架:边梁式车架和周边式车架2)脊梁式车架3)综合式车架 3.边梁式、周边式、脊梁式、X 式车架的用途及特点?轿车车身特点分类有 哪些?轿车车身造型分类有哪些? 答:边梁式车架: 特点:此式车架结构便于安装车身(包括驾驶室、车箱或其它专用车身乃至特 种装备等)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满足改装变型和发展多品种的需要。 用途:被广泛采用在货车、大多数专用汽车和直接利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 以及早期生产的轿车上。 周边式车架: 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前、后狭窄端系通过所谓的“缓冲臂”或“抗扭盒”与中 部纵梁焊接相连,前缓冲臂位于前围板下部倾斜踏板前方,后缓冲臂位于后座下 方。由于它是一种曲柄式结构,容许缓冲臂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它可以吸 收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和降低车内的噪声。此外,由于车架中部的宽度接近于车 身地板的宽度,从而既提高了整车的横向稳定性,又减小了车架纵梁外侧装置件 的悬伸长度。 用途:适应轿车车身地板从边梁式派生出来的。 脊梁式车架: 特点:具有很大的抗扭刚度,结构上容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便于装用独立悬架。 用途:被采用在某些高越野性汽车上。 X 式车架: 特点:车架的前、后端均近似于边梁式车架,中部为一短脊管,前、后两端便于 分别安装发动机和后驱动桥。中部脊梁的宽度和高度较大,可以提高抗扭刚度。 用途:多采用于轿车上。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2、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概念设计:指从产品构思到确定产品设计指标(性能指标),总布置定型和造型的确定,并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4、H点:H点装置上躯干与大腿的铰接点。 5、硬点:对于整车性能、造型和车内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 6、硬点尺寸:连接硬点之间、控制车身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尺寸。 7、眼椭圆: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车内时,其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图形;左右各一,分别代表左右眼的分布图形。 8、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 9、迎角:汽车前、后形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0、主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能力。 11、被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12、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 13、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称为动态密封。 14、百分位:将抽取的样本实测尺寸值由小到大排列于数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份,则将第n份点上的数值作为该百分位数。 二、简答 1、简述车身结构的发展过程。 没有车身——马车上安装挡风玻璃——木头框架+篷布——(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木板——(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薄钢板——全钢车身——安全车身。 2、车身外形在马车之后,经过了那几种形状的演变?各有何特点? ①厢型:马车外形的发展②甲虫型: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流线型车身③船型:以人为本,考虑驾乘舒适性④鱼型:集流线型和船型优点于一身⑤楔型:快速、稳定、舒适。 3、车身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舒适、安全、美观、空气动力性。 ①结构强度足够承受所有静力和动力载荷;②布置舒适,有良好的操纵性和乘座方便性;③具有良好的车外噪声隔声能力;④外形和布置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良好的视野;⑤材料轻质,减小质量; ⑥外形具有低的空气阻力;⑦结构和装置措施必须保护乘员安全;⑧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易于制造和装配;⑨抗冷、热和腐蚀抵能力强;⑩材料具有再使用的效果;⑩制造成本低。 4、车身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①车身外形设计的美学原则和最佳空气动力特性原则。②车身内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③车身结构设计的轻量化原则。④车身设计的“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原则。⑤车身设计符合有关的法规和标准。⑥车身开发设计的继承性原则。 5、什么是白车身?它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组成:车身覆盖件+车身结构件+部件。①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板件。②车身结构件: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③部件:前翼子板、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 6、简述车身承载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车型。 (1)、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架作为载体 1>特点:①装有单独的车架;②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③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 ④车身在一定程度上仍承受车架引起的载荷。2>适用车型①货车(微型货车除外)②在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成的大客车③专用汽车④大部分高级轿车。 (2)、承载式:去掉车架,由车身直接承载。 1>特点:①保留部分车架、车身承受部分载荷。②前后加装副车架。2>适用车型:基础承载式、整体承载式大客车。

汽车车身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汽车车身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造型是工业设计永恒的主题。汽车作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极大的所谓"第一商品", 其造型也必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各个层面,汽车设计也呈现出多种概念型设计发展趋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突飞猛进为工业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字】汽车造型设计内部设计概念设计 1.车身外部造型设计 1.1 中国汽车造型设计与民族风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1 第1阶段是将有中国特色的具像元素或图腾直接应用到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设计上。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扬名国际。这种将中国特色元素作为设计元素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设计素养,才能驾驭这些强烈的元素而不至于“流俗”。这一阶段的设计也是风格外国人最容易识别和认知“中国”设计的方式。 1.1.2 第2阶段是研究及理解中国人的特殊人文风俗习惯及地域环境造成的特殊性。针对这些中国人的特殊性而设计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器物。例如神龙富康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推出了一款无后尾的车型,刚一上市即被打入“冷宫”。究其原因,是因为违背了中国的传 统观念“无后为大”。 1.1.3 第3阶段是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将中国文化的精髓透过合理的设计表现出兼具中国特色又能被世界认同的设计。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设计还很少。北京申奥的LOGO 是个比较好的代表。它将中国打太极拳的动感和奥运的五环标志完美地结合,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观。这是将中国固有的世界大同观和奥运精神结合的一种极致表现。

1.2 今天的车身外部造型设计, 在国外专业人员中被称作“流线形设计”。按照造型师们的新理念,。汽车外形的连续完整性不应再依靠挺拔的棱角去表现, 而是要由各种曲面光滑的连接以及微妙的光学效果与视觉效果显示出来。 2.车身内部设计从“舒适”到“愉快” 力求精致、考究、装备齐全、内饰设计从强调舒适到重视驾乘的“愉快”、“享受”是近年来车身内部设计的特点。大量采用柔性的内饰设计。内饰装备和覆盖物的造型都比较圆滑恰好与外形发展的趋势相呼应。面料和座椅软垫一体化成型的座椅整体模塑成型的仪表板和复合材料饰板给人以精致、明快的感觉而内饰面料触感柔软则给人以和谐舒坦的视觉效果。总之软化的内饰不仅是舒适的需要而且也是安全的需要。 3.良好的安全性 车身碰撞安全性显得愈来愈重要。这是因为, 目前世界上每年不少人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丧生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因此无论是设计师或是消费者都把安全性作为衡量汽车优劣的重要依据。 主要防护原则是周边柔软而客舱刚硬, 即白车身的刚性由周边至乘员舱逐渐增大。这样在车碰撞时车身的周边产生一定的损坏和变形以便吸收碰撞能量, 但尽量使乘员舱不变形和完好无损。依据这个刚度分配原则近年来国外厂商对白车身的结构进行了大力研发。例如日本的日产和丰田公司采用了局部加强的方法对前风窗支柱侧围上边梁、后门后支柱等拐角部位均增添了加强板以确保在车身轻量化的前提下使白车身刚度分配更趋合理。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在各种轿车的转向盘中都装备了发全气囊在前后排各个座椅上都配备了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均由同一套电子装置控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充气,安全带自动张紧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为了使乘客在座椅各种不同的调节位置都能正确地佩带安全带该公司把安全带插扣设计在座椅上。此外依据车身内部安全防护原则在车

车身结构与设计论文

车身结构与设计

基于理论分析汽车气动力及力矩 【摘要】汽车空气动力性是汽车的重要特性之一,气动力和气动力矩是它的主 要内容。通过运用数学和物理方法,理论分析气动力及气动力矩的相关参数,进而与汽车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善汽车性能,合理的选择相关参数,为接下来的设计及模拟仿真做好铺垫。 【关键词】空气动力性气动力气动力矩气动阻力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前言 汽车空气动力性是汽车的重要特性之一,它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它是指汽车在流场中所受的以阻力为主的包括升力、侧向力的三个气动力及其相应的力矩的作用而产生的车身外部和内部的气流特性、侧风稳定性、气动噪声特性、泥土及灰尘的附着与上卷、刮水器上浮以及发动机冷却、驾驶室内通风、空气调节等特性。当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前进时,有60%的动力用于克服空气阻力。从世界上首款流线型汽车“气流”诞生开始,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一般采取试验法、试验与理论相结合法及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法。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工具来建立空气运动规律及相应初始、边界条件的理论模型,以揭示气动力产生机理及作用关系。而试验及模拟仿真都是在理论研究和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可见理论研究对于汽车空气动力学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分析 1、气动力及力矩 汽车与空气相对运动并相互作用,会在汽车车身上产生一个气动力F,这个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平方、汽车的迎风面积及取决于车身形状的无量纲气动系数成正比,可表示为 F = qSC F = 0.5ρvSC F (1) 式中,F为气动力,S为汽车迎风面积,C F为气动系数。

车身结构设计总结

1、车身:车身是指各种汽车底盘上构成的乘坐空间及有关的技术装备。(一般来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 *2、白车身: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3、非承载式(有车架式):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独立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特点:有独立的车架;车身受力小;弹性连接。 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但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 4、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 车架的主要型式有:框式、脊梁式、综合式三大类。框式车架可分为边梁式和周边式两种。 *5、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优点:除了轮胎和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作用,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有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简化了装配工艺,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由于有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就便于汽车上各总成的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它用途的车辆;发生撞车事故时,车架还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半承载式车身:还有一种介于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之间的车身结构,被称为半承载式车身。它的车身本体与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刚性连接,加强了部分车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车架的作用,车身与底架成为一体共同承受载荷。这种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无车架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因此,通常人们只将汽车车身结构划分为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 *7、承载式车身的主要缺点:由于取消了车架,来自传动系和悬架的振动和噪声将直接传给车身,而车厢本身又易于形成空腔共鸣的共振箱,因此会大大恶化乘坐舒适性;改型较困难; *8、“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9、车身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表达方式:坐标网格;1:1油泥模型。 现代车身的表达方式:基于CAD系统的曲线、曲面和实体。 10、动力总成的布置:初步设计时,必须确定车身与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在确定各总成相对于前轮的纵向位置之前,应预先估算轴荷分布。因此,车身总布置与整车总布置工作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往往需要反复交叉进行。 *11、地板凸包(传动轴通道)和传动轴的布置: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通常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 12、油箱和备胎的布置:在轿车上,油箱和备胎的布置车身的有效容积和汽车的轴荷分配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安全,油箱不应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备胎则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油箱和备胎往往同时布置在行李舱内。当备胎布置在行李舱内时,应保证在装满行李的情况下仍能方便地取出备胎。 13、车身试制和试验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实践来具体检验车身外形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考核其性能、强度和寿命,以及预先了解制造上的关键等。 14、概念设计的主要工作有:1.对市场、法规、竞争对手和竞争车型进行认真调查与预测;2.确定所开发新车在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适当的目标水平、具体指标和规格要求;3.进行整车和车身的总布置;4.产品、工艺、生产、销售和零部件等方面的专家在车身造型冻结前进行新车方案的较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15、所谓A级曲面的定义:是必须满足相邻曲面间之间隙在0.005mm 以下。 16、计算几何:是一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算法。 17、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主要问题:曲线的生成;曲面的生成;曲面间的拼接;曲面间过渡曲面的生成;曲面质量的评价;车身外表面曲面的分块。 *18、轿车车身的布置:传统式布置型式有利于车室内部(包括行李舱)布置,而且可以提高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行和乘坐舒适性,但其缺点在于地板中部出现凸包,影响踏板布置、整车高度的降低和质量的减轻。 对于前驱动布置型式,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可以降低地板和整车高度,如果采用横置式发动机,则更方便于车室内部布置。此种布置型式对车身总布置、降低风阻、整车轻量化等都是很有利的。 19、布置动力总成要考虑的因素:轴荷分配;K点的位置;曲轴中心线的倾角;发动机与其它零部件的间隙; 20、地板凸包(传动轴通道)和传动轴的布置: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通常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 21、影响车身地板高度的因素:传动轴;车架纵梁和横梁; 22、降低轿车地板平面的措施:减小车架纵梁的高度;前后轴上面的一段纵梁做成向上弯的形状;后桥采用双曲面齿轮传动以降低传动轴等。 23、R点定义: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胯点”。 *H点定义:实车测得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胯点”位置。 24、车身内部布置的依据:标准人体(人体样板尺寸);车身的内部空间。 25、车身内部布置的主要工作:决定座椅的位置、几何参数;决定座椅的调节范围;方向盘的位置、大小、倾角;方向盘的调节范围;组合仪表和仪表台的位置、大小;组合仪表表面的角度;各种操纵手柄的位置、大小。 26、影响视野性的因素:座椅的布置、高度以及座垫和靠背的倾角;车窗尺寸、形状和布置;立柱的结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的形状。 *27、长途大客车的特点:由于乘客乘坐时间长,站距远,客流量较稳定,所以主要应保证乘客在座椅上的舒适性。 长途大客车平面布置的特点:座椅的布置应尽可能使乘客面朝前方,为了增加载客量,一般可以两排座中间的过道处增设活动座。 *28、城市大客车的特点:站距短、乘客流动频繁,所以主要应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和便于在车内走动。 城市大客车平面布置的特点:一般多采用单排、双排座的布置方案,以增大过道宽度和立席面积。 29、蓄电瓶布置考虑的因素:轴荷分配合理;蓄电瓶尽可能靠近起动电机。 30、仪表板上的布置:控制系统应尽量布置在驾驶员的右手边;仪表布置在左手边;指示灯应安排在仪表的上方。 *31、大客车的安全性:车身结构;座椅及安全带;安全玻璃;车内软化 *32、货车驾驶室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 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后的长头式(安全但整车面积利用差); 驾驶室部分地位于发动机之上的短头式(综合安全和面积利用);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上的平头式(整车面积利用好但安全、维修、隔热差); 驾驶室偏于一侧的偏置式(整车面积利用、维修、隔热性好但安全性差) 33、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 *34、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用它来确定人体乘坐位置。H点人体模型:确定车身实际H点位置用的人体模型。 模型的背盘与臀盘交接处,在相当于人体胯点的位置上设有铰接副,铰接线的中点即为H点。 H点人体模型由背盘、臀盘、小腿杆、及头部探杆等组成。35、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作用:确定轿车的实际H点;检验轿车座椅设计的合理性。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题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复习题 1.车身设计的特点是什么?车身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主要容。车身造型设计是车身设计的 关键环节。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车身外形应重点体现空气动力学特征。轻量化、安全性和高刚性是车身结构设计的主题。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促进车身设计的发展。市场要素是车身设计中选型的前提。车身设计必须遵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2.现代汽车车身发展趋势主要是什么?车身设计及制造的数字化虚拟造型技术(CAS);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流体分析CFD,车身静态刚度、强度和疲劳寿命分析,整车及零部件的模态分析,汽车安全性及碰撞分析,NHV(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分析,塑性成型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工程模拟技术。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及车身的轻量化。更趋向于人性化和空间的有效利用。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使整体形状最佳化采用连续流畅、圆滑多变的曲面采用平滑化设计车身结构的变革:取消中柱,前后车门改为对开;车地板低平化;四轮尽量地布置在四个角。丰富多彩的电动汽车车操纵机构的简练和自动化大客车向轻量化和曲面圆滑方向发展将货车驾驶室和货箱的造型统一 3.简述常用车身材料的特点和用途。1.钢板冷冲压钢板等。汽车车身制造的主要材料,占 总质量的50%。主要用于外覆盖件和结构件,厚度为0.6-2.0mm。车门、顶盖、底板等复盖件用薄钢板均是冷轧板,大梁、横粱、保险杆等均是热轧钢。 2.轻量化迭层钢板与具有同样刚度的单层钢板相比,质量只有57%。隔热防振性能良 好,主要用于发动机罩、行箱盖、车身底板等部件。 3.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小(2.7g/cm3)、比强度高、耐锈蚀、热稳定性好、易成形、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一章:车身概论 1.车身包括:白车身和附件。 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焊装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此处主要用来表示车身结构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此外尚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按承载形式之不同,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大类。 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②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货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其主要原

因也基于此。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非承载车身的缺点: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自重增加。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3.承载式车身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 基础承载式特点:①该结构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②容许设法改变杆件的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的目的。③作为基础承载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④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构件的成型过程,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创造了条件。 4.“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第二章:车身设计方法

汽车下车身平台化设计方法研究

汽车下车身平台化设计方法研究 汤湧,王丛,麻桂艳 (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白车身工程室,辽宁沈阳110141) 摘要:文章以我公司某平台车型为例,,主要介绍了一种平台化的下车身结构设计方法。即通过合理的零件拆分和 零件设计分别满足平台车型造型变化、轴距变化、后悬变化及配置变化的需求,文章针对以上变化分别详细阐述平 台化设计方法。平台化的设i t方法提高了车身零件的通用化率、缩短了牢型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单车的开发成本。关键词:汽车;车身;平台化 中图分类号:U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988(2018)06-110-03 The Study on Platform Method of Car Body Tang Yong,Wang Cong,Ma Guiyan (Brillianc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BIW Section,Liaoning Shenyang 110141) Abstract: In this paper,a model of a platform in our company is taken as an example,Introduces a platform design method of underbody structure.Through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 he parts and components split respectively meet the platform models,styling change,wheelbase change,rear overhang changes and configuration changes,The platform design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above changes in this paper.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platform improves the universal rate of body parts,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cars,Reduced the development cost of the car. Keywords: Automobile; Car Body; Car Body; Platform 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8)06-110-03 刖g 平台化的结构概念不仅可以满足频繁的车型变换需求,而且可以降低开发及生产成本,保证车型的竞争力[1]。研究一种平台化的下车身结构设计方法,可满足平台车型变化造 型、轴距、后悬及配置的需求。该平台化的设计方法己经应 用于我公司某平台的三款SUV车型。 下车身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分别针对上述变化阐 述平台化设计方法。 1造型变化 1.1流水槽总成 作者简介:汤湧,就职于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工程师,本科,研 究y/H为r丨乍身设计。 将流水槽总成拆分为流水槽、风挡横梁上板和风挡横梁 下板。流水槽全系通用,风挡横梁上、下板随玻璃造型全系 开发。流水槽总成断面说明图见图2。 A柱下内板 图1下车身结构示意图 1.2A柱内板总成 将A柱内板总成拆分为A f t上内板和A柱下齒板两个 110

车身结构设计

第六章白车身设计概念 车身前端碰撞性能的机构设计是车身设计任务中要优先考虑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性设计和车身前后部位结构承载方式的设计以及加强结构的设计等。 6.1 背景介绍 针对ULSAB-AVC的基础工作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将车身结构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设计结构(两厢车车身结构和三厢车车身结构)。 此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车身碰撞性能 车身质量 车身结构性能 车身外形尺寸 建立车身公共平台 车身前端碰撞性能是车身设计要优先考虑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性结构设计和车身前后端结构承载方式的设计以及加强结构设计等工作。我们必须考虑严格的车身侧面碰撞的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应重点考虑乘客舱的结构设计,其次是车身后端结构的设计。 从逻辑思维理论而言,车身设计可以针对车身结构某一部分进行,即影响车身其它部位结构;一个纯粹的设计途径是运用ULSAB-AVC车身结构设计理念发展而来的。 6.2 公共平台----- 车身结构设计 6.2-1 两厢车车身结构 图6.2-1 两厢车车身结构 6.2-2 三厢车车身结构 图6.2-2 三厢车车身结构

设计概念尤为重要的一方面是遵循ULSAB-AVC车身结构设计理论, 即已经发展成为两种不同车身结构的开发思路: 如图 6.2-1和6.2-2 (两门轿车, 四门轿车)不同车身结构中(两厢车三厢车), 由一些共同零部件、独立零部件、连接加强件以及所有的分总成件来构成两种不同结构的车身结构; 在尽可能采用相同零部件来构成完整车身结构的前提下, 应考虑相关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如零部件制造成本, 白车身骨架的装配成本, 整车装配成本等。两厢车车身、三厢车车身分别拥有相同的仪表板, 以及车身后部结构享有部分共同的零部件和连接件。 图6.2-3 两厢车车身结构 图6.2-4 三厢车车身结构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针对于两种已完成的车身结构享有一个共同的平台; 图6.2-5 显示了两种相似车身共享一个平台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座椅横梁、后部悬挂结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