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场理论习题集

电磁场理论习题集

电磁场理论习题集
电磁场理论习题集

电磁场理论习题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第1章

1-1 在直角坐标系中,试将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写成8个标量方程。

1-2 试证明:任意矢量E 在进行旋度运算后再进行散度运算,其结果恒为零,即

? ? (? ? E ) = 0

1-3 试由微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电流连续性方程

t

??-=??ρJ 1-4 参看1-4题图,分界面上方和下方两种媒质的介电常数分别为 ε1和 ε2,分界面两侧电场强度矢量E 与单位法向矢量n 21之间的夹角分别是 θ1和 θ2。假设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电荷面密度 ρS = 0,试证明:

2

121tan tan εεθθ= 上式称为电场E 的折射定律。

1-5 参看1-4题图,分界面上方和下方两种媒质的磁导率分别为 μ1和 μ2,假设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的表面电流密度矢量J S = 0,把图中的电场强度矢量E 换成磁感应强度矢量B 。试证明:

2

121tan tan μμθθ= 上式称为磁场B 的折射定律。若 μ1为铁磁媒质,μ2为非铁磁媒质,即 μ1>>μ2 ,当 θ1 ≠ 90? 时,试问 θ2的近似值为何?请用文字叙述这一结果。

1-6 已知电场强度矢量的表达式为

E = i sin(ω t - β z )+j 2cos(ω t - β z ) 通过微分形式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

??-=??B E ,求磁感应强度矢量B (不必写出与时间t 无关的积分常数)。

1-7 一平板电容器由两块导电圆盘组成,圆盘的半径为R ,间距为d 。其间填充介质的介电常数 ε 。如果电容器接有交流电源,已知流过导线的电流为I (t ) = I 0sin(ωt )。忽略边缘效应,求电容器中的电位移矢量D 。

1-8 在空气中,交变电场E = j A sin(ω t - β z )。试求:电位移矢量D ,磁感应强度矢量B 和磁场强度矢量H 。

第2章

2-1 参看图2-5-1,无限大导板上方点P (0, 0, h ) 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z > 0半无限大空间的电场强度矢量E 和电位移矢量D ,以及导板上的面电荷密度 ρS 和总电荷量q 。

2-2 参看图2-6-3,如果将4块导板的电位分别改为:上板120 V ,左板40 V ,下板30 V ,右板90 V 。按下面步骤和要求用迭代法计算4个内节点处的电位值:(1) 列出联立方程;(2) 用塞德尔迭代法求解;

(3) 计算最佳加速因子 α;(4) 用超松弛迭代法求解;(5) 比较两种迭代法的结果和收敛速度。两种迭代方法的迭代次数都取n = 4。

2-3 参看图2-7-1,如果平板电容其中电荷分布的线密度为 ρ = ε0(1 + 4x 2),其余条件相同,用矩量法(伽辽金法)求两导板之间的电位分布函数 ψ。选择基函数为

f n (x ) = x (1 - x n ) n = 1, 2, 3,…

2-4 参看例2-7-1以及该题示意图图2-7-1。如果在该问题中选择权函数为

x k R x w k R x w 6)( 2)(2

211-=??=-=??=和 上式中,R 是余数,由式(2-7-8)表示。矩量法中,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择权函数,又称为最小二乘法。在其他已知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用最小二乘法来求解两导板之间的电位分布函数 ψ。

2-5 若带点球的内外区域中的电场强度为

???????<>=a r a

qr a r r q e E r ,,2 试求球内外各点的点位。

2-6 已知空间电场强度E = 3e x + 4e y - 5e z ,试求(0,0,0)与(1,1,2)两点间的电位差。

2-7 设宽度为W ,面密度为ρs 的带状电荷位于真空中,试求空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2-8 若在一个电荷密度为ρ,半径为a 的均匀带点球中,存在一个半径b 的球形空腔,空腔中心与带点球中心的间距为d ,试求空腔中的电场强度。

3-1 通过直角坐标系试证明,对于任意的标量函数 ψ 和矢量函数A 都满足下面关系:

(1) ? ? (?ψ) ≡ 0 ; (2) ? ? (? ? A ) ≡ 0

3-2 同轴线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内外导体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 ε,电导率为 σ。设在同轴线内外导体上施加的电压为U ab ,求内外导体之间的漏电流密度J 。

3-3 求图3-3-2中1/4垫圈两个弯曲面r = a 和r = b 之间的电阻。

3-4 参见3-4题图。某输电系统的接地体为紧靠地面的半球。土壤的平均电导率为 σ =10-2 S/m 。设有I = 500 A 的电流流入地内。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划出一半径为a 的禁区。如果人的正常步伐为b = 0.6 m ,且人能经受的跨步电压为U = 200 V ,问这一安全半径a 应为多大?

3-5 参看图2-5-6,半径为a ,间距为D 的平行双线传输线,周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 ε,电导率为 σ。利用例2-5-2的结果,计算平行双线每单位长度的分布漏电导G 1。

3-6 参看图3-2-1(a ),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同心球壳(a < b )之间是电导率为 σ = σ0(1 + k/r )的导

电媒质,试求两球壳之间的电阻R ab 。再问此题中的电流位 ψ 是否满足普拉斯方程。

3-7 若两个半径为a 1及a 2的理想导体球埋入无限大的导电媒质中,媒质的电参数为ε及σ,两个球心间距为d ,且d >> a 1,d >>a 2,试求两导体球之间的电阻。

3-8 当恒定电流通过无限大的非均匀导电煤质时,试证任意一点的电荷密度可以表示为

??

?????-??=σσεερ)(E

x y 习题图4-3 4-1 通过直角坐标系试证明,对于任意的矢量A 都满足下面关系: ????A ≡?(??A )-?2A

4-2 已知无限长导体圆柱半径为a ,通过的电流为I ,且电流均匀分布,试求柱内外的磁感应强度。

4-3 若在y = - a 处放置一根无限长线电流

e z I ,在y = a 处放置另一根无限长线电流e x I ,

如习题图4-3所示。试求坐标原点处的磁感应

强度。

4-4 若无限长的半径为a 的圆柱体电流密

度分布函数为a r r r e J z ≤+=),4(2,试求圆柱

体内外的磁感应强度。

4-5 证明在边界上矢量磁位A 的切向分量

是连续的。

4-6 证明矢量磁位A 满足的方程式J A 02μ-=?的解为

V d r r r J A V ''

-'=?')(40

πμ (提示:利用函数???

? ??'-?r r 12在r ′处的奇点特性)

5-1 通过直角坐标系验证矢量恒等式:

? ? (E ×H ) = H ? (?×E )-E ? (?×H )

5-2 根据下面复数形式的简谐场表达式,利用麦克斯韦方程求出其相应的电场或磁场表达式,并把复数形式改写成瞬时值形式。

ε

μηλμεωβεμηλ

ωεμωηεμηλ

ωεμωβ=π==-=+==π===+=+==π===+=+=-- , 2 e )2j ( , 2 e )j ( , 2 e )2( j m 00000j 0000000j 0,(3),(2),(1)x z y kz y x kz y x E E E c k E H H c k E E E k j k j E j i j i H j i j i E

5-3 将下面瞬时形式的简谐场表达式改写成复数形式,并利用麦克斯韦方程求出其相应的电场或磁场表达式。

2 )2cos(sin 2 2 )cos()cos(2 )sin()cos( )cos()cos( 000000000

0000000

εμηλεμωωθηλεμηλμεωβωβηε

μημεωββωβωεμηεμωωηωηθ

θθ=π==π+-===π=====

=-+-=+===-+--=+=,, (4),,(3),,(2),, (1) k kr t r IL E t z E H x t E x t E E E k ky t E ky t E H H y z y x z e e E j j H k j k j E i k i k H

5-4 电流元的远区辐射场为

kr kr r

l I H r l I E j j e sin 2j , e sin 60j --==π==θλθλ???θθθe e H e e E (1) 试求:(1)写出波印亭矢量的瞬时值S ;(2)写出复数波印亭矢量S C ;(3)总的平均辐射功率P ∑。

5-5 在微波环境中,如果平均功率密度 |S av | < 10 mW/cm 2对人体是安全的。分别计算以电场强度E 和磁场强度H 表示的相应标准。已知E = η0H ,η0 = 120π Ω。

5-6 设一天线辐射的电场强度矢量为

E = i A sin(ωt - kz ) (1) 上式中00εμω=k ,是电磁波的相位常数,已知波阻抗0

00εμη=。试求:(1)将电场强度矢量E 改写 成复数形式;(2)通过麦克斯韦方程求磁场强度矢量H ;(3)瞬时波印亭矢量S ;(4)复数波印亭矢量S C 。

5-7 空中交变电磁场的电场强度矢量只有x 分量

E x = a cos(ωt - kz ) + b sin(ωt + kz ) (1)

试求:(1)由麦克斯韦方程求出磁场强度矢量H ;(2)瞬时波印亭矢量S ;(3)复数波印亭矢量S C 。

5-8 将下列指数形式(复数形式)的场表达式变换成正、余弦形式(瞬时值形式)的场表达式,或者做相反的变换。(注意,在取实部之前应加上时间因子e j ωt )

(1) E = i E 0e j αe -j kz ; (2) E = j E 0)(j 4j e z k x k z x e +-π; (3) E = i E 0cos(ωt - kz )+j 2E 0cos(ωt - kz + π)

5-9 已知磁导率为 μ,介电常数为 ε 的均匀媒质中,电场强度矢量的表达式为

E = (i + j j)A e j(ωt -βz ) (1) 上式中,μεωβ=,是电磁波的相位常数,已知波阻抗ε

μη=。试求:(1)瞬时波印亭矢量S ,复数 波印亭矢量S C 和平均波印亭矢量S av ;(2)电场能量密度w e 和磁场能量密度w m 。

第6章

6-1 一频率为f = 100 MHz 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简单媒质(μr = 1,εr = 4,σ = 0)中沿 +z 方向传播,电场强度矢量为E = i E x (z , t ),电场的振幅值为E 0 = 10-4 V/m 。当t = 0,z = 0.125 m 时,电场的瞬时值达到振幅值E 0 。试写出电场强度矢量E 和磁场强度矢量H 的瞬时表达式。

6-2 已知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振幅为A ,极化方向为j ,圆频率为 ω,传播方向为(-z ),试写出该电磁波的电场强度矢量E 和磁场强度矢量H 。

6-3 试证明在色散媒质中相速v p 和群速v g 之间满足下面关系: λλββd d d d p

p g p

p g v v v v v v -=+=(2);(1)

上两式中,β 和 λ 分别是色散媒质中电磁波的相位常数和波长。

6-4 已知某色散媒质的色散关系为m k v 0p λ=,其中 λ0是该波在真空中的波长,k ,m 是正实数,求群速v g 。

6-5 已知自由空间电磁波的电场强度矢量的表达式为

)(j 0)j (z k t A -+=ωe j i E (1)

试求其相伴的磁场强度矢量H ,并指出电磁波的极化方式。

6-6 试判断E x = 2cos(ω t - βz ),E y = 3cos(ω t - βz + 90?) 是什么极化波,并写出E x 和E y 分量所满足

的轨迹方程式。

6-7 试判断下列各波的极化状态(线极化应指出极化方向,圆极化应指出旋转方向)。

(1) E x = B sin(ω t - βz ) , E y = A cos(ω t - βz + 90?)

(2) E y = -A cos(ω t -βx ) , E z = A cos(ω t - βx + 90?)

(3) E z = B cos(ω t + βy - 270?) , E x = A cos(ω t + βy )

(4) E x = A e j(ωt +βz ) , E z = A e j(ωt +βz +90?)

(5) )(j 0

)(j 0e j e kz t y kz t x A H A H --==ωωηη,

6-8 试证明:

(1) 一个椭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一个左旋和右旋的圆极化波;

(2) 一个圆极化波可以由两个旋向相反的椭圆极化波叠加而成。

6-9 已知无限大均匀理想介质中,电场强度矢量的表达式为

E = (i 2 + j 2 - k j)e -j(x -y ) (1)

试说明该波的极化状态,并计算它的波长 λ。

6-10 z = 0平面是无限大分界面,z < 0一侧为真空,z > 0一侧为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μr = 1和 εr = 2.25的理想介质。圆频率为 ω 的线极化均匀平面电磁波从真空一侧向分界面垂直投射。已知z = 0分界面上,入射波的电场强度矢量为E i (x , y , 0, t ) = i E i x = i 300πcos(ω t ) (μV/m)。试求:(1) 分界面两侧电磁波的相位常数k ,波长 λ,相速v p 和波阻抗 η ;(2) 分界面两侧入射波、反射波和传输波的电场强度矢量、磁场强度矢量表达式;(3) 验证分界面上满足电磁场边界条件和能量守恒定律。

6-11 把6-10已知条件中的入射波改为垂直入射面极化,即E i (x , y , 0, t ) = j E i y = j 300πcos(ω t ) (μV/m),按上面3个步骤重作一遍。

6-12 分别把前两题中得到的反射波和传输波在分界面上的表达式作为已知条件,重做3个步骤。

6-13 在什么条件下,两种无耗介质分界面上垂直入射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反射系数R 和传输系数T

的大小相等?

6-14 一右旋圆极化波从空气垂直入射到位于z = 0的理想导体板上,其电场强度矢量为

z k E z 0j 0i e )j ()(--=j i E (1) 试求:(1) 确定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极化状态;(2) 理想导体板上的感应面电流密度矢量J S ;(3) 写出空气中总的电场强度矢量E 的表达式。

6-15 参见题图,光学仪器中经常使用的等腰三角形玻璃棱镜。

玻璃的相对介电常数为 εr = 4,相对磁导率为 μr = 1。试计算反射光功

率流密度与入射光功率流密度之比。

6-16 左旋圆极化波

z k A 0j i e )j (21-+=j i E (4) 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无限大介质块上。介质的磁导率为 μ0 ,介电常数为9ε0。试求:(1) 入射波的磁场强度矢量H i 表达式,反射波的电场强度矢量E r 和磁场强度矢量H r 表达式,传输波的电场强度矢量E t 和磁场强度矢量H t 表达式;(2) 分别计算入射波、反射波和传输波的功率流密度。(3) 如果介质的磁导率为 μ0,介电常数为4ε0,入射波、反射波和传输波的平均功率流密度与例6-5-3是否不同?

6-17 均匀平面电磁波由空气入射到z = 0的理想导体平面上,电场强度矢量为

E i (x , z ) = j 10e -j(6x + 8z ) (V/m) (8)

试求:(1) 波的频率f 和波长 λ,以及它的传播方向;(2) 入射波电场强度矢量E i 和磁场强度矢量H i 的瞬时值形式表达式;(3) 确定斜入射波的入射角(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或方向余弦);(4) 反射波的电场强度矢量E r 和磁场强度矢量H r 表达式;(5) 总的电场强度矢量E 和磁场强度矢量H 的表达式。

6-15题图

第7章

7-1 已知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b = 2.850 ? 1.262 cm 2,内部填充空气(μ0, ε0)。波导所传输信号的工作频率为f = 8×109 Hz ,求主模的截止频率f c (10) ,截止波长 λ c (10),波导波长 λg(10) 和波阻抗10H Z 。已知光速为c = 2.998×108 m/s 。

7-2 已知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 b = 2.286 ? 1.016 cm 2,内部填充空气(μ0, ε0)。波导所传输信号的工作频率为f = 2 ? 1010 Hz 。试求矩形波导中能传输的波型模式。已知光速为c = 2.998×108 m/s 。

7-3 已知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 b ,填充空气(μ0, ε0)。试写出:(1) TM 11模(E 11模)的场量表达式;(2) x = 0壁内表面上的电流密度矢量J S 。

7-4 已知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 b ,填充空气(μ0, ε0)。试写出:(1) TE 11模(H 11模)的场量表达式;(2) x = a 壁内表面上的电荷密度 ρS 。

7-5 有一空气填充的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 2.25 cm ,b = 1.00 cm ,工作于TE 10模(H 10模)状态,工作频率为f = 10 GHz 。在不发生击穿现象的情况下,矩形波导内所能通过的最大传输功率为何?

7-6 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 b = 2.3 ? 1.0 cm 2。如果该波导分别以 λ0 = 5 cm ,λ0 = 4.7 cm ,λ0 = 4 cm ,λ0 = 3 cm 和 λ0 = 2 cm 5种工作波长来工作。试问:(1) 若波导填充空气,哪些工作波长的信号不能在波导中传输?哪些工作波长信号能以TE 10模(H 10模)单模传输?哪些工作波长的信号会出现多模传输?(2) 若该波导填充 μr = 1,εr = 4的介质,哪些工作波长的信号能以TE 10模(H 10模)单模传输?哪些工作波长的信号多模传输?

7-7 欲使工作频率为f = 1.5 GHz 的信号在横截面为a ? b = 5.0 ? 2.0 cm 2的矩形波导中以TE 10模(H 10模)单模传输,试问该波导中所需要填充介质的相对磁导率 μr 和相对介电常数 εr 分别应为多少?

7-8 矩形波导横截面的尺寸为a ? b = 7.0 ? 3.0 cm 2,传输工作频率为f = 1.0 GHz 的信号。试求:(1)当波导内部填充空气时,信号能否以TE 10模(H 10模)单模传输?(2) 当波导中填充 μr = 1,εr = 4的媒质时,信号能否在波导中以TE 10模(H 10模)单模传输?(3) 当波导中填充 μr = 1,εr = 9的媒质时,波导中会出现哪几种工作模式?(4) 当波导中填充 μr = 1,εr = 25的媒质时,波导中会出现哪几种工作模式?

7-9 假设矩形波导中单模传输频率为f = 50 Hz 的市电。试问:(1) 当波导内部填充空气时,矩形波导横截面宽边的尺寸a 应该选多大?(2) 当波导内填充 μr = 10,εr = 10的介质时,a 值又如何选择?

7-10 已知圆形波导的半径为a = 1.389 cm ,内部填充空气。假设波导中传输信号的频率为f = 8.6 GHz ,

f = 8.6 GHz ,试计算圆形波导主模模)(模○○1111H TE 的截止波长)c(H 11○λ和波导波长 )g(H 11

○λ,并问此时波导 中还存在着那些模式?

7-11 试写出空气填充的尺寸为a ? b ? d = 8 ? 6 ? 5 cm 3矩形谐振腔的前三个最低模式及其谐振频率。

7-12 试写出空气填充的尺寸为a ? b ? d = 4 ? 3 ? 5 cm3矩形谐振腔的前三个最低模式及其谐振频率。

第8章

8-1 已知磁化等离子体的张量介电常数为

????

? ??-=200043j 03j 4)(0εε (1)

试求:(1) 电场强度矢量E = i E x + j E y + k E z 对应的电位移矢量D 的表达式;(2) 如果电位移矢量D = i D x ,试求它所对应的电场强度矢量E 。

8-2 频率为f = 10 MHz 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B 0 = 0的非磁化等离子体中传播。已知等离子体频率f p = 8 MHz ,试求等离子体中的相速v p 和波长 λ。

8-3 如果等离子体中恒定磁场B 0 = i B 0,试计算这种情况下等离子体的张量介电常数 (ε)。 8-4 已知磁化等离子体中恒定磁场为B 0 = i B 0,已知ε1 = 4,ε2 = 3.46,ε3 = 0。求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密度)N 和外加恒定磁场B 0。

8-5 在z ≥ 0的区域中有磁化电离气体,恒定磁场为B 0 = k B 0。均匀平面电磁波

z k y z k x A H A E 00j 0

j e 1 e --==η, (3) 由z < 0一侧向z = 0平面垂直入射。求反射波和传输波,并说明反射波的极化状态。

8-6 将8-5题中的电离气体换成铁氧体,恒定磁场仍为B 0 = k B 0。作类似的计算。

8-7 在z ≥ 0的空间中充满了磁化等离子体,自由电子浓度(密度)为N = 1017 m -3,外加磁场为B 0 = k 0.1 T 。频率为f = 1 GHz 的线极化波从的空间垂直入射到磁化等离子体上,求进入等离子体的功率占入射功率的百分数。[提示:参看例8-2-4原教材例11.2-4]

8-8 已知磁化铁氧体的张量磁导率为 ????

? ??-=10008.05.0j 05.0j 8.0)(0μμ (1)

试求:(1) 磁场强度矢量H = i H x + j H y 所对应的磁感应强度矢量B ;(2) 磁感应强度矢量为B = i B x 所对应的磁场强度矢量H 。

8-9 参看例8-4-1。由张量磁导率(μ)求磁化铁氧体对负旋圆极化波所呈现的等效磁导率 μ-。

8-10 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密度)为N = 1016 m -3,恒定磁场为B 0 = k 0.1 T 。假设频率为f = 4 GHz 的线极化波沿z 轴正方向传播,试计算波传播d = 1 m 后极化面旋转的角度 ? (绝对值)。

8-11 磁化铁氧体的张量磁导率由8-8题给出,已知铁氧体的介电常数为 ε = 6ε0。假设频率为f =

3GHz的线极化波沿z轴正方向传播,试计算波传播d = 1 m后极化面旋转的角度?(绝对值)。

8-12 参看例8-2-1。由张量介电常数(ε)求磁化等离子体对负旋圆极化波所呈现的等效介电常数ε-。

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 在古代,人们对静电和静磁现象已分别有一些认识,但从这门学科的发展来看,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才被揭露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电磁学。电磁学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晚,主要是由于电磁学的研究需要借助于更为精密的仪器和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而这些条件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具备。 首先对于电和磁现象进行系统地实验研究的是英国的威廉·吉尔伯特。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认识到电力和磁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例如,磁力只对天然磁石起作用,而电力能作用于许多材料。他第一个将琥珀与毛皮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电”。吉尔伯特这种关于电和磁在本质上不同的观点,给后来的电磁学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直至十九世纪初,许多科学家都把这两种现象看作是毫无联系的。吉尔伯特之后的整个十七世纪,对电和磁的研究进展不大。 到了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起电装置的改善和大气现象的研究,引起了物理学家的极大兴趣。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1692~1761)和德国的克莱斯德(1700~1748)各自发明了“蓄电”的最早器具——莱顿瓶。1752年7月,美国的富兰克林进行了一次震动世界的吸取天电的风筝实验,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莱顿瓶放电现象是一致的。富兰克林还提出了电荷守恒的思想和电的“单流质”说,他认为一个物体所带的电流质是一个常量,如果流质在一个物体比常量多,就带负电,比常量少就带正电。他在风筝实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由于他在电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被誉为近代电学的奠基人。 我们知道,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曾用数学方法证明过,如果引力随着引力中心距离的平方反比减少,一个均匀球壳对其内部的物体就没有引力的作用。1775年,富兰克林发现将一小块软木块悬于带电的金属罐内并不受到电力的作用。他的朋友普里斯特列(1733~1804)根据这个实验和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证明推想电的作用力也遵守平方反比定律。1771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也用类似的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对电力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他从实验得到电力与距离的n 比定 律。库仑定律的发现为静电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西蒙·泊松(1781~1840)、高斯(1777~1855)和乔治·格林(1793~1841)等人的工作,确定了处理静电场和静磁场的数学方法。 十八世纪末,1780年意大利的医生和动物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在解剖青蛙时,发现了电流,这是电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伽伐尼发现的基础上,伏打于1800年制成伏打“电堆”,得到了比较强的电流,从而使人的认识由静电进入动电,由瞬时电流发展到恒定电流,为进一步研究电流运动的规律和电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的联系和转化创造了条件。

电磁场理论试卷(手动组卷3)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98题,273.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是非题(98小题,共273.0分) 1.(3分)在平行平面场中,磁感应强度B B x y ,与磁矢位A 的关系为: B A y x z = ??,B A x y z =-?? 2.(3分)在应用安培环路定律I L =d l H ?? 求解场分布时,环路l 上的磁场强度值是由与环路l 交链的电流I 产生的,与其它电流无关。 3.(3分)在应用安培环路定律I L =d l H ??求解场分布时,环路l 上的磁场强度值与周围磁介质 (导磁媒质)分布情况无关,仅与场源情况有关。 4.(3分)在应用安培环路定律I L =d l H ?? 求解场分布时,环路l 上的磁场强度值不仅与闭合环 路交链的电流有关,还与周围磁介质(导磁媒质)的分布情况和场源情况有关。 5.(3分)静电场中电位差U ab 代表电场力所做的功,恒定磁场中磁位差U ab m 并不代表功。 6.(3分)根据静电场与恒定磁场的类比关系,电位差U ab 代表电场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磁位 差(即磁压)U ab m 也代表磁场力所做的功。 7.(3分)有一半径为a 通有电流I 的长直导线,在通过位函数求解导线内、外场分布时,因?m 是标量而 A 是矢量,故采用m H ?=-?比 B A =??更方便。 8.(3分)恒定磁场中,不同媒质分界面处,磁位满足??m 1m =2,如图所示两载流同轴导体间 有μ1与μ2两层媒质,在半径为ρ处,即μ1与μ2交界处必满足??m 1m =2。 9.(3分)试验小线圈面积为S ,通有电流I ,将此线圈放在空间某处,若线圈运动,说明此空 间存在磁场,若线圈不动,说明此空间不存在磁场。 I n 10.(3分)根据静电场与恒定磁场的类比关系,静电场中电位函数?满足的方程是 ?=-2?ρ ε(或=0),恒定磁场中磁位?m 满足的方程是?=- 2?μ m J (或=0)。 11.(3分)若在两个线圈之间插入一块铁板,则两线圈的自感都将增加。

2009级电磁场理论期末试题-1(A)-题目和答案--房丽丽

课程编号:INF05005 北京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2009级电子类电磁场理论基础期末试题A 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简答题(共12分)(2题) 1.请写出无源、线性各向同性、均匀的一般导电(0<σ<∞)媒质中,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限定微分形式。 2.请写出谐振腔以TE mnp 模振荡时的谐振条件。并说明m ,n ,p 的物理意义。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4题)(最好是1题中各选项为同样类型) 1. 在通电流导体(0<σ<∞)内部,静电场( A ),静磁场(B ),恒定电流场(B ),时变电磁场( C )。 A. 恒为零; B. 恒不为零; C.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 2. 以下关于全反射和全折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A.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平面波由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非磁性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垂直极化波以某一角度入射时会发生全折射现象; C.在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分界面,平面波以任意角度入射均可发生全反射现象; D.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在两种介质中电磁场均不为零。 3. 置于空气中半径为a 的导体球附近M 处有一点电荷q ,它与导体球心O 的距离为d(d>a),当导体球接地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可用球内区域设置的(D )的镜像电荷代替;当导体球不接地且不带电荷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可用(B )的镜像电荷代替; A. 电量为/q qd a '=-,距球心2/d a d '=;以及一个位于球心处,电量为q aq d ''=; B. 电量为/q qa d '=-,距球心2/d a d '=;以及一个位于球心处,电量为q aq d ''=; C. 电量为/q qd a '=-,距球心2/d a d '=; D. 电量为/q qa d '=-,距球心2/d a d '=; 4.时变电磁场满足如下边界条件:两种理想介质分界面上,( C );两种一般导电介质(0<σ<∞)分界面上,(A );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分界面上,( D )。 A. 存在s ρ,不存在s J ; B. 不存在s ρ,存在s J ; C. 不存在s ρ和s J ; D. 存在s ρ和s J ; 三、(12分)如图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 器,极板沿x 方向长度为L ,沿y 方向宽 度为W ,板间距离为z 0。板间部分填充 一段长度为d 的介电常数为ε1的电介质,如两极板间电位差为U ,求:(1)两极板 间的电场强度;(2)电容器储能;(3)电 介质所受到的静电力。

电磁场理论试题

《电磁场理论》考试试卷(A 卷) (时间120分钟)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关于有限区域内的矢量场的亥姆霍兹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任意矢量场可以由其散度和旋度唯一地确定; (B )任意矢量场可以由其散度和边界条件唯一地确定; (C )任意矢量场可以由其旋度和边界条件唯一地确定; (D )任意矢量场可以由其散度、旋度和边界条件唯一地确定。 2. 谐变电磁场所满足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中,能反映“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一物理思想的两个方程是 ( B ) (A )ε ρ= ??=??E H ??,0 (B )H j E E j J H ρ? ρ??ωμωε-=??+=??, (C )0,=??=??E J H ? ??(D )ε ρ = ??=??E H ??,0 3.一圆极化电磁波从媒质参数为13==r r με的介质斜入射到空气中,要使电场的平行极化分量不产生反射,入射角应为 ( B ) (A )15° (B )30° (C )45° (D )60°

4.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中分析中,常引入矢量位函数A ?,并令A B ?? ??=,其依据是 ( C ) (A )0=??B ? ; (B )J B ??μ=??; (C )0=??B ? ; (D )J B ??μ=??。 5 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C ) (A)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 ? 处处为零; (B) 如果高斯面上E ? 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有电荷; (C)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该面的电通量必不为零; (D) 如果高斯面上E ? 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6.若在某区域已知电位移矢量x y D xe ye =+,则该区域的电荷体密度为 ( B ) ( A) 2ρε=- (B )2ρ= (C )2ρε= (D )2ρ=- 7.两个载流线圈之间存在互感,对互感没有影响的是 ( C ) (A )线圈的尺寸 (B ) 两个线圈的相对位置 (C )线圈上的电流 (D )线圈中的介质 8 .以下关于时变电磁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 )电场是无旋场 (B )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C )电场和磁场无关 (D )磁场是有源场

电磁场理论习题及答案1

一. 1.对于矢量A u v,若A u v= e u u v x A+y e u u v y A+z e u u v z A, x 则: e u u v?x e u u v=;z e u u v?z e u u v=; y e u u v?x e u u v=;x e u u v?x e u u v= z 2.对于某一矢量A u v,它的散度定义式为; 用哈密顿算子表示为 3.对于矢量A u v,写出: 高斯定理 斯托克斯定理 4.真空中静电场的两个基本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和 5.分析恒定磁场时,在无界真空中,两个基本场变量之间的关系为,通常称它为 二.判断:(共20分,每空2分)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描绘物理状态空间分布的标量函数和矢量函数,在时间为一定值的情况下,它们是唯一的。() 2.标量场的梯度运算和矢量场的旋度运算都是矢量。() 3.梯度的方向是等值面的切线方向。() 4.恒定电流场是一个无散度场。() 5.一般说来,电场和磁场是共存于同一空间的,但在静止和恒定的情况下,电场和磁场可以独立进行分析。() 6.静电场和恒定磁场都是矢量场,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

7.研究物质空间内的电场时,仅用电场强度一个场变量不能完全反映物质内发生的静电现象。( ) 8.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都适用于有源区域。( ) 9.静电场的边值问题,在每一类的边界条件下,泊松方程或拉普拉斯方程的解都是唯一的。( ) 10.物质被磁化问题和磁化物质产生的宏观磁效应问题是不相关的两方面问题。( ) 三.简答:(共30分,每小题5分) 1.用数学式说明梯无旋。 2.写出标量场的方向导数表达式并说明其涵义。 3.说明真空中电场强度和库仑定律。 4.实际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分为哪几类? 5.写出磁通连续性方程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6.写出在恒定磁场中,不同介质交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四.计算:(共10分)半径分别为a,b(a>b),球心距为c(c

经典电磁场理论发展简史..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著名实验和相关科学家 纲要: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2、富兰克林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3、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 4、麦克斯韦方程 5、电磁波的发现 三、小结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他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一系列其他物体如金刚石、水晶、硫磺、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他是第一个用“电力”、“电吸引”、“磁极”等术语的人。吉尔伯特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截然不同的性质: 1.磁性是磁体本身具有的,而电性是需要用摩擦的方法产生; 2.磁性有两种——吸引和排斥,而电性仅仅有吸引(吉尔伯特不知道有排斥); 3.磁石只对可以磁化的物质才有力的作用,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任何轻小物体; 4.磁体之间的作用不受中间的纸片、亚麻布等物体的影响,而带电体之间的作用要受到中间这些物质的影响。当带电体浸在水中,电力的作用可以消失,而磁体的磁力在水中不会消失; 5.磁力是一种定向力,而电力是一种移动力。

2、富兰克林的研究 富兰克林(公元1706一1790)原来是费城的印刷商,他通过书本和科学上的来往获得了丰富知识,他利用莱顿瓶做出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莱顿瓶内外两种电荷的相消性,在杜菲的“玻璃电”和“树脂电”的基础上提出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富兰克林所做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1750年前后,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埃皮努斯在实验中发现;当发生相互作用的电荷之间的距离缩短时,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便增加。1766年富兰克林写信给他在德国的一位朋友普利斯特利(公元1733一1804),介绍了他在实验中发现在金属杯中的软木球完全不受金属杯电性的影响的现象。他请普利斯特利给予验证。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了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公元1736—1806),起先致力于扭转和摩擦方面的研究。由于发表了有关扭力的论文,于178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1784年法国科学院发出船用罗盘最优结构的悬奖征文,库仑转而研究电力和磁力问题。 1785年库仑自制了一台精巧的扭秤,作了电的斥力实验,建立了著名的库仑定律: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者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F=k*(q1*q2)/r^2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公元1777—1851)首次发现电流磁效应,揭开了电和磁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从此开始了电磁学的真正研究。 1820年4月在一次关于电和磁的讲课快结束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实验,在一根根细的铂丝导线的下面放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用伽伐尼电池将铂丝通电,他发现磁针偏转,这现象虽然未引起听讲人的注意,却使他非常激

电磁学经典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练习题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如图3-1所示,有一金属箔验电器,起初金属箔闭合,当带正电的棒靠近验电器上部的金属板时,金属箔开.在这个状态下,用手指接触验电器的金属板,金属箔闭合,问当手指从金属板上离开,然后使棒也远离验电器,金属箔的状态如何变化?从图3-1的①~④四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 图3-1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 2.下列关于静电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没有场强相等的两点,但有电势相等的两点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C.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处,场强不一定为零 D.初速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3.在静电场中,带电量大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先后飞过相距为d的a、b两点,动能增加了ΔE,则[]A.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B.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C.电场强度一定等于ΔE/dq D.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一定等于ΔE/q 4.将原来相距较近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小球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它们仅在相互间库仑力作用下运动的过程中[]A.它们的相互作用力不断减少 B.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不断减小 C.它们的动量之和不断增加 D.它们的动能之和不断增加 5.如图3-2所示,两个正、负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确的是[] 图3-2

A.它们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相等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它们的线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D.它们的运动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 6.如图3-3所示,水平固定的小圆盘A,带电量为Q,电势为零,从盘心处O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由于电场的作用,小球竖直上升的高度可达盘中心竖直线上的c点,Oc=h,又知道过竖直线上的b点时,小球速度最大,由此可知在Q所形成的电场中,可以确定的物理量是[] 图3-3 A.b点场强B.c点场强 C.b点电势D.c点电势 7.如图3-4所示,带电体Q固定,带电体P的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与绝缘的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将P在A点由静止放开,则在Q的排斥下运动到B点停下,A、B相距为s,下列说确的是[] 图3-4 A.将P从B点由静止拉到A点,水平拉力最少做功2μmgs B.将P从B点由静止拉到A点,水平拉力做功μmgs C.P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μmgs D.P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减少μmgs 8.如图3-5所示,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 图3-5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 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 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运动 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将一个6V、6W的小灯甲连接在阻不能忽略的电源上,小灯恰好正常发光,现改将一个6V、3W的小灯乙连接到同电源上,则[]A.小灯乙可能正常发光 B.小灯乙可能因电压过高而烧毁 C.小灯乙可能因电压较低而不能正常发光 D.小灯乙一定正常发光 10.用三个电动势均为1.5V、阻均为0.5Ω的相同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向三个阻值都是1Ω的用电器供电,要想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在如图3-6所示电路中应选择的电路是[] 图3-6 11.如图3-10所示的电路中,R 1、R 2 、R 3 、R 4 、R 5 为阻值固定的 电阻,R 6 为可变电阻,A为阻可忽略的电流表,V为阻很大的电压表,电源的

电磁场理论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电磁场理论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场理论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如通讯、广播、导航、雷达、遥感、测控、嗲面子对抗、电子仪器和测量系统,都离不开电磁场的发射,控制、传播和接收;从工业自动化到地质勘测,从电力、交通等工业农业到医疗卫生等国民经济领域,几乎全都涉及到电磁场理论的应用。不仅如此,电磁学一直是,将来仍是新兴科学的孕育点。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电磁场理论发现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也应用。 关键词:电磁学电磁场理论现代科技 对电磁场现象的研究是从十六世纪下半叶英国伊莉莎白女王的试医官吉尔伯特开始,然而他的研究方法很原始,基本上是定性地对现象的总结。对电磁场的近代研究是从十八世纪的卡文迪许、库伦开始,他们开创了用测量仪器对电磁场现象做定量的规律,引起了电磁场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库仑定律的建立基于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的一个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库伦定律揭示了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安培在假设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沿着它们的连线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它们的长度和电流强度,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公式,即提出了著名的安培环路定理。基于这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十分类似,S.D.泊松、C.F.高斯等人仿照引力理论,对电磁现象也引入了各种场矢量,如电场强度、电通量密度(电位移矢量)、磁场强度、磁通密度等,并将这些量表示为空间坐标的函数。但是当时对这些量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提出的数学手段,实际上认为电荷之间或电流之间的物理作用是超距作用。 直到M.法拉第,他认为场是真实的物理存在,电力或磁力是经过场中的力线逐步传递的,最终才作用到电荷或电流上。他在1831年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用磁力线的模型对定律成功地进行了阐述,但是电磁感应定律的确认是在1851年,这一过程花了20年。1846年,M.法拉第还提出了光波是力线振动的设想,为以后麦克斯韦从数学上建立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J.C.麦克斯韦继承并发展了法拉第的这些思想,仿照流体力学中的方法,采用严格的数学形式,将

电磁学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如果通过闭合面S 的电通量e Φ为零,则可以肯定 A 、面S 内没有电荷 B 、面S 内没有净电荷 C 、面S 上每一点的场强都等于零 D 、面S 上每一点的场强都不等于零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B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升高 C 、沿电场线方向场强逐渐减小 D 、沿电场线方向场强逐渐增大 3、 载流直导线和闭合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当导线以速度v 向 左匀速运动时,在线圈中 A 、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 、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 C 、没有感应电流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 两个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其面电荷密度分别为σ+和σ-, 则P 点处的场强为 A 、02εσ B 、0εσ C 、0 2εσ D 、0 5、 一束α粒子、质子、电子的混合粒子流以同样的速度垂直进 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其中质子的轨迹是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无法判断 6、 一个电偶极子以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在匀强电场 E 中,则在 电场力作用下,该电偶极子将 A 、保持静止 B 、顺时针转动 C 、逆时针转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 点电荷q 位于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中心,则通过该正方体一个面的电通量为 A 、0 B 、0εq C 、04εq D 、0 6εq 8、 长直导线通有电流A 3=I ,另有一个矩形线圈与其共面,如图所 示,则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线圈中会出现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A 、线圈向左运动 B 、线圈向右运动 C 、线圈向上运动 D 、线圈向下运动 9、 关于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0 εi S q S d E ∑=??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定理只对有某种对称性的静电场才成立; B. i q ∑是空间所有电荷的代数和; C. 积分式中的E 一定是电荷i q ∑激发的; σ - P 3 I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班级:物理系09本三班姓名:范日耀 摘要:文章通过对法拉第力线思想和W.汤姆孙的类比研究的阐述来引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经过三个艰难的过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为壮伟的物理大厦添砖加瓦,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字:法拉第力线思想W.汤姆孙类比研究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一、引言 二、内容 1、前人的研究 (1)法拉第的力线思想 法拉第从广泛的实验研究中构想出描绘电磁作用的“力线”图像。他认为电荷和磁极周围的空间充满了力线,靠力线(包括电力线和磁力线)将电荷(或磁极)联系在一起。力线就像是从电荷(或磁极)发出、又落到电荷(或磁极)的一根根皮筋一样,具有在长度方向力图收缩,在侧向力图扩张的趋势。他以丰富的想象力阐述电磁作用的本质。 法拉第研究了电介质对电力作用的影响,认识到这一影响表明电力不可能是超距作用,而是通过电介质状态的变化;即使没有电介质,空间也会产生某种变化,布满了力线。后来,法拉第又进一步研究了磁介质,解释了顺磁性和反磁性。电磁感应现象则解释为磁铁周围存在某种“电应力状态”,当导线在其附近运动时,收到应力作用而有电荷做定向运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则是由于穿过回路的磁力线数目发生了变化。 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实际上就是场的观念,这是近距理论的核心内容。 (2)W.汤姆孙的类比研究 在法拉第力线思想的激励下,W.汤姆孙对电磁作用的规律也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他从法国科学家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得到启示。傅里叶在1824年发表《热的分析理论》一书,详细的研究了在介质中热流的传播问题,建立了热传导方程。这本书W.汤姆孙对有很深的影响。 1842年,W.汤姆孙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热和电的数学论文,题为:《论热在均匀固体中的均匀运动及其与电的数学理论的联系》,他论述了热在均匀固体中的传导和法拉第电应力在均匀介质中传递这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他指出电的等势面对应于热的等温面,而电荷对应与热源。利用傅里叶的热分析法,他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和拉普拉斯、泊松等人已经建立的完整的静电理论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 1847年,W.汤姆孙进一步研究了电磁现象与弹性现象的相似性,在题为《论电力、磁力和伽伐尼力的力学表征》一文中,以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为基础,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性。1851年,他给除了磁场的定义,1856年,根据磁致旋光效应提出了磁具有旋转的特性,这样就为进一步借用流体力学中关于涡旋运动的理论,做好了准备。 W.汤姆孙运用类比方法,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转变为定量的表述,为麦克斯韦的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2、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 (1)电磁场理论建立的第一步 麦克斯韦在电磁理论方面的工作可以和牛顿在力学理论方面的工作相媲美。他和牛顿一样,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深更远,作出了伟大的历史综合;他和牛顿一样,其丰硕的成果是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

电磁学的发展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电磁学的发展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摘要:电磁学核心及发展,电磁学应用(磁悬浮列车、电磁炮) 关键字:电磁学、磁悬浮、电磁炮 引言: 随着电话,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磁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容: 简单的说来,电磁学核心只有四个部份:库伦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与麦克斯威方程式。并且顺序也一定如此。这可以说与电磁学的历史发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难想见;没有库伦定律对电荷的观念,安培定律中的电流就不容易说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电,也很难了解麦克斯威的电磁交感。因此,要了解电磁学的应用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发展。 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电磁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电磁在生活技术当中的应用。 (一)民用--磁悬浮列车 1911年,俄国托木斯克工艺学院的一位教授曾根据电磁作用原理,设计并制成一个磁垫列车模型。该模型行驶时不与铁轨直接接触,而是利用电磁排斥力使车辆悬浮而与铁轨脱离,并用电动机驱动车辆快速前进。 1960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高登?丹提出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利用

强大的磁场将列车提升至离轨几十毫米,以时速300公里行驶而不与轨道发生摩擦。遗憾的是,他们的设计没有被美国所重视,而是被日本和德国捷足先登。德国的磁悬浮列车采用磁力吸引的原理,克劳斯?马菲公司和MBB公司于1971年研制成常导电磁铁吸引式磁浮模型试验车。 随着超导和高温超导热的出现,推动了超导磁悬浮列车的研制。1987年3月,日本完成了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的原型车,其外形呈流线形,车重17吨,可载44人,最高时速为420公里。车上装备的超导体电磁铁所产生的电磁力与地面槽形导轨上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互相排斥,从而使车体上浮。槽形导轨两侧的线圈与车上电磁铁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牵引力使车体一边悬浮一边前进。由于是悬空行驶,因而基本上不作用车轮。但在起动时,还需有车轮做辅助支撑,这和飞机起降时需要轮子相似。这列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试验线路太短,未能充分展示出空的卓越性能。 (二)军用—电磁炮 早在1845年,查尔斯?惠斯通就制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电动机,并用它把金属棒抛射到20米远。此后,德国数学家柯比又提出了用电磁推进方法制造“电气炮”的设想。而第一个正式提出电磁发射(电磁炮)概念并进行试验的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物理学教授伯克兰。他在1901年获得了“电火炮”专利。1920年,法国的福琼?维莱普勒发表了《电气火炮》文章。德国的汉斯莱曾将10克弹丸用电磁炮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1946年,美国的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建成了一个全尺寸的电磁飞机弹射器,取名“电拖”。 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兴起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发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查里德?马歇尔博士运用新技术,把3克弹丸加速到了5.9公里,秒。这一成就从实验上证明了用电磁力把物体推进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他的成就1978年公布后,使世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振奋不

电磁学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电磁学试题库 试题3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带电粒子受到加速电压作用后速度增大,把静止状态下的电子加速到光速需要电压是( )。 2、一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线电荷密度为λ)与另一长为L ,线电荷密度为η的均匀带电直线AB 共面,且互相垂直,设A 端到无限长均匀带电线的距离为a ,带电线AB 所受的静电力为( )。 3、如图所示,金属球壳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带电量为Q ,球壳腔内距球心O 为r 处置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球心O 点的电势( % 4、两个同心的导体薄球壳,半径分别为b a r r 和,其间充满电阻率为ρ的均匀介质(1)两球壳之间的电阻( )。(2)若两球壳之间的电压是U ,其电流密度( )。 5、载流导线形状如图所示,(虚线表示通向无穷远的直导线)O 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6、一矩形闭合导线回路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回路平 % 面垂直,如图所示,回路的一条边ab 可以在另外的两条边上滑 动,在滑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电接触,若可动边的长度为L , 滑动速度为V ,则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方向( )。 7、一个同轴圆柱形电容器,半径为a 和b ,长度为L ,假定两板间的电压 t U u m ω=sin ,且电场随半径的变化与静电的情况相同,则通过半径为r (a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 07 电联毛华超 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实验中他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八根铜导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欧姆定律,也就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个结果发表于1826年,次年他又出版了《关于电路的数学研究》,给出了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二.安培和法拉第奠定了电动力学基础 1820年间,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当导线通电流时,小磁针产生了偏转。这个消息传到巴黎后,启发了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他思考,既然磁与磁之间、电流与磁之间都有作用力,那么电流与电流之间是否也存在作用力呢?他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几天后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DOC 6页)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引言 载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一、历史的前奏 在麦克斯韦以前,解释电磁相互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超距作用学说.即在研究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时,忽略中介空间的作用,电荷会超越空间距离而互相作用,库仑、韦伯、安培等人都是主张用超距作用学说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的.这种学说当时拥有数学基础.另一种是媒递作用学说.认为空间有一种能传递电力的媒质(称作以太)存在,电荷间通过媒质互相作用.法拉弟通过实验揭露了空间媒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空间媒质中充满了电力线,即通过场来传递,但媒递作用学说还没有数学基础,不易被人接受.也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麦克斯韦功绩就在于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他中学时曾在数学和诗歌比赛中获第一名,这显示了他的数学才华与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潜力.他年轻时曾读过法拉弟的《电学实验研究》,对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如电力线和场的思想)十分推崇,同时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麦克斯韦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早就表示“不能接受即时传播的思想”,在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为法拉弟的场概念提供数学方法的基础”. 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已知电磁定律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他说:“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运用类比方法,麦克斯韦把电磁现象和力学现象做了类比,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来模拟电磁现象.这种流体模型为:一是没有惯性,因而也就没有质量;二是不可压缩;三是可以从无产生,又可消失.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理想流体.麦克斯韦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企图把一个在空间画力线的清楚概念摆在一个几何学家的面前,并利用一个流体的流线的概念,说明如何画出这些流线来”“力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电场力的方向,力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力的大小”.他企图阐明电力线和电力线所在空间之间的几何关

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绪论 一、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1概述 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的磁场的电效应。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对现代文明起重大影响的电工和电子技术。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个理论支配着一切宏观电磁现象(包括静电、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电磁波等等),而且在于它将光学现象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之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 和电磁学密切相关的是经典电动力学,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一般说来,电磁学偏重于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从广泛的电磁现象研究中归纳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经典电动力学则偏重于理论方面,它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研究电磁场分布,电磁波的激发、辐射和传播,以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电磁问题,也可以说,广义的电磁学包含了经典电动力学。 2电学发展简史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电磁场理论 在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的思路与方法大致如下. 一、历史的前奏 在麦克斯韦以前,解释电磁相互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超距作用学说.即在研究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时,忽略中介空间的作用,电荷会超越空间距离而互相作用,库仑、韦伯、安培等人都是主张用超距作用学说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的.这种学说当时拥有数学基础.另一种是媒递作用学说.认为空间有一种能传递电力的媒质(称作以太)存在,电荷间通过媒质互相作用.法拉弟通过实验揭露了空间媒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空间媒质中充满了电力线,即通过场来传递,但媒递作用学说还没有数学基础,不易被人接受.也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麦克斯韦功绩就在于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他中学时曾在数学和诗歌比赛中获第一名,这显示了他的数学才华与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潜力.他年轻时曾读过法拉弟的《电学实验研究》,对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如电力线和场的思想)十分推崇,同时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麦克斯韦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早就表示"不能接受即时传播的思想",在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为法拉弟的场概念提供数学方法的基础". 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已知电磁定律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他说:"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运用类比方法,麦克斯韦把电磁现象和力学现象做了类比,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来模拟电磁现象.这种流体模型为:一是没有惯性,因而也就没有质量;二是不可压缩;三是可以从无产生,又可消失.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理想流体.麦克斯韦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企图把一个在空间画力线的清楚概念摆在一个几何学家的面前,并利用一个流体的流线的概念,说明如何画出这些流线来""力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电场力的方向,力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力的大小".他企图阐明电力线和电力线所在空间之间的几何关系.他还试图通过类比凭借已知的力学公式推导出电磁学公式,寻求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在数学形式上的类似. 第二步,引出基本公式 早在1842年,W·汤姆逊就曾把拉普拉斯的势函数的二阶微分方程,普遍用于热、电和磁的运动,建立了这三种相似现象的数学联系.1847年,他又在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基础上,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同性.麦克斯韦正是吸收了W·汤姆逊这种类比方法,把它发展成为研究各种力线的重要工具.例如麦克斯韦把电学中的势等效于流

大学物理电磁学静电场经典习题详解

题7.1: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e 3 2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 3 1 -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 m ),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 m 。求它们之间的斥力。 题7.1解: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 r r 2 2 0r 2210N 78.394141 e e e F ===r e r q q πεπε F 与r e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 题7.2:质量为m ,电荷为-e 的电子以圆轨道绕氢核旋转,其动能为E k 。证明电子的旋转频率满足 4 2k 202 32me E εν= 其中是0ε真空电容率,电子的运动可视为遵守经典力学规律。 题7.2分析:根据题意将电子作为经典粒子处理。电子、氢核的大小约为10-15 m ,轨道半径约为10-10 m ,故电子、氢核都可视作点电荷。点电荷间的库仑引力是维持电子沿圆轨道运动的向心力,故有 2 2 0241r e r v m πε= 由此出发命题可证。 证:由上述分析可得电子的动能为 r e mv E 2 02k 8121πε= = 电子旋转角速度为 3 02 2 4mr e πεω= 由上述两式消去r ,得 4 3k 20 222 324me E επων= = 题7.3:在氯化铯晶体中,一价氯离于Cl -与其最邻近的八个一价格离子Cs +构成如图所示的立方晶格结构。(1)求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2)假设图中箭头所指处缺少一个铯离子(称作品格缺陷),求此时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 题7.3分析:铯离子和氯离子均可视作点电荷,可直接将晶格顶角铯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库仑力进行矢量叠加。为方便计算可以利用晶格的对称性求氯离子所受的合力。 解:(l )由对称性,每条对角线上的一对铯离子与氯离子间的作用合力为零,故 01=F (2)除了有缺陷的那条对角线外,其它铯离 子与氯离子的作用合力为零,所以氯离子所受的合力2F 的值为 N 1092.13492 022 0212-?== = a e r q q F πεπε 2F 方向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