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诊的临床意义

2.1.8 舌诊

一、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验苔可察胃气存亡。

2、分辨病位深浅:如苔薄为病位表浅,苔厚为病位较深。

3、区别病邪性质:黄苔主热,白苔主寒。

4、推断病情进退:舌苔由白转黄、变灰、变黑,病情由表入里,病情渐重;反之病减。

二、舌诊的原理

1、舌在生理结构上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五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脏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六足阳明胃经上至舌

足太阳膀胱之筋入结舌本

腑足少阳胆之筋入系舌本

其它如肺脏、小肠、大肠、胆虽与舌无直接的经络关系,但肺通过与脾,胃与大肠,胆与三焦,膀胱与小肠相配,其经气可间接通于舌,故脏腑内有病变必反映于舌上。

2、舌在生理功能上与内脏密切相关:

(1)舌与心:舌质血络丰富,心主血脉;舌的灵动可调节声音形成语言,心又主神志,故舌象首先可反映心的病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全身脏腑气血,所以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心反映于舌。

(2)舌与脾胃:舌主味觉,可影响食欲,脾主运化,胃主纳食,在消化功能上密切相关,脾胃之病可反映于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全身气血盛衰有密切关系,故全身的病变可通过脾胃反映于舌。

(3)舌与肾: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为先天之本,其经脉系于舌,肾精上奉于舌,故望舌可观察肾及全身病变。舌系带下右侧玉液穴,是肾精上潮之处。

3、脏腑在舌面的分布:舌尖属心肺,中心属脾胃,舌左边属肝,右边属胆(或为舌之左右

为肝胆),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内容

舌质(体):神、色、形、态

舌象

舌苔(面):苔色、苔质

淡红舌

正常舌象

薄白苔

(一)望舌质:分为神色形态四方面。

1、舌神:

有神:舌质荣润,运动灵活,有生气,有光彩。预后良好。

无神:舌质干枯死板,运动呆滞,无生气,无光彩。预后凶险。

辨舌神主要观察舌的荣枯、灵动状况。

2、舌色:

(1)淡白舌:表现:较淡红色浅淡,或全无血色,称淡白舌。

虚寒证---舌体胖嫩,淡白湿润

主病

气血两虚---舌体瘦薄,淡白光莹

辨别在于舌体的胖瘦

病机:血络失充。

(2)红舌:表现:较淡红色为深,甚至鲜红。

实热证---舌体鲜红、芒刺,苔黄厚(实证)

主病

虚热证---舌体鲜红、裂纹,无苔少苔(虚证)

辨别:在于舌苔的厚薄。

病机:血络充盈。

(3)绛舌:表现:较红舌更深

外感热病---热入营血(实证)

主病内伤杂病---阴虚火旺(虚证)

舌绛少苔而津润---瘀血

辨别:在于疾病种类

病机:血络充盈。

(4)紫舌:表现:红绛舌而间青兰色。

热盛---舌红紫、绛紫,干枯少津(热盛血壅)

主病

寒盛---舌淡紫、青紫,润滑多津(寒凝血瘀)

辨别:在于舌苔的润燥

病机:血络瘀阻

(5)青舌:表现:舌色如青筋,缺少红色。

主病:寒凝阳郁---全舌青

瘀血---舌边青,口燥而漱水不欲咽病机:血络瘀阻

上述各色多少带些青紫成分,舌色必兼晦暗,多少总有气血瘀滞之象。

3、舌形

(1)老嫩老舌---纹理粗糙,坚敛苍老---主实证

嫩舌---纹理细腻,浮胖娇嫩---主虚证

(2)胖大表现---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

主病:脾肾阳虚---舌淡胖嫩,苔水滑

湿热与痰浊---舌红胖大,苔黄腻

(3)肿胀表现---舌体胖大,盈口满嘴,不能闭口,不能缩回

心脾积热---舌鲜红肿胀,伴疼痛

主病邪热挟酒毒---舌紫而肿胀,饮酒史

中毒---舌肿胀而青紫晦暗,有中毒病史

舌血管瘤---舌紫而肿胀

(4)瘦薄表现---舌体瘦小而薄

气血两虚---舌色淡白

主病

阴虚火旺---舌红绛干燥

(5)点舌表现---舌乳头鼓起于舌面,呈红色、白色或黑色

主病:热毒炽盛,深入血分

(6)芒刺表现---乳头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主病:邪热亢盛气分热极---芒刺兼焦黄苔

热入营血---芒刺兼无苔

附:芒刺可辨热在何脏,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

(7)瘀斑表现---舌面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不突出舌面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点

主病:外感热病---热入营血,或将要发斑

内伤杂病---血瘀之征

(8)裂纹表现---舌面裂纹,多少不等,深浅不一

热盛伤阴---舌红绛有裂

主病血虚不润---舌淡白有裂

脾虚湿浸---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

(9)齿痕表现---舌边见牙齿痕迹

主病:脾虚或气虚---舌淡红有齿痕(气不升举)

寒湿壅盛---舌淡白湿润有齿痕

(10)光滑表现---舌面光洁如镜,又叫镜面舌,莹光舌

主病:胃阴枯渴---舌红绛而光莹

胃气大伤---舌淡白而光莹

4、舌态

(1)强硬表现---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语言謇涩

热盛伤津---舌质深红

主病热入心包---舌质深红

痰浊内阻---舌胖厚腻

中风及先兆---舌淡红或青紫

(2)痿软表现---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

热盛伤津---新病舌干红

主病气血俱虚---久病舌淡

阴亏已极---久病舌绛

(3)颤动表现---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热极生风---外感病,习习煽动

主病气血两虚或阳虚---久病,蠕蠕微动

酒毒---舌紫

(4)歪斜表现---舌体不正,偏于一侧

主病:中风或中风先兆

附:舌体歪曲斜的方向:病在左,偏向右,病在右,偏向左,歪斜方向为健侧,反向为患侧。

吐舌---舌伸口外不即回缩脾疫毒攻心,正气将绝

(5)吐弄积

弄舌---舌露口外立即收回热动风先兆,智力低下

(6)短缩表现---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热极生风---舌红绛而干

主病气血俱虚---舌淡白

寒凝筋脉---舌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痰浊内阻---舌胖苔粘腻

(二)望舌苔

1、望苔色

白薄苔,舌淡红---外感风寒

主表证

一般白薄苔,舌尖红---外感风热

主寒证---白薄苔,舌淡红---里寒

(1)白苔积粉苔(白粉堆积扪之不燥)—毒热内盛

主热证

糙裂苔(燥裂如砂扪之粗糙)—暴热伤津

特殊

主里证---白厚腻苔---湿浊,痰饮,食滞

附:白苔主表只能作为“病邪在表而未入里的旁证”,不能凡见白苔皆辨为表证。

白转黄苔---表邪入里化热

主里证苔淡黄---热轻(热病初、中期)

一般苔深黄---热重(热病中期、热势极盛)

主热证苔焦黄---热结(热病极期,阳明腑实)(2)黄苔主寒湿证---舌淡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湿不化

特殊

主表证---苔薄淡黄---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

附:黄苔绝大多数情况下主里证热证,苔色越黄,热象越深。特殊情况亦主表证或寒湿证,临床不应忽视。

主里热---灰苔干燥外感热病---热炽伤精

舌红绛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3)灰苔

主里寒---灰苔滑润痰饮内停

舌淡红寒湿内阻

主热极---苔黑燥裂,甚则芒刺

(4)黑苔

主寒极---苔黑而滑

附:灰苔黑苔同属一类,仅为深浅程度的不同。既主寒证又主热证,辨别寒热的关键在于舌苔的润燥。滑润者多寒,枯燥者多热。

黑苔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但亦可见于嗜酒抽烟之人,不可概为危证。

此外还有绿苔、霉酱苔。绿苔主热不主寒,霉酱苔主湿热久郁。

2、望苔质

(1)厚薄苔: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薄苔:表现:隐见舌体。

主病:正常舌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或主虚证。

厚苔:表现:不见舌体。

病机:胃气挟湿浊。

主病:邪盛入里,或痰饮、湿邪、食积,或主病重,或主实证。

意义:望厚薄苔可测邪气之深浅,病势之进退。

(2)润燥苔:以舌苔津液的多少为标准。

滑苔:表现:望之湿润,扪之滑利,甚则伸舌流涎。

病机:为水分过多。

主病:寒证、湿证。

燥苔:表现:望之干燥,扪之无津。临床有糙苔与燥裂苔之分。

病机:津不上承。

一为热盛伤津,

主病二为阴液亏耗,津液损伤

三为燥气伤肺,

四为阳虚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津液输布障碍

前三者与燥热有关,后者属虚寒。

意义:望舌苔之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

(3)腐腻苔:以苔质的粗细疏密,脱落难易为标准。

腐苔:表现: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积,揩刮可去。

病机:阳热有余,蒸腾胃浊。

主病:食积,痰浊,内痈,湿热口糜。

腻苔:表现:颗粒细小致密,油腻粘滑,揩刮不去。

病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主病: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

意义:望腐腻苔可知阳气和湿浊的消长。

(4)偏全苔:以舌苔分布的偏全为标准。

舌苔布满全舌为全。舌苔半布,偏于某一局部为偏。全苔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

焦;偏苔则因部位不同,主病略有差异。

(5)剥落苔:以舌苔的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是否光滑为标准。

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舌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

主病: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花剥苔:表现:舌苔不全剥落,剥处光滑,与残余舌苔界线分明。

主病:胃之气阴两伤。

地图舌:表现:舌苔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主病:痰浊未化,正气已伤。

类剥苔:表现:剥落处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

主病:久病气血不续。

意义:望舌苔剥落测胃阴、胃气的存亡。

(6)消长:以舌苔厚薄、多少的变化为标准。

消:是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

长:是舌苔由薄变厚,由少变多。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

消长变化的特点是以逐渐转变为佳,若骤增骤退,病情暴变,预后皆属不良。

舌苔消长变化,反映邪正竞争的状况,可判断疾病预后。

(7)真假:以舌苔有根无根为标准。

真苔:又称有根苔,表现为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

假苔:又称无根苔,表现为苔不着实,浮涂舌上,刮之即去。

意义:在疾病初、中期,舌苔有根比无根为重;若是后期,有根比无根为佳。

鉴别:舌苔虽易刮去,刮后留痕者仍为有根,如腐苔。若刮后无苔,光洁如镜者才可视为无根苔。

望舌苔之真假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

五、舌质舌苔的综合诊察

1、舌质舌苔主病不同

舌质辨正气的强弱

邪正

舌苔辨邪气的性质与深浅

舌质观血病

气血

舌苔察气病

舌质主五脏

脏腑

舌苔主六腑

察舌质比舌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舌质舌苔综合诊察

(1)舌质舌苔主病统一:二者主病相同,最后诊断合一。如舌质红主热证,苔黄亦主热,诊断为热证。

(2)舌质舌苔主病不同:二者主病不能统一时,需四诊合参,诊断结论常为多重性。

红绛舌在外感病中主营分有热,气分有湿。

白滑腻苔内伤病主阴虚火旺挟痰湿。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图文并茂 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一.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

淡者胃之气。”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 枯白舌▽(三)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内热。【机理分析】血得热则行,热使血管扩张、血行加速,热使气血沸涌,致使舌体脉络充盈而舌色鲜红;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而有苔者,多属实热证;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舌体瘦小多为虚热证。《辨舌指南》说:“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者,阴虚火炎也。”

肝炎病人舌象舌苔的特点

肝炎病人舌象/舌苔的特点 中医传统的舌诊除应掌握舌的脏腑分部外,其基本要领是气病察苔、血病察质;察舌苔以知邪之深浅,望舌质而知脏腑的虚实。舌的两侧属肝胆分野,因此当更注意望舌之两侧。 根据大量临床资料的报道、肝炎患者的舌质大都有淤暗之色、其中最常见的有淡暗舌,暗红舌与暗紫舌。少数患者出现红维舌和鲜红舌。谈暗舌多属肝血不足兼淤或脾气湿而肝血郁滞,多见於慢活肝或肝硬化者。暗红舌主肝经血热兼有血淤,多见于急性肝炎热毒炽盛或慢活肝病情活动明显者。某些肝硬化者出血前红绛明显,可能与高凝状态出血有关。暗紫舌多属气虚或阳虚,血行无力、气血淤阻,多见于肝硬化或肝癌患者。可同时伴见肝脾肿大质硬、肝掌、蜘蛛痣等体征。舌色鲜红、舌体薄瘦少苔者,主阴虚内热,多见於慢性迁延型及活动型患者,或久服苦燥伤阴之药者。舌中呈现小红点者为出血征象。常见于血小板降低,伴见口腔粘膜,皮肤先后出现瘀斑者,与血液“低凝状态”时的出血情况相类似。另有一些患者舌的两侧出现淤暗色的条纹,称之为“肝瘿线”的,则多发现肝癌。舌体胀大而尖红,两边出现红色芒刺者,伴见脉弦大而涩或弦数有力,则提示病势正在发展。 从舌苔上看,可见薄白、薄黄、薄腻、黄腻、白腻及无苔。一般而言,黄腻苔明显者多为急性肝炎,迁延性或活动性慢性肝炎病情活动不稳定,湿热亢盛的患者,也有部分喜好饮酒的肝炎、肝硬变患者。白腻苔多为脾湿内阻、痰湿相合者,多见于慢性肝炎患者。一般来看,慢性肝炎患者大部分舌苔为簿白,薄黄或薄腻,厚腻的只占1/3。某些热重于湿的患者,舌苔亦可见白腻之象,用清热利湿法舌苔往往不易退去,而用清热解毒配以通腑消导则舌苔退得较快。舌苔在根部较厚的,届下焦湿热痰浊;在中部的为痰湿中阻,在偏侧的属肝胆湿热。 舌边尖有齿印的主虚象,但应结合舌色、脉象、肝功能及体征全面分析,方可确定。 通过舌苔大家可以自己大体判断自己的病情,但是不能代替专业正规的诊断方式,肝炎患者应该定期体检,找专业的肝病专家咨询病情,然后给出治疗方案,以免不对症治疗,耽误治疗时机,目前中国肝病防治中心已经推出了在线远程诊疗服务,有任何问题可以拨打我们中心的热线:400-611-1368进行咨询,或者在线联系我们。

61张高清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中医诊法图谱》顾亦棣、费兆馥 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 1、正常舌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 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 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 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 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舌苔辩证 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

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

温病舌诊的内容有辨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其状态、色泽、润燥等变化的观察,为温病的辨证施洽提供重要的依擦。 一、白苔 白苔有厚薄之分。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根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6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 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热病邪初犯肺卫者。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 2、苔白厚而粘腻 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

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用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 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 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章虚谷亦说:“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临床对此类病证,养阴化湿浊常同步进行。并根据阴伤和浊结程度,养阴、化浊治疗有所偏重。 4、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舌诊图谱

舌诊图片解说!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白腻。可表述为:舌淡,苔白腻。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虚有痰湿。 临床上该病人晚期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 由于发帖,图片数量上传有限制!我只能服从,望见谅![/COLOR][/SIZE] 图解:[url=]裂纹舌[/url]: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图解:[url=]胖大舌[/url]: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关于舌诊图解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

舌苔图看病

正常舌苔 舌苔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舌苔-基本信息 舌体 附着在舌体表面,由胃气熏蒸而成的一层苔状物。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始名为舌苔。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因舌苔为胃气所生,

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舌苔-病态苔色 黄舌苔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白苔 常见的病理舌苔,一般主表证或寒证。其他各种苔色多由白苔转化而来。白苔有厚薄之分。薄白苔,舌面薄布白色舌苔一层,舌质颜色可从舌苔之间透出。厚白苔,舌边尖稍薄,尚可见舌质;而中、根部较厚,大部舌质为其覆盖而颜色不被透出,故呈乳白色、粉白色。 正常舌象可见薄白苔。白苔的临床辨证,须结合其厚薄、润燥、滑腻并结合舌质及全身症状进行判断。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干,舌质较红,主表热证;舌苔白而湿润,舌淡白而胖嫩,主里寒证;舌苔白厚黏腻,刮之不去,多属寒湿、痰饮;若舌苔白而干燥起裂,或如白粉铺舌,干燥无津,则为热邪传里,可见于温热病中期。舌苔白多兼见淡白舌、淡红舌,若兼见红绛舌则为湿遏热伏(湿温病的一种证候)。 白苔的形成,多因饮食减少,发热失水,咀嚼动作及唾液分泌减少,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致使舌面黏膜丝状乳头延长而不脱落,造成白苔,此外亦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白苔一般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可见于感冒及各种急性炎症(或感染)初期、恢复期,各种慢性炎症(或感染),急腹症早期阶段,消化系统病及水肿等。

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

胃病患者得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得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她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得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得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她不舒服得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得调养,异常舌苔与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得淡红色,且无其她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得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得人舌面上得舌苔出现不规则得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得地方有薄苔,有得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她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得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得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得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得,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得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得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得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得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与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得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舌红、苔厚、便秘有得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与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得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得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与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与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就是中医辨证论治得特色所在。 一、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

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 1、正常舌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 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 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 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 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 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 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 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提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 12、紫红舌 本图患素体阴虚,舌红少苔,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舌色紫而偏红,伴有发热、喘咳。提示邪热内盛,气血壅滞不畅。 13、绛紫舌 舌色红绛而紫,舌尖起刺,提示痰热壅滞。 14、瘀斑舌 舌有瘀斑或瘀点,均为血瘀之征。本图见舌边和舌旁有形态不规则瘀斑,是肝经血瘀的征象。 舌苔篇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两年来,对1000例经胃镜诊断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进行了观察总结,并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了极大帮助。 1观察对象 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系我院内窥镜室胃镜诊断病例,并经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男520例,占52%;女480例,占48%,年龄12~80岁。胃黏膜轻度炎症243例,占24.3%,中度炎症516例,占51.6%,重度炎症241例,占24.1%,其中伴腺体萎缩者98例,占9.8%,轻度萎缩60例,中度萎缩28例,重度萎缩10例。肠上皮化生156例,占15.6%,其中轻度92例,中度48例,重度16例;不典型增生者8例,占0.8%,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2例;胃镜下有糜烂者140例,占14%;有胆汁反流者115例,占11.5%。 2临床表现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程度与胃镜所见的病变轻重程度并不一致。在此,我们为了更加详细的观察病例,对临床所表现症状进行归纳(表1)。表1本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胃痛820例,占82%,胃胀843例,占84.3%,以上两症在其他诸症中病例最多,为最常见症状。通过观察,患者胃痛多为虚寒所致,喜温喜按,中医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阻滞,部分胃痛连胁,属肝气犯胃或脾虚肝郁范畴;胃虽胀满,但无胀急之形,故为中焦虚寒,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当胃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再受理化或生物因素刺激,致胃肠道过度膨胀或逆蠕动,而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嗳气等胃气上逆表现。泛酸、嘈杂可分为寒、热两种情况,其中热证多属肝胃不和、肝气犯胃所致,寒证多属中焦虚寒,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所致。中医认为便溏是脾虚所致,而便结则多与脾胃阴虚,气机失调有关。 3舌象、脉象表现及分析见表2,表3。表2本组患者舌象表现表3本组患者脉象表现根据表2、表3可以看出,本病舌象以淡、红为多,提示病势多数较为轻浅,而胖大舌、裂纹舌、齿痕舌为脾虚的表现,舌暗、有瘀斑则表明体内气血不和甚则气滞血瘀,苔黄为热,苔白为寒,苔腻则反映为脾虚失运,水湿难化而停聚体内。病例中以细、沉、缓脉多见,故本病以虚脉为多。 4中医辨证分型及讨论通过对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分析,我们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虚湿阻、脾胃阴虚、气滞血瘀、肝脾不和四型。脾虚湿阻者,胃胀、纳差、呕恶、便溏症状多见,舌质多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腻,脉滑或细滑;脾胃阴虚者,嘈杂、口干、烦热、便结症状多见,舌质多红或暗红,舌苔黄或少苔、无苔,脉细、沉、缓。气滞血瘀者,胃痛症状突出,舌体多瘀斑,脉细。肝胃不和者,泛酸、胁胀、嗳气、灼热症状多见,舌质红,苔黄或白,脉弦、弦滑。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涉及中医脾、胃、肝三脏,但我们认为脾虚是基本病理生理,因脾气虚弱,肝气作用太强,疏泄太过,则木旺克土,导致临床肝胃不和症状;脾虚则湿不化,阻碍气机,则导致脾虚湿阻症状;同时脾气虚弱,气机不畅,易致气滞血瘀症状。故而通过我们对慢性胃炎的观察和分析,为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及用药。

中医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ppt课件篇一:中医舌诊歌决 【中医舌诊歌决】 舌形 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舌色 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舌态 舌强伤津热入心。风痰阻络亦可引。痿软伤阴气血虚。颤动见于肝风动。吐弄舌属心脾热,危时吐舌心气绝。痰瘀阻络舌歪斜,肝风夹痰亦不正。舌质厚薄邪正盛与衰。润燥津液亏与盈。腐腻阳湿消与长。胃气匮乏剥落舌,或主气血两虚证。临床运用要辨清。舌苔白苔可谓正常苔,病时主表也主寒。黄主热证主里证。灰黑主见寒热极。 中医舌诊ppt课件篇二: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附舌象图片) 所有舌象的辨证主病及相关研究,不断连载 主病及相关研究: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 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

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图片1.png (18.65 KB, 下载次数: )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 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 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大全! 虽然不是中医,但在基层看病对舌诊也要略知一二,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仔细学习一下!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 =====================================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 [$ m$ I% {; Q/ M* c 基层医生论坛" K8 x# O( {$ R% s- |( T 基层医生论坛x0 E* ?, M+ U1 B1 p: Z. T3 e 主病及相关研究:基层医生论坛! \, A0 N, w. k1 M f3 F( x# ~; Q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 S3 e9 |4 P, 主病及相关研究: 基层医生论坛5 [7 ?. j! b 9 n9 z ! z& U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9 S8 a , O' G 2 B. v # G% w / A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8 B ' Q$ u 3 I5 q , Y9 x % i5 W - u4 X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m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9 e9 f 7 f8 ^: R& u / U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M. ]3 W% j! & Y0 ~!M-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n1m0 Y2 p. X6 (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 J) S6 u0 B$ i8 f ; v/ {6 f' G1 s% {& L9 `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基层医生论坛8 U( Z* ~& t" h/ T.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5 T8 K2 W# j* m: N" B3 ?, 基层医生论坛% y9 b0 F2 F" d 4 Q* R ) m# X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 X# l 4 a0 V ' V 基层医生论坛8 M1 Z% L/ Z! m' p%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2 [8 G/ }6 j6 A: I) |: Y4 基层医生论坛4 W" U5 G2 H j% @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 \) D ' P: A 0 V9 B : \/ a 8 @, q% q9 @ Q" ?3 \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基层医生论坛, Q' V _; H % k* }1 m+ h " ~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 j, }# C3 o6 \3 e- y4 x$ C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 ^& o ! [+ I 1 B" P ( \& i 3 p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 G # b3 m. ?

舌苔百科

舌苔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舌苔英文名称:fur 定义: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望舌苔主要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诊断学(二级学科);诊法(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舌苔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目录 读音 概述 苔色 苔质 舌苔表现(1)白苔 (2)黄苔 (3)灰苔 (4)黑苔 苔质知识(1)厚、薄苔 (2)润、燥苔 (3)腐、腻苔 (4)剥落苔 (5)有根、无根苔 (6)全、偏苔 舌苔辩病法黑苔病情辨别法 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 草莓舌辨病法 花剥舌苔辨病法 舌底静脉辨病法 利与弊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调养异常舌象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读音 概述 苔色 苔质 舌苔表现 (1)白苔 (2)黄苔 (3)灰苔

(4)黑苔 苔质知识 (1)厚、薄苔 (2)润、燥苔 (3)腐、腻苔 (4)剥落苔 (5)有根、无根苔 (6)全、偏苔 舌苔辩病法黑苔病情辨别法 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 草莓舌辨病法 花剥舌苔辨病法 舌底静脉辨病法 利与弊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调养异常舌象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展开编辑本段读音 舌苔 shé tāi 编辑本段概述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编辑本段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正常舌苔 编辑本段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分为:①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②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③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④舌苔的腐腻。⑤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⑥舌苔的剥落。⑦舌苔的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⑧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

舌诊图解大全

虽然不是中医,但在基层看病对舌诊也要略知一二,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仔细学习一下! ===================================================================== =====================================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 [$ m$ I% {; Q/ M* c 基层医生论坛" K8 x# O( {$ R% s- |( T 基层医生论坛x0 E* ?, M+ U1 B1 p: Z. T3 e 主病及相关研究:基层医生论坛! \, A0 N, w. k1 M f3 F( x# ~;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基层医生乡村医 生$ ?, S 3 e9 |4 P, c 主病及相关研究: 基层医生论坛5 [7 ?. j! b9 n9 z! z& U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9 S8 a , O' G 2 B. v # G% w / A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8 B ' Q$ u 3 I5 q , Y9 x % i5 W - u4 X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m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9 e9 f 7 f8 ^: R& u / U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M. ]3 W% j! & Y0 ~!M-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n1m0 Y2 p. X6 (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 J) S6 u0 B$ i8 f ; v/ {6 f' G1 s% {& L9 `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基层医生论坛8 U( Z* ~& t" h/ T.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5 T8 K2 W# j* m: N" B3 ?, 基层医生论坛% y9 b0 F2 F" d S4 Q* R) m# X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 X# l 4 a0 V ' V 基层医生论坛8 M1 Z% L/ Z! m' p%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2 [8 G/ }6 j6 A: I) |: Y4 基层医生论坛4 W" U5 G2 H j% @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 \) D ' P: A 0 V9 B : \/ a 8 @, q% q9 @ Q" ?3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基层医生论坛, Q' V _; H% k* }1 m+ h"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 j, }# C3 o6 \3 e- y4 x$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946271746.html, ; ^& o ! [+ I 1 B" P ( \& i 3 p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 G {# b3 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